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睡前小故事 列表

睡前故事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到此一游?

2024-10-28 07:33:03

心理导读:想当年,猴哥在佛祖手掌所化山峰的地方到此一撒,来证明自己神通广大。而转眼间,却正是这一撒出卖了他。这也揭示出国人自我认同度低的心理困境才是根本原因。 ——

近日,“刻字留名”、“到此一”成了公共话题。14岁的南京中学生丁某前些年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刻下“丁XX到此一”,被中-国网友在网上曝光后炸开了锅。此后,香港某记者被指在敦煌莫高窟壁画上留下“宋X到此参观考察”的“墨宝”。

眼下,全国网友正在进行一场“找茬运动”,曝光存在于各地景点的刻字留名。中-国人为何如此热衷于刻字留名?

在考古学专家赵晔看来,国人好刻字留名,是古往今来“上梁不正下梁歪”的后果。

乾隆最爱“刻字留名”

他说,中-国人刻字是有传统的,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文。到了宋代,欧阳修等人开创了金石学(考古学的前身),专门研究和考证金属器具、竹简、甲骨、玉器、砖瓦等文物上的文字资料。

历朝历代,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中-国大量会写字的人爱“留名”,最典型的非乾隆莫属,只要字画古董经他之手,就难免遭受“圈阅”之灾,他最爱在字画上写读后感、签名盖章。除了字画,各种材质的古董器具也惨遭他的摧残,故宫收藏了几件价值连城的玉器,就被乾隆动了“大手术”,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赵晔认为,纵观史料可知,历代中-国人都爱刻字,这并非到了当代才出现的新鲜事。

跟涂鸦墙是两回事

“别看现在很多富家子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其实他们的存在感和价值感都不强,家长总是有意无意地给他们灌输‘所有这一切都是我们给的’,他们一直活在父母的阴影下。”对于在埃及神庙浮雕上刻字留名的丁姓初中生,广州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创办人胡慎之认为个人素质的欠缺只是表象,自我认同度低的心理困境才是根本原因。

胡慎之说,刻字留名现象最普遍的国家往往都是国民个人存在感低的国家,比如中-国和--,在这些国家的传统里,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被要求“服从”,很难追求个性独立,被剥夺感强烈。于是,他们把个人存在感寄托到了别人的眼里和嘴里,期望被别人看到、听到,期望被别人需要,俗称“为别人而活”。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这种国民心态根深蒂固,诸如“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留取丹心照汗青”之类的观点不胜枚举。“刻字留名是占有欲的表现,往雅处说,这是追求‘生后不朽’的国民心理;往俗里说,这跟狗撒尿圈地盘的原理相似。”

中-国历代文人都有在公众场合题词作诗的雅趣,这跟今日国人刻字留名的喜好是否是一回事?在胡慎之看来,古今对比,心理机制是一致的,但两者的层次相去甚远:古代文人在石碑等处题词作诗,不仅希望被他人“看到”,而且创作时便预判到自己的文思和书法被他人“需要”;而刻字留名者只想被人看到,却不会考虑他人需不需要。欧美不少城市都开辟了专门的公共“涂鸦墙”供文艺青年们挥毫,它同样带有艺术性,与简单的刻字留名不尽相同。

见识少VS“破窗效应”

胡慎之认为,在古迹和景点刻字留名的人,要么年少无知,要么是没见过世面的“屌丝”。通常情况下,那些到过许多地方旅游、足迹遍布五湖四海的成年人都不会屑于这么干,“刻字留名”跟“拍照留念”的心理机制相通。

不要说在古迹上刻字留名,见过世面的资深“驴友”甚至不屑于在景点做“V”字手形摆拍照片留念,他们觉得这很傻,认为只拍景点本身要比人景合影美好得多。而那些难得出去一趟、没见过世面的人普遍喜欢留影纪念,热衷于刻字留名的概率也更高。

当然,刻字留名如此普遍,有“破窗效应”从中作祟——一栋房子如果窗户破了,却没人去修补,那么此后其他窗户也会莫名其妙被人砸破;如果窗户完好无缺,则很少有人愿意成为第一个砸破窗户的人。很多人上学时都有过在课桌上刻字留名的经历,绝大部分人都是基于“破窗效应”从众跟风,追随“前辈”的脚步。

景区拟设“到此一游签名墙”

随着刻字留名成为公共话题,不少网友在腾讯微--BO上展开了“随手拍到此一游”的活动,曝光国内名胜景点的“伤疤”。有景区表示,正在策划“到此一游签名墙”,既满足游客们“到此一游”的虚荣心,又保护名胜古迹不受污染。

北京八达岭长城是“到此一游”的重灾区,网友“彭小坏”昨天早晨爬长城时,拍下了几组涂鸦图片,其中不少涂鸦应该是外国人留下的,比如“JAMES”,他在城砖上毫无掩饰地留下了自己的大名。“彭小坏”愤怒地说:“这是外国人留在中-国2000多年历史遗迹上的痕迹!”

这条微--BO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吐槽,“我有丁某某,他有詹姆斯,看来涂鸦真是全人类的通病。”“建议英语国家的媒体都来找找这个詹姆斯,太可恶了,找不到这人可对不起我们小丁。”也有网友称:“肯定是学习了我们的坏榜样,让这些外国人以为在长城上题字是种时尚。”

山东峄山是孟子名言“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中所指的“东山”,昨天早上,网友马振华在峄山的棵树上拍下了峄山版“到此游”,上书“龙年吉祥,于峄山记”云云。马振华遗憾地说,孔子倒没有留下“到此一游”,你却留下了。

马振华的微--BO引来了峄山风景名胜区官方微--BO的回应:“我们正在策划到此一游签名墙。”随后,“峄山风景名胜区”接着卖萌:“孔子啊!您告诉他们您当年是怎么登上岱南奇观峄山的。”不少网友赞成景区开设签名墙,认为这种做法值得推广。

在所有被曝光的涂鸦中,岳麓书院的涂鸦被网友们评为“最文雅”,它被题在书院周濂溪祠墙壁上,写的是:“合天地之正,皆楚俊根;明世人之苦,乃诸佛心。周家人拜记。”看这架势,涂鸦之人应是周濂溪的后人。对此,网友“一笑身轻”赞道:“应该找两块上好金丝楠木,把这两句话刻上去作为这里的楹联吧!”网友“万里在”则揶揄说:“这位是不是那个在埃及题字的初中生的老师啊?”

圆明园、陕西精进寺、福建石竹山、上海外滩……全国各地的景区均被刻字留名所伤,也都被网友拍摄后放在网上曝光。

策略游戏:撞火车


上一篇:情绪的魔力
下一篇:想得越多,越容易失败?

小故事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