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篇关于翻译的故事大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5篇关于翻译的睡前小故事,供各位参考,同时还提供了古诗文、作文、组词、词语、故事、好词好句。点击查看更多睡前小故事翻译的睡前小故事:(1):
司徒完满:“翻译只是月亮”
因《最后一课》爱上法语
司徒完满笑着告诉记者,她的姓名中嵌入了父母两人的姓。她的母亲司徒双是画家司徒乔与冯伊湄之女,上世纪50年代北京外语学院(以下简称“北外”)法语系的高材生。父亲则是北宋时期大金完颜阿骨打的第三十一代直系世孙,大金战败后完颜氏为躲避灭门之险改姓完。满,则取满额之意,她出生时正值贯彻“三个太多,两个正好”的生育政策,她上面还有个哥哥,正好是满额了。
她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是外婆冯伊湄,“她教我吟诵唐诗宋词,欣赏国画书法。春夏她带我去颐和园长廊,一幅幅讲廊上的名著典故;秋冬则带我去中山公园看菊花梅花展,教我要学菊花戴霜怒放的坚忍,梅花凌寒独秀的傲骨。”说起童年往事,司徒不觉莞尔。“我小时候是假小子性格,极贪玩,但有好奇心,爱读书,到小学五年级时不仅读完了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还通读了鲁迅全集和朱自清散文。”
父母由于常年在驻外使领馆工作,有一段时间曾将她托付给好友杨天戈(曾任北外中文系主任)、邱惠芳夫妇。“杨叔叔国学深厚、满腹经纶,鼓励我和他的儿子一道背诵古文观止,一天一篇;背宋词,一天一首;每天还写观察日记。”
考入北外附中后,母亲多次来信劝她报英语,说是大语种,好找工作。她却迷上了法国文学,“小学五年级课本中都德的《最后一课》深深打动了我”。她不管什么实用不实用,自作主张选了法语。母亲尊重了女儿的选择,还寄回了法语原文词典和原声磁带,并告诉她,地道的口语来自枯燥的重复和苦练,优美的语感来自大量的原文阅读。
流泪过感恩节
1989年10月,感恩节。加拿大渥太华卡尔顿大学空荡荡的图书馆中,只有司徒完满和一位值班的图书管理员。看着窗外滴血的红叶徐徐落下,她尤感孤独无助。从原先在校期间北外法语系唯一的市级三好学生,到如今举目无亲还要被老师同学以怀疑和不屑眼光看待,她一时难以适应这样的心理落差,一边做读书卡一边泪如雨下。
两个月前,司徒完满从北外法语系毕业,怀揣着不到40美元(约合250元人民币)的现金和一封奖学金通知书,孤身踏上了远赴加拿大的求学之旅。卡尔顿大学规定,奖学金获得者的成绩不得低于A-,否则将会被取消奖学金资格,而得A的比例又是极小。加拿大是个英法双语国家,她必须要同母语是法语的同学竞争。司徒完满硬着头皮,放弃一切业余爱好,利用所有时间,恶补苦读。支持她的只有一个信念:明天一定比今天好。回顾那时的艰辛,她十分感慨,“那时真是靠着年轻,心中永远充满着希望,体力也吃得消,能够一连几天几夜地赶论文。”最终,她只用了11个月就拿到了硕士学位。
司徒完满还想继续读博,朋友们都劝她别再读了,学历太高,工作和对象都难找。她向外婆的世交叶崇范老人(名士叶公超的胞妹)请教,老人对她说:“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教育就是人格的基石,它左右的是你的人生。”这坚定了她读博的决心。之后她在激烈的竞争中拿到了渥太华大学法语系的博士奖学金,用4年拿到了博士学位,而母语学生一般需要6年。
“你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有没有影响个人生活?”记者笑问。“还好吧。”司徒完满也笑了。她的丈夫李征,曾是我国外交部国际司的处长,现任渥太华卡尔顿大学孔子学院的院长。
胡主席的三次问候
1995年,司徒完满顺利通过了英中、法中双语双向交传口译考试,开始了翻译生涯。
