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帝王的故事8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8篇关于帝王的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精选】帝王的故事(1):
韩湘子给帝王祝寿
韩湘子唐朝韩愈的侄子。他生性放荡不受拘束,也不喜欢念书。他只喜欢饮酒,后来又学道成仙了。有一年,韩愈升官当上了刑部侍郎,当时宾客盈门,众人都来宴贺。
唯有韩湘子劝戒韩愈弃官学道。但是,韩愈则鼓励韩湘子弃道从学。韩湘子施展法术,用一个很小的葫芦给所有的客人倒酒。所有的客人都喝醉了,可是葫芦却仍是满的。接着,他又用盆装满土,霎时之间就开了两朵花,上面另有一副金字春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后来,韩愈因进谏被贬到潮州,他脱离老家去赴任的时候,途经蓝关这个地方,恰逢天降大雪,人和马都走不动了。这时,韩湘子冒雪来了。韩愈问他这是什么地方。韩湘子说是蓝关。韩愈这才赞叹韩湘子的预言是何等的灵验。不久,韩湘子护送韩愈到了任所,最后还度脱韩愈学道成仙了。 韩湘子有好多传说,传说他戏弄过帝王:听说,有一天,韩湘子经过都城,他见金銮殿中旗帜招展,鼓乐冲天,还不时传来丝竹管弦的声音。他一打探,本来是满朝文武大臣正在为帝王庆寿。席上摆满了龙脑凤髓、燕窝鱼翅、美酒玉液、山珍海味。但是韩湘子想起途中所见:天地干旱,庄稼枯死,老黎民死尸遍地,哀声遍野。于是心中愤愤不平。他想,我何不施点小术,惩办一下这昏庸的帝王呢。 韩湘子主意之后,就变化成了一个化缘道人。他手拿木鱼,轻轻降落在金銮殿前面。他把木鱼敲得很响,一边敲一边高声叫道:多谢施主,开恩! 这下可惊动了整个金銮殿,皇上 震怒:孤王今日庆贺寿辰,大吉大 利,你这道人却来化缘,化走了孤王 的福分寿缘!快来人,把这道士推出 去斩首! 韩湘子不慌不忙,从容禀报道: 请皇上息怒,王刀虽快,但也不能 sha无罪之人!请问皇上为什么要sha 贫道? 帝王道:今天是朕的寿辰,你 上金銮殿来化缘,有损朕的福寿,难 道还不该sha吗? 但是韩湘子却说:贫道是来给 皇上贺寿的。 但是你这个叫化子,拿什么来给朕贺寿呢?帝王问道。 寿礼不大,但是礼轻福大。说着,韩湘子就从随身带的篮子里,取出一包自个吃的瓜子献给皇上。 皇上一看,满脸不兴奋,心想:你这哪是给我祝寿的呢,分明是来捣乱的呀。他越想越气,就高声叫道:斗胆妖道,竟敢戏弄朕,快拉出去斩首。 韩湘子立即说道:请皇 上息怒。皇上有所不知,这 些都不是平凡的瓜子,它能 一会儿工夫里结出一个又大 又甜的大西瓜。能让皇上在 这寒冬吃上西瓜,莫非还不 是很贵重的礼品吗?@我爱故事网整理 你简直是胡言乱语,谁 都知道,西瓜只有在夏季才 有,这三九的气候哪来西瓜 呢?你这不故意捉弄朕吗? 皇上,请稍等,贫道马 上就能叫瓜子结出西瓜来! 说着,只见韩湘子把一粒瓜 子放在金銮殿的砖缝里,接着往这瓜子吹了一口吻,口中念念有词。不一会儿,瓜子就发了芽,再过一会儿,就长出了瓜藤,最后真的结出了一个大西瓜。 韩湘子必恭必敬地把西瓜放在帝王眼前,再抽出宝剑把西瓜切成一块一块的,请皇上和列位文武大臣享用。帝王和这些大臣们吃了西瓜之后,没有不称赞的。 皇上很兴奋,就对韩湘子说:贤道,你的道法真的很高,可不知你另有什么法术呢? 请皇上不要着急,贫道另有一些道法,请稍等一会儿,我再变一样礼品给皇上,皇上见了一定会喜欢的。 只见韩湘子举手招了一招,口中又念道:宫娥美人,来! 来!来!顷刻,七八个美人翩翩落在金銮殿上。帝王睁大眼睛仔细盯着瞧了老半天,他完全被这些美人给迷住了。这些美人个个樱桃小口,人人面若桃花,双双脉脉含情的眼睛,向帝王暗送秋波。 帝王这下完全忘形了,很是兴奋,他对韩湘子说:道士贤卿,这礼真是朕意想不到的,朕想重重赏你,可不知你要什么呢? 但是韩湘子却说:不要皇上重赏,只求皇上轻微给点聘金就可以了! 帝王说:聘金?你要几许,我就能给你几许! 韩湘子说:我不要多,也不能少,只要皇上给我一花篮子就够了。 于是,皇上命人接过韩湘子的花篮子,去银库给他装银子。 但是,他们装了大半天,怎么也装不满这个花篮子。5aigushi.**皇上就叫人打开一个更大的银库继续装。然而,到最后,八个银库都装完了,花篮仍是没有装满。帝王急得目瞪口呆。转头责问韩湘子道:你这妖道,你把我那么多的银两偷到哪里去了?快快从实招来! 韩湘子笑道:皇上息怒。你看,你的银两已经飞到天边去了。边说边一手指着天边。帝王睁大眼睛向天上看去,但是什么也没有看到。韩湘子呢,就趁此时机逃走了。 帝王回过头来,见道士不见了。他又气又恼。但是后来,他想,虽然丢失了八个库的银两,可是毕竟获得了八个天仙美人,也算没有吃多大的亏。于是,他就叫那八个天仙出来跳舞给他看,哪知美人也无影无踪了。 帝王震怒,诏令全国处处缉捕韩湘子。但是,韩湘子把从帝王那边得来的八库银两拿去赈救了那些贫苦黎民,就没了踪影。【精选】帝王的故事(2):
毛泽东对历代帝王的评说
