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的故事大全6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6条关于前行的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前行的故事大全(1):
扎克在前行
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7.3级地震,数十万葬身废墟。消息传来,各国驰援。远在美国洛杉矶的一个11岁男孩,开始了徒步行走。他有些微跛,身后跟看一个18轮的红色拖车队。他就是美国最有名的儿童慈善家扎克班纳,此行他要为海地无家可归的儿童募款。在过去的4年中,他己经帮助了120万名流浪儿童。
装满爱心的红色小拖车2004年8月,一场飓风袭击了美国佛罗里达州,数十人死亡,数千人无家可归。傍晚,家住洛杉矶恩西诺社区的6岁男孩扎克,通过电视了解到佛罗里达的灾害。看到一个小朋友拿着一只空塑料瓶子哭泣的画面,他转头对妈妈说:我想把我的水壶捐给他,这样他可以找干净水带上。妈妈布里塔妮说:好的,明天我帮你将水壶送到红十字会去。过了一会儿,扎克又说:能不能将我的毯子和运动衣也捐上?要知道他们没有东西盖也没有衣服换。布里塔妮走过来抱着儿子说:他们遇到的困难有很多,你太小了,许多事情你做不到,还是让政府和有能力的大人去帮助他们吧。扎克反问妈妈:帮助,难道不是越多越好吗?布里塔妮脸红了,面对儿子的追问,她既感到汗颜,也为儿子骄傲。第二天,这个单亲妈妈就将扎克心爱的毛毯、衣服和水壶交给红十字会,指明要捐给电视上报道的那个可怜男孩。当她开心地回家时,看到夕阳下,一个顶着一头红发的小人儿,拖着一辆红色玩具拖车,走起路来一跛一跛,前去敲邻居家的门那不正是儿子扎克吗!她跑过去,看到他的塑料轮小拖车上,放着文具、毛毯、肥皂等东西。他已经满头大汗,回头看见妈妈,却笑着说:既然我们家能匀出一些有用的东西,别人家也可以。瞧瞧,我只拜访了5户人家,就收了这么多。布里塔妮看到拖车上有部崭新的手机,不敢相信那是别人捐出来的,于是厉声喝问。扎克委屈地带着她找到伯奎斯特老先生牛,老人对布里塔妮说:谁能拒绝一个6岁孩子呢?是他让我知道现在有人比我更需要这部手机。布里塔妮分外感动,这才明白孩子的慈善号召力要超过大人。扎克天生就患有轻微的软骨症,左脚使不上力,正需要到户外多行走。第二天,她放心地让扎克拖着小小的玩具车四处敲门。可下午在超市,一个妇女好奇地盯着她的菜篮子,说:布里塔妮,我给你儿子捐过一件毛衣,要知道你们还吃得起牛排,我就不捐了。布里塔妮愕然,她怎么会认为儿子是在乞讨呢!那个妇女鄙夷地说:别人上门募捐都是只要钱的,哪像扎克,什么都要。想想面包、鲜花什么的, 怎么可能到得了灾区?这小子怎么会这样糊涂,这该引起多少误会啊!布里塔妮战栗着回家,看到扎克,立即呵斥他将东西一一送回去。扎克不理解妈妈前后态度的剧烈变化,一腔热情被冷冻,眼眶里蓄满泪水。布里塔妮痛心地看到,由于接连两天在烈日下行走,他的皮肤被晒得通红。她再也没有勇气解释自己受到了怎样的误解,她觉得自己承受的,远比不上儿子。布里塔妮强忍着眼泪,弯下腰亲吻儿子的额头:对不起,我的心里突然刮了一阵飓风,现在它过去了,我收回刚才的话。但是你要答应我以后不再接受面包和鲜花。扎克更奇怪了:为什么不呢?伊丽莎白奶奶说,她可以出钱买下这些东西,这样她还可以不用去超市呢。而钱不正是灾民需要的吗?布里塔妮无言以对。从那天起,她真正接受了扎克实物募捐的方式。其间她甚至被警察调查过一次,直到红十字会出面作证,才摆脱指使来成年人假募捐的嫌疑。结果,20天里扎克共募捐到27拖车的物品和500美元。得知这些东西全是一个6岁孩子收集过来的,红十字会负责人决定将扎克那双磨破了的运动鞋,以及轮胎被磨平的红色拖车一并带上。他说:这些东西不是捐给灾民来用的,而是让他们感受鼓励的,上面有一个6岁患腿疾男孩的执著。当年9月,佛罗里达州电视台在一期反映救灾的纪录片中,特别提到了扎克磨破的运动鞋和红色拖车。生产玩具拖车的维尔玛公司,震惊于扎克让一辆玩具车发挥了超乎寻常的作用,也从这一事件上看到了巨大的广告效应,于是拨款5万美元成立小红车基金,基金的拥有者,就是扎克,这意味着他可以组织自己的慈善团队了。扎克的成功,让加利福尼亚红十字会意识到,儿童的面孔,不但可以用来制作募捐的海报,还可以出现在慈善一线,因为面对孩子,人们通常会更加信赖。