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孩子害怕黑暗,情有可原;人类真正的悲剧,是成人害怕光明。——
【心情不好的时候,听听心理电台】
2014年2月17日10点29分,IBM深圳管理人员梁娅倒在地铁出口台阶,曾抬头挣扎。监控显示,有7位市民从旁经过,有的看了看就走了,民警半小时后赶到。地铁方称,未采取急救措施,也不敢动她。她保持同一姿态长达50分钟后不幸死亡。
我无意去谴责路人和地铁工作人员的无动于衷,毕竟每一个人都有选择自己行为的权利,而且他们也许真的是缺乏最基本的急救常识,我只是在想:如果换做是我,我会去主动帮助她,哪怕是打一个急救电话吗?
这种问题往往并不会有肯定性的答案,我们基本上会有这样的借口亦或说是顾虑:因为不能置身其中,我无法对当时的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进而也就无法做出准确的行为了。即便有人真的用坚定的语气给出肯定性的答案,也怎么都听起来像是口号式的“学习雷锋好榜样”,毕竟“时间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还有一个答案就是“我们中国人缺乏信仰”,这真的是一个“扔之大海皆准”式回答,可我想说,既然这样,那就找个“信仰”试试看。
扶不扶被网友评为央视2014年春晚最佳小品,我本以为它对生活中的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所启发,然而谁知关于“碰瓷”和“漠视”的真实案例却依然屡见报端,甚至很多家长会直接警告孩子“遇到这种事躲得远远的”。然而,你不能简单粗暴地怪罪如此家长,他们并不是不善良,只是现实罢了。
我们为何会如此纠结于“扶不扶”这个问题?媒体对于此类事件的大肆报道固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究其问题的本质还是:我们不相信了,尽管我们相信这个社会上不是所有的老太太都“扶不起”,但是我们还是害怕自己“中大奖”。
可是,难道因为每天都会发生交通事故,你就拒绝出门?难道因为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你就拒绝吃饭?难道因为闭了眼睛就可能睁不开,你就拒绝睡觉?那我告诉你:喝水也会噎死人。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某一天倒在路边的是你的父母亦或就是你自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这个时候该是一种怎样的绝望?
我承认,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确变得愈加冷漠,但是你不能因此而就不去“扶”老太太,因为人人如此,这个社会只会继续这样恶化下去,恶性循环。
信你该信的,不要信那些使你无法不愤怒的东西。人之所以要优于其它动物,就在于人能够很大程度上控制自己的思想,进而决定自己的行为。
(本文仅代表作者自己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