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则关于境界的睡前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40则关于境界的儿童睡前故事,供各位参考,同时还提供了古诗文、作文、组词、词语、故事、好词好句。点击查看更多儿童睡前故事境界的儿童睡前故事:(1):
赢的最高境界
2007年1月22日凌晨5点40分,斯诺克温布利大师赛决赛上,中国台球“神童”丁俊晖和“火箭人”罗尼·奥沙利文再一次狭路相逢。去年8月的北爱尔兰杯台球赛的较量中,丁俊晖首胜“火箭人”,如愿捧到了职业生涯中第三个世界冠军杯。奥沙利文呢,也憋足了一口气报一箭之仇。这回交锋,可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比赛开始后,丁俊晖很快以2∶0取得领先。这时候,不和谐的一幕出现了:很近的看台上,一名奥沙利文的“粉丝”在丁俊晖每一次起杆时都要大声咒骂,让这位台球少年很不自在。也许是骂声的影响,丁俊晖的心理开始出现波动,在关键的几局中失误频频,很快以大比分落后。
因为没有保安管理,那位“粉丝”骂得更起劲了。方寸已乱的丁俊晖已经无法全身心投入比赛,甚至球也不知道该怎么打了。第12局,奥沙利文胜出,丁俊晖伸过手去,准备向奥沙利文祝贺。“火箭人”先是一愣,知道是对手弄错了赛制,随即他又感觉到了场内的变故,马上连说几声“NO,NO,NO”,然后搂住丁俊晖说:“比赛还没结束呢,和我接着打完后面的比赛好不好?”
休息室内,奥沙利文一直陪着自己这位小弟弟对手,还叫来了自己练球房的老板,一个四五十岁的香港人,一起来安慰他。奥沙利文说:“那个骂你的声音,我也听到了。我刚来伦敦时,也领教过这样的骂声,但我坚持过来了。你要记住,那不是比赛。比赛是属于我们两人的。”
最后一局开始之前,奥沙利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向裁判,要求将那个骂人的“粉丝”清退。然后在喝彩声中,双方进入第13局。当机会球再一次倒向丁俊晖的时候,奥沙利文主动走向球迷。要他们帮助加油助威。
获胜后的奥沙利文,将与对手的礼节性握手改成了拥抱:“没关系,以后还有机会,随时欢迎来伦敦找我,我很喜欢和你一起打球。”此刻的丁俊晖,早已热泪盈眶:“我流泪不是因为输了比赛,而是遇到了一位绅士对手。”
看到这里,观众的感觉已不像是面对一场令人窒息的高水平角逐,更像欣赏一门艺术,一种闪耀人性光环的美。比赛有很多种赢法。尤其实力在伯仲之间的较量,在赢得比赛的同时,赢得尊重和友谊,赢得对手的心,赢得观众的感动,才是赢的最高境界
境界的儿童睡前故事:(2):
活得快乐而自在是一种上乘的人生境界
有一个中国工商管理硕士学生在纽约华尔街附近的一家餐馆工作。有一天,他雄心勃勃地对餐厅厨师说,“你等着瞧,总有一天我会闯入华尔街。”
厨师好奇地问道:“年轻人,你毕业后有什么计划?”
工商管理硕士流利地回答:“我希望,一旦我完成学业,我最好立即去一家一流的跨国企业工作,不仅收入丰厚,而且前途光明。”
主厨摇摇头:“我不是问你的未来,我是问你未来对工作和生活的兴趣。”
MBA一时语塞。显然他不了解厨师。
大厨感叹道:“如果经济持续低迷,餐馆陷入衰退,那么我就必须成为一名银行家。”
MBA惊呆了,他几乎怀疑自己的耳朵有问题。这个油腔滑调的厨师怎么能和银行家相处?
