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的故事大全8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8条关于动力的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动力的故事大全(1):
压力永远是前进的动力!
上帝造了一群鱼。这些鱼种类多样,大小各异。为了让它们具有生存本领,上帝把它们的身体做成流线型,而且十分光滑,这样游动起来可以大大减少水的阻力。上帝使每种鱼拥有短而有力的鳍,使鱼在大海中自由自在地游动。
待上帝把这些鱼放到大海中的时候,忽然想起一个问题,鱼的身体比重大于水,这样,鱼一旦停下来,它就会向海底沉下去,沉到一定深度,就会被水的压力压死。于是,上帝赶紧找到这些鱼,又给它们一个法宝,那就是鱼鳔。鱼鳔是一个可以自己控制的气囊,鱼可以用增大或缩小气囊的办法,来调节沉浮。这样,鱼在海里就轻松多了,有了气囊,它不但可以随意沉浮,还可以停在某地休息。鱼鳔对鱼来讲,实在是太有用了。
出乎上帝意料的是,鲨鱼没有前来安装鱼鳔。鲨鱼是个调皮的家伙,它一入海,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上帝费了好大的劲儿也没有找到它。上帝想,这也许是天意吧。既然找不到鲨鱼,那么只好由它去吧。这对鲨鱼来讲实在太不公平了,它会由于缺少鳔而很快沦为海洋中的弱者,最后被淘汰。为此,上帝感到很悲伤。
亿万年之后,上帝想到他放到海中的那群鱼来,他忽然想看看鱼们现在到底如何?他尤其想知道,没有鱼鳔的鲨鱼如今到底怎么样了,是否已经被别的鱼吃光了。
当上帝将海里的鱼家族都找来的时候,他已经分不清哪些是当初的大鱼小鱼,白鱼黑鱼了。因为,经过亿万年的变化,所有的鱼都变了模样,连当初的影子都找不到了。面对千姿百态,大大小小的鱼,上帝问:谁是当初的鲨鱼?这时,一群威猛强壮,神气飞扬的鱼游上前来,它们就是海中的霸王鲨鱼。上帝十分惊讶,心想,这怎么可能呢?当初,只有鲨鱼没有鱼鳔,它要比别的鱼多承担多少压力和风险啊,可现在看来,鲨鱼无疑是鱼类中的佼佼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鲨鱼说:我们没有鱼鳔,就无时无刻不面对压力,因为没有鱼鳔,我们就一刻也不能停止游动,否则我们就会沉入海底,死无葬身之地。所以,亿万年来,我们从未停止过游动,没有停止过抗争,这就是我们的生存方式。
压力永远是前进的动力!
动力的故事大全(2):
挫折永远是成功的前进动力
在朋友的帮助下,诺贝尔租了一条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马拉伦湖上搞实验。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这种炸药必须引爆后才能爆炸。为此,诺贝尔又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引爆装置雷管。从此,劈山筑路,打通隧道,穿凿矿井,再也不要用人力去一锤一锤地砸了。
诺贝尔为了发明爆炸力更加强大的炸药,连续不断地加紧实验。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轰!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
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1896年,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临终时,他立下遗嘱,把他100多种发明的奖金和专利费共200万英镑,全部存入银行,用每年的利息作为奖金,分别奖给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
动力的故事大全(3):
从厄运中发掘美好的一面,把坏事转化为积极的动力
如果这是今天最糟的事,那么今天是个好日子。这是我父母的生活哲学,一旦发生什么糟糕的事情,他们总是这样面对,并且教导孩子们从厄运中发掘美好的一面,把坏事转化为积极的动力。
在我生长的乡村小镇,如果要买结婚蛋糕这类特别一点的东西,必须经历来回60英里(1英里约合1.6公里)的艰难跋涉。我和格伦举行结婚典礼的前一天,他便进行了这样一次远行,带回一只多层蛋糕。它盖了张蜡纸保护糖霜,静静地躺在汽车后座上。
爸爸骄傲地推开后门,我和妈妈跑出去想先睹为快。格伦刚停好车,我们就把脸贴在车窗上,赞叹着那结着霜的白玫瑰花饰,还有蛋糕上闪闪发亮的小新郎新娘。格伦打开车门跳到草坪上,喊着:美丽的蛋糕给美丽的
雷克斯,我们的爱犬,从爸爸身边溜过,就在格伦讲话时从他身旁一跃而过。当我和妈妈还在对着车窗欣赏时,雷克斯从方向盘后面跳到后座上,勉强保持了一两秒钟的平衡,最后重重地落在了盖蛋糕的蜡纸上。
雷克斯,不要!四个人异口同声地喊道。说时迟那时快,蛋糕上的小新郎新娘已经倒下,几层蛋糕塌在一起。雷克斯知道自己闯祸了,夹着尾巴爬到窗前,对着我的脸做出道歉的样子,结果是把我珍贵的蛋糕仅存的完好部分踩坏,最后它干脆扑通一声坐在那乱糟糟的一团上。
每个人都笑了,只有我除外。我的蛋糕啊,我号啕大哭,婚礼全给毁了!
