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歧视的宝宝睡前故事4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4条关于歧视的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精选】歧视的宝宝睡前故事(1):
各色就业歧视求职者心中永远的痛
今年6月就要毕业离校了,一直忙着招聘的小何依然一无所获。她一脸沮丧地告诉记者:通常从联系单位到最后签订劳动合同要经过多次面试、笔试,层层筛选,而我至今连一次初试的机会都没有。小何是北京某高校的大四女生,从去年10月以来,她就一直奔波于各类人才招聘会,经历了应届生求职过程中的种种艰辛。很多单位明确说只要男生,小何愤愤地说,我不明白许多单位招文员为什么也不考虑女生,一些机关单位居然也公开宣称招录公务员只限男性。
事实上,更多单位不把性别要求摆在明面上,但在淘汰竞争者的过程中首先推女生出局。广州某高校的范同学递交简历无数,但全都是泥牛入海。我一般先看招聘启事,只有自己的学历、专业、年龄等都符合对方要求时,才会寄出简历。开始她不明白自己的短处何在,就向一些单位打电话追问被拒的缘由,一家主管宣传的地方政府部门答复称:我们这里的女同志太多了,今年想招一个男生;另外一家大型企业招销售业务人员,他们认为女生不方便经常出差,无法胜任。看到其他一些单位的理由也大同小异,范同学才明白是性别惹的祸。
男生有性别优势,但情况也不容乐观。北京一位外地生源的研究生说,没有北京市户口想要留京真是太难了。他参加了北京市2004年机关及事业单位人才招聘会,结果发现大多数区级机关都有户口要求,一些市级机关虽然没有严格限制户口,但也表示优先考虑北京生源,北京的学生考大学分数就要比外地低很多,为什么就业政策还要向他们倾斜呢?这已经成为很多应届生求职者共同的疑问。
问题还不止这些。四川大学法学院一位男生曾将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告上法庭,原因是该银行在招录公务员的时候要求男性身高1.68米以上,女性身高1.55米以上,该学生身高只有1.65米,因而遭到了身高歧视;上海市一家外企竟以血型不好为由,将符合其他条件的应聘者拒之门外,还有近来浙江招考公务员淘汰乙肝病du携带者引发纠纷,湖南招考公务员要求检查双乳而招致非议,等等。可见,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现象已成蔓延之势。全国政协委员陈万志就此指出:就业歧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性别歧视、年龄歧视、户籍歧视、身材相貌歧视、经验歧视、学历歧视和血型歧视。随着毕业生数量大幅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而就业歧视使就业难更趋复杂化,加剧了应届生求职者的不满,很轻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就在应届生求职者声讨各类门槛构成歧视的同时,用人单位也觉得十分无奈。关于男性优先这一标准,一家私企人力资源部的经理是这样解释的:对我们这些小企业来说,招个女职员过不了两三年,她就得怀孕歇产假,到时候解聘吧,违反劳动法;养着吧,对企业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所以现在,我们干脆不招女的。
户口限制是政策引导的结果。不是我们歧视非北京生源的学生,而是北京市人事局限定了指标,某事业单位人事处负责人无奈地说。按照北京市人事局文件,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达成协议后应向人事局申报;人事局批准后,向有关高校出具接收函,用人单位方可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事实上,人事局出于城市发展的长远考虑,对进京指标的审批是严格而慎重的。用人单位需要人才,在进京指标有限的情况下,不得不优先考虑不占指标的本地学生。
就企业而言,经营的宗旨在于营利,通过核算各种成本和产出来实现利润最大化。招用女工和为外地生源的学生申办户口都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最为要害的是,目前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用人单位的要求虽然苛刻,但依然应者云集,这就为用人单位淘汰各类弱势者提供了现实的基础。我们宁肯要平庸的男职工,也不太愿意要优秀的女职工,更何况应届生求职者这么多,挑一个优秀的男职工一点不难。这种心态表明,企业并不认为自己歧视了谁,他们觉得这只是市场竞争中的正常选择。
【精选】歧视的宝宝睡前故事(2):
古代中国流行哪些地域歧视?
