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故事 列表

睡前故事

神医的宝宝睡前故事36个

2024-10-28 07:33:03

神医的宝宝睡前故事_儿童睡前故事

36个神医的宝宝睡前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36个关于神医儿童睡前故事,供各位参考,同时还提供了古诗文、作文、组词、词语、故事、好词好句。点击查看更多儿童睡前故事


神医的儿童睡前故事:(1):

神医蜈蚣


哈尼族有个著名的接骨医生,配制了种接骨的草药,医治骨折有意想不到的疗效,止痛、止血、消炎,药到病除,他被人们誉为接骨神医。
奇怪的是,这种接骨术并非祖传,而是蜈蚣教给他的。其中有这样个真实的故事。
有天正午,这个哈尼族医生在山路边的棵大树下休息,突然间他看到条20多厘米长的大蜈蚣爬过来,它瞪着小眼,两排长足在蠕动,摇头摆尾,令人生畏。他担心蜈蚣来刺螫,就拔出长刀,轻轻砍下去,把它斩成两截。因为蜈蚣的每节都有神经节,所以蜈蚣被斩成两截后,神经节还会分别起作用,断体在不停地挣扎和蠕动着。
过了会儿,他发现另条蜈蚣爬过来了。当它看到自己的同伴已经奄奄息时,十分焦急,绕着两截断体转了转,然后用鼻子嗅了下,便匆忙向草丛里爬去了。蜈蚣在玩什么把戏?有心的哈尼医生出于好奇,没有再砍死这条蜈蚣。
不久,这条蜈蚣又爬回来了,嘴里噙着片嫩绿的叶子。哈尼族医生出于好奇心,就仔细瞧着它。只见这条蜈蚣把断体连在起,然后将这片嫩叶覆在连接处的上面,自己却安静地守在旁边。大约过了半个多时辰,奇迹终于出现了:那条被斩成两段的蜈蚣竟然连成体了。它慢慢地蠕动了几下,然后开始爬动了。最后,它爬进草丛,又爬上大树的缝隙中。
哈尼族医生捡起那片遗留在地上的叶子,仔细辨认,发现这是长在种细藤上的叶子。于是,他采了很多这种叶子,装了大包背回山寨。
他先将叶子捣碎,然后打断鸡腿,将药敷上包好。过了3天,解开看,鸡腿骨也连接起来了。
后来,他把这种树叶用在骨折病人身上,也很有效果。就把这种树取名接骨木。


神医的儿童睡前故事:(2):

神医丑道士

明朝永乐年间,皇帝朱棣突发怪病,太医们使尽浑身解数,也没找到病因所在,就更不用说治疗了,因此朱棣的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但为了避免引起朝中上下的恐慌,对外只宣称皇上龙体欠安,暂不临朝,只在寝宫处理政务。

正当宫中上下束手无策之际,太医王全德向朱棣禀报了一件事。原来一年前,京营殿帅李文志曾经也得了一种怪病,遍访名医终不得治,当时朱棣曾派王全德前去为他诊治,也没查出个所以然来。后来,这李文志不知从哪找了位妙手神医,居然痊愈了,过后也有人问他是被谁所救,他总是一笑而过,这样几次,大家渐渐地也就淡忘了。现在朱棣病重,王全德一下子想起了这件事。如果能找到给李文志治病的那位神医,朱棣的病不就有救了吗

朱棣听完,连忙派人宣李文志进宫。李文志进宫后见到朱棣,不由得大吃一惊。原来只听说皇上龙体欠安,没想到居然病得这么重。当王全德向他说明朱棣目前的身体状况,要他赶紧找那位神医进宫的时候,李文志低头不语,过了好久,才开口道:“陛下,不是微臣抗旨不遵,实在是无法找到那位神医,因为那位神医不是凡人,而是位神仙啊!”朱棣大惊,连忙问是怎么回事,李文志推托不过,只好说出了事情的经过。

事情要从一年前说起。当时李文志身患重病,找遍名医都没有治好,自知气数已尽,索性也不找人看了,只躺在府里等死。这一天,李文志正躺在病榻上,下人前来禀报,说外面有一个道士求见,声称能为他治病。李文志苦笑,打自己生病以来,除了大夫,也经常有和尚老道之类的出家人来给自己看病,都不管用,倒被pian*去不少银两,想必这个老道也是缺钱花了。不过转念一想,自己已经这样了,与其等死,多一个人看看也无妨,何况人家都已上门了。想到这儿,便传令让那道士进来。

道士进了屋,屋里所有的人都吃了一惊。大家没见过这么丑的老道,面目狰狞扭曲,脸上布满伤疤,冷不丁一看,真以为大白天撞见了鬼。

道士来到病榻前,看了看李文志,说:“将军,贫道治病之时,不希望旁边有人,你能否让他们退下”李文志屏退左右。道士待所有人都退出后,小心地插好房门,来到李文志近前,托起他的左手,看了看,说:“将军掌上的生命线很长,但中间却是断开的,说明将军本是长寿之人,但要经历一次应劫,这场大病就是劫难。如果能度过这次劫难,必能长寿;如果过不去,可就命不长久了!”

李文志看了看自己的左手,道士说得果然不错。他点点头,问道:“请问仙长,我的病可有办法医治”道士笑道:“易如反掌!”然后从随身包裹里掏出一把小刀,在李文志的手掌上划了几下。奇怪的是,李文志明明看到刀划在自己手上,却不感到疼痛。过了一会儿,道士停下来,说:“好了,我已用‘修命刀’将你的生命线修通,将军已痊愈!”说完,打开房门,飘然而去,转眼间就消失了。

李文志呆在那里,好半天才回过神来,再看自己左手,生命线果然已连通。这时的李文志,感到神清气爽,再无病痛之感。他想:也许自己祖上积了德,才会有神仙来救自己啊!

讲完事情的经过,李文志说:“陛下,当时那位道长走的时候,也没留下名号和住址,臣也不知道他是何方神圣啊!”听完李文志的讲述,朱棣沉默良久才抬起头来,叹道:“寡人无福,不能得神医相救了!”说完,潸然泪下,旁边人也唏嘘不已。看着朱棣痛苦的样子,李文志想说什么,但张了张嘴,还是没说出口。

出了皇宫,李文志心情沉重,回府后,他待在书房里闭门不出,连叫他吃饭的仆人都被他骂了出去。朱棣是有道明君,待自己也不薄,自己何尝不想帮他,只是……想到这儿,他一咬牙,自语道:“陛下,休怪臣无情,龙体能否痊愈,就看陛下的造化了!”

突然,院子里一片嘈杂,李文志出了屋,只见几名大内侍卫正站在院子里。李文志大吃一惊,忙问怎么回事,为首的侍卫高声喊道:“李文志,你欺君罔上,该当何罪”李文志如被当头泼了盆冷水,浑身冰凉。不过他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很快镇静下来,反问道:“此话怎讲”为首的侍卫冷笑一声,拿出一幅画,递给李文志,说:“你自己看看吧!”

李文志接过画来一看,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立马低下了头。

这幅画是六皇子出世后第一百天,由御用画师画的百日图。当时宫中有个传统,就是皇子出世以后,要在百天时画一幅画,上面不但要画上皇子,也要由皇上信任的两位大臣在画的两侧印上自己的掌纹,以示自己不仅效忠当今皇上,也会效忠皇子。这是从太祖朱元璋传下来的规矩。

这张百日图是三年前绘制的,上面就有李文志左手的掌纹,从掌纹上可以清晰地看出,李文志的生命线是连贯的,并无断开之处,看来,所谓“神仙修通生命线”的故事,完全是他编造出来欺pian*皇上的。欺君乃死罪,李文志脑门上渗出了冷汗。

李文志被带到朱棣面前,朱棣要他立刻说出那位神医的下落,可饶他欺君之罪,否则定斩不留。李文志跪在地上,哭道:“陛下,那位道长是用针灸和药术救的微臣,而不是用的什么‘修命刀’。不过那位道长临走时跟我说过,让我不要对别人透露他的名号和住址,故微臣编出谎言来欺pian*陛下,臣知罪。如非要微臣说出那位道长的下落,臣万难从命,宁求一死!”

朱棣气得浑身颤抖。想自己平时待李文志不薄,可他却这样对自己,不由得大怒,冷笑道:“你以为这样朕就找不到那个老道了吗你也太小看朕了!”说完,朱棣下旨将李文志收押,并贴出皇榜,寻找那个道士。只要那个道士在十日内进宫为朱棣医治,就可免去李文志的死罪。如果过了十日道士还不出现,就将李文志开刀问斩。朱棣想:既然李文志不惜舍命来保护那个道士,想必二人关系非比寻常,那个道士为了救他也一定会出现。而且朱棣也很纳闷:这个老道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害怕出面呢

果然不出朱棣所料,皇榜贴出的第七天,有一个道士揭了皇榜。当道士被带到朱棣面前时,朱棣不由地一惊,这个道士果然其丑无比。朱棣问道:“你能治好朕的病”道士点点头,答道:“不过在为陛下诊治之前,我要先见李文志!”朱棣怒道:“好你个老道,竟然敢跟朕讲条件,就不怕朕sha了你”道士微微一笑,道:“生死皆由天命,何惧之有只是sha了我,陛下的病恐怕就无人能治了!”

朱棣传旨将李文志带来,李文志看到道士的瞬间,大吃一惊,连连摇头,说:“道长,你怎么来了你不该来啊!”道士笑了,说:“李将军,我治好了你的病,如果你现在因为我而掉了脑袋,我岂不是白费了心血”说完,他转身对朱棣道:“恳请陛下赦免李文志的死罪,贫道用自己的人头担保,一定治好陛下的病!”

朱棣点点头,下旨免去李文志的死罪,削职为民,立刻出宫,三日内离京。李文志上前紧握道士的手,说:“道长,咱们宫外见!”道士摇摇头,说:“李将军,你只管放心离京,不要等贫道。如果你我有缘,必有重逢的机会!”二人依依惜别。

李文志走后,道士留在宫中给朱棣治病。道士果然医术神奇,五日后,朱棣痊愈。随后道士又开了些保养的药方,准备告辞。这当口,朱棣摒退两侧,突然轻声问道:“允炆,是你吗”道士身体猛地一振,抬头看向朱棣,眼中似有千言万语。

朱棣眼含热泪,说:“我的侄儿,虽然你的相貌变了,嗓音变了,可我还是能感觉到,你一定是允炆!”道士呆立在那里,一语不发,过了一会儿,眼泪流了下来。朱棣起身抓住道士的手,说:“当初皇宫那场大火,我真以为你死了,因为我看到了一具烧焦的带着皇冠的尸体!我很痛心,我并不想要你的命,只是要你投降即可。但后来我发现那具尸体牙齿都已脱落,我就知道那不是你,你一定还活着!这些年我一直在找你,今天终于找到了!允炆,快跟叔叔说,这些年你都去了哪里如何生活的”

此时,道士早已泣不成声。

这个道士不是别人,正是朱棣的侄儿,被推翻的建文帝朱允炆。当年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因太子已去世,朱允炆作为皇长孙继位。这一天,朱允炆微服出访,李文志陪同,李文志是他最信赖的大臣之一。李文志当时跟一个法号灵虚的道士是莫逆之交,便带着朱允炆来到灵虚道长的观内。灵虚道长看过朱允炆的面相,说他恐怕会有祸事。朱允炆笑了,随口说:“朕能有什么祸事”然后便知说走了嘴。灵虚道长笑了,说:“贫道早就看出是陛下微服出访。陛下有所不知,这帝王同样会有祸事,而且是人祸!”

朱允炆明白,灵虚道长的意思是有人要谋反。朱允炆叹了口气,说:“当初我本不想当这个皇帝,可皇祖父非要传位于我,没办法。如果真有人要谋这个位置,就给他好了!”

其实当时的燕王朱棣已经有了反心,因为朱允炆实行削藩的政策,已经触及了朱棣的利益,朱棣早就开始招兵买马,意图谋反。对此,朱允炆心知肚明,但当时朱棣的势力已经很大,割据一方,掌握军权,朱允炆已无法同他抗衡。再加上朱允炆确实不想当皇帝,因此也就由着他。

皇帝可以不当,但是一旦有事,自己得有个脱身之策啊,于是朱允炆和李文志暗地在皇宫里修了条通往宫外的秘道。后来,朱棣果然起兵造反,并很快攻下了京城。朱允炆便一把火烧了皇宫,一个贴身老太监冒充他戴着皇冠葬身火海,他则顺着秘道逃了出来。

朱允炆逃出后,投奔了灵虚道长,灵虚道长叹了口气:“此乃天数,非人力所能改变,陛下还是安心当个平民吧。只是陛下须得改变容貌和声音。”朱允炆一咬牙,答应了,灵虚道长便毁了他的容貌,又给他服药,使他的声音变得沙哑,朱允炆从此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从此,朱允炆入了玄门,跟着灵虚道长修道并学习医术。灵虚道长医术高超,朱允炆也因此逐渐学成了一身绝世医术。灵虚道长仙逝后,朱允炆开始云游四方,行医济世。李文志看朱允炆全身而退,加之朱棣确实是有道明君,因此也就死心塌地地拥戴朱棣。

后来,朱棣迁都北京,文武群臣也跟了过来,正好朱允炆云游至此,得知李文志生病,便冒险来府中与他相见,为他治好了病。再后来,就发生了前面说的那些事。

听完事情的经过,朱棣百感交集,紧握朱允炆的手,说:“允炆,只要你在为我诊治的过程中稍微用点手段,便可致叔叔于死地。”朱允炆笑了,说:“现在天下太平,你是明君,我若害你,国家必将重新陷入混乱,遭殃的是黎民百姓!”

“允炆,你就留在宫中当个太医吧,没有人知道你是谁!”朱棣恳求道。朱允炆摇摇头,说:“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你不知道我的身份也就罢了,既然知道了,我的存在就是你的隐患,也是国家的隐患,允炆情愿去死!”说完,朱允炆突然从包里掏出一枚药丸,放入口中吞了下去……

后来,朱棣下旨在京城外修了座道观,每年都要去祭拜,观里供奉的,就是一个神医丑道士。当然,谁也不知道那就是建文帝朱允炆。这个秘密,也随着朱棣和李文志的相继去世而被永远带进了坟墓。


神医的儿童睡前故事:(3):

神医投案

  清道光年间,双山县有位姓李的大夫,大病小症可谓药到病除,附近村民都尊称他是李神医。
  一天下午,李神医正配一剂加有砒霜的外用药。他随手把用下的砒霜包好放在柜台上。
  这时,突然闯进来一个年轻人,慌慌张张地对李神医说:我老婆她得了重病,李神医请请您快点去看看吧!李神医一听,立即随年轻人来到他家。
  夫妇俩以卖馒头为生,家里只有一间屋,十分简陋。一进门,只见床上躺着一个全身浮肿的年轻女人,隆起的肚子大得吓人。
  年轻人痛苦地说:她怀孕七个月了,突然得了这肿胀病,神医您救救她吧,我一辈子也不会忘您的救命之恩啊!
  李神医仔细问了病情,摇摇头说:病势很重,先服剂药看看吧!
  李神医开了药方,年轻人又跟随他回到药房取药。
  李神医将配好的药放在柜台上,对年轻人说:今夜喝下这剂药,如不见效,你就再请别人看吧!年轻人听了,难过地点了点头,交了药钱,拿起药转身走了。
  第二天一早,李神医起床后突然想起昨天没配好的外用药,朝柜台上一看,昨夜给年轻人配的药仍放在柜台上,自己包好的砒霜却不见了。
  显然年轻人拿错了药。李神医只觉得天昏地暗,但事已至此,怕也无用了。他顾不上洗脸,急急朝年轻人家奔去,想看个究竟。
  当他刚踏进村口,就看见一帮人抬着棺材,后面跟着许多哭哭啼啼的送葬人。他全明白了,显然是病人昨夜喝下砒霜死了。
  李神医心存愧疚,因为自己粗心大意而害死了人,便来到县衙大堂供认自己害死一尸两命的罪行。县官一听是人命要案,就把他暂押南监,待事情查明再审。
  李神医坐监半个多月了,仍不见县官升堂理事,他问狱卒为何不理事。狱卒告诉他:县官的儿子染了重du,四处求名医问药都没用,现在快要死了,哪还顾得上升堂理事!李神医听后本想自告奋勇去试试看,可自己刚因失误闹出了人命,心有余悸,便作罢。
  这日,狱卒告诉李神医说有人来探监,等人进来后一看,竟是那日来求医的年轻人和他患病的妻子。年轻人说,他妻子喝了李神医开的药后,第二天肿胀就消除了,等身体痊愈后两人便带着礼物去感谢李神医,谁知到了药店却听到他投案的消息,便赶紧赶了过来。
  李神医全身发抖,盯着女人声音打颤地说:那天晚上你喝下的是du药砒霜啊,怎么会还活着?而且第二天一早,我還到你们村里去看过,眼见一群人从村口抬棺送葬,难道是假?年轻人说:抬棺送葬是真,但那死的是我家隔壁的王叔。
  李神医十分疑惑:她喝下的是剧du砒霜,可为什么人没死,反倒病给治好了呢?突然,他想到他去夫妇俩的家里,当时感觉屋内蒸气弥漫,闷热难耐,不一会儿就浑身是汗。
  李神医顿时明白了,大笑道:看来,这次是你们家那白嫩白嫩的馒头救了你妻子的命啊!
  白嫩的馒头能救命?夫妇二人互相看了一眼,有些莫名其妙。
  李神医解释说:你妻子是因为体内du素淤积导致腹胀,砒霜的du可能刚好与她体内的du相克。我一开始想通过排泄的方法将她体内的du逼出,没想到误服砒霜却歪打正着,成了以du攻du。然而,直接服用砒霜的危险性很大,屋子里的热蒸气在这儿帮了大忙。砒霜du因受到热蒸而分散至全身,一部分与体du相克,其余的砒霜du在热蒸气的作用下挥发,通过汗液排出,避免了二次中du。
  听完李神医的话后,夫妇二人恍然大悟。
  这时,李神医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对狱卒说:请你转禀县太爷,他儿子的病能不能让我试着治一下?狱卒忙去禀报。
  县官正在着急,听说前阵子自来投案的郎中要给儿子看病,只好心怀侥幸答应说:那就请他来看看吧!
  李神医观察了孩子的面色,并把了脉,然后对县官说:这病是du在腠理,往往九死一生,不过,少爷的病尚还有救!接着,他要县官差人买了一头两百多斤的大猪,宰了后掏出五脏,把孩子放进猪肚子里,重新缝合,只露鼻孔出气。不到一个时辰,久无动静的孩子果然哇哇哭出声来。
  李神医说:老爷和夫人可以放心了,少爷是体du憋在腠理,现在du已逼出,并吸进了猪肉里,这病已经好了一大半,再调理些日子即可。
  等到把孩子从猪肚子里抱出来一看,猪肉都变成了青紫色。几天后,孩子的病果然痊愈了。
  这一天,衙门升堂审李神医的案子。县官最后定案:李神医因粗心误将砒霜给病人服用,这确实是很大的过失,但念在最终不但没闹出人命,反倒治好了病,李神医还受此启发救了另一条人命,就判了他无罪释放。
  李神医回到家后感慨:行医之事关乎人命,万不能有丝毫疏忽大意;治病当要对症下药,要根据病人的病理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经验固然重要,但也要有变通,经验不是万能的。
  从此,李神医博览医书,行医开药每一步都谨慎万分,年过七十还写下医无止境以自勉。


神医的儿童睡前故事:(4):

神医陈三贴

  民国三十五年,平明山上出现了一伙土匪,一二百号人,头目叫熊彪,他们越货,无恶不作,惹得百姓恨之入骨。

  这天中午,几个土匪猎得一头野猪,自然要孝敬熊彪,不想熊彪连吃带喝过后,当天夜里后背奇痒难耐,他跳将起来,一面呼来手下为自己挠痒,一面派人连夜骑快马下山求医问药。

  后背瘙痒是熊彪多年的老毛病,每次发作,都令他坐卧不安,夜不能寐,苦不堪言,只怪他天生好吃,管不住这张嘴,甭管什么美食,先大吃一顿再说,从不计后果,因此这个发痒的毛病让他吃了不少苦头。

  天快亮的时候,手下带来了一个郎中,三十来岁,五短身材,此人乃平明山二十里外刘家镇陈记诊所的陈三贴,意思就是无论多重的病,只消贴完他的三张膏药,即可痊愈。

  熊彪微微撇了撇嘴:陈三贴?我怎么没听说过。

  陈郎中上前拱手道:小的此前一直在外地行医,一个月前才在刘家镇落脚谋生,今后还望寨主多多关照!