格伦拥着我说:亲爱的,有你有我就有婚礼,只要我们拥有对方,一切都是完美的。
如果这是今天最糟的事,活跃的老爸好像吟诗一样,那么今天是个好日子。
永远不要忘记还有更坏的可能性。母亲体会得到我绝望的心情,她安慰我说。她对爸爸和格伦说:你们两个男人把雷克斯抱走,然后把蛋糕拿到餐桌上。
一家人把东倒西歪的蛋糕仔细研究了一番,妈妈拿起电话拨了两个号码。婚礼计划不变,就当什么都没发生。妈妈一锤定音。中華勵志網
第二天上午10点,负责在婚宴上分蛋糕的两个表妹碧尤拉和乔治娅来了。我们是蛋糕造型师。她们宣布。听说结婚蛋糕需要修理?她们嘻嘻哈哈地问。她们带来了自制的白蛋糕,几碗白色的糖霜,还有几盒西点奶油。她们一连干了几个小时,重建我的梦想。当蛋糕恢复原状时,我的心情也恢复了。
妈妈、碧尤拉和乔治娅用糖霜把一块块白蛋糕粘到需要修补的地方,再把奶油抹到补丁上,将破损掩盖起来。看,我们用糖霜和奶油把昨天的一团糟变成了今天的杰作。妈妈微笑着说。
婚礼如期举行,当修补如初的结婚蛋糕出现在宾客面前时,人群中回响着:啊,多美的婚礼蛋糕啊。那一刻,格伦在我耳边轻声说:我想我们会继承你父母的哲学---如果这是今天最糟的事,那么今天是个好日子。
动力的故事大全(4):
姚明——动力来自目标
目标是一个追求的目的地,是一个其努力想要得到的结果。动力与目标又有何联系?如果说,达到目标的起点到终点,是一段路,那么这段路的中途便是动力,而起点就是制定目标,终点就是达到目标。很多人都有过这段路的历程。比如:姚明。
很多人都知道姚明,高大的身躯,可不见得这一定是好事。姚明小时候,个子就很高了,当然,他的脚也特别大。有时候,父母要给他买双鞋,可能要跑遍整条街,有时还买不到一双——他的脚太大了。姚明很难过这种情形只有定做鞋子。姚明听说进NBA能够有定做鞋子的“特权”。于是姚明定了一个目标——要进NBA——最初的想法只是想不必为鞋子而烦恼。
姚明成功了,他走过了一条“路”——达到目标的路,不容忽视的是他达到目标所付出的努力,又是什么赐予了他动力呢?是目标,对于目标的渴望。姚明是哪一段“路”的“胜利者”。
可见动力确实来源于目标,目标的高低,决定了“路”的长度,也决定了需要动力的多少。
动力是追寻目标的必经,而动力也来源于目标。
动力的故事大全(5):
不足是最大的动力
文/赵元波
宋太宗时期,有个叫王著的人,潜心研习王羲之的书法,深得王羲之书法的精髓,为当时的人所称道。宋太宗是个书法爱好者,特别喜欢王羲之的字,在处理完国家大事之余,也常常练习书法,听说王著对王羲之的书法造诣颇深,就专门让王著在翰林院当侍书,以便就书法方面的问题随时向他请教。练习了一段时间,太宗皇帝让人拿着自己写的字去问王著写得怎么样,王著总是说:还不够好,得继续练习。太宗皇帝听王著这么说,更加专心致志地刻苦练习,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天长日久,太宗皇帝的书法有了大的提高。可他让人拿着自己写的字再去问王著时,王著还是像往常一样重复那句话:还不够好,得继续练习。有人问王著:你怎么老是只会说那几句话呢?王著说:这你就不懂了吧!太宗皇帝的字本来已写得够好了,如果立即称赞他写得好,恐怕他就不会用心继续练习了。后来,宋太宗按王著说的继续刻苦练习,写的字笔法精妙绝伦,超越前代古人,宋太宗总结说:那是王著严格要求的结果。其实,做任何一件事也都是这样,如果稍稍取得了一小点进步,别人就一个劲儿地说好,我们也就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动力,也就止步不前,很难取得大的突破。在前进的道路上,学无止境,不足才是最大的动力。动力的故事大全(6):