现在要找到一个完全没有地域偏见的人实在是太难了。如果你难得地属于这个范畴,俺要表达对你的敬意和佩服。
就算不做上纲上线的“地域党”,谁还对人没个看法呢?不要太自责。本文今天就是来宽你的心的,地域歧视这回事不仅现在有,古人也有,甚至古人玩得比我们还不亦乐乎。
今天,就来说说中国古代流行的地狱骑士,呃,地域歧视。
你绝对想不到古时候的“被歧视”专业户是谁
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地域歧视,大多是出现于茶余饭后的一些谈资,XX地方的人都是pian*子,我上次碰到一个XX地的人哎呀抠门得要死100块钱都不给……这些段子抛在人群当中永不怕话题君被摔在地上,人们既达到了嘲笑某地人的目的又给自己找了乐子。你可不要认为这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表现,其实这种习惯在先秦时期就有了。
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先秦诸子的笔下出现了许许多多嘲笑某地人的段子,而这些段子呢,都千篇一律地指向了当时的宋国。
先秦寓言中,但凡说到愚蠢可笑之事,多冠以“宋人”,孟、庄、韩、吕各家的著作都有这类叙述。
虽然这几个门派的学术见解及政治主张不尽相同,但是在对待宋人的看法上,态度却出奇地一致,即宋人为愚人。下面给你举几个例子。
《列子》曾经讲到,有宋国人在冬天里晒太阳,觉得很舒服,便想把这个“享受秘方”献给国君,并自信能领取重赏;《庄子》里说到,有宋国人善于做衣帽,就去越国经营企图发财,结果越国人都是剪短发的纹身大汉根本用不着衣帽,因此惨遭赔本;《韩非子》中还有宋国人不听邻居劝告,及时修补下雨天被浸坏的围墙,结果家中被盗,他反而怀疑盗贼就是好心给他提建议的邻居……
听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越来越熟悉?没错,守株待兔、拔苗助长这类蠢事都发生在宋国人身上。宋人大多被描述成浑身冒傻气的形象,即便精通某门技艺,也掩盖不了他们在重大问题上搞不清楚状况的笨拙。
除了宋国,第二个地域偏见的冤大头就是郑国了。虽然是法家代表,但韩非子很爱讲笑话,可是法家的笑话笑起来不轻松啊,总会有一些深沉的道理等你去领悟。不过遇到郑国人,韩非的话风就变了,管你有没有大道理,嘲笑无节操无底线,呵呵。
他笔下的郑人,有的贪生怕死,听说敌人来了,还没有交手,他先吓死了,大约敌人没有什么动静,恐惧劲头过去了,他又活了过来,仿佛得到了第二次生命。有位妻子比照丈夫的旧裤子做新裤子,就要在新裤子上挖个洞,做到百分之百相同;给丈夫的新裤子上挖洞也就算了,这位妻子买了活鳖竟把它放到河里饮水,让它白白跑掉。哦,对了,你肯定知道“郑人买履”和“买椟还珠”里那两位郑国仁兄。
在先秦诸子的笔下,虽然还有贬低楚人、齐人的段子(“刻舟求剑”里的就是楚国人等),但为数不多,而且也不像对待宋郑两国这般鄙视。有时候在不同的著作里,明明是同一个故事,但就是主人公“宋人”变成了“郑人”,间接说明当时整个社会对这两国人的“脑残”都比较认同。
当时的宋国经济不算特别弱,文明也还可以,这些地域偏见是怎么来的?后世学者认为主要是源于政治恶意。当时那些诸侯们,在名义上都是属于周朝天子的臣下,其中大多数,都是周朝的王室宗亲,或者是周朝灭商的功臣。但宋国是商朝后裔,也就是“成分”不好,这样,大多数为周天子所封的这些诸侯,自然而然带上了对宋国人的某种歧视。与宋国相邻的郑国也这样躺枪了。
南北互相歧视在宋朝达到顶峰
虽然在很早,孟子便称楚人为“南蛮蝎舌之人”,而南人也常常称北人为“侉子”,但“南北之争”的高潮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据北宋末年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一记载:“祖宗开国所用将相皆北人。宋太祖刻石禁中曰:‘后世子孙无用南士作相。’”