她第一次做高层领导人的翻译是1997年;第一次为中国领导人服务,是在1998年朱镕基总理访加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司徒完满有不少机会接触到各国领导人,有些经历令她至今难忘。胡锦涛主席对她的三次问候,更成了她翻译生涯中最宝贵的记忆。
2008年,胡锦涛主席和哈珀总理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宴会上恰好坐在一起。那时中加关系正处于冷却期,哈珀总理2006年接任总理后尚未访问过中国,而胡主席的前一次访加则是2005年。席间,胡主席对哈珀总理提到了他上一次在加拿大的成功访问,并说:“这位女士便是我上次访问加拿大的翻译,她的服务非常出色。”司徒完满非常激动,她没想到,事隔3年,胡主席还记得她,并特意向哈珀总理提到她以前的工作。
2009年G20峰会时,胡主席向哈珀总理正式发出了访华邀请,哈珀欣然接受。就在哈珀起身告别时,胡主席侧过身向也准备告辞的司徒完满说:“感谢你上次对我访问的出色服务。”当时,她惊讶得不知该说什么好,只涨红了脸说了声:“谢谢您还记得我。”
2010年,加拿大女总督米夏埃尔·让一家访华,胡主席在中南海设宴招待。一般在宴会时,翻译总是坐在领导人身后不入席。但这次打破了常规,双方翻译都入席并坐在领导人身边。席间,胡主席问:“司徒小*姐,你们是否习惯北京的桑拿天?”那时正值7月,北京当天气温超过40摄氏度,对于习惯加拿大凉爽天气的人来说,确实是个考验。胡主席向她直接问话,并且知道她的名字,这让司徒完满深受感动。
职业生涯中的遗憾
当记者问她做翻译的心得时,司徒完满说:“信达雅中,‘信’最为重要,不懂的话不能瞎编。如果对方听后会意地笑了,那就说明是‘达’了。‘雅’则需要对两个国家都有丰厚的知识积累与文化修养。口译的一次出彩,可能是几十年积累的瞬间闪光。但另一方面,翻译尤其是口译,永远是遗憾的艺术。有时明知道不是最佳译法,但在现场无法精雕细琢、推敲更正,只有尽力而为。我的职业生涯中充满了遗憾的译法,甚至可笑的错误,事后往往追悔莫及,但只能力求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给领导人当翻译,在很多人眼中是很风光露脸的。但司徒完满可不这样认为,在她看来,“好的翻译是领导人的影子和声音,虽形影不离却总在光环之外,翻译只是要准确传达领导人交流的信息。切记摆正自己的位置,记住你只是两种或多种语言的沟通桥梁,而非高楼广厦、引路灯塔。翻译只是月亮而不是太阳,你反射的只是太阳的光辉而已,这光辉并非属于你自己,也决不应属于你自己。”
翻译的睡前小故事:(2):
从小工到翻译
打工妹想当翻译
王旭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县。因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王旭辍学到一个建筑工地当了一名给师傅拎沙浆递砖头的小工。
一天,王旭所在的建筑工地来了一群老外。随行的一位女翻译用流利的俄语向老外们介绍着什么,她举手投足间透露出的精明干练、温柔文雅的风度,让王旭看呆了。
从此以后,王旭难以把那个女翻译的身影从脑海中抹去。她想,俄语不就是一门语言吗?既然别人能学会,自己怎么会学不会呢?于是,她悄悄托人从省城捎来俄语课本、词典和磁带,开始自学俄语。白天,她在工地上干活儿;晚上,她用冷水洗把脸,泡一壶浓茶,每天晚上都要学习到夜里3点左右。
对于像王旭这样没有外语基础的人来说,最大的难题就是记单词和发音,而俄语中的弹舌元音又非常难练。为了增强记忆,王旭在家里到处贴满了单词,吃饭、洗脸的时候都要念上几遍;在工地上,她一边送沙泥浆递砖头,一边不停地练弹舌元音。工友们看她嘴里发出古怪的声音,便议论纷纷:“这丫头是不是着魔啦?”
终于有一天,王旭随身携带的《标准俄语900句》被一个工友发现了。有人讥讽她:“丫头,把老毛子的话说两句我们听听!”有个工友嘲笑她说:“你要是能当翻译,我就能当大学教授!”而她的朋友则劝她:“听人家说招翻译都要大学毕业,你就算学成了,没单位肯要你,不也白学了?”这些议论,让王旭不知哭了多少回,她不禁问自己:一个打工妹想改变命运,真的这么难吗?