而扎克上门募集实物的方式,是汇积点滴爱心的最好途径。于是他们在全州推广小红车行动,一些孩子纷纷加入小红车基金会。到2009年为止,扎克总共投入了2000小时进行募捐,募集的资金和物品惠及120万名美国及非洲贫困儿童。这相当于一个职业的慈善工作者每天工作10小时,连续工作200天的成果。为奖励扎克的精神,2008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赠给基金会4辆18轮的红色大拖车,帮助他们运送物资。而5年的时光,让扎克从一个只知道敲门募捐的小小孩童,变成一个懂得复杂的资金和物资管理、跟众多援救组织都有联系的基金会ceo,成为加利福尼亚人的骄傲。远征1000英里为海地募款2010年1月12日,扎克从电视中得知,一场7.3级的地震将海地首都太子港和周边地区变成废墟,数十万人被埋,无数人无家可归。其中最可怜的是失去父母的孤儿。扎克号召小红车志愿者紧急行动,但他沮丧地发现,募捐到的东西根本到不了海地。因为该国只有位于太子港附近的一个机场,而这个机场吞吐能力极为有限,来自世界各国的救援士兵、医生以及挖掘机、大型医用机械、压缩食品等紧缺物资,只能排队进入。而扎克的小红车志愿队募捐来的,大都是食品和衣物,因为体积过大,根本不在起运之列。红十字会负责人无奈地告诉扎克,现在急需的是美金,以转给当地慈善机构在邻国就近采购。扎克为难了:多年来小红车之所以被人信赖,就是因为奉行实物募捐这种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单纯方式,而在经济危机尚未消退的美国,要民众只捐现金,恐怕是难上加难。他想起教会的一个牧师曾意味深长地对他说过:巨大的爱要以巨大的努力去实现。为了吸引公众注意,扎克决定徒步行走1000英里(约1609公里),争取最大的同情心,从而号召人们解囊相助。5年来一直默默支持儿子的布里塔妮,这次坚决反对。因为有着腿疾的扎克要行走1000英里,肯定要花上好几个月,况且他确定的路线是从洛杉矶到科罗拉多州的丹佛,这一段大部分是山路。她怕他腿疾加重,更怕他出车祸或者遭人洗劫。让志愿者继续接受实物捐助吧,形势缓和一点的时候,自然能运进去。为什么要颠覆坚持了5年的宗旨呢?这样小红车就会失去特色了。扎克摇着头说:从小您就鼓励我走路,这是一次挑战身体的绝好机会。这不仅是身体的需要,也是基金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如果它不能担负更多的功能,以后再遇到类似事件,它仍然会无能为力。布里塔妮无言以对,反复思量后,她决定陪儿子风餐露宿地走上一段。1月14日,扎克义无反顾地出发了,起点是洛杉矶竺好莱坞山。在这里,他的4辆18轮红色拖车一字摆开,车头前面是大大的横幅:海地孩子需要你!这是一个以种植康乃馨为经济支柱的市镇,当地居民从新闻里得知小红车募捐车队要经过本地,便早早地站在街道两旁等候。他们很早就知道小红车不拒绝任何形式的爱心,所以很多花农手里抓着现钞,更多的人手里提着食品、衣物和鲜花。面对人们的热情,扎克无法说出只要现金,结果在拉伯契切镇,4辆大拖车被装得满满的。怎样在到达下一个市镇前,将这些东西变成现金呢?扎克犯了难。就在这时,一个跟他差不多大的女孩瑞秋,拖着一辆红色的小拖车赶了上来:我想模仿你体验一次募捐的快乐。我可以帮你拖上那些不耐压的鲜花,陪你走到维克多镇把它们卖出去,那里的人可喜欢了。维克多人还需要拉伯契切的什么?扎克问。喘秋回答:那里接近山区,需要我们这边的燕麦和牛肉。扎克望着瑞秋的红色拖车,灵机一动,请求道:能不能帮我组织到更多的小拖车,让它们的主人陪我们一起到维克多?当瑞秋明白扎克想利用小红车去打动维克多镇的居民,从而义卖捐赠物时,她欣然答应。没多久,20多个不同年龄的孩子带着各式拖车赶来,大家将物品从大红色拖车上分散下来,组成一个浩浩荡荡的队伍向8英里外的维克多镇进发。瑞秋告诉扎克,她已经通知住在镇上的表妹,让她也组织拖车队伍。只要他们一到达,这些物资就可以由孩子们分运到各家各户义卖了。黄昏时,扎克一行到达维克多,夕阳下果真有许多父母与孩子在等待着。然而孩子们根本不用叫卖,家长们就让他们将物品直接拖回自己家里,然后不论价值地将现金交给扎克。截至1月17日,扎克募集到了300万美元的善款,这在徒步募捐史上是效率最高的。加利福尼亚电视台在报道时说:扎克,这个11岁的小男孩,让我们前所未有地明白了承诺和责任的分量与意义。1月18日,在海地地震发生一周后,扎克步行了78英里,磨坏了一双鞋,脚上起了18个水泡,双颊被冻红,眉毛被晒成金色。而他们募集到的300万美元善款被汇往海地,全部用到孤儿院的补给上。作为民间慈善力量,小红车成为这次灾难中反应最快、募款最多、成员年龄最小的慈善团体。新闻说:扎克还在向前行走,他的目标是1000万美元。一深一浅两个小小的脚印,要丈量1000英里的路程。他穿越的不仅是土地,还有我们的灵魂;他送来的不仅是钱,还有永不放弃的勇气和精神。要知道外界的救助固然重要,然而大悲的地方应该有更大的自信和坚强,这才是我们走出这场灾难的制胜法宝。前行的故事大全(2):
