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傅并不老,36岁的他因做生意带出很多徒弟而得此美称。如今已是开泰、金牛和爱康三家名牌水管汉口地区总代理的他,稳坐顺道街装饰行业的老大。你也许很难想像,他以前只是个在路边卖烧饼油条的
六岁的小孩摆地摊
陈新超出生在汉川农村,家境贫寒。
贫穷是最好的老师。一天,刚上小学一年级的陈新超突然来了灵感,把自己积攒的40多本娃娃书摆在地上,租给村里的孩子们看,看一本两分钱。刚开始看的人并不多。陈新超借助地区优势,因家门口就是一个小车站,偶尔有人在此等车。陈新超把家里的板凳全搬出来,并打出广告:租看娃娃书两分钱,租坐一只板凳两分钱,如果又看书又坐板凳,只收看娃娃书的钱。
看娃娃书的人一下子猛增。后来他的生意渐渐扩大,从单一经营走向多种经营他推着爸爸的自行车(那时还不会骑),从4公里以外的小镇上进几根甘蔗回来卖村里人不得不服这个小家伙,一个6岁的孩子不比一个壮劳动力差啊,周末两天就能赚2元钱。那时的2元钱,差不多可以买一条香烟。
油条做成批发生意
因为家里穷,陈新超读到初一,就把读书的机会让给了弟弟妹妹,14岁那年,他开始去外村当学徒炸油条。当地炸油条风行,远近至少有六十余户都在做这事儿。学徒加帮工干了两年后,一个看上去更好的机会来了。陈新超解下围裙,进当地一家麻纺厂当起了工人。1987年,18岁的陈新超就当上了车间主任。也就在那时,陈新超认识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女孩徐珍。
那时万元户刚刚冲击人们的耳膜。这个诱惑了一大批人的名词也诱惑着陈新超,他掐指一算,每个月200元的工资,成万元户要等到猴年马月。陈新超再次潜入商海,独闯武汉。刚开始,他只是给人家做帮工。但这个帮工很有心眼,他边帮人家炸油条,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梦想着有天能自己单干。
两年后,他终于用东借西凑来的400元钱实现了夙愿。生意并不那么顺,他和母亲两人忙了一年收获不多。
1990年,徐珍因逃婚从家乡来到武汉投奔陈新超,缘分就是那么巧,我在临街的门面外倒水,一眼就看见了在水龙头上接水喝的她。
为了抢在零售生意来之前把批发油条做好,陈新超每天和妻子必须在凌晨一两点钟起床。有了女儿后也不例外,大雪纷飞的深冬,徐珍心疼地把孩子从热乎乎的被子里抱出来,再用小被子包好放进小推车里,一家三口迎着风雪出发。女儿一哭,徐珍就得手脚并用,手在拣油条,脚在推小车哄孩子。
付出终于有了回报。炸油条兼卖烧饼,陈新超一个月的收入就有2000余元,相当于一个机关职员的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