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故事 列表

睡前故事

【精选】慈禧的睡前故事26篇

2024-10-28 07:33:03

【精选】慈禧的睡前故事_睡前小故事

26篇【精选】慈禧的睡前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6篇关于慈禧睡前小故事,供各位参考,同时还提供了古诗文、作文、组词、词语、故事、好词好句。点击查看更多睡前小故事


慈禧的睡前小故事:(1):

慈禧老太太

闲来无事翻闲书,翻的是《古都艺海撷英》,里面一篇《记先祖屈公兆麟与清廷如意馆》,说了一点慈禧的事,有意思。如意馆是清宫中御用艺术机构,屈兆麟乃一画工,在里面承差四十年之久。

他孙子写的这篇文章。说屈兆麟曾有《三到轩日记》数册,多处记载了慈禧的逸事。说慈禧晚年常借琴棋书画解闷,消遣岁月,政暇之余常到如意馆去看画工画画,还特别喜欢和画工们聊家常,聊到有兴致处,常爽朗地大笑。聊家常聊些什么呢,说慈禧曾问屈兆麟:你的媳妇是大脚还是缠足?又问:你的媳妇孝顺公婆吗?诸如此类。说慈禧到如意馆来,并没有什么复杂的君臣跪拜礼仪,画工们亦不怎么紧张害怕。

咦,这里的慈禧,好像和我们印象中的不大一样啊。史书上只记着她垂帘听政祸国殃民,没记她温和平易拉家常。我就想,大凡进入史书的人物,无论好坏,无论忠jian,好像总显得蛮可悲蛮可怜的,为什么呢,就是他们都被压缩了,被抽象了,压得扁扁的成了几个词,抽得干干的成了一个标签,我们读史书的后人,已无法通过这几个词,这一个标签,还原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的活生生的历史人物来。我又想,二十四史,哪一部正史,总还是要读的,那些野史闲书呢,怕也是值得翻一翻的,从那野史闲书中,我们或许会翻出更真切更亲切的历史来。

曾翻过《曾国藩年谱》,也是一本闲书,书里记同治八年正月十七日,曾国藩要离京赴直隶任职,慈禧把他找来谈话,仔仔细细问了他一些情况,要他到了新岗位好好办事,最后叮嘱他:百姓也苦得很。同治八年,慈禧才三十来岁,还远不是慈禧老太太呢,但作为慈禧太后已垂帘听政多年了。翻闲书翻出了一个不大一样的慈禧,也算一得。


慈禧的睡前小故事:(2):

慈禧死后到底有多少陪葬品

你可听过随葬棺椁中的奇珍异宝价值高达5000万两白银的传说吗你可晓得随葬的金丝串珠彩绣袍褂及随身佩带的大小珍珠就有6720粒这满棺的稀世珍宝,数量之多,贵重之巨,堪称世界之最,举世无双。


慈禧的睡前小故事:(3):

竹禅为慈禧画像


  清朝末年,有蜀中禅林之首之称的四川梁山著名佛教寺院双桂堂里,有个叫竹禅的和尚,是第十代方丈。他少时嗜书画成性,年二十岁便削发为僧,在庙中苦攻书画,造诣颇深。他所作的人物、山水、竹石画,落笔潇洒,别具风格,饶有情趣,得者都视之如宝而珍藏。
  竹禅和尚一生鄙夷权贵,放纵不羁,曾云游北京、武汉、上海等地画画、卖画,许多人用重金购买他的画。竹禅的高超画技传到了宫中,慈禧太后便下旨召他入宫作画。当时富里画家高手云集,为了考察这些画家画技,慈禧太后决定为难一下这些画家。她要求画家用一张长宽皆五尺的画纸,画一幅七尺高的观音站像。贴身太监把数十名画家召到画堂,手拿圣旨对众画家讲了慈禧太后对画观音的要求后,问道:谁愿接旨!众画家面面相觑,谁也不肯上前。竹禅沉思片刻,双手合十说:贫僧愿接旨。众画家用疑虑的眼神盯着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和尚,心想:太后的懿旨非同儿戏,画不好就算不人头落地,也要坐穿牢底。这和尚竟如此轻率,斗胆接旨。
  竹禅接旨后,细心地铺开画纸,只见他不慌不忙拿起画笔,胸有成竹地挥笔画起来。不到半个时辰,一幅线条秀丽,弯腰躬身拾取净水瓶中柳枝的观音站像便跃然纸上。太监问:此观音身高有七尺吗?竹禅指着画说:这观音直起腰来就有七尺高!太监和众画家不由暗暗称绝,有的甚至摇头自叹:为啥我就没想到呢?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当初小看了这个和尚。
  接着太监将竹禅画好的观音像送进后宫,慈禧太后一见这栩栩如生、立意不凡的观音像,连声叫好。她没想到这个竹禅和尚有如此奇才,如此聪明绝顶,解了她出的难题。于是,慈禧太后传旨召见竹禅和尚。太监将竹禅领进后宫,竹襻双手合十说:贫僧叩见太后。慈禧见竹禅身材修长,眉清目秀,仪表堂堂,与《西游记》中描写的唐僧一样的相貌不凡,举止文雅。先问了他为何出家为僧后,便又问:不知高僧何以有如此奇才?竹禅回答说:是佛的恩赐!慈禧说:佛有如此大的作用,我可否皈依佛门?竹禅说:你是当今皇太后,如果一定要皈依佛门,只能作佛门居士。慈禧一想竹禅说得有理,便指定竹禅当她的承担人皈依佛门。后来李莲英称慈禧为老佛爷就是由此而来的。


慈禧的睡前小故事:(4):

慈禧身世之谜

“天皇皇,地皇皇,皇上娶我当娘娘。”

  象雾一样,慈禧太后的身世一直是个谜。

  原长治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刘奇的研究成果表明:叶赫那拉氏乃是汉人,生于山西省长治县(今同长治市),并在此度过童年。

  史学界专家称;该成果为中国历史研究填补了一个“百年空白”。

  慈禧太后是晚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实际执掌朝政达48年之久。百年间,海内外关于慈禧的著述和影视作品不下百种,但其中谈及其出生地及童年经历的却极为罕见,系统介绍其从出生到入宫这段经历的更是不曾发现,因而,著名清史专家俞炳坤先生在《慈禧家世考中》说:对于慈禧家世的研究,却始终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这不但表现在所记史实过于简略,留有许多空白,而且众说纷纭。”“慈禧的出生地究竟在哪里,……似乎至今仍未有明确的答案。”

  1989年6月,长治市郊区(原属长治县)下秦村77岁的村民赵发旺带着他和上秦村宋双花、宋六则、宋德文、宋德武等人的联名信,找到长治市地方志办公室。赵发旺说,慈禧是上秦村人。他是慈祠太后的五辈外甥,宋双花、宋六则等人是慈禧的五辈侄孙。他们要求政府帮助澄情。从此,刘奇踏上了慈禧童年的研究之路。佐证材料的不断丰富,愈加增强了刘奇的信心,有关著述也颇见报端。今年4月,在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主持召开的“共和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五十年研讨会”上,刘奇撰写的《揭开慈禧童年之谜》,获得一等奖。这篇7000余字的论文,集中阐述了慈祠的身世问题。

  据刘奇考证,1835年,慈禧出生在山西长治县西坡村一个贫穷的汉族农民家庭,取名“王小谦”。4岁时,被卖给本县上秦村宋四元为女,改名“宋龄娥”12岁时,又被卖给潞安府知府惠征为婢,改名“玉兰”(兰儿),并在衙西花园专设书房中获精心培养。咸丰二年(1852年),以叶赫那拉惠征之女的身份,应选入宫,平步青云,直至皇太后。

  刘奇的主要依据有38项,大致分为民间口传史料、历史实物和典籍文献3大类。

  百余年来,长治县西坡、上秦两村村民及附近村庄的老人,都说慈禧是本地人。写成书面材料表达此意的,就有150余人。长治县有慈禧出生地遗址和慈禧生母之坟,分别位于西坡村刑部角田花则老人旧宅西面、西坡村外羊头山西麓荒滩岸边。上秦村关帝庙后,有保存完好的“娘娘院”。慈禧进宫当“朝廷娘娘”后,村里乡亲就称慈禧童年住过的宅院为“娘娘院”,并且一直流传至今。长治市城区原潞安府衙后院保留有“慈禧太后书房院”。

  慈禧后裔保存着5件相关的文物:西坡村王培英家的家谱,其中有慈禧的乳名及“王小谦后来成为慈禧太后”等文字记载。上秦材宋六则和宋德文家祖传的光绪、宣统年间清廷制作的皮夹式清代帝后宗祀谱。还有,宋六则家中的慈禧寄给其堂兄宋禧馀的信件残片和慈禧本人的单身照片。

  10年间,除实地勘察外,刘奇还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关于叶赫那拉氏生活习惯和言行的记载,表明慈禧与山西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慈禧用长治七里坡村韩印则的二老奶奶当奶妈,用长治小常村陈四孩作御厨,安排长治史家庄村原殿鳌担任御前侍卫,并袒护他。原殿鳌任御前侍卫期间,因触犯刑律,本当处斩,慈禧念其是同乡,免其死罪,并让他到江西作官。慈禧特别关照长治籍官员、长治地方官和山西商人。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8月29日,慈禧与光绪逃至大同,在此留住三日。”兵荒马乱中,仍“召见潞安知府许涵度”,“擢冀宁道”。

  慈禧喜食长治人常吃爱吃的萝卜、团子、壶关醋、襄垣黑酱、玉米掺粥、沁州黄小米等;好吸长治人爱吸的水烟,不吸关东烟(旱烟);爱看上党梆子。《壶关文史资料》记载,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壶关上党梆子戏“十万班”进京为慈禧太后祝寿演出,轰动一时。慈禧看后亲笔题词“乐意班”,并钦旨不支官,不纳税。

  慈禧善唱小曲,且多是山西民歌。一次,咸丰皇帝问慈禧:“为什么山西等地的民歌唱得好而满歌却唱不了?”她说:“我幼年随父在潞安府长大,对那里的民歌熟悉。”

  台湾史学家高阳在《慈禧前传》中说,慈禧“只认识汉字,不认识满文”。慈禧御前女官裕德龄在《清宫二年记》中写道:太后说,“我喜欢乡村生活,我觉得那比起宫里的生活来自然得多了’;西太后还有自己的田庄,每隔四五天,就要到田里去看一次。

  “慈禧太后本是山西汉人”的观点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支持和认同,并被《明清四大太监丛书·皇妃身边的贴心人——安德海》(北方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和《西风瘦马——恭亲王奕忻传》(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等著述所采纳。

  山西大学教授姚奠中认为,刘奇的研究成果“初步解决了慈禧童年这段历史空白问题”中国史学会副秘书长、原中国人了大学历史系主任王汝丰教授和张革非教授在《慈禧童年考》(刘奇主撰)的序中写道:本文“言之有据,并非凭空臆断。这本书的出版,是对慈禧研究中一个范弱环节的重要补充。”“如果否定其著述中的个别论据或某些枝节,比较容易;值如果全盘否定其结论,没有充分根据,似亦很难。”中国人民大学一位近代史教授说,关于慈禧的出生地,以往有5种说法,目前北京说和山西说可暂时并存。

x.c<


慈禧的睡前小故事:(5):

慈禧卖荒



  传说光绪年间,慈禧太后①垂帘听政时,她不顾国库空虚,终日吃喝玩乐,随意寻欢,花钱象流水一般。几年工夫,国家让她败坏得更加穷困。有时,连她本人的花销也常常断捻。怎么办呢?慈禧愁得直皱眉,整天琢磨来钱道儿。她琢磨来琢磨去,想到了东北的大皇围。这个大皇围,东起西丰,连着西安②、伊通,西至双阳,横跨四个县界,十万多响土地。围里,高山密林,野兽成群,可以围猎;平川谷地,土地肥沃,可以耕田。什么人参、鹿茸、紫貂、银狐,以及白菇、猴头等山珍特产,应有尽有,要多富饶有多富饶。
因它出产的物品得全部进贡给朝廷,所以老百姓又把它叫做皇帝的口味山。
  慈禧心想:要是把这皇围卖掉,那可得老鼻子钱了。又转念一想,还有点犯难,为啥呢?因为这个皇围是皇族的公共财产,出产的贡品每个王公皇族都有一分。明着卖,皇族里面非有人反对不可。就是没人反对,卖了钱,自己也不敢独吞。偷着卖呢?还是不行,人家也长耳朵,一旦露兜,早晚也是麻烦事儿。
  慈禧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妙计。她下了一道密旨,把奉天将军召到北京。这个奉天将军也是个满肚子坏水的jian臣,平日干了不少坏事。一听慈禧叫他,登时害了怕,以为被人揭发,心惊胆战。到了北京,慈禧把他召到后宫,他见了慈禧,两腿一软,扑通跪下。慈禧见他那副熊样子,心中好笑,对他说:“爱卿不必惊慌,一旁坐下,有要事相商。”奉天将军胆突突地抬头看了慈禧一眼,见慈禧面含笑容,并无恶意,这才放心。慈禧说:“现在朝廷银钱短缺,我想把东北皇围卖掉,我看你为人可靠,特命你去办理此事。”
  奉天将军一听乐了,心想:这可是个美差,正好捞它一把。刚要谢主龙恩,慈禧又说:“不过,这里可有一个奥秘。”奉天将军一听,心中纳闷。
慈禧说:“你可要知道,这个皇围,并不打算真卖,你只要把银子弄到手里,交给朝廷,就算大功告成。”奉天将军一听,凉了,闹半天是让我当替罪羊,慈禧往自己腰包划拉钱呢!他挠着脑袋,想要拒绝。慈禧见状,一边打气儿,一边威胁说:“此事关系重大,不许走露风声,办妥之后,我保你官升三品。
哪个胆大闹事,我为你做主,定斩不留。你要不遵旨照办,可要知道我的厉害!”慈禧心du手狠,听她这么一吓唬,奉天将军身子都酥了,心想:看来得应下了,不应非得掉脑袋不可,将来真有人闹事,有老佛爷撑腰,我怕个啥?做得巧,老佛爷满意,还真能官升三级呢,想到这,他胆子也就大了,还帮着慈禧出了不少馊主意。
  奉天将军回到奉天,马上派了几个得力心腹,任命放荒经办,分赴边外各州府县,张贴布告,说皇上恩准放围开荒,作价低廉,八十两白银就可买地一垧。
  边外百姓,早就知道皇围的富饶,一听放荒,都争着要买,钱多的多买,钱少的少买,没钱的穷人家,为了奔个好日子,也砸锅卖铁东挪西借,凑几

