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小故事 列表

睡前故事

信息寡头时代的独立思考

2024-10-28 07:33:03

心理导读:移动互联时代,大家从同样的来源接受固定倾向的信息,分批次地变成了传话筒。不知不觉间,我们的思想开始像寡头靠拢。而你的心里需要留一个位置去写写所思所想,去看看到底是什么构成了你。——

移动互联时代,大家分批次地变成了传话筒。我坚持不玩微--BO,简直不像个媒体人,我对别人说我害怕陷入那种八卦的速朽的信息环境,我心里想着的实则是:对我这种自制力短缺的人,那绝然是一条不归路啊。然而保持着高度警惕的我却不声不响地有了微信,微信慢慢地也衍变成一个信息发布的平台,我随即关注了几个公共帐号,它们推送什么我就看什么,推送质量纵然比较靠谱,但我一天到晚盯着这些内容,大部分空余时光就被占据了。我不得不沮丧地承认,我的注意力和思考过程也渐渐外包给了手机,确切地说是给了那些兜售信息和观点的寡头。

我们的思想开始向寡头靠拢。一方面,我和我的同事、朋友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另一方面,我也由此有些担心我们的知识结构开始趋同,差异化思维的消隐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团队都是种缺憾。看一样的东西,接受一样的外部信号,很容易形成一样的观点,说一样的话,最终难免走进一个“傻瓜的围墙”。

人需要浏览信息,读懂别人的话,也就是“学”,但同样也需要想,“想”无非是要让知识和自己结合起来,发生关系。学而不思、思而不学,都容易走向偏废。人要成长,把信息还原到人身上很重要。比如我们写的职场话题,往上一步是心灵鸡汤,往下一步是职场厚黑;往左一步是误人子弟,往右一步是企业内刊。想要正中靶心,光瞄准就不是一件容易事。但如果从人的角度入手,去了解别人,去发现自己,去问为什么我们有这样的困扰和欢乐,具有价值的内容总会源源不断地生发出来。换句话说,一本杂志的成长,就是人的成长,是自己的成长。

所以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我们去哪儿发现人呢?我们没有时间去面对自己,帮助自己,无意识已经构成了生活的主体。我现在遇到问题第一反应是先到知乎上面搜一圈儿,然后在那些回答里找一个相对满意的,作为自己持有的观点,在无限的信息里,我的世界却一下子有限了。这或多或少的失落让我想到要捍卫自己思考的权利,这时我才明白了自己写专栏的意义。

到这一期,我已经写满了一年专栏。想来这是一件十分意外的事情,在接下这个工作之前我不大接受专栏这种形式,那时我还忿忿地觉得专栏是给猪牛羊预备的,人为什么要弄个栏子把自己装下?一个人面对白纸,定期定量地整两句,这违背了“有感而后才能发”的人性。

但是一年之后,我察觉到它对自己的作用,这样一种形式就是给你一方白纸去做真正的探索。人不可能不产生想法,只是懒人们需要一个固定的形式反思属于自己的生活,寻找同世界的联结,让个人的思考具有公共的价值,这就是专栏带给我的。它仿佛一种自我保护,在信息的洪流里让我留有余地,回望自己的意志。

上学的时候我隔三差五地写--BO客,工作之后,--BO客这种形式开始没落,而我自己的空余时间里也懒得再写字,我说的话少了,如同身边少了一位可以随时交谈的朋友。专栏很像--BO客,只是它的周期更长,让人想得更久,迫使嘴边的话变得更好才舍得说出口,是一个稳重的师长。我相这样一个索和表达的过程对每个人都是必要的,尤其是如今这个什么都“速”的时代。很多事情你想通了才能撂下,很多想法你写出来才会拥有,所以即便你不写专栏,你的心里也一定需要一个位置去写写所所想,去看看到底是什么构成了你。


上一篇:不要敲醒白日梦,那是你的创造力!
下一篇:揭秘穿越剧受热捧的心理原因

小故事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