0-3岁是人格的一个基本建设时期,老话说“三岁看老”是有道理的。就像房子的基石结构一样,如果一间房子的基石结构已经形成了,要把一个方形的房子变成圆的,只有一个可能性——碰到了地震,然后推倒重建。0-3岁,人格结构就已经建立了,到3-6岁时,这个结构会更稳定,很难改变。
如果说房子地震了,可以推倒重建,那么,人的地震是什么呢?一个非常非常大的事件。
它可能会让我们重新改变,但改变更多的是认知部分。就像我们用装修改变建筑的风格,原先是欧式风格的装修,忽然之间把它拆掉,然后变成中式风格的装修,但是房子的结构是不会变的。
前段时间有个电视剧,叫心术,讲医院里发生的故事。里边有一个病人,还是医生。他得了癌症,后来治愈了,他就像脱胎换骨换了个人一样。但再怎么改变,他的人格部分还是那样,他内在的“装修”改变了,比如他的认知、情感体验的方式等,也许他原先坐不下来,但是他现在慢慢能坐下来了。实际上,这是通过外力对自己的一个修炼,打通了任督二脉,但我们不能老是借助于外力,也要借助于自己的力量。
安全感来自足够好的妈妈
在人格这部分上,情商的基础来自于安全感。安全感,其实是一个生态环境的体验。我们说安全感是一种体会和感受,它不是一个可以量化的东西,它纯粹是一种感受,它就是人格的基础。比如,自我价值也是在自我安全的基础上体会到的。
安全感缺失到底会怎么样呢?
有些人不能当众演讲;
有些人不能自己待着;
有些人在晚上的时候莫名其妙的失眠;
有些人在人际关系中间总是觉得别人的评价很重要,他们会怎么看待我;
有些人感觉到自己在工作期间,经常会犯错,特别害怕犯错;
有些人被别人质疑或别人有疑惑的时候,他就马上要解释;
有些人在恋爱的过程中,总是觉得不会被别人爱,或者他去看对方各式各样的条件,很挑剔。所有这些表现,都是安全感的缺失。
有时,当一个人要去做一件事情,他觉得自己可能做不好,第一反应就是把自己给否定掉,表现出自卑。实际上,自卑也是来自安全感的缺失。
那安全感是谁给的?——是一个足够好的妈妈给的。孩子0-3岁时,爸爸的作用不大,如果没有爸爸也可以,安全感妈妈也会给,这取决于这个妈妈是否强大,是否足够好。那爸爸的功能是什么呢?爸爸的功能其实就是支持妈妈去做一个足够好的妈妈。如果说爸爸给予妈妈的爱的滋养是足够的,那这个妈妈会感到很安全,她作为妈妈的角色时,也能表现得相对更好,可以去体会孩子,陪伴孩子,尽量不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自己的孩子。她也能比较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安全感来自于一个足够好的妈妈。
足够好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在心理学里,足够好的妈妈其实是指能够意识到孩子的需要,并且在孩子需要的过程中给予节制性的满足的妈妈,或者说主要抚养者。如果用精神病学的理论来说,足够好的妈妈就是一个容器,她可以把孩子产生的一些负面情绪留存下来,经过加工之后再还给孩子。
比如,当一个孩子摔倒以后,在那边拼命地哭,他产生了一种害怕的、糟糕的、悲伤的体会。这种时候,有些妈妈会说“不要哭,妈妈在啊,为什么你还要哭啊,谁让你不小心啊。”
一个足够好的妈妈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安抚孩子,陪着孩子,她不会说太多,只是拥抱着他,感受着孩子的这种体会,让孩子在妈妈的怀里体会这种悲伤慢慢的消失。摔倒了会痛,一定会难过的,所以要允许这种悲伤的发生。
还有一种妈妈特别“好”,就像我奶奶对待我的方式。我奶奶看到我摔倒了,会跑过来,然后说宝宝摔倒了,然后地上踩两脚,说你这个破地,让我的宝宝摔了一跤。然后我马上就笑了,好像是得到了一个解脱。
让我们想象下,等孩子大了,他遇到了自己的失误会怎么样?他会怪周围的事物,天可以怪,地可以怪,任何东西都可以用来推卸责任,身边的人就更不用说了。这个时候,他是无法去自我负责的。
我奶奶当然是出于对我的“爱”。她不知道如何去爱我,她心疼她的孙子,但是这种心疼更加地能够折射出她内心中渴望被爱的方式。可能我奶奶幼年没有得到这种爱的过度的满足。
所以说,高情商是来源于一个足够好的妈妈(主要抚养者)!
你在孩子身边,但或许你忽略了孩子
年轻的时候,我非常喜欢看武侠小说,我认为在所有金庸的武侠小说里,高情商的人只有一个,叫张无忌。
为什么说他情商高呢?
他一个人在山里边,受到了如此多的凌辱,虽然想报仇,但是他控制了自己的情绪。他可以一掌把灭绝师太打死,但是他能克制自己。他能一个人在山谷里面待那么多年,在处理各式各样的事情的时候,他不是以自己的情绪为导向,而是以现场的情景和事情为导向。所以,我觉得他是一个高情商的人。
那么他的高情商来自哪里呢?
我们知道,他老爸叫张翠山,武当五侠,一个敦厚侠义之人。他最起码是个不错的父亲,一直陪伴着张无忌。当张无忌在荒岛出生时,不光是他爸爸,还有他的妈妈,他的义父陪伴着他。他的妈妈殷素素,一个非主流的魔教的魔女,但殷素素有一个特质——对自己的丈夫非常崇拜,和丈夫非常恩爱。因此,当张无忌出生了以后,得到了妈妈非常非常多的爱和关注。
在一个荒岛上面,没有太多东西可供关注,只能关注自己的孩子。但是现在的时代中,妈妈们要关注的东西太多,所以有时候会忽略掉孩子。哪怕妈妈每天陪着孩子,也有可能会忽略掉他。
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妈妈,她每天都带孩子。但是她是一个非常焦虑的人,孩子出生后,她觉得要耗费她很多精力,她每天对带孩子感到焦虑不安。给予孩子的东西都是最好的,但是她总是觉得给的不够,所以要给很多。当她喂孩子的时候,她觉得不够,应该给他多吃一点,让孩子长得壮一些,她总是要多放30%的奶粉。我认为这个多出来的30%可能并不是孩子的需要,而是她自己的需要。
我曾经跟她开玩笑:“你小时候是不是被饿着了,所以你对孩子这个样子。”她思考了这句话,说可能是。
我问什么叫可能是。她说,听她妈妈讲,小的时候是爸爸带她的。她爸爸是一个学究型的化学中学老师,给孩子调奶粉,要多少奶粉,多少水,什么水温,都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家里边有天平、温度计和量杯,当孩子哭的时候,他要去量水温,称取奶粉,然后调奶。等到奶调好的时候,孩子已经哭了半个小时了。
可以看到,她的爸爸不是关注了孩子的需要,而是关注了自己的需要。一个从婴儿期开始,就一直等人来喂的人,她不饿才怪。因此她把这个传递给了她的孩子,她用补偿的方式给她的孩子。孩子需不需要她不管,反正她内心需要,所以她并不是一个高情商的妈妈。她更多的时候是关注了自己的需要,就像她的爸爸一样。
对比张无忌,我们可以看到,妈妈爸爸是怎样的性格,是怎样对待孩子的,导致了张无忌和这位妈妈之间的不同。
焦虑的父母,在培养孩子专注力方面,会遇到许多问题。这个课程也许能帮到你。
点击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