还有一些好书没看,是我活下去的动力
拥有著名编剧、策划人、演员等多项头衔的史航,可谓是文娱界中的多面手,在各个领域都有着不俗的成就。而他对读书的热爱,也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严格意义上说。史航先生并没有一个功能专一的书房。被称为书房的那间屋。朝南的窗户成了阳台,错错落落地晾着很多衣服。地上铺了一张大大的席梦思:书桌上面堆满了书和杂物,蒙着一层灰。餐厅里的茶几和餐桌反而更像是用来写作的地方。我的家就是一座图书馆。史航说。200平方米的空间,不光是书房,连客厅、餐厅、卧室、走廊,甚至绝大部分的墙壁都被摆满书的书架覆盖着。五只猫史航的全部家庭成员在书房里或安静卧眠,或追逐嬉戏。书房和阅读对于他来说并不属于私密的空间。他对读书这件事特别无所谓,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他都可以读书,他甚至在ktv里读过书,别人唱歌,我没事干,就读书。还有人给我伴奏,这样不挺好的吗?史航说,所有来过他家的人都会问两个问题:一、你有多少本书?--、这些书你都看过吗?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不知道。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当然没有。史航的父亲是心理学教授,母亲是医生,他的阅读完全是源于兴趣。他对自家书架上的学术书籍,完全不感兴趣。幸好有个发小的爸爸藏书丰富。童年时代看科幻故事,少年时代看武侠小说,他一直都是碰到什么读什么。上了大学,第一次见到图书馆,他立刻就疯狂了。大学毕业后。他留校做了八年的图书管理员,一年能看300本书。从大学开始省钱买书,到现在挣钱买书,史航没算过花了多少钱,也没有算过买了多少书。以前住小房子的时候,书放不下。他就一批一批地往朋友家运,直到去年他搬到这间大宅,才把它们都接回来。史航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经历更多的事情,读书能让我身在北京的同时又去了趟沈阳,还能在沈阳认识一些人,去经历他们经历过的事情。他并没有整理书籍的习惯,中国文学、外国文学、科幻、悬疑、剧本、不同类别的书随意地填充着书架,或散落在桌椅、沙发上。触手所及的地方皆是书,随手抽一本就开始读,读累了就随手放下,从一本书跳到另一本书,毫无违和感,这和编剧天马行空的思维如出一辙。他也不会跟一本看不懂的书死磕,吃饭的时候能看是他对一本书的最高评价。史航喜欢趴着看书,白天在书房的席梦思上,晚上在卧室的床上,周围是一堆书和零食,猫在他的背上踱来踱去。他说自己是啮齿动物,无瓜子不读书。嗑着瓜子,平均一天就能读一本书,别人是一天看一本书,我是六七天看六七本书。每天晚上要上床睡觉前,他就在书架前站一会儿,后宫三千,选哪几个侍寝呢?你吧你吧,你们三个。卧室的床头是厚厚的一摞书,页边密密麻麻的彩色即时贴标记着精彩片段,史航会将它们逐条发到微博上。那些即时贴是他的前女友帮他买的。史航说:我的每个前女友都很贴心。那为什么不成家?马桶不够大啊!他指着书架上两个哆啦a梦的小玩偶。一个哆啦a梦坐在马桶上看书,另外一个哆啦a梦和它的小猫女友从浴缸里探出头来。你愿意一个人读书,还是两个人洗泡泡浴?史航选择了前者。即便他对读书如此热爱,到现在他也只是看了家里藏书的30%。有些书是没有时间看,有些书是特意留着的:还有一些好书没看,是我活下去的动力。动力的故事大全(7):