大厨向这位鹅一样的工商管理硕士解释道:“我过去在一家华尔街银行工作,我曾经是一个明星云集的戴悦,每天早出晚归,没有任何空闲时间。我一直非常喜欢烹饪,我的家人和朋友也很欣赏我的烹饪。每当我看到他们津津有味地享受我的烹饪,我就心花怒放。一天,我在办公室一直忙到凌晨1点,这时我完成了我的日常工作。当我吃着一个无聊的汉堡包来满足我的饥饿时,我决定辞掉工作,摆脱这种刻板的工作机器生活,选择我喜欢的烹饪作为我的职业。现在我的生活比以前幸福多了。”
像
这样的例子对中国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这是因为在选择职业时,中国人首先要看体面,其次要看收入,这两点都足以让他们在前人之后炫耀。成败、荣辱,都在面子上,面子是重要的人物,没有人欢呼,就像锦衣夜行一样无聊。然而,对于西方人来说,任何职业都没有高低之分。他们更加关注自己对职业的兴趣。此外,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成功或失败的体现不需要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验证,更不需要通过他人的肯定来满足。
[[[冷漠的生活是一种享受。完美的生活不一定需要赚很多钱,也不需要有伟大的成就。在简单朴素的生活中,快乐自由地生活也是一种美好的生活状态。
境界的儿童睡前故事:(3):
活得快乐而自在是一种上乘的人生境界
有一位中国的MBA留学生,在纽约华尔街附近的一间餐馆打工。一天,他雄心勃勃地对着餐馆大厨说:你等着看吧,我总有一天会打进华尔街的。
大厨好奇地问道:年轻人,你毕业后有什么打算呢?
MBA很流利地回答:我希望学业一完成,最好马上进入一流的跨国企业工作,不但收入丰厚,而且前途无量。
大厨摇摇头:我不是问你的前途,我是问你将来的工作兴趣和人生兴趣。
MBA一时无语。显然他不懂大厨的意思。
大厨却长叹道:如果经济继续低迷下去,餐馆不景气,那我就只好去做银行家了。
MBA惊得目瞪口呆,几乎疑心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眼前这个一身油烟味的厨子,怎么会跟银行家沾得上边呢?
大厨对呆鹅般的MBA解释:我以前就在华尔街的一家银行上班,天天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没有半点自己的业余生活。我一直都很喜欢烹饪,家人朋友也都很赞赏我的厨艺,每次看到他们津津有味地品尝我烧的菜,我就高兴得心花怒放。有一天,我在写字楼里忙到凌晨1点钟才结束了例行公务,当我啃着令人生厌的汉堡包充饥时,我下定决心要辞职,摆脱这种工作机器般的刻板生活,选择我热爱的烹饪为职业,现在我生活得比以前要愉快百倍。
这样的事例,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因为,中国人在选择职业时,第一看体面,第二看收入,两者兼得,就足以在人前人后风光炫耀了。成败荣辱,全都摆在面子上,而面子是要人捧的,无人喝彩,就如同锦衣夜行般无趣。可对于西方人来说,无论从事任何职业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们更注重的是对事业的兴趣。而且,自我价值的实现,成功与否的体现,不必通过与别人比较来证实,更不需要别人肯定来满足。
淡泊的人生是一种享受,一个完美的人生,不见得要赚很多的钱,也不见得要有很了不起的成就,在一份简朴平淡的生活中,活得快乐而自在,也是一种上乘的人生境界
境界的儿童睡前故事:(4):
平视是一种境界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目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童年》的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他。
屠格涅夫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是由姑母一手抚养长大的。屠格涅夫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并对他姑母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我们这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便称赞你。”
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欣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寥的,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具有世界声誉和世界意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作为俄国现实主义小说家、诗人和剧作家的屠格涅夫,他虽然有着非凡的成就,却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没有目中无人的狂妄,而是以一种平凡人的心态,以一种豁达的心境,对一位初出茅庐的作者给予鼓励和鞭策,从而让对方走上了成功之路。而下面的这则故事,则给予我们另一种启示。
有一位女作家被邀请参加笔会,坐在她身边的是一位匈牙利的年轻男作家。
女作家衣着简朴,沉默寡言,态度谦虚。男作家不知道她是谁,他认为她只是一位不入流的作家而已。
于是,他用居高临下的心态问女作家:“你有什么大作发表呢?是否能让我拜读一两部?”