从小工到“野翻译”
坚持自学一年后,王旭终于背下了不少俄语单词。虽然词汇量够大,但她无法将它们连缀成句。俄语的语法十分复杂,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她根本无法自己去理解掌握。于是,她决定去参加正规的培训班。
王旭一打听,参加牡丹江市的俄语培训班要交2000多元学费。她咬咬牙,拿出自己好不容易攒下的1600元钱,又找工友借了500元,凑齐了学费。她辞去工作,来到了牡丹江市。
王旭是培训班里最用功的学生。看到她学习如此用功,有位老师告诉她:“其实在培训班只能掌握必要的语法基础,要达到汉俄互译,还得跟俄罗斯人多交流。”王旭把这句话记在心上。从那以后,她每天都去大街小巷转悠,看到俄罗斯商人就上前搭讪,帮买卖双方谈价。开始,她的举动总是把人家吓一跳,当弄清楚她这样做是为了学好外语后,别人也很乐意接受她这个“免费翻译”的帮助。
有一次,王旭在一家商场看到十几个俄罗斯人在购买商品,随团翻译被一个词给难住了,憋得脸通红。王旭刚好知道那个词,几句话就帮双方解了围。没想到货摊儿老板一把拽住她,请她接着翻译。那天,通过她的翻译,俄罗斯客人一下买走了上千元的货,货摊儿老板很高兴,当场抽出50元钱就往她手里塞。拿着这50元钱,王旭兴奋极了。当她转身离开时,一些摊贩还在后面喊她:“翻译小*姐,以后也来我的摊儿上帮忙啊!”王旭一听受宠若惊:这是真的吗?自己在别人眼里难道已经是一名翻译了吗?
从这以后,王旭经常到这些摊点帮忙。因为她口语越来越熟练,那些俄罗斯商人往往怕她走开,拉着她一个劲地聊天,这让王旭学到了很多俄罗斯俗语、俚语和地方口音,她的俄语听说水平突飞猛进。
虽然靠给商人们做口语翻译,王旭每个月平均能挣到4000元左右,但她不想当一辈子“野翻译”,于是她到好几家外贸公司毛遂自荐。可当这些单位听说她一没大学文凭二没留学经历后,统统拒绝了。两年过去了,王旭依然四处“打游击”。
一天,王旭偶然听别人说东宁边境贸易总公司正在招聘俄语翻译,于是,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这家公司应聘。和从前一样,公司负责人见她没有大学文凭,不打算录取她。王旭赶紧拿出自己的简历,恳求对方给她一次试用的机会,并表明试用期内不要工资。或许是她零工资的承诺和她的真诚打动了公司负责人,她被留下试用一个月。
翻译的睡前小故事:(3):
翻译官
翻译官
老伍家门前有棵大榕树,树下一张石台,两张石凳。老伍退休后,天天都跟老潘在树下下象棋。可不知道怎么的,近来老潘一连好几天不来了。老伍正以为他病了呢,没想这天老潘来了,递给他一袋黄皮果,说:“你才病了呢,这几天我当翻译官去了,忙得屁滚尿流的!”
老潘退休前是市人民医院的医生,据他自己说,当年晋升时外语都是不用考的,要是考,估计他连二十六个英文字母也记不全了。这样的人当什么翻译官,所以老伍也没多想,接过黄皮果就说:“下棋下棋!”
没想到一盘棋还没下完,老潘的手机响了,一接就说:“妈的!我又得当翻译官去了,你等等!”说完拍拍屁股走了,不一会回来,把一袋龙眼朝老伍一伸,说:“吃龙眼吃龙眼,我当翻译官得的!”
接下来一连几天都这样,虽然老潘也天天来下棋,但时不时就被叫去当“翻译官”,没下成一天好棋。
看来老潘当翻译官是真的了,可是什么语言的翻译呢?
不管老伍怎么问,老潘都是呵呵笑:“你管我翻译什么,反正我不是日*-本汉jian翻译官就得了!”