商纣王帝辛毛泽东1958年11月在阅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谈话中说到商品生产时,顺势发挥:商朝为什么叫商朝呢?是因为有了商品生产。这是郭沫若考证出来的。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做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纣王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商朝亡了国。史书说:周武王伐纣,血流漂橹,这是夸张的说法,孟子不相信这个说法,他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1959年2月25日在济南召开的一个座谈会上,毛泽东又说,龙山文化很有名啊!商纣王是很有本领的人,周武王把他说得很坏。他的俘虏政策做得不大好,所以后来失败了。秦始皇1.秦始皇是个厚今薄古的专家。
2.一次,他对章士钊讲:你们讲我*-党等于秦始皇,不对,超过一百倍。3.孔孟是唯心主义,荀子是唯物主义,是儒家的左派。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荀子代表地主阶级。又说: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孔子只说空话。几千年来,中国形式上是孔夫子,实际上是按秦始皇办事。秦始皇用李斯,李斯是法家,是荀子的学生。4.孔夫子有些好处,但也不是很好的。我们应该讲句公道话。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的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5.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历代政治家有成就的,在封建社会前期的,都是法家。这些人主张法治,犯了法就sha头,主张厚今薄古。儒家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都是丰张厚古薄今的。6.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有名的皇帝,我也是秦始皇,林彪骂我是秦始皇,中国历来分两派,一派讲秦始皇好,一派讲秦始皇坏。我赞成秦始皇,不赞成孔夫子。因为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统一文字,修筑宽广的道路,不搞国中之国,而用集权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几年一换,不用世袭制度。汉高祖刘邦毛泽东读史,很注意人物的出身和生平遭际,对刘邦这样的开国皇帝,尤其如此。
在毛泽东看来,刘邦的成功,与他出身下层很有关系。他说:刘邦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这个评论,显然与毛泽东一贯主张的卑贱者胜过高贵者有关。在古代社会,出身和文化程度时常是一致的,高贵者文化高,卑贱者文化低。由此,毛泽东谈到卑贱者胜过高贵者的时候,总是与他的另一个观点联系在一起的,即人们熟悉的:文化低的人打败文化高的人。1964年1月7日的一次谈话中,他提出了一个很直率的命题:老粗出人物。接着发挥:自古以来,能干的皇帝大多是老粗出身。汉朝的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刘敬劝他不要建都洛阳,要建都长安,他立刻就去长安。鸿沟划界,项羽引兵东退,他也想到长安休息,张良说,什么条约不条约,要进攻,他立刻听了张良的话,向东进。韩信要求封假齐王,刘邦说不行,张良踢了他一脚,他立刻改口说,他妈的,要封就封真齐王,何必要假的。南北朝宋、齐、梁、陈,五代梁、唐、晋、汉、周,很有几个老粗。文的也有几个好的,如李世民。老粗出人物,能干的皇帝大多是老粗出身,是毛泽东很感兴趣的话题。后来他又重申过自己的主张。最能体现刘邦老粗本色而又善于纳谏的,大概要算《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里的一段记载了。楚霸王项羽1964年的一次谈话中,毛泽东指出:项羽有三个错误,如鸿门宴不听范增的话,放跑了刘邦;鸿沟协定,他认真了;,建都徐州,那时叫彭城。
项羽失败的原因,特别是毛泽东对其失败原因的看法,主要在不肯纳谏、不善用人这两个方面。那么,项羽为什么不能纳谏和用人呢?这便和他主观上的弱点有关。在毛泽东看来,崇尚沽名,就是项羽主观上的一个明显弱点,也是他失败的一个原因。汉元帝刘爽1957年4月毛泽东在同《人民日报》负责人及有关领导的谈话中强调:历史上不是提什么文景之治吗?实际上,文帝、景帝只是守成,是维持会,庸碌无能。从元帝开始,每况愈下。毛泽东说:西汉高、文、景、武、昭等读起来较有兴味,东汉两头均无意思,只有光武可以读。
南朝梁武帝萧衍1.萧衍善摄生,食不过量,中年以后不近女人。然予智自离,小人日进,良佐自远,以至灭亡,不亦宜乎。
2.专听生jian,独任成乱,梁武有焉。后梁太祖朱温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
南朝陈后主、南唐李后主1957年4月10日同《人民日报》社负责人谈话时,毛泽东批评书生办报说:南唐李后主虽多才多艺,但不抓政治,终于亡国。