个钱买一块地。放荒经办还领着买主,象办真事儿似地来到皇围,量地块,钉标桩。等买主一份一份地交足了银子,等着搬家时,突然,奉天将军传令,要等皇帝钦差验收,才准进围占地。这些买主一听个个傻了眼,只好耐心等待。
  再说奉天将军见老百姓上了当,心中暗喜,亲自押解pian*来的八百万两白银,做着升官的美梦,乐颠颠地上了北京。


慈禧的睡前小故事:(6):

慈禧受辱相国寺


  公元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西太后慈禧带着光绪和王公大臣仓皇逃到西安。她边下令清军斩sha义和团,边命李鸿章为议和大臣签订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讨得了洋人的欢心。北京城暂时平静下来,她惊魂稍定,便动身返回北京。途中,她时兴至,要带光绪和众大臣到古城汴梁游,顺便到古刹相国寺降香礼佛。
  旨意传到开封,开封知府慌得手忙脚乱立即张贴告示:圣上驾到,凡銮驾经过的街道须用红毡铺地、门上挂彩;全城妇孺老幼皆要倾城出动,头顶明烛,路旁跪迎;无论贫贱富贵均按人头每人交白银二两以备为老佛爷慈禧进礼。如有抗命不从者,严惩不贷。这下可苦坏了全城百姓,个个叫苦连天,只好到相国寺进香拜佛祈祷菩萨保佑免除这场灾难。
  开封相国寺长老智清,五十多岁,侠肝义胆,机智多谋,心生计:他向知府请求只要能免除全城百姓每人二两白银,他情愿向慈禧献出镇寺之宝。知府听了暗想:开封百姓食不饱肚,确实榨不出多少油水,智清若能把镇寺之宝献出有何不可?就顺水推舟答应下来。
  过了两日,慈禧的大队人马进了开封城,全城百姓跪迎路旁口称万岁。开封知府迎驾后,西太后乘八抬大轿径直朝相国寺而来,智清方丈身披红袈裟率寺内众僧跪在山门迎接。慈禧下得轿来,见众僧跪地迎驾,忙说:自家子弟不必俗礼参拜,快平身回话!慈禧为啥把智清和众僧称为自家子弟呢?原来,她笃信佛法,自称是受命于天的老佛爷,所以,她认为到相国寺等于串亲戚,对佛门的僧人皆称自家子弟。
  慈禧落座后智清忙跪地高念声佛号,说道:今日老佛爷驾临敝寺,真是蓬荜生辉,光耀佛门,现将镇寺之宝献上,请老佛爷笑纳。
  慈禧听智清要给她献宝,满是皱纹的老脸顿时乐开了花。太监李莲英挥拂尘走到智清面前说道:方丈惠心可嘉,太后特此恩准,快快将宝献上。
  智清听了,向身边个僧人示意。稍时,只见两个壮健的僧人抬着个红漆木桶放在西太后面前。慈禧见珍宝如此沉重正在纳闷,只见智清走到慈禧面前说:敝寺开山千多年,佛门鼎盛,众弟子得以安心诵经念佛,普济众生,全仗此宝庇护。今将此宝献给太后,望老佛爷珍爱。


慈禧的睡前小故事:(7):

慈禧太后的红福萝


  提起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几乎是家喻户晓,却很少有人知道朝廷的文武大臣为什么会称她为老佛爷。其实,这里面还有个不为人知的秘密,而且这个秘密还与一碗“红福萝”有关。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后,朝廷里许多大臣都惧怕她三分,这倒不是她大权在握,独断专行,而是因为她喜怒无常,心狠手辣。慈禧手下有个太监叫李莲英,这人不仅聪明过人,而且惯会看风使舵之术。自从慈禧垂帘听政掌握了朝廷大权,他就认定慈禧是中国的第二个武则天,要想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就必须有慈禧这样的人做靠山,否则就没有出头之日。找慈禧做靠山,话好说,真正把事办成那可就难了。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不要说靠,整天的跟在慈禧屁股后面转,不知道哪句话说得不对劲,脑袋就搬家了。
  这天,李莲英坐在自己的房间里忧心忡忡,苦于不知如何取悦于慈禧太后,一个小太监匆匆跑来,说慈禧太后传他即刻进慈宁宫给她说笑话解闷。李莲英说:“见天儿这么说,我哪有那么多笑话说!这可怎么办呀!”小太监说:“平时您的脑子就好使,我们慢点走,等走到了慈宁宫太后那,您不就把笑话编好了吗。”小太监的一句话惊醒梦中人,李莲英的脑袋突然灵光一闪有了主意。
  李莲英一路无言,来到慈宁宫进门就给慈禧太后道喜:“皇太后洪福齐天,大喜临门!”慈禧被李莲英弄得一头雾水,忙问李莲英:“喜从何来,不要耍贫嘴,快说个笑话听听。李莲英马上说:“奴才该死,奴才不是耍贫嘴,皇太后真是喜从天降。”慈禧太后见李莲英跪在地上不肯说出缘由,佯装生气,说:“好啦,你不说就算啦,哀家今个儿也不难为你,起来吧!快说说你这一路上碰见了什么新鲜事?”
  李莲英跪在地上说,昨天晚上他喝了皇太后恩赐的好茶,兴奋得半宿不曾入眠。到了后半夜,刚有一点朦胧之意,只见房内突然红光一闪,满堂通明,以为房内失火,吓得自己猛然坐了起来,奇怪的是西天如来佛祖降临在他的床榻前。李莲英见如来佛祖大驾光临,慌忙跪倒即拜,向如来佛祖行了三拜九叩的大礼,问佛祖为何事驾到。如来满面笑容,声如宏钟,说:“大清国天降福星,光恩普照,万物苍生将沐浴于浩浩恩惠之中。”李莲英不解其意,请佛祖明示,如来笑道:“福星者,叶赫那拉氏也,此乃南海观世音菩萨转世,大清国唯叶赫那拉氏可安邦定国。”李莲英闻听此言,感激涕零,再次向佛祖叩谢,并问如来,为什么不直接告诉皇太后?今后百姓将如何尊称皇太后?如来佛祖笑笑说:“天机不可泄露,就称皇太后老佛爷吧。”
  慈宁宫里的宫女们一听这话,呼啦一声跪倒在地,三呼“老佛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慈禧太后见此情景,满面春风地说:“天意难违,也罢,传令下去,从今个儿起,就叫哀家‘老佛爷’吧,每年三月初三南海观世音菩萨的寿辰之日,就是哀家的大斋之日,哀家要在这一天沐浴更衣,吃斋念经。”
  李莲英因为虚构了如来降临的故事,一步登天做了太监总管。
  慈禧太后得了老佛爷的名号之后,除了平时有吃斋念佛之日,每逢农历三月初三这天,她还要沐浴更衣,大张旗鼓地斋戒一天。慈禧太后由于整天山珍海味,冷不丁吃吃素食,倒也感到很新鲜,可是时间一长就吃腻了,无论御膳房的御厨怎么给她调济,都无法让慈禧太后满意,所以,慈禧太后的斋戒日自然成了御厨们的劫难日。在慈禧太后吃斋念经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因为素菜不合她的口味,就有三位御厨被砍了头。
  一晃,这年的三月初三又临近了。慈禧太后传下懿旨,让御膳房仔细准备斋饭,哪位御厨素菜做得好有重赏,做得不好就得重刑伺候。懿旨一下,不但吓坏了众多御厨,也吓坏了掌膳太监,这么大的事,谁不害怕。于是,掌膳太监就联合众御厨凑了不少银两,给李莲英送礼,目的是求他在慈禧太后用膳时巧妙周旋。
  自从慈禧太后给御膳房下了懿旨,李莲英心里也像怀揣了小兔子,忐忑不安。他深知慈禧太后喜怒无常的脾气,大斋之日,如果真的有哪道菜不中她的意,降罪下来,不但御厨遭殃,自己也可能被狠狠怪罪。再想想自己多年来委曲求全,好不容易熬到今天这一步,不能就这么前功尽弃,必须想个两全其美之策。李莲英苦苦思索,几乎一夜无眠。第二天,他暗中在各地召集天下技艺高超的名厨,意在帮助御膳房度过这一难关。李莲英很快找到了十名技艺高超的大厨,秘密充实到御膳房帮助准备素食。为了万无一失,李莲英提前对膳食样品一一过目,他把自己认为有创意的素菜精心编制成菜谱,呈报给慈禧太后看,慈禧太后过目后却没有流露出一丝的喜色,这让李莲英如坐针毡。
  转眼之间,大斋之日就到了。这天慈禧太后沐浴更衣,念完了经,在大殿上正襟危坐,等掌膳太监传膳。李莲英一声传膳,掌膳太监一挥手,众御厨手捧托盘,拉着一字长队,战战兢兢地走进了大殿,一个个小心谨慎、毕恭毕敬地手举托盘从慈禧太后面前缓缓走过。只要慈禧太后说声“放下吧”这道菜才算通过,否则御厨就得捧着菜站到一边,等待发落。只见慈禧太后瞪大了一双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每道菜看,什么“千里飞雪”、“绿莺轻啼”、“江山多娇”……眨眼功夫,六十六道素菜已经过去了大半,慈禧太后是一道也没看中,她的脸一阵比一阵难看,把御厨们吓得大气都不敢喘,整个大殿上鸦雀无声,静得可怕。有的御厨吓得两腿发抖,甚至站立不稳。掌膳太监一遍一遍地偷看李莲英,心想:你倒是说句话呀,这么下去,我们不是死路一条嘛!
  没多久,六十五道菜就过去了,慈禧太后满面怒容地慢慢站起身来,她张口刚想说什么,突然,大殿之中鼓乐齐鸣,把慈禧太后吓了一跳,慈禧太后举目向门口张望,但见如来佛祖单手端着一个大海碗款款向她走来。慈禧太后被惊得目瞪口呆,倒头便拜,被李莲英急忙扶住:“老佛爷,这可使不得,还是我们替您跪拜吧。”不等李莲英的话说完,大殿上的人早就悉数跪了下去。
  如来佛祖走进慈禧太后,把海碗递给慈禧。慈禧太后说了声“谢佛祖”双手把海碗接了过来。她轻轻把海碗放下,顿觉一股浸人心脾的清香扑面而来。正在这时,大殿之中红光一闪,如来佛祖踪影皆无,大殿上一片惊呼。李莲英走到慈禧太后面前一看,海碗里盛着满满一碗肉红皮青、青翠欲滴的素果块。海碗里清香扑鼻,果块上仙气袅袅。
  慈禧太后觉得如来佛祖降临赐果菜,是她长期虔诚吃斋念经的结果,心情非常愉快,随即赦免了所有御厨。慈禧太后高兴之余,令御厨们说出如来佛祖赐给她的果菜名字,刚刚平静下来的御厨们一下子又紧张起来,他们看过之后谁都不敢轻言,生怕说出来不对慈禧太后的心思,惹出sha身之祸,只推说自己愚钝,不知如来佛祖赐的什么果菜。
  由于慈禧太后高兴,她并没有降罪御厨,转身问李莲英。李莲英赶忙跪下说:“老佛爷,昨天夜里佛祖给奴才托了一梦,说在您大斋之日,要赐一碗‘红福萝’。我看这就是那‘红福萝’吧。”
  慈禧太后听李莲英这么说,心里更是高兴,加上折腾了那么大半天,肚子也饿了,面前的“红福萝”正散发着诱人的清香,令她脾胃大开,把那一大海碗的“红福萝”吃了个大半,剩下的统统赐给皇妃们尝鲜,凡吃过“红福萝”的人都说那东西特别好吃,清脆爽口,满腹生香。
  慈禧太后吃过“红福萝”之后,就再也离不开这道菜了,她下懿旨命御膳房每顿饭都要给她加做一道“红福萝”。这道菜慈禧太后一直吃到驾崩。
  其实,慈禧太后吃的所谓的“红福萝”就是“心里美”。李莲英在慈禧太后大斋日的前一天,见御膳房始终做不出出新的素菜来,心里特别着急,正发愁不知如何度过这一关,踌躇之际,一抬头,发现自己信步来到了御膳房,猛然看见新招来的一个肥头大耳厨子。这人慈眉善目,大腹便便,活脱脱一个如来佛祖!李莲英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于是在三月三慈禧太后大斋之日,冒死上演了一场如来佛祖赐“红福萝”的戏。
  这件瞒天过海的事,能迷住慈禧太后和大殿上那么多人的眼睛吗?难道他们没有看出破绽?李莲英聪明就聪明在这里,他早就料到“如来佛祖”一出现,大殿上所有的人必然要俯身跪下不敢抬头,“如来佛祖”再端着一个海碗,大殿上所有人的注意力也自然就会转移到这海碗上来。毕竟是人都会认为保住性命比辨别佛祖的真假要紧。
  据御医记载,心里美萝卜润肺止咳,健脾开胃,还富有养颜美容之功效,长期生食,可御疾增寿。慈禧太后之所以高寿,这与她大半生生吃心里美萝卜有着不可小视的联系,可她直到驾崩也不知道“红福萝”是李莲英利用她争强好胜、唯我独尊,没有人敢违抗她的心理,巧用萝卜设下的弥天大计。 shttp/7o


慈禧的睡前小故事:(8):

苏州名医为慈禧巧堕胎

清朝光绪初年的一天,慈禧太后忽然身体不适,经常想呕吐,却又吐不出来。光绪皇帝知道后,急忙命王御医去为太后诊治。谁知王御医给太后把过脉后,却对太后说:老佛爷凤体健康,并无微恙。慈禧一听,立刻生气地说:怎么?照你这么说,是哀家没病装病了?王御医立刻跪下说:请老佛爷息怒,奴才不是这个意思。奴才因才疏学浅,孤陋寡闻,的确没有诊出什么毛病,还请老佛爷恕罪。

  慈禧悻悻地说:好了,白养了你这样的酒囊饭袋,你退下吧,王御医一听,如获大赦一般,急忙谢恩退出。他早已吓出了一身冷汗。

  此后,光绪又叫来了几名御医一起为慈禧会诊,但御医们把过脉后,全都面面相觑,目瞪口呆,谁也不敢说话。光绪不由恼怒起来:到底怎么样了?你们都成了哑巴啦?御医们只得战战兢兢地说:启禀皇上,老佛爷凤体无恙。光绪大怒道:胡说,凤体无恙怎么呕吐不止?你们都是些饭桶,来人,把他们拉出去,每人重打四十。

  御医们虽然被打得皮开肉绽,但还是咬紧牙关说:皇上。老佛爷真的没病啊。请恕奴才们愚钝无知,无能为力。还请皇上另请高明吧光绪皇帝束手无策,只得回到书房思虑良策。这时,有内监禀报:总理大臣李鸿章求见。李鸿章来到光绪面前说:听说老佛爷凤体欠安,宫中御医都无能为力,所以微臣特来向皇上推荐一位江南名医。此人名叫须德诚,家住苏州城里,对妇科百病,尤为精通光绪一听,如获至宝,立刻命李鸿章将此人请来。

