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伦敦,我的一个印象是,这城市到处是女王般仪表堂堂、高贵严肃又亲切和蔼的老人。
老人依然活跃在沙龙、酒馆、剧院、教堂。我朗诵诗的那个下午,大厅里全是中年人和老人,提问踊跃而深刻。他们不仅是爷爷奶奶,更是教师、顾问和高人。老人不是包袱,而是那国家的活史书、精神容器、道德楷模、美食秘方,以及某种久经考验的生活品位。
伦敦有许多老人用品商店,不是凤毛麟角的一两家,老气横秋专为敷衍老人赚几个小钱的粗糙丑陋专卖店,而是老人的时装店,老人的日用器皿店,老人的手工皮鞋店,老人的雨伞店,老人喝下午茶的咖啡馆,老人的手杖店,老人的体育用品店,哦,还有老人的首饰店!
我想给父母买点拿得出手的礼物,但在我所居住的这个城市却买不到。市中心由青春靓丽者统治着,很难买到老人的用品。设计师们从来不为自己年迈的父母设计时装。那种背街背巷藏在深处的老人用品店出售的次品,你好意思买给父母做礼物么?现在买到了,一个绣花的专供老妇人用的小羊皮钱包,因为老人出门不会带许多大钞票。一个盒,里面可以陈列应急的丸,就像首饰盒一样漂亮。
在伦敦,酒鬼有酒鬼的去处,流浪汉有流浪汉的蜗居,年轻人有年轻人的圣地,老人有老人的玩场。大家各美其美,互相鼓掌。而在我居住的城市,与老人有关的世界基本上已经销声匿迹了,这些老怪物大多数时候只能躲在公寓里守着一台电视机。伦敦的老人们可能还占些优势,英国女王,那位引领英国高品质生活和时尚的老妇人,使得老人的地位也非同凡响,这种顽固守旧俨然内化为英国的民族性。在伦敦,举目皆是老房子、老街道,地铁也是古董,完全感受不到想象中工业国的焕然一新。难怪中-国游客会大失所望:英国怎么如此落后而陈旧!
我曾经坐在泰晤士河畔的一个小咖啡馆喝过一杯,跑堂的是位白发苍苍的爷爷,腰上拴着一个磨成了宝贝的牛皮夹。为年轻人端上一杯咖啡,并非耻辱,而是高档,老爷爷跑堂六十年,收杯摆碟的做工、风度已经是大师级的了。我盯着他腰上那个包浆深厚的皮夹子看,估计他为了做好这业务专门定制了一个与咖啡馆相称的牛皮夹子,也说不定有的咖啡客来此喝上一杯,就是为着瞟一眼这夹子。哦,裤腰带上的古玩店!
看得出来,他德高望重,来这里喝咖啡的许多老人是一生的常客,他们不必吩咐,他就知道他们要什么。或许他的人生理想没有女王那样伟大深远,也就是为这几个老朋友端端咖啡,让他们惬意一辈子。而在他们眼中,这位老亨利的恩泽未必小于女王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