1964年3月24日,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可不要看不起老粗。知识分子相比较是最没有出息的。历史上当皇帝,有许多是知识分子,是没有出息的。隋炀帝就是一个会做文章、诗词的人。陈后主、李后主都是能诗能赋的人。宋徽宗既能写诗,又能绘画。一些老粗能办大事情,成吉思汗、刘邦、朱元璋。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是毛泽东很欣赏的一代英主。
毛泽东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精选】帝王的故事(3):
诗词典故大全辞典-人物部·帝王
【黄帝上天】
参见九流部神仙乘龙唐李贺《苦望调啸引》:当时黄帝上天时,二十三管咸相随
【歌帝力】
参见文明部歌舞击壤歌宋黄庭坚《次韵寅庵四首》之一:闲与老农歌帝力,年丰村落罢追骨
【献尧蓂】
《竹书纪年帝尧陶唐氏》:又有草夹阶而生,月朔始生一美,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日落一美,及晦而尽,月小则一荚焦而不落,名曰萁荚,一曰历荚
◆歌颂帝德唐司空曙《和耿拾遗元日观早朝》:大官陈禹王,司历献尧真另参见天文部时令蓂全落参见植物部草木蓂荚
【奏虞韶】
《尚书虞书益稷》:《萧韶》九成,凤皇来仪孔安国传:《韶》,舜乐名;言萧,见细器之备
◆称颂帝王唐黄颇《风不鸣条》:太平无一事,天外奏虞韶另参见文明部礼乐箫韶曲
【舜咏】
《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咏帝王为政圣明,或指古雅之乐唐袁朗《赋饮马长城窟》:汤征随北怨,舜咏起《南风》另参见天文部气象舜风文明部礼乐舜乐文明部礼乐舜琴文明部诗词南风篇文明部歌舞舜歌政事部治理整舜弦
【开三面网】
参见器用部其他祝网唐窦巩《唐州东途作》:天子欲开三面网,莫将弓箭射官军
【垂裳】
参见人物部圣贤垂衣唐李隆基《送张说巡边》:端拱复垂裳,长怀御远方
【周公吐哺】
《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周公之子)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于其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喻殷勤礼待贤士,或喻为政事而操心忙碌三国魏曹操《短取行卜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另参见人体部头面三握发器用部饮食三哺政事部议政吐握
【武王梦】
参见地理部土石傅野◆喻帝王赏识人才唐徐夤《东归题屋壁》:见说武王天上梦,无情曾与傅岩通
【定鼎】
参见器用部器皿周鼎唐沈佳期《龙门应制》:先王定鼎河山固,宝命乘周万物新
【楚襄王】
参见人事部情感朝云暮雨唐储光羲《杂诗二首》之二:鄙哉楚襄王,独好阳云台
【买骏骨】
参见器用部珍宝死骨千金唐杜甫《赠崔十三评事公辅》:燕王买骏骨,渭老得熊罴
【勾践】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勾践)念复吴仇,非一旦也苦身劳心,夜以继日目卧则攻之以费,足寒则渍之以水冬常抱冰,夏还握火愁火苦志,悬阻于户,出人尝之,不绝于口来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过以来,卧棉尝胆
◆喻失败后刻苦自砺,奋发用强,报仇雪耻唐刘驾《姑苏助_;勾践饮胆日吴酒正满坏防参见地理部水流抱冰器用部日用握火参见人事都行止卧薪尝胆
【封五树松】
参见植物部木本大夫松北周庾信《陪驾幸终南山和字文内史》水奠三州石,山封五树松
【秦王构石】
参见九流部神仙驱石唐李娇《桥》:秦王空构石,仙岛远难依
【项王双瞳】
参见人体部头面重瞳◆指项羽唐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项工气盖世,紫电明双瞳
【赤龙子】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枢曰:人sha吾子,故哭之人曰:姐子何为见sha?姐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
◆喻指帝王唐李贺《公莫舞歌》:材官小臣公莫舞,座上真人赤龙子另参见动物部鳞介汉高偶试动物部鳞介斩蛇
【拜韩信】
参见人物部将相登坛唐王涯《从军词三首》之一:今朝拜韩信,计日斩成安
【分我杯羹】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工患之为高组,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坝幸分我一杯羹项王怒,欲sha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sha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王从之
◆指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唐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另参见器用部饮食杯羹
