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在做事之前,先想好失败的理由,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失败,这是我们对结果的恐惧。过度恐惧时,身体就会发生改变,以满足潜意识对安全的需求。 ——
刘翔之殇,相信很多人之前就已经猜到了结局。英雄之泪,让所有国民心碎。以至于我这个不热爱体育的人,也想谈一谈刘翔,与成败无关,与金牌也无关。关于他,正面和反面的观点都很多。关于刘翔在伦敦奥运会后,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也各有千秋。所选维度不同,自然也有不同的答案。从金牌的角度讲,他败了。从人生的角度讲,他赢了。所以我想谈谈刘翔之伤及带给我们的反思,而不是他的成败。从北京奥运的伤到伦敦奥运的伤,这些伤该让我们想想,伤之后,还有什么。
刘翔的伤,让人想起了很多。如果我们去证明,伤是存在的或者正常的,我们总能找到证据:运动员的伤和普通的伤不一样,有些伤只有在高强度的时候才出现,历史上某国某运动员也有该现象。如果我们去证明,刘翔的能力是具备的,我们也总能找到很多证据:十几天栏上生涯,三届奥运经验,多少金牌云云,某强对手不敢轻视他。如果我们去证明,刘翔的伤并不是故意的,我们更好证明:没有一个运动员愿意让自己受伤。
可他还是伤了,在最不该伤的时候伤了。在最不该复发的时候复发了。与其说不该,我更想说,在恰当的时候恰到好处的时候出现了。因为或多或少,我们都想说,他的潜意识里在要求他这么做。
刘翔与伦敦的金牌失之交臂,多少有些必然。
在我开始谈我的观点前,我想起了很多故事。一个故事是,在奥运跳高杆的面前,一个教练说,跳过去,整个别墅都是你的了,该运动员过于紧张失败。另一个教练则说,跳过去,你就可以回家和妈妈团聚去了,该运动员适度紧张反而跳过去了。另一个故事是在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里的运动员丹,丹对于当下的理解彻底忘记了紧张,在调换体操上轻松完成,他的的队友则说,他几十年的努力为的就是能决定他命运的几个裁判能在纸上画个A。
紧张程度和被期待对于绩效的影响,心理学家已经研究的十分透彻了。刘翔在雅典奥运上让全球人民认识了中-国田径,也让全球人民关注到了刘翔。几十亿的眼光瞪着一个人的时候,没有超强的心理素质是玩不起的。国家队有专供的牛奶,有专供的衣服,有专供的教练和场地,却不知道专供的心理辅导和培训是哪家。有人说,全中-国甚至全球都在关注刘翔,心理压力自然很大,被期待值也就很高。我想说,奥巴马在竞选时发表演讲的时候,不知道看客会不会比他少。在巨大关注与被期待面前,没有一定心理素质是完全扛不住的。刘翔一夜成名前后,有谁关注过他心理的变化。
还有个故事是,心理学家做的一个实验,关于报酬是1美元和20美元的努力,哪个会业绩更高,实验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拿报酬1美元的人比20美元的业绩要高。与这个类似的故事则是,孩子们在老人院子里踢球,老人觉得吵想让他们去别的地方玩,老人通过给孩子报酬请他们表演,并通过每天递减的方式,最后换得孩子们一句话:报酬这么少了,不给你表演踢球了。老人成功让孩子们离开了他的院子。这就是关于你为什么而做的话题。得到1美元的人,是在为工作而工作,因为1美元是不多的报酬,更多的乐趣来自于工作本身。而20美元的人,则钱带来的价值则大于了工作本身。孩子们最初免费在院子里玩耍是为快乐而踢球,后来因为老人给报酬就成了为报酬而踢球了,当老人递减直至没有的时候,则失去了动力。
刘翔在雅典前,名不经传,只是想好好跑而已。有期待但是没有那么多,金牌有最好,没有也很正常,所以他能发挥最好的自己。但是成名后不一样了,同样的压力再袭来,如果拿不到金牌,就不正常了,刘翔就不是刘翔了。即使很多人安慰他,有没有金牌你都是优秀的,但是自己对自己的期待,则唯有金牌,才以证明是刘翔。在雅典前后的奥运里,我想他跑的动力已经变了:一个以跑步为乐和一个以金牌为生的人。