女作家回答说:“我只是写写小说而已,谈不上什么大作。”
男作家更加证明自己的判断了。他说:“你也是写小说的,那么我们算是同行了,我已经出版了339部小说了,请问你出版了几部?”
“我只写了一部。”
男作家有些鄙夷,问:“噢,你只写了一部小说。那能否告诉我这本小说叫什么名字?”
“《飘》。”女作家平静地说。那位狂妄的男作家顿时目瞪口呆。
女作家的名字叫玛格丽特米切尔,她的一生只写了一本小说。现在,我们都知道她的名字。而那位自称出版了339部小说的作家的名字,已经无从考证了。
可以想象得到,文中的这位已经出版339部小说的男作家,还是有一定的文学造诣的。遗憾的是,在待人处事中,他缺少一种谦虚待人的态度,有的只是目中无人,高高在上的高姿态。因此,到了最后,未能取得更大的成就,未能给后人留下好作品也就不足为奇了。怀着一颗浮躁的心灵,注定他的思想走不了多远。
境界的儿童睡前故事:(5):
撒谎的最高境界
才华就是把与别人相同的聪明用在与众不同的地方。
有一对夫妇,丈夫很喜欢打保龄球,却很怕老婆。
老婆爱抽烟。一天晚上,老婆发现烟抽完了,便叫丈夫去买。丈夫只好乖乖去买。很晚了,附近的小卖部都已关门,这可把丈夫急坏了。
丈夫突然想到酒吧应该有烟卖,于是来到酒吧。吧台上,坐着一位漂亮的小*姐。丈夫一眼就看见了,于是情不自禁地过去跟她聊天。
到了半夜,丈夫突然想起忘了给太太买烟。要是太太知道了真相,自己还不被打死!于是,他问那位小*姐,有没有滑石粉。小*姐很奇怪,但还是找到滑石粉给他。
丈夫将滑石粉涂到手上,就回家了。刚进家门,他就看见老婆气冲冲地站在那儿。
老婆厉声问:“你死哪儿去了?”丈夫老老实实地回答:“附近没有地方卖烟,我就去酒吧了。到了酒吧,看见一位漂亮的小*姐,我就过去跟她聊了聊。”
妻子听完,不动声色地吩咐:“把你的手伸出来!”
丈夫乖乖地伸出手。妻子一看,勃然大怒:“还说你没跟朋友去打保龄球,你的手怎么回事?”
境界的儿童睡前故事:(6):
尊重的境界
一次,卓别林正要登台演出,一位热心的观众忽然提醒他:大师,你的上衣纽扣忘了扣了。
卓别林一怔,连忙表示感谢,很快将纽扣系好。那位观众走后,他又悄悄把纽扣解开。这一幕正好被一个记者看到,他问卓别林:你这样做,何苦?卓别林回答:我要扮演的是一个长途跋涉的人,松开纽扣更能体现他的辛苦劳顿,会给观众留下栩栩如生的形象,但对别人的善意提醒,要以感谢的态度给予回报和尊重!境界的儿童睡前故事:(7):
宽容的最高境界
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发生激战,最后两名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他们之所以在激战中还能互相照顾、不分彼此,是因为他们是来自同一个小镇的战友。两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互相鼓励、安慰。
十多天过去了,他们仍未与部队联系上,幸运的是他们打死了一只鹿,依靠鹿肉又艰难地度过了几日。可也许是因战争的缘故,动物四散奔逃或被sha光,这以后他们再也没看到任何动物,仅剩的一点鹿肉,背在年轻战士的身上。
这一天,他们在森林中遇到了敌人,经过激战,两人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就在他们自以为安全时,只听到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幸亏只是伤在肩膀上。后面的战友惶恐地跑了过去,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起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赶忙把自己的衬衣撕下,包扎战友的伤口。