  废话少说!瞧好了我的病,往后本寨主自然不会亏待你。说罢熊彪脱下上衣,袒露出结实的后背。

  陈三贴先是把脉,随后细看后背,又把鼻子靠近闻了闻,这才点了点头,接着从带来的包中取出几样草药和工具,现场制作起膏药来。不到半小时,便做成了三张膏药,在熊彪后背找了三个穴位贴上。

  熊彪立即感觉后背先是一阵清凉,几分钟过后,后背的痒便消失得一干二净!熊彪大喜,连呼:神了!忙命人摆起酒宴,款待神医。

  酒宴之上,熊彪频频向陈郎中敬酒,并对陈郎中的医术大加赞赏。二当家向熊彪悄声提议:既然大哥对陈郎中如此看重,何不就将他留在山上,往后大哥可免瘙痒之苦,山上兄弟有个头疼脑热瞧病也方便。

  熊彪一听言之有理,便当众提出要将陈三贴留下,还保证会让他赚的钱比开诊所多得多。不想陈三贴连连摆手,找各种理由推辞,熊彪的脸上有点挂不住了,抽出腰间手枪往桌上一磕,手下土匪更是哗然,叫骂声一片,有的说姓陈的不识抬举,不如一枪崩了他;还有的说干脆一把火烧了陈记诊所,吓得陈三贴直冒冷汗,面如死灰,直呼:愿听大当家差遣。

  山上有处山涧,涧边是两间洗衣房,住着两个从山下抓来的老妈子,专门给土匪洗衣服的。熊彪就派人紧挨着洗衣房,又接了两间屋子,给陈三贴做诊所。陈三贴忙时诊病,闲时上山采药,一日三餐好吃好喝,日子倒也安然。

  这天上午,一个土匪惊慌跑来报告熊彪,刚才他刚换完岗,不知从哪儿飞来一群野蜂,围住刚下岗的那个兄弟,蜇得满地乱滚,吓得他赶紧回来报信。熊彪马上带人赶往出事地点,来到头道岗附近,却不见那个人,沿着散落在草地上的鞋子、长枪找,这才在岩石旁发现了那个人,已经一动不动,身上爬满了野蜂

  土匪们全都惊呆了,不敢上前。熊彪吩咐,赶紧找些树枝烧了,用烟驱散野蜂。一个土匪正准备点火,却突然扔了手中的火石,拼命拍打身上,大呼救命。原来,野蜂把目标转向了他,土匪翻身倒地,发出阵阵惨叫。熊彪朝他喊:快往前面的涧里跑!土匪一听,跌跌撞撞往山涧的方向跑去,到了涧边,一个猛子扎下去。穷追不舍的蜂群在水面盘旋了好一阵,这才散去。众土匪好不容易把他捞上来,却已是气绝身亡,身上布满被野蜂蜇出的血点,肿得像刚出锅的馒头。

  熊彪顺手捡了几只死野蜂,又将两具尸体抬回山上。陈三贴见多识广,熊彪想听听他对此事有何高见。

  陈三贴看了看死蜂,又仔细察看了两个土匪的伤口,告诉熊彪这是一种野蜜蜂,平时群居在树上或者山洞里,夜伏昼出,个头不大,du性不小,伤五处就会让人头晕,八处即可致命,一般不会主动蜇人。

  熊彪于是传令下去,让大家别招惹这些野蜜蜂,以免引来sha身之祸。

  谁知,传令不过十来天,又出事了。山上的二当家这天带着几十名弟兄下山去打劫,没想到过了头道岗,未出山口,马队就骚动起来,有人惊呼:野蜂来了!随即成群的野蜂山风一样刮过来,直扑马队,土匪们哭爹叫娘,乱作一团。二当家舞动双枪,拍打着乱哄哄的野蜂,嘴里不住地咒骂。不一会儿,他的手、脸、衣服直到双枪之上,都沾满了野蜂,二当家动作慢下来,最后在马背上晃了几晃,一头栽下来,他的坐骑叫了两声,落荒而逃。只有半数土匪逃回山上。

  熊彪听完土匪哭诉,也止不住掉下泪来。看来,这些野蜂并不像陈三贴所言,不惹它也照样找你的麻烦。熊彪令两个洗衣的老妈子赶紧做些纱布头罩,戴在头上以防野蜂叮咬,然后燃起松油火把,亲自带人下山,好不容易才把遇难弟兄的尸首从野蜂翅下抢了回来。


神医的儿童睡前故事:(5):

怪盗神医

PART.1 身陷匪穴

  

  老辈人都知道济南出过名将罗士信,他的罗家枪十分厉害,岂不知罗家的医术也很了得。他家世代都有人行医,尤以治疗跌打损伤闻名。传至清朝罗士隆这代,他却无心钻研医术,一部《外科正宗》已经翻烂,可就是不敢去拿针钩刀子。他的父亲无奈之下,只好让他改习科举,不想他竟中了举人。这年,罗士隆要到安徽阜阳任县丞,不料走到五峰山,竟被山上的土匪绑架,押进了山寨。

  

  土匪头子叫张培德,原来是河南林州人氏,曾在少林寺做过和尚,后来流落到济南,纠集了几十号无业游民,在五峰山打家劫舍,落草为寇。他们不缺酒肉金银,唯独没有医生,这才把罗士隆抓来,逼他为山寨服务。

  罗士隆落入强盗之手,只好乖乖听话,硬起头皮坐诊,倒也治好了几个匪徒的伤疾,然而时间一长,就难以应付局面了。这天,二首领外出抢劫,被人割破喉头,急需医治。像这种硬伤,若是放在名医手里,并不难治,可是遇到罗士隆,这个二把刀大夫却怎么也不敢下手,大家只能眼睁睁看着二首领送命。

  张培德红着眼睛要找罗士隆算账,不料反倒被他责怪起来:医家最忌困于一屋,临床贵在多治病人,大当家的整天把我圈在这里,十天半月不见病人,医道怎会提高?况且这里又少散血膏药,你让我怎能救下二首领的性命?

  张培德被问得无言应对。罗士隆进而说道:况且在下原非学医出身,如若长此下去,不仅医术毫无长进,还会贻误弟兄们的性命,在下每念至此,寝食难安啊!

  张培德早已听出弦外之音,冷冷问道:先生的意思是想离开山寨吧。那你是去阜阳,还是要回济南?

  见罗士隆凝眉不作声,张培德想了想说:那你去泰安吧,我出本金给你开个药铺,你在那里挂牌行医。而且泰安离山寨不远,弟兄们有病就去找你,或是把你请来山寨,先生以为如何?

  罗士隆心想只要能离开这伙强盗就行,岂有不允之理?随即答道:不妨就此试试!

可我怎么信你?张培德老jian巨猾,当然不会轻易将他放走。

这个好办,我立字据!罗士隆说着脱下身上的白绸内衫,写了入伙为医的字据。张培德收好后,命人拿出一包银子,交给罗士隆说:患难相交,后会有期!

PART.2 一举成名

  

  不多时日,泰安北大街上挂出个布招儿,上书隆昌药铺四个大字,罗士隆改姓刘,正式坐堂行医。

  泰安乃人文荟萃之地,名医辈出,罗士隆要在这里挂牌谈何容易,开业半年仍然门可罗雀,要不是张培德暗中支持,隆昌药铺早就关门大吉了。

  这天,一位美貌年轻的妇人前来就医,说她肚脐下长了一个du疮,并逐渐往下扩散,又疼又痒,难以忍受。罗士隆认为此疮并不难治,便细心写了处方,让她将其调和成糊,涂在疮上即好。不料妇人照方涂药,却多日不见疗效,罗士隆又加大剂量,仍然不见起色。妇人扬言要索回药金,并要告他调戏妇人。罗士隆被逼无奈,只好到其他医家求援,出门不远就被一瘸腿人拦住。罗士隆见他蓬头垢面,形同乞丐,便不屑地大步绕开,匆匆离去。

  不料那瘸子却冲着罗士隆喊道:一个妇人的du疮都医不好,怎配在泰安城挂牌行医!

  罗士隆一听,自知遇到高人,当即停了脚步,转身扶起瘸子,倒头便拜:在下有眼不识泰山,万望大师恕我慢待之罪!

  罪倒没有,该长学问!瘸子一边哈哈大笑,一边径直朝隆昌药铺走去。

  两人在里间坐定,罗士隆赶忙讨教瘸子的尊姓大名,那瘸子摇摇手说:鄙人乃一介游方郎中,不问也罢!

  瘸子说,那妇人本是泰安知县的小妾,患上这难言du疮,不便去熟人药铺治疗,就到新开张的隆昌药铺 求医。这妇人贪吃嗜酒,尤其爱吃泰山龙潭草鱼,久积du气,终于汇du成疮。瘸子说要治好这妇人的du疮,只须用普通的马齿苋,取其精华四两,研碎捣汁,加入青黛一两,用于外敷,再配合内服八五散,一日三次,二十天即可痊愈。

  罗士隆虽然将信将疑,但还是照方施医。不想,半月之后那妇人竟欢天喜地前来答谢,并送来一大笔银子。

  从此,隆昌药铺一举成名,罗士隆也被泰安人称为神医!


神医的儿童睡前故事:(6):

神医砍檀香树

  古时候,有个药匠名叫侍司懿,本事很大,啥病都治得好。吃他的药,不光能治病,还能延年益寿。那时候的人,都能活到几百岁几千岁。世上没人不知他的能耐,都称他为神医,连天上也盛传他的大名。

  侍司懿这个人很好学,他有那么高明的医术还不满足。他见天上的王母娘娘、太上老君、太白星君这些人,不但不会生病,而且也不会死。他想,天上一定会有不病不死的药。

  于是,侍司懿决定上天采药去!这一去就是三十多天,天上的一日,就是地上的一年。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女,还有不少人早就死了。怎么死的?害瘟疫死的。有少数人骨瘦如柴,也快要死了,他便救活了这些人。对早已死去的妻子儿女和别的人,那就没法救了。

  侍司懿仰天叹道:唉!原来医生只能医活着的人,不能医死了的人,这算啥本事呀!

  侍司懿知道太上老君有起死回生之药,连枯骨都能救活。就又上天去求他传授。

  太上老君启奏王母娘娘,王母娘娘不准传授,还说:世间的人都要死的,假如都像咱们这样,永生不死了,过两天,地上住不下,他们打上天来怎么办?

  太上老君听了,就出了个主意,又启奏道:为保天上永世平安,我看,这个侍司懿,就不用放回人间了。

  王母娘娘问他为什么。

  太上老君说:他头回上天,向我求得不死之药;这次他来,又要我传授回生之方。如果让他回去,世上的人不就同我们一个样了嘛?他们只生不死,总有一天要打上天来的。

  王母娘娘听了,大惊失色,忙问道:那怎么办呀?得找个理由把他扣下来才好!,太上老君笑道:这个容易,还叫他怨不得谁哩!

  他回到家里,对侍司懿说:你不是来求起死回生之药的吗?

  侍司懿高兴地说:是呀!老君公公,请传给我吧,好回去救活死了的人啊。

  太上老君说:药就在月亮上的那棵檀香树里头。

  怎么才能拿得到呢?

  把树砍了就能得到。

  侍司懿便去月亮里砍檀香树。谁知斧子砍下去,提起来时,檀香树被砍开的口子又长合了。

  他一天砍到黑,连树皮都没砍下一片。他便又去问太上老君:为什么我砍不倒树呢?

  太上老君说:这就是起死回生嘛!你砍了它一刀,砍掉的地方就又复生了。

  怎么才能砍得倒呢?

  你砍一斧子,用脖子去比一下,又砍一斧,再比一下。这样,砍了的地方就不会长合了。

  侍司懿便依照太上老君的话去做,果然砍了以后,口子不见长合了,他就砍一下比一下地干下去。谁知砍到一半,看到树心的时候,侍司懿刚用脖子去比,口子忽然长合了,将他的脖子也卡住啦!

  从此,神医侍司懿就被卡在月亮里的檀香树干上了。从此,人间便没有了长生不老和起死回生的药。

  亲爱的宝宝,你观察过月亮吗?月亮是什么形状的?月亮上面有什么?我们来读一首童谣吧:

  月亮走,我也走,我和月亮交朋友。月亮邀我去月宫,我邀月亮井中游。


神医的儿童睡前故事:(7):

神医蜈蚣

神医蜈蚣故事

哈尼族有个著名的接骨医生,配制了一种接骨的草药,医治骨折有意想不到的疗效,止痛、止血、消炎,药到病除,他被人们誉为接骨“神医”。

奇怪的是,这种接骨术并非祖传,而是蜈蚣教给他的。其中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天正午,这个哈尼族医生在山路边的一棵大树下休息,突然间他看到一条20多厘米长的大蜈蚣爬过来,它瞪着小眼,两排长足在蠕动,摇头摆尾,令人生畏。他担心蜈蚣来刺螫,就拔出长刀,轻轻砍下去,把它斩成两截。因为蜈蚣的每一节都有神经节,所以蜈蚣被斩成两截后,神经节还会分别起作用,断体在不停地挣扎和蠕动着。

过了一会儿,他发现另一条蜈蚣爬过来了。当它看到自己的同伴已经奄奄一息时,十分焦急,绕着两截断体转了转,然后用鼻子嗅了一下,便匆忙向草丛里爬去了 。“蜈蚣在玩什么把戏?”有心的哈尼医生出于好奇,没有再砍死这条蜈蚣。

不久,这条蜈蚣又爬回来了,嘴里噙着一片嫩绿的叶子。哈尼族医生出于好奇心,就仔细瞧着它。只见这条蜈蚣把断体连在一起,然后将这片嫩叶覆在连接处的上面,自己却安静地守在旁边。大约过了半个多时辰,奇迹终于出现了:那条被斩成两段的蜈蚣竟然连成一体了。它慢慢地蠕动了几下,然后开始爬动了。最后,它爬进草丛,又爬上大树的缝隙中。

哈尼族医生捡起那片遗留在地上的叶子,仔细辨认,发现这是长在一种细藤上的叶子。于是,他采了很多这种叶子,装了一大包背回山寨。

他先将叶子捣碎,然后打断鸡腿,将药敷上包好。过了3天,解开一看,鸡腿骨也连接起来了。

后来,他把这种树叶用在骨折病人身上,也很有效果。就把这种树取名接骨木。

2神医蜈蚣故事点评

故事里的医生通过观察蜈蚣的动向,从而得到了一种对于接骨很有效果的草药,于是出来了一个杜家的药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的时候应该仔细观察哦。


神医的儿童睡前故事:(8):

神医扁鹊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名医生名叫扁鹊,他医术高明,妙手回春,被人们称作神医
  有一年,齐国的国王生了一种怪病,终日昏昏沉沉,蒙头大睡,叫也不醒。皇宫里的御医用了不少好药,仍不见好转,文武大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皇后和太子也愁得日夜啼哭。
  大家都想不出好办法时,有个太监说:听说扁鹊是个神医,何不请他来看看,也许可以治好。
  皇后和太子立即派人把扁鹊请来。扁鹊看了看齐王,搭了搭脉,对皇后和太子说:大王的病可以治好。不过,我治好了大王的病,大王会处死我的。
  皇后和太子连声说:哪有这个道理,你治好了大王的病,感谢还来不及呢,哪会处死你呢!
  扁鹊说:既是这样,隔几天我再来。
  一天,天下大雨,扁鹊来给齐王看病。一路上,扁鹊既不坐轿,也不打伞,冒雨步行,弄得一身是泥水。
  扁鹊走进皇宫,来到齐王寝宫,只见齐王仍然闷头大睡,叫了几次也没叫醒。扁鹊既不脱鞋,也不脱衣,就爬到了齐王床上,把齐王推过去翻过来地折腾开了。齐王睁开眼睛一看,见一个浑身泥水的人趴在床上摆弄他,顿时怒火中烧,坐起来指着扁鹊破口大骂。外面的文武大臣听了,连忙赶进寝宫,齐王见了,再望望湿淋淋的扁鹊,觉得有失威严,更加生气,大喝道:来人哪!快把这无礼野人拉出去斩首示众!皇后和太子上前前求情,齐王根本不听。
  武士把扁鹊推了出去,扁鹊对皇后和太子道:大王今日发了此番大火,病已不治自愈,不必再服药了。我犯了辱君之罪,大王要处死我,我早就想到了。不过,我有个请求,不要sha我的头,把我罩在大钟内闷死好了。皇后和太子把扁鹊的要求回报了齐王,齐王同意了。
  扁鹊被罩在钟内,知道时间一长就要闷死,就用手在钟边挖泥土,掏露出一个通气孔道,自己就端坐在钟内静气养神。
  三天以后,齐王的病彻底痊愈。他想起被他下令处死的扁鹊,心中十分后悔,便同皇后和太子一同来到钟前,叫人把大钟吊起来,只见扁鹊正端坐养神,面孔红润,平安无事。
  齐王见了很是惊讶,皇后和太子问扁鹊为什么要用那样粗野没礼貌的办法给大王治病,扁鹊说:大王之病,乃因操劳国事过度,把许多烦恼之事闷在心头。积郁成疾,名为郁症。这种病只有激发他生气狂怒,把胸中积郁发泄出来才会好。
  齐王和文武百官听了点头称是,赞口不绝,大摆宴席,款待扁鹊,并且赏赐了他许多金银财宝。


神医的儿童睡前故事:(9):

神医侍司懿的传说(苗族)

  古时候,苗家有个药匠,名叫侍司懿,本事真了不起,啥病都治得好。吃他的药,不光治病,还能延年益寿。那时候的人,都能活到几千岁几万岁。世上没人不知他的能耐,都称他神医,连天上也闻他的名。
  侍司懿这个人很好学,他有那么高明的医术还不满足。他见天上的玉当玉母、太上老君、太白星君这些人,不但不会生病,而且也不会死。他想,天上一定有不病不死的药。
  于是,侍司懿上天采药去啦!一去三十多天,天上的一日,就是地上的一年。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女,还有不少人早就死了。怎么死的?害瘟疫死的。有少数人,枯瘦如柴,快要死了。他救活了这些人。对早已死去的妻子儿女和别的人,没法救了。因为他们的筋肉和内脏都没有了,只剩下个骨架架。
  侍司懿仰天叹道:唉!原来,医生医生,只能医活着的人,不能医死了的人,这算啥本事呀!
  侍司懿晓得太上老君有起死回生之药,连枯骨都能救活。就又上天去求他传授。
  太上老君启奏玉当玉母,玉当玉母不准传授,还说:世间的人都要死的,假如都象咱们这样,永生不死了,二天地上住不下,他们打上天来咋个做?
  太上老君听了,就出了个坏主意,又启奏道:为天上永世平安,这个侍司懿,就不用放回人间了。
  玉当玉母问是啥道理。
  太上老君说:他头回上天,向我学了不死之药;这次他来,要我传回生之方。如让他回去,世上的人不就同我们一个样了嘛?他们只生不死,总有一天要打上天来的。
  玉当玉母听了,大惊失色,忙问道:那咋个办呀?得找个理由把他扣下来才好!
  太上老君笑道:这个容易,还叫他怨不得谁哩!
  他回到家里,对侍司懿说:你不是来要起死回生的药吗?
  侍司懿高兴地说:是呀1老君公公,请传给我吧,好回去救死了的人呵。
  太上老君说:药就在月亮上的那棵檀香树里头。
  咋个拿得到呢? .
  把树砍了就得到。
  侍司懿便去月亮里砍檀香树。谁知斧子砍下去了,提起来时,檀香树砍开的口子又长合了。他一天砍到黑,连树皮都投砍下一片。他去问太上老君:这是啥道理?
  太上老君说;这就是起死回生嘛!你砍了它一刀,砍掉的地方就又复生了。
  咋个才砍得倒呢?
  你砍一斧子,用颈子去比一下,又砍一斧,比一下。这样,砍了的地方就不会回生长合了。
  侍司懿照太上老君说的去做,确实砍了以后,口子不见长合了,他就砍一下比一下地干下去。谁知砍到一半,看到树心的时候,侍司懿刚用颈子去比,口子忽然长合了,将他的颈子卡住啦!
  从此,神医侍司懿就被卡在月亮里的檀香树干上了。不信,有大月亮的晚上你看吧,檀香树干上卡着个人。那便是我们苗家的神医侍司懿呵!你看,他还在摆哩。哪天,等他摆脱了回来的时候,人间才有长生不老和起死回生的药呵!


神医的儿童睡前故事:(10):

童话有哪些:兔神医和猪学士

童话故事有哪些:兔神医和猪学士

在一个森林里,住着一对生来就不合的冤家,那就是兔神医和猪学士。兔神医精通各种药理,终于在某一天研究出一种能治百病的药剂,所以,他很受大家欢迎。

猪学士听说兔神医研制出新药,便到处诋毁兔神医,说兔神医的药没那么好,而他却能发明出治上千万种病的药。大家听了猪学士的话,都觉得他是在妄言妄语。

猪学士头昂的高高地说:“哼,他有什么了不起的,我现在就去把这种药研究出来!”

随后,猪学士就咚咚咚地跑回了家,他在实验室里捣鼓一个小时就把药剂做成了。随后,他拿着这瓶药见人就鼓吹乱说一通。

猪学士洋洋得意地说:“我这瓶药比兔子神医的先进多了,它可以治好世界上所有的病。”

很快,猪学士制出神药的事情传遍了整个动物王国,有些记者还把猪学士的发明登到了《动物新闻》的头条。

不巧的是,这则新闻被虎王看到了,便派人去请猪学士和兔神医帮他治病。猪学士战战兢兢来到皇宫,看到病床上的虎王,他身上那股精气神儿全没了。

猪学士颤巍巍地走到老虎面前,不知所措地说:“我……我……”

虎王:“别说了,快把药拿给我!”

猪学士被虎王的一声吼吓到了,乖乖拿出药,倒在虎王嘴巴里。虎王吃下去后,感觉肚子越来越痛,最后痛得在床上打滚。兔神医担心虎王疼出问题,连忙把自己发明的药喂给虎王。虎王喝下去后,脸色渐渐红润了起来。

兔子神医叮嘱道:“大王,您这病不宜动怒!”

老虎点点头:“多亏你,我要给你最好的奖励。至于猪学士,你害我痛得死去活来,我要把你赶出去这个国家!”

猪学士听后,很是后悔,如果当初不妄自和兔神医较量,不拿假药吹牛皮,最后也不会惹祸上身。

2童话故事有哪些:兔神医和猪学士点评

在生活当中不乏爱吹牛的人,他们因为想要表现得更自信,让别人更尊重自己而吹牛。可是有时候有一些人吹牛已经超出了一定的限度,甚至连自己都相信了自己吹牛说出的话。爱吹牛其实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经常爱吹牛的人也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很多不利伤害,同时也是心理健康问题的反应。


上一本:传奇大百科全书下一本:传奇大百科全书


神医的儿童睡前故事:(11):

江湖神医赛华佗

元朝末年,镇江有一个年轻人叫铁云,天生力大无穷,还会一些枪棒拳脚功夫,最让人赞口不绝的是他是个大孝子。铁云的父亲铁员有一年犯了心口痛的毛病,请了很多大夫都无法治好。最后有个跑的郎中说:有一个人或许能救你父亲,那就是赛华佗。

铁云问,赛华佗是谁?郎中说,赛华佗是个异人,专治天下疑难杂症,他有个习惯,身边总是带着半截香。大夫又说,赛华佗行踪诡秘,谁也不知道他家住哪里、身在何方。铁云听了,十分着急,骑上宝马,在马脖子上挂了块牌子,写明寻找赛华佗,就出门找人去了。

铁云在外跑了三天,没听到赛华佗的半点下落。这天他跑累了,就走进一家酒楼,边吃饭边歇着。这时候,就见楼上抬下一个人来,是一个老头被卷在一张席子里,却还眨着眼睛。铁云见老头脸上有很多溃烂的地方,好像得了什么怪病。

铁云上前拦住,说:只有死人才裹在席里抬出去,这老头还没咽气呢,你们这不是草菅人命吗?他拿出钱来,把老头安顿在一间客房里,接着就要去请大夫。不料老头微弱地说:壮士,我这是中了du,你也不用找大夫,只需给我拿几味药来就行。老头说出了几味很普通的药。铁云买来药煎好,让老头喝下,不过片刻,老头身上的溃烂果然慢慢地退了下去。

到了晚上,铁云和老头分榻而眠。半夜,铁云被一股淡淡的香味熏醒了,睁开眼一看,老头身上的溃烂已经全消,只见他正盘腿坐着,双目微闭,手上掐着半截香。

铁云心中一动,轻轻地下了床,问老头:你可是外面盛传的神医赛华佗?老头睁开眼,笑道:神医不敢当,我的真名叫周铭。

铁云心中大喜,正想说什么,窗户纸突然被人捅开,一股烟钻了进来。铁云叫声不好,他听说过这种伎俩,这烟一定是有du的熏香,有人要暗算他们!铁云忙打出一支袖箭,只听外面啊的一声惨叫,铁云来不及多想,背起周铭就往外跑。

铁云背着周铭跑出酒楼,到一处平地才停下来。周铭感激不尽,对铁云说:多谢壮士两次救了我性命,今生不知如何报答。

铁云就趁机说了想请周铭为父亲治病的事。

于是周铭跟着铁云赶回家,到了家里,铁云的父亲还剩下一口气。周铭拿出赛华佗来点着,又拿出几根银针来,在铁员外身上几处下了针。结果,赛华佗还没燃完,铁员外就睁开了眼睛。

铁云父子对周铭千恩万谢,周铭却只要求他们千万别对人说他来过这里,铁云父子答应了。

几年后,天下大乱,铁云加入了一支抗元的义军。他作战勇猛,屡立战功,从一个小小的士兵做到了将军,还跟一个叫朱元璋的义军头领结拜为兄弟。最后,朱元璋打下了天下,创立了大明江山,成了皇上。铁云被封为建威将军。

可是没过几年太平日子,铁云就看出不对劲来了--当初在沙场上生死与共的兄弟,一个个地被朱元璋找了由头,拖到了刑场。铁云心里憋气,成天在家喝闷酒。

这天,铁云散朝后正在家喝酒,家人来报,说有个干瘦的老头想见他。铁云正心烦,就说不见,家人却递过一个小盒子来,说是那个老头让转交的。铁云打开一看,见里面只有半截香。啊,难道来人是赛华佗周铭?这可有多少年没见着了呀!铁云马上让家人有请。等那个老头进来,铁云一看,可不正是周铭吗?