  不几日,须德诚来到京城,光绪皇帝亲自陪他来到慈禧宫中。须德诚一把脉,心中一惊,心想;果然不出所料,宫中御医都是杏林高手,怎么会治不好太后的病呢?原来如此。这也难怪御医们都知难而退,畏之如虎,不敢接手了。

  然而,须德诚早已胸有成竹,他安慰慈禧说:老佛爷并无大恙,只是忧国忧民,过度劳累,积血为淤,堵于腹中,故而食欲不振,造成呕吐。只需清淤活血,调理数日,就会福体康泰。慈禧一听,心中大喜,说:江南名医,果然名不虚传光绪对须德诚说:那就请你赶快开方配药,让老佛爷早点服用吧。须德诚说:禀老佛爷、皇上,此病须用小人的祖传秘方配药治疗,这秘方不宜让别人插手。待小人回到住处,按祖传秘方配齐药、煎好,三天后亲自给老佛爷送来,保证药到病除。接着,他写了一张单子交给慈禧,就随光绪一起走出后宫。

  慈禧看了单子,明白了须德诚的用意,暗暗称赞他的诊断和设计安排都符合自己的心意。于是,立刻吩咐心腹太监李莲英照单办理。

  第三天上午,须德诚带着煎好的药,直接来到慈禧的寝宫。按照宫中规矩,他当着慈禧的面亲自尝了药,然后双手捧给慈禧,请她服下,说:老佛爷请放心,一个时辰后,病根消失,凤体自会康复说完,退出宫去。须德诚走后,慈禧太后由两名宫女扶着,悄悄来到后花园,走到按须德诚建议,由李莲英特地准备的散淤井边,她斜躺在设置于散淤井上面的软床上,见周围围着多层帷幕,不由从心中称赞须德诚的精明细致和善解人意。她躺下不久,突然觉得腹中一阵翻江倒海般地响动,随即腹内淤血喷泻而出,顿时心里感到轻松畅快。不多几日,身体很快得到了恢复。慈禧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喜不自禁。光绪皇帝得知老佛爷病愈的消息,欣喜不已,赏赐了须德诚后,派人护送他回江南老家。

  知道这慈禧得的什么病吗?其实也确实没病。原来,这个正值虎狼之年的风流寡妇,耐不住深宫的孤独寂寞,竟红杏出墙,与男人们偷欢取乐。但不想因此产生烦恼竟然不小心暗结珠胎,且日长夜大。这使她愁肠百结,十分担心丑事暴露。而御医们一把脉,早就心如明镜。但这样的丑事谁敢直说。若只是为她打掉腹中的胎儿,对御医们来说,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可一旦走漏风声,不仅自己人头落地,弄不好还要被满门抄斩,株连九族。即使守口如瓶,滴水不漏,但根据这老佛爷的一贯作风,事后还是会被灭口的。所以那些御医们讳莫如深,故意装作愚钝无能,识不出她生了何病,宁可挨板子、坐大牢,也不愿为她诊治打胎。

  慈禧太后怀孕的心病去除后,过了不久,她的另一块儿心病又犯了:寡妇怀孕,让人打胎,此事若传扬出去怎么办?这打胎的事只有须德诚一人知道,这个活口不除,终将留下后患。于是,立刻秘密派出心腹钦差,前往苏州去除心头之患。

  李鸿章得知慈禧太后派钦差赶往苏州的消息后,知道凶多吉少,立即差人,日夜兼程赶往苏州。须德诚接到消息,马上叫家里人买了一口棺材,搁在屋中,让家人放声大哭,并放出风声说自己暴病身亡。等钦差到来时,便安排出殡,躲避劫难。其后,他隐姓埋名,远走他乡,在民间悬壶济世,直到慈禧太后去世,才重新回到家乡。


慈禧的睡前小故事:(9):

慈禧与牡丹

清代末年,慈禧太后专权,飞扬跋扈,随心所欲,她效法唐朝女皇帝武则天,令牡丹在冬天开放。
隆冬季节,慈禧看厌了北京的腊梅、海棠之类的俗花,想看富丽堂皇的牡丹。一天,慈禧询问下臣:“天下哪里的牡丹最好?”大臣们一致上奏:“山东曹州府的牡丹最好,天下闻名。”太后降旨,令曹州府进贡牡丹花,愈快愈好,不得延误。
曹州知府,接到谕旨,又怕又喜。怕的是,牡丹春天开花,古来如此,违背时令,乃是异想天开,事情不成,太后怪罪,性命难保;喜的是,小小知府,在太后眼里,本是无名小辈,今日太后雅兴大发,若能按期进献,使她如愿以偿,定会封官加职,青云直上,此乃天外飞来之福,岂不快哉!知府权衡了一番,横下一条心,捉住良机,火速承旨。于是连夜派人前往牡丹乡。
曹州府的差役们向牡丹乡花户宣布:知府大人有令,为向朝廷宫院进献盛开的曹州牡丹,必须在一月之内育出花朵。事情成功,重重有赏;如果育不出,就将牡丹乡所有的牡丹,统统刨掉!
俗话说“谷雨三朝看牡丹”。如今严冬腊月,冰天雪地,牡丹哪里能开花呢?花农们日夜发愁,谁也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有的老花农,曾听长辈说过,从前有火炕烘花的办法,但多年没用,已经失传,没有人会了。官府也明知冬天没有牡丹花,还派人天天催逼,令人坐卧不安。
万花村有位老花农,养花多年,对每种牡丹的品性,都了如指掌,冬天扒土看根,就能分辩出是何种牡丹。他曾听老人说过冬天烘开牡丹的事,但他从没有亲眼见过,更没有亲自实践过。现在为了解除牡丹乡这场大祸,他决心做烘花实验。便带领全家破土挖窖,窖中做炕,炕上栽牡丹,施上牛粪,烧火加温。
果然工夫不负有心人。不多日子,便烘开了两朵大胡红。喜讯传出,牡丹乡男女老少,拍手称快,将烘开的大胡红送到曹州府衙。知府如期进献牡丹,果真官运亨通,青云直上。牡丹乡的千亩牡丹,也免除了一场灭顶之灾。
在余鹏年的《曹州牡丹谱·附则》中,也有关于烘花的记载:“今曹州花,可以火烘开者三种:曰胡氏红,曰何白,曰紫衣冠群。”
(李保光)

/31/7o8/c.js><


慈禧的睡前小故事:(10):

慈禧与牡丹

清代末年,慈禧太后专权,飞扬跋扈,随心所欲,她效法唐朝女皇帝武则天,令牡丹在冬天开放。
隆冬季节,慈禧看厌了北京的腊梅、海棠之类的俗花,想看富丽堂皇的牡丹。天,慈禧询问下臣:“天下哪里的牡丹最好?”大臣们致上奏:“山东曹州府的牡丹最好,天下闻名。”太后降旨,令曹州府进贡牡丹花,愈快愈好,不得延误。
曹州知府,接到谕旨,又怕又喜。怕的是,牡丹春天开花,古来如此,违背时令,乃是异想天开,事情不成,太后怪罪,性命难保;喜的是,小小知府,在太后眼里,本是无名小辈,今日太后雅兴大发,若能按期进献,使她如愿以偿,定会封官加职,青云直上,此乃天外飞来之福,岂不快哉!知府权衡了番,横下条心,捉住良机,火速承旨。于是连夜派人前往牡丹乡。
曹州府的差役们向牡丹乡花户宣布:知府大人有令,为向朝廷宫院进献盛开的曹州牡丹,必须在月之内育出花朵。事情成功,重重有赏;如果育不出,就将牡丹乡所有的牡丹,统统刨掉!
俗话说“谷雨三朝看牡丹”。如今严冬腊月,冰天雪地,牡丹哪里能开花呢?花农们日夜发愁,谁也想不出个好办法。有的老花农,曾听长辈说过,从前有火炕烘花的办法,但多年没用,已经失传,没有人会了。官府也明知冬天没有牡丹花,还派人天天催逼,令人坐卧不安。
万花村有位老花农,养花多年,对每种牡丹的品性,都了如指掌,冬天扒土看根,就能分辩出是何种牡丹。他曾听老人说过冬天烘开牡丹的事,但他从没有亲眼见过,更没有亲自实践过。现在为了解除牡丹乡这场大祸,他决心做烘花实验。便带领全家破土挖窖,窖中做炕,炕上栽牡丹,施上牛粪,烧火加温。
果然工夫不负有心人。不多日子,便烘开了两朵大胡红。喜讯传出,牡丹乡男女老少,拍手称快,将烘开的大胡红送到曹州府衙。知府如期进献牡丹,果真官运亨通,青云直上。牡丹乡的千亩牡丹,也免除了场灭顶之灾。
在余鹏年的《曹州牡丹谱·附则》中,也有关于烘花的记载:“今曹州花,可以火烘开者三种:曰胡氏红,曰何白,曰紫衣冠群。”
(李保光)


慈禧的睡前小故事:(11):

慈禧堕胎

清朝光绪初年的一天,慈禧太后忽然身体不适,经常想呕吐,却又吐不出来。光绪皇帝知道后,急忙命王御医去为太后诊治。谁知王御医给太后把过脉后,却对太后说:老佛爷凤体健康,并无微恙。慈禧一听,立刻生气地说:怎么?照你这么说,是哀家没病装病了?王御医立刻跪下说:请老佛爷息怒,奴才不是这个意思。奴才因才疏学浅,孤陋寡闻,的确没有诊出什么毛病,还请老佛爷恕罪。

慈禧悻悻地说:好了,白养了你这样的酒囊饭袋,你退下吧。王御医一听,如获大赦一般,急忙谢恩退出,他早已吓出了一身冷汗。

此后,光绪又叫来了几名御医一起为慈禧会诊,但御医们把过脉后,全都面面相觑,目瞪口呆。光绪问:老佛爷的凤体怎么样?得的什么病?可御医们噤若寒蝉,谁也不敢说话。光绪不由恼怒起来:你们快说呀,到底怎么样了?你们都成了哑巴啦?御医们被逼无奈,只得战战兢兢地说:启禀皇上,老佛爷凤体无恙。光绪大怒道:胡说,凤体无恙怎么呕吐不止,食欲不佳?你们都是些饭桶,无用的东西。来人,把他们拉出去,每人重打四十。

御医们虽然被打得皮开肉绽,但还是咬紧牙关说:皇上,老佛爷真的没病啊。请恕奴才们愚钝无知,无能为力。还请皇上另请高明吧光绪皇帝束手无策,只得回到书房思虑良策。

正当光绪皇帝为老佛爷的病心急如焚时,有内监来向光绪禀报:总理大臣李鸿章求见。李鸿章来到光绪面前,光绪问:爱卿来此,有何要事?李鸿章说:听说老佛爷凤体欠安,宫中御医都无能为力,所以微臣特来向皇上推荐一位江南名医。此人名叫须德诚,家住苏州城里,祖上世代行医。他幼承祖业,精通医道。各种疑难杂症,都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对妇科百病,尤为精通

光绪一听,如获至宝,立刻命李鸿章将此人请来。

不几日,须德诚来到京城,光绪皇帝亲自陪他来到慈禧宫中。须德诚一把脉,心中一惊,心想:果然不出所料,宫中御医都是杏林高手,怎么会治不好太后的病呢?原来如此。这也难怪御医们都知难而退,畏之如虎,不敢接手了。

然而,须德诚早已胸有成竹,他安慰慈禧说:老佛爷并无大恙,只是忧国忧民,日夜为国操劳,过度劳累,积血为淤,堵于腹中,阴滞气血畅通而已,故而食欲不振,造成呕吐。只需清淤活血,调理数日,就会福体康泰。慈禧一听,心中大喜,说:江南名医,果然名不虚传光绪见太后高兴,就对须德诚说:那就请你赶快开方配药,让老佛爷早点服用吧。须德诚说:禀老佛爷、皇上,此病须用小人的祖传秘方配药治疗,这秘方不便外传,也不宜让别人插手。待小人回到住处,按祖传秘方配齐药、煎好,三天后亲自给老佛爷送来,保证药到病除。接着,他写了一张单子交给慈禧,就随光绪一起走出后宫。

慈禧看了单子,明白了须德诚的用意,暗暗称赞这须德诚既高明又聪明,他的诊断和设计安排都符合自己的心意。于是,立刻吩咐心腹太监李莲英照单办理。为了方便须德诚进出,她特地叫李莲英给须德诚一块腰牌,让他在宫中行走,不受阻拦。

第三天上午,须德诚带着煎好的药,直接来到慈禧的寝宫。按照宫中规矩,他当着慈禧的面亲自尝了药,然后双手捧给慈禧,请她服下,说:老佛爷请放心,一个时辰后,病根消失,凤体自会康复说完,退出宫去。

须德诚走后,慈禧太后由两名宫女扶着,悄悄来到后花园,走到按须德诚建议,由李莲英特地准备的散淤井边,她斜躺在设置于散淤井上面的软床上,见周围围着多层帷幕,不由从心中称赞须德诚的精明细致和善解人意。

她躺下不久,突然觉得腹中一阵翻江倒海般地响动,随即腹内淤血喷泻而出,顿时心里感到轻松畅快。泻毕,在软床上休息了片刻,仍由宫女扶着回寝宫静养。不多几日,身体很快得到了恢复。慈禧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喜不自禁。光绪皇帝得知老佛爷病愈的消息,欣喜不已,赏赐了须德诚后,派人护送他回江南老家。

你知道这慈禧得的是什么病吗?其实她确实没病。原来,这个正值虎狼之年的风流寡妇,耐不住深宫的孤独寂寞,竟红杏出墙,与男人们偷欢取乐。但不小心暗结珠胎,且日长夜大。这使她愁肠百结,日夜不安,十分担心丑事暴露。而御医们一把脉,早就心如明镜。前些年,她的亲生儿子同治皇帝得了梅du,御医们尚且不敢点穿,而用天花来搪塞遮掩,以保全皇家脸面和自己的性命。如今,这个操纵生sha大权的寡妇太后怀了身孕,这样的丑事谁敢直说?若只是为她打掉腹中的胎儿,对御医们来说,轻车熟路,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可一旦走漏风声,不仅自己人头落地,弄不好还要被满门抄斩,株连九族。即便守口如瓶,滴水不漏,但根据这老佛爷的一贯作风,事后还是会被灭口的。所以那些御医们讳莫如深,故意装作愚钝无能,识不出她生了何病,宁可挨板子、坐大牢,也不愿为她诊治打胎。

事情也果真如此。慈禧太后怀孕的心病去除后,过了不久,她的另一块心病又犯了:自己虽是至高无上的太后,却是个寡妇,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寡妇怀孕,让人打胎,岂非咄咄怪事?此事若传扬出去,我这脸面往哪儿放?家丑不可外扬,这事切不可等闲视之。这打胎的事只有须德诚一人知道,这个活口不除,终将留下后患。于是,立刻秘密派出心腹钦差,前往苏州去除心头之患。