晚上,未受伤的战士一直叨念着母亲,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以为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身边的鹿肉谁也没动。
天知道他们怎么过的那一夜。第二天,部队救出了他们。
事隔30年后,那位受伤的战士安德森说:我知道是谁开的那一枪,就是我的战友。他去年去世了。在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他那发热的枪管,但当晚我就宽恕了他。我知道他想独吞我身上的鹿肉活下来,但我也知道他活下来是为了他的母亲。此后30年,我装着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家,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后来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二十几年的朋友,我没有理由不宽恕他。
放下即宽容。一个人能容忍别人的狂妄无知,却很难容忍对自己的恶意诽谤和致命的伤害,但唯有以德报怨,把伤害留给自己,让世界少一些不幸,回归仁慈友善,才是宽容的至高境界。
境界的儿童睡前故事:(8):
尊重人的最高境界
一
一位朋友与一位台商老总谈业务,午餐时在酒店点了菜品,该老总指着雅座中的酒水说:“请随意饮用,我们不劝酒。”朋友知道很多南方商人商务会餐时绝不饮酒,也客随主便,草草用饭。
席间酒店服务生端来一道特色菜,那位老总礼貌地说:“谢谢,我们不需要菜了。”服务生解释说这道菜是酒店免费赠送的,那老总依然微笑回答说:“免费的我们也不需要,因为吃不了,浪费。”饭毕,老总将吃剩下的菜打了包,驱车载着朋友出了酒店。
一路上,那位老总将车子开得很慢,四下里打量着什么。朋友正纳闷时,老总停下车子,拿了打包的食物,下车走到一位乞丐跟前,双手将那包食物递给乞丐。朋友看到那位老总双手递食物给乞丐的一刹那,差一点就热泪奔流。
二
一次,叶淑穗和朋友一起拜访周作人。他们走到后院一排房子的第一间,轻轻地敲了几下门,门开了。开门的是一位戴着眼镜、中等身材、长圆脸、留着一字胡、身穿背心的老人。他们推断这位老人可能就是周作人,便说明了来意。可那位老人一听要找周作人,就趕紧说“周作人住在后面”。于是,叶淑穗和友人就往后面走,再敲门,出来的人回答说周作人就住在前面这排房子的第一间。他们只得转回身再敲那个门,来开门的还是刚才那位老人,说他自己就是周作人,不同的是,他穿上了整齐的上衣。
三
夏衍临终前,感到十分难受。秘书说:“我去叫大夫。”正在他开门欲出时,夏衍突然睁开眼睛,艰难地说:“不是叫,是请。”随后昏迷过去,再也没有醒来。
四
顾颉刚有口吃,再加上浓重的苏州口音,说话时很多人都不易听懂。一年,顾颉刚因病从北大休学回家,同寝室的室友不远千里坐火车送他回苏州。室友们忧心顾颉刚的病,因而情绪并不高。在车厢里,大家显得十分沉闷,都端坐在那儿闭目养神。顾颉刚为了打破沉闷,率先找人说话。
顾颉刚把目光投向了邻座一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身上,主动和对方打招呼:“你好,你也……是……是去苏州的吗?”年轻人转过脸看着顾颉刚,却没有说话,只是微笑着点点头。
“出去……求学的?”顾颉刚继续找话。年轻人仍是微笑着点点头。一时间,两个人的谈话因为一个人的不配合而陷入了僵局。“你什么……时候……到终点站呢?”顾颉刚不甘心受此冷遇,继续追问着。年轻人依旧沉默不语。
而这时,坐在顾颉刚不远处的一位室友看不过去了,生气地责问道:“你这个人怎么回事?没听见他正和你说话吗?”年轻人没有理他,只是一个劲儿地微笑着,顾颉刚伸手示意室友不要为难对方。室友见状,便不再理这个只会点头微笑的木疙瘩,而是转过身和顾颉刚聊起来。