周铭进来看了铁云一眼,就说:我是来还债的。当年恩公救了我两次,现在终于有机会报答了。铁云纳闷道:可我现在身体好好的呀!

周铭却叹了口气,说:你已经病入膏肓了!

铁云不明白,但还是请周铭坐下来一起喝酒。几杯下肚,铁云就发起了牢骚,埋怨朱元璋不该滥sha那些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周铭在一旁没言语,他不动声色地掏出赛华佗,点燃后夹在两指之间。等铁云抱怨完了,他才说:恩公,我就是来给你治这个病的。你生性耿直,有什么就说什么,可是祸从口出,刚才那些话要是传到皇上耳里,你还能活几天?你现在不等于是病入膏肓了吗?

铁云听完一愣,再仔细一想,冷汗就下来了。周铭又说:当年有人害我,是你救了我,可你知道那些人为什么要害我吗?

铁云摇摇头,周铭就说:我年轻时是开医馆的,没做几年就声名远播,抢尽了同行的生意。有几个同行对我恨之入骨,放火烧了我的医馆,我的家人都死在大火里了。我这才知道,人有点本事就会招人忌恨。从此我心灰意冷,漂泊,谁知他们还是不放过我,我只好东躲西藏,连个囫囵觉都睡不上,每晚只睡半截香的时间

铁云听罢,不禁感慨万分:那些死去的功臣,不正像周铭一样吗?战功越多、权力越大,对皇位越有威胁,朱元璋就越盯着他铁云正想着,突然扑通一声,从房梁上落下个人来。

铁云吓了一跳,上前一看,掉下来的这人十分眼熟,竟是皇宫里的锦衣卫,看来朱元璋也不放心自己呀!铁云肺都气炸了,转身就去取刀,周铭忙拦住他,说:sha了他,你便没生路了,你全家人都得死!


神医的儿童睡前故事:(12):

草虫神医

民国初年,四川大宁县还是荒蛮之地,人们有了病,没有吃西药这一说,而是全部吃中草药,于是全县就有好多个中草药医生。李德华就是其中最出名的一个,因为他善用草和虫,人们给了他一个雅号草虫神医。说起这个绰号,和当时大宁首富卢德明有关。

那年,卢德明63岁,他开的盐场生意如火如荼,有了钱的男人就喜欢讨妾。卢老爷60岁那年做大生日,从巫山县坐船进来了一个戏班子,有个叫红晴的女孩子,是耍把戏的,长得面像红茶,眼如春水,腰似柳条,她一出场,卢老爷的两个眼珠子就不是他的了,像两根针钉在了红晴的身上,恨不得一下蜇穿。

红晴那年16岁,正是豆蔻年华,虽然不大,但因为长年和戏班子一起漂泊,早解人间风情。

戏子谁不想有个安定的人生?因此,卢老爷给了班主10块大洋,红晴就成了卢老爷的第七房姨太太。

红晴是戏班子出生,好动而不好静,空了就喜欢走出家门,到大自然中去玩。看春花秋月,赏夏叶冬雪。不仅她爱去,还要卢老爷陪着她。加上大宁河这儿风景秀丽,青山绿水,草长莺飞的三月,二人于大宁河畔,斑斓的石子滩上,软语轻嘘,纤手相携,卢老爷忘了自己已是过了花甲之人。回到家,下半夜,他的脸突然就中风了,下巴也扯来吊起。一家人吓得不得了,赶紧去喊医生。

医生都明白这是啥病面部神经麻痹,俗称面瘫。如果是今天,算不上什么大毛病。可那个年代却足大毛病,搞得不好,卢老爷扯起的下巴就复不到原位,成了残疾。

那年代在大宁,只有吃中药。卢老爷吃了十几个医生的药,但下巴还是扯来吊起,根本没有发生作用。于是他叫管家在大宁县城贴起告示:谁能医好卢老爷的面瘫,赏银元100。

这事传到乡下的白果村,李德华二话没有说,背起药箱子就往城里赶。走了两天,才到县城,见到了那个告示,他也是二话没有说,就上前把告示给揭了。

早有人给卢老爷家报信:卢老爷,你有救了,有人揭了告示。

当然很多人不相信,一个穿得破烂、看起来有些呆头呆脑、年龄不足20岁的小伙子,能把城里这么多医生都医不好的病医好?

李德华进了屋,端了茶,轻啜一口,然后道:卢老爷,你能不能叫下人领我到院子里去?

卢老爷道:做什么?

找药!

卢老爷叫人带着他到院子里,李德华又叫捉两只鸡来。大家莫名其妙,暂时按着他吩咐的办。两只鸡当然不情愿被人捉住,于是拼命地用爪子刨土。这一刨,就刨出两条虫来,是两条鸡最爱吃的蜈蚣。

只见李德华在鸡喙未到的瞬间,伸手捉住蜈蚣,然后从医箱中拿出一个瓶子来,拔出塞子,将两条虫放在瓶里。

大家莫名其妙,呆呆地望着,李德华也不解释。

过了两个时辰,李德华将瓶中的两条早已死了的蜈蚣放出来,叫卢老爷吞下。这是两条叫人恶心的虫呵,卢老爷只好死马当做活马医,咬着牙把两条蜈蚣吞下,差点让他呕吐出来。又过了两个小时,卢老爷的下巴不那么痛了,也开始有些活动。卢家的人才长长地出了口气,无不称赞:神医!

后来卢老爷吃了100条蜈蚣。面瘫也就好了。从此,李德华存大宁城出了名,也就在城里开起了诊所,每天就诊的人络绎不绝,生意特好。因为他开的基本上都是草和虫,大家赠他个绰号:草虫神医。

一天,一位漂亮的少妇来到李德华的诊所,半天不说话。你有什么病?李德华只好开口问。

我没有什么病,只要你给我配一剂du药!女人轻启朱唇,莺语哺哺,很动人,就像是夏日黄鹂。从她的眼神中可以看出,这是个风流娘儿们。

要du药?李德华行医经年,阅人无数,能判断出这娘儿们一定是有了外遇,要不是du死本夫,就是du死情夫。医生以救死扶伤为己任,怎么会去做伤天害理的事?

少妇见医生起疑,就道:医生,我家周围du蛇无数,就是想配副药sha死它们。

少妇说这话时极不自然,想必别人已窥透了她肮脏的内心。

李德华见如此,就给女人配了一服药,当然不是du药,而是一服补药,人吃了不但无害,还会健胃长脾。


神医的儿童睡前故事:(13):

下岗神医

  有个退休老中医周鹤祥,这天,他来到社区小公园晨练,见一对小夫妻不知因为什么,大吵起来。两人越吵越凶,男的骂女的是不下蛋的母鸡,女的骂男的是穷光蛋、命中注定要绝后恶言恶语,引得晨练的人们纷纷侧目,窃窃议论。

  吵了五六分钟后,女的哭着跑了,小伙子往花坛边一坐,拧着眉头直叹气。

  周鹤祥踱到小伙子跟前,坐下来,关切地向他询问是怎么一回事,小伙子认出周鹤祥也在本小区住,有点头之交,他寻思了片刻,信任了这位慈祥的老人,便滔滔不绝地诉说起他的苦恼来。

  小伙子叫王贵,和他吵架的是他的妻子香香。两人结婚几年了,可香香一直都怀不上,去医院检查,确认问题出在香香身上,几年下来,医院不知跑了多少趟,钱越花越多,可仍没个着落。一开始,他们看西医,没治好,最近他们又换了中医看。本市最大的中医院名叫尚德中医院,香香去那里看专家门诊,那天坐诊的恰巧是该院的刘院长,他给香香开了药方,每服药要200多块,每月光吃药就要3000多块,还不算别的费用。好在他的药挺管事,服用后,香香的月事正常了,痛经不见了。刘院长叮嘱香香,只要坚持吃上一年的药,准能怀上娃娃。

  这几年结婚、买房子,加上给香香看病,花光了他们所有的积蓄,如今,面对每月3000多元的药钱,真有些吃不消。人穷,火气就大,刚才两人出门买菜,也不知为了什么鸡毛蒜皮的事儿争了起来,两人越吵越凶,最后就吵到了香香的病上。

  周鹤祥听到这里,便问:能给我瞧瞧刘院长给香香开的药方吗?

  您懂医?

  周鹤祥微微一笑:略知一二。

  那张药方王贵正巧随身带着,他掏出来递给了周鹤祥,老人接过来扫了一眼,浓眉紧锁,好像非常生气的样子,过了一会儿,周鹤祥终于开口说道:你一会儿带你太太上我家来一趟,我给你太太诊治诊治我是个退休的中医大夫。接着,他说了家里的门牌号。

  王贵有点喜出望外,他感觉这个老头不一般。回到家后,他先向香香赔不是,哄她高兴了,然后讲了周鹤祥老人的事,香香一听也很高兴,两人便去了周家。

  周鹤祥10年前、55岁的时候,在尚德中医院下了岗,后来又从医院提前退休。这些年来,他丰衣足食,过着种花养鸟、优哉游哉的生活,他也乐得过这种清闲日子,从不给人瞧病,今天也不知为啥,他居然要破例,重操旧业了。

  周鹤祥给香香足足号了五分钟的脉,又询问了些情况,然后笔走龙蛇,在一张白纸上刷刷开出了一张处方,共开了六味药。他把方子拿给王贵,交代说:你要是信任我,就按这个方子,给香香抓药。

  每服药大概40块钱,每10天煎服一次,3个月内包好。

  王贵高兴坏了,他问:那刘院长开的药,还吃吗?

  周鹤祥坚决地说:不吃了!

  王贵和妻子站起身,连连给周鹤祥鞠躬道谢,还要把诊疗费塞给老人,周鹤祥忙把钱推回去:我不缺吃不缺喝的,可不想开张坐诊,就是人太闲了,偶尔帮个忙,纯属义务劳动,这钱可要不得。见周鹤祥坚决不收钱,小夫妻俩又是千恩万谢的,就要告辞。

  周鹤祥说:谢就不必了,倒是有两点,我希望你们能做到。

  王贵两口子在门口站住了,恭恭敬敬地说:您说吧,我们保证做到。

  老人说:第一,你俩决不能告诉任何人,是我给香香看的病;第二,决不能去尚德中医院的药房拿药,倒不是说它那药是假的,而是因为你拿着这药方到了他们那里,他们一看方子,就会猜出是我开的药方。

  小两口不解了:这是为什么?

  周鹤祥正要继续说下去,忽然门铃响了,他附到猫眼上一看,吓了一跳,立时出了一身的冷汗,他转过身来竖起食指嘘了一下,悄声说道:你俩快去小卧室躲躲,尚德中医院给香香开药方的那个刘院长来了,千万不能让他知道我们认识。

  王贵和香香虽然仍未弄清周鹤祥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见老人焦急的样子,不忍使他为难,便躲进小卧室,从里面关上了门。

  周鹤祥定了定神,高声说着谁呀,打开了房门。

  刘院长笑呵呵地走了进来,他身后还跟着个大小伙子,刘院长介绍说,那是他儿子,大学放假,刚回来。这些日子,孩子身体一直不舒服,让周鹤祥给调理调理。

  周鹤祥半开玩笑地说:院长大人啊,10年前,你搞优化组合,逼我下岗,又让我提前退休,每月除了退休金,还付给我一笔丰厚的慰问金,对我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不许给人看病。今天,你自己主动违约了你自个儿怎么不给他看?

  刘院长赔笑道:我那两把刷子我自个儿还不知道吗?真要看好病,还得你周神医啊!

  两人说笑着坐了下来,接着,周鹤祥给孩子望闻问切,开了张药方,又交代了些饮食起居的注意事项,之后,刘院长让儿子先回家,和周鹤祥聊起天来。

  聊了一会儿,刘院长拿出一个厚厚的牛皮纸的信封,搁在茶几上,说:呶,这是你这月的慰问金,又给你涨了200块呢。

  周鹤祥笑着说:真的?刘院长,你这是何苦呢?话说回来,我倒一直想知道,当年你为啥非要我下岗?其实,周鹤祥是想让小卧室里的王贵两口子听听,也省得待会自己再给他们解释了。

  刘院长说:你真糊涂还是装糊涂?当年,那家医院由我承包了。你开的药既便宜,又管用,同样一个病号,吃我20000块钱的药都不一定好,吃你200块钱的药就好了。我那时苦口婆心地求你周神医高抬贵手,别那么死心眼,可你倒好,医术高,脾气大,这样的神医,哪个医院敢用?用了你,医院还赚钱不?我不得已才让你下了岗,不过我也不是不讲理的人,每月额外给你一大笔钱,只求你别给人看病,砸我们医院的饭碗,也算对得起你了吧!

  小卧室里,王贵和香香气得直哆嗦。

  三个月后,吃了周鹤祥开的药,花了不到400元钱,香香就怀上了宝宝。一年后,顺利产下了一个女婴。这天,两口子抱着孩子在街上逛,邂逅了刘院长。

  刘院长一瞅香香怀里的娃娃,有点吃惊,说:这么快就治好了?有娃娃了!

  王贵带着嘲讽的口气说道:吃了你刘大院长的仙药,咋会治不好?不成笑话了嘛!

  刘院长并未听出王贵的弦外之音,还以为香香真的这么快就好了,他眼珠一转,说:那那你们怎么不给我送面锦旗呢?哈哈哈

  香香佯装出笑脸,说:哟,您不讲我们还真忘了,这几天就送。

  我是说着玩的,别当真,别当真,哈哈刘院长就这么哈哈笑着走了。

  次日下午,刘院长正在主持科室长会议,休息间隙,快递公司给他送来了一个包裹,他一看是王贵和香香寄的,知道是锦旗,就打算显摆显摆,吩咐秘书把包装纸撕开,当着大家伙把锦旗展示展示。秘书答应着,撕开牛皮包装纸,取出锦旗,转动着木轴,旗身缓缓垂下

  科室长们知道是患者给院长送锦旗,早讨好地围拢上来,奉承的奉承,讨口彩的讨口彩,可是突然间,整个会议室里鸦雀无声,静得掉下根针都能听见。

  鲜红的锦旗上,绣着四个白色的大字:白衣魔鬼。

  再看刘院长的脸,就像七彩变色灯泡,一会儿红,一会儿绿,一会儿蓝,一会儿紫


神医的儿童睡前故事:(14):

森林神医啄木鸟

森林神医啄木鸟故事

从前,有一个森林,森林里住着一棵年轻力壮的大树。 Gxy童话故事_童话网
有一次,大树生了病,整天愁眉苦脸,显的无精打采。有一天,一只青蛙路过大树前,大树说:“青蛙,你能帮我治病吗?”青蛙回答说:“我虽然是医生,但是,我是帮庄稼治病的,你还是另请高明吧!”说完就跳走了。

这时候,一只啄木鸟飞了过来,看见大树愁眉苦脸的,就问:“大树,您是不是病了?”大树点点头,啄木鸟说:“那就让我帮你治病吧!”大树爷爷又点点头。啄木鸟就开始给大树治病了,他向大树的身体啄了一下,大树爷爷哭了起来,啄木鸟说:“您忍一忍,一会儿就好了。”大树爷爷只好忍着巨痛坚持了下去,果然,不一会儿,啄木鸟就捉出了一条条又大又肥的虫子,把虫子给吃了。

不久,大树爷爷的病好了,身上又长出了茂密的枝叶。有一次,啄木鸟飞过,大树爷爷说:“谢谢你,啄木鸟,为我把病治好了。”啄木鸟说:“不用谢。”就飞走了。Gxy童话故事_童话网


神医的儿童睡前故事:(15):

神医的故事

  世上无难事,只怕心不专,七十另二行,行行出状元。
  清朝咸丰年间,胶州城出了个妙手回春的神医,不但轰动了胶州湾,还轰动了京城,轰动了皇宫。这神医姓匡,名懋忠,字砚农。是个囊过萤、映过雪的读书童子。
  见乡里邻舍不少穷人得病,缺医少药,痛苦不堪,他便改行学了医。白天,他跟李时珍学样,攀悬崖,挂峭壁,尝草根,采草药,吃尽了百般苦。夜间,他把一口大缸灌满清水,放在院里,映着天上水中两轮明月光,读《本草钢目》读到公鸡啼鸣,不怕口渴嗓子乾。他边学边行医看病,边行医看病边学,几年工夫,便医术大进,成了道传路颂的活神仙,百病一把抓。耳听一片赞扬声,他并没飘飘然忘乎所以,而是忧心忡忡,常为碰上疑难病症,束手无策,不能帮病家解除痛苦而不安。他听说京城是藏龙卧虎之地,高明医家甚多,便起了寻师访友之念,想多学点治病救人的真本事。
  恰好他哥匡懋敕在北京一所私塾教书,他便不远千里,风尘仆仆地投奔了去。刚落脚,还没来得及外出寻师访友,切磋医术。恰逢他哥教的一个读书童子的妈妈,得了个昏睡病,不知吃,不知喝,懒得梳,懒得洗,成天背着铺炕,一味贪睡。请过三个医生,求过三个神婆,不但没见强,那病反而越治越沉重了。病急乱投医,那家听说匡先生从山东来了个兄弟懂医道,就登门把他请了去。
  他只望了望病人的气色,号了号脉,啥也没问,就抓起毛笔,刷刷开出个药方。只一付药,就把那麻缠了人半年的昏睡病,扯着丝头给抽走了。你道那读书童子的妈妈是谁?原来是个经常进出皇宫的巧手女裁缝。她病好之后,吃得红润润,穿得光鲜鲜,细梳洗,巧打扮,象风摆柳似地飘进了皇宫,舌头尖上抹蜜,出口就把匡神医夸了个神乎其神。
  无巧不成书,正逢上咸丰帝宠爱的懿贵妃(就是后来统治咱中国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得了个疑难病症,卧床不起。头一位太医进鹿茸,二一位太医进七叶老山参,三一位太医进灵丹,四一位太医进仙药,可惜都不对症,把懿贵妃医得病体恹恹,一天重似一天。咸丰是个贪图享乐的甩手皇帝,眼瞅着个如花似玉,代他理政的好帮手用不上,急得团团转,抓耳挠腮,大骂太医无能,净是些混皇俸的吃货。恰在这时,进来个贴身太监向他献殷勤,说是从山东胶州民间来了个匡神医,善治疑难病症,如扁鹊重生,华陀再世,何不叫进给贵妃娘娘诊诊玉体。咸丰虽不大信,还是点头应允了。
  匡懋忠应召进宫,提出了两项请求,一是要隔着珠帘,望望贵妃娘娘的气色,一是要隔着珠帘,亲手给贵妃娘娘号号脉。咸丰帝闻奏心头不悦,略微忖度了忖度,才破例吐口答应了。嘴上没说心里话,好你个胆大包天的走方郎中,你若果有真本事,治好朕爱妃的病,算你福大命大造化大。若没真本事,治不好朕爱妃的病,算你流年不利,朕定把你这胆敢欺君的奴才,喝令绑出午门,开刀问斩。
  匡懋忠隔着珠帘望了望懿贵妃的气色,伸出三指号了号脉,微微一笑,说:贵妃娘娘得的不是病,是喜,不治自愈。吃点安胎保胎药,就万安了。
  不久,懿贵妃果然生下一子,就是穆宗,也叫同治,慈安和慈禧两太后垂帘听政时,抱坐在龙廷宝座上的那个小皇帝,就是他。
  匡懋忠因医道神奇,得到咸丰帝的赏识,赐给他一个五品文职官衔。后来,他不忘初衷,在京寻师访友,学到不少秘方验方,便上书苦苦辞去官职,又回到了民间,行医散药,治病救人,给乡里乡亲免了不少灾,造了不少福,匡神医的名声如雷贯耳,越传越响,越传越远。


神医的儿童睡前故事:(16):

难做的神医

竖子行医

  明朝成化年间,山东济南大明湖畔有位名医,姓刘名大魁。这天,刘大魁踏青时,遇到个放牛娃,刘大魁一见,便觉得这孩子聪明伶俐,寻问之下,得知孩子父母双亡,身世可怜,刘大魁顿时心生怜悯,把孩子带回了家中,平时让他帮忙做些杂活儿,偶尔教他些医术。

  没想到,这孩子聪明过人,读起书来过目不忘,没两年工夫,居然把《千金方》、《神农百草经》等背得滚瓜烂熟。刘大魁暗暗吃惊,心想:此子如此悟性,将来定能成大器啊。刘大魁本也膝下无儿,便正式将放牛娃收为关门弟子,还给他取名刘中规。

  这天,刘大魁见中规读书有些漫不经心,便把他叫到跟前,命他背诵刚教的汤头歌。谁知,刘中规竟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还说:师父,您就别考我这些了,医书都是死的,这世上恐怕没有人会照着医书生病吧,这些都只能做个参考,治病时还得随机应变。

  一听这话,刘大魁的脸就白了:这孩子小小年纪,这才学了几天,竟然就如此狂妄。他当即狠狠地教训了中规一通:虚心成材,不虚心成柴。医者仁术,你手中可握着他人的性命,千万马虎不得啊。

  话虽如此,但刘大魁心里却觉得这孩子不同寻常,便暗暗多留了一份心。打那以后,刘大夫出诊时,总要带上刘中规,目的是要他多看多学,日后能有所作为。

  有一回,刘大夫带着中规出诊回来,半路上就被几个人拦住了。原来这家的妇人难产,请了附近最有名的稳婆去,用尽办法都不能顺产,眼见产妇性命难保,便希望刘神医能去救人。刘大魁急忙带了刘中规赶到患者家中。

  按规矩,男大夫是不能进产房的。刘大魁便在外面隔着窗指点,由里面的稳婆接生。可是,刘大夫医治了半天,胎儿只露出了个脑袋,小脸儿憋得青紫,眼见活不成了。只听里面的稳婆高呼:产妇又晕了!实在使不上力气,再迟疑,恐怕两条命都要丢

  刘大魁在窗外也急出了一身汗。这时,刘中规悄悄对师父说:徒弟有个法子,师父不妨试一试。说着,附耳如此这般把主意说了,刘大魁听完不住地点头。

  刘大魁吩咐里面将产妇臀高头低,倒仰着垫起来,又让稳婆为产妇捏腿捏脚。

  突然,刘中规在院子里失声大叫:大老虎啊,闯进院里了,救命啊!

  这些日子,村里正闹虎灾,这柴篱小院,哪能挡得住下山的猛虎!屋里人听说老虎进院,顿时慌乱成一团,刚要四处逃匿,就听哇的一声啼哭,婴儿生下来了!

  其实哪有什么老虎,都是刘中规急中生智,想出来的办法。他料到产妇昏迷,乃是力气用尽,便让她倒仰着,谎称老虎入院,这当母亲的,保护孩子乃是天性,昏迷中听到有老虎,必然会想到保护胎儿,下意识爬起,借着倒仰的姿势,拼足最后一点力气,孩子自然就能生出来了!