我将死去,但仍前行
当CT扫描完成后,我立刻开始看片子,诊断结果随即出来:双肺大片包块,脊椎变形。癌症。
我在神经外科的行医生涯中,曾和其他医生共同会诊过上千张片子,确认手术是否能带来希望。面对这张片子,我会在病历上匆匆写下几笔:癌症广泛转移——无手术指征。接着就继续干别的事情了。但是,这张片子不一样——它是我自己的CT扫描片。
我曾与无数病人和他们的家属坐在一起,讨论他们冷酷的前景——这就是医生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如果病人是94岁,患有终末期的失忆症,出现严重脑出血,谈话要容易些。可对于像我这样的年轻人——36岁,并且确诊是癌症,能说的话就没有多少了。
我的标准说法包括,“这是场马拉松,不是冲刺,所以你每天得休息好”,以及“疾病可以让一家人四分五裂,也可以让大家团结起来——你们要了解身边人的需求,并且寻求外界支持”。
我从中学到了几条最基本的规则。谈到病情预后时需要坦诚,但又要留下希望的空间。说话时既要含糊又要准确:“从几天到几周”“从几周到几个月”“从几个月到几年”“从几年到十年或者更久”。我们从不引用具体的数据,通常也建议病人和家属不要在网上搜索关于存活期的数字,因为我们认为普通病人无法细致入微地理解数据。
在听到“X疗法的生存率为70%”和“Y疗法的死亡率为30%”时,人们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听到这样的表述,大家通常会蜂拥选择X疗法,哪怕这两种疗法的实际效果一样。
我的一个好友得了胰腺癌,结果我就成了他亲友团的医学顾问。尽管他们都是非常资深的统计学家,我仍然劝他们不要查找数据,跟他们说现在能找到的5年生存曲线至少落伍了5年。不知怎的,我总觉得光是这些数字还是太干巴巴了,或者说,医生在每天与疾病打交道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当时的情况进行判断。更重要的是,我有这样一种冲动:保持希望。
你可能会以为,当我的肿瘤医生坐在我的病床边与我会面时,我不会立刻请她告诉我有关生存期的数据。但现在,我已经从医生的角色转到了病人那一头,我也和所有病人一样,渴望了解具体的数字。我希望她能认识到,我既了解数据,同时也知道关于疾病的医学真相,因此她应该能为我提供准确的、直截了当的结论。我能接受得了。
她干脆地拒绝:“不,绝对不行。”她知道我会查找关于这种疾病的所有研究——我确实这样做了。但肺癌不是我的专长,而她是这个领域的国际权威。在每次看病时,我们都要进行一场角力比赛,而她总是闪躲着,不提及任何一个数字。
现在,我不再为一些病人执意追问数字而感到困惑了,我反而开始想,为什么医生在掌握了这么多知识,有这么多经验的情况下,还要把问题弄得这么云山雾罩。我刚看到自己的CT片子时,认为自己只有几个月好活了。片子看起来很糟糕,我看起来也很糟糕。我瘦了30磅(约等于27斤),出现了严重的背痛,一天比一天虚弱。
几个月来,我一直怀疑自己得了癌症,我看过很多年轻的癌症病人,所以得知结果时我一点也不吃惊。事实上,我还感觉有些如释重负。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很明显:准备去死。我大哭。告诉妻子她应该再嫁,然后为房贷筹钱。我开始给好朋友写迟寄的信。
可是,在我与我的肿瘤医生第一次见面时,她谈到了有朝一日我将重返工作岗位。那时我会是游魂吗?不会。可是,我能有多长时间?沉默。
当然,她不能阻止我大量阅读文献。在查找资料时,我总是想找到一份报告,能告诉我一个准确的数字。大量研究显示,70%~80%的肺癌病人将在两年内死亡。这没有给我带来多少希望。可是话说回来了,大部分病人年纪都更大,而且大量吸烟。有没有一份研究针对的是不吸烟的36岁神经外科医生?我年纪轻、身体好,也许这会有帮助?又或者,因为我的病发现得太晚,又扩散到别处,我的情况远比那些65岁的吸烟人士更糟糕?