当他们快到上海站准备下车的时候,顾颉刚突然发现那个年轻人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走了,只留下果盘下压着的一张字条,那是年轻人走时留下的:“兄弟,我叫冯友兰。很抱歉我刚才的所作所为。我也是一个口吃病患者,而且是越急越说不出话来。我之所以没有和你搭话,是因为我不想让你误解,以为我在嘲笑你。”
冯友兰的尊重就在于“不说话”,而路易十六的王后上绞刑架的时候,不经意间踩到了刽子手的脚,她下意识地说了一声“对不起”,这是一种极其高贵的尊重,让每个人都肃然起敬。
五
67岁的玛格丽塔·温贝里是瑞典一名退休的临床医学家,住在首都斯德哥尔摩附近的松德比贝里。一天早上,温贝里收到邮局送来的一张请柬,邀请她参加政府举办的一场以环境为主题的晚宴。
温贝里有些疑惑,自己只是一名医务工作者,跟环境保护几乎没有什么关联,为什么会被邀请呢?温贝里将请柬仔仔细细看了好几遍,确认上面写的就是自己的名字后,放下心来:“看上去没什么不对的,我想我应该去。”于是,温贝里满心欢喜地挑选了一套只有出席重大活动时才穿的套装,高高兴兴地赴宴去了。
赶到现场,温贝里不由得吃了一惊:参加晚宴的竟然都是政府高级官员。其中就有环境大臣莱娜·埃克,他们曾经在其他活动中见过面。看到温贝里后,埃克先是一愣,然后马上向她报以最真挚的笑容:“欢迎你,温贝里太太。”接着热情地将温贝里带到相应的座位上。温贝里和政府要员们一起进餐,并聆听了他们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宴会结束后,按惯例要拍照留念,埃克邀请温贝里坐在第一排。就这样,温贝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晚上。
几天后,温贝里浏览报纸时,看到了自己参加晚宴的合影和一则新闻报道:“政府宴请送错请柬,平民赴约受到款待。”
原来,环境大臣埃克本来邀请的是前任农业大臣玛格丽塔·温贝里,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把请柬错送到和农业大臣同名同姓的平民温贝里手中。对此,埃克表示:“不管她是谁,只要来参加宴会,就应该受到尊重和礼遇。”
看到这里,温贝里不由得心头一热,敬重之情油然而生:埃克明知她是一个“冒牌货”,非但没有当场揭穿,反而给予了她大臣一样规格的礼遇,这样不动声色的尊重足以令她欣慰一生。
尊重的最高境界不是体现在轰轰烈烈的大事之中。有时候,越是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越是不经意的自然流露,越发见得尊重的可贵。
境界的儿童睡前故事:(9):
经营的最高境界
1984年,稻盛和夫决定投资电信事业之前,他每天晚上都会问自己:我为什么要投资电信事业,是为了个人出风头,还是为了降低日*-本国民的通讯费用?这样经过了半年时间的思考,他终于确信,自己是动机至善、私心了无,于是坚决投入这项事业。这家公司就是后来的kddi。
2001年,它一跃成为世界500强企业,客观上,也帮助稻盛先生实现了成为世界第一的梦想。动机至善、私心了无,这是一种大公忘私的境界,那有没有比大公忘私更高的境界呢?2010年2月1日,稻盛和夫临危受命,担任破产重组的日*-本航空董事长兼ceo。此时的他已近80岁高龄,而且脱离经营一线已经十几年了。关键是对于航空业而言,他纯粹是个门外汉,而且当时日*-本航空已是病入膏肓、积重难返,此前已经空降过几位高人执掌,均是无功而返。如果从一己之私考量,稻盛和夫没有任何出山的理由。没有人会指责一个80岁的老人,为什么不去收拾这个烂摊子。一旦接手,如果不成功,那么稻盛和夫经营之圣的美誉,势必受损。而且在当时看来,不成功的概率远高于成功的概率。但是稻盛和夫恪守为世人、为社会鞠躬尽瘁的信条,毅然决定出山。