出身陕西籍的一代名相寇准认为“南方下国,不宜多冠士”,甚至在状元人选的最后确定时期竭力主张将南方籍的考生更易为山东平度人的考生,并为此而逢人便夸口:“又为中原争得一状元。”朝廷上南北之争致使朝中一度“选用人才多取北人”,“南方士大夫沉沦者多”的现象。
宋真宗时期,皇帝想拜江西人王钦若为宰相,河北籍的宰相王旦一看他的合作对象是个南方人,不高兴了,以“祖宗朝未尝有南人当国者”为由竭力反对。直到王旦年老退休后,王钦若才当上宰相,成为南人为相的先驱。
王钦若为此恨恨不平地说:只因王旦阻挠,“迟我十年作宰相!”但是这个不争气的王钦若又是个jian相,更加毁南方人声誉。
到了著名的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就更加精彩了,因为主张变法的都是南方大臣,保守的都是北方大臣,如当年在山西砸缸的司马光。让我们看看这些大臣们的经典语录。
司马光责王安石:“心术似福州。”一下子把福建人全得罪了。又说闽人狡险,楚人轻易,现在两个宰相都是闽人(曾公亮、陈旭),两个参政都是楚人(王安石,唐介),必定把他们的老乡引进来充满这个朝廷,国家这么搞风俗怎么会淳厚?
还有一位不主张变法的知识分子刘挚,宋神宗时问他你认不认识王安石?他可是老夸你呀,刘挚不买账,说我是河北人,不认识。
宋代史书里关于北方习俗的记载就是“质朴忠直”“劲悍忠勇”“勤稼穑”,关于南方是这样——两浙:“善进取,急图利,而奇技之巧出焉”,广南“民性轻悍”,江东“俗习骄脆”,苏州“骄奢好侈”,“长沙民最喜讼,号难治”,四川荣州“姓名颠倒,不知礼法”……
在北宋时最伤大臣心的惩罚就是贬过长江,在北宋时南方最好的城市杭州都是贬官的地方,蔡京、苏东坡都去杭州蹲过。哦,说到这里,顺便提一下,北宋南宋之际,大批河南人随宋室南迁,由于这批河南人中包括了皇族、高官、名流、巨商、富户,在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举足轻重,杭州人非但不敢歧视,还学着说河南话,以至今天的杭州方言还带北方味。个中意思,各位自己体会。
史上最歧视南方人的诗
直到清代乾隆间,颇负盛名的学者窦光鼐,在其主持浙江乡试(一说福建乡试)时,以“南蛮鹉舌之人”命题,并因此而激起了考生的公愤。
据说窦光鼐最后不得不作诗一首,令考生用方音诵读,结果无一人能够读得下来,风波才得以平息。此诗即后世曾广泛流传于齐鲁一带的《别蛮诗》——意思是区别那些南方蛮子的诗。这首诗对南方同学sha伤力是堪比原子弹滴。顺便抄在这里。如果你来自湖建(福建)、福蓝(湖南)或者岗东(广东),试着读一下,看你有没有压力。
馆阁居官久寄京,朝臣承宠出重城。
散心萧寺寻僧叙,闲戏花轩向晓行。
情切慈亲催寸草,平抛朋辈劈飘萍。
生身盛世诗书史,蛮貊氓民慕关名。
诗的每一句声母都完全相同,且多卷舌音与切齿音,如同绕口令一般,难怪很多南方同胞无法以方音读下去了。此事齐鲁间常引为美谈,这自然反映了齐鲁之人对“南蛮”之人的鄙视。
毫无疑问,任何针对群体的歧视和偏见都是不应该的。但是把那首诗拿给福建、湖南或者广东朋友念,真的是一件让人心情舒畅的事。
【精选】歧视的宝宝睡前故事(3):
美丽的歧视
美丽的歧视
胡子宏
高考落榜,对于一个正值青春花季的年轻人来讲,无疑是一个打击。8年前,我的同学大伟就正处于这种境地,而我则考上了京城的一所大学。
当我进入大学三年级时,有一天大伟忽然在校园找到了我,原来,他也是北京某名牌大学的学生了。
“祝贺你!”我说。
“是该祝贺。你知道吗,两年前我一直认为自己完了,没什么出息,可父母对我抱有很大希望,我被迫去复读——你知道‘被迫’是一种什么滋味吗?在复读班,我的成绩是倒数第五……”