在两个小小铺垫后,再来谈谈潜意识和心理游戏。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故事无处不在:考试前拼命的玩,并且告诉别人我在玩,以备万一考不好了,我就有理由,不是我能力不行而是我考前在玩没复习,假如我好好复习,一定考的很好。在高考前的突然放弃了高考,好证明,不是我考不上大学,而是我没有考。甚至,在做事情之前,先想好如果失败我该怎样解释我的理由是什么。然后就可以心安理得的失败了。这是我们对结果的恐惧,也是我们内心的恐惧。
除非你刻意去觉察,否则很难意识到自己在玩这个游戏。至于刘翔是不是要让自己受伤好证明不是跑不好而是受伤了,我们就留下幻想的空间吧。
心理游戏之下,则是潜意识掌控的疆界 在潜意识里发生的东西,一直被我们忽视着,却一直影响着我们整个的生活。
为了实现某个心理目的,潜意识会引导现实往这个方向发生。譬如说,孩子在生病的时候父母就不会责备,反而宠爱有加。孩子就学会了用生病的方式逃避考试。怯场的人会在考试的时候突发高烧,无法参加考试从而逃避。过度恐惧的时候,身体就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以满足潜意识里对于安全的需求。所有这些身体发出来的症状,只是潜意识为了保护自己。于是大胆猜想下,刘翔的伤,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为了保护自己,不至于在失败后太难堪。
这又延伸到更深的一个话题,我们对于完美的追求和对于自我的认知。
不要说你不追求完美,每个人都在有意无意希望完美。人的完美很奇怪,当我们得了1次100分后,就想得第二次100分。而且觉得应该这样。如果不能,就开始否定自己,就是0分。如果我们拥有了富足的生活,再回到贫穷的生活的时候,就会觉得那不是自己,只有富足才是自己。然后我们就把整个价值建立在这个100分之上。试着在刘翔身上套用一下,如果得第一,刘翔就是刘翔。如果不能,刘翔就不觉得自己是刘翔了,那么干脆就是0分,不跑。因为人心底的意识里,不能跑的刘翔是胜过跑第二的刘翔的。
无论这些猜想是不是真的。我都愿意去好奇,刘翔是不是不敢跑,这8年来,内心一直都带着恐惧,所以潜意识里要求他去受伤来逃避。
当然,我们无权去苛求他怎样,在田径史上,他无疑已经是优秀和成功的。我们只是好奇下他的心理过程,以及这个过程如何避免。
带来的反思则是,在对于运动员的心理建设上,我们投入了多少来提高成绩。在身体建设上可以付出很多,但心理建设呢?对于高考,我们都已经知道,成绩不仅由实力决定,也由心态。奥运就是运动员的高考,有谁关注过他们的心理建设呢?
刘翔内心对于不成功怎么办的恐惧,多少人有关注过。假如他去见过心理医生,结局又是怎样呢?
勇敢和坚强不是一句话,说做就能做到。不是说一句挺住就能挺住。在强大的压力面前人们选择怎样的方式去保护自己,在强大的期待面前人们选择怎样的方式去应对,金牌是一种方式,逃避也是一种方式。人性最深处的东西,不是利益,不是道德,不是国家荣誉,而是保护自己。
在前所未有的关注和被期待的非常高的时候,通常也是容易自我迷失的时候,我们要怎样找到自己,并且坚定不移的做回自己,成为了一个功课和话题。
调整好心态,明确价值观,坚定的做自己。不光是在运动员身上,在企业里,生活里,都无处不在。成功,除了技术和能力之外,还有很多。那些被我们忽视的,关于对自己的认识。而当我们迟迟不成功或成功后再难成功的时候,我们也需要自问一下:我的内在,发生了什么。
还有就是存在感,当刘翔成为世界的刘翔,其实他已经失去了他自己。白岩松说的好,伦敦奥运退出生涯后,刘翔才开始成为他真正的自己。不禁想起仓央嘉措,这个悲剧的活佛诗人。诸神把整个世界都给了他,他却只想做回他自己。雅典奥运后,刘翔已经不再是他自己,而成为了一种代表和象征,他拥有了别人不能拥有的一切,关于荣耀,财富。可是或许,他只想做回他自己。
存在感的问题,也值得我们去反思。
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必然是过硬的技能,良好的心态,正确的自我认知,是个哲学家。一个优秀的人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