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池田大作(1928-)
池田大作,日*-本社会活动家和宗教活动家。生于东京,毕业于富士大学。曾任日*-本最大的佛教团体创价学会会长、名誉会长,国际创价学会会长,日莲正宗法华讲总首席讲师。1983 年获联合国和平奖。主要著作有《人的革命》、《展望二十一世纪》、《黑夜盼望黎明》、《论生命》等。
育子谈
我有三个男孩子。时间过得真快,大儿子已经 20 岁,去年举行了成人仪式,现在是大学二年级学生。二儿子 18 岁,绰号大鹏,大学一年级学生。小儿子 14 岁,是初中三年级学生。最值得庆幸的是三人身体都很健康。要问我做父亲后祈求过什么,那就是但愿孩子健康地成长。自然,我在这件事上操心最多,但好像总算达到了目的。
为什么我首先关心的是孩子出生后的健康呢?这是因为我从少年到青年时期一直体弱多病的缘故。若说痛苦,再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事了。况且是在战时的艰难时期,这对病人来说是双重的痛苦。我的几个哥哥都被赶上了战场,战争使我的家业败落不振。在这样的状况下,父母为我体弱多病而担忧,经常照料我吃药、看病、住院。
本应是心情舒畅、绚丽多彩的青春期,我却遗憾地在和自身作激烈的斗争中度过了。只有想活下去这种少年的顽强的生命力是唯一的支柱,防止了我掉进死亡的深渊。
当时我非常懊恼,心里想:哪怕是身体和常人一样地健康也好啊!无论做什么事,体弱多病都成了障碍。在当时的情况下,有时我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连生存的权利也被剥夺了,经常沉浸于无谓的悲伤之中。病人的乖僻对身心都起着破坏作用。我幸而受到慈母的抚爱,才平安地长大起来。可是经常发烧的身体使我束手无策,给许多长辈增添了麻烦,战争期间的辛苦劳动也只好中途停下。在家时,附近的人们认为我年纪轻轻的却没有志气,拿白眼看我,心里非常难受。家庭被强制疏散,全家遭受到空袭带来的灾难,全国到处都是战争受害者。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甚至产生一种近似于幻灭的情绪,对战争的发展感到痛心。
只要身体健康,我就能忍受任何的艰难困苦。年轻的我在死神的威胁下心情烦乱,有多少次在内心深处产生过这种懊恼愤慨的情绪啊!一个人如果身体不好,一切都谈不上。20 岁不到的我就已经懂得了这种老年人的体会,而把它作为自己生活的信条了。当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出生时,我不得不把他们的健康放在一切问题的首位来优先考虑,这也是懊恼愤慨的青春时代那种恐怖的体验给我带来的教训。
值得庆幸的是每个孩子都健康地长大了。至于他们的学习成绩如何,性格怎样等,我几乎没有操过心。一个人只要健康,什么事情都可以办到。我一向认为,即使孩子们过着极其平凡的生活,只要身体健康,幸福就在他们的身边,问题只在于争取不争取。可是我们家是三个男孩子,由于他们的身体过于壮实,有时家中就变成了摔跤场。他们打破了玻璃窗,弄断了纸拉门的框架,碰落了壁龛板,连洗澡桶的底儿也掉了好几次。妻子对这三个粗暴的儿子毫无办法,常常唉声叹气。但我却觉得正是健康的证明,如同对待别人的事一样,付之一笑而已。我之所以能够这样,是因为看到了自己首要的生活信条在自己的家里落实了。
我家教无方,只把健康作为重点。这种方针却出乎意外地年复一年顺利地取得了进展。这大概是由于每个人都常有不同的才能而降生,只要留心别让嫩芽遭到霜打就行了。这三个孩子中,有一个好像很喜爱读书,他可以跟谁也不说话,而面向书桌一直坐到三更半夜;有一个正春风得意,尽情地在享受着学生生活;还有一个迷上了星星,学着观测宇宙,甚至在隆冬的深夜仍在瞅着望远镜。三个人确实有着不同的才能,而健康无疑地使他们的才能顺利地得到发展。我因此而不愿让我的孩子重蹈自已痛著的覆辙的决心,总算获得了一些成果。
我认为,作为父母,要给孩子积蓄起一笔终身用之不竭的心之财富。这便是必须留给孩子的最重要的遗产。要使孩子拥有一颗又深沉又丰富的心,可以说只在这个意义上,父母才是必要的。也就是说,父母每天拼命生活下去的身影映入孩子眼中,尽管十分平凡,也能使孩子的心之财富积累起来。
我想,在今天,既然自立已成为教育的骨架,那么家教的内容也该相应变化了。父母常说:你那么做要挨骂的!不许这样做!光这老一套恐怕不行了吧。要这样说:嗯,这就对了,这种正面的引导已成为必要的教育方式。例如孩子打扰了别人,仅仅斥责一顿是不够的,要使他心悦诚服地去向人家道歉,也就是说,让他在自己良心驱使下行动,培养出这样的孩子不正是你的期望吗?