“可你现在……”我迷惑了。
“你接着听我说。有一次教英语的张老师让我在课堂上背单词,那会儿我正在读一本武侠小说。张老师很生气,说,大伟,你真是没出息,你不仅糟蹋你爹娘的钱,还耗费自己的青春。如果你能考上大学,全世界就没有文盲了。我‘噌’地跳离座位,跨到讲台上指着张老师说,你不要瞧不起人,我此生一定要上大学。说着我把那本武侠小说撕得粉碎。你知道,第一次高考分数我差了100多分,可第二年只差17分,今年高考,我竟超了80多分……我真想找到张老师,告诉他:我不是孬种……”
3年后,我回到高中的母校,班主任告诉我:教英语的张老师得了骨癌。我去看他,他兴致很高,其间,我忍不住提起了大伟的事……
张老师突然老泪横流。过了一会儿,他让老伴取来一帧旧照片,照片上,一位书生正在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下微笑。
张老师说:“18年前,他是我教的那个班里最聪明也最不用功的学生。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讲:‘像你这样的学生,如果能考上大学,我头朝下转三圈……’”
“后来呢?”我问。
“后来同大伟一样,”张老师哽咽着说,“对有的学生,一般的鼓励是没有用的,关键是要用锋利的刀子去做他们心灵的手术——你相信吗?很多时候,别人的歧视能使我们激出心底最坚强的力量。”
两个月后,张老师离开了人世。
又过了4年,我出差至京,意外地又在大街上遇到了大伟,读博士的他正携女友悠闲地购物。我给大伟讲了张老师的那席话……
有言道:教无定法。教育因人而异,有的放矢,任何教育手段都只能是相对而言,这也是辩证的。忠言逆耳利于行,对有的学生,一般的鼓励与说教是那么的苍白无力,关键时要用锋利的刀子去做他们心灵的手术,别人的歧视能激将出心底最坚强的力量。(卢宁)
【精选】歧视的宝宝睡前故事(4):
女大学生:求职时我惨遭“潜规则”歧视
不断的求职碰壁,让小娜几乎得了就业恐惧症。
24岁的小娜,从海南师范大学毕业两年半了。两年半里,她不断地找工作,却屡屡碰壁
2005年7月,小娜修完海师旅游管理专业的全部课程,这时她只需拿出1000多元考试费考下导游证,就能圆自己当导游的梦想。但1000元对于一个父母双双下岗,妹妹也在念大学,哥哥打零工的家庭,无异于一笔较大开销。面对家庭的窘况,懂事的小娜没有提出任何要求,无奈地走上打工求职路。
我第一次应聘的是一家公司,人家一看我是女的,就直接告诉我他们不要女生,主要考虑到女生日后的结婚生育问题会影响工作。小娜说,她不得不重新应聘。
两年半了,我几乎天天到人才市场上找机会,也不放过报纸上任何一条招聘启事,但直到今天依然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说这话时,小娜一脸茫然。
小娜向记者讲述她应聘一家酒店的情景,当时酒店正招服务员,招聘的女主管看她第一眼时就说:不用留下简历了,你身高达不到1.62的最低标准。
小娜谈到自己求职失败的经历,认为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虽然不会明确写在招聘启事中,但不要女生的潜规则在哪里都一样。再就是对女生的身高、相貌都有不成文的规定。
我好像得了就业恐惧症,每当面对用人单位质疑的目光,我就局促不安。他们对我的简历看都不看就丢到一边,让我对自己失去信心。小娜说。
两年多来,小娜替人接过电话,在幼儿园打过零工,还在公司做过文员,现在她在一所学校旁摆了一个小摊,卖点小玩具。
小娜告诉记者,学校马上就放寒假了,孩子们都准备回家过年了,她的小摊也快没生意了,不知道自己下一份工作会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