老伍这里地处中越交界,越南人常过来买东西,边界上的村民会越语的不少,不少外地人常找本地人当越语翻译。老潘曾说过他当年到边界的村里当过乡村医生,看来老潘翻译的是越南语了。
老伍这么一琢磨,这天上街时被一个农村妇女拉住了,叽哩呱啦说着什么,老伍看她的装束,知道这是个越南女人无疑,就给她打了“等等”的手势,然后打电话给老潘,说有急事找他。
老潘拿着一袋红薯急匆匆赶了过来,说:“我正给人当翻译呢,瞧,这是人家给的!你说说,什么事?”
老伍指指越南人,说你问问她。没想到老潘一听哭笑不得,说:“谁告诉你我会越南话了?难道除了越南话就没有别的可翻译的了?”
老伍问他那你是啥翻译官,老潘又是呵呵笑:“你别管,反正我不是汉jian翻译官就行啦!”
不是越南语不是英语,这老家伙还能翻译啥呀?
老伍看着老潘手里拿着的红薯,突然一拍大腿,明白了,老潘当过乡村医生,认识很多农村老头老太,而这些人文化低,进城后听不懂城里人的话,就叫老潘去当“翻译”,所以老潘才得到龙眼红薯之类的东西。
没想老伍一说,老潘却撇撇嘴,说:“去你的!时代在发展,人也在变化,现在的农村老太都能上央视‘星光’大道,还有啥话听不懂?再说,要找人当翻译也轮不到我呀!他们都子孙绕膝了!”
老伍想想一拍脑袋,老潘这话没错。可不是越南语又不是土话,老潘还能翻译啥?又有什么必要非得瞒着他呢?
老伍一问,老潘还是呵呵笑:“你别管,反正……”
老伍一听又好气又好笑,想了想说他现在很不爽。老潘问啥不爽。老伍说:“我跟你下了这么久的棋,棋逢对手,简直上瘾了。可是明天起我不能下棋了,省城的儿子要我去带孙子了!”
老潘一听倒抽一口气,说:“这样啊!虽说带孙子是好事,可你这一走,我也还真不知道找谁下棋了!不过你也不可能一直呆在省城的,回来的时候记得找我,到时我一定不去当什么翻译了,好好跟你下一天棋!”
老伍一听扑哧一笑,他当然不是真的要进城带孙子,而是想逼老潘说实话呢。
所以第二天一大早,老伍就到市中心广场找人下棋去了,他知道老潘天天都去菜市买菜,要路过广场的。果然一盘棋还没下完,老潘就来到了身后,惊讶地问:“怎么回事?你不是说要进城吗?还有心在这下棋呀?”
老伍看也没看他,好久才抬起头,冷冷地说:“你说啥?哦!你说进城呀!嗯,快了,我下完这盘棋就走!”说完又低头下棋,不再理他。
此时老潘没注意到老伍的神态,可第二天第三天依然这样,老潘就明白了,第四天他也不问了,上去就把老伍拉了起来,又把他拉到没人的地方,给他点了一支烟,赔着笑脸,说:“我知道你的意思了!我可以告诉你我当的是什么翻译,可你记住一定不要告诉任何人,行不行?”
老伍一听大喜,点头不迭,老潘这才娓娓道来。原来,不久前的一天,老潘到药店买点药,结果碰上以前当乡村医生时认识的一个乡下老头,老头到药店看病后,因为钱不够,没法在医院买药,后来听到候诊的人说药店的药比医院便宜,他就拿着处方跑药店里来了,可药店的人也看不出处方上写的啥,说这是天书,非得神仙才看得懂。老头就问老潘,老潘在医院工作这么多年,熟悉每个同事的笔迹,这些“天书”他当然看得懂。
老头欢天喜地买药回去,第二天却提着鸡啊鸭啊的来给他,随后不久,村里人凡是来看病的,认识的自己来,不认识的就叫人带来,总之都拿着处方来叫他“翻译”了。
这么一来,医院同事要是知道了,肯定骂他吃里爬外的,可看看那些可怜巴巴的乡下人,他又于心不忍,只好帮他们“翻译”了。而那些人知道他不要钱后,就总是给他带些果啊红薯啊之类的农产品……
平时看起来不动声色的老潘,想不到有此好心。老伍一听很感动,想了一想跑回家,拿来一张处方给老潘看,说:“这是去年我去你们医院得到的一张处方,我跟他们一样,也是不想在医院买药,可后来没人看懂是什么药,你帮我翻译一下,这上面写的什么?”