把嘲笑当动力
埃利德·迪吕波是比利时现任首相,他的一生经历了诸多嘲笑。然而,面对嘲笑,迪吕波既没有竭力反驳,也没有因此消沉,而是从嘲笑中检讨自我,激励自己,最终用成功回答了别人的嘲笑。
1951年,迪吕波出生于比利时南部一个叫做莫兰维茨的小镇。父母都是从意大利移民到这里挖煤的矿工。在姐弟七人中,迪吕波是最小的,也是最不幸的。在他刚出生不久,父亲就因车祸去世,这给他的童年蒙上了灰色的阴影。入学第一天,迪吕波因为没有穿上衣而受到同学们的嘲笑,说他是个“怪人”。他一脸沮丧地跑回家,“可家里真的只有这一条裤子,没有上衣啊。”迪吕波向母亲哭诉道。母亲听完后,微微一笑:“哦,亲爱的,这没什么难过的。没有穿上衣不要紧,但是没有学到知识那就是一件可怕的事了。你可以在学习上战胜那些穿上衣的孩子呀!”迪吕波的眼睛亮了起来,他听了母亲的话,再次回到学校里。很快,迪吕波因为成绩优异而让孩子们对他刮目相看,再也不嘲笑他是一个“怪人”了。
比利时由南北两部分组成,北部的弗拉芒人说的是荷兰语,南部的瓦隆人说的是法语。迪吕波是以法语为母语,同时精通意大利语和英语,但对荷兰语不太精通。在一次北部的竞选演说中,迪吕波用荷兰语谈到实施财政紧缩政策的“紧迫性”时,将“紧迫”说成了“喝酒”,被荷兰语媒体抓住了把柄。比利时荷语系最有影响的《最新消息报》讽刺迪吕波说:“他已经准备好担任首相,但他的荷兰语还没准备好。”北部最大的分裂主义政党新弗拉芒联盟党主席德韦弗嘲笑他说:“我们家的尼日利亚清洁工,来比利时只有两年,荷兰语要比迪吕波说得好。”这些嘲笑导致迪吕波在北部荷兰语地区支持率颇低。因为,人们无法信任一个连荷兰语都说不好的人能够领导好比利时整个国家。
面对嘲笑,迪吕波说:“对不起,我的荷兰语确实说得不好,但是,我相信我一定会说好的!”自此,在每次议会中,迪吕波都会使用荷兰语,尽管有时候会有语法错误,但他的荷兰语水平越来越高了。近日,荷兰自由党对外透露迪吕波在议会中已经不需要使用同声翻译,而他的这种执著的精神也渐渐让北部的弗拉芒人心生敬佩。
迪吕波就任首相时,比利时的国债占据了GDP的96%。在欧元区国家中,仅次于希腊和意大利,经济十分惨淡。法国的《新闻报》首先发难,取笑他说:“比利时人宁愿相信童话,也不指望迪吕波能够解决这个国家的棘手难题。”随后,多家媒体参与进来,舆论旋涡铺天盖地地向着迪吕波卷来。而此时的迪吕波没有向公众表达自己执政的信心,而是选择了沉默。因为,他决定用事实说话。
其实,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别人的嘲笑。面对嘲笑,声嘶力竭地反驳无用,因嘲笑而意志消沉无用,只有在嘲笑中正视自己,激励自己,把嘲笑当做动力,用成功回击嘲笑,这才是最好的答案。譬如,比利时总统迪吕波。
动力的故事大全(8):
感恩是一种动力
那一年,我大学毕业了。在一次人才招聘会上,我被南方一家企业相中。与我同时被吸纳的,还有另一位毕业生。他姓周,经历与我大同小异。
报到那天,公司老总亲自领着我们参观工厂。来到一个车间,他对我们说:欢迎加入我们的企业,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这个车间的工人了。说着他把车间主任喊来,叫他给我们分配活儿。然后转身走了,留下我和小周面面相觑。还没等我们反应过来,车间主任就塞给我们每人一副手套,叫我们跟工人一起去搬铁块。
