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闲坐着听我妈的伟大设想,如果把月季和牡丹嫁接到一起
院子对面的大路上有人叫我妈的名字,奔出去看,不认识,招呼他,也不理我。还一直郭荟萃、郭荟萃大一声小一声的叫不停。
我有些恼,这人看起来也三十多岁了,怎么还这样?
我妈见我折回去,外面却还在叫她,就自己出来应了声。
2
那人见她站在院子边上去了,说:你们家要收麦子了吗?
这麦子才筷子高,收麦子还早得很!我妈应着。
那人迟疑了一下,想了想又说:那你们家收麦子的时候叫我。
好,收的时候叫你。那人听了这句答话,拍拍手,一蹦一跳地从大路上走了。
这人倒是奇了。谁啊?我一头雾水地问。
杨二。
3
杨二不是他名字,到底大名叫什么,没人知道。他的家和我们家隔了好几道山,去年开始出现在我们家那一带来帮工,管吃管住,一天50块钱。
杨二却是不大识钱,不会算账,有不厚道的人把10块当50块给他算,也乐呵呵地接了。他找人帮自己缝个布袋子,把钱装进去,满了,寄存到他信得过的人家里;再缝一个袋子,挣钱,装满,寄存,如此往复。
4
杨二开始的钱是寄存在他爸妈那里的,结果他哥哥买房,家里人拿钱去帮哥哥付了首付,他不愿意,找家里人却又没有人做主,就自己使性子跑了出来。
这是他自己给我奶奶讲的版本。
人们传说的版本比这个残酷,说是被家人赶出来的。
5
同样,杨二脑子坏了也有很多版本,有的说是小时候吃才坏了的,有的说从小就这样半明白半糊涂的,他跟我奶奶讲的是另一个版本,小时候爬树,掉下来摔的。
杨二不能干细活儿,都是粗笨的,干活不偷懒,也不歇气儿,背东西的话,装满一股风就跑了个来回。也使性子,不高兴撂了手里的东西就走,有时还哭闹。就因为这样,雇他的人家倒不是很多。
6
杨二来我们家帮过一次工,竟是哭闹着争取来的。
他老在山那边的姑姑家帮工,有天姑父逗他,说雇你去给我娘家收水稻吧。结果他就记在了心上,执拗地要来我们家收水稻。可水稻早就收过了,哪里还有。他哭闹着不肯,姑父为了了愿,就带他给我们家砍了一天柴。
可这愿在杨二那里只算还了一半,说下次要来我们家帮着收麦子。
7
杨二原来的帮工范围都是在姑姑那边山上,自这一次,业务拓展跨过了河,到了我们山这边。我们家没再雇过杨二,他干活儿太拼命,我奶奶说就是给钱看着也难受。
杨二后来倒是在我们家义务劳动过一次。
8
有天下大雨,他狼狈地在一丛竹林下躲雨,被我妈回家时看见了。问他,说是要找谁谁,人不在家,却被那家的狗追了快二里地。我妈让他到家里躲雨,吃完午饭再去找,他缩着脖子不肯,只低头看着鞋子。后来究竟是跟着来了。
下午雨停了,奶奶去拔萝卜,他也要跟着去,一地萝卜都快给拔光了,拦都拦不住。然后一阵风地给背回了家。等奶奶回家,他已经不见了,连换的湿衣服都拎走了。
9
我妈说收麦子的时候一定得叫上杨二,从麦子刚长出来他就问,这都来问过好几次了。
算起来,我没有正式地和杨二打过交道,这些事也都是家人讲的,如果下次收麦子的时候我正好在家,一定会好好地和他打招呼:
嘿,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