老潘一看脸腾地红了,原来这张处方竟然是他自己开的,而上面写的药名,是去年药厂新推出的几种药,当时因为怕病人知道了自己去买,医院就统一使用只有他们自己才明白的英文字母来代替,可现在他已经想不起那些字母分别代表什么药了……
翻译的睡前小故事:(4):
真心话翻译器
饶虹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合资企业找到了工作,为了庆祝她入职,表哥杰瑞送了一份礼物给她。杰瑞拿出一个像耳机一样的东西对饶虹说:这是我们公司最新研制的真心话翻译器,把它放在耳朵里,它会把和你说话的人说的假话翻译成真心话,这样你就可以分清人家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了。你这个丫头平时太单纯了,人家说什么都信,以后在职场上混,你一定要多个心眼才行。
饶虹接过杰瑞送的礼物,开心地在杰瑞脸上亲了一下:表哥对我最好了!谢谢表哥!有了真心话翻译器,我就再也不怕分不清人家是真情还是假意了!第二天上班,饶虹精心打扮了一番,到了公司,饶虹先到部门报到,接待她的是面试她的部门经理珍妮,珍妮看到她,笑了笑:欢迎你加入我们企划部。饶虹正打算客气几句,真心话翻译器却在她耳边冷冷地说:要不是总经理一再坚持要你,根本就不会让你到我们公司上班,长得跟个狐狸精似的,我早晚要把你撵出公司。饶虹惊了惊,脸上的笑容就僵住了,嘴里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在珍妮也没打算听她说什么,直接把她交给企划部的老员工,让她好好跟着前辈学习就头也不回地走了。企划部另外有三个人,分别是入职五年的老员工老何,入职两年的艾美,还有和她一样是职场新人的小彬。和他们打过招呼,饶虹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忙碌起来,艾美凑了过来:嗨,衣服挺漂亮的,在哪买的啊?饶虹刚想说在网上买的,真心话翻译器在耳边轻轻响起:人倒是长得不错,难怪珍妮姐那么妒忌,不过这穿衣服的品味就太差了。饶虹尴尬地笑笑,低头继续做事了。快下班时,老何走过来对饶虹和小彬说:新人入职,我们按道理是要开迎新会的,可是今天我老婆过生日,就改天吧!饶虹点点头:开不开都没关系的,您有事就去忙吧,陪老婆话还没说完,真心话翻译器又说话了:今天情人过生日,不去陪她死定了。饶虹后半截最重要卡在喉咙里没有说出来。老何走了,小彬说:老何有事,要不我们自己去玩吧,我请客。艾美拍拍手掌:好啊,好啊,我们三个去玩也行。小彬脸上挂着笑:艾美姐能一起去真是太好不过了。饶虹听到真心话翻译器说:你要是不去就更好了。瞧你长得那影响市容市貌的样子我待会能吃得下吗?饶虹倒是真漂亮,不知道好不好追?饶虹忍住脸上惊讶地表情说:不用了,今天我还有事情,就不陪你们了,你们两个好好玩吧!饶虹逃也似地离开了公司,想想人心真是可怕,嘴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为了平复心情,饶虹给闺蜜桃子打了个电话,让她出来一起吃饭。桃子匆匆忙忙赶过来:怎么了,今天第一天上班,心情怎么样?看你脸色好像不大好?那些老员工没有欺负你吧?饶虹心想:还是桃子最好,桃子对我最真心了。真心话翻译器又响了:心情一不好就知道来麻烦我,要不是因为我要追你表哥杰瑞,我才不想来伺候你这大小*姐呢!翻译的睡前小故事:(5):
从小工到翻译
工作的姐姐想成为一名翻译。
王旭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县。由于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王旭辍学,成了一名勤杂工,在一个建筑工地给他的师傅搬运灰浆和砖块。
一天,一群外国人来到王旭的工地。一位陪同她的女翻译用流利的俄语向外国人介绍了一些东西。王旭被她精明能干、温柔优雅的举止惊呆了。
从那以后,王旭几乎无法将女翻译家的形象从脑海中抹去。她想,俄语不是一种语言吗?既然别人能学,他们怎么能学呢?结果,她悄悄地从省城寄来了俄语课本、词典和磁带,开始自学俄语。白天,她在建筑工地工作。晚上,她用冷水洗脸,并泡了一壶浓茶。她每天晚上学习到大约3点钟。
对于没有外语基础的人来说,最大的问题是记忆单词和发音,而俄语中的元音很难练习。为了增强记忆力,王旭在家里到处贴单词,吃饭洗脸的时候还会读几遍。在建筑工地,她一边运送沙子、泥土和砖块,一边不停地练习舌头的元音。当同事们看到她嘴里发出奇怪的声音时,他们开始交谈:“这个女孩着魔了吗?”