这是一家钢铁企业,我们现在所处的车间,是切割铁块的,车间主任安排我俩的,就是从一处铁堆里搬出铁块,抬到切割机上去。这不是最原始的体力活吗?我们两个大学毕业生,只能做搬运的工作吗?就在我犹豫时,小周说了一声干吧,就已经上前,弯下腰去搬铁块。等我们干起来,才意识到铁块的沉重超乎想象。只搬了几块,我们就已经气喘吁吁了。
对我们来说这一切太出意外了,刚来时的那份欣喜,荡然无存。下班以后,我们拖着沉重的双腿,一边走出车间,一边唉声叹气。我向小周提议,我们立刻去找老总,向他问个明白,为什么分配我们当搬铁工?小周想了想,劝我说:我们的简历老总很清楚,我们还是先干着吧,反正已经来了。
小周不愿去,我也只好暂时忍耐了。从此我们上班的地点,就是这个车间。我们的工作,除了搬铁就是搬铁。我心里的不平和不服,越来越深。我有点憎恨这个企业,尤其是这个老总,我认为他们不是真的需要人才,招我们来,无非是往脸上贴金,搞些表面文章而已。一想到这点,我顿时有点灰心丧气,觉得自己的前途毫无光明可言。我多次与小周交流,把这种情绪发泄出来。本以为小周跟我一样牢骚满腹,可他看上去并不激动,只是微笑着说:既然已经来了,就不要想那么多了。我们先把分配给自己的工作做好,如果连简单工作都做不好,我们也没有和企业谈条件的资本啊。
慢慢地,我对小周这个人有点看不惯了。我觉得他并不聪明,习惯于随遇而安,逆来顺受,缺少青年人的闯劲、冲劲。
一个月就这样过去了。我刚想找老总,老总却来了,他告诉我们,从明天开始,为我们换个新的岗位。我一听十分高兴。哪想到,所谓新岗位,不过是另一个车间而已,活儿还是又脏又累。又一个月以后,老总让我们进另一个车间,那是本企业最危险最艰苦的穿钢车间,烈焰腾腾的炉子里吐出一根根通红的钢条,气浪灼人,充满惊险。我读了几年大学,到头来竟会成为一名烧炉工,这真是做梦也没想到的。此时我做好了辞职的准备,就等着实习期满,看老总怎么安排我们。
按照合同规定,我和小周进企业,要有半年的实习期。我是扳着指头,一天一天计算着的。半年,终于到了。我长喘一口气,心里想,对我们的磨练期总该结束了吧。
可出乎意料的是,并没有谁来通知我们离开炉前。一切依然是老样子。我再也忍不住了,看小周还是不愿去和公司谈判,我生气地吐了一句:没劲!决定自己一个人去。走进老总办公室,老总问我:有什么事吗?我极力压抑着不满,把自己的意见提了出来。老总和颜悦色地问我:那么你希望自己做什么工作呢?
我愣了愣,自己只是对眼前的工作不满,至于自己到底能做什么,我还真的没有细致想过,现在只好硬着头皮说:至少,我不能总在车间里,干这么粗的活吧。老总点了点头,一挥手说:好吧,既然这样,你到质检科吧,担任质检员,怎么样?我一听,心里暗暗高兴,不管怎样,我到底可以脱离钢炉,成为一名科室人员了。
我就这样进了质检科。一段时间后再看小周,依然留在钢炉前,与通红的火钢打交道,没有被调动的任何迹象。我几次怂恿他学学我,直接找老总提意见,但他总是微笑着,显得无所谓。我问他难道真愿意干工人干到底吗?他摊了摊手:这不是挺好吗?你看我现在体质越来越强了。虽然知道他这是开玩笑的话,作为同来的大学毕业生,我替他感到冤枉,也对他很不满,认为这个人过于胆怯,连为自己争取权益的勇气都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