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韩国考察的行程确定之后,便有许多热心的朋友前来说项:韩国倒是个好的去处,就是饮食过于清淡,每天泡菜、米饭不换样,像是庙里的斋饭。
朋友们的话并不过分。在韩国考察的日子里,亲眼所见,韩国人不论贫富,都离不开泡菜,竟至于不可一顿无此君。即便是丰盛的宴席,泡菜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它几乎成了韩国饮食文化的代名词。被韩国人引为骄傲的上届世界杯足球赛,至今仍是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据韩国朋友介绍说,杯赛前夕,全国各界支援国脚上阵的形式也离不开泡菜:电视新闻中频频出现的画面是,球迷们在制作泡菜,吃了泡菜才能攒足力气为运动员鼓与呼:球员们的妈妈、奶奶们在制作泡菜,并赶着送往集训地,为自己的孩子补给营养,球员们微笑着迎接泡菜,双手握拳表示不负众望。
这些每天都吃泡菜的国脚们真的不辱使命,在二○○二年六月的世界杯足球赛中,力挽狂澜,先声夺人。在一家体育场播放的录像资料中,我看到了当时激动人心场面的片断。六月四日首场,四千八百多万韩国国民把目光集中到釜山,釜山足球场更是座无虚席,红色恶魔拉拉队连成一片红色的海洋。总统金大中也头戴红球帽、身穿红背心,坐在主席台上观战助威。首战波兰时,全国各地的拉拉队不足五十万,大战美国队时,增到七十七万,和葡萄牙决战十六强,拉拉队人数猛增到二百六十八万,与意大利争夺八强,激增到四百二十万。在向西班牙挑战四强时,学生放学,公务员公休,般的商店都停止了营业,全国五百多万人涌上街头,伴随着大喇叭的拍节,欢呼着,跳跃着声援在足球场上拼搏的足球勇士。万众一衣,万人空巷,万众一心,通宵达旦,声震九霄。台上台下的人忘情的呼喊着,相互拥抱着,那苍老的和稚嫩的声音共同汇成了海啸般的声浪。并没有人去组织他们,所有人全部是发自内心。这场景让我在颇有羡慕之余,竟至有些嫉妒了。在那次杯赛之中,韩国队争得了四强,赢得了韩国,也是亚洲足球史上从未有过的辉煌。
从古到今,一个国家,一个族群,出现贫富差一般首先是表现在餐桌上的。就国人来讲,诸多豪门权贵天天下的都是大馆子,偌大一桌的佳肴,只动几筷子就算吃过了,而一些弱势群体只有望洋兴叹的份了。随着吃的不同,继而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美学趣味也大相径庭。即使是一夜暴富,来不及修炼装点自己的人,也是在吃完生猛海鲜、河豚、猴脑之后,努力装得饱学而文雅。而在韩国,尽管贫富差也是显而易见的,但他们的差别并不表现在口舌之间。韩民族似乎并不在吃的方面花多大的心思,只是一年一度对腌制泡菜是极认真的。无论什么样的家庭,每年十月,秋风渐起时,主妇们都要亲自动手腌制泡菜。我们一位异族朋友祖籍韩国,至今保留着腌制泡菜的习惯,因此,我得以观摩过他的夫人腌制泡菜的全过程。先是要选好菜,如果是制作整棵白菜泡菜时,那白菜要选择绿叶多、包心实、分量重的,萝卜则要大而均匀,新鲜光滑,没有疵斑。那泡菜馅很是复杂,要把蒜、姜、葱、苹果、梨、芥菜、苘蒿、韭菜和明太鱼的内脏或鱿鱼爪剁碎,与辣椒面、食盐按比例拌到一起,夹进白菜、萝卜中间,装到注满盐水的缸里,再用石头压住,发酵数天才可制成。这样,一年中间,每顿餐桌上都不离泡菜了。在韩国,无论穷家、富家的孩子,带到学校里的便当盒,打开一看都是差不多的泡菜、紫菜包饭。顶级的饭店里,也不过是多一道烤牛肉,主食是砂锅饭之类,而台面上也总断不了各种样式的泡菜。韩国是个资源短缺的国家,耕地、草场面积小,尽管烤牛肉是韩国国民的传统食品,但也被看作是一种奢侈品,每到节日一般家庭才只吃一两次。为了发展民族产业,韩国极力控制进口牛肉,这也是国民的一致要求:宁肯自己少吃,也不吃嗟来之食。