【长揖隆准公】
参见人事部狂放长揖唐李白《梁甫吟》: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刘邦)
【三章令】
参见政事部治理法三章唐杨炯《奉和上元田宴应诏》:汉后三章令凋王五伐兵
【汉祖有歌】
参见文明部歌舞大风歌唐元模《法曲》:汉祖过沛亦有歌,秦王破阵非无作
【尺布之谣】
参见器用部饮食斗粟唐李白《上留田行》:高风缅邈,颓波激清尺布之谣,塞耳不能听
【茂陵求】
参见人物部人杰茂陵书生唐杜甫《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之一:竟无宣室召,徒有茂陵求
【金屋贮阿娇】
参见器用部宫室黄金屋◆喻另有新欢南朝陈沈炯《八音诗》:金屋贮阿娇,楼阁起迢迢
【精选】帝王的故事(4):
嫁过六位帝王的女人
公元581年(大约),后梁孝明帝萧岿的女儿萧氏出生于后梁国都江陵。但由于当地的习俗认为,凡是二月出生的女孩,皆为克父之相,所以萧岿只好将这个女儿交给堂弟萧岌收养,可没多久,萧岌过世,萧氏又被转送到她的舅舅张轲家。
也就在萧氏出生的那一年,原来北周的大臣杨坚在妻子独孤伽罗的支持下,逼使九岁北周静帝禅让,并随之开创了隋朝。之后,隋朝经过八年奋战,终于统一了中原。在征战过程中,杨坚的二儿子杨广可谓功绩显赫。为了表彰他,杨坚不但给他加官进爵,同时还下诏为他征婚,让当时天下名门世家,将家中尚未出嫁的女儿的生辰八字统统呈报上来。最后,术士们看到了当时只有九岁的萧氏八字,就这样,萧氏也理所当然地成了晋王杨广的妻子。但由于当时萧氏年纪太小,再者,杨广还驻守在离京城建康(南京)有一段距离的扬州。所以当萧氏被接入宫后并没有马上完婚,而是交由皇后独孤伽罗照管。公元594年,隋文帝杨坚夫妇经过商量决定,乘杨广入京述职时,为他俩举行成婚庆典。新婚之夜,25岁的杨广惬意地将13岁的萧氏紧紧地拥在怀中,杨广的心知道,此时他拥抱的可不止是一个美人儿,同时还拥抱了无穷的希望。因为那些术士,曾神秘兮兮地向杨广透露过,这个女子将来肯定能母仪天下。既然萧氏能母仪天下,那么作为她的老公,自然也就是未来的皇上了。公元604年,觊觎皇位已久的杨广终于登上皇位。理所当然,此时已经24岁的萧氏也果真印证了术士们说她母仪天下的预言。令萧皇后始料不及的是,杨广自从当了皇帝后,就再也不如以前那般宠爱她了,而是整日生活在声色犬马之中。尽管萧皇后是一个知书达礼的人,但面对着极度寂寞时光也倍感痛苦,终于在海山殿的护卫校尉宇文化及引诱下有了出轨行为。窥视皇位已久的宇文化及,为了永久得到萧氏,堂堂正正地把她收入内室,公元618年,率领禁军造反,并在皇宫中将暴虐的杨广给勒死。干掉杨广后,已是38岁的萧氏便成了宇文化及的偏室。但很快宇文化及的狂妄行为,便得到了报应。当时,隋朝贝州(今山东武城)漳南镇原里长窦建德在中原一带率领农民起义,建立了夏国,定都乐寿(河北献县境内)。在与窦建德一次次的战斗中,宇文化及节节败退,最终只好带着萧氏退守魏县,并自立为许帝,同时改称萧氏为淑妃。然而,魏县不久又被攻破,字文化及仓惶退往聊城,窦建德又继续率军一路追击,最后攻下聊城,并将其sha死。窦建德sha掉宇文化及后,不但收缴了宇文化及的所有财产,同时被萧氏高贵的气质所深深迷住,并马上收她为妾。从此只是痴恋于萧氏美色的他,早已忘记了当初逐鹿中原的政治野心。而此时,处于北方的突厥人势力却迅猛地发展起来,大有直逼中原之势。公元619年,原来因为和亲而远嫁给突厥启民可汗的义成公主,打听到嫂子萧皇后的下落。于是,义成公主请求启民可汗派使者来到乐寿,要求迎接嫂子萧皇后到突厥居住。尽管窦建德内心极不乐意,无奈当时的他,不敢与突厥人正面对抗,所以最后也只好乖乖地将萧皇后交给来使。萧氏来到突厥后,启民可汗在初次看见这个天生丽质的美女时,便被其身上散发出来的魅力所迷倒。当天夜里,萧氏在蒙古包中也由隋朝的皇后,许帝的淑妃,窦建德的偏室,一下子变成了番王的爱妃。公元620年,老番王逝世,皇位由他的儿子颉利继承。按照突厥人习俗,老番王的所有妻妾也理所当然地由新可汗接手,可怜的萧氏也随之变成了新可汗颉利的王妃。从此,她在草原上度过了长达10年的时光。公元630年,唐朝大将李靖终于打败突厥,并将已是40多岁的萧皇后重新接回中原。回到大唐后,李世民在初次看到这位表婶(李世民的父亲李渊与杨广是姨表兄弟)时,便被她雍容华贵的气质所迷住。于是,李世民竟然顾不得彼此年龄的悬殊与外人的指手画脚,马上封萧氏为昭容(皇妃封号)。就这样,这位饱经离乱的隋朝皇后,又正式成为大唐天子的妃子。公元647年,67岁的萧氏终于走完了其风情万种的一生。【精选】帝王的故事(5):
千古龙血帝王情
康熙帝坐在上书房,御览礼部呈送上来的进士卷子,好钦定状元。其中一份卷子让他大为惊讶,倒不是别的,而是因为这份卷子不是按常规的浓墨书写,却呈现淡淡的霞色,如血。
这就奇怪了,说是舞弊吧,可谁有这样的胆子,这样明显的卷子又怎么呈送得上龙廷御案?康熙百思不得其解,就叫来礼部考官龙额图。龙额图一见大惊,却也不知底细,因为殿试的主考官是皇帝,连皇帝自己负责的事情自己都不知道,他当然也不知道。但有一点他向皇上作了禀报,就是在礼部读卷的时候,读卷大臣并没有向他呈报有这样另类的红卷存在。
专门负责誊录的几名官员被传唤到君王跟前,康熙将卷子掷给他们,喝一声:你们说这是怎么回事吧?
