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故事 列表

睡前故事

老男人饭局里的著名好姑娘

  作家野夫对柴静的印象是很乖的小妹,很难挑出毛病。与很多满嘴脏话的媒体人不同,他面前的柴静不说脏话,但别人说,她不会反感。
  
  实际上,柴静也爆粗口。她说靠、SHIT,并一直坦承自己是个小暴脾气。这是真实的柴静和人们谈论的柴静有差距的一个例子。
  
  人们谈论柴静形象的热情不低于谈论她的节目。有喜欢柴静的网友说:柴静也不是什么女神啦,见报照片睫毛都没刷好,几根粘在一起。工作辛苦也见老,法令纹垮垮的。我依然觉得她美。
  
  柴静很谨慎,这几乎是所有她受访的朋友的一致看法。她怕被娱乐化,因此,她被曝已婚以及曾当第三者的事,才引起舆论不小反响。
  
  两个月前的新书发布会上,柴静曾经的搭档邱启明问她最后一个问题:你是一个特别会保护自己的隐私的人,但这样更容易有很多小道消息。比如有人说你跟谁谁谁恋爱了,有人说各种消息传结婚了,碰到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
  
  柴静说:不用解决。
  
  柴静文字中对坏脾气的自供,反倒增添了观众对她的认可度。但这些不会体现在镜头前。共事过的邱启明用得体描述柴静。她的日常着装是清一色暗色系,不同的围巾能打破这种阴沉,却没破坏低调朴素的整体感。这是一个得到了太多赞美的女人。以至于民谣歌手周云蓬也说,柴静的美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
  
  对于外界给予的文艺青年封号,柴静显然有自己的主张,她说:文艺不是矫揉造作、故作姿态。好友范铭曾在--BO客回忆说,二十出头的时候,柴静家里还有各种藏饰,蓝珊瑚、绿松石、玛瑙玉、银耳环、木吊坠、雕花项链,各种滴里嗒啦,但现在她痛恨自己天然的文艺女青年调调,并在后来的岁月里反感女里女气,誓戒烟视媚行。
  
  在《看见》出镜,她有时会戴一条项链,但很细,也没有光泽。她接受采访时说,出镜中尽量不佩戴首饰。这始于供职《新闻调查》时的经历:她左手上戴了一个非常非常细的小银镯子,采访前一个很资深的同事说停一下,叫她到旁边,说你不戴不会有人不喜欢,戴了可能会有人不高兴。
  
  太多因素掺杂在一起,塑造了现在的柴静。时光回溯,2000年,24岁的柴静来到中央电视台新创办的栏目《时空连线》,时任制片人的白岩松不让她穿裙子上班。一年多后,柴静被派往地震灾区采访,白岩松才重提此事,知道为什么不让穿裙子吗?因为干这行得随时准备出发。
  
  生活中的柴静甚至不怎么化妆。自从进了央视,柴静就剪短了头发,一直保持到现在。好友郝俊英说,她们经常一起到小店剪头发。对于10年未变的发型,她没听柴静说过有何不妥,做(电视调查)新闻的,不适合留长发。
  
  邱启明刚到央视时,在《24小时》与柴静搭档。跟她合作特别舒服,就像两个人抬一桶水,你会觉得那桶水离她很近,你这边很轻,不会有很大负担。她很尊重合作者,明显感到她在维护配合你。那时候我刚去央视什么都不懂,她已经是功成名就的调查记者,很难得。
  
  这跟大学刚毕业,不懂人情世故的那个柴静不同。刚到长沙做电台主持人时,柴静开会爱背对领导。我桌子就是那样的嘛!大家都是转过身去看着领导,我就在那儿拆听众的信,听就行了。她说。
  
  有媒体曾介绍柴静的家教多来自母亲。据称,柴静的妈妈是个坚强独立的女人,自年幼起就负担家中大小事务;因教学业绩突出,她被评为山西省第一批特级教师,不久又被任命为临汾某小学校长。
  
  柴静会就她面对的一切跟母亲沟通,比如如何处理和领导、下属的关系,如何应对工作中的突发事件。一篇报道称。范铭的--BO客中说,柴静现在跟她开玩笑:自己现在是特别懂事学院,善解人意专业毕业的了。
  
  她现在的表现的确显示她是会照顾多数人情绪的人。2012年10月9日晚,柴静应邀到清华大学上一堂选修课,选课人数不过几十人,旁听者却达近千人。主办方不得不临时加开两个教室进行视频直播。即便如此,她开始演讲时,仍有不少学生守在门口,发出较嘈杂的声音。她于是走到门外,温柔道:我声音尽量大一些,你们也能听到。结束主教室演讲、问答后,嗓子沙哑的她又到另外两个教室回答问题。
  
  事实上,柴静原本是冲着人少才去讲课。作家野夫说,自己此前曾动员她到很多单位作付费演讲,多传播正确价值观,但她不肯,理由是,不想高调,让人非议。
  
  在曾任《时空连线》策划的张磊看来,在央视众多名嘴中,柴静是不习惯把自己作为聚会焦点的人,她会往回缩。
  
  但她毫无疑问会成为焦点,而且因为在一群人中的应对自如让很多人印象深刻。野夫在京城文化人的老男人饭局认识柴静。具体细节野夫记不真切,但她读过我的文章,就说:终于见到野哥了。
  