如此损私的做法,很显然已经超越动机至善,私心了无的大公忘私境界,达到为了大家而牺牲自我的大公灭私的境界了。那么,在稻盛和夫投资电信事业之前,他是什么样的境界呢?1959年,刚刚开始创业的稻盛和夫,和大多数经营者一样,目的很简单,为了证明自己,为了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的生活。也就是说,是属于自我奋斗的境界。但是,创业第三年发生的一件事情,让他得以重新审视自己办企业的目的。 此前同一年加入公司的11名高中毕业生,经过一年时间的锻炼,已经成为公司的骨干。但这帮人,却联名上书稻盛和夫,要求他签字承诺保障他们的未来。如果稻盛和夫不答应,他们就集体辞职,而且为了表示决心,每个人都按了血印。面对这一局面,稻盛和夫非常纠结。公司刚刚创业,还很弱小,断无实力答应他们的要求;但如果不答应,11名骨干集体辞职,公司势必元气大伤。于是,他跟这帮人进行了三天三夜艰难的谈判。到后来,稻盛和夫说:你们既然有辞职的勇气,为何就没有相信我的勇气?我下定决心把公司办成大家认可的好企业,如果有违此誓,你们到时候就拿刀把我捅了!最终,这帮人留了下来。此事过后好几个星期,稻盛和夫陷入痛苦的思考:办企业,到底是为了什么?随后他领悟到,办企业绝不是为了满足经营者的一己之私,而是要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幸福。同时,做企业还应该有更高的追求,那就是为人类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所谓的全体员工,当然也包括经营者本身。因为身份的关系,当公司经营成功,无论是个人名誉还是财富,经营者自身都是最大的受益者。事实上,京瓷1979年成功上市,稻盛和夫本人不仅受到广泛的社会认可,而且还拥有了巨额的个人财富。所以,这一境界,可以称为大公有私的境界。稻盛和夫的境界,分为四个阶段:经营前期是自我奋斗,经营初期是大公有私,经营中期是大公忘私,经营晚期是大公灭私。对绝大多数的经营者来说,他们希望从一个自我奋斗者升级为一个大公有私者,从一个让人佩服的人,蜕变为一个让人尊敬的人。因为,一个人只有让人尊敬了,才能获得更广泛的认同、更大力的支持,进而获得更大的成功。境界的儿童睡前故事:(10):
小境界
在佛教中,有108种烦恼之说,佛教的理想就是克服这些烦恼,达到涅槃的境界。如何达到这种境界呢?佛家认为要从“心”开始,曰“修心”。
常见的修心方式是数佛珠,佛珠以108颗一串者为“上品”,用手缓缓捻动这108颗念珠,便可破这“百八烦恼”。还有“拜正”:一步一叩首,在潜心跪拜的过程中,即抵御了一个又一个的烦恼。108拜,便可抵御108种烦恼。
还有一种方式,更是意境悠远:古寺、老树、昏鸦,突然,钟声响起,“惊”起昏鸦一片。这钟声一波波漾向田野、村庄,顿时,一切都有了生机,但见炊烟袅袅,牧童斜坐牛背,笛声悠扬,村妇挥动围裙,召唤小儿,老人眯着眼蹲在墙根,如老僧般入定。
这一幕幕人间烟火如电影画面般回传至寺院,让敲钟的僧人愈加兴奋,只见他深吸一口气,如挽弓般将木槌满满拉开,在108下的起起落落中,他的心也随着那钟声飞出寺院,飞向田野、村庄。
建塔的原料,是散落在山谷和路边的石头,为增加难度,李甲龙规定,石头之间不能用粘合剂,不能为便于修筑,而对石头进行任何人工斧凿,最难的是,他将塔大多建在了悬崖上。
他白天建塔,夜晚诵经,饿了,就以野果充饥,这样一干就是30年,不多不少,一共建了108座塔。这些塔一二十米高,形态各异,如108条好汉啸聚山林,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好不快活。
李甲龙去世后,这些塔成了景点。当游人站在山脚,仰望这些建在绝壁上的石塔,震惊之余,石塔的建造方法,一直像谜一样,让人感到迷惑不解:如此艰巨的工程,他是如何以一己之力做到的呢?