我的很多亲友对我讲述了种种故事,比如朋友的朋友的妈妈的朋友,或者叔叔的理发师的儿子的网球搭档得了和我一样的肺癌,现在已经活了10年。刚开始时,我寻思着这些故事的主角是不是同一个人,可以通过众所周知的六度分隔理论将他们联系在一起。我觉得这些故事无非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和毫无根据的幻想。可是最后,这些故事渐渐渗入了我精通的现实主义的缝隙中。
接着,我的身体状况开始慢慢好转,这得归功于一种靶向药,专门针对跟我的癌症有关的某种特定的基因突变。我可以不用拄拐杖走路了,也可以说这样的话:“嗯,我能幸运地活10年,这对我真的不大可能,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我还抱有一丁点的希望。
如果我知道等待自己的是几个月还是几年,前路或许会明朗很多。如果我还有3个月,我会去陪伴家人;如果我还有一年,我可以制订一个计划写完那本书;如果我还有10年,我可以回医院治病救人。“活在当下”的老一套说辞没什么意义:我应当拿当下怎么办呢?我的肿瘤医生只是这样说:“我没法给你一个具体时间,你需要去发现对你最重要的事物。”
在癌症被确诊前,我知道有一天自己会死,但我并不知道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在确诊后,我知道有一天自己会死,但仍然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而现在我已经深切地知道了,这并不是一个真正科学的问题。有关死亡的事实令人坐立不安。
医生们之所以不能向病人提供确切的预后,是因为他们做不到。有些病人的预期完全超过了合理范围——有些人希望自己能活到130岁,也有些人看到身上的一粒小痣就觉得死期将至——医生们有义务将对方的预期拉回到合理的可能范围内。
可是,合理的可能范围仍然十分宽泛。根据现在的治疗方案,我有可能在两年内死亡,也有可能再撑10年。如果你再将今后两三年可能出现的新治疗方案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考虑进来,这个范围可能又会完全不一样。
病人想寻找的并不是医生们遮遮掩掩的科学知识,而是每个人都必须通过自己的力量找到已经存在着的真实性。
我清楚地记得一个时刻,那一刻快要将我吞噬的不安突然慢慢消退。那时,我想起了塞缪尔·贝克特写过的9个字,我在多年前上大学时读他的书,不过一直都没好好读,但在那个瞬间,这句话清晰地在我脑海中重现:“我无法前行。我将前行。”我往前走了一步,反复咀嚼着这句话:“我无法前行。我将前行。”接着,在某一个节点,我顿悟了。
现在,距离确诊已经过去了8个月。我的体力显著恢复了。经过治疗,癌症暂时蛰伏。我开始重返工作岗位。我拂去了研究手稿上的浮尘。我写得更多、看得更多、感受得更多。
前行的故事大全(3):
兴趣,引导你前行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或许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做自己喜欢的事,哪怕很艰辛,甚至于在外人看来不可思议,但却心甘情愿。像有一种魔力,吸引着你不能自拔,使之主动地去探究它,剖析它,完成它,并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与幸福。
几年前的一个暑假,闲来无事,不知道是哪根神经过敏,突然对制作电子相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概是被它那行云流水,绵延不绝,丰富多彩,变幻莫测的画面所吸引。先是傻瓜软件的套用,再到会声会影、幻影粒子、BT、AE、FLASH软件地学习。有些软件容易上手,能很快入门,而像AE、FLASH软件就难一些。其中FLASH软件的学习遇到了比较大的麻烦,经历了学习----放弃---学习---放弃---再学习的过程。在网上找教程,在百度上提问。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凉了饭菜,多少回老婆唠叨。终于跨入了门槛,可以做出比较好看的动画。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无他,兴趣是最主要的原因。后来,有几个朋友看到我做的动画视频,感觉不错,表示要学习,但都坚持不长,便无疾而终了。是的,这种不做到很高档次不能带来经济效益或名利的事谁愿意做呢?除非你特别喜欢,特别感兴趣。