钦差领命,日夜兼程,赶到苏州。进城以后,刚走到须德诚家附近,就见一支送葬的队伍抬着棺材从门里出来,哭声震天。钦差一打听,原来是须德诚得急病死了。钦差听后,不由喜出望外省得自己动手了,立刻回京向慈禧太后复旨。慈禧得到须德诚的死讯,不禁也放心下来:真是上天有眼,又为我除去了一块心病。

但她哪里知道,须德诚根本没有死。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那李鸿章与须德诚交情很深,须德诚也曾多次为他治好过病。李鸿章知道他医术高超,所以特地推荐他为慈禧治病。为慈禧治病时,须德诚对李鸿章说明了是为慈禧打胎,并告知李鸿章,尽管自己做得天衣无缝,但日后必有麻烦会招来sha身之祸。李鸿章听后很是吃惊,他也深知太后的为人,过河拆桥、卸磨sha驴是她惯用的手段。由于他事先也不知道慈禧太后是怀孕,所以想让须德诚为她治好病后,受赏扬名,然而万万想不到会给须德诚带来如此严重的灾难,故心中很是担心、内疚。为了保护须德诚,他就暗中派自己的亲信时时注意慈禧太后的动向。

李鸿章得知慈禧太后派钦差赶往苏州的消息后,知道凶多吉少,立即差人日夜兼程赶往苏州告知须德诚。须德诚接到消息,马上叫家人买了一口棺材,搁在屋中,让家人放声大哭,并放出风声说自己暴病身亡。等钦差到来时,便安排出殡,躲避劫难。其后,他隐姓埋名,远走他乡,在民间悬壶济世,直到慈禧太后去世,才重新回到家乡。


慈禧的睡前小故事:(12):

pian*慈禧

  谁狗胆包天敢欺pian*慈禧老佛爷呀!那不是找死吗?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个叫盛宣怀的人就敢欺pian*她。

  有一次慈禧病了,吃啥东西都往外吐,唯独吃酸的吃辣的不吐。一开始,御医们怀疑寡妇太后是不是暗里养男宠有了身孕,可把脉时脉象上又没有征兆呀!这可如何是好?谁都怕开错药丢了脑袋,都没把握说是得了啥病。我都白养了你们这些饭桶!慈禧骂够了,这才命大臣李鸿章去宫外给她找个最好的医生来看病。

  回到住处,李鸿章愁眉不展,幕僚盛宣怀见主人闷闷不乐,问他有啥心事。李鸿章就把太后命他请最好的医生之事说了。盛宣怀一笑,说他倒是认识一个杏林高手,就向李鸿章推荐了他老家安徽乡下的土郎中马培芝。

  啊!李鸿章说,一个乡下土郎中能治好老佛爷的病?盛宣怀要他放心,说一定能行。因为他的家乡有个女人也患过太后那样的病,是马培芝治好的。只是,对老佛爷不要说马培芝是个土郎中,一定要说他是最好的医生。李鸿章说:那不犯了欺君之罪么?盛宣怀说,如果治好了太后的病,就不会有欺君之罪了,万一治不好,就把责任推到我盛某人身上。如果老佛爷要治我的罪,您李大人还可以给我说情嘛,料想也不会丢命。李鸿章笑了,他是信任盛宣怀的,犹豫了一下就要他快去请马培芝。

  马培芝来了后,盛宣怀将他一打扮就少了许多土气,又将不知说了多少遍的话再叮嘱一番,然后由李鸿章把他带到了太后那里。李鸿章对慈禧说,是手下盛宣怀请来的安徽最好的医生。还别说,马培芝装模作样,一番望闻问切后说了声没大碍,只开了一剂土方子,慈禧的病就好了。

  城府很深的李鸿章为什么会如此信任盛宣怀呢?

  原来,在遇到李鸿章之前,盛宣怀是个纯粹的商人,他很会做生意,在商界享有盛誉。李鸿章想通过办洋务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就把盛宣怀弄到了身边,委任他为上海轮船招商局会办。果然,盛宣怀不负厚望,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在李鸿章的庇护下,创办了电报、铁路、钢铁、银行、纺织、教育等许多开时代先河的实业,成了一位大名鼎鼎的实业家。

  没过多久,慈禧又病了,说是打不起精神,头晕的老毛病又犯了。因为上次患病是盛宣怀给她请来的名医马培芝治好的,所以这次就把盛宣怀找了来,问他马培芝住在哪里,她好派人去接来。盛宣怀暗吃一惊!如果让太后派人去接马培芝,一见最好的名医是个乡下土郎中,那不穿帮了?于是眼珠一转赶忙跪下说:老佛爷,您是知道的,两年前名医马培芝给您看病时已年逾古稀。半年前我回老家探亲时,不料他老人家已经作古了

  哦?慈禧见盛宣怀一副难过的样子,不像是在撒谎,叹了口气说,真可惜呀就命他再找个最好的医生。盛宣怀哪敢不从,老佛爷,奴才这就去找。

  回到住处,盛宣怀左思右想,太后患的这病难道又是疑难杂症?不然,御医们为啥没治好?而今,他到哪里去找最好的医生?于是就将认识的几个医生想了一遍,觉得他们让人一见就不是名医。为啥?因为医术高低虽是看不见的,可这些医生连名医外在的气质和派头都没有。

  忽然,门人来报,说他的小老乡张成昭求见。张成昭!他来干啥?

  一年前,张成昭30岁出头,刚考中秀才,科举就被废除了。他不会种田,家里又穷,实在活不下去了,这才来投奔盛宣怀。盛见他可怜,问他想干啥,张成昭说想学医。盛就介绍他去个叫周川的医生朋友那里当了学徒。

  张成昭进来时手里提着盛宣怀爱喝的龙井茶叶,说是没事,只是想来看看盛叔。

  闲谈中,机敏的张成昭发觉恩人心神不定,有时答非所问,就问盛宣怀有啥心事,能不能对他说,也许自己可以帮一点忙!盛宣怀哈哈大笑,说太后有病,御医们都治不好,又把太后经常头晕乏力的情况讲了一遍。最后叹了口气,说:你虽然进了医门,却是一个学徒,还不能医好太后的病。

  这有何难?张成昭笑着说,盛叔,我虽然还没出师,可跟师傅治这样的病也多了!为了报答您的恩情,我愿为您排忧解难,跟您去见太后。

  小子,盛宣怀严肃地说,就凭你这模样,想冒充名医?你师傅都不够格呢!

  那张成昭搔着后脑勺说,师傅配制了一些现成的药丸,可以治太后的病。要不,我给您偷些来给太后送去?

  没准这药一送去,我的老命也送了。盛宣怀有些担心。

  盛叔!张成昭慌忙跪在地上,说,您是我的恩人,我没理由要害您!师傅配的这药叫回春万寿丸,有病治病,没病吃了无害。从没听说师傅治死过人!您相信我吧一见张成昭急成那样子,盛宣怀自己又想不出别的办法,只好决定冒险试一试,就对张成昭说:好吧,就给太后带点药丸试试。


慈禧的睡前小故事:(13):

竹禅为慈禧画像

清朝末年,四川凉山著名的佛寺双桂寺有一位名叫朱蝉的和尚,他是四川第一座佛寺。他是第十任住持。当他年轻的时候,他迷上了书法和绘画。20岁时,他剪了头发,成了一名和尚。他在寺庙里努力学习书法和绘画,非常有成就。他所创作的人物、山水、竹石画,文笔潇洒,风格独特,趣味盎然,为获奖者所珍爱。朱禅和尚一生鄙视权贵,放纵不羁。他去北京、武汉、上海和其他地方画画和卖画。许多人在他的画上花了很多钱。朱蝉高超的绘画技巧被引进皇宫,慈禧太后颁布法令,号召他进宫绘画。那时,有许多富力的艺术家。为了调查他们的绘画技巧,慈禧太后决定让这些艺术家难堪。她让艺术家用一张5英尺长、5英尺宽的纸来画一尊7英尺高的观音像。贴身太监把几十个画家叫到画堂,告诉他们慈禧太后要他们手里拿着圣旨画观音。之后,他们问:“谁将采取法令?”画家们面面相觑,但没有人站出来。朱蝉沉思片刻,双手合十,说道:“我愿意接受命令。”所有的画家都用怀疑的目光盯着小和尚,心想:太后的圣旨不是开玩笑的。如果你画得不好,你应该坐在监狱的底部,即使你没有倒在地上。和尚如此鲁莽,以至于他敢于接受命令。接到订单后,朱禅小心翼翼地摊开了纸张。他不慌不忙地拿起画笔,自信地挥舞着。不到半个小时后,一幅美丽的观音像站在一张纸上,弯腰捡起装在净水瓶中的柳枝。太监问:“这是七尺高的观音吗?”朱蝉指着这幅画说:“这观音站直了有七英尺高。”宦官和画家们不禁暗暗说不,有的甚至摇头叹息,“我怎么没想到呢?的确,没有人能根据一本书的外表来判断它,海洋也无法测量。我一开始低估了这个和尚。”然后太监把朱蝉画的观音像送到后宫。慈禧太后一看到生动非凡的观音像就欢呼起来。她没想到和尚朱蝉会有这样的天才和聪明来解决她的难题。因此,慈禧太后颁布了一项法令,召唤和尚朱蝉。太监领着朱禅进了后宫。朱儒合掌道:“贫僧拜太后。”慈禧太后看到朱禅身材修长,眼睛清澈,容貌姣好。她长得像《西游记》中唐僧形容的那样清秀。在问他为什么要出家之后,他问道:“我不知道为什么高僧如此有才华?”朱禅回答说:“这是佛祖的祝福!”慈禧太后说:“佛有这么大的作用,我能皈依佛教吗?”朱禅说:“你今天是太后。如果你必须皈依佛教,你只能是一个佛教门外汉。”当她认为朱婵是对的,她任命朱婵为她皈依佛教的“使者”。后来,李称慈禧太后为“老佛爷”,这就是原因。



慈禧的睡前小故事:(14):

和慈禧打du*

  光绪年间,阎敬铭担任户部尚书。他为官清正廉洁,深得慈禧赏识。
  这日退朝后,慈禧留下阎敬铭聊天。二人正说话间,内务府总管李莲英轻步进来,对慈禧说:老佛爷,您要的皮箱送到了。慈禧说:拿一个过来,哀家瞅瞅。
  不一会儿,李莲英就拎着一个皮箱进来了。慈禧看了看,对阎敬铭说:阎大人,你瞅瞅哀家买的这皮箱怎么样啊?阎敬铭走近看了看,问:太后,这皮箱多少钱?慈禧回答说:六十两银子一个,哀家买了一百个。
  阎敬铭大吃一惊:太后,恕臣直言,这皮箱买得忒贵了。前几日贱内也买了一个,才花了六两银子。
  慈禧扭头问李莲英:小李子,你听见了吗?
  李莲英脸色一变,急忙回答说:老佛爷,奴才这就到内务府去问。说完,他意味深长地瞥了一眼阎敬铭,离开了。
  慈禧忽然问:阎大人,要是这皮箱外面卖的不是六两,而是六十两,你打算怎么办?阎敬铭摇摇头说:不可能。一个皮箱,六两已经不便宜了。
  慈禧瞅着阎敬铭,说:你敢跟哀家打du*吗?七天之内,如果你能买到六两一个的皮箱,就算你赢,帮哀家买一百个,哀家赏你黄马褂,否则就是你输,到时候阎敬铭点了点头:如果臣du*输了,愿凭太后发落。慈禧嗯了一声:你退下吧。
  阎敬铭刚走出宫门,忽然听到身后有人说:阎大人,您下台阶时悠着点儿!他扭头一瞧,竟是李莲英,正笑眯眯地做了个请的手势。
  路过东河沿一家杂货店时,阎敬铭见正好卖皮箱,进去就向掌柜的订了一百个,一个五两五钱银子,掌柜的今晚备齐货,明儿早上,阎敬铭打发管家来拉。
  第二天,管家一大早就去杂货店拉皮箱了。一炷香过后,他回来对阎敬铭说:老爷,杂货店的掌柜变卦了,一個箱子要六十两银子,忒气人了!
  阎敬铭愣了一下:真是岂有此理!你到别的地儿去买吧。管家又去了好几个地方,奇怪的是,这些杂货店不是缺货,就是卖六十两。
  阎敬铭又气又急,对管家说:我就不信,偌大的京城,还买不到六两银子的皮箱了。你一家挨着一家去找。出乎他的意料,管家跑遍了四九城的大小杂货店,家家全卖六十两,而且是一口价!
  阎敬铭这才想起李莲英那天说的那句话,难道是他在背后搞鬼?
  于是,阎敬铭又来到了东河沿那家杂货店。掌柜的见到他,扑通一下跪在地上,说出了实话:大人,那天您前脚刚走,后脚就来了俩宫里的人,要小的把皮箱价涨到六十两,不然就抓去坐大牢!阎敬铭心里全明白了。
  离du*约期限只有三天时间了,阎敬铭琢磨了片刻,让管家给天津卫的北洋铸钱局发电报,请督办帮忙采买一百个皮箱,每个箱子不得超过六两银子。
  第二天,阎敬铭眼巴巴地盼了一天,却没等到天津送来皮箱。他心急如焚,当晚又叫管家发电报催,谁知铸钱局既没有回复,也不见来人。阎敬铭这才意识到,李莲英早已抢先一步打点好了,这场du*约自个儿是输定了。
  夫人对阎敬铭说:六十两就六十两,你就说是六两买的,交了皇差再说吧。他却断然摇头说:弄虚作假的事,我不会做,也做不到!
  这天上完朝,慈禧把阎敬铭叫去,问:你给哀家买的皮箱呢?阎敬铭跪在地上说:回太后,臣没买到。
  慈禧笑了:那你可就du*输了。阎敬铭却摇了摇头:太后,臣并没有du*输。慈禧愣了一下:这话怎么讲啊?
  阎敬铭却没言语,瞄了一眼慈禧身旁的李莲英。李莲英十分知趣,找个借口退了出去。阎敬铭这才把他买皮箱的事讲了一遍:太后,这件事背后,一直有人在和臣暗斗。慈禧十分意外:竟有这种事?
  阎敬铭回答说:恕臣直言,您应该问一问李总管,他心里恐怕最清楚了。慈禧哦了一声,却说:阎敬铭,不管怎么说,你没替哀家买到六两银子的皮箱,就是你输了。说吧,是让哀家革你的红顶子,还是砍你的人头?
  阎敬铭沉声说: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慈禧却笑了:好了,看在你没弄虚作假的分儿上,给哀家磕仨头,就算是对你的惩处吧。阎敬铭只好给慈禧磕头谢恩。
  几天后,阎敬铭听说慈禧为皮箱的事大发雷霆,命李莲英彻查此事。查来查去,最后查到是采买皮箱的公公虚报银两,把他当场活活打死了。
  阎敬铭知道后,一声长叹:李莲英这是在灭口啊!他决定奏请慈禧,追查李莲英身为内务府大总管的失职之责,于是连夜写好折子,第二天就递了上去。谁知,半个月过去了,宫里却一点动静也没有。
  这天上朝,慈禧忽然想重修被洋毛子毁坏的清漪园(颐和园),却遭到阎敬铭的极力反对,理由是国库亏空,拿不出银子来,气得慈禧拂袖而去。
  第二天,李莲英突然登门而来,大声说:传老佛爷懿旨,即刻革去阎敬铭户部尚书一职,留京候任!说完,他一声冷笑,得意地走了。
  夫人埋怨说:看吧,这就是你得罪李莲英的结果。阎敬铭却呵呵一笑:罢了也好,无官一身轻!
  一天,北洋铸钱局督办来京办差,特意来看望阎敬铭。阎敬铭问他怎么不回电报,督办十分惊讶:大人,下官没收到您发的电报啊!阎敬铭一下子愣住了。
  夫人得知后,想起了一件事儿:听下人说,最近管家花钱特别阔绰,好像得了一笔外财似的。阎敬铭立马叫来管家质问:上次给天津的电报你是怎么发的?
  管家瞅着阎敬铭的脸色不对劲,连忙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老爷,那两份电报,我没发。
  阎敬铭惊呆了:为啥不发?说!管家结结巴巴地讲了原因。原来,打du*的那天晚上,李莲英亲自出面请管家吃饭,让他盯着阎敬铭,有啥事立马给宫里禀报,还给了管家一张五百两的银票。
  阎敬铭大怒,打了管家一顿板子,把他轰走了。晚上,阎敬铭一阵长吁短叹后,写奏折说他年事已高,请太后准许他告老还乡。几天后,折子却被退了回来。阎敬铭心意已决,又连上三道折子,最后才被准奏。
  这天,阎敬铭特意来到东河沿的杂货店,花六两银子买了个皮箱,放进奏折,派人送进了宫里。然后,他带着家眷离开京城,回老家去了。
  慈禧看完奏折后,叫来李莲英,把折子扔在地上:你好好看看吧,阎敬铭临走前又给哀家递折子,要罢你的总管。你为啥不把屁股上的屎擦干净啊?
  李莲英捡起奏折,粗略看完后,边磕头边说:老佛爷,您消消气儿,怪奴才考虑不周,忘了阎敬铭的管家。要不,您就摘了奴才的顶子吧,好让奴才一心一意伺候您
  慈禧叹了口气,说:算了,看在你替哀家背锅的分儿上,这事就到此为止吧。这场du*约啊,说实话,是哀家输了。
  李莲英却说:老佛爷,您是大清国的主子,怎么会输呢?您就是不吩咐奴才,奴才也会替您分忧。主子的面儿,就是咱大清国的面儿啊!慈禧听后笑了:你呀,就会拣好听的话哄哀家高兴。甭跪着了,起来吧!