终于有一天,一位同事发现了王旭随身携带的“标准俄语900句”。有人嘲笑她:"姑娘,让我们听听老毛子的一些语录吧!"一位同事嘲笑她说:“如果你能成为一名翻译,我就能成为一名大学教授!”然而,她的朋友催促她:“我听到人们说所有的翻译都必须从大学毕业。即使你已经学会了,如果没有单位需要你,你也不会白学。”这些话让王旭哭了很多次。她不禁问自己:对于一个移民女孩来说,改变自己的命运真的这么难吗?
从小作品到“疯狂翻译”
在坚持自学一年后,王旭终于记住了许多俄语单词。虽然她的词汇量足够大,但她不能把它们组合成句子。俄语的语法非常复杂,她只有初中文化水平才能理解和掌握。因此,她决定参加正式的培训课程。
当王旭询问时,他不得不支付2000多元参加牡丹江的俄语培训班。她咬紧牙关,拿出她费了很大劲攒下的1600元,并向同事借了500元来弥补学费。她辞去工作,来到牡丹江市。
王旭是培训班里最勤奋的学生。看到她学习如此努力,一位老师告诉她:“事实上,只有必要的语法基础才能在培训课程中掌握。为了实现汉语和俄语之间的翻译,有必要与俄罗斯人多交流。”王旭把这句话铭记在心。从那以后,她每天都在大街小巷游荡。当她看到俄罗斯商人时,她会上前搭讪,帮助买家和卖家谈判价格。起初,她的行为总是让人吃惊。当很清楚她这样做是为了学好一门外语时,其他人也愿意接受她作为“免费翻译”的帮助。
有一次,王旭看到十几个俄罗斯人在一家购物中心购物。翻译被一个词难住了,脸色变红了。王旭就知道这个词,几句话就帮双方解决了问题。出乎意料的是,摊主抓住她,让她翻译。那天,通过她的翻译,俄罗斯客人一口气买了几千元的货物。摊主非常高兴,当场拿出50元钱塞到她手里。有了50元钱,王旭非常兴奋。当她转身离开时,一些小贩仍在背后对她大喊:“翻译小*姐,以后来我的摊位帮忙!”王旭听了,受宠若惊:这是真的吗?在别人眼里,他已经是一名翻译了吗?
从那以后,王旭就经常来这些摊位帮忙。因为她的口语越来越熟练,那些俄罗斯商人经常害怕她离开,拉着她聊天。这使王旭学到了很多俄语谚语、俚语和地方口音。她的俄语听说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虽然王旭为商人做口头翻译的月平均收入为4000元,但她不想一辈子做“野翻译”,所以她在几家外贸公司做志愿者。但是当这些单位听说她没有大学文凭,也没有出国留学的经历时,他们都拒绝了。两年后,王旭仍然到处“打游击战”。
有一天,王旭无意中听到有人说东宁边贸公司正在招聘一名俄语翻译,于是她带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公司应聘。和以前一样,公司的负责人看到她没有大学文凭,也不打算录取她。王旭赶紧拿出简历,恳求对方给她一个试用的机会,并表示试用期不需要工资。也许她的零工资承诺和她的真诚打动了公司的领导,她被留下来试用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