邻家的一位女孩,高考超过一本线二十多分。为上一所心仪的大学,又担心报自己喜欢的专业不能被录取,委屈的选择了自己不太感兴趣的N专业。尽管这样,她还是坚持读完了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去年回来,我问她还读博吗?她一脸苦笑,谈了她这些年的读书经历。她的痛苦是:N专业对她是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她的遗憾是:未能读自己喜欢的专业,下辈子再上大学一定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她的感受是:喜欢、兴趣会使学习变得富有诗意,会从内心里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会推着人走到更高的高度。她感叹到,像我这几年,学的特别苦闷枯燥,只是为学习而学习了。
前不久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个这样的故事,说是美国一所知名大学的华裔经济学教授拒带中国留学生,我开始还以为该教授数典忘祖,不讲人情。原来是他培养出来的几个天资聪颖,很有希望做出一番事业,日后或可能成为大家的中国留学生毕业后转行进入了别的领域,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有一个竟转行学了表演。教授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他们也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对经济学不感信趣。教授接着问:既然不感兴趣,当初为什么要学呢?学生们很实在:当初在国内经济学热到沸点,父母之命难违,只好忍痛割爱。现在情况不同了,想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或许这样更容易取得成功。
做有兴趣的事,干自己喜欢的工作是幸运的。那么,这个社会上,是不是每个人都要干或者都能干自己喜欢的事呢?没有兴趣的事就不干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对上学无兴趣,就不读书了;对上班无兴趣,就不去单位了;不愿看到病患者,就不当医生了。如果这样,那这个世界将会成为什么样子?我是说,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尽量照顾到兴趣,这样工作或学习就会更有情趣,更有效率。兴趣会引导着你勇往直前,你的人生可能会登的更高,走的更远。对社会、个人都是莫大的幸事。
当然,有些事情你可能开始做时没有兴趣,但说不定干着干着就有兴趣了,若如此,恭喜你,你便是找到了自己的兴趣。
前行的故事大全(4):
在好人的跑道上前行
他诚实地做好人做好事,那么好人自然会在人群里闪光,而闪光的一定会有人赏识,上帝只是指引人们方向,人生的幸运大道是要靠自己开拓的。
初见他的时候,他是一家五星级宾馆的迎宾员,专门给客人开车门、提行李。当时,因为福州有一场演出,请了许多明星,作为该台晚会的编外人员,我参与了接待来宾的工作,当时我与香港明星柯受良先生同坐一辆车,抵达的时候,已经是午夜,这个男孩训练有素地开了车门,还用手优雅地护着柯先生的头,以免磕碰,还分别用闽南话与粤语跟他打招呼问安,柯先生很惊喜,便客气地询问他的名字,想不到他居然很快地从口袋里掏出自己的名片,一张给柯大哥,一张给我,这样我们就算认识了他李建业。
李建业的老家在福建仙游县的一个偏僻的山村,小学毕业后辍学,他离开山沟来到福州,他想只有走出贫瘠的大山才有出路。
初到福州,举目无亲,他跟盲流一样在路边等活,15岁的他能做什么呢?爸爸送他上车时,一再交代:要多跟厉害的人在一起!他不停地点头,可是谁是厉害的人呢?哪里去找厉害的人呢?