慈禧的睡前小故事:(15):

慈禧断案

八国联军要攻进京城,慈禧太后闻风丧胆,带着光绪皇帝仓惶西逃。从京城到西安千山万水路途遥远,连日颠簸使老佛爷吃尽了苦头。这天,慈禧和光绪皇帝乘着车辇在人马前护后拥下浩浩荡荡往西行走,由于道路不平,车辇摇摇晃晃,颠得老佛爷腰酸腿痛,疲惫不堪。尚未黄昏,人马来到一个名叫黄土寨的村庄,打前站的役使便在村头迎接老佛爷进庄,今晚就安排在这里下榻。车马刚至村中,突然撞来一个年轻的汉子,咕咚跪倒在老佛爷的车辇前面,连哭带喊:“太后给小人作主吧,小人有天大的冤枉啊……”御林军们急忙上前驱赶,那汉子跪在地上就是不起来,任凭众兵丁拉扯,依然哭喊连天,要皇太后给他作主。慈禧听见这汉子的哭喊,便撩起车帘一看,见那汉子约有三十岁上下年纪,一副憨实之相,不像刁民无赖,想来必有大的冤情,便对那汉子说:“既有冤枉为何不到县衙告状?”

那汉子说:“县衙里已经空无一人,那知县听说八国联军要打进京城连太后皇上都逃跑了,他也不想当那个知县了,早就撒丫子了……因为无处申冤,小人才斗胆前来告‘御状’……”

老佛爷一听心里就老大不高兴,这个不懂事理的庄稼汉子竟胆大包天当她的面说这等冲她心肺的话,要是以往早就命人推出去砍头了!可是,现在是落荒逃跑的路上,要是惹恼了老百姓也会逼出事来,慌乱之中要是有人造反劫sha,皇太后也不过是一只小鸡儿。掌管朝政的皇太后,应该给黎民百姓留下些好的名声……想到这儿,老佛爷便换了一副和蔼可亲的脸色道:“既然如此,我一定给你作主,等到了村子里再说吧。”于是,众人便拥着车辇进了村庄。

进了村庄后,老佛爷休息一番,与光绪皇帝、珍妃用过晚膳后便命人将告“御状”的汉子带来。原来这个告状的汉子名叫吴全,他状告隔壁一位年轻的王寡妇深夜之中害死他的老娘,请老佛爷给他作主,要王寡妇给他老娘偿命。老佛爷当即又命人将被告王寡妇带到,让吴全当面将案发经过详细讲来。吴全说,他家只有他和老娘母子二人,老娘常年卧病在床,娘儿俩生活十分寒苦。前天,吴全的舅舅来看望老姐姐,从家里带来半篮鸡蛋,给老姐姐补身子。这天晚上半夜时分,住在西屋里的吴全正在睡梦中,突然被东屋里妈妈的喊叫声惊醒了。吴全急忙起来往东屋跑,把油灯点亮俯身呼唤老妈妈,老妈妈却不应声,用手摸摸老妈妈妈嘴——老妈妈早已断了气息!吴全“哇”地一声大哭正想去邻居喊人,一迈步却被什么东西绊了一跤。吴全爬起来用灯一照,见地下躺着一个女人,仔细一看竟是隔壁的王寡妇!王寡妇身边的竹篮里八只鸡蛋全都打碎了……吴全便问王寡妇说:“你深更半夜的到我家里来干啥?”王寡妇已吓得战战兢兢,便哭哭啼啼地讲了实话。原来这王寡妇死了丈夫,守着一个五岁的小儿子过着可怜巴巴的苦日子。这两天小儿子又得了病,王寡妇想给小儿子弄点儿好吃的,可是家里连一滴油都没有……恰好吴全的舅舅给吴全的老妈妈送来半篮鸡蛋,无意中被王寡妇看见了,王寡妇便乘半夜人们熟睡悄悄地溜进吴全家,要从那半篮鸡蛋中偷走几个给儿子吃。装鸡蛋的小竹篮子悬挂在木梁上的绳钩上,王寡妇一个女人作贼心虚胆怯,手脚慌乱,一不小心把装鸡蛋的篮子碰掉在地上!吴全的老妈妈本来体弱多病,被那突然的篮子落地声给吓死了!王寡妇偷鸡蛋不成却惹下了大祸,吓得跪在吴全面前哭哭啼啼地哀告吴全饶过她……吴全哪里肯依,吓死了老妈妈,人命关天,说什么也要给老妈妈申冤!天亮后,吴全就跑到县衙呜冤告状,可是,那知县三天前就逃跑了。也是事情赶巧,正好听说太后和皇上西逃路过这里,于是,吴全便决定路上拦车辇告“御状”……

老佛爷慈禧在皇宫里向来颐指气使,连皇上都得听她的,哪里有心思理这民间诉讼?今天又是一路劳乏,上眼皮和下眼皮直**,很想好好睡上一觉。吴全向她禀告案情,老佛爷早就听得心烦了,干脆快些把他们打发走算了。于是,两眼半睁半闭地说:“好了,不用往下讲了,我全都听明白了。吴全,你娘已死不能复生,要王寡妇给你娘抵命有什么用?本太后做主,把王寡妇一个大活人判给你做媳妇好不好?回去吧,不许再唠叨了……”

老佛爷一声令下,手下人便把吴全和王寡妇推了出来。

老佛爷这么一断正合了两个人的心意,穷汉吴全正发愁娶不上媳妇,那王寡妇又非常害怕给吴全的老娘抵命,更担心自己死后抛下可岭的幼子无人扶养。老佛爷如此大恩大德成全了他俩,哪能不高兴?两个人结婚后,互相有了依靠,家也像个家了,孩子也有亲人照顾了,苦日子也有了盼头。一桩人命案化解了,使两个破碎的家组成一个圆满的家庭,真是两全其美,人们莫不赞颂老佛爷断案高明。不过,老佛爷慈禧当初也没想这么多,无意中在耻辱的西逃路上却留下了这光彩的一笔……


慈禧的睡前小故事:(16):

慈禧挖龙脉


慈禧老家姚在叶赫,不然人们怎么总称她是叶赫那拉氏呢。
慈禧这人阴险狡诈,肚子坏下水。她总担心自己的权不牢靠,疑心可重了。有年冬天,正是各地向宫廷交贡品的时候,叶赫噶珊达,早己派人把各种贡品收齐全,什么人参、鹿茸、紫貂、银狐啦,棒子、山碴、白蘑啦,还有祭祀用的松籽,年旗香,足足装了四四十六辆花枯辘大车。叶赫地方不大,贡品怎么这样多呢?原来,叶赫是慈禧的老祖宗根儿待过的地方,每年都得把这里的特产样儿样儿地送到宫里,让她尝鲜儿。
这次进京,与往年不同,噶珊达派他二十岁的儿子喜勒泰亲自督运,面见慈禧请安,好讨个官半职。老噶珊达听说,在京城不管是王公大巨,还是贝勒、贝子,凡是想进宫见老佛爷的,都得递上银子,那叫宫门费。噶珊达备足了银两,好贿赂内务府官员和宫内的太监。为了讨慈禧喜欢,噶珊达还编造了个吉祥的消息,作为给慈禧的见面礼儿。
喜勒泰到了京城,先贿路了内务府,把贡品交上,又给宫内总管太监李莲英递上了银子。李莲英收了银子,就每天留心慈有的动静,好见机行事。
这天,慈禧梳完头,打扮整齐,用过早点,闲着没事儿,正在琢磨着怎样开开心。
李莲英见机会到了,急忙跪下亲道:启享老佛爷,老沸爷李莲英有个毛病,每逢向慈禧禁报啥事儿总得先把她给逗乐了,然后再开口。这次慈禧又被李莲英给逗乐呵了。她说:李莲英,你又想出什么好点子来了?说出来咱娘们儿都乐呵乐呵。李莲英说:老佛爷,听说老佛爷家乡叶赫来人啦!接着就数叨起那些贡品。慈禧听了就说;既然今年贡品这样好,就让内务府多给点儿赏银吧!李莲英看慈禧对这些都没在意,又说:老佛爷,听说叶赫来的人还给老佛爷带来个亘古少有的吉样消息呢。慈禧听吉祥二字才动了心,叫李莲英快把来人叫来问话儿。
眨眼工夫,喜勒泰就被带进宫来,跪倒在地:奴才叶赫噶珊达之子喜勒泰给老佛爷请安!慈禧虽说是叶赫那拉氏之后,可她压根儿没到过叶赫,那里是啥模样她可从来不知道,也从来没召见过叶赫的来人。这时见了喜勒泰,少不了虚情假意地打听番。喜勒泰也就哆里哆嗦地唱起喜歌来:托老佛爷的福,叶赫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说到这儿,李莲英怕慈禧听腻了,忙提醒他说:喜勒泰,你不是说有件新鲜事儿要讲给老佛爷听吗?这时,喜勒泰才想起临走时阿玛教给的番话。他忙跪前步说:老佛爷,这次奴才带来个大吉大利的好消息。慈禧催他快讲。喜勒泰说:老佛爷,咱们叶赫出了二龙戏珠啦!
慈禧惊,问:什么二龙戏珠?喜勒泰说:老佛爷,叶赫城东、西两边平地生出两条漫岗,像是有头有尾的两条龙样,它们直朝着北边的珠山往前长。人家都说那两条龙若能够着珠山,叶赫就能出个皇帝。奴才是特地给你老报喜来啦!慈禧疑心本来就重,这些日子,她正和光绪怄气,心里最忌伟听出皇上这句话,就拉着长声儿说:你说的可是实话?喜勒泰说:回老佛爷,奴才说的全是实话。咱们全噶珊的人都说叶赫是宝地,出过两位娘娘,还要出位皇上。慈禧这时瞪起双眼喝道:胡说,只有三岁的娃娃会相信这些鬼话!喜勒泰原以为把阿玛教的话儿说,慈禧准会眉开眼笑,赏他官半职,没想到慈禧却突然翻了脸,直吓得他脸色发白,浑身筛糠似的,不住地叩头:奴才该死!奴才该死!李莲英见不妙,赶忙说:还不快下去!这时走上两个太监把喜勒泰拖下殿去。


慈禧的睡前小故事:(17):

慈禧太后的历史故事

慈禧太后反腐

晚清的时候。整个官场腐败,清政府丧权辱国,而政府官员更是贪赃枉法、鱼肉人民,整个大清国已经是摇摇欲坠了。而就在这时,反映清政府官员贪赃枉法的一部官场小说则在下层百姓甚至一部分官员中广为流传,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部小说就是晚清著名的《官场现形记》。

《官场现形记》写于20世纪初,作者李宝嘉在动笔写这部小说后,就开始在他自己创办的《世界繁华报》上连载。这部小说的连载很快引起了轰动,《官场现形记》由许多相对独立的官场故事连缀起来,涉及清政府中上自皇帝、太后、军机、中堂,下至衙役、狱头等一百多个大小官吏,李宝嘉将这些形形色色官僚们的各种恶行、丑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为升官而逢迎钻营、蒙混倾轧,或侵吞公款,贪赃枉法;或卖官鬻爵,大发横财;或名“剿匪”,实害民;或冒名得官,寡廉鲜耻;或媚外惧洋,奴性十足。《官场现形记》犹如一幅封建社会末期官场的百丑图长卷。

在《世界繁华报》连载时,人们都在找小说里影射的是当朝的哪些官员。因为在《官场现形记》里,写的大多是清朝的真人真事,只是名字换了而已,而且涉及的好多情节都是清朝的秘密。《世界繁华报》的发行量很快由几千份上升到几万份,甚至出现了洛阳纸贵、供不应求、报贩加价出售的现象。

很快,《世界繁华报》传到了慈禧太后的手里,慈禧太后看过后很是生气。当时,清朝已经可以说是内忧外患,慈禧太后把清朝的衰落、受列强欺负的罪都算到了这些政府官员的头上,于是开始了一场大的“反腐败”行动,而这场“反腐败”行动的主要对象就是《官场现形记》中所影射的官员。

慈禧“反腐败”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按图索骥,照着《官场现形记》里影射的名单抓人,很快,就有一大批官员被抓起来,以谋反罪斩立决。

摄政王载沣下令通缉此小说的作者。并令两广总督端方派人刺sha这个胆大妄为、扰乱社会的李宝嘉,查封连载此作品的《世界繁华报》报社。

可是,李宝嘉却一点也不担心,他把《世界繁华报》化整为零,搬到了当时的英租界,继续连载《官场现形记》。很快《官场现形记》连载完了。但让慈禧太后没有想到的是,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很快就在一些列强中间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有的外国人甚至把这本书带到了国外。

而慈禧太后则让人把《官场现形记》中的一些行贿、受贿以及官员的腐败行为整理出来,下令全国官员凡有此行为者,皆为重罪。而当时《官场现形记》里所涉及的大部分官员都被慈禧太后以谋反罪处决了。

虽然这本书没有改变清朝的命运,可是当时的官员也因为《官场现形记》而收敛了很多。一本小说能够成为一个国家的“反腐指南”,这恐怕也算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奇迹吧!

