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观察一个人的格局与气度,除了验其事功、访其德操,最好再听一听他怎么看待自己以及如何面对别人对他的批评。
在台湾,愈来愈热闹的是,大师与天王的出现不逊于雨后春笋。类似黄袍加身般的尊荣,似乎在各领域林立的山头上不时登基。于是,我们的确拥有了很多大师:建筑界大师、电影界大师、文学界大师、科学界大师当然,还有气功、命理、塑身大师。
媒体与行销企划人员必须负点责任,为了达到耸动效果,不惜挑出字典中最具权威含义的那一批文字,诸如:五百年来第一人气势磅礴,震古烁今旷世手笔,鬼斧神工大师风范,扭转乾坤学权威、万众瞩目接着是天王巨星新世纪接班人不世出之天才,最后在键盘上敲下两个字大师。这真是另一种营造业。
本来,都是文字游戏,但玩多了有副作用。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当事人也觉得自己愈来愈像领一代风骚的大师了。
如果一个社会大师林立,那这个社会大概就神志不清了。如果一个人陷于大师的魔网,就等于按下了自毁之键吧。
人,若常常想起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说不定能在无边无际的时间瀚海中看到数不清的人世残骸,从而谦逊、悲怀起来。一个人的黄金光阴不过数十载,若有几斤几两才华禀赋,也是社会积谷存粮把他培养出来的,从这个角度看,储存在每个人身上的知识才赋皆是公共财产,怀藏者需在生命结束之前回馈出来,才算有情有义。功名利禄,只是意外的犒赏,本不是志士的终极关怀。
也许,能人志士辈出比镁光灯下的一排大师,更能显示社会的气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