近二十年来,韩国经济的发展在全世界异军突起,突飞猛进,被称作亚洲四小龙之一。随着国家的强盛,人民日渐富足,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是他们依旧每天吃着泡菜、米饭,喝着酱汤。正是这些每天吃泡菜的人们,在亚洲出现金融危机时,主动把自家的黄金乃至做成的首饰捐给国家,从而挽救了国家的危机:正是这些每天吃泡菜的人们,坚持坐国家自产的现代、大宇、双龙牌轿车,并以此为荣耀,正是这些每天吃泡菜的人们,在每年的三月和八月概不接待日*-本客人,意在警醒自己不忘侵略者犯下的罪行我有时真的难以理解,为什么那么简单的白菜、萝卜黄瓜一类菜蔬,经过腌渍加工,再被作为食品摄入体内,竟能产生如此强大的能量和魅力。
韩国的三千里锦绣江山,有着起伏的山峦,葱郁的峡谷,蜿蜒的江河,环境幽美而宁静,设施豪华而现代,国民富裕而典雅,然而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国土之上,却绝少那种纨绔气和颓废气。这是一个乐观、坚忍、自强的民族,他们热爱生活,热情好客,能歌善舞,也喜欢饮酒作乐。他们工作起来锲而不舍,踢起球来全力拼搏,下起围棋全神贯注,跳起舞来多姿多彩,喝起酒来一醉方休。他们也从不回避自己民族的弱点。据说韩国自古有吃狗肉的习俗,历史上当街宰sha狗,吃全狗宴,喝狗肉汤是司空见惯的事。但是进入二十世纪后期,在国际社会的建议之下,韩国国民一改吃狗的陋习,全国城镇的大街小巷,竟没有一家狗肉馆出现。这真是一个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的民族。
在韩国考察期间,我曾突发奇想,泡菜难道真的是一种神奇的食品?那么不同国度的国民将它作为食品摄取之后,是否会有同样的效应呢?比如,让英国人、美国人、日*-本人都去每天吃泡菜,他们能否改变自己的本性呢?其实这只是一种天真的设想而已。单是从营养学的角度解释,食品是很难独自造就民族精神的。尽管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引为骄傲的精英,但是我想,就大多数而言,一个民族的传统精神是很难改变的。即便是让英国人、美国人、日*-本人几代人都吃泡菜,那英国人故作姿态的绅士风度,美国人目空一切的妄自尊大,日*-本人笑里藏刀的虚伪狡黠,也永远难以改变。
韩国的饮食习惯反映了韩民族的个性和传统习俗,至于民族精神的形成,重要的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和持之以恒的坚守。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韩国人从来不回避韩国在历史上曾经是中国的附属国,坦诚地认可中国儒家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代表,包括对韩民族和世界各地的深刻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文化竞争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拿来主义都多了一层时代的功利性。纵观上个世纪末以来,韩民族在东方文化结构中不断提高的影响力及其地位,我在佩服韩国人的良苦用心和文化智慧的同时,也深深为我们民族的文化竞争力而担忧了。一种文化的发祥地并不意味着理所当然地就会成为这种文化的继承者,也不意味着永久掌握这种文化的解释权,而是需要强大的国力和文化竞争力来坚守,并有效运用当代话语的解释权。面对着思想文化领域里的高天滚滚韩流急,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当然不愿意看到作为东方文化代表的中国,将代表权轻易转到别的什么人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