慈禧太后洗澡和梳妆

慈禧太后向来爱打扮,尤其对洗澡特别讲究,夏天是每天洗一次,冬天则是2-3天洗一次。慈禧每次洗澡的时间并不固定,但大都选在晚饭过后一个小时左右。

每当慈禧太后要洗澡时,先由太监把澡盆、水、毛巾、香皂、香水等物品准备好,送到太后的寝宫门口,再由宫女把这些东西送进寝宫。倒好水后,才请太后宽衣入浴。侍候太后洗澡的是四个经过严格选拔和专门训练的宫女。

洗澡的时候,由这四名宫女分别站在太后的四周,然后由其中一名领头的宫女拿起一叠毛巾(共有25条)放入水中,浸透以后,先捞出四条,双手拧干同时分给其他三人,当即一齐打开,平铺在手掌上,然后轻轻地给太后擦拭着胸背、两腋及双臂。如此接连上六七次之后,再打上香皂,这种香皂是宫里自制的玫瑰皂。四名宫女必须一齐动手,把香皂涂在毛巾上面,帮太后擦身子(毛巾在一次擦完后随即扔掉)。然后,重新把一叠新毛巾浸泡在水里。毛巾浸透捞出后拧得不很干,用这种湿软的毛巾,轻轻替太后擦去身上的肥皂,必须一遍又一遍地。直到擦得干干净净、身上没有一点儿肥皂沫为止。最后就是给太后涂香水,夏天多用耐冬花露水,秋冬则用玫瑰花露水,用量很大,用法也特别,使用时是将洁白的纯丝棉做成约巴掌大的锦块,洒上香水,轻轻用锦块拍打身上,把香水拍均匀。擦完香水后,四名宫女再用干毛巾把太后上身的各个部位轻拂一遍,然后给太后穿上偏衫和睡衣。上身洗好了再洗下身。太后认为上身是天,下身是地,地永远不能盖过天,所以洗下身时要重新换一套用具,洗法和洗上身差不多。

慈禧太后洗澡用的是两只木胎镶银的澡盆,直径不到三尺(斗形)。外表上看去像个大腰子,盆中间凹进去一块,为的是太后洗澡时能靠近澡盆。太后坐的是一把一尺多高的矮椅,后背可转动,也可卸下来。太后每洗一次澡要用去一百条毛巾,因为毛巾从水里捞出来后,她就不允许再放回到水里,故用一次就要扔掉,以致她每洗完一次澡后,澡盆里的水都干干净净的,看不见半点污垢。

由于要上早朝,慈禧太后每天凌晨4-5时就要起床,起床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泡手。这时,宫女用银盆盛满热水,先把毛巾用热水浸透,捞出后由宫女将太后的双手包起来,再将太后披包的双手放到热水里浸泡,水冷了再换热的,大约要换两三盆水方可。接着是洗脸,或者说是热敷,用热毛巾长时间地在两颊和额头上热敷。据说这样可以把抬头皱熨开来,并能减少两颊的皱纹。此后她便坐到梳妆台前,由侍寝的宫女帮她在两鬓之间敷上点粉,在两颊、手心抹胭脂,接着便传专人给太后梳头。早就等候在外面的梳头太监听到里面传唤后,立即头顶着用黄云龙套包裹着的梳头工具进入。向太后叩头请安之后,便细心打开黄云龙包袱,拿出梳头用的簪子、梳子、篦子等一应齐全的工具,开始给太后梳头。这位专门给太后梳头的人,人们只知他姓刘,是个老太监,一直都是他伺候太后梳头,宫里的人都称他为“梳头刘”。后来梳头刘人老了,于是便由李莲英接替给太后梳头。李莲英第一次给太后梳头是在太后庚子出逃的那天早上。看起来很笨的李莲英,给太后梳起头来却异常灵活,而且手法也很熟练,这大概是因为他和梳头刘是好朋友,从梳头刘那里学会了给太后梳头方法的缘故。给太后梳头的方法是:先把太后的头发散开,用热毛巾在头发上熨一熨之后,拢在一起向后梳。用左手把头发握住,用牙齿把头发绳咬紧,再用右手缠在发根扎紧辫绳。黑色的辫绳缠到约一寸长,以辫根为中心,把头发分两股拧成麻花形,长辫子由左向右转,盘在辫根上。让辫根的黑绳露在外面,然后用一根横簪子顺着辫根从底下插过,压住盘好的发辫,让辫根绳起到粱柱的作用。最后在辫根黑头绳上插上“老瓜瓢”,让所有盘在辫根上的头发不致松散下来,再用网子兜住即可。经过这样精心梳理的头发,既庄重大方,又牢固可靠,最让太后称心如意。

不过,据清末太监信修明的回忆,慈禧太后40岁之后,头发就已脱落很多,仅存鬓边和后脑的短发,俨然一位秃老太太。修饰时全靠用技巧去遮掩,即头顶心用一束假青发,以红胶粘住,两边再贴上发片,大两板头,这是一种满式的宫妆。因为头上粘了假发,所以太后平时行动都小心翼翼,生怕假发会突然脱落下来。太后平时最忌讳掉头发,大有视头发如命的程度,所以李莲英每次给她梳头时,显得格外小心,生怕梳掉一根头发。万一真有头发掉了下来,也得悄悄把掉下来的头发用手拈住,迅速收起来,绝对不能让太后本人知道,否则就会惹来麻烦,甚至会被赶出宫去。梳完了头之后,太后重新开始描眉画鬓,敷粉搽红。她坐在镜子面前对着自己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地反复照着,横挑鼻子竖挑眼,仔仔细细地挑毛病,直到完全满意为止。最后还要看看脚下穿的鞋袜正不正,两只脚站平来左比右比。因为她的袜子是绫儆的,中间有一条线,穿上后线缝要正对着鞋口才行。所有这一切,都要让她认为满意了,才可以由李莲英搀扶着走出寝宫,准备上早朝。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慈禧太后满手均留有约二寸长的指甲,每天晚上必须进行泡洗修剪。修剪之前要用圆圆的比茶盏大一点的玉碗盛上热水,挨次把指甲泡软,把弯指甲校正理直,对不端正的地方除了要用小锉锉平整,用小刷子把指甲里里外外刷一遍外,还要用翎子管吸上指甲油,对其均匀地涂抹,最后再给指甲戴上用黄绫子做的指甲套。对此,太后备有一个专门放置修指甲工具的盒子,而所有修指甲工具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太后对每次修指甲时剪下来的指甲,都很细心地保存在一个专门的盒子里,心情特别好的时候,会端出来打开欣赏,显得分外珍惜。可是好景不长,在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出逃西安的前夕,将满手的指甲全部剪掉了。

这只是当年这位中国最高统治者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断,在她统治下的中国能够怎么样,那是可想而知的。可悲的是,在当时的制度下,偌大的中国对这个心理有些变态狡黠阴险的女人竟毫无办法,绝大多数中国人面对着日益衰败的国家只有唉声叹气的份,而中国追赶世界前进步伐的宝贵时机,也在那缓缓擦澡、梳妆和泡指甲中给贻误了。

为慈禧买皮箱

慈禧太后为了躲避八国联军的入侵,决定出奔西安,为了要把大量金银财宝、古玩名画一齐带走,就吩咐内务府太监购买100只皮箱,以便装运。内务府太监向慈禧禀报,每只皮箱要价60两银子。这事被一位姓鲍的军机大臣知道了,他很熟悉皮箱的行情,按照慈禧要求的规格大小,只要6两银子就可以买了。他向慈禧禀报,揭穿了内务府太监的虚报冒领。慈禧听了很气愤,就立刻决定把这采购皮箱的差使交鲍军机去办,并限令15天交齐。鲍军机想买这100只皮箱要不了15天,只要派人到大街上各皮箱店一转悠,要不了三四天就可以把皮箱送进宫去,故欣然领命。

他回府以后,就派手下人按这规格到皮箱店去采购,手下人去了半天,回来说所有皮箱店和作坊今天都关门不营业。鲍军机以为是皮箱行业的一次例假,也不以为然,就叫手下人明天再去。不料,一连去了三四天仍未开门营业。到第五天,他派了一个心腹去大街买皮箱,到了晚上,心腹回来报告一个不好的消息,原来他在一家熟悉的皮箱店里,听掌柜的说内务府太监已通知各皮箱店和作坊15天内不准开门营业,谁开门营业就砸了他的店,所以各皮箱店只能关门停业。鲍军机没想到内务府太监竟采取如此釜底抽薪的手段,鲍军机想你内务府太监只能在北京城内逞威风,手伸得再长,也不可能伸到天津租界里去吧。就差了心腹带了银子去天津采购,不料一去数天,不见皮箱到货。眼看这1 5天期限即将到了,就再派一个特别亲信的人去天津,不论皮箱价格多么贵,一定要在第15天送到宫中。那亲信连夜出京,此次一去杳无音讯。到第15天上朝时,慈禧就问皮箱采购到了吗鲍军机此时吓得冷汗直冒,无言回答,叩头称罪,慈禧冷笑着说:“这点小事也办不成,枉在军机处了,内务府早就把皮箱办妥了。”那鲍军机只是叩头说罪该万死,罪该万死。慈禧就挥手让他下去。

鲍军机回到家中,见两个亲信都回来了,他大骂该死奴才误了我的大事。两个亲信回答:“我们还没有出京城,就被‘请’到内务府软禁起来,到今天才释放回来。”鲍军机听了,这才领教到慈禧老年昏庸和内务府太监的权势了,他想不到一番忠心却落得慈禧一句“这点小事也办不成”,感到汗颜和后怕。

西太后逃难

城破之时,子弹飞进官里,西太后拉着光绪仓皇出逃。光绪一边逃,一边甩掉自己的朝珠缨帽,匆忙换上了平民的布衣,西太后穿得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像个乡下的老婆子。

跑出宫来,才挤上一辆骡车,跟着跑的人,大多数是步行。随护的兵丁,不足千人,毫无纪律,跟土匪溃兵没有什么区别,走到哪里抢到哪里。

逃到哪里,其实西太后自己也没有数,反正联军攻城是从东南两个方向,他们就向北跑,出了德胜门,一直奔北。一路上,虽然有人通报安排接驾,说是两宫要来,但是地方官却都跑得连影都没有。以往号称忠勇的义和团,也忠义不再,没了踪迹,反正两宫碰到不是溃兵就是游勇,连正经百姓都没有一个。别说管饭,连口水都喝不上,好不容易碰上口水井,里面还都有死人或者人头。没办法,只能弄点玉米秸,嚼一嚼,权当止渴。

有的时候,大路不敢走,只能穿行玉米地,当时还处在夏末,天气很热,大热天在青纱帐里穿行,热得养尊处优的太后和皇帝,一身的痱子,胳膊上被划得一道一道的血印子。晚上歇息,也只能露宿,床肯定是没有的,太后和皇帝,只有一条板凳,两人背靠背依偎着,熬到天亮,虽然还在夏末,但北方山区的夜里,还是很冷,又没带衣物,冻得俩人直打哆嗦。

幸好到了怀来,怀来的知县吴永没有跑,为两宫和随行人员准备了点吃的,结果还被溃兵抢了。唯一剩下一大锅的小米绿豆粥,还是吴永用身体护下来的。总算太后和皇帝有了口粥喝,两人喝得那个香,就像赶上了玉液琼浆。

吴永还找到了5个鸡蛋,烧开水煮熟,进呈上去,西太后这个每日饮食要几百道菜的人,居然一口气吃了3个,剩下2个,给了皇帝。在李莲英的帮助下,吴永还给太后的水烟袋里装了烟,用纸媒子点燃,让太后在出逃之后,第一次过了回烟瘾。

怀来往后,西太后一直在逃,进入山西,然后转到陕西,最后在西安安定下来。但从怀来过后,勤王的兵马渐渐来了,供应也逐渐有了保障。其中,怀来县知县吴永的那一锅小米绿豆粥加5个鸡蛋,简直就像救命丹一般,是一个转折。所以,吴永的知县也不做了,西太后一直把他带在身边,护驾伺候,直升为知府。

在清朝所有的后妃中,西太后是最会享受的一位。每日的享受,绝对超过此前任何一位皇帝,无论在宫里还是在三海或者颐和园,住的地方都是冬暖夏凉,冬天屋子下有炭火,夏天里面放着冰。无论多么贵重的衣服,从来没有穿第二次的时候,吃的则是山珍海味,很多时候,一盘价值几百两银子的菜,看一眼就扔掉了。晚清说起来好像国力不强,但太后的日子却过得滋润。至少,比起她的夫君咸丰,和他那位需要穿补丁衣服的公公道光皇帝,实在是有天上地下的分别。

这样滋润的日子,突然之间,因为洋人破城,从天上跌落到地上,个中的滋味,谁品尝谁知道。会享受的西太后,是明白人,知道这一切,都是自己把改革废掉,拉着国家向后退的缘故。具体地说,就是轻信了顽固派大臣的说法,迷信义和团的刀枪不入的法术,贸然跟洋人开战。这样的教训,有一次就足够了,年事已高的太后,已经不可能,也没有这个本事经历第二次了。

在中国,逃难的事,百姓们常有,兵灾来了要逃,水旱蝗灾也要逃。逃难的日子,人不如狗。位于最高层的统治者如果自己把祸惹大了,也免不了要逃一逃。这样的教训,有一次就比多少场的居安思危的课程要强上百倍。正因为如此,后来的清朝改革,才会如此坚定。


慈禧的睡前小故事:(18):