  师徒入宫

  这件事不久就传遍了济南城,甚至传到了京城的皇宫里,皇上降旨,加封刘大魁为六品医官,随旨入朝为贵妃治病。

  这加官进爵,本是天大的好事,却把个刘大魁吓得魂飞魄散!

  原来成化皇帝朱见深是个奇人,后宫佳丽三千,却单单看上了比他大十九岁的乳娘万氏,还将她封为贵妃!不久前,万贵妃染了重病,整日不思饮食。宫中太医对此都束手无策,皇帝震怒,山东地方官员为了邀功,就举荐了刘大魁。

  刘大魁心想:朝中那么多名医都没办法,我去了,不是自讨苦吃吗?说不定还要掉脑袋!

  可刘中规却对师父道:朝中太医都是有官职之人,怕丢了饭碗,给万贵妃治病,更是小心翼翼,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哪敢放手医治?师父只要取来太医的方子,反其道而行之,必定有效。

  刘大魁迟疑着说:一旦治不好贵妃,我岂不是灭门之罪?

  可师父若是不去,就是抗旨不遵,又能好到哪里去呢?刘中规反问道。

  刘大魁盘算了许久,终于一咬牙,师徒二人上了京城。到了宫里,刘大魁拿来太医们开的药方,发现上面都是大滋大补之品,只能养生,不能治病。他又看了看万贵妃的脉像,觉得刘中规猜得的确有几分道理,便给开了一剂猛药。

  太医们一见这个药方,都吓坏了,说这药万万不能用,否则必会伤害娘娘的身体。那万贵妃心想:与其躺在这病榻上遭罪,不如冒一次险,说不定真有效果呢。

  万贵妃服下刘大魁的药,竟然连着几天狂泻不止,直把这贵妃弄得奄奄一息。此时,刘大魁才开了几服调养的方子,让她服下,没过一个月,贵妃竟好了,这下太医们都哑口无言了。

  皇帝龙心大悦,要加封刘大魁为四品御医。刘大魁忙奏道:这都是刘中规的功劳,请求圣上赏赐他吧。

  这下,刘中规便从一个放牛娃,一跃成了朝中的六品医官!从此,师徒俩便一起在京城住了下来。


神医的儿童睡前故事:(17):

神医蜈蚣


哈尼族有个著名的接骨医生,配制了一种接骨的草药,医治骨折有意想不到的疗效,止痛、止血、消炎,药到病除,他被人们誉为接骨神医。
奇怪的是,这种接骨术并非祖传,而是蜈蚣教给他的。其中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天正午,这个哈尼族医生在山路边的一棵大树下休息,突然间他看到一条20多厘米长的大蜈蚣爬过来,它瞪着小眼,两排长足在蠕动,摇头摆尾,令人生畏。他担心蜈蚣来刺螫,就拔出长刀,轻轻砍下去,把它斩成两截。因为蜈蚣的每一节都有神经节,所以蜈蚣被斩成两截后,神经节还会分别起作用,断体在不停地挣扎和蠕动着。
过了一会儿,他发现另一条蜈蚣爬过来了。当它看到自己的同伴已经奄奄一息时,十分焦急,绕着两截断体转了转,然后用鼻子嗅了一下,便匆忙向草丛里爬去了。 。蜈蚣在玩什么把戏?有心的哈尼医生出于好奇,没有再砍死这条蜈蚣。
不久,这条蜈蚣又爬回来了,嘴里噙着一片嫩绿的叶子。哈尼族医生出于好奇心,就仔细瞧着它。只见这条蜈蚣把断体连在一起,然后将这片嫩叶覆在连接处的上面,自己却安静地守在旁边。大约过了半个多时辰,奇迹终于出现了:那条被斩成两段的蜈蚣竟然连成一体了。它慢慢地蠕动了几下,然后开始爬动了。最后,它爬进草丛,又爬上大树的缝隙中。
哈尼族医生捡起那片遗留在地上的叶子,仔细辨认,发现这是长在一种细藤上的叶子。于是,他采了很多这种叶子,装了一大包背回山寨。
他先将叶子捣碎,然后打断鸡腿,将药敷上包好。过了3天,解开一看,鸡腿骨也连接起来了。
后来,他把这种树叶用在骨折病人身上,也很有效果。就把这种树取名接骨木。


神医的儿童睡前故事:(18):

神医知府

1.盛世怪盗

江州府的南山上有座闲云观,观里的主持归远道士年过八旬,医术精湛,且生就一副菩萨心肠,是远近闻名的老神仙。就连知府张应,在他面前都以晚辈自居,常来观中谈经论道,手谈切磋。

张应是江州百姓人人称道的好官,他十三年前来江州为官,体恤民情,两袖清风,并拓山开道,修桥铺路,将原本闭塞穷困的江州治理得如今这般繁荣昌盛。眼下张应年近花甲,转年就到了朝廷规定的致仕之年,按说他也该好好地享受一番,坐等告老还乡了。

只是天不遂人愿。半个月前,不知从哪流窜至境内一伙盗贼,这伙盗贼的行事颇为怪异,轻易不伤人性命,且每回所抢的钱财也不多。张应虽与捕头何文保日夜调查,除了得知其中一名盗贼是跛脚外,其他并无收获。

这日,张应正在书房里端详着江州地形图。这张图是他初来江州时,花了近半年时间亲手绘制的,有了它,才有了后来连接临近各州府的多条官道,江州也因此而成为临近各州府通往省府的集散之地。

这时,家人张忠过来禀报:老爷,何捕头来了。张应让他将人请进来,又道:对了,这两日有个族内的侄儿要来看我,他来时我若不在,你可直接将他带到书房里来。

不大会儿,身上带伤的何文保来了,他垂头丧气地道:属下无能,还请大人严惩!张应惊问:何捕头,你不是去了木山村查案吗?身上这伤出了什么事?何文保沮丧地道:大人,我可能错过了抓获那伙盗贼的好机会。

昨日,离城三十里外的木山村一富户遭到一伙盗贼抢劫,何文保受命带人前去查看现场。不想,半道上因为山体塌方,一行人受阻,待另择小道过去时,天已经黑了。他们正在山路上疾行时,迎面走来六个人。何文保见他们个个身带武器,且连夜急行,于是上前盘查。不想对方竟二话不说便拔刀相向。山路狭窄,何文保他们一时奈何不了对方。不过对方似乎也不想恋战,逼退他们后便逃走了。因为怕中埋伏,何文保没有去追。

张应忙问:你可曾见到对方的脸?何文保摇头道:当时天太黑,又事发突然,根本没有闲暇去看对方的长相。不过,其中一人的左腿有些跛,与之前我们掌握的一名盗贼的特征相符。后来我们去了受害人家中,查到那伙强盗也是六个人,其中一人腿是跛的。与前几次一样,本案无人受伤,损失的钱财也不多。

看来,他们就是那伙盗贼了。频频作案,抢的却不多,也不伤人性命,他们所为何事呢?张应思忖着,一眼看到江州地形图,猛地一哆嗦,难道是为了官银?何文保愕然,道:不会吧,他们有这么大的胆子?

你看,张应指着地图道,这一带便是盗贼出没之地,而这里也是东州与我江州的官道附近。日前,我接到东州府官报,说一批三十万两的官银不日将经由江州运往省府。难道,这伙盗贼如此行事,为的是熟悉地形,以便动这批官银的主意?

何文保闻言也惶恐起来,道:大人,要不去军营请兵一路护官银出境?张应摇头道:动用军队需与驻军上司协调,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眼下只有请你多辛苦了。何文保起身道:是,大人,我这就带人沿路仔细查探。

何文保走后,张忠进来上茶。他与张应名虽主仆,实则情同父子,见张应愁眉不展,道:老爷,我见你有多日不曾去闲云观了,今日风和日丽,不如我陪你去走走,当作散心。张应犹豫片刻,点头道:也好,归远真人每日都要接触到各地的病患,说不定会有这伙盗贼的线索。

2.神医神术

南山风景秀美,峰峦叠翠,云山雾绕,张应一边欣赏着风景,一边叹道:告老之后,若能在这样一个地方养老,岂不快哉美哉!张忠笑着回道:老爷,无论你到哪,张忠都愿跟随你,服侍你。二人相视一笑。

闲云观的南大殿前,排满了来求诊的病患,须发皆白的归远正忙得不可开交。见到张应,他正要起身迎接,张应拦道:真人请白便,闲时再聊。我先去侧厅看看。

侧厅内住的是外伤病患,里面哀号声不断,数名道人正在为病患换药喂药。张应为官之前曾学过医,见此情景,便上前帮忙了。

突地一阵撕心裂肺般地惨叫声响起,张应循声看去,吃了一惊。原来一个伤员像从血泊里滚了一个来回般,满身血污,四肢及头颈处都用夹板夹着,不仅如此,一张脸更是惨不忍睹,连额头都凹进了一大块。

张应为他搭过脉后,回头问道人:他的家人呢?一名道人回道:现在还不知道呢,他是今早来求医的人在山下发现的。张应转头吩咐张忠:你马上下山去找附近村庄打听一下,他应该是不行了。随后他又让道人去请归远真人过来。

归远来了,搭过脉后,摇头道:他活不过天明了。这与张应的判断一样,他看着仍在痉挛抽动的伤者,叹道:可怜,临死之前还要遭此痛苦。归远淡然道:与其痛苦而去,不如让他做一场美梦吧。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支粗短的香来,点燃后在伤者的鼻子下轻轻晃动着。说来也怪,伤者吸人那缕散发着淡淡幽香的烟雾后,呼吸很快就平缓了,最后,就像是睡着了一般。


神医的儿童睡前故事:(19):

癫子神医

一、不开方子也治病

清嘉庆、道光年间,湖南邵阳出了个神医周学霆。周学霆出身于一个贫苦家庭,他幼年体弱多病,但头脑聪明,反应敏捷。13岁那年应童子试,名列榜首。但身之不健,谈何功名! 有感于医学对人身健康的重要,他决定弃儒从医,广游三湘四水,遍访名医求学。几年过去了,他自己的身体渐渐痊愈了,治病救人的声誉也传开了。

有一天,周学霆闲着无事,去看望幼时的私塾先生,先生平时喜欢游览名山大川,两人结伴去游巍巍龙山。师生走到龙山的半山腰,坐在小溪边休息。这时,一个正要下山治病的樵夫认出了周学霆,请他给自己把脉看病。周学霆一番望闻问切之后,没有给他开处方。病人以为自己病得太重,医生才不肯开方,便极力要求周学霆开方, 还说什么即使治不好他的病,一切后果由他自己负责。周学霆拗不过他,就推托说没有开方的纸笔,在路边捡了一个红色的小石子, 在一块大石头上写了几行字, 要他背着这块大石头到山下去找药店配药,中途不可停歇,越快越好。

病人背着石头一路猛跑, 累出了一身大汗。当他找到药店,店老板一看,认出是周学霆的字迹:君伤风,无须吃药,大汗后, 洗澡更衣, 睡一个时辰即愈。店老板按照周学霆写的解释给病人,病人果然不治而愈。

再说周学霆打发走了这个病人,就先生上山去了。周学霆上了这趟龙山, 发现山上到处都是名贵药材。从此,他有事没事就往山上跑,爬一回龙山,尝一回百草,慢慢地识遍了龙山上的百草药性。一天,他采到了一株名叫搜山狗的怪草,洗净后正往嘴里塞时, 同伴连忙上前拦住说:搜山狗吃不得的,白浆入眼就瞎,入肚就泻。我嚼了叶子都泻个不止,你嚼了根岂不泻个半死? 周学霆没有听同伴的劝阻,认真地说:我偏要摸摸这搜山狗的脾气! 说着,早把搜山狗的根茎嚼出一口白浆,吞下肚去。可是,嚼着嚼着, 周学霆感觉肚里咕噜咕噜作响,肚子开始胀痛起来,他赶紧跑到一边去大便。同伴在一旁骂他:你真是个蛮子,硬是要自己害自己! 周学霆胀痛难熬,但还是诙谐地说:赶山狗进山赶出好多野物, 搜山狗进到我的肚子里,也给赶出好多废物来了! 就这样,周学霆总结出中医的汗、吐、下三法的下法中,又添了一条搜山狗。

二、偏方、秘方是个宝

周学霆深知民间流传不少诊治疑难怪病的秘方、偏方,就利用为人看病的时机,走村串寨,广为收集。一个病人的眼睛里长了两个翳子, 前来求他医治。周学霆随即开了药方,让他吃中药。病人照方吃了几服药, 眼病不见好转,只得又来找他。周学霆正在田边和一老农交谈, 那老农听了哈哈大笑:真是的,大郎中奈何不了小翳子!来来来,我给你治治! 老农随手在牛背上捉了一只牛蜱子,刺破肚皮,挤出汁来,涂抹到病人的眼睛里。病人眼睛眨了几下后,就说:好多了,好多了!周学霆自言自语:秘方治大病,偏方气名医啊!自此以后,他更加重视收集民间偏方了。

晚年的周学霆,信仰佛道之说,行为怪诞,不修边幅, 乡人称他为梦觉道人,背地里则称梦觉癫子。

邻村有一个名叫狗仔的小男孩。一天,他的爹妈出门做工去了,狗仔爬到自家楼上,掀开一个坛子盖, 坛子里装着喷香的甜酒, 他用手挖出来就吃,越吃越香甜,最后吃得醉醺醺的,一跤跌到楼下等到他爹妈回家,狗仔早没气了。

夫妇俩扑在儿子身上,哭得死去活来。这时候,门外有人疯疯癫癫唱道:红枣生姜,当归川芎

邻居喊道:别哭了,梦觉癫子来了,快叫梦觉癫子来看看。狗仔爹一听,忙冲出门去,跪在他的面前,千请万请神医救命。

周学霆弄清病情以后大声疾呼:快去挖个黄土坑!众人大吃一惊:什么?周学霆又重复一句:挖黄土坑! 狗仔娘一听,急得快疯了,狗仔爹想到儿子不死也已经死了,只得安排人去挖黄土坑。周学霆又连忙交代:快拿块白布来! 众人把狗仔抬到白布上。


神医的儿童睡前故事:(20):

神医斗

1 借势成名

在省城,提起郭德昭的名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郭德昭早年间曾是宫中的太医,只是后来年纪大了,想着要落叶归根,才回到省城开了一家济仁堂。凭着丰富的行医经验,以及一身神妙的医术,他很快便在省城打响了名号。

可最近一段时间,郭德昭的心情却不怎么好。因为在几天前,突然来了个名叫华驼子的老头,在济仁堂大门外支起摊子行医卖药。他自称为神医华陀的后人,根据祖传秘方炼出了祛病强身丸,只要吃下一粒,有病可治病,没病可强身。郭德昭一眼就看出,那老头口中包治百病的神药,不过是玉米面捏成的丸子罢了。

当时,人们把冒充神医卖假药的,统称为皮相。皮相是江湖十二相中人数最多,品流最为复杂,谋生方式和pian*人手段最多样化的一个分支。堂堂神医的铺子前,居然坐了个假神医,郭德昭觉得像吃了苍蝇般恶心。

这天一大早,济仁堂门前突然传出阵阵哭声。原来是客栈的王掌柜被人pian*进du*场输光了家产,回家后服下砒霜自sha了。家人发现后,立即把他抬到了济仁堂。

郭德昭见王掌柜牙关紧咬、手足抽搐的样子,也不禁犯了难送来得太迟了,du已入了五脏六腑,恐怕没希望了。

郭德昭立刻开了几剂汤药,又以银针刺穴之术,为王掌柜进行针灸。如此这般一阵忙活过后,王掌柜仍是毫无反应,郭神医只得摇摇头,宣布王掌柜已无药可救了。

正在这当口,门外突然传来一声暴喝:且慢!只见一人施施然走了进来,郭德昭定睛一看,不是那华驼子又是谁?只见他装模作样地搭搭王掌柜的脉搏,又瞅瞅王掌柜的脸色,口中念念有词。郭德昭知道,这皮相又想要pian*人了,当下冷冷地说道:别忙活了,此人药石无效,已是治不活了。

华驼子却不理他,摇头晃脑地说道:要换了别人,倒真是没救了。不过幸好有我在,只要服下一丸我华家祖传的神药,便可祛病解du。郭德昭正要发怒,但转念一想,这不正是揭穿这pian*子的好机会吗?于是他怒气一下子消了,乐得在一旁看华驼子的热闹。

只见华驼子将药丸塞进王掌柜嘴里,又喂了他些清水,轻拍王掌柜的胸口助他吞咽。猛然间,那许久已不动声息的王掌柜,忽然发出一声呻吟,居然悠悠地醒转了过来。郭德昭一下子惊呆了,围观的人们也惊呆了,好半晌,人群中才爆发出一声惊叹:神药!神药啊!

目睹过奇迹的人们,忽啦啦将华驼子团团围住,纷纷掏钱要买他的祛病强身丸。郭德昭木然呆立在一旁,怎么也想不通。

当天晚上,郭德昭烫了几壶酒,请华驼子到家中一聚。酒过三巡后,郭德昭拐弯抹角地向华驼子试探,没想到华驼子倒大大方方,如竹筒倒豆子般将其中缘故一一道来。

原来郭德昭为王掌柜开的药剂,全都是对症良方。只是王掌柜求死心切,药力吸收慢。华驼子给王掌柜喂药之举,不过是掩人耳目而已。接着他轻拍郭德昭的胸口,其实是帮助他放松胸括肌,使心脏不再受到挤压。一个人的心胸开了,自然死念也就全消,身体也能够吸收药力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郭德昭气得鼻子都要歪了,偏偏华驼子却还要假惺惺地嗟叹一番:郭神医您救治过的病人太多,见惯了生老病死,而那王掌柜又不是什么达官贵人之流,以致有些粗心大意,不然哪能轮得到我来借势成名呢?

郭德昭气坏了,心中暗暗发狠。几天后,一个天大的好机会就来了。

2 再度刁难

这次的病人叫陈老虎,是城南一带有名的流氓头子,平素行事蛮横霸道。郭德昭给陈老虎问诊之后,确认他患的是重度的消渴之症,也就是现在俗称的糖尿病!

依郭德昭多年的行医经验,益气养阴方药对治疗糖尿病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无法根治重度糖尿病。他想,如果把这个蛮不讲理、心狠手辣的青帮流氓推给华驼子,华驼子想不倒霉都难!

主意一定,郭德昭立时装出副为难的模样,连连摇头。陈老虎吓坏了,赶紧追问:郭神医,我这到底是什么病啊?

郭德昭装成受逼不过的样子说道:过食肥甘滋腻,碍胃化湿,湿郁化热灼液为痰,化燥伤阴。此外,肾亏阴虚火旺;肺失治节,水津失布,聚湿为痰;肝郁犯脾,脾失健运,湿痰内生此症,恐危及性命啊!

郭德昭的一番话半真半假,果然将陈老虎镇住了。他扑通一下跪倒在地,连连哀求:郭神医,您肯定有法子医治我吧?只要您把我这病给治好了,要多少钱我都给。


神医的儿童睡前故事:(21):

神医侍司懿的传说(苗族)

古时候,苗家有个药匠,名叫侍司懿,本事真了不起,啥病都治得好。吃他的药,不光治病,还能延年益寿。那时候的人,都能活到几千岁几万岁。世上没人不知他的能耐,都称他神医,连天上也闻他的名。
  侍司懿这个人很好学,他有那么高明的医术还不满足。他见天上的玉当玉母、太上老君、太白星君这些人,不但不会生病,而且也不会死。他想,天上定有不病不死的药。
  于是,侍司懿上天采药去啦!去三十多天,天上的日,就是地上的年。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女,还有不少人早就死了。怎么死的?害瘟疫死的。有少数人,枯瘦如柴,快要死了。他救活了这些人。对早已死去的妻子儿女和别的人,没法救了。因为他们的筋肉和内脏都没有了,只剩下个骨架架。
  侍司懿仰天叹道:“唉!原来,医生医生,只能医活着的人,不能医死了的人,这算啥本事呀!”
  侍司懿晓得太上老君有起死回生之药,连枯骨都能救活。就又上天去求他传授。
  太上老君启奏玉当玉母,玉当玉母不准传授,还说:“世间的人都要死的,假如都象咱们这样,永生不死了,二天地上住不下,他们打上天来咋个做?”
  太上老君听了,就出了个坏主意,又启奏道:“为天上永世平安,这个侍司懿,就不用放回人间了。”
  玉当玉母问是啥道理。
  太上老君说:“他头回上天,向我学了不死之药;这次他来,要我传回生之方。如让他回去,世上的人不就同我们个样了嘛?他们只生不死,总有天要打上天来的。”
  玉当玉母听了,大惊失色,忙问道:“那咋个办呀?得找个理由把他扣下来才好!”
  太上老君笑道:“这个容易,还叫他怨不得谁哩!”
  他回到家里,对侍司懿说:“你不是来要起死回生的药吗?”
  侍司懿高兴地说:“是呀1老君公公,请传给我吧,好回去救死了的人呵。”
  太上老君说:“药就在月亮上的那棵檀香树里头。”
  “咋个拿得到呢?”.
  “把树砍了就得到。”
  侍司懿便去月亮里砍檀香树。谁知斧子砍下去了,提起来时,檀香树砍开的口子又长合了。他天砍到黑,连树皮都投砍下片。他去问太上老君:“这是啥道理?”
  太上老君说;“这就是起死回生嘛!你砍了它刀,砍掉的地方就又复生了。”
  “咋个才砍得倒呢?”
  “你砍斧子,用颈子去比下,又砍斧,比下。这样,砍了的地方就不会回生长合了。”
  侍司懿照太上老君说的去做,确实砍了以后,口子不见长合了,他就砍下比下地干下去。谁知砍到半,看到树心的时候,侍司懿刚用颈子去比,口子忽然长合了,将他的颈子卡住啦!·
  从此,神医侍司懿就被卡在月亮里的檀香树干上了。不信,有大月亮的晚上你看吧,檀香树干上卡着个人。那便是我们苗家的神医侍司懿呵!你看,他还在摆哩。哪天,等他摆脱了回来的时候,人间才有长生不老和起死回生的药呵!
  流传地区:贵州西部
  讲述:杨兴义(苗)、杨武秀(苗)
  整理:燕宝(苗)
  文章来源:苗族民间故事选


神医的儿童睡前故事:(22):

阿P巧遇神医

这一天上午,无所事事的阿P正在大街上闲逛,突然一辆轿车停在了阿P的身边,此时车窗摇了下来,坐在车里后排的一个高个子男人探出头来问阿P:请问这位兄弟王神医住在哪里,这句话问得让阿P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阿P连忙摇头说:对不起呀,我真不知道这里还住着一位神医,就在这时,一个打扮时髦的中年妇女走了过来朝着车里的人说:你们问王神医呀,我还真知道,车里的人一听喜出望外于是赶紧问这位大姐:大姐呀,你快说说王神医住在哪里,我们都是慕名前来求医问药的,只见那位打扮时髦的大姐得意洋洋的说:这王神医呀还真是神医,我婆婆的病就是王神医看好的,阿P在一旁越听越神,于是阿P就问那位大姐:大姐呀,你说说你婆婆得了啥病,这位大姐说:我婆婆得的是一种世界上任何医院都无法医治的绝症,医生都说我婆婆只能活几个月了,没想到被王神医把这绝症看好了,现在我婆婆那真是容光焕发,身体健康得很,天天都去跳广场舞,阿P一听更觉得这位神医真是了不得,于是阿P顿时觉得自己也需要找王神医看看,因为最近自己的身体总是感觉疲劳精神也不是很好,于是阿P就对大姐说:这位大姐请你带我见见王神医吧,那位大姐十分爽快的说:好呀,我这会正好闲着没事,要不我也上车带大家见见王神医。