这天,突然有辆轿车在他的面前抛锚了,一个老板模样的人让李建业帮助推车,车子发动了,老板要给他钱,结果李建业却摆摆手:一点小忙。您要是真想谢我,就帮我找个工作吧。老板听后笑了:你是个好小伙,要找工作?上车来,我带你去。
就这样,老板介绍他到一家米行做了送米工。李建业拥有了第一份工作,领了第一个月工资的那个晚上,纯真的他开窗看着异乡的月亮,很兴奋,他朴实地想:要找到爸爸说的厉害的人,就是要做好事,厉害的人定就在好事的旁边!比如自己帮助人家推车,厉害的人就出现了。
送米工一做就是两年多,他的身体也一天天壮实。他觉得自己有朝一日也可以做老板,他听人说,香港最富的人就是姓李的,最初也是一名送米工。这样想着,他每一天都活在快乐中。一天,他给一处别墅里的女主人送泰国米,按门铃后,就看见旁边有人冲了上来,是个疯子,刚打开门的女主人吓得又把门关上了,但是李建业很镇静,他拉着疯子就往外跑,在不远处买了一份快餐给他,那疯子真的就安静地走了。躲在别墅二楼的女主人把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她端了一盆水出来给李建业:洗洗手,孩子,你真勇敢,好人!不久,李建业就被这个女士介绍到这家五星级宾馆做了迎宾员。
李建业很快从服务生做到领班的位置。在这过程里,他以自己温暖的微笑和周到的服务赢得了很多成功人士的尊重甚至青睐,包括柯受良先生。柯受良先生在福州时,特意跟他说,要他再好好锻炼一段日子,让李建业到自己的公司去做,李建业答应了。
有个从事餐饮业生意的上海胡老板住该宾馆时,享受过李建业的周到服务,很赞赏他的为人,回去后曾主动打电话找他,希望他去上海做餐厅领班,但是有柯受良先生的邀约在先,李建业婉言谢绝了,胡老板无奈,说:如果哪一天想换个环境,一定先选择他。胡老板还请李建业吃了一顿饭。之后,他们一直保持着联系,成为很好的朋友,忘年交。
想不到不久柯先生在上海突然病逝。李建业特地赶过去送他最后一程。回来后他给上海的胡老板打了个问候电话,那老板见终于有机会,劝李建业到他那去干。李建业答应了,回福州办好了宾馆里的交待工作后,与同事、上司依依辞别。酒店经理非常支持他人要往高处走,并送他一幅字帖:机遇女神可能就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不久前,李建业给我打电话说,他现在是一家酒楼的总经理,而且他还兴奋地告诉我,山里的父母也被他接到上海居住。他真的很不简单,从山区里走出来,还不到30岁,就已经闯出一片天地。他说:我运气好,所以都碰对了人。其实,是他谦虚了,他诚实地做好人做好事,那么好人自然会在人群里闪光,而闪光的一定会有人赏识,上帝只是指引人们方向,人生的幸运大道是要靠自己开拓的。
前行的故事大全(5):
与信心一起前行
人生之初,犹如一朵花苞,我们在生命的历程中不断汲取养分,等待花季的到来,然后绽放。而自信,是那温暖的阳光,它不可或缺,同时坚定着我们心中的意志,一起迎接花开。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发现了“相对论”后,有人曾创造了一本《百人驳相对论》,网罗了一批所谓的名流,对这一理论进行声势浩大的反驳。可是爱因斯坦仍然相信自己的理论,对反驳者不屑一顾。他说:“如果我的理论是错误的,一个反驳就够了,一百个零加起来还是零。”就这样,他选择相信自己,坚持研究,终于使“相对论”成为20世纪的伟大理论。所以,我们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因为自信会成为通往成功大门的钥匙。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精彩纷呈。只是有时候,我们会伫立在一旁目睹着别人的成功,而去叹息自己的平庸和无能。其实,每个人都是埋藏于沙土中的金子,都有着自己特别的闪光点。在付出了相同的努力后,他人可能早于你而成功,但那也许是因为他们被埋藏在较浅的位置,容易被人发现罢了。请相信自己,并且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着,终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已经冲破了层层的沙土,看见了清晨的第一缕曙光。