慈禧的四道美容方子

  第一道银耳银耳,又称为白木耳,性味甘平,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成分,特别是蛋白质和脂肪,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养颜美容品。能够补肾强体,固精调血,润肺止咳,补气补脑,强心美肤,尤其是能够滋阴养颜,养肤润肤,对于女性的养颜美容,有特殊的疗效。
  第二道泡手侍女用热手巾先把西太后的手包起来,侍水的宫女则端来银盆,盆内放满了热水。西太后包好的手就放在银盆的热水里浸泡,等热水变温渐凉,再换热水,再次浸泡,就这样换水三次,把手背、手指的关节都泡得温暖了,看上去白里透红、细嫩柔软,达到最佳效果。
  第三道热敷这热敷美容保健妙法,是太后养颜秘方之一,也是她最津津乐道的永葆青春之妙方。当时宫里的侍女们称为洗脸,确切地说,就是用热气熏脸,也就是现代人美容的所谓热敷。用特制的银盆,装满洒了香料的热水,再以细腻柔软的纯棉毛巾,浸透热水之后,按照肌肤的纹理,细心地敷好。长年累月地热敷,脸上基本上没有任何皱纹,而且总是能够保持得光鲜滑润,白晰美丽,富有光泽。
  第四道喝奶西太后一生不变的一个习惯,就是喝人奶,喝牛奶。这是她最习惯的一件事,也是她很痴迷的一件事。满清宫廷之中,早点通常保留着关外东北人的习惯,喝奶对茶,称为奶茶。太后喝的这奶茶,不是由御茶房供应,而是由储秀宫内的小茶炉供应。奶茶由太后调制浓淡,确定可口的味道,每天再由小茶炉专门为太后制作供应。为了减少脸上的皱纹,西太后还吩咐受过专门训练的侍女,每天用玉石按摩皮肤等等。但所有的一切,西太后发现,在养颜美容方面,能够保持青春长驻的最佳妙方,就是人的乳汁。西太后喜欢喝人乳,每天专门有三名奶妈提供充足健康的奶水。西太后每天总要喝大半碗。


慈禧的睡前小故事:(19):

慈禧挖龙脉

慈禧老家姚在叶赫,不然人们怎么总称她是叶赫那拉氏呢。

慈禧这人阴险狡诈,一肚子坏下水。她总担心自己的权不牢靠,疑心可重了。有一年冬天,正是各地向宫廷交贡品的时候,叶赫噶珊达,早己派人把各种贡品收齐全,什么人参、鹿茸、紫貂、银狐啦,棒子、山碴、白蘑啦,还有祭祀用的松籽,年旗香,足足装了四四一十六辆花枯辘大车。叶赫地方不大,贡品怎么这样多呢?原来,叶赫是慈禧的老祖宗根儿待过的地方,每年都得把这里的特产一样儿一样儿地送到宫里,让她尝鲜儿。

这次进京,与往年不同,噶珊达派他二十岁的儿子喜勒泰亲自督运,面见慈禧请安,好讨个一官半职。老噶珊达听说,在京城不管是王公大巨,还是贝勒、贝子,凡是想进宫见老佛爷的,都得递上银子,那叫宫门费。噶珊达备足了银两,好贿赂内务府官员和宫内的太监。为了讨慈禧喜欢,噶珊达还编造了一个吉祥的消息,作为给慈禧的见面礼儿。

喜勒泰到了京城,先贿路了内务府,把贡品交上,又给宫内总管太监李莲英递上了银子。李莲英收了银子,就每天留心慈有的动静,好见机行事。

这一天,慈禧梳完头,打扮整齐,用过早点,闲着没事儿,正在琢磨着怎样开开心。

李莲英见机会到了,急忙跪下亲道:启享老佛爷,老沸爷李莲英有个毛病,每逢向慈禧禁报啥事儿总得先把她给逗乐了,然后再开口。这次慈禧又被李莲英给逗乐呵了。她说:李莲英,你又想出什么好点一子来了?说出来咱娘们儿都乐呵乐呵。李莲英说:老佛爷,听说老佛爷家乡叶赫来人啦!接着就数叨起那些贡品。慈禧听了就说;既然今年贡品这样好,就让内务府多给点儿赏银吧!李莲英一看慈禧对这些都没在意,又说:老佛爷,听说叶赫来的人还给老佛爷带来一个亘古少有的吉样消息呢。慈禧一听吉祥二字才动了心,叫李莲英快把来人叫来问话儿。

一眨眼工夫,喜勒泰就被带进宫来,跪倒在地:奴才叶赫噶珊达之子喜勒泰给老佛爷请安!慈禧虽说是叶赫那拉氏之后,可她压根儿没到过叶赫,那里是啥模样她可从来不知道,也从来没召见过叶赫的来人。这时见了喜勒泰,少不了虚情假意地打听一番。喜勒泰也就哆里哆嗦地唱起喜歌来:托老佛爷的福,叶赫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说到这儿,李莲英怕慈禧听腻了,忙提醒他说:喜勒泰,你不是说有件新鲜事儿要讲给老佛爷听吗?这时,喜勒泰才想起临走时阿玛教给的一番话。他忙跪前一步说:老佛爷,这次奴才带来一个大吉大利的好消息。慈禧催他快讲。喜勒泰说:老佛爷,咱们叶赫出了二龙戏珠啦!

慈禧一惊,问:什么二龙戏珠?喜勒泰说:老佛爷,叶赫城东、西两边平地生出两条漫岗,像是有头有尾的两条龙一样,它们一直朝着北边的珠山往前长。人家都说那两条龙若能够着珠山,叶赫就能出个皇帝。奴才是特地给你老报喜来啦!慈禧疑心本来就重,这些日子,她正和光绪怄气,心里最忌伟听出皇上这句话,就拉着长声儿说:你说的可是实话?喜勒泰说:回老佛爷,奴才说的全是实话。咱们全噶珊的人都说叶赫是宝地,出过两位娘娘,还要出位皇上。慈禧这时瞪起双眼喝道:胡说,只有三岁的娃娃会相信这些鬼话!喜勒泰原以为把阿玛教的话儿一说,慈禧准会眉开眼笑,赏他一官半职,没想到慈禧却突然翻了脸,直吓得他脸色发白,浑身筛糠似的,不住地叩头:奴才该死!奴才该死!李莲英一见不妙,赶忙说:还不快下去!这时走上两个太监把喜勒泰拖下殿去。

李莲英见慈禧真的动了气,猛然想起这是犯了老佛爷的忌讳啦。有一年,慈禧听说醇王府有一棵古柏长得挺拔,树冠郁郁苍苍,传说有王气。她找个借口亲自跑到醇王府,假意说盖宫殿缺木料,相中了这棵树。这不是怪事吗,堂堂皇太后要盖宫殿还自己选木料。后来,大树砍倒,运到宫里并没做木料,而是烧毁了。李莲英想到这里,急中生智,跪下说:老佛爷息怒,别说两条土龙,就是两条真龙,也有法子治服。慈禧忙间:如何治服?李莲英说:奴才小时候,常听老人讲,遇到土龙出现,就得挖龙脉,把土龙拦腰挖断,让它永世够不着珠山。慈禧听了,马上传下旨意,命喜勒泰立即返回叶赫,限期半月挖断龙脉,不得有误。

喜勒泰接旨,不敢耽误,飞身上马,连夜向叶赫跑去。他顶着刺骨寒风,打马飞奔,路上三五十里一个驿站,站站都早有套好的马在那儿伺候,像传递重要公文那样,换马不换人。就这样累倒了不少匹好马。尽管喜勒泰平时骑术高超,身子骨结实,跑到叶赫时,也昏迷不醒地跌下了马。

老噶珊达听说喜勒泰这么快就从京城回来,还以为有喜事儿呢。急忙跑到西门一着,儿子累得昏倒在地,马跑得浑身是汗,全身都是一层霜雪。呼叫半晌,喜勒泰才苏醒过来。他对噶珊达说:阿玛,就因为你那个吉祥的消息,老佛爷怪罪下来,限期半月挖断龙脉,不然全噶珊要遭难呵!老噶珊达一听立时吓出一身冷汗。老天爷呀,本想编个吉祥事儿,让老佛爷听了高兴,好赏给儿子一个官职,享受荣华富贵,光宗推祖,没想到惹下塌天大祸,真是后悔莫及。如今正是三九天,地冻三尺,可怎么个挖法呀!

第二天,噶珊达选拔二百名壮实的小伙子,去刨龙脉。谁知铁镐一下去一个白印,刨了一天,没刨下多少。第二天,又换上二百名壮实的小伙子,到晚上又没创进多少。

直愁得老噶珊达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后来,还是村里的老玛法想出了办法,叫木匠、瓦匠连夜在东边岭上盖起一座太阳庙,西边岭上盖起一座月亮庙。

噶珊达又派人骑马进京去案报,说叶赫已挖断了龙脉,并修建了两座庙,压着土龙,让土龙永世够不着珠山。

从那以后,噶珊的老百姓烧窑、垛嘴、盖房子都从那里取土。慈禧挖龙脉的传说就在叶赫一带流传了下来。


慈禧的睡前小故事:(20):

余裁缝巧制慈禧衣


  光绪年间,慈禧太后为了庆贺她的七旬寿诞,竟不惜工本,命全国各地高级裁缝匠进京为她精制件万寿锦衣。很快,几百个有名的裁缝会师京都。
根据祖传规矩,齐奏请慈禧:要量体后再裁料制衣。不料慈禧听后勃然大怒,拍桌吼道:反了!反了!小小百姓,竟敢要量我龙体,这这这还了得!统统与我绑出去斩首示众!话出口,立时就把这批高级裁缝匠全部斩尽sha绝,又征调批裁缝进宫制衣。后来的裁缝匠再也不敢提量体之事,大家瞎猜瞎想瞎剪瞎裁,制出来的锦衣件也不合慈禧的心意。这样,人sha了批又批,可准也没法把万寿衣缝制出来。转眼,寿期临近,慈禧呵叱手下宫娥太监:如再不赶快找到裁缝,制出我称心的锦衣来,定将你们同问斩!
  这消息传到镇海,大小裁逢匠吓得目瞪口呆,有的竟偷偷改了行。大市堰有位姓余的粗裁缝听后十分气愤,定要为同行解除这sha身之祸,就自告奋勇,只身冒死进京制衣。宫娥太监们大喜过望,以为来了救星,照例捧出大匹大匹的锦缎绸料给他动手赶制。谁知连三日,余裁缝只是吃饭睡觉,不裁不剪。急得宫娥太监们连连催促:裁缝师傅啊,你再不动手,耽误了太后寿期,可要满门抄斩的呀!余裁缝听后呵呵大笑道:我死不足惜,只恐太后锦衣制不出来,连你们也逃脱不了这sha身之祸啊!是呀!这可如何是好呀?宫娥太监们吓得脸无血色,连连叩头向他讨取计策。余裁缝不慌不忙在他们的耳边如此这般地吩咐了遍,宫娥太监实在无计无施,只得点头应允。
  第二天,慈禧在万寿宫垂帘听政,在众多的随从中,余裁缝早已乔装改扮成个太监,站在珠帘外远远地观察着她的身影。片参见声中,宫娥大监们有意扶着太后起立并徐徐转体三次。余裁缝看清慈禧身影微呈弧形,立时开窍:喔,原来如此!当天就迅速开剪,制出件后襟长,前襟短的锦衣来。慈褚拿来试,恰巧合体。大大赞美了几句,赏他银子回乡。原来,慈禧在洋人面前卑躬屈膝惯了,养成恶习,久而成疾,此时已变成个驼背婆。


慈禧的睡前小故事:(21):

慈禧卖荒


  传说光绪年间,慈禧太后①垂帘听政时,她不顾国库空虚,终日吃喝玩乐,随意寻欢,花钱象流水般。几年工夫,国家让她败坏得更加穷困。有时,连她本人的花销也常常断捻。怎么办呢?慈禧愁得直皱眉,整天琢磨来钱道儿。她琢磨来琢磨去,想到了东北的大皇围。这个大皇围,东起西丰,连着西安②、伊通,西至双阳,横跨四个县界,十万多响土地。围里,高山密林,野兽成群,可以围猎;平川谷地,土地肥沃,可以耕田。什么人参、鹿茸、紫貂、银狐,以及白菇、猴头等山珍特产,应有尽有,要多富饶有多富饶。
因它出产的物品得全部进贡给朝廷,所以老百姓又把它叫做皇帝的口味山。
  慈禧心想:要是把这皇围卖掉,那可得老鼻子钱了。又转念想,还有点犯难,为啥呢?因为这个皇围是皇族的公共财产,出产的贡品每个王公皇族都有分。明着卖,皇族里面非有人反对不可。就是没人反对,卖了钱,自己也不敢独吞。偷着卖呢?还是不行,人家也长耳朵,旦露兜,早晚也是麻烦事儿。
  慈禧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个两全其美的妙计。她下了道密旨,把奉天将军召到北京。这个奉天将军也是个满肚子坏水的jian臣,平日干了不少坏事。听慈禧叫他,登时害了怕,以为被人揭发,心惊胆战。到了北京,慈禧把他召到后宫,他见了慈禧,两腿软,扑通跪下。慈禧见他那副熊样子,心中好笑,对他说:爱卿不必惊慌,旁坐下,有要事相商。奉天将军胆突突地抬头看了慈禧眼,见慈禧面含笑容,并无恶意,这才放心。慈禧说:现在朝廷银钱短缺,我想把东北皇围卖掉,我看你为人可靠,特命你去办理此事。
  奉天将军听乐了,心想:这可是个美差,正好捞它把。刚要谢主龙恩,慈禧又说:不过,这里可有个奥秘。奉天将军听,心中纳闷。
慈禧说:你可要知道,这个皇围,并不打算真卖,你只要把银子弄到手里,交给朝廷,就算大功告成。奉天将军听,凉了,闹半天是让我当替罪羊,慈禧往自己腰包划拉钱呢!他挠着脑袋,想要拒绝。慈禧见状,边打气儿,边威胁说:此事关系重大,不许走露风声,办妥之后,我保你官升三品。
哪个胆大闹事,我为你做主,定斩不留。你要不遵旨照办,可要知道我的厉害!慈禧心du手狠,听她这么吓唬,奉天将军身子都酥了,心想:看来得应下了,不应非得掉脑袋不可,将来真有人闹事,有老佛爷撑腰,我怕个啥?做得巧,老佛爷满意,还真能官升三级呢,想到这,他胆子也就大了,还帮着慈禧出了不少馊主意。


慈禧的睡前小故事:(22):

慈禧坐汽车

1902年,慈禧太后过生日,外国人给她送了一辆小汽车儿。因为这玩意新鲜,太后很高兴,就坐了进去,那个外国人便拉着她在园子的空场上转,甭说,颠颠簸簸地还挺美。

坐了一会儿,她就想,叫个外国人拉着我满院子跑,算什么事,好像大清没人似的,心里不舒服,就叫把车停下了。太后叫那个外国人下去,然后叫过一个轿夫来,让轿夫开。轿夫哪儿敢啊,那个外国人也NONO地不同意,可太后有太后的想法,就叫轿夫开。那个外国人知道这老太太犟,只得给轿夫说了说要领。这轿夫还真灵性,竟然能开着走了,太后又乐了。谁说我大清没人,这玩意是个人就能赶着走,不就是个铁牲口吗。可是过了一会儿,她又觉得不舒服了。为什么不舒服,她是看到轿夫跟她肩并肩坐着不舒服,又叫停下了。然后说,猴崽子,跪起来开!