  就这样在阿P和那位大姐也坐上了车,在这位大姐的带领下,大姐很快就找到了王神医的住处,阿P就见王神医的住处是一出单独的院落,院子里一座三层小楼显得格外精致漂亮,阿P心想这王神医难道真的是神仙下凡,就在此时大家都下了车,那位大姐走到王神医的大门前按了按门铃,不大一会功夫,从里面走出来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这个小伙子走到大门前一看那位大姐就说:王大搜你咋又来了,我不是上次给你说过我大爷正在家里闭关修行不见人的,上次给你婆婆的病看好了吗,那位大姐赶忙笑着说:看好了,我婆婆身体一点问题都没有了,真是感谢神医,不过今天这是我的几位朋友来看看神医,请你通融通融,那位小伙子还是一脸的不高兴说:好吧,你等着,我去问问我大爷,说着小伙子又回去了,不大一会功夫,小伙子出来了,此时小伙子更是一脸的怒气,他冲着那位大姐说:大嫂呀,你咋能说瞎话欺pian*我大爷,我大爷说了那几位不是你的朋友,这时阿P一听更是惊讶不已,阿P心想果然王神医是名不虚传,还没见面就知道了这位大姐在说谎,于是阿P走上前来说:麻烦这位兄弟再给神医说一下,我也是来看神医的,小伙子看了看阿P说:好吧,你等着,说着小伙子回去了,不大一会,小伙子走了出来看着阿P直摇头叹气,阿P心里一凉就问:请问神医咋说,那位小伙子叹了口气说:恕我直言,神医说你三日之后有血光之灾,阿P一听就觉得脊背发凉,阿P赶忙问:血光之灾?那有没有破解的办法,那位小伙子又叹了口气说:有是有,就看你做不做了,阿P一听赶忙说:我一定按照神医的话去做,那位小伙子就说:好吧,破解的办法就是看看你的心诚不诚,你把家里的钱财包括值钱的金银首饰都拿来,当然我们也不是要你的钱,而是要把你的钱放在一座神像面前,你要闭上眼睛虔诚的祈祷神佛,这样方能破解你的霉运,阿P一听顿时觉得神医真是神医,于是阿P就按照神医说的赶忙回家取钱。

  阿P匆忙返回家中,此时阿P的老婆正在家里客厅的沙发上看电视,见丈夫回来了便问:死鬼,你又跑哪里去了,此时阿P已经顾不上跟老婆说话了,阿P是翻箱倒柜吧家里的钱都找到了,又问老婆的金银首饰,阿P的老婆觉得奇怪就问:死鬼,你要我首饰干嘛?,阿P着急的说:老婆你赶紧给我用用,一会就还给你,虽然阿P的老婆极不情愿,但看到丈夫这幅着急的神情还是把首饰给了阿P。

  就这样阿P带着家里所有的钱财和金银首饰,还从银行卡上取了不少的现金都带到了王神医的家里,等阿P来到王神医的家里,那位小伙子就对阿P说:你先把钱财和首饰交给我,我去请神佛,但此时你要闭上眼睛心中默默祈祷神佛保佑,阿P赶忙把钱财都交给小伙子,自己则闭上眼睛心里祷告神佛保佑。

  过了好大一会,阿P觉得神佛应该请来了,于是睁开了眼睛,但此时阿P却没有看到一个人,阿P在院子里转了半天,竟然没找到一个人,顿时阿P才幡然醒悟,这难道是一个pian*局,阿P顾不得多想赶忙来到公安局报警,警察一听就对阿P说:这位先生你上当了,哪里有什么王神医,这是一伙**团伙,专门用迷信**你们这些人的钱财的,阿P一听整个人已经瘫软在地了。

  目前公安局已经对阿P的事情立案侦查了,而那伙用迷信**钱财的人也正在被通缉中,经历了这件事情的阿P才明白一个道理,相信神佛不如相信自己,其实世界本没有神仙。


神医的儿童睡前故事:(23):

飞翔的神医

1
清朝光绪年间,江南名医邱振云为了寻求民间偏方灵方,离开了家乡,南北四处游历。
这年夏天,他来到一个小县城,打算暂住几天,可是,他转遍了县城够大街小巷,竟然连一家医馆也没找到。难道,这里的人不生病吗?
接下来的几天,他把整个县城走了个遍,还真是没有发现一家医馆。这天,他实在是走得累了,见路边有一家带茶馆的小客栈,便走了进去。
坐下后,邱振云慢慢地品着茶,向掌柜打听,此处为何没有郎中存在?
掌柜名叫杜瑞仲,他说他就是郎中,并说只有到了冬天,他才行医。其它季节,他就只靠经营客栈来维持生计。
邱振云一怔:难道这里的人只有冬天才生病吗?
杜瑞仲摇头叹息了半天,然后用手指了指窗外,就急匆匆地招呼其他客人去了一
邱振云一f意识地顺着杜瑞仲的手指朝窗外一望,只见几个人正用担架抬着一个满脸病容的男子,急匆匆地从小客栈前走过。他忙放下茶水费,跟在了这几个人的后面。
走了一段路后,那几个人来到一处小树林里,然后把病人放到地上,便开始帮着病人脱衣服。直到病人身上只剩下一件贴身内裤后,他们便跪在地上,异口同声地说起病人的患病症状,说完就不住地磕头。忙完这一切,几个人就丢下病人,头也不回地转身走了。
邱振云在不远处,看的是一头雾水,就在他既惊讶又感到奇怪的时候,忽见远处有一个似人形的怪影正以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朝病人飞来。
当怪影飞得近了,他才看清,怪影居然是由成千上万只蜜蜂排列组合而成的蜂人。
蜂人先蹲下身来,抓起病人的手仔细地替病人号脉。号完脉,蜂人的身体就肢解成若干个蜜蜂小分队,分别朝着病人身体的不同部位发起攻击。
令邱振云吃惊的是,凡是病人被蜂蜇到的地方竟都是人体的要穴。他目瞪口呆地看了一会儿,蜜蜂们终于治完了病,接着就又化成人形飞走了。
地上,落着一些死掉的蜜蜂,仅过了片刻,刚才还看似奄奄一息的病人一骨碌爬起来,穿起衣服后就踉踉跄跄地走远了。
天底下竞有这样的奇事!邱振云望着病人远去的背影惊叹道。
2
邱振云重又回到小客栈,当夜就住在了小客栈。
晚饭后,邱振云就客气地把掌柜杜瑞仲请到自己的客房中,问起蜂人治病的事来。
杜瑞仲清了清嗓子说,几年前,县城大大小小的医馆有数十家,自从出了蜂神救刘三一事后,医馆的生意就一日不如一日了。
蜂神救刘三的事情发生在几年前,年逾古稀、无儿无女的刘三因病被好心人送人了一家医馆中,郎中诊断后开出了十两银子的诊治费。刘三平日里穷得连吃口饭的钱都没有,哪还有钱看病?
刘三又被人抬着走了几家医馆后,终因无钱医治只得在家等死。
他在家中苦熬了几天,难受得厉害就打算悬梁自尽。谁知他刚系好绳子,突然有一群野蜂飞进来开始蛰他。出于本能,他忙丢下绳子东躲西藏起来。与野蜂苦战了半天,蜂群终于离开了,他又在墙角躲了半天,才打算再次入套。刚一起身,他突然发现浑身舒坦了许多,病居然好了一半,几日后,他就彻底康复了。
讲完这故事,杜瑞仲见夜已很深了,便起身告辞了。
送走杜瑞仲后,邱振云有了要解开蜜蜂治病的想法,他决定在县城再住一些日子。
3
邱振云除去吃饭睡觉,他就尾随着病人去瞧蜂神治病。时间久了,他还真摸出了些门道,蜜蜂常用两种方法替人治病,一是针灸,二是蜂du。据他观察,替人治病的蜂群不止一个,因不同蜂种身上带du不同,所以治的病也不同。当然蜜蜂也并非包治百病,遇到治不了的病,蜂人就会冲着病人鞠躬后转身离去。
因县城夏季无人行医。病人们只好到邻县去求医。
了解这些情况后,邱振云有了一个大胆的念头,他想看一看这些蜜蜂都是在哪里采的蜜,说不定蜜蜂所采的花朵就是治病良药。
几天后,他终于发现所有蜂群都在一个名叫野蜂岭的地方筑巢。当天晚上,他把自己想去野蜂岭的想法对杜瑞仲一说。杜瑞仲眼睛瞪得大似铜铃,劝他千万不要擅闯蜂神的禁地。
杜瑞仲讲,不要说夏天无人敢闯野蜂岭,就是到了冬天也没人敢擅入禁地。几年来,县城出了不少谋财害命的案件,为躲避官府的追捕,许多逃犯都逃到了野蜂岭避难。但他们的尸体却无一例外地被人在野蜂岭发现。县城人都相信,是蜂神替天行道有意将这些人摄入野蜂岭处死的。
杜瑞仲还劝邱振云赶快打消这个念头,否则蜂神一定会降罪的。



神医的儿童睡前故事:(24):

蕲州神医

  清朝末年,长江北岸的蕲春县蕲州镇是个热闹的市镇。因**驰禁,蕲州街面上烟馆林立,生意十分火爆。

  一天上午,一个枯瘦如柴的中年男子晃晃悠悠地走向一家烟馆。还没等他迈进大门,看门的就伸手拦住了他,皮笑肉不笑地说:高郎中,您老是老主顾,知道小店概不赊欠的规矩。如果您老带足了银两,小人立马将您老送到上房,打起精神伺候;如果您老今日手头不便,烦请止步,免得让小人动手得罪您老!

  被称为高郎中的中年男子见情形不对,只好咽了咽唾液,转身朝另一家烟馆走去。

  那家烟馆里正巧走出几个吸得晕晕乎乎的人。高郎中趁看门的不注意,混了进去,溜进了一间上房中。一躺上烟床,他就迫不及待地端起烟枪,连连吸食起来。在烟雾缭绕中,他陶醉了,麻木了。

  不知过了多久,高郎中吸食得心满意足了,他一边大踏步走出来一边神色自然地说:账先挂着,下次一起付!

  老板干笑几声,高郎中,您已经挂了八回账啦。今日我得给您算算总账。有钱,乖乖掏出来,没钱嘛,哼他接着招呼手下,给我狠狠地打!

  高郎中早做好了挨打的准备。他抱头蹲下,听凭老板的手下对自己拳打脚踢。

  高郎中被打得皮开肉绽,老板还不解恨。他将高郎中拖出来绑在门前大树上示众,并在他胸前挂了个牌子,上面写着12个文绉绉的大字:昔日蕲春名医,今日落魄白食。

  高郎中被绑在树上一天一夜,滴水滴米未进。行人个个对他指指点点的,脸上满是鄙夷。高郎中因为无钱,只是混食**而已,哪想到会遭受这样的奇耻大辱!好不容易挣脱绳索,高郎中万念俱灰,踉跄着走向蕲州城外龙峰山舍身崖,准备一死了之。

  途中,近几年的遭遇一一涌现在眼前:高郎中叫高名清,是蕲州城内的中医。祖上曾是医圣李时珍的徒弟。到了他这一代,医术更加炉火纯青,加上开了一家中药铺,家境殷实,在蕲州地面上也算得上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三年前,一时好奇吸食了**。哪知那东西上瘾,吸起来一发不可收拾,遂无心行医,无心打点生意,整日里是东不管西不管烟馆,兴也罢衰也罢吸吧,那么大一份家业转眼间就吸空了,败光了。妻子苦劝不听,投河自尽。孩子卖给了别人,卖来的钱也被用来吸食**。因多次白食白吸,无钱还账,个个烟馆老板见了他就把他赶得远远的。他也被人们视为弟子戒。

  龙峰山上草木茂盛,道路难行。高名清好不容易爬上半山腰,忽然前面草丛一阵晃动,钻出一条黑质白花的蛇来。高名清只求速死,哪管什么蛇不蛇的,迎面朝着蛇走去。

  那条蛇是与蕲龟、蕲竹、蕲艾并称为蕲春四宝的蕲蛇。蕲蛇为剧du蛇,相传人被咬伤,不出五步即死,故称五步蛇。因全身黑质白花,故又名白花蛇。蕲蛇虽du,却是名贵传统中药,明朝以前是进贡皇宫的珍品。它具有祛风湿,散风寒,舒筋活络,镇痉止痒等功能,还能强壮滋补和治疗跌打损伤,是治疗麻风病的特效药。医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作了详尽记载,还专门写了《白花蛇传》。蕲蛇为胎生,产子稀少,成长又慢,极为少见。高名清开药铺时,一年也难得买卖几条。

  高名清心想自己死在蕲蛇du牙之下,也不枉当了一辈子医生。蕲蛇见有人来,掉头就走。高名清见状紧紧追随。前面是一片陡壁,蕲蛇无路可退,它还以为高名清是来抓自己的,它死命地在高名清腿上咬了一口,然后掉转尾部的利钩,剖腹自sha。

  du性很快就发作了。高名清认为自己总算可以死去了,满足地笑了笑,歪倒在了地上。

  一天后,一阵大雨浇醒了高名清,他很奇怪阎王为什么没有收留自己,他更奇怪自己竟然一点du瘾也没有了。看看身边死去的蕲蛇,高名清恍然大悟,也许蕲蛇之du正是**du瘾的克物。对**恨之入骨的高名清决心用蕲蛇来拯救天下被**du害的人们。他捡起蕲蛇,精神饱满地走下了山。

  路过县衙时,里面传来一阵哭叫声:就让我吸吧,就让我吸吧,吸死了也不要你们管!接着,一个年轻人跑了出来,后面跟着李县令夫人及其他家人。不用说,高名清一看就知道,那个年轻人也是个受烟瘾折磨的大烟鬼。高名清想都没想,伸手将他抱住。

  也是病急乱投医,县令夫人见是高名清,连连哀求道:高郎中,救救我的儿子,救救我的儿子!李县令见高名清神清气爽,不禁奇怪地问道:你,你不也是

  高名清深深鞠了一躬,说道:老爷,小人已彻底戒除烟瘾。如果您信得过小人,就让小人来为公子医治吧!李县令半信半疑,县令夫人急不可待,说:就让高郎中试试吧!高名清指挥大家把县令的儿子死死按住,掏出随身携带的蕲蛇,挤出蛇du,然后在他的腿上划出一个小口子,把蛇du挤了进去,最后,高名清小心的用纱布把伤口包好。不一小会儿,李公子就沉沉睡着了。


神医的儿童睡前故事:(25):

清官与神医的传说

相传很早以前,有个叫孙正吉的人,自幼饱读诗书,二十出头就考取了举人,后来又中了进士。曾任知县、通判、知州、巡抚,因为官清正、明察秋毫而备受百姓爱戴。

可是,孙正吉却有一块心病自从二十一岁娶妻吴氏,十年未育下一男半女。

这年,孙正吉在南平知州通判任上,妻子忽然有了身孕。消息传开后,人们都为孙正吉感到高兴。

初冬的一天,傍晚时分,天空响起一阵惊雷,吴氏生下一个男孩儿。孙正吉为儿子取名廉志。三天后,衙门前排起长队,百姓们纷纷前来道贺,同袍下属、富户乡绅更是络绎不绝,但都被衙差挡在门外。正当大伙交头接耳之际,孙正吉带领家人们抬了三大箩筐热气腾腾的馒头来到大门前,对众人说:孙某婚后十载方得一子,固是喜事,却也不能因此坏了规矩。今天谁的礼我都不收,但大家的心意我领了,来来来,请各位每人吃两个红心馒头,以表谢意。

光阴似箭,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廉志出生后,吴氏再无所出,廉志成了孙家的独苗。孙正吉此时已升任知州。六月间,两江汛情严重,颗粒无收,皇帝钦点孙正吉任巡抚前往江西赈灾。

孙正吉到任的头一件事,就是打开官仓,发放赈粮,稳定民心;第二件事,动用官银,开渠治水,垦荒复种;第三件事是惩治救灾不力的地方官员。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孙正吉之子廉志长大成人,准备进京赶考,不料双眼突然失明。孙正吉请多位名医为廉志诊治,却没有丝毫好转的迹象。

这天上午,师爷递上一封匿名信函,孙正吉拆开一看,上写着两句话:刚正有何好?报应不曾少。这下子可把孙正吉给气坏了,怒道:我心天地可鉴,怎么会有这样的报应?

就在此时,有位衣着简朴的老人自称是郎中,前来给巡抚大人的公子治疗眼疾,被仆人拦在了府门之外。老郎中夸口药到病除,仆人拿不定主意,入内禀告。孙正吉虽然有些疑窦,但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念头,忙吩咐快快有请。

老郎中为廉志诊了脉,问廉志:病前有何征兆?廉志答道:我看父亲日夜为公务操劳,一心想考取功名为父分忧,故此一连三天三夜没合眼备考,可是突然一阵昏晕,眼睛就看不见了

老郎中微微一笑,叫仆人拿来药锅,从随身的布袋里取出了三匙冬青籽、六小节干藕、九粒莲籽,放入药锅,吩咐仆人加开水一大碗,火煎一刻钟。仆人冲口问:您老这东西能行吗?孙正吉斥责道:怎么这么不懂规矩?还不快按神医的吩咐去做!

一刻钟过后,仆人把煎好的药端了上来,老郎中接过药锅,小心翼翼地将药倒在一个碗里,取出一根银针,在自己的左手食指上刺了个小孔,滴了三滴血在药碗中。孙正吉奇问:老人家,这是为何?老郎中随口答道:令郎的病是急火攻心,以至经脉淤塞,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这三滴血是药引,能使药力渗透血脉,通经活窍。一边说着一边将药喂廉志服下。一旁的孙正吉若有所悟,连连点头。

廉志服完药就睡下了。老郎中说:千万别打扰他,让他睡足时辰。随后收拾东西准备走。孙正吉忙道:老人家,我还没答谢您,怎么就要走了啊?老郎中微微一笑:我跟你一样,做事不图回报。一旁的师爷说:神医,您看这样好吗,我陪您四处逛逛,等公子睡醒了再走不迟。老郎中哈哈一笑道:你是不放心我的药吧?也罢,我就等这孩子醒了再作计较。

师爷陪着老郎中出了门。午时一过,巡抚府宅里忽然热闹了起来,公子的眼睛真的复明了!见老郎中回到府中,廉志连忙上前叩拜。孙正吉奇问:孩儿,你的眼睛刚好,并没有见过神医的真容,怎么会认得他呢?廉志答道:刚才我在睡梦之中,他老人家就坐在我床边,嘱咐我养好精神,日后定能高中。众人听了都感到十分惊讶,原来这老郎中真是位神医啊!孙正吉夫妇和家人们都给老神医跪下了,千恩万谢。

神医扶起孙正吉说:大人何必行此大礼?老朽是钦佩大人的高风亮节,因而略效微劳,何敢言谢?孙正吉想到神医还没用餐,忙吩咐下人sha鸡款待。神医说:老朽已茹素多年,不可开sha戒,只要有素菜就行了。孙正吉便命下人给神医准备素菜,并吩咐烧菜前将菜刀、砧板、锅、铲、碗、筷都洗得干干净净,并用开水烫过,以免沾荤。

孙正吉和廉志父子俩陪神医用过餐后,请神医到厢房休息。等他们再去看神医时,神医却已不见了踪影,只在桌上留下一封书函,孙正吉打开一看,上面写道:廉志聪明颖悟,且有经国济世之志,深得我心,来年大比,定当高中,授官于江浙。我本姓卢,浙江庆元济川村人,日后廉志至此,可到卢家旧宅南墙下寻我毕生医道菁华,传于后人。

果如神医所言,第二年,孙廉志进京应举,高中探花,赐官浙江天台知县。孙廉志处处以父亲为榜样,上任仅三个月就对县域民情深入了解,将公务处理得井井有条。

入冬后,百姓得清闲,孙廉志专程赶到庆元济川寻访卢神医,结果却让他惊异不已。村头原本确有一姓卢的人家,但卢老人已过世十余载,他的子女都迁居外地,如今房屋都已荒废了。孙廉志心想:卢神医能够预知未来,他让我来这儿,其中定有玄机。想到这里,他叫随从借来锄头,将南墙角挖开,在三尺深处找到了一个铁盒,里面包着一本册子,上面写着一百首五言绝句药方,与去年老人家留言的字体一模一样。

孙廉志立即写信给父亲,希望倾尽家产在神医的故居处修庙祭拜。这个想法和孙正吉不谋而合,他准备了十辆马车的财物,带随从与家人三十余人,昼夜兼程赶赴庆元济川。父子会合后,立即请来本地能工巧匠动工建庙。

三个月后,庙修好了,正堂供奉了一尊神医坐像。孙正吉将一百医方做成一百个竹签,放在竹筒里,设在神像前的供桌上供人求用。神医庙香火越来越旺,庙中不仅能求医治病,而且还能祈福,名传浙、赣、闽三省,医治民众上万人。后来也有人称之为卢福神庙,就这样济川村也改名为大济村。

从此之后,大济村的神医庙,香火一代传一代,代代旺盛。到了现在,每逢元宵与入秋时节,大济村每年举行两次迎神庙会,当地村民抬着神像,男女老少挑着灯笼,从村里环绕上仙宫山,再重返庙里,祈祷盛世太平,人间无病无灾。


神医的儿童睡前故事:(26):

神医和他的爱犬

  清代著名医学家叶天士极爱养犬。行医著书之余,他观察研究犬的形态和生活习性,根据犬与人亲近并通性的特点,为一些患有疑难怪病的人治疗,在民间留下不少传说。

  1

  叶天士的吴县老家有户童姓人家,三代单传,到他这辈年届五十才得了儿子小海娃。海娃生得是面如满月,目若青莲,老夫妻俩喜不自胜,整天跟宝贝似的呵护着。谁知天不遂人愿,海娃长到四五岁光景,犯了一种呆病,成天不言不语,不饮不食,忽笑忽歌,忽愁忽哭,给他美味佳肴他摇头不受,见了粪便秽物他欢喜去抓。童老汉什么神医郎中都请过,银针不知扎了多少回,中药苦汤也不知喝过多少碗,到头来都疗效甚微,小海娃依然如故。听说叶天士是天医星下凡,童老汉带着海娃寻至他的医寓馆种福堂,万般虔诚求助神医救治。

  叶天士简单的诊疗之后,便把呆痴的海娃领进他的狗舍,关闭舍门径自忙别的事体去了。童老汉听到狗舍内传出汪汪、汪的狗叫,惊恐万状,担心儿子海娃被恶犬伤害。叶天士边忙着收拾出诊器械,边说:无妨,汝可自去。童老汉战战兢兢凑到狗舍旁暗暗观看。但见刚开始时,海娃和狗狗们互相对坐、对望,慢慢地他忍不住好奇心盯着狗们细看,那些小狗狗竟主动伸出爪子表示友好。海娃一开初似乎很害怕,拒绝接受,甚至不断推开了狗狗发出的友好信号。那些机灵调皮的小狗并不沮丧,不厌其烦地释放热情,还把小脑袋往海娃怀里蹭,不长时间,海娃接纳了狗狗们的示好,主动摸了摸这些小伙伴毛茸茸的脸,触碰它们湿润润的嘴巴,还玩起了推手的游戏

  童老汉看到海娃不仅没有受到狗的伤害,而且脸上现出很久都没有过的笑容,不由心下高兴,便问叶大师:这样一来,海娃倒是成狗娃了啊!叶天士道:狗娃胜过呆海娃,聪明糊涂一念间!也不多言。他又给海娃开了洗心汤的药,交代童老汉怎样煎服,并嘱其每日辰时准时带来,让海娃做一到两个时辰的狗娃。这样下来,小海娃和叶天士的那些狗狗们成为了好朋友,每天都玩得很开心。不仅如此,小海娃面色红润起来,开始按时吃饭,也慢慢的和家人说起话来。坚持治疗半年光景,海娃脱胎换骨,精神焕发,简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言语行为如常人无异。童老汉千恩万谢,对天医星叶大师敬若神明。

  其实,小海娃患的是自闭症,古时候人们把这种病症归为痴症、呆症或者疯人病。狗狗温顺敦厚、热情活泼,喜欢与人交流。叶天士利用狗狗们这些特点、优势,让自闭的小海娃与那些小**日相处,加之服用其配制的洗心汤,使小海娃减轻了精神压力,心情逐渐开朗起来,最终治愈了他的呆症。

  2

  吴县有位朱姓富家子患了无名怪病,卧床数月。后慕名延请叶天士医治,经其悉心治疗,病情大有好转。但那朱公子怪病渐愈,左腿膝盖以下竟麻木不觉,成了瘸子。这样,他非但不感谢,反责怪叶天士医术欠佳,怨声连连。叶天士心宽气和,暗暗观察后,茶壶煮饺子心中有数。

  过了大约半个月,叶天士邀请朱公子到離其不远的吴县名胜虎丘塔下饮酒。那吴公子也不推辞,乘了一顶华丽小凉轿气昂昂而来,叶天士倒是显得谦和,让吴公子坐了上座,吴家的家人和轿夫次之,自己却在下首一只藤箱上坐下,两人对饮起来。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吴公子暂时忘却了对叶天士的种种怨气,自顾自豪饮数杯。叶天士怀揣心机,仅浅饮低酌而已。

  酒酣耳热之际,叶天士借故离席小解。他转身暗暗打个呼哨,但见那藤箱突然洞开,箱中窜出一只凶神恶煞般的大黄狗,狂吠着向吴公子扑去。吴公子见状吓得魂飞魄散,急忙跳下亭台,落荒而逃,那条瘸腿竟如常人一般奔走如飞。吴家家人和轿夫懵懵懂懂,待吴公子奔出数十步开外,这才醒悟过来,连连惊呼:咦,公子能跑了呀!公子能走了!