今天的父母们,让你的孩子吃点苦头吧,起码,要每天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吧。总是让孩子靠在父母身上,白天给他遮住灼热的阳光,晚上给他挡住凛冽的寒风,早晨便使他的手软弱了,黄昏又让他的腿萎缩了。这样养育出的孩子,若某一天失去了庇护,必死于残酷的大自然之手。有些父母不教导孩子努力完成作业,任其闲适度日,而一旦暑假结束,孩子却因完不成作业自sha了,若说这些父母没责任,我是绝不同意的。
孩子形成中的自我意识,还是非常脆弱的,因此,父母要像农民那样,小心地拔草施肥,其责任确实重大。但是,若不施予肥料,而洒上du药,便使好不容易生长出的生气勃勃的嫩芽一下子枯萎了。这是众所周知的。这du药出人意料地藏在你们的身边,包含在父母的自私心及妨碍孩子自立的随口所说的语句中。
身为父母,责任重大,你们要给予孩子什么东西呢?提到这个问题,具体地说可以列出很多条。但首先要明确一个大前提,即如何对待孩子,怎样控制他们,这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我要告诉你们:即使是孩子,也有一个人格,也是一个独立的人,这个前提必须明确。孩子决不是父母的所有物,他的人格是构成社会的组成部分之一,这一个人格必须用充沛的爱情来培育。
尽管孩子们说不出,他们也能切身感受到父母的生活态度。与其用嘴向他们灌输正义良知,不如父母在自己的生活中用身体力行来示范,可以说这才是最高明的方法。我认为:能否正确地教育引导孩子,归根结底,并不是教给孩子什么东西之类的教育技术问题、而是父母本身作为一个人,是否能正确履行职责的生活方式问题。
家庭是一个小社会,父母孩子是其成员,如果这个小社会和睦、健全、繁荣,就能为人类大社会作出贡献。父母孩子都是这种家庭的共同建设者,确立这个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我坚信:在家庭中树立起比较远大的共同目标,就能自然地形成牢固美满的亲子关系。
把孩子培养成优于父母的人,这是父母给自己规定的任务,由于这个可能的未来,父母用尊敬的目光注视着孩子;父母为孩子成为更优秀的社会人奠定了基础,为此孩子把他们看作老师,肃然起敬。真正的亲子血肉联系就是在这种互敬互爱的气氛中形成的。也就是说,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不可或缺的,亲子联系便是这种基本精神的产物,它不仅联系了父母孩子,而且是联结全体人类的牢固的绳索。
试将理想的父亲和理想的母亲对比一下。父亲以宠爱孩子为好,而母亲在必要时要牢牢管束孩子,有时也要加以严厉的斥责。父亲老是吵吵嚷嚷,过于严格,孩子就会对他敬而远之。而母亲再怎么严厉,只要出自一片爱心,孩子仍然寸步不离地跟着她。或者可以说,只有这样,母亲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可以和他们商定,让他们干些修剪花园草坪、打扫房间、跑跑腿之类的事,并给以报酬。让他通过劳动获得零用钱,采取这种方式也是可以的。这决不是父母的自私自利,而是教给孩子劳动的喜悦,并传授长辈的生活经验。
即使是给零用钱、点心,也不可在孩子哭闹或强求的情况下给。零用钱一天给多少,点心在几点钟给多少,认真立下规矩是很重要的呢。这是个和母亲的主体意识有关的问题。孩子在这些定好的规矩中,学到了如何使用钱物的知识,也许会决定不用这天的零用钱,把它储蓄起来,这样,孩子的主体意识也就确立起来了。
有时也必须严厉地斥责孩子。这只是指关系到孩子的生命,或时他的将来十分重要的事情,这时再怎么严厉也是必要的。可以说,这种斥责是在信任孩子的基础上进行,而且是从一片爱心出发的。除此之外,我认为应该让孩子自由奔放地生活。在某种意义上说,孩子的世界是想象的世界,其梦想如同奔驰于宇宙的骏马,所见所闻都让他感到惊奇,能唤起新奇的想象。这种想象力、创造力对人生来说是无价之宝,我们要随时温柔地加以培育。
孩子的求知欲非常旺盛,母亲常遭到孩子们这是什么、为什么 之类的连珠炮式提问围攻。但是因为怕麻烦,母亲常常不好好回答,有时会说出烦死了,这孩子!之类的话。没有比这更伤孩子的心了。我希望你们明白,这样做等于亲手掰掉茁壮成长的嫩芽,这可不行呀。你们要把这些问题当作不可或缺的阶梯。引导孩子走上宽广的教育之路。 虽然人们可以说我的孩子,但他决不是父母的所有物,对于孩子,父母并没有生sha予夺的大权。母亲夺去孩子的生命,便等于自我否定自己作为人的资格。人并不是仅凭本能生存的动物,那么,光强调母爱是永恒的本能之爱,便撒手不管,这是不行的。总之,必须用人类理性来指导这个母爱。可以说,目前的问题在于人们对生命的感觉麻木了,那种轻视生命的思潮必须扫除干净,这便是我们面临的课题。
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便学会尊重人。在家庭里,要从小把孩子当作独立的社会人来养育。这样培育出的孩子,走上社会就能够成为独立的社会人,并具有后生可畏的劲头。理所当然,由新一代如此培育出的孩子,会承认下一代社会人的存在资格吧。
在任何情况下,首先要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生长,这才是父母情深的表现,而且必须将这样的深情作为治家的宗旨。父母心胸狭窄,感情用事,或光依靠长辈的权威等等,对家庭教育都是有害无益的。父母可以有自己的理想,但干涉孩子各自的理想,就等于不承认孩子的人格。青少年不良行为的种子,最初就是从这里萌芽的。
孩子橡一段洁白的布,不知不觉就染上了色彩,母亲的教诲、礼仪家教自不必说,甚至连大人下意识的动作也被他模仿,这种吸取是无微不至的。自古人们就说:孩子是母亲的镜子,但这种映像一旦照入,就不易消失,将终生留在孩子身上,考虑到这一点,镜子的比喻恐怕就不够贴切了。
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如自己的事情尽可能自己做,不要给人添麻烦,和别人和睦相处,正确的事情就要干到底,等等决不能强调孩子小就掉以轻心,当然,没必要对孩子歇斯底里地发脾气,也没必要唠叨个不停。早晨起来要洗脸刷牙,外出归来要洗手,弄乱的东西要放回原处等等,只要有机会就自然地教导孩子,这样不就行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