那个外国人一听老太太让跪着开,吃惊地又NONO,太后能听他的吗。太后说一不二,轿夫只得跪着开。这轿夫一手抓着方向盘,一手抓着油门,甭说,又把汽车开起来了,太后又乐了。

轿夫呢,虽然又把车开起来了,可是车摇摇晃晃,跟喝醉了似的。太后有点害怕了,叫停下:停下停下。轿夫本来就紧张,太后这一喊,更紧张了,心里想的是关油门,可是手劲用反了,油门一下子按到底了。另一只手,又没把握住方向盘,汽车跟着蹭地一窜!咣一声,就撞墙了,差点没把太后从车上闪出去,可把太后吓坏了。

太监们赶紧把太后扶下车,坐下缓了缓神儿,太后就来气了,要叫人把轿夫打死,太监们把轿夫按在地下,这就要打。倒是那个外国人挺仗义,上站到太后面前说,不,不是他的错,不能打他!太后看了看外国人,一想也是,是自己叫他跪着开得,可是自己的脸面事大呀,就改口说,掌他嘴巴吧。轿夫就吃了十个大嘴巴,不过命没丢。

从那以后,慈禧太后再也没有坐汽车。现在那车,还在颐和园放着了。


慈禧的睡前小故事:(23):

慈禧和画家

怀素大师是当世屈指可数的画家,尤其擅长人物画。

这一年,怀素云游至京城,在城西浮云寺挂单。一日,怀素刚用完早斋,住持方业大师就神色慌张地闯进禅房,说:怀素师兄,快随我从后院离开吧!

怀素大吃一惊:出什么事了?

慈禧太后派人来宣你进宫作画。方业大师说着一声叹息,皇宫那潭水太深了,不适合你啊!

我也不想去,可我走了,你和浮云寺怎么办?太后懿旨不能违抗,我且随他们走一趟吧。怀素说着跟传旨太监上路了。

慈禧在御花园接见怀素,其时御花园百花盛开,她正和众大臣赏花议事。

已入暮年的慈禧雍容华贵,气度高雅。只见她淡淡一笑,说:据说,无论什么样的人你都能画,而且画得比宫里的画师还要妙,是吗?

怀素躬身一礼,说道:这些都是谣言,老佛爷不必理会。

哦,原来是那些人在欺pian*哀家,欺pian*哀家可是死罪啊!这死罪两字慈禧说得分外响亮。

怀素心头一凛,复又镇定:今日群花争艳,若老佛爷恩准,就许贫僧画上一幅《百花争艳图》,请老佛爷慧眼审评!

慈禧听了,摇摇头:我还是喜欢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你还是画一幅观音像给我瞧瞧吧。

怀素松了口气,他自幼在佛门,对观音菩萨众化身再熟悉不过,就算闭着眼睛都能画出来。

慈禧命小太监取来文房四宝,又说:你就画一幅九尺高的菩萨站立像吧!

怀素说声遵旨,然后小心地摊开宣纸。突然,他脸上肌肉不由一颤:这张宣纸怎么才五尺长啊?抬头一望慈禧,见她慈祥的笑容里似乎别有深意。

众大臣也不由得替怀素捏了一把汗:五尺宣纸,如何能作出九尺长的观音?老佛爷分明在刁难,老大师这回可要倒大霉了。

怀素暗诵佛经,抚平心绪,一边研磨,一边思忖着:九尺,九尺磨着磨着,他的嘴角忽然掠过一丝细微的笑容,接着,只见他提笔、挥毫、泼墨,一幅画一挥而就。

一炷香的工夫,怀素就作完了九尺站立观音像。两个小太监把画呈到慈禧和众大臣面前,众人一看,惊愕不已。原来画中的观音并不是笔直站立的,而是弯腰在拾地上的柳枝。

五尺的纸,弯着腰的观音,站直了就有九尺了。

慈禧满意地点点头,对怀素一笑:赏--


慈禧的睡前小故事:(24):

竹禅为慈禧画像

  清朝末年,有蜀中禅林之首之称的四川梁山著名佛教寺院双桂堂里,有个叫竹禅的和尚,是第十代方丈。他少时嗜书画成性,年二十岁便削发为僧,在庙中苦攻书画,造诣颇深。他所作的人物、山水、竹石画,落笔潇洒,别具风格,饶有情趣,得者都视之如宝而珍藏。

  竹禅和尚一生鄙夷权贵,放纵不羁,曾云游北京、武汉、上海等地画画、卖画,许多人用重金购买他的画。竹禅的高超画技传到了宫中,慈禧太后便下旨召他入宫作画。当时富里画家高手云集,为了考察这些画家画技,慈禧太后决定为难一下这些画家。她要求画家用一张长宽皆五尺的画纸,画一幅七尺高的观音站像。贴身太监把数十名画家召到画堂,手拿圣旨对众画家讲了慈禧太后对画观音的要求后,问道:“谁愿接旨!”众画家面面相觑,谁也不肯上前。竹禅沉思片刻,双手合十说:“贫僧愿接旨。”众画家用疑虑的眼神盯着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和尚,心想:太后的懿旨非同儿戏,画不好就算不人头落地,也要坐穿牢底。这和尚竟如此轻率,斗胆接旨。

  竹禅接旨后,细心地铺开画纸,只见他不慌不忙拿起画笔,胸有成竹地挥笔画起来。不到半个时辰,一幅线条秀丽,弯腰躬身拾取净水瓶中柳枝的观音站像便跃然纸上。太监问:“此观音身高有七尺吗?”竹禅指着画说:“这观音直起腰来就有七尺高!”太监和众画家不由暗暗称绝,有的甚至摇头自叹:“为啥我就没想到呢?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当初小看了这个和尚。”

  接着太监将竹禅画好的观音像送进后宫,慈禧太后一见这栩栩如生、立意不凡的观音像,连声叫好。她没想到这个竹禅和尚有如此奇才,如此聪明绝顶,解了她出的难题。于是,慈禧太后传旨召见竹禅和尚。太监将竹禅领进后宫,竹襻双手合十说:“贫僧叩见太后。”慈禧见竹禅身材修长,眉清目秀,仪表堂堂,与《西游记》中描写的唐僧一样的相貌不凡,举止文雅。先问了他为何出家为僧后,便又问:“不知高僧何以有如此奇才?”竹禅回答说:“是佛的恩赐!”慈禧说:“佛有如此大的作用,我可否皈依佛门?”竹禅说:“你是当今皇太后,如果一定要皈依佛门,只能作佛门居士。”慈禧一想竹禅说得有理,便指定竹禅当她的“承担人”皈依佛门。后来李莲英称慈禧为“老佛爷”就是由此而来的。


慈禧的睡前小故事:(25):

慈禧太后随葬夜明珠为何物

失落的珍宝

慈禧太后死后葬于定东陵。她生前享尽荣华富贵,死后依然奢华无比,陪葬的奇珍异宝不计其数。传说,慈禧临终时,嘴里被塞进了一颗夜明珠,据说可保尸骨不化。

1928年,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的孙殿英率军队炸开了定东陵,将陵墓内的稀世珍宝盗抢一空。慈禧口含的那颗夜明珠也未能幸免。据说,盗匪们打开慈禧的棺椁时,见她面目如生,好像在睡觉一样。孙殿英回忆说:“这是因为她的口中含有一颗很大的夜明珠。这珠分开是两快,合拢起来则透出一道绿色寒光,夜间在百步之内可照见头发。”盗匪用刺刀撬开慈禧的嘴,取走了夜明珠。

清皇室在重新安葬慈禧时,注意到慈禧嘴唇有破痕,似乎是盗窃案墓者取珠所致。盗墓案发后,孙殿英用盗来的珠宝四处行贿,以逃脱罪责。据说,他将这颗夜明珠送给了宋美龄,此后这颗世间罕见的珠宝就不知所终了。

慈禧太后随葬夜明珠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它究竟是怎样一件珍宝有人猜测,它可能是一颗大珍珠或萤石球,但是,始终没有得出定论,人们只能从孙殿英的描述中自己想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颗夜明珠越发显得扑朔迷离。笔者通过综合科学研究,终于在2004年解开了这一谜团。

拨开层层迷雾

谜题之一:传说还是事实

清代正史并没有慈禧太后随葬夜明珠的记录。由李莲英的侄子李成武撰写的《爱月轩笔记》中也没有记载。这颗夜明珠是否是一个传说呢

谜题之二:夜明珠有多大

《盗陵案》、盗陵案发后国民政府的调查报告以及盗匪们的回忆录都告诉我们,随葬的夜明珠大约充满了慈禧的口腔,以至于盗匪非得要撬破她的牙床才能把它取出来。

后两组数据显然偏大,人体口窍可能无法承受这样大小的球体;而计算出的金刚石理想球体的直径数据与前述直觉经验得出的4.5厘米大小非常吻合。

谜题之三:夜光从何而来

民国政府的调查报告、盗匪的回忆录以有孙殿英等关于夜明珠夜光的描述基本上都是“寒光”,或者可以“透出一道绿色寒光”,而且“夜间在百步之内可照见头发”。

这些盗匪可不是科学家,他们的描述显然不具有科学性。笔者认为,这道“寒光”是盗匪们进入阴冷黑暗的墓室后,夜明珠在火把光或者电筒光下呈现的光学效果。而且,这种特别的光学效果是其他珠宝所无法比拟的。“寒光”其实是强烈刺眼的白色反射光,容易让人误认为是绿光。

火把人或者电筒光的颜色偏红橙。根据矿物学基本知识,在这种低能量兴线的照射下,任何矿物都不会发出明显的荧光或者磷光。因此,可以断定,夜明珠的夜光不是矿物荧光或者磷光,而是巨粒金刚石在自然状态下的出火现象。

谜题之四:价值几何

1908年,白银价格为黄金的三十分之一,而在2004年11月17日,白银价格相对黄金明显贬值,仅为黄金的六十分之一。所以,如果以历史币值更为稳定的黄金价格为依据,1908年夜明珠的白银估价相当于现代1.95亿美元!

应该说明的是,这个估价只可能属于巨粒金刚石。从南海胤子《盗陵案》我们知道:“第五十四号,镶钻石花盆底绣鞋,上有大珠三两者二颗、二两者四颗、钻石一千二百五十四粒,值八百九十万一千两”,这么多超大珍珠和碎钻加在一起的总估都赶不上那颗夜明珠,说明同质量珍珠的价格实际上不到夜明珠价格的十分之一,即价格相差超过一个数量级。这从经济学角度彻底否定了夜明珠是大块珍珠的可能性。

国英(中国之星)

综上所述,随葬于慈禧太后嘴中的夜明珠是一块具有近似球形形态、质量约787.28克拉的金刚石。由于这一科学发现属于国际科学史上的首次,笔者依照国际科学命名发现属于国际科学史上的首次,笔者依照国际科学命名惯例将这颗金刚石命名为“国英(中国之星)[Guoying(Star of China)],以纪念国英科技基金(.**)对于笔者科学事业的慷慨捐助。”

而且,这颗金刚石与印度莫卧儿王朝中出现的、迄今丢失近350年之久的一颗超级金刚石的质量(900拉迪,约合787.5克拉)在误差范围内惊人地一致!由此可以想见,慈禧太后夜明珠还可能牵涉到350年前印度莫卧儿王朝的一个大秘密。

“国英(中国之星)”金刚石是欧亚大陆有史以来(至少1000年以来)发现的最大的金刚石;是1893年南非“高贵无比金刚石”面世前(至少1000年以来)全世界最大的金刚石;也是中国有史以来(至少1000年以来)拥有过的最贵重的珠宝!


慈禧的睡前小故事:(26):

余裁缝巧制慈禧衣

  清朝年间,慈禧太后执掌政权,垂帘听政。她穷奢极欲,挥霍无度,却不关心民间疾苦。
  在她七十大寿之际,竟不惜工本,命全国各地高级裁缝进京为她精制一件万寿锦衣。
  很快,几百个有名的裁缝会师京都。根据祖传规矩,一齐奏请慈禧:要量体后再裁料制衣。不料慈禧听后大发雌威,拍桌吼道:反了!反了!小小百姓,竟敢要量我龙体,这这这还了得!统统与我绑出去斩首示众!话一出口,立时就把这批高级裁缝全部斩尽sha绝,又征调一批裁缝进宫制衣。
  后来的裁缝匠再也不敢提量体之事,大家瞎猜瞎想瞎剪瞎裁。制出来的锦衣一件也不合慈禧的心意。这样,人sha了一批又一批,可谁也没法把万寿衣缝制出来。
  转眼,寿期临近,慈禧斥责手下宫娥太监:如再不赶快找到裁缝,制出我如意的锦衣来,定将你们一同问斩!这消息传到镇海,大小裁缝匠吓得目瞪口呆,有的竟偷偷改了行。
  有位姓余的裁缝听后十分气愤,一定要为同行解除这sha身之祸,就毛遂自荐,只身冒死进京制衣。宫娥太监们大喜过望,以为来了救星,照例捧出大匹大匹的锦缎绸料给他动手赶制。
  谁知一连三日,余裁缝只是吃饭睡觉,不裁不剪。急得宫娥太监们连连催促:裁缝师傅啊,你再不动手,耽误了太后寿期,可要sha头的呀!
  余裁缝听后呵呵大笑说:我死不足惜,只恐太后锦衣制不出来,连你们也逃脱不了这sha身之祸啊!
  是呀!这可如何是好呀?宫娥太监们吓得脸色青白,连连叩头向他讨取计策。
  余裁缝不慌不忙在他们的耳边如此这般地吩咐了一遍,官娥太监实在无可奈何,只得点头应允。
  第二天,慈禧在万寿宫垂帘听政,在众多的随从中,余裁缝早已乔装改扮成一个太监,站在珠帘外远远地观察着她的身影。
  一片参见声中,宫娥太监们有意扶着太后起立并徐徐转体三次,余裁缝看清慈禧身影微呈弧形,恍然大悟:喔,原来如此!当天就迅速开剪,制出一件后襟长,前襟短的锦衣来。慈禧拿来一试,非常合体。赏了余裁缝许多银两。
  原来,清政府腐败无能,慈禧一见洋人就点头哈腰,时间长了,变成一个驼背老太婆。怪不得其他裁缝做出来的衣服不合体呢。


上一篇:【精选】悲悯的故事大全3个
下一篇:【精选】懒人的故事大全13则

小故事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