现代人的烦恼,层出不穷,又岂止108种?我们已很难像李甲龙那样,割舍尘世的一切去做个苦行僧,我们所能做到的,或许仅仅是在面对纷扰的世事时,尽量让自己淡然一点,如此,虽不能抵达佛家的涅槃境界,亦能进入一种恬淡自适的人生小境界。
境界的儿童睡前故事:(11):
不知的境界
英国著名哲学家、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发表演讲。演讲结束后,观众开始提问。一个学生问了一个问题,拉塞尔没有回答,只是表情僵硬。有几分钟,他用手托着下巴,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他整理了学生的问题,然后问道:“你是在问这些问题吗?”学生严肃地回答,“是的。”拉塞尔又陷入了沉思,这次时间更长了。然后,伟大的学者对学生说:“你提出的问题很好,但是我不能回答。”学生们的脸上立刻露出自豪的微笑,许多听众甚至更加惊讶。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也是一位“无名之辈”。中央电视台的“东方之子”栏目独家采访了丁肇中。记者问:“我觉得你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明确的选择。例如,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对科学和科学家感兴趣。当我在大学的时候,我被锁在学习物理:然后每次我做一个实验,我尽我最大的努力坚持下去。一个人怎么能在每个选择上都如此坚定和正确呢?”记者想要得到的答案是可以预测的,因为在太多的名人访谈中,这种问题显然为对方“炫耀”铺平了道路。然而,丁肇中的回答是:“我不知道,也许是运气好。”记者没有停下来,然后问道:“这里没有必要吗?”丁肇中仍然回答,“那我就不知道了。”记者仍然不遗余力地说:“我怎么能今天做出选择,将来不后悔呢?”丁肇中仍然回答说:“我真的不知道,因为我没有后悔。”记者最后说:“我发现在我们的谈话中,你说得最多的词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这次给出了肯定的回答:“我不知道。你不能说你知道。这在我们这里是绝对不允许的。知道就是知道,不要猜你不知道的东西。”大师和大师也有他们的“不知道”,但他们与普通人完全不同。他们可以坦率地提出那种“不知道”。就学术研究而言,这是一种一丝不苟的严谨。就生活而言,这是一种没有污点的宽广胸怀。高度或境界就在这里——在众目睽睽之下,没有矫揉造作或掩饰,人们可以说“我不知道”,这正是大师成为大师的地方。
境界的儿童睡前故事:(12):
境界与底线
有时候,一个平实的故事能让人心生感动,因为里面有一种境界。
诺贝尔经济学奖被两个美国人拿到。其中一个叫托马斯?萨金特,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纽约大学的教授。萨金特有一个古怪习惯,给学生授课或准备讲义的时候,绝对不允许有外界干扰。
一天,正在家里准备讲义的他,不得不接已经震动了三次的电话。他不客气地喊了一句:你一次次打来烦不烦?电话那头一个温柔的女声说:不好意思,请问您是托马斯?萨金特先生吗?这里是瑞典皇家科学院。感谢您为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所做的努力,您在宏观经济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上取得的成果令人注目,所以我们把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您。
好的,谢谢。我还要准备讲义呢。萨金特轻轻地说,然后挂断了电话。
半个小时后,讲义弄好,萨金特匆匆乘地铁赶往学校讲课。临出门,他平静地告诉妻子:亲爱的,我好像得了诺贝尔奖了。
萨金特显示出来的是一种淡定,这种淡定造就了一种境界。
有时候,很平常的一句话也会让你感动。因为里面同样包含一种境界。
面对一个虔诚的拜佛者,大师说:什么叫佛法?佛法其实就是一种活法,它不在寺庙里,而在人心中。还一并解释了关于在相同的生存环境下为什么有些人幸福,有些人烦恼的话题你幸福,因为你的欲望比能力小;他烦恼,因为他的欲望比能力大。
这是佛家的人生观。
一位年轻的中国妈妈望子成龙心切,想把自己的儿子送到科技先进的日*-本去深造,并且要从幼儿园开始。咨询中,她问日*-本幼儿园的老师都给孩子教些什么。对方的回答让中国妈妈备感失望。这句话是
教孩子们学会笑眯眯,叫他们学会说谢谢。
我们眼盯着如何学到更多知识的时候,而人家盯着如何让孩子更好做人。萨金特的淡定,大师的人生观,日*-本教育的着眼点,都蕴含着一种境界。
人有境界,也有底线。