原来这进士卷子在读阅之前,为了不让读卷官员认出考生字迹,以杜绝徇私舞弊,除了封弥糊名,即平常所说的密封之外,还派小楷写得好的专人将所有考生的卷子重抄一遍。这样,字迹是一致的,墨色也应该是一致的。
负责誊录这份卷子的官员名叫汪士礼,出自徽州,官做得不大,但却儒雅,虽无实权,却深受皇上赏识,并受君王影响,从而养成一雅好,就是和皇上一样喜欢收藏笔墨纸砚,一些从家乡来的考生也将从老家带来的文房四宝赠送给他,不图别的,只图个乡情热闹。
汪士礼跪在康熙面前,一字一板地说:臣在誊录到这份卷子时,已至三更,眼看就剩下这一份了,本想一口气给誊完,可是朦朦胧胧感觉有个人进来了,看穿戴好像是古代的帝王,我就想抬头仔细看一下,可是实在抵不住突然袭来的瞌睡,就往桌上一趴睡过去了。第二天醒来,发现昨晚的墨汁已干,正打算重新研墨,却发现面前另有一砚新墨,当时并没在意,只当是下人给我研的,于是早膳也没用,就将这份卷子誊录好了。在礼部读阅时也无异样,没想到现在到了君王跟前会变成这个样子
康熙度量他的话,好像说得不假,却又将信将疑,就说:你将那砚墨拿过来给朕看看。
传下话去不久,即有家人将那砚墨端了过来。墨仍滋润,有一股异香,如茶如酒,亦如夜来香,闻了令人神清气爽,浑身通透。康熙心中暗自讶异,亲自摆好纸笔,跟汪士礼说:你再来写几个字给朕看看。
汪士礼不敢怠慢,就在宣纸上写了山河一统四个大字。字色黑亮如漆,润泽饱满异常。可大家等了半天,却并不见得这几个字有什么变化,更不见有什么血色出现。
康熙不悦,对汪士礼说:可见你对朕说的全是假话。
汪士礼又往君王面前扑通一跪:为人臣者忠君为本,臣若有半句假话,愿受天惩
龙额图趁机进言说:听说民间有砚名血,砚之如丹砂,书之如明霞可臣就是不曾见过。不知此砚可是?
也有大胆的抄录官员奉承道:这卷子在君王面前变成红色,就是一种祥瑞
可康熙并不是好糊弄的,他看了大家一眼,心中若有所思。他刚人主中原不久,招纳贤才为的是稳固江山万世基业,但若有人想趁科举之机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他势必重惩。但为了服人,重惩必重证据。
他让龙额图将这名考生的原卷给取了过来。
这名考生名叫江自清。隶属徽州府,歙县人,康熙一想汪士礼也是那里人,他看了看汪士礼,猜疑其中必有隐情。可当他俯身审视考生江自清的卷面,却让康熙大吃一惊,因为他原来卷上的字迹比汪士礼抄写的要好很多,蝇头小楷,个个珠圆玉润,如蓓蕾初开,墨香轻漾,令康熙爱不释手。也就是说,汪士礼完全没有必要对这份卷子再作什么修饰或作个什么红色墨记。
到这时,康熙才将文章的内容细品了一遍,不品倒罢,一品康熙却陡然变了脸色。
乍看是一篇好文,盛赞满清大一统,但其中浊非浊,清非清,浊清自明一句触动了康熙敏感的神经,这是什么话?这不是骂我大清吗!于是将龙牙一咬,脸色一黑:着查江南考生江自清,与汪士礼一道送交顺天府严加论处!
康熙这一发怒,汪士礼和江自清肯定难免一死,就是其他的涉考人员包括旗人龙额图在内也难免要受到牵连。
有两个太监上来,正要拉汪士礼出去,可事情却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那铺在案上的山河一统四个大字在浑然不觉之中居然变成了霞色,如血。
康熙第一个发现了这种变化,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他怔了一怔,挥了一下手,制止了太监。
众人松了一口气,不知道事情会如何发展。
康熙端起那砚墨来,放在眼底下仔细端详,觉得这方砚不同寻常,砚上有山,山上有云朵,云朵中有白鹤,配以芝兰,令人见而忘俗,而那砚池,却似人的泪眼。他又让人将那墨汁洗干净了,再拿过来看,这才发现这个砚处处不同于它砚。似玉质,实又非玉,墨绿里间杂淡淡的红,淡淡的彩,似有血液在流动。看砚色约有千年之久,应是一方古砚。康熙见过也收过很多名砚,独此难以辨识,心中不由大惑,忍不住问汪士礼:这块砚得自哪里?