  叶天士连忙呵住他那爱犬黑耳,哈哈大笑:好了!好了!这腿不是好了吗?吴公子惊疑地放慢脚步,试着又来来回回走了数百步,那条跛腿竟真的好了,不由喜极而泣

  原来,叶天士根据吴公子的病情分析,他那条瘸腿并非服药过量留下的后遗症,也并不是真瘸,而是由于长期卧床,腿部肌肉萎缩所致。叶天士巧妙运用他的爱犬黑耳刺激、恐吓吴公子,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精神疗法大显神通,使其经络打通,气血顺畅,自此吴公子行走如常,健步如飞。3

  话说又一年初春,苏州来了位新任太守叫潘宪,此人生得是气宇轩昂,一表人才,端的是少年得志,春风满怀。据传,他是新科进士,初入仕途,就外放到江南这富庶之地姑苏城来,自然是乐不可支。可不成想乐极生悲,一日,潘太守升堂审案,忽感身体略有不适,一阵眼花目眩,案子审到一半,他神情恍惚,视物模糊,最后竟什么也看不见了。潘宪不得不退堂安息,大管家潘安不敢怠慢,速速延请姑苏城内有名的郎中,开了汤药服用,又扎了神针,前后折腾七八天光景,病情非但没有见轻,反而越来越重,到后来几近失明。有人说,苏州方圆医治疑难杂症者,非叶天士莫属,不论何种无名怪病,都手到病除。潘太守和夫人急不可耐:快快有请,什么条件都答应!

  两匹快马飞奔至叶天士位于吴中的种福堂,大管家潘安叩请神医出诊。叶天士简单问询了经过,特意了解潘宪京官外放情况,沉吟道:哪有这样延请名医的道理,须得两排光鲜亮丽的仪仗队,另备明轿暗轿两乘而来

  潘安不敢做主,连忙回府禀报老爷和夫人。潘宪面有愠色:来头不大,派头不小,乡野村医竟然自作自大,哼!

  夫人劝道:老爷不用生气,或许此人真有本领,先应允下来,若治不好老爷目疾,再重罚不迟

  两排幡旗招展、威武雄壮的仪仗队逶迤而来,一大一小两顶轻暖小轿也随后而至,姑苏城中老百姓没见过请郎中这么大的排场。到得种福堂,叶天士却不以为然,捋一捋胡须,对潘安不紧不慢道:堂堂一方名医,怎能这样轻慢?太守大人患有眼疾,不便亲自来接,难道不能派夫人前来?

  任凭潘安和主簿磨破嘴皮,叶天士就是一句话:非夫人来接不可!

  大管家和主簿不得已又是打道回府,和潘宪一说,潘宪暴跳如雷,连骂叶天士不识抬举,猴子戴礼帽假充人!又把大管家潘安和主簿一顿臭骂,直气得眼冒金星,差点跌倒。夫人得知后,连忙劝慰:只要能治愈老爷的眼疾,我亲自去接又何妨呢?

  紧接着,潘府重整旗鼓,再备暖轿,浩浩荡荡第三次来到姑苏城西南的种福堂。三番两次折腾,天已至掌灯时分,还没等夫人下轿去请,朦胧灯影里大管家潘安附耳说:叶天士和徒弟已经分别上了轿子。谅他再不敢妄自尊大,不识好歹!

  及至到达潘府,天已完全黑了下来。潘宪在书房卧榻之上,听得门外嘈杂,间或几声狗吠,知道接来了大驾光临的什么神医。忽然大管家潘安慌里慌张闯了进来,惊呼:不好了,老爷,夫人接来的是狗医生!

  潘太守已是等得极不耐烦,不由厉声喝问:什么狗医生,大呼小叫的?

  主簿也跟了进来,补充道:岂有此理,这个叶天士太狂妄,太侮辱人了!竟然派来一只狗给大人看病

  那夫人再也不是原先的矜持模样,边抹眼泪,边向潘太守诉苦。原来那顶八抬大轿抬来的,是穿了叶天士衣服的他的爱犬黑耳!

  潘太守闻言怒不可遏,暴跳如雷,耳闻厅堂那边传来接连数声恶狗的吠叫,挥舞着手臂咆哮着:快将那**乱棍击死,速速派人缉拿戏弄本府的jian佞小人叶天士!

  当此时,只听门外有人道:且慢、且慢,我来也!屏风一闪,叶天士已到卧榻之前,知府大人,您闪目细看,草民叶天士登门请罪!

  众人怒目相向,叶天士微微含笑,用手指了指潘太守,说:你们不用这样看我,问问太守大人,我这爱犬黑耳医病效果如何?他现在眼睛看清人了吗?

  潘太守忽觉心窗大开,眼前一片光明,书房中几个人讶异之情历历在目,更有面前恭立的一位清瘦刚毅的老者:咦,我的眼睛复明了,我能看见你们了!

  眼是心之窗口,眼疾实乃心病也,大人所患应是暴盲症!叶天士揭开潘太守的病根儿,心者,神之舍也。过喜则神散,目故失明。大人这番莅任苏州太守,想必是大喜过望了吧,加之百废待举,连日来操劳过度,以致暴盲唯怒则阳气逆上,故必得大怒,方可抑阴而伸阳

  我一而再、再而三的激怒您,并非无礼,戏弄大人,实为治好您的病啊!

  潘大人听后,转怒为喜,尽释前嫌,并下令重金酬谢神医。

  罢了、罢了!唯愿太守大人勤于职守,清正为官,造福姑苏一方百姓,也不枉叶某人一片殷切之情

  言毕,叶天士牵着他那只机灵爱犬黑耳,乘上一顶轻便小轿,消失在早春料峭的夜色之中。


神医的儿童睡前故事:(27):

神医大招牌

  城南开了一家神医馆,坐诊的医生是位鹤发童颜的老者,一派儒雅风范。他自封神医,服务范围一栏写得清清楚楚:神医在此,悬壶济世,内外妇儿,疑难杂症,均是本神医诊疗范围。
  虽然牌子挂出去了,但人们只是好奇地看了看招牌,朝店内望一望,然后转身就走了。这年头,糊弄人的把戏让人眼花缭乱,防不胜防。
  就这样,一天,两天,三天很快半个月过去了,根本没有人登门看病。
  有个姓贾的患有心口痛的病,多方求治,无见寸效。这天,怀着好奇心和碰运气的心理,他走进了神医馆。神医问了问病情,就招呼徒弟小方诊治。姓贾的愕然,神医笑着解释:除非病得基本无法医治,我才会亲自诊治,这是我们这个行当的规矩。你的病让我徒弟看,也是游刃有余的。说完,吩咐小方诊病。
  说来奇怪,姓贾的经过小方的调治,很快就病愈了。他也成了给他们宣传的活广告,一传十,十传百,很快病人多了起来。小方不愧是神医的徒弟,很多顽疾,他能明确诊断,对症下药,患者病情极速好转。这样,神医馆生意十分兴隆。
  可奇怪的是,神医从来不诊病,只是称药、包药,诊病业务全由他的徒弟小方代劳。人们本来是冲着神医来的,心里就有点不太舒服。有人提议说:烦劳神医给我诊病吧!神医微笑着说:我的徒弟小方诊治不好的病我才动手诊治,这是我们的行规。久而久之,人们也就习惯让小方诊治了。
  很快,三年过去了,神医跟小方告别,说要回老家养老。原来,神医只是小方雇佣的一位退休教师。
  小方出生于中医世家,从小受到中医熏陶,对于中医理论与实践经验都很丰富。他中医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考了职业医生资格证书,在源城租了门面,当个体医生。可对于这个年轻的中医师,人们根本就不信任,他纵有一身本领,也无法施展。后来,他偷偷暗访别的中医门诊,原来每个店里都有一个招牌:老中医师坐诊。小方发现这个奥秘后,退掉租房,把门诊开在了廖新城,找到一位满意的老人充当师父,让他当神医招牌
  神医走后不久,神医馆的病源越来越少。小方诧异。
  原来,北城开了一家妙春回诊所,病人都投奔那家诊所去了。
  小方偷偷地跑到北城那家诊所去看个究竟。老远就看到诊所外竖起的诊疗范围的广告:疑难杂症的福音,癌症病人的福气。国内最著名的专家教授坐诊。
  屋内围拢了一大帮求医问药的患者。
  原来坐诊的医生正是小方的师父神医。他近三年来,虽然只是给小方抓药,但耳濡目染得久了,也学到了一些中医诊病开方的皮毛。就这样,他自己单干开业了,生意很红火,因为他才是人们心目中的神医。


神医的儿童睡前故事:(28):

难做的神医

PART.1 竖子行医

  明朝成化年间,山东济南大明湖畔有位名医,姓刘名大魁。

  这天,刘大魁踏青时,遇到个放牛娃,刘大魁一见,便觉得这孩子聪明伶俐,寻问之下,得知孩子父母双亡,身世可怜,刘大魁顿时心生怜悯,把孩子带回了家中,平时让他帮忙做些杂活儿,偶尔教他些医术。

  没想到,这孩子聪明过人,读起书来过目不忘,没两年工夫,居然把《千金方》、《神农百草经》等背得滚瓜烂熟。刘大魁暗暗吃惊,心想:此子如此悟性,将来定能成大器啊。刘大魁本也膝下无儿,便正式将放牛娃收为关门弟子,还给他取名刘中规。
  
  这天,刘大魁见中规读书有些漫不经心,便把他叫到跟前,命他背诵刚教的汤头歌。谁知,刘中规竟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还说:师父,您就别考我这些了,医书都是死的,这世上恐怕没有人会照着医书生病吧,这些都只能做个参考,治病时还得随机应变。

  一听这话,刘大魁的脸就白了:这孩子小小年纪,这才学了几天,竟然就如此狂妄。他当即狠狠地教训了中规一通:虚心成材,不虚心成柴。医者仁术,你手中可握着他人的性命,千万马虎不得啊。

  话虽如此,但刘大魁心里却觉得这孩子不同寻常,便暗暗多留了一份心。打那以后,刘大夫出诊时,总要带上刘中规,目的是要他多看多学,日后能有所作为。

  有一回,刘大夫带着中规出诊回来,半路上就被几个人拦住了。原来这家的妇人难产,请了附近最有名的稳婆去,用尽办法都不能顺产,眼见产妇性命难保,便希望刘神医能去救人。刘大魁急忙带了刘中规赶到患者家中。

  按规矩,男大夫是不能进产房的。刘大魁便在外面隔着窗指点,由里面的稳婆接生。可是,刘大夫医治了半天,胎儿只露出了个脑袋,小脸儿憋得青紫,眼见活不成了。只听里面的稳婆高呼:产妇又晕了!实在使不上力气,再迟疑,恐怕两条命都要丢

  刘大魁在窗外也急出了一身汗。这时,刘中规悄悄对师父说:徒弟有个法子,师父不妨试一试。说着,附耳如此这般把主意说了,刘大魁听完不住地点头。

  刘大魁吩咐里面将产妇臀高头低,倒仰着垫起来,又让稳婆为产妇捏腿捏脚。

  突然,刘中规在院子里失声大叫:大老虎啊,闯进院里了,救命啊!

  这些日子,村里正闹虎灾,这柴篱小院,哪能挡得住下山的猛虎!屋里人听说老虎进院,顿时慌乱成一团,刚要四处逃匿,就听哇的一声啼哭,婴儿生下来了!

  其实哪有什么老虎,都是刘中规急中生智,想出来的办法。他料到产妇昏迷,乃是力气用尽,便让她倒仰着,谎称老虎入院,这当母亲的,保护孩子乃是天性,昏迷中听到有老虎,必然会想到保护胎儿,下意识爬起,借着倒仰的姿势,拼足最后一点力气,孩子自然就能生出来了!

PART.2 师徒入宫
  
  这件事不久就传遍了济南城,甚至传到了京城的皇宫里,皇上降旨,加封刘大魁为六品医官,随旨入朝为贵妃治病。

  这加官进爵,本是天大的好事,却把个刘大魁吓得魂飞魄散!

  原来成化皇帝朱见深是个奇人,后宫佳丽三千,却单单看上了比他大十九岁的乳娘万氏,还将她封为贵妃!不久前,万贵妃染了重病,整日不思饮食。宫中太医对此都束手无策,皇帝震怒,山东地方官员为了邀功,就举荐了刘大魁。

  刘大魁心想:朝中那么多名医都没办法,我去了,不是自讨苦吃吗?说不定还要掉脑袋!

  可刘中规却对师父道:朝中太医都是有官职之人,怕丢了饭碗,给万贵妃治病,更是小心翼翼,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哪敢放手医治?师父只要取来太医的方子,反其道而行之,必定有效。

  刘大魁迟疑着说:一旦治不好贵妃,我岂不是灭门之罪?(故事会在线阅读)

[page_break]

  可师父若是不去,就是抗旨不遵,又能好到哪里去呢?刘中规反问道。

  刘大魁盘算了许久,终于一咬牙,师徒二人上了京城。到了宫里,刘大魁拿来太医们开的药方,发现上面都是大滋大补之品,只能养生,不能治病。他又看了看万贵妃的脉像,觉得刘中规猜得的确有几分道理,便给开了一剂猛药。

  太医们一见这个药方,都吓坏了,说这药万万不能用,否则必会伤害娘娘的身体。那万贵妃心想:与其躺在这病榻上遭罪,不如冒一次险,说不定真有效果呢。

  万贵妃服下刘大魁的药,竟然连着几天狂泻不止,直把这贵妃弄得奄奄一息。此时,刘大魁才开了几服调养的方子,让她服下,没过一个月,贵妃竟好了,这下太医们都哑口无言了。

  皇帝龙心大悦,要加封刘大魁为四品御医。刘大魁忙奏道:这都是刘中规的功劳,请求圣上赏赐他吧。

  这下,刘中规便从一个放牛娃,一跃成了朝中的六品医官!从此,师徒俩便一起在京城住了下来。

  一转眼,两人在京城住了大半年。刘中规在宫中治好了不少疑难杂症,深得皇上与万贵妃的赏识。只是那刘大魁日渐不安,常常对中规说:这荣华富贵,都是过眼云烟,咱爷俩见好就收,回去过平常的日子吧!

  刘中规感到很奇怪:师父何出此言?

  刘大魁叹了口气道:你年轻气盛,只晓得大展宏图,却不懂伴君如伴虎啊。此刻不激流勇退,恐怕后悔就来不及了。

  刘中规想了想,说:师傅教诲,徒弟记下了。可咱爷俩一同退隐,恐会招人猜疑。这样吧,师父您先走,徒儿在这儿应付一阵,自会去找师父。

  那好吧,刘大魁沉思片刻,叹了口气,我曾经遇到过高人,他算定我是无子之命。自从收留了你,我就一直视为己出,你可要万事小心啊。

  刘中规握住了师父的手,说:师父只管放心,徒弟自会小心。

  刘大魁便告病还乡去了。
  
PART.3 难逃一劫   

  可是,刘中规并没把师父的提醒当回事。他觉得师父是不如自己受器重,失了面子,才想要拉他回家,而此时正是自己扬名天下的好时候。

  这天,刘中规正在家中休息,突然,宫中来人招他即刻入宫治病。原来,前几日万贵妃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一只鸟儿飞入怀中,醒来后,依然觉得肚中有东西在动。本以为这是吉兆,预示着可能怀上了龙种。然而,太医诊断并没有喜脉的迹像。这下,万贵妃觉得肚子里整天有个东西在动,吃什么都会吐出来。成化皇帝着急了,忙传刘中规入宫。

  刘中规听了万贵妃的病情,当下已经明白了几分。他暗暗吩咐太监们照他的话行事。接着,刘中规命人煎好药,让万贵妃服下。过了一盏茶的工夫,万贵妃只觉得喉头发紧,接着就哇哇大吐!正吐着,只听太监们喊道:抓住它,抓住它,哎呀,它逃了!这时,就听刘中规说:你们不必捉了,娘娘心善,就放了它吧。

  接着,太监们纷纷奏道,刚才娘娘呕吐出一只小鸟,入钵即飞,众人捕捉不成,被它逃走了。你一句,我一句,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贵妃一听,登时觉得胸口舒畅,病好了!

  其实,万贵妃肚子中哪会真的有鸟?这不过是她的心病。刘中规知道,这万氏妒忌心极重,总想着有朝一日能生下子嗣,母凭子贵,篡夺后位,但自己的肚子总不争气。时间长了,就积下了心病,借那梦一吓,便发作了。刘中规让太监们这么一咋呼,便去了万氏的病根。

  刘中规得了很多赏赐,派人带回老家给师父。刘大魁捎来家书,不提赏赐,只是劝他及早回乡。刘中规想:再过几年吧,待我做到朝中品位最高的太医,那时再衣锦还乡也不迟。

  没过几年,万贵妃又染了重病,急召刘中规诊治。刘中规一搭脉,眉头立刻就皱了起来,贵妃这是死脉,再也无药可医!但他还是强作笑脸安慰万氏:娘娘,只需安心静养,待到来年春天,这病自然就会好起来的。

  万贵妃摆摆手,让宫女用玉盘托上一盏茶来,说道:这几年,先生为哀家奔忙,劳苦功高,让哀家敬你一杯茶吧。

  刘中规忙跪地谢恩,把茶喝了。万贵妃又道:先生一直追随哀家,可曾有怨言?

  刘中规叩头有声:微臣不敢,微臣肝脑涂地,也不能报答娘娘的大恩。

  那就好,你不必回去了

  刘中规心中一惊,觉得万贵妃这话里有话。只见万贵妃纤指一挥:你不必再操心让我喝苦水啦,我自己也知道,大去之日已到。哀家死后,入了地府,如再有病痛,有谁能为我分忧呢?你既然如此忠心,不妨随我一同去吧。

  娘娘!刘中规紧张起来,微臣还有恩师在乡下,无依无靠

  大胆,你那小小恩师怎能跟我比,万贵妃冷笑一声,道,忠孝不能两全,我看你还是随我去了,尽尽忠吧

  刘中规还要说什么,只觉腹中绞痛,嘴角流出一缕血丝,他知道,娘娘在那盏茶里下了du

  几天后,一骑快马飞奔济南,向刘大魁报丧。刘大魁呆了半晌,颤抖着双手,从里屋捧出一个黑绸布包裹的东西,打开,里面裹着一块刻好的灵位。老人将灵位供在桌上,泣不成声:中规啊,贪心害人性命哪。你若是仍在放牛,现在该娶媳妇了吧(故事会在线阅读)


神医的儿童睡前故事:(29):

神医投案

清道光年间,双山县有位姓李的大夫,大病小症可谓药到病除,附近村民都尊称他是李神医。

  一天下午,李神医正配一剂加有砒霜的外用药。他随手把用下的砒霜包好放在柜台上。

  这时,突然闯进来一个年轻人,慌慌张张地对李神医说:我老婆她得了重病,李神医请请您快点去看看吧!李神医一听,立即随年轻人来到他家。

  夫妇俩以卖馒头为生,家里只有一间屋,十分简陋。一进门,只见床上躺着一个全身浮肿的年轻女人,隆起的肚子大得吓人。

  年轻人痛苦地说:她怀孕七个月了,突然得了这肿胀病,神医您救救她吧,我一辈子也不忘您救命之恩啊!

  李神医仔细问了病情,摇摇头说:病势很重,先服剂药看看吧!