  我们在社交场合也见过很多不同类型的女人,但有些你跟她吃过一餐饭,可能心里会犯嘀咕,这个女孩可能某方面不够好。但她身上没有什么让你留下不好印象的地方。野夫说。
  
  在这个多数由男人参加的饭局,柴静在其中并不显突兀。挺开朗的一个人,笑声透明、爽朗,有感染力。她跟我们一样,食性很杂,没有刻意吃什么,不吃什么。
  
  柴静酒量不大,据其《看见》同事说,大概能喝一瓶啤酒;但老男人饭局中,只有野夫一人喝白酒,每逢此时,柴静总会陪他喝一点。
  
  周云蓬曾回忆第一次在饭局碰到柴静的情形:聊了几句,就追问我为啥应老罗邀请给曾轶可录音,问我是出于音乐上的认可还是友情。真是职业记者啊,就像练武成癖的高手,行立坐卧都在拆招。
  
  野夫记得,自己有次酒醉睡了一觉醒来,看见罗永浩正生气地准备拂袖而去,他一把抓住罗永浩,此时柴静说了声:野哥你别管他,没事。下次见面,罗永浩还主动说对不起。饭局完毕,柴静经常抢着买单,有时干脆把钱先存到前台。
  
  老男人饭局的常客以及过去的同事,成了12月15日柴静新书首发式嘉宾的主要组cr员。《读库》主编张立宪说,为发布会柴静和他碰过好几次,她拿这个很当回事。我说这个没什么,她把各种阵容列出来,今天小柴这个书,她的同行、她的同事不来,这人得混成什么样了?工作人员记得,当天活动结束,柴静很开心。
  
  《看见》一书的责任编辑说,柴静手头没有很多自己的照片,也不想用自己的照片。封面原本的设计是柴静看见四个字一样大,且柴静在看见前面,柴静坚持自己的字应该比书小一些,最终设计师改成了目前的方案。
  
  有消息称,按照目前《看见》的高销量,柴静可能会拿到近400万元的版税。她挺冷静的。不是特别看重销量。对我们的宣传书她希望不是炒作,话说得特别大、张扬、用最的那种。责编说,柴静有时也会谈起对某本书的看法:现在宣传这么厉害,你觉得怎么样?
  
  曾经,工作人员劝柴静开通实名认证的个人微--BO,但柴静没答应,最终只开了一个关于书的微--BO,由工作人员打理。而此前出版社开通的唯一的图书微--BO,是一本明星书(林青霞的《窗里窗外》)。
  
  柴静把工作和私生活中间的那条线守得很紧。工作人员回忆,有次微--BO无意中透露了她常去的咖啡吧,加上微--BO本身语意不明易引起误会,柴静建议最删除。
  
  老男人饭局的成员也大都默契地不问她的私人生活。柴静写野夫的文中提到自己有微--BO,但柴静不主动提及,野夫也不会问。而就在年初,柴静的潜水微--BO被发现后,她删光了所有的内容。
  
  对于书稿内容,责任编辑曾提出一些修改建议。有些内容很感性,我们也会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可以稍微冷静和克制一些,这样全书的基调也比较一致。
  
  比如对于闺蜜范铭和郝俊英的内容,责编觉得比较个人化,不太有必要,但最终收入成书中并未进行改动,因为柴静坚持,那是很重要的经历,需要留下。
  
  看过原始书稿的《读库》主编张立宪在新书发布会上说,柴静可能写我们当时的人的时候,她自己太动感情了,所以都是永元,或者小崔,或者岩松,后来我都搜索了一遍,把岩松改成了白岩松,把小崔改成崔永元。
  
  早在2010年6月,柴静就在一篇--BO客中原文转载了一则大意如是的批评文字,她称觉得说得真。《看见》一书出版后,有记者提及同样的问题,说看过她的节目和书之后,仍然有人质疑她过于容易自我感动。柴静说,想知道让人质疑自我感动的章节究竟是哪些,或许那是不自知的。
  
  在新书发布会上,崔永元曾调侃柴静和张立宪:我们不能指望大家听不懂你说的是什么而觉得你有思想,这样不好,起码我不同意。事实上,文绉绉的说话方式确实给柴静带来了争议,被不少人说是装。
  
  从起初写日记到开通--BO客,柴静大部分时候在反省自己的不足。人永远不能战胜这些缺点,但能不能察觉到?她在今年接受采访时说。她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完善,好友范铭撰文总结她多年来的变化时说,发生在柴静身上渐渐消失或变淡的那个东西,是一个我字。这已跟四年前她接受某杂志采访所说不同,当时她对央视新一轮的新闻改革,期待很多,提到一个人的自我更新有限又无限,谁来塑造天花板?


上一篇:人生求“刻”
下一篇:是谁扼SHA了孩子的创意

小故事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