汪士礼见皇上的语言温和了许多,便答道:微臣不敢相瞒,这块砚就是江南考生江自清亲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精选】帝王的故事(6):
古代帝王服食的“仙丹”
皇帝古称天子,乃天的儿子也。帝王们最大的心愿,就是与天齐寿,希望与传说中的玉皇大帝一样长生不老,于是专供皇帝服食的仙丹就出现了。仙丹真的可以使人长生不老?到底是什么玩意儿?前一个问题早已被历史证实,属无稽之谈。而后者,至今是谜,并没有哪一位研究者能真正清楚,尽管有化学史专家在研究论文中称破译了仙丹的成分,但并无实物或考古发现可以证明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卷六)记载了一件事:既已,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人海求仙人。
此事发生在秦始皇28年,即公元前219年。徐市也叫徐福,为当时著名的方士。赢政(秦始皇)派他带着数千童男童女去海上寻找仙人,目的就是为了找到不老药,即可保长生不老的仙丹(仙药)。但徐市并没有完成任务,赢政也并没有长生不老。秦始皇37年(公元前210年)7月,始皇崩于沙丘平台.沙丘平台,在今河北省邢台市境内。当时赢政正出行在外,属意外死亡,史学界一直怀疑其是被赵高谋sha。但徐市没有找到不老药,却引出极具历史悬疑的故事,即随徐市去的数千童男童女,不敢回国,后东渡上了日*-本岛,成了日*-本人的祖先。此是后话,这里不表。
当时,徐市找了好多年也没有找到仙丹,心里害怕,不敢回来。他告诉赢政说,蓬莱那里有鱼怪,靠不上岸。显然这是徐市的pian*人谎话,但赢政信以为真,还派箭术高超的人去海上射sha。史书上是这样说的,方士徐市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
徐市没有找到不死药,但中国古代方士炼丹现象却不绝,历朝历代的皇帝也都有服用仙丹的记录。比较著名的有
《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三》(卷101):帝信方士言,断谷饵药以求长生。这里的帝,指晋哀帝司马丕。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七》(卷241):上服金丹,多躁怒,左右宦官往往获罪,有死者,人人自危。这里的上,是唐宪宗李纯。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九》(卷243):初,柳泌等既诛,方士稍复,因左右以进,上饵其金石之药,这里的上,是唐穆宗李恒。
《资治通鉴唐纪六十四》(卷248):上饵方士金丹,性加躁急,喜怒不常、上自秋冬以来,觉有疾,而道士以为换骨,这里所指的上,是唐武宗李炎。其服食的金丹(仙丹),即为道士所炼。
《资治通鉴唐纪六十五》(卷249):时上饵方士药,已觉躁渴,而外人未知,疑忌方深,闻之,俯首不复言。这里的上,是唐宣宗李忱。
《明史世宗一》(本纪第十七):八月丁丑,太仆卿杨最谏服丹药,予杖死。大臣杨最劝谏明世宗朱厚熄不要服食丹药,竟然遭杖刑而死。
《明史神宗二》(本纪第二十一):是日,鸿胪寺官李可灼进红丸,李可灼进仙丹的对象是明光宗朱常洛
帝王们如此迷恋仙丹,那这仙丹到底都是些什么东西?汉人桓宽所著的《盐铁论》中的仙人食金饮珠,然后寿与天地相保一说,可见仙丹里面含有金、银、珠宝类物质。
《神农本草经》的记载更证实了仙丹里多是一些玉石成分。其中被列为上品的可炼成仙丹的物质有:玉泉、丹沙、水银、空青、曾青、白青、云母、朴消、消石、矾石、滑石、紫石、白石英、青石、赤石、黄石、白石、黑石脂、太一禹余粮、禹余粮、雄黄等,多达21种。这些物质在今人看来,不过是一些普通的药用物品,有的甚至有剧du,但古代的方士却将之当成秘方,炼制给帝王们服食。
丹沙,是古代仙丹中最主要的成分之一,现代科学证明是一种含有汞这类元素的矿物质。但古人却视之为宝,《神农本草经》称,丹沙,味甘微寒。治身体五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sha精魅邪恶鬼。久服通神明不老。
古代仙丹里的另一味重要成分是水银,即化学物质汞(Hg),有剧du。赢政当年营造陵寝时,即在陵中注入水银以防盗。中国传统医学观认为,水银主治疥瘙痂疡百秃,sha皮肤中虫虱,还将之作了打胎药来使用。古代的炼丹术士另有发现,认为水银能sha金银铜锡du,熔化还复为丹,久服神仙不死。
《神农本草经》上所列的可长生不老的玉石还有
玉泉,又名玉札,味甘平。主治五脏百病。柔筋强骨、安魂魄、长肌肉、益气,久服耐寒暑,不饥渴,不老神仙。玉泉还有特别功能,被古人用来作为尸体防腐剂,一般在临死前吞服,临死服五斤,死三年色不变。
空青,主治青盲、耳聋。明目,利九窍,通血脉,养精神。久服轻身延年不老。
曾青,味酸小寒。主治目痛,止泪出,风痹,利关节,通九窍,破癥瘕积聚。久服轻身不老。
白青,味甘平。主明目,利九窍,耳聋,心下邪气。令人吐,sha诸du三虫。久服通神明,轻身延年不老。
石胆,主明目目痛,金创诸痫痉,女子阴蚀痛,石淋寒热,崩中下血,诸邪du气,令人有子。炼饵服之不老,久服增寿神仙。
雌黄,主治恶疮头秃痂疥,shadu虫,身痒,邪气,诸du。炼之久服,轻身、增年、不老
用上面这些原料,再配之以辅料,则可炼成不老药。这类仙药可制成固体的丸,也可熬成液体。固体即为仙丹,液体则称还丹金液,其药理都是一样的,这与现代的药品存在固体、液体两种形态是相一致的。仙丹到底是如何炼成的?从古书上记载的烧之愈久,变化愈妙说法来分析,是采用高温烧炼,或是采用能起化学反应的物质,使之变性,从而产生新的物质,即可得到所谓的仙丹.