自信是一种难以言语的力量,它让我们敢于挑战自卑;自信是一艘坚固耐用的小船,载着我们在茫茫学海上漂泊;自信是一盏轻轻摇曳的明灯,为我们在黑暗与迷茫中指引方向。自信是多年默默的坚持,等待辉煌的到来。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高尔基先生曾经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的确如此,如果没有自信来坚定着我们心中的意志,又有几人能够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呢?所以,就让我们与信心一起前行,一起扬帆起航吧!
前行的故事大全(6):
挫折是前行的最大动力
A工作特别卖力,被一个所谓小人挤下去了,他很生气。有人劝他说:别生气了,这个小人等于把你救了,你工作那麽积极肯干,天天操心负责,他要是不把你蹬下去,说不定哪天你就累倒在工作岗位上了。这种挫折实际是在度你,让你把对工作的执着心放下。
B创业成功后,特地回到原来的单位去感谢曾经整他的领导,感谢领导的折磨、刁难让他离开了单位,才能开始自己新的生活,才能创业,领导是在度他,给他带来了好处。
C离婚后反思:如果前夫不是那样对我,我就一直会对爱情那么执着,这辈子老是关心他,越关心越伤心;现在我终于知道关心自己了,也学会开始放下,这不也是他在度我吗?
以上几个实例,都是当时吃亏却给未来积福,这也就是吃亏是福的道理。就像邓小平他三起三落,却总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所以九十高龄他还能打桥牌。
而有些人在挫折面前却怨天尤人,这样,只能使挫折越来越大。挫折是有灵性的,它最怕平静,最喜欢较劲,越较劲挫折就翻着番地往上滚。
佛门讲吃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过去出家人化缘不仅仅是为了要钱,遇到人家骂他,他欣然接受;遇到人家恭敬供养,也平静对待,心如如不动。现在的人想方设法躲灾,避开讨厌的东西,这就不是一颗随缘的心。
随缘的心应该学会经常平衡。这种平衡,不是我们普通意义上的平衡。而是:平衡过去就是对过去的总结。现实中,有些人的灾难不是平衡过去的,而是平衡未来的,考验你的心性、考验你的觉悟能力和承受力的。你承受的有多大,给你的福报就有多大。给你福报之前一定有灾难的化身,灾难是福报和功德的化身,正面是灾难,反面是福报,本是同根生,是完整的一对儿。有些人怨了,越怨灾难越多,每次来都是灾难这一面。但是福报也是灾难的化身,有人小时候享福太过,总吃好的,导致以后再也吃不下去了;小时候当官,长大了下岗了;有人搬新房亢奋,进去就大病一场,有些老人就再也没起来。
风水轮流转。实际上人人都有潜在的佛性,它只听我们自己的,如果我们经常给自己输入一些良性的信息:我身边都是好人,我吃亏就是福,这些挫折表示就是我要转运了等等,慢慢地我们就会发现,挫折对我们而言,不再是一种折磨,而是一种前行的动力了。
用平静的心态对待一切,吃亏是福,受苦可了苦,经历挫折就是在增强我们客服困难的能力。如此,人生就会是另一种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