  李神医开了药方,年轻人又跟随他回到药房取药。

  李神医将配好的药放在柜台上,对年轻人说:今夜喝下这剂药,如不见效,你就再请别人看吧!年轻人听了,难过地点了点头,交了药钱,拿起药转身走了。

  第二天一早,李神医起床后突然想起昨天没配好的外用药,朝柜台上一看,昨夜给年轻人配的药仍放在柜台上,自己包好的砒霜却不见了。

  显然年轻人拿错了药。李神医只觉得天昏地暗,但事已至此,怕也无用了。他顾不上洗脸,急急朝年轻人家奔去,想看个究竟。

  当他刚踏进村口,就看见一帮人抬着棺材,后面跟着许多哭哭啼啼的送葬人。他全明白了,显然是病人昨夜喝下砒霜死了。

  李神医心存愧疚,因为自己粗心大意而害死了人,便来到县衙大堂供认自己害死一尸两命的罪行。县官一听是人命要案,就把他暂押南监,待事情查明再审。

  李神医坐监半个多月了,仍不见县官升堂理事,他问狱卒为何不理事。狱卒告诉他:县官的儿子染了重du,四处求名医问药都没用,现在快要死了,哪还顾得上升堂理事!李神医听后本想自告奋勇去试试看,可自己刚因失误闹出了人命,心有余悸,便作罢。

  这日,狱卒告诉李神医说有人来探监,等人进来后一看,竟是那日来求医的年轻人和他患病的妻子。年轻人说,他妻子喝了李神医开的药后,第二天肿胀就消除了,等身体痊愈后俩人便带着礼物去感谢李神医,谁知到了药店却听到他投案的消息,便赶紧赶了过来。

  李神医全身发抖,盯着女人声音打战地说:那天晚上你喝下的是du药砒霜啊,怎么会还活着?而且第二天一早,我还到你们村里去看过,眼见一群人从门口抬棺送葬,难道是假?年轻人说:抬棺送葬是真,但那死的是我家隔壁的王叔。

  李神医十分疑惑:她喝下的是剧du砒霜,可为什么人没死,反倒病给治好了呢?突然,他想到他曾去过夫妇俩的家里当时感觉屋内蒸气弥漫,闷热难耐,不一会儿就浑身是汗。

  李神医顿时明白了,大笑道:看来,这次是你们家那白嫩白嫩的馒头救了你妻子的命啊!

  白嫩的馒头能救命?夫妇二人互相看了一眼,有些莫名其妙。

  李神医解释说:你妻子是因为体内du素淤积导致腹胀,砒霜的du可能刚好与她体内的du相克。我一开始想通过排泄的方法将她体内的du逼出,没想到误服砒霜却歪打正着,成了以du攻du。然而,直接服用砒霜的危险性很大,屋子里的热蒸气在这儿帮了大忙。砒霜du因受到热蒸而分散至全身,一部分与体du相克,其余的砒霜du在热蒸气的作用下挥发,通过汗液排出,避免了二次中du。

  听完李神医的话后,夫妇二人恍然大悟。

  这时,李神医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对狱卒说:请你转禀县太爷,他儿子的病能不能让我试着治一下?狱卒忙去禀报。

  县官正在着急,听说前阵子自来投案的郎中要给儿子看病,只好心怀侥幸答应说:那就请他来看看吧!

  李神医观察了孩子的面色,并把了脉,然后对县官说:这病是du在腠理,往往九死一生,不过,少爷的病尚还有救!接着,他要县官差人买了一头两百多斤的大猪,宰了后掏出五脏,把孩子放进猪肚子里,重新缝合,只露鼻孔出气。不到一个时辰,久无动静的孩子果然哇哇哭出声来。

  李神医说:老爷夫人可以放心了,少爷是体du憋在腠理,现在du已逼出,并吸进了猪肉里,这病已经好了一大半,再调理些日子即可。

  等到把孩子从猪肚子里抱出来一看,猪肉都变成了青紫色。几天后,孩子的病果然痊愈了。

  这一天,衙门升堂审李神医的案子。县官最后定案:李神医因粗心误将砒霜给病人服用,这确实是很大的过失,但念在最终不但没闹出人命,反倒治好了病,李神医还受此启发解救了另一条人命,就判了他无罪释放。

  李神医回到家后感慨:行医之事关乎人命,万不得有丝毫疏忽大意;治病当要对症下药,要根据病人的病理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经验固然重要,但也要有变通,经验不是万能的。

  从此,李神医博览医书,行医开药每一步都谨慎万分,年过七十还写下医无止境以自勉。


神医的儿童睡前故事:(30):

神医和他的爱犬

  清代著名医学家叶天士极爱养犬。行医著书之余,他观察研究犬的形态和生活习性,根据犬与人亲近并通性的特点,为一些患有疑难怪病的人治疗,在民间留下不少传说。
  1
  叶天士的吴县老家有户童姓人家,三代单传,到他这辈年届五十才得了儿子小海娃。海娃生得是面如满月,目若青莲,老夫妻俩喜不自胜,整天跟宝贝似的呵护着。谁知天不遂人愿,海娃长到四五岁光景,犯了一种呆病,成天不言不语,不饮不食,忽笑忽歌,忽愁忽哭,给他美味佳肴他摇头不受,见了粪便秽物他欢喜去抓。童老汉什么神医郎中都请过,银针不知扎了多少回,中药苦汤也不知喝过多少碗,到头来都疗效甚微,小海娃依然如故。听说叶天士是天医星下凡,童老汉带着海娃寻至他的医寓馆种福堂,万般虔诚求助神医救治。
  叶天士简单的诊疗之后,便把呆痴的海娃领进他的狗舍,关闭舍门径自忙别的事体去了。童老汉听到狗舍内传出汪汪、汪的狗叫,惊恐万状,担心儿子海娃被恶犬伤害。叶天士边忙着收拾出诊器械,边说:无妨,汝可自去。童老汉战战兢兢凑到狗舍旁暗暗观看。但见刚开始时,海娃和狗狗们互相对坐、对望,慢慢地他忍不住好奇心盯着狗们细看,那些小狗狗竟主动伸出爪子表示友好。海娃一开初似乎很害怕,拒绝接受,甚至不断推开了狗狗发出的友好信号。那些机灵调皮的小狗并不沮丧,不厌其烦地释放热情,还把小脑袋往海娃怀里蹭,不长时间,海娃接纳了狗狗们的示好,主动摸了摸这些小伙伴毛茸茸的脸,触碰它们湿润润的嘴巴,还玩起了推手的游戏
  童老汉看到海娃不仅没有受到狗的伤害,而且脸上现出很久都没有过的笑容,不由心下高兴,便问叶大师:这样一来,海娃倒是成狗娃了啊!叶天士道:狗娃胜过呆海娃,聪明糊涂一念间!也不多言。他又给海娃开了洗心汤的药,交代童老汉怎样煎服,并嘱其每日辰时准时带来,让海娃做一到两个时辰的狗娃。这样下来,小海娃和叶天士的那些狗狗们成为了好朋友,每天都玩得很开心。不仅如此,小海娃面色红润起来,开始按时吃饭,也慢慢的和家人说起话来。坚持治疗半年光景,海娃脱胎换骨,精神焕发,简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言语行为如常人无异。童老汉千恩万谢,对天医星叶大师敬若神明。
  其实,小海娃患的是自闭症,古时候人们把这种病症归为痴症、呆症或者疯人病。狗狗温顺敦厚、热情活泼,喜欢与人交流。叶天士利用狗狗们这些特点、优势,让自闭的小海娃与那些小狗日日相处,加之服用其配制的洗心汤,使小海娃减轻了精神压力,心情逐渐开朗起来,最终治愈了他的呆症。
  2
  吴县有位朱姓富家子患了无名怪病,卧床数月。后慕名延请叶天士医治,经其悉心治疗,病情大有好转。但那朱公子怪病渐愈,左腿膝盖以下竟麻木不觉,成了瘸子。这样,他非但不感谢,反责怪叶天士医术欠佳,怨声连连。叶天士心宽气和,暗暗观察后,茶壶煮饺子心中有数。
  过了大约半个月,叶天士邀请朱公子到離其不远的吴县名胜虎丘塔下饮酒。那吴公子也不推辞,乘了一顶华丽小凉轿气昂昂而来,叶天士倒是显得谦和,让吴公子坐了上座,吴家的家人和轿夫次之,自己却在下首一只藤箱上坐下,两人对饮起来。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吴公子暂时忘却了对叶天士的种种怨气,自顾自豪饮数杯。叶天士怀揣心机,仅浅饮低酌而已。
  酒酣耳热之际,叶天士借故离席小解。他转身暗暗打个呼哨,但见那藤箱突然洞开,箱中窜出一只凶神恶煞般的大黄狗,狂吠着向吴公子扑去。吴公子见状吓得魂飞魄散,急忙跳下亭台,落荒而逃,那条瘸腿竟如常人一般奔走如飞。吴家家人和轿夫懵懵懂懂,待吴公子奔出数十步开外,这才醒悟过来,连连惊呼:咦,公子能跑了呀!公子能走了!
  叶天士连忙呵住他那爱犬黑耳,哈哈大笑:好了!好了!这腿不是好了吗?吴公子惊疑地放慢脚步,试着又来来回回走了数百步,那条跛腿竟真的好了,不由喜极而泣
  原来,叶天士根据吴公子的病情分析,他那条瘸腿并非服药过量留下的后遗症,也并不是真瘸,而是由于长期卧床,腿部肌肉萎缩所致。叶天士巧妙运用他的爱犬黑耳刺激、恐吓吴公子,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精神疗法大显神通,使其经络打通,气血顺畅,自此吴公子行走如常,健步如飞。3
  话说又一年初春,苏州来了位新任太守叫潘宪,此人生得是气宇轩昂,一表人才,端的是少年得志,春风满怀。据传,他是新科进士,初入仕途,就外放到江南这富庶之地姑苏城来,自然是乐不可支。可不成想乐极生悲,一日,潘太守升堂审案,忽感身体略有不适,一阵眼花目眩,案子审到一半,他神情恍惚,视物模糊,最后竟什么也看不见了。潘宪不得不退堂安息,大管家潘安不敢怠慢,速速延请姑苏城内有名的郎中,开了汤药服用,又扎了神针,前后折腾七八天光景,病情非但没有见轻,反而越来越重,到后来几近失明。有人说,苏州方圆医治疑难杂症者,非叶天士莫属,不论何种无名怪病,都手到病除。潘太守和夫人急不可耐:快快有请,什么条件都答应!
  两匹快马飞奔至叶天士位于吴中的种福堂,大管家潘安叩请神医出诊。叶天士简单问询了经过,特意了解潘宪京官外放情况,沉吟道:哪有这样延请名医的道理,须得两排光鲜亮丽的仪仗队,另备明轿暗轿两乘而来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神医的儿童睡前故事:(31):

江湖神医赛华佗

元朝末年,镇江有一个年轻人叫铁云,天生力大无穷,还会一些枪棒拳脚功夫,最让人赞口不绝的是他是个大孝子。铁云的父亲铁员有一年犯了心口痛的毛病,请了很多大夫都无法治好。最后有个跑的郎中说:“有一个人或许能救你父亲,那就是‘赛华佗’。”

铁云问,赛华佗是谁?郎中说,赛华佗是个异人,专治天下疑难杂症,他有个习惯,身边总是带着半截香。大夫又说,赛华佗行踪诡秘,谁也不知道他家住哪里、身在何方。铁云听了,十分着急,骑上宝马,在马脖子上挂了块牌子,写明寻找“赛华佗”,就出门找人去了。

铁云在外跑了三天,没听到赛华佗的半点下落。这天他跑累了,就走进一家酒楼,边吃饭边歇着。这时候,就见楼上抬下一个人来,是一个老头被卷在一张席子里,却还眨着眼睛。铁云见老头脸上有很多溃烂的地方,好像得了什么怪病。

铁云上前拦住,说:“只有死人才裹在席里抬出去,这老头还没咽气呢,你们这不是草菅人命吗?”他拿出钱来,把老头安顿在一间客房里,接着就要去请大夫。不料老头微弱地说:“壮士,我这是中了du,你也不用找大夫,只需给我拿几味药来就行。”老头说出了几味很普通的药。铁云买来药煎好,让老头喝下,不过片刻,老头身上的溃烂果然慢慢地退了下去。

到了晚上,铁云和老头分榻而眠。半夜,铁云被一股淡淡的香味熏醒了,睁开眼一看,老头身上的溃烂已经全消,只见他正盘腿坐着,双目微闭,手上掐着半截香。

铁云心中一动,轻轻地下了床,问老头:“你可是外面盛传的神医赛华佗?”老头睁开眼,笑道:“神医不敢当,我的真名叫周铭。”

铁云心中大喜,正想说什么,窗户纸突然被人捅开,一股烟钻了进来。铁云叫声“不好”,他听说过这种伎俩,这烟一定是有du的熏香,有人要暗算他们!铁云忙打出一支袖箭,只听外面“啊”的一声惨叫,铁云来不及多想,背起周铭就往外跑。

铁云背着周铭跑出酒楼,到一处平地才停下来。周铭感激不尽,对铁云说:“多谢壮士两次救了我性命,今生不知如何报答。”

铁云就趁机说了想请周铭为父亲治病的事。

于是周铭跟着铁云赶回家,到了家里,铁云的父亲还剩下一口气。周铭拿出赛华佗来点着,又拿出几根银针来,在铁员外身上几处下了针。结果,赛华佗还没燃完,铁员外就睁开了眼睛。

铁云父子对周铭千恩万谢,周铭却只要求他们千万别对人说他来过这里,铁云父子答应了。

几年后,天下大乱,铁云加入了一支抗元的义军。他作战勇猛,屡立战功,从一个小小的士兵做到了将军,还跟一个叫朱元璋的义军头领结拜为兄弟。最后,朱元璋打下了天下,创立了大明江山,成了皇上。铁云被封为建威将军。

可是没过几年太平日子,铁云就看出不对劲来了--当初在沙场上生死与共的兄弟,一个个地被朱元璋找了由头,拖到了刑场。铁云心里憋气,成天在家喝闷酒。

这天,铁云散朝后正在家喝酒,家人来报,说有个干瘦的老头想见他。铁云正心烦,就说不见,家人却递过一个小盒子来,说是那个老头让转交的。铁云打开一看,见里面只有半截香。啊,难道来人是“赛华佗”周铭?这可有多少年没见着了呀!铁云马上让家人有请。等那个老头进来,铁云一看,可不正是周铭吗?

周铭进来看了铁云一眼,就说:“我是来还债的。当年恩公救了我两次,现在终于有机会报答了。”铁云纳闷道:“可我现在身体好好的呀!”

周铭却叹了口气,说:“你已经病入膏肓了!”

铁云不明白,但还是请周铭坐下来一起喝酒。几杯下肚,铁云就发起了牢骚,埋怨朱元璋不该滥sha那些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周铭在一旁没言语,他不动声色地掏出赛华佗,点燃后夹在两指之间。等铁云抱怨完了,他才说:“恩公,我就是来给你治这个‘病’的。你生性耿直,有什么就说什么,可是祸从口出,刚才那些话要是传到皇上耳里,你还能活几天?你现在不等于是病入膏肓了吗?”

铁云听完一愣,再仔细一想,冷汗就下来了。周铭又说:“当年有人害我,是你救了我,可你知道那些人为什么要害我吗?”

铁云摇摇头,周铭就说:“我年轻时是开医馆的,没做几年就声名远播,抢尽了同行的生意。有几个同行对我恨之入骨,放火烧了我的医馆,我的家人都死在大火里了。我这才知道,人有点本事就会招人忌恨。从此我心灰意冷,漂泊,谁知他们还是不放过我,我只好东躲西藏,连个囫囵觉都睡不上,每晚只睡半截香的时间……”

铁云听罢,不禁感慨万分:那些死去的功臣,不正像周铭一样吗?战功越多、权力越大,对皇位越有威胁,朱元璋就越盯着他……铁云正想着,突然“扑通”一声,从房梁上落下个人来。

铁云吓了一跳,上前一看,掉下来的这人十分眼熟,竟是皇宫里的锦衣卫,看来朱元璋也不放心自己呀!铁云肺都气炸了,转身就去取刀,周铭忙拦住他,说:“sha了他,你便没生路了,你全家人都得死!”

铁云的刀掉在了地上,周铭说:“我刚才点起的是迷魂香,在我们喝的酒里,我已下了解药。这锦衣卫中了迷魂香,一时半会儿醒不了。你把他送回家,就不要声张了。他在这里出了丑,你不sha他,还给他留了面子,他怎能在皇上跟前再陷害你呢?”

铁云一听,只能如此了,就吩咐家人把那锦衣卫用轿子送到他家里。送走了锦衣卫,周铭对铁云说:“躲过了这次,逃不过下次,你这病要及时下药了。”

铁云犯愁道:“这‘病’只怕是绝症,怎么下药呢?”

周铭说:“药方已经开好了,就在我手里。”他展开手,手心里写了一个“隐”字。铁云皱眉道:“你是说,要我辞官归隐?”周铭点点头,说:“只是这药方还缺少一个至关重要的药引子,我去寻,你一定要等我。”周铭说完,就急匆匆走了。

第二天铁云上朝,见朱元璋对自己如往常一样,看来那个锦衣卫果然没出卖自己,也就放心了。

又过了几天,朱元璋交给铁云一个任务:大臣何健谋反,让铁云做监斩官。何健和铁云一样,也是在战场上为朱元璋卖过命的兄弟,他怎么可能谋反呢?

铁云闷闷不乐地回到府中,老家却有人来报丧,说铁云的父亲犯了心口痛的旧病,一口气没上来,死了。铁云悲从中来,立刻向朱元璋报丧,说要回乡守孝。守孝是大事,朱元璋只好让铁云回去。监斩的事,自然就作罢了。

铁云一路上马不停蹄,回到家乡,父亲的灵棚早就搭好了,铁云进去大哭了一场。可是等到晚上,从灵堂后面转出个人来,对铁云说:“我儿可好?”铁云一看,竟然是父亲!

铁员外说:“儿啊,我就是那个药引子呀!”这时,周铭也从后面转了出来,说:“恭喜恩公,终于脱身了。”铁云这才明白周铭的苦心,可还没等他高兴起来,周铭又说:“眼下还有一关要过,皇上一定会派人来,名为吊唁,实是看令尊的生死。到时候令尊必须死过去一次,才能瞒过他们。”

铁云问:“死过去容易,可事后怎么活过来呢?”周铭叹了口气,说:“难就难在这里呀!”

周铭说,人的膏肓两处是药力最难达到的,也是最薄弱的。如果在膏肓之间插进银针,只要分寸得当,人便如死了一样,却还有一口气在丹田,这样便能瞒得过来吊唁的人了。不过周铭也有忧虑:“这种假死不能持久,只能在赛华佗内,过了赛华佗时间,人便会由假死变成真死。”

铁云心想,吊唁的哪有呆得久的,赛华佗时间也够了。

果然不出周铭所料,不到三天就来了朝廷的快马,大太监索震代表皇上前来吊唁。索震在棺前哭了几声,起身摸了摸了铁员外的身子,果然手脚冰凉。索震想了想,吩咐身边的小太监:“点起一炷香来,我要好好瞻仰瞻仰老人家的遗容。”

香点起来后,索震就拉了把椅子,坐在棺旁看着。那炷香点燃后冒出一股异香,一会儿就飘满了全屋。屋里的人闻到香味,都觉得鼻子里痒痒的,一忍再忍,可到最后都忍不住了,纷纷张嘴打喷嚏。原本肃穆的灵堂里,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喷嚏声。

铁云暗自吃惊,这一招可真够du的!这种香叫“贼难逃”,专门对付那些藏在暗处的人,只要闻到香味,就会憋不住打喷嚏。万幸的是,铁员外被扎了银针后,如同昏死一样,才没打喷嚏。又过了一会儿,索震点燃的那炷香烧下去了一大截,他还没有要走的意思。铁云的心又悬了起来:父亲只有赛华佗的命,索震真要耗下去,可怎么办呀?

正在这时候,索震突然张开大嘴,也打了个喷嚏。原来,他刚才用的是憋气功,现在他那股气憋完,也忍不住打开喷嚏了。索震觉得失礼了,干咳了一下,站起来说:“人死不能复生,铁将军节哀吧。”说罢领着小太监往外走,铁云忙送他们出门。

等铁云回来,就见老父亲已坐起在棺材里,周铭在一旁说:“好险,再多停留片刻,这假丧可就成真丧了。”铁云忙给周铭跪下,谢他的救命之恩。周铭把铁云扶起来,说:“你的将军是当不成了,如不嫌弃,可随我学医,治病救人。”

接下来,铁云给父亲风风光光地办了丧事。按朝中的规矩,大臣死了父母,要在家守制三年。铁云便在父亲的坟旁搭了个棚子,不到一个月,棚子里就没了人。

一晃三年过去,铁云这三年没有出现,谁也没多想。可三年后,铁云也没回京城,朱元璋突然就想到了他,派人到他家乡去看看。派去的人回来却说,早就不见铁云的踪影了。

朱元璋这才知道上了当,立刻摆驾到了铁云的家乡,让人把铁云父亲的坟挖开。等打开棺材,见里面空荡荡的,只有三根草。大太监索震呈上那三根草,本以为朱元璋会龙颜大怒,不料他一看这草就呆住了,哆哆嗦嗦地接过来,看着看着,竟流下了眼泪。

原来,这三根草是大有来头的。当年朱元璋领着铁云、汤和、常遇春这一帮兄弟,生里来死里去,好得跟亲兄弟一般。一次,朱元璋提出要和他们结拜。拜把兄弟,必须有三炷香,可那时候兵荒马乱,一时间连半截香都找不到。众人就堆起一堆土来,以草为香,插上三根草棍就结拜了。

现在朱元璋看到这三根草,一下子把过去的事都想起来了。想想这些年,为了稳固江山,老兄弟sha得也不少了,除了铁云,就没剩几个了。朱元璋叹了口气,吩咐下去,把棺材还原。回到京城后,朱元璋也没再追究铁云的下落,铁云的“病”这才算真正治好了。


神医的儿童睡前故事:(32):

别糊弄神医

  清朝年间,卫运河畔有一位老中医,医术非常高明,有人说他能悬丝诊脉,方圆几十里的人有病都找他诊治。

  夏日的一天,老中医被一家员外请到府上,落座后,员外开口道:不才有一女,前些日子不思饮食还时常呕吐。久闻先生精通医术,故此相请。老中医说道:听员外所言并非疑难之症,为何不就近请医诊治?员外摆手说道:说来见笑,小女幼年丧母,孤僻任性,得病后不许生人进她闺房。先前所请医生只凭丫环传话诊治,汤药吃了无数,都不见疗效。闻听先生能悬丝诊脉,今日正好一展绝技,也让不才开开眼界。老中医听罢,沉思片刻说道:悬丝诊脉乃不得已而为之。若有差误,恳请担待一二。员外若能应允,请告知小*姐闺房所在,小人也好安排诊治。

  老中医跟着员外来到后院,见小*姐住在平房,便手指对面二楼一间开窗的屋子说道:我要在那里给小组看病。来到楼上,从窗口垂下一缕丝线,吩咐丫环打开闺房的窗户,把丝线拴在小*姐的手腕脉门处,中间不许触到任何东西。老中医把丝线的另一头用左手抻紧,然后坐在靠窗的桌前,右手食指横搭在丝线上。员外坐在老中医对面,睁眼观瞧,只见老中医垂眼静思一阵儿,忽然眉头紧皱,接着脱口而出:奇怪,小*姐的脉象为何如此紊乱?

  哈哈哈哈!楼下突然爆发出一阵笑声。老中医闻声惊起,循着笑声望去,顿时脸色大变。员外也起身观瞧,只见两个丫环在闺房里笑得前仰后合,再看那根丝线正被一块鹅卵石压在窗前的桌面上!员外正待发作,却又转向老中医挖苦道:先生果然医术高超,竟然测出了桌子的脉象!老中医涨红了脸,顾不得礼节,急匆匆下楼来到闺房窗前,仔细察看一番,转身对跟过来的员外说道:丝线压在桌子上,自然摸不到小*姐的脉象,但我敢断定这桌子里有虫子!先生,这不可能!一位老家丁抢先道,这是张老榆木桌子,老奴年年油漆,就是有虫子也早就死了。先生这次大概是错了。老中医没理会家丁的插话,口气坚定地对员外说道:请把桌子劈开,如果里面没有活虫,小人愿加倍赔偿!