仙丹分为九类,其中上上品为丹华.炼成丹华的过程是这样的,晋朝著名的科学家葛洪在其所著的《抱朴子》一书有详细记述,当先作玄黄,用雄黄水、矾石水、戎盐、卤盐、礜石、牡蛎、赤石脂、滑石、胡粉各数十斤,以为六一泥,火之三十六日成,服七之日仙。又以玄膏丸此丹,置猛火上,须臾成黄金。又以二百四十铢合水银百斤火之,亦成黄金。金成者药成也。金不成,更封药而火之,日数如前,无不成也。从上面的文字来看,这不是制药,倒像炼金炼银了,难怪有相关专业人士称,中国古代最早的冶炼技术即起源于炼丹药。 礜 礜据说,服食了这类仙药后,哪怕是少量的试服,都能活到二三百岁。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此盖假求于外物以自坚固,有如脂之养火而不可灭,铜青涂脚,入水不腐,此是借铜之劲以扦其肉也。
【精选】帝王的故事(7):
细数中国历史上当过乞丐的帝王
在中国历史上,不止有一个曾沦落为乞儿的帝王。由此,即衍化、流变出许多传奇性逸事逸闻。
晋文公历经流亡乞讨创霸业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有着19年流亡乞讨经历的帝王,这就是春秋时从公元前636年起当了九年晋国国君的晋文公重耳。重耳是晋献公姬诡诸之子。在娶骊姬之前,晋献公有三子一女。即申生、重耳、夷吾和穆姬。献公得到骊姬后又生一子奚齐。骊姬出于切身利益,要扫除奚齐将来继位称帝的隐患,先是让献公将其余三子发往三处边城,后又以谗言逼死申生,派兵和刺客追sha夷吾与重耳。夷吾逃往梁国(今陕西韩城县南)。重耳也避开刺客,带着几个亲随,仓皇逃到了他生母出身的狄国。
后来,献公病死,晋国内部纷争不断。夷吾闻讯后,不惜割地赠金,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国即位当了君主,即晋惠公。惠公害怕重耳回国与他争位,派出刺客暗sha重耳。就这样,重耳只得再离开狄国,逃往齐国。临逃时,身边专管衣物盘缠的人将所有财物席卷而逃,使重耳一行处于艰难的穷困境地。
逃经卫国,卫文公对当年晋国不支持卫国建都一事耿耿于怀,拒绝接济他们。再逃到五鹿(今河南濮阳县南)时,已饥饿难忍,重耳又累又饿地倒在了随行的人身上。在他们挖野菜熬汤充饥之时,介子推则割了自己大腿上的肉煮汤献给重耳,使之感激涕零。此后,他们又屡经流亡坎坷,终于借助秦穆公的帮助,于公元前636年即位当了国君,即晋文公。文公在位九年间,先与秦国结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秦晋之好;以后平息王子带之乱,纳周襄王,救宋破楚,称霸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北齐后主亲扮叫花乞食为戏
北齐后主高纬昏庸无道、荒*yin*堕败。他执政期间,jian臣当道,结党营私,乱政害人。对此,高纬整天不闻不问,他干什么去了呢?时间都花在了奢靡*yin*乐上面。据载,他把宫中小婢女都封为郡主。宫女中穿着华贵、食用高级的,即达500多人。大家竞相奢靡斗艳,甚至早上穿的衣服晚上就扔掉不要了。皇帝认为这样做理所当然,于是又大修宫苑。但他喜欢什么又没有个常性,今天建造的没几天就可能毁掉重建。高纬的御马光是食物就达1O余种,发情交配时还专设青庐亲自观赏。他的马及鹰犬都各有封号,斗鸡走马,无所不好。
最可恶、也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位当朝天子竟在后宫的华林园中建造了一些荒村穷舍,自己脱下皇服穿起破衣烂衫饰作叫花子乞食讨饭。还扮成穷寒模样,到市肆中做买卖。
高纬当了一回乞丐,但不是为境遇所迫的真叫花子,却是在穷奢极欲厌腻之余,以变态心理捉弄世人,这在中国历代帝王之中,实属一大奇闻。
明太祖朱元璋出家行乞发迹
在中国历代帝王之中,还有一位乞丐出身的天子,这就是明太祖朱元璋。而且,他当的不是一般乞丐,是个以行脚僧面目出现、游走四方的小叫花子。
元至正四年(1344年)。朱元璋17岁。他的家乡安徽遭受严重的旱灾、蝗灾和瘟疫,农民饥病交加、衣食无着。他的父母和一个哥哥相继贫病而死,二哥也远走他乡逃难,朱元璋便到皇觉寺做了个小行童。这样,他不用行乞也不会饿死了。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朱元璋刚刚当上行童还不足两个月的时候。即被迫离庙出去云游行乞,当了行脚僧,还是成了乞丐。原来,这皇觉寺以往主要依靠收地租维持不败,只是这年灾重,无论如何收不来租。加上当时寺中和尚又大都有妻室家属,吃饭人多,存粮已经不多。因此,就将人陆续都打发出去讨饭(化缘)混日子。论理说,庙上还算不错,最后一个打发朱元璋。但是,这个仅仅在庙上干了不到两个月杂役的小行童,既不会念经,也不会做佛事,虽然也戴顶破薯帽、穿着破烂的百衲衣、带着木鱼瓦钵,实质就是个地道的叫花子。就这样,他遍走安徽合肥,河南信阳、固始、临汝、淮阳、鹿邑。再回走安徽亳县(现为市)、阜阳等地,三年里风餐露宿,沿街挨门求乞,受尽风霜欺辱,一时心境可知。
可能受这三年的乞丐生活影响,当了皇帝后的朱元璋仍然讲究节俭,不喜饮酒。更有趣的是,朱元璋当皇帝后还重用过一个也出身于乞丐的疯道士周颠。据朱元璋亲自撰的《周颠仙人传》讲,朱元璋西征九江,行前问周颠:此行可乎?周颠应声说:可!又问:友谅已称帝,消灭他怕不容易?周颠仰首看天,说:上面没他的人。
10多年后,朱元璋害了热病,几乎要死,赤脚僧觉显送了药来,说是天眼尊者和周颊仙人送的,服了当晚病就好了。
吴晗曾说:以上这些神迹都是朱元璋自己说出和写出的。说的全是鬼话,没一句人话。或许正是如此,就更加说明了朱元璋对周颠这个与自己同为乞丐出身的疯道士的偏爱。
【精选】帝王的故事(8):
帝王的心思
偶遇茶女
话说乾隆皇帝最喜欢去江南微服私访,这一回,除了贴身护卫,乾隆只带了和,为的是图个清净。和也是体察圣意,一路上逗得乾隆很开心。
来到杭州后,乾隆第一件事是上山看茶园,这次刚好赶上了采茶季节。清晨时分,女人们纷纷上山采茶,乾隆边看边品茶,心情很好。这时前面传来喊声:小玉,那棵雀舌要先采,等出了太阳再采其他的树!
