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小故事 列表

睡前故事

从古至今的中国人怎样表达乡愁

  乡愁是一种情愫,更是一种文化表达,从古至今,横鬲千年,历久弥坚。
  
  乡愁作为人类一种难以捕捉的情愫、无法解开的情结和回家的冲动,是中国诗歌中的永恒话题。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研究乡愁诗就是回望中华民族的苦难辉煌历史,这历史就是一幅重土轻迁,父母在,不远游的浓情画卷;是故园家国的情怀,风物长宜的胸襟;是乡土、乡音和乡味的牵挂。
  
  有学者认为中国最早表现乡愁情愫的古诗歌应当上溯到《诗经》,《小雅采薇》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这是用乡愁来激励在前方作战的将士奋勇sha敌、衣锦还乡。汉乐府《木兰辞》中的乡愁意味更浓烈,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但不爱封赏爱家乡;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木兰希望的是对镜贴花黄。这就是中国人早期朴素的乡愁观。
  
  上古时期,乡愁诗歌主要表现对家乡、父母及兄弟姊妹的眷念,这是农耕时代人们情感的主要寄托和表达方式。王云涛先生在论文《唐以前乡愁诗的情感内涵》中认为:到了汉代,乡愁诗多写游仕求学中的相思,文人多为求学求仕而远离家乡,自然会产生浓烈的思乡之情。如王桀《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建安时期,社会动荡,文人内心深处济世安民的思想和建功立业的豪情被唤醒,折射到诗歌中便是反映社会动荡、有家不能归或无家可归的主题。魏晋南北朝时期,乡愁诗则将个人情感与时代命运相结合,主要表现游宦羁旅和边塞征人的离乡别情。
  
  唐朝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当时世界上的超级大国。王维描述长安城的繁盛: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乡愁诗的宽度、广度增加,思想内涵更加深刻。李白、杜甫、王维、李商隐、杜牧、王昌龄、白居易等著名诗人都创作了大量乡愁诗,题材涵盖了羁旅之情、边塞感悟、仕途磨难、友朋之情等领域,无论从写作技法还是思想内涵上都达到诗歌巅峰,让后世难以超越。这些乡愁诗中,又以李白的《静夜思》冠盖群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借景言志、直抒胸臆、乡情浓郁,无与争锋。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是国家命运和个人生活的写照。安史之乱后,唐帝国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乡愁诗表达的主体转向家国命运和个人情感、人生际遇的交织,更多反映社会现状和国民心态。
  
  宋朝初期,汲取唐末地方军阀藩镇割据的教训,尚文轻武,国家迎来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全面繁盛时期,传统经学让位于理学。有学者认为这时候的乡愁诗虽延续唐以来的个人与国家命运交织,商贾羁旅和宦海沉浮后对故乡的眷念,但已经无法与唐诗创造的高峰相比肩了。
  
  公元1276年,元军攻陷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俘虏宋恭帝及谢太后。公元1279年,元军南下,最后在福建崖山与残余的南宋军队进行了殊死激战,陆秀夫抱着8岁的宋幼主赵〇投海自尽。这一历史事件标志着南宋的终结。元遂统一中国。连年战乱导致大量中原士庶南迁,中原文明随之向南方辐射转移。乡愁诗最早诞生于黄河流域,但元代之后因士族文明南下而风景黯然。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虽是一幅羁旅荒郊图,但真正表达的却是亡国之痛、乡愁之苦。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从而成为元代乡愁诗的代表作。
  
  清,摇着扇子的风流文人亦不少。
  
  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出身官宦家庭,他感情细腻,创作的纳兰词在文学史上具有典型意义。像《采桑子九日》就表现羁旅乡愁: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1840年,**战争爆发。列强入侵,国家动荡,民族陷于危亡时刻。十九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上升为国家主要矛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深入人心,仁人志士纷纷探索图存救亡的道路。民国终结了清王朝,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时的乡愁主要表现爱国情怀和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角色扮演,而儿女情长、故土难舍的小家情怀都让位于祖国情感。正如林觉民在《与妻书》中泣血写下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那样,舍身救国是仁人志士的理想。近年来,民国题材的影视剧热播,或许是现代人对仁者爱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大乡愁的反思与追问。
  
  文革结束后,经济开始复苏,乡土中国向城市中国迈进,乡愁逐渐淹没在喧嚣的市场浪潮中。1971年,台湾诗人余光中的现代诗《乡愁》问世。不曾想,一首小小的乡愁诗却激起千层浪花。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这首诗将个人际遇和民族感情融为一体,一咏三叹,句句剜心,一经发表就引起共鸣,从而成为现代乡愁诗划时代的作品。此外,席慕蓉、北岛、顾城、海子、舒婷等诗人也都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乡愁诗,余光中的《乡愁》则成为二十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两岸人民渴望和平统一的文化符号。海峡两岸同宗同源,无论是故乡人还是异乡人都开始重新审视历史,上一代人的悲剧需要这一代人来承担面对。在这种意义上,乡愁就不仅是乡音乡味、青砖黛瓦和阡陌桑田,而是国家兴盛、民族团结和民主富强。
  
  因此,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充溢着乡愁的历史,乡关何处的追问从秦时明月到汉时雄关,无论是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喜悦,还是近乡情更怯的忐忑,都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情感。从颠沛流离的民国往事到狂飙突进的城市中国,故乡总是魂牵梦绕,让游子夜不能寐,挥毫抒写对故乡的眷恋。德国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说:哲学是一种乡愁,是一种在任何地方都想要回家的冲动。中国人的乡愁是一脉相承的,重土轻迁,父母在,不远游,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着每个中国人。
  
  因此,乡土中国的乡愁始终都流露着东方人文化哲学的思考,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岁时销旅貌,风景触乡愁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些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表达了中国人的乡愁观,穿越时空,感动今人。


上一篇:像花生一样活着
下一篇:生活在专家时代

小故事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