  事情到了这份儿上,员外也想见证一下,于是命令家丁:按先生所说,把桌子劈开。权当是添点柴火吧。家丁依言,将桌子抬出屋外,刚用利斧劈了几下,就发现了一条两寸多长的榆虫子,藏身处正有一些新鲜木屑。丫环、家丁目瞪口呆。员外见状说道:先生既有如此神技,请继续为小*姐悬丝诊脉。老中医二番登楼,手抚丝线静气凝思片刻,舒展眉头对员外说道:恭喜员外,小*姐并非患病,而是喜脉!什么?员外愤然起身,狠狠地盯了老中医一眼,冷笑一声,拂袖而去,弄得老中医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时家丁走过来,呵斥道:你这老头儿胡言乱语!我家小*姐尚未出阁,哪来的喜脉?员外若不念你上了年纪,早把你乱棍打出去了。还愣着干什么?快滚!

  老中医闻言,如同挨了当头一棒,懵懵懂懂地来到门外,见自己的马车已被破坏,马也被开膛破肚,血流满地。围观的人远远地躲在一边,交头接耳。老中医羞愤交加,悻悻而去。

  第二天,有位医师打扮的青年人登门求见员外,见面后躬身施礼道:晚生乃老中医弟子,家师年迈又多年不曾悬丝诊脉,故有误诊。家师回家后细思小*姐病症,实乃阴阳不调所致,服些汤药即可治愈。今日特命我送来三服中药,以表谢罪之意。员外欣然接受道:尊师既已认错,老夫不怪罪也就是了。

  小*姐服了老中医的三副中药后,病症果然减轻。员外大喜。过了几日,青年医师又送来三副中药,小*姐服用后,身体已无不适之感。此后,青年医师按期送药,风雨无阻,不知不觉已近半年。

  这一天,半年未曾露面的老中医来到员外家门前,口称有要事求见员外。员外把老中医让到客厅,屏退左右,问有何要事。老中医答道:今日员外千金临盆,小人送来良药以保母婴平安,这难道不是要事吗?员外大惊失色,红着脸凑到老中医跟前小声道:老先生都知道了?老中医正色道:半年前我据实相告,员外不信,我恐怕员外再请来庸医乱用虎狼药伤及小*姐性命,便自认误诊,命弟子送保胎药并注意动向。我估算小*姐将于近期临产,便在附近观察巡视。今日府上丫环、养娘进进出出、行色匆忙,想必是小*姐猝然临产。小人惟恐慌乱中救护不及葬送母婴性命,便冒险前来陈述利害。员外如再讳病忌医,小人即刻收药回家,权当耳聋眼瞎不知此事,任凭员外骨肉祸福未卜!员外听罢,冲老中医一躬到地:先生如此恩德,鄙人无地自容。且请留候,鄙人当以重金相谢,只求先生千万不要声张。老中医面色凝重地说道:还我马车!员外一愣,随即满口答应。

  几天后,员外联合当地乡绅给老中医送了一辆崭新的马车、一匹高头大马,另加一块神医牌匾,明说是受民众之托,实为自己遮羞。不过此事的真相以后还是被人泄露出来。从此,卫运河畔流传开了一句话:有病没病,别糊弄先生。


神医的儿童睡前故事:(33):

神医老蔡

老蔡是兰城里的名医,不管多严重的病。经他把脉看过,在服下他亲手配的剂药,都能药到病除,最难得的是他收费极低,遇见穷苦人还不收费,连药都奉送。所以他在兰城里的威望极高,找他看病的人极多。

  

  话说兰城里有位贫户王二,他有一女年方二八,生的唇口齿白,俊俏可人,求亲的媒婆几乎踩破了他家的门槛。

  

  王二放出话来,要把他家这朵鲜花,插在富家的地里。一时间媒婆少了许多,要说这城里的富户不多,甘愿和他们贫贱人家结亲几乎没有。

  

  就在王二心急如焚的时候,城里首富刘员外家派来了媒人给他家公子说亲。王二乐坏了,一口应下这门亲事。

  

  谁知王二把闺女嫁过去才知道上当受了pian*,说好给刘员外家的公子说亲,实是嫁给刘员外做偏房。

  

  王二一怒之下跑到刘员外家闹事,被刘员外家的狗腿子打的满身是伤。回家后一股火上来几乎没了命。家里人把老蔡请来为他诊治,老蔡瞧瞧王二那张煞白的脸说道:我先给他开些治外伤的药,回头在送你一副药去心里的病根。说完让王二家里人跟他去取药。

  

  那天夜里老蔡遛弯的时候,走的远了点,一直走到刘员外家的后院,他在刘员外家的后院转悠了半天,看了看挨着他家的水井,然后背着手回家去了。

  

  第二天刘员外一脸青色的来找老蔡看病,老蔡认真的给他把脉之后,面露难色,一直摇头。

  

  刘员外一瞧这架势,以为自己得了什么不治的怪病。吓得一身冷汗,连忙问:我说,你不是神医吗?摇头算什么我的病你不能治吗?

  

  老蔡摇着头说:不是不能治,药方是让你舍弃一样东西怕你不高兴。但是你这病非得这药能治,不治的话恐怕命不久矣。

  

  刘员外急的抓住老蔡的手说:你说,只要能活命我没啥舍不掉的。

  

  老蔡在刘员外耳旁低语了一阵,刘员外果然脸色大变,支支吾吾的半天没说出话来。

  

  老蔡一摆手说:罢了,你既然舍不掉,就快回去吧!

  

  刘员外低头思虑了一会说道:好吧!我舍。说完就回家去了。他回去后不久,就看见一顶小轿从他家的后面出来,送到了王二家的门口,王二的闺女从轿子中下来,跑回了家。

  

  王二一见闺女完璧回到了家里,喜不自胜,病一下子就好了。

  

  后来人们好奇老蔡是和刘员外说了什么让刘员外送还了王二的闺女?其实很简单,老蔡在刘员外家的水井里下了点药,这药吃了之后,男人会阳痿几天,对身体没什么大碍。

  

  这刘员外娶了新小妾,还没等合房,身子就不中用了。只好去找老蔡医治。老蔡告诉他,把新妾舍去,立刻就好。

  

  果然他这一剂药把王二和刘员外都治好了。


神医的儿童睡前故事:(34):

神医

  古时候有两大名医:江南李昆仑,江北王迁宇。
  一日,有个秀才来找李昆仑,秀才刚刚中举,喜极而癫,狂笑不止。李昆仑说:你的病没救了!不过你可以去找江北王迁宇,叫他再给你看看。说完,他给秀才一封信,让他交给王迁宇。
  几日后,秀才到了江北,沒想到自己的病好了。他把信交给王迁宇,王迁宇见信中写道:这位秀才中举,高兴发疯,心孔张开,合不起来,无药可治。我说他死到临头,让他心存恐惧,心孔就会自动闭合,到你这里病就好了。
  王迁宇看完信,心想:真是神医呀!这招儿恐怕我到死也想不出来的呀!从此,他心里就有了一个疙瘩,渐渐抑郁成病,直至病入膏肓。王夫人就叫管家快马加鞭去江南请李昆仑。
  李昆仑风尘仆仆地赶到了王迁宇家,他把了把脉说:只要贴一副膏药,王兄即可痊愈。说完,他从药箱里取出膏药,给王迁宇贴上,便告辞走了。
  待李昆仑一走,王迁宇对夫人说:夫人,李神医说的膏药贴在哪里了呀?我摸来摸去总找不着。
  王夫人左看右看说:哟,膏药贴在太师椅背上了。
  王迁宇挣扎着坐起来,说:什么?太师椅背上?李昆仑哪!你真枉称名医,殊不知膏药要贴在肌肤上才有效哇!说完,他哈哈大笑。
  大笑过后,王迁宇的病不治而愈。


神医的儿童睡前故事:(35):

怪盗神医

PART.1 身陷匪穴
  
  老辈人都知道济南出过名将罗士信,他的罗家枪十分厉害,岂不知罗家的医术也很了得。他家世代都有人行医,尤以治疗跌打损伤闻名。传至清朝罗士隆这代,他却无心钻研医术,一部《外科正宗》已经翻烂,可就是不敢去拿针钩刀子。他的父亲无奈之下,只好让他改习科举,不想他竟中了举人。这年,罗士隆要到安徽阜阳任县丞,不料走到五峰山,竟被山上的土匪绑架,押进了山寨。
  
  土匪头子叫张培德,原来是河南林州人氏,曾在少林寺做过和尚,后来流落到济南,纠集了几十号无业游民,在五峰山打家劫舍,落草为寇。他们不缺酒肉金银,唯独没有医生,这才把罗士隆抓来,逼他为山寨服务。

  罗士隆落入强盗之手,只好乖乖听话,硬起头皮坐诊,倒也治好了几个匪徒的伤疾,然而时间一长,就难以应付局面了。这天,二首领外出抢劫,被人割破喉头,急需医治。像这种硬伤,若是放在名医手里,并不难治,可是遇到罗士隆,这个二把刀大夫却怎么也不敢下手,大家只能眼睁睁看着二首领送命。

  张培德红着眼睛要找罗士隆算账,不料反倒被他责怪起来:医家最忌困于一屋,临床贵在多治病人,大当家的整天把我圈在这里,十天半月不见病人,医道怎会提高?况且这里又少散血膏药,你让我怎能救下二首领的性命?

  张培德被问得无言应对。罗士隆进而说道:况且在下原非学医出身,如若长此下去,不仅医术毫无长进,还会贻误弟兄们的性命,在下每念至此,寝食难安啊!

  张培德早已听出弦外之音,冷冷问道:先生的意思是想离开山寨吧。那你是去阜阳,还是要回济南?

  见罗士隆凝眉不作声,张培德想了想说:那你去泰安吧,我出本金给你开个药铺,你在那里挂牌行医。而且泰安离山寨不远,弟兄们有病就去找你,或是把你请来山寨,先生以为如何?

  罗士隆心想只要能离开这伙强盗就行,岂有不允之理?随即答道:不妨就此试试!

  可我怎么信你?张培德老jian巨猾,当然不会轻易将他放走。

  这个好办,我立字据!罗士隆说着脱下身上的白绸内衫,写了入伙为医的字据。张培德收好后,命人拿出一包银子,交给罗士隆说:患难相交,后会有期! (故事会在线阅读 )

[page_break]

PART.2 一举成名
  
  不多时日,泰安北大街上挂出个布招儿,上书隆昌药铺四个大字,罗士隆改姓刘,正式坐堂行医。

  泰安乃人文荟萃之地,名医辈出,罗士隆要在这里挂牌谈何容易,开业半年仍然门可罗雀,要不是张培德暗中支持,隆昌药铺早就关门大吉了。

  这天,一位美貌年轻的妇人前来就医,说她肚脐下长了一个du疮,并逐渐往下扩散,又疼又痒,难以忍受。罗士隆认为此疮并不难治,便细心写了处方,让她将其调和成糊,涂在疮上即好。不料妇人照方涂药,却多日不见疗效,罗士隆又加大剂量,仍然不见起色。妇人扬言要索回药金,并要告他调戏妇人。罗士隆被逼无奈,只好到其他医家求援,出门不远就被一瘸腿人拦住。罗士隆见他蓬头垢面,形同乞丐,便不屑地大步绕开,匆匆离去。

  不料那瘸子却冲着罗士隆喊道:一个妇人的du疮都医不好,怎配在泰安城挂牌行医!

  罗士隆一听,自知遇到高人,当即停了脚步,转身扶起瘸子,倒头便拜:在下有眼不识泰山,万望大师恕我慢待之罪!

  罪倒没有,该长学问!瘸子一边哈哈大笑,一边径直朝隆昌药铺走去。

  两人在里间坐定,罗士隆赶忙讨教瘸子的尊姓大名,那瘸子摇摇手说:鄙人乃一介游方郎中,不问也罢!

  瘸子说,那妇人本是泰安知县的小妾,患上这难言du疮,不便去熟人药铺治疗,就到新开张的隆昌药铺 求医。这妇人贪吃嗜酒,尤其爱吃泰山龙潭草鱼,久积du气,终于汇du成疮。瘸子说要治好这妇人的du疮,只须用普通的马齿苋,取其精华四两,研碎捣汁,加入青黛一两,用于外敷,再配合内服八五散,一日三次,二十天即可痊愈。

  罗士隆虽然将信将疑,但还是照方施医。不想,半月之后那妇人竟欢天喜地前来答谢,并送来一大笔银子。

  从此,隆昌药铺一举成名,罗士隆也被泰安人称为神医! (故事会在线阅读 )

[page_break]

PART.3 舍生取义
  
  这天,天降大雨,药铺里没有就诊的病人,罗士隆刚想靠上椅子打盹,突然堂前走进一个用布盖着半边脑袋的瘸子。罗士隆心头一震,正要询问,那瘸子拉下头巾,竟是化了装的张培德。

  哎呀,大哥,你怎么一人来了?罗士隆说着赶忙起身让座,端茶倒水。

  张培德不慌不忙地扔掉拐杖:上你这儿来,一人就够了,难道怕你告密不成?停了片刻,张培德面露愁容说,这一段时间生意不好,山寨里都快揭不开锅了!

  罗士隆一听忙进屋拿了一包银子:我这现银不多,您先拿去应急,日后小弟另有奉送!

  张培德看也不看,说道:这点银子还不够塞牙缝的。我今天冒雨找你,是另有要事商量!张培德说着往前挪挪椅子,这泰安城里富户不少,弟兄们辛苦这些日子,也摸了个底。说着递上一份长长的名单。

  罗士隆心中一惊,忙试探着问道:大哥让我踩点?

  也算是吧!张培德点头说,这些土鳖财主,个个为富不仁,他们以后找你看病,务必多套些话儿出来,最好能画出各家的宅院草图,弟兄们就能手到擒来,罗先生你看如何?

  罗士隆倒吸一口凉气,忙摇摇手道:不可,不可,我在这里挂牌行医,是想给弟兄们瞧病提供方便,要帮大哥抢劫,这万万不妥!

  哈哈哈张培德一阵狂笑,突然变了脸色,我让你来泰安,你以为真是让你学治病的本事?实话告诉你吧,你就是我棋盘上的一个闲子,平时用不着,用时不能少!

  容我想想,容我想想!罗士隆额头沁汗,声音发颤。

  张培德喝了口热茶,不紧不慢地说道:你不干也可以,我找个人到官府一说,你的脑袋就得搬家,嘿嘿,你就看着办吧!
  
  罗士隆明白,这家伙想要办的事,任谁也难改变。想到这儿,他只好应了。他思索了一会儿,问张培德:有了消息怎么送呢?我总不能老往山上跑呀?

  这个好说,得了消息或者画了地图,自会有人来取,这个就不用你管了!

  罗士隆心想,我给哪家富户看病,山寨人哪会知道,到时敷衍一下就可以了。那天,他到西关大街李家和岱庙南侧的侯家看病,这两家都是泰安府数得上的富户,但为人也算善良,罗士隆不忍加害他们,就未透露半点风声。 (故事会在线阅读 )

[page_break]

不料,第二天张培德就派人来取消息,罗士隆想矢口否认,哪知来人竟把他何时出诊,何时归来,以及行走路线说了个分毫不差。罗士隆听了冒出一身冷汗,看来张培德派人天天监视自己。从此,他不敢再有敷衍,每到一家富户,只能用心踩点,看病反倒成了应付。

  果然,罗士隆的预料开始应验,他到哪家富户看病,不出三天五日那家必定遭到抢劫。罗士隆惊恐不已,干脆装病躺倒,听候大首领处置。

  这天半夜,五峰山来人请罗士隆上山,他预感到祸事来临,就忐忑不安地随那人上路。

  到了山上,才知道原来是张培德得了喉头肿痛的重症。罗士隆看了心里明白,这位大首领常吃山中长尾斑鸠,这种禽鸟又吃山中半夏,张培德的喉咙正是半夏之du所致,按照书上的医方,吃上多半斤生姜即可,用不着再开什么处方,然而罗士隆自有主意。他从诊包里取出巴豆霜、犀黄、天竺黄等七八味药,都裹在白布袋里,同老豆腐一起去煮,想用以du攻du之法治疗此病。

  张培德命人摆上酒席,他要好好慰劳这位踩点的功臣。几个人浅斟慢饮,也不知喝了几个时辰,那豆腐终于煮好,张培德让人端到近前看了,正要举筷服用,就听后屋有人喊道:慢着,我有话说

  话音未落,走出一人,罗士隆看了大吃一惊,此人正是他苦苦寻找的瘸腿郎中!

  好你个歹du的罗士隆,你要把大首领害死不成?瘸腿郎中厉声说,这种豆腐确实能治喉症,可是你有意煮得时间过长,病人吃过当场无恙,但不出十天必死无疑。大首领待你不薄,为何下此du手?

  罗士隆听了如雷轰顶,脸色煞白,哆嗦着嘴唇:恩师,您

  我不是你的恩师,我是大首领的师兄!原来这二人早年同在少林寺为僧,因为触犯寺规,一同逃来山东,时聚时散,相互照应。当初泰安城中指点迷津的那一幕,正是他们事先策划的一计,罗士隆尽管精明,可终究未识破他们的诡计!

  第二天,罗士隆就惨遭sha害,泰安城里也就断了张培德的眼线,从此倒清净了许多。罗士隆在济南的家人知道这段隐情,虽十分难过但认为他有勇有义,没有辱没家门,便花了大钱买了他的尸首,隆重葬入祖坟,仍然承认他是罗家的名医。 (故事会在线阅读 )


神医的儿童睡前故事:(36):

神医奇盗

清乾隆年间,春末夏初。这些天,惠州城的城门墙边上贴出一张告示,原来是惠州知府沈山的父亲沈百科得了口干舌燥、心烦气躁的怪疾。说是焦渴症吧,又不是,说不是吧,又似那种症状。孝顺的沈山急得团团转,请了几位城里有名的郎中都没有治愈。于是,沈山令下人把一张榜单贴上城头,上称:如有人医治好老父的病,就和他结拜为兄弟,从此与他同享荣华富贵。

沈山是惠州城出了名的贪官,仗着他妹妹沈秀是二皇子的侧福晋便飞扬跋扈,他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把惠州城搞得是乌烟瘴气,民不聊生。当地老百姓恨透了他,哪里还有人愿意帮他父亲治病,心里都暗暗咒骂他父亲不得好死。

告示贴了几天,还是没有人揭榜,沈山心中很是着急。这个贪官对父亲倒是一片孝心,不过他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如真有人帮他老父治好病,那肯定是医术高明之人,与其结拜为兄弟,就是要把他留在府内,以供日后为己所用。

就在沈山焦躁不安之际,门外跑进仆人沈小三,他对沈山道:老爷,给老太爷治病的人找来了。说着话,用手指着身后一人,就是这位郎中,是他揭了城墙上的告示。

沈山闻声抬眼望去,只见沈小三身后跟着一位身形单薄、个子修长、道士样打扮的中年男子,男子虽说瘦,但眉宇间透着刚毅,手里提着一个竹箱。

沈山心头一沉,这中年人好面生,不像本地行医之人。沈山问:你知道治不好我老父亲的病会有什么后果吗?

沈老爷多虑了,在下辛远北,游方郎中,走过千山万水,看过无数疑难杂症,没有我看不好的病症。如若治不好老太爷的病,任凭老爷发落。 辛远北回道。沈山半信半疑,就在这时,沈山二姨太房中的丫鬟翠绿急匆匆跑来,老爷不好了,小少爷方才看鱼缸中的鱼时,不留神摔了一跤,现在托着手直叫痛呢!

一听儿子摔了跤,沈山马上吩咐沈小三快去看看。沈小三跟着翠绿奔向二姨太的内院,不一会儿,他跑了回来,老爷,不好了,小少爷的手可能脱臼了。沈山一听急得直吼。这时,但见那辛远北上前一步:老爷,别急,您信得过我的话,容我前去一看。沈山病急乱投医:好,你随我来。

沈山的结发妻子刘氏只生了两个闺女,为了传香火,刘氏同意沈山纳妾。沈山的二姨太宁燕燕可是原来醉花楼的头牌,她肚子倒也争气,进府第二年就生了儿子沈孝轾。沈山中年得子,高兴坏了,凡事处处宠着儿子。

来到内院,沈山看到儿子在宁燕燕怀中哭闹,忙轻轻地说:孝轾乖,孝轾别哭!

辛远北上前给宁燕燕行礼,然后缓缓拉起沈孝轾的手,说:沈老爷,别急,马上就好。辛远北借着说话那当口顺着孩子的挣扎,双手合拢轻使丹田之力,只听见咔吧一声。辛远北微微点头:太太,少爷的手好了!您让少爷动一动。

宁燕燕把儿子放下,沈孝轾动动手,对着宁燕燕说:不疼了,娘,孩儿不疼了!

看到儿子又活泼起来,沈山点点头,说:辛郎中,随我来吧!说完带着辛郎中离开二姨太的内院向后院走去。

沈府十分气派,装饰奢华。七转八弯,九曲回廊,小桥流水,亭台楼榭,把辛远北的目光吸引住了。如今正是四月底的午后,那牡丹开得艳艳的,香气袭人。

走了好一会儿,到了后院,沈山领辛远北进入父亲沈百科的卧房。辛远北看了一眼睡在床上的沈百科后便轻轻地道:老爷,老太爷的焦虑症甚重,如今不可急于给他饮食,得先安他的神志,所谓神通就百通了。沈山听了频频点头。老爷可否为我准备一些宣纸?辛远北问沈山。

沈山一脸疑惑地点点头,心说他要宣纸干什么?但他还是亲自去了书房拿宣纸。辛远北把随身带的竹箱打开,从里面取出银针两枚。辛远北接过宣纸平铺在桌子上,用火石击出火,把宣纸点燃。一会儿,辛远北把宣纸灰交予沈山:老爷,您把这宣纸灰让老太爷服下,我现在再给他扎下银针,两天之内我想老太爷的病情就会好转,到时我再来给他开些药补补身子。沈山将信将疑,让沈小三端过水来,然后给老父服下。接着,辛远北顺势在老太爷的太阳穴扎下银针,轻轻地转动银针,稍许就把银针取了下来。

说来也奇,沈百科服下宣纸灰后,只感觉腹腔一股酸水直往上涌,越涌越多,当即他就感到五脏六腑都舒畅起来,想着想着,不禁哈哈笑出声来。

沈山见父亲笑了,心里十分高兴。他扶着父亲穿衣下地,然后叫沈小三进来帮老太爷梳理一番后跨出睡房进入客厅。

辛远北在客厅候着,看到老太爷出来,忙抢步上前道:老太爷,在下再为您开些补药调养一下。说着开好了药方。沈山吩咐沈小三:小三啊,天色不早了,辛郎中的房间你是否整理完毕?


上一篇:祝贺的睡前故事2篇
下一篇:神医的宝宝睡前故事36篇

小故事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