乾隆一愣,循声望去,一个少女婀娜的背影映入了眼帘,只见那少女回头应了一声知道了,阿爹,就跟着同伴向山上跑去。这一回头,乾隆的魂都要被勾走了。乾隆顺着喊声走过去,只见一个白白胖胖的老头,正坐在一棵大茶树下喝茶。乾隆走过去,笑吟吟地一拱手:这位老哥,怎么称呼?
那老头见乾隆气度不凡,身边的和也是衣着华贵,满脸堆笑地站起来:在下是本地茶商白子峰,除了收茶外,这山上有几棵茶树也是在下的。
乾隆点点头问:刚才上山采茶的人里,有个是你女儿?白子峰点点头:小女白玉儿。乾隆说:既为茶商,家道自然不错,为何还让女儿上山采茶呢?
白子峰笑着说:我虽为茶商,却是茶农起家,茶对我来说不仅是生意,也是爱好。小女对茶道的爱好更甚于我。她喜欢采茶,我也不愿扫她的兴致。何况这雀舌茶,她采制起来也确实比别人好。
乾隆也笑了:这就是外行话了。雀舌是川贵一带的名茶,以少女之舌采下,不能用手;以少女体温烘干,不能用火。这茶清香柔和,我喝过多次。杭州虽盛产绿茶,却不产雀舌茶。老哥是当我不懂吗?
白子峰笑而不语,斟上一杯茶递给乾隆,和担心茶里有du,上前想要先尝,乾隆不在意地挡开他,拿起杯子抿了一口,不禁眉头紧锁。白子峰问:如何?乾隆又抿一口,叹了口气说:好茶!的确是雀舌,想不到我竟孤陋寡闻了。
白子峰笑着说:贵客确实是行家,这杭州本没有雀舌茶,是我从贵州高价移种来的茶树,因水土不服,几乎全死了,只有一棵老树活了。此茶树既有雀舌之香,又有龙井之清,最关键的是,这茶是我女儿亲手炮制并冲泡的,换了人就没有这份味道。所以您今天喝的这杯茶,就是天子也喝不到啊。
和吓了一跳,乾隆却哈哈大笑起来,又攀谈了几句,就走了。
回到客栈,和见乾隆若有所思的样子,小声问道:主子,那茶确实好喝的话,封白子峰为御用茶商即可,还怕喝不到吗?
乾隆苦笑道:你没听见他说吗?那茶是他女儿亲自炮制冲泡,方有那味道的。我总不能把人家女儿也一起带走吧。
和顿时明白了,微微一笑说:他不知道主子的身份,女儿能给万岁当茶女,这是天大的荣耀!主子放心,奴才准办妥。乾隆只是喝茶不说话。
和办事果然利落,亲自找到白子峰家,表明乾隆身份,封他为御用茶商,而采摘自那棵老树的雀舌茶,今后作为贡品进贡。同时封其女白玉儿为御前侍奉,专为乾隆炮制冲泡此茶。白子峰哪敢不从,接过圣旨,又勉励女儿一番,父女二人洒泪而别。
当天晚上,白玉儿就给乾隆冲茶去了,乾隆对白玉儿十分满意。第二天早上,乾隆带着白玉儿回京了,和自告奋勇,说要多待两天,把今年的雀舌茶带回去。
狼狈为jian
在回京的官船上,乾隆看著给自己冲茶的白玉儿,笑着说:你父亲可真会pian*人啊。白玉儿吓得差点摔碎了茶壶,惊恐地看着乾隆。
乾隆哼了一声,说:你也不用怕,朕既收了你,就是恕你无罪了。别的朕或许不懂,这茶道当今世上没人敢说比朕更懂。雀舌树从贵州移到杭州,还能生出混合香气,当朕是三岁小孩吗?朕之所以没治他欺君之罪,一来他不知道朕的身份,不知者不罪;二来那茶确实好喝,作为贡茶也够格;三来朕很喜欢你。
白玉儿赶紧跪下说:家父确实不知道万岁会到茶园来。他只是听说城里来了个有钱人,便把市面上最贵的新茶都买了回去。他买通客栈的伙计,知道您要上山,便摆下茶桌,想结识您,但他只是想把雀舌茶卖个高价,万万不敢有欺君的念头啊!
乾隆点点头说:这就对上了。那雀舌茶究竟从何而来?白玉儿说:家父本就是买卖各地名茶的,这雀舌是他在贵州以高价收的,然后编个故事以更高的价卖给有钱人。乾隆哈哈大笑道:这次他倒是真的卖上高价了。
再说另一头,和再次回到白子峰家,白子峰早就准备好了雀舌茶,连同一张银票一起交给和说:和大人,这次免了欺君之罪,还能当上朝廷供奉,全靠和大人从中辛苦周旋。这茶是进贡宫里的,银票请和大人笑纳。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