境界给人以光明的前景和希望,底线则是人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易中天认为底线比境界更重要。一个人没有境界,顶多差劲一点,但没有底线就会出大问题。他这样表白自己:我确实没什么境界,但我有底线,我是个底线主义者。
更多的时候,底线比境界重要。没有底线,境界便没有了落脚之处。光喊一些类似彩虹的美丽口号,而不注重脚踏实地做人做事,社会不仅不会进步,反而会陷入一个空洞无物不着边际的虚幻世界。所以,人和社会的底线都必须得以明确并坚守。有这些底线在,我们的社会就有了保险绳。即便往前走不快,也不至于有倒退的危险。假如我们的底线都得以坚守,那么,纯洁高尚的美好境界就会和我们如影随形。
境界的儿童睡前故事:(13):
笑话的最高境界
乾隆年间,有一次殿试结束后,主考官照例将前十名考生的试卷上呈皇帝,等待钦点状元。评卷大臣们一致推选秦大士为一甲一名,但最终结果还得由皇帝亲自定夺。
看到秦大士的文章,乾隆觉得,新科状元非此人莫属。但是,当乾隆看到秦大士的籍贯时,不由得犹豫起来,他想起了另外一个人——南宋大jian臣秦桧。乾隆心想,两人的籍贯相同、姓氏相同,这个秦大士会不会是秦桧的后代?万一是就麻烦了,jian臣的后代怎么能当状元呢?传出去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乾隆越想越觉得此事非同小可,于是立即召见秦大士。见到秦大士后,乾隆开门见山地问:“你是不是秦桧的后代?”秦大士满心欢喜而来,万没料到,皇上竟会有此一问——世上真有这么巧的事,他确实是秦桧的后代!
事关重大,秦大士趴在地上,顿时汗流如注,他面临着两难选择:要么如实相告,前程肯定完了;如果矢口否认,就犯了欺君大罪。无论哪种选择,都没有好结果。秦大士思索片刻,壮起胆子高声说道:“皇上,一朝天子一朝臣!”
这短短的七个字,含义实在太丰富了。首先,他对皇帝的疑问不置可否,留下一条退路;第二层意思更妙,“一朝天子一朝臣”,意思是只有宋朝当时的昏君才会让jian臣当道,而大清朝现在有您这样的明君,怎么可能出现jian臣呢?
乾隆何等聪明,哪会听不出弦外之音,当即龙颜大悦,欣然钦点秦大士为新科状元。
境界的儿童睡前故事:(14):
宽容的最高境界
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发生激战,最后两名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他们之所以在激战中还能互相照顾、不分彼此,是因为他们是来自同一个小镇的战友。两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互相鼓励、安慰。
十多天过去了,他们仍未与部队联系上,幸运的是他们打死了一只鹿,依靠鹿肉又艰难地度过了几日。可也许是因战争的缘故,动物四散奔逃或被sha光,这以后他们再也没看到任何动物,仅剩的一点鹿肉,背在年轻战士的身上。
这一天,他们在森林中遇到了敌人,经过激战,两人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就在他们自以为安全时,只听到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幸亏只是伤在肩膀上。后面的战友惶恐地跑了过去,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起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赶忙把自己的衬衣撕下,包扎战友的伤口。
晚上,未受伤的战士一直叨念着母亲,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以为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身边的鹿肉谁也没动。
天知道他们怎么过的那一夜。第二天,部队救出了他们。
事隔30年后,那位受伤的战士安德森说:我知道是谁开的那一枪,就是我的战友。他去年去世了。在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他那发热的枪管,但当晚我就宽恕了他。我知道他想独吞我身上的鹿肉活下来,但我也知道他活下来是为了他的母亲。此后30年,我装着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家,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后来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二十几年的朋友,我没有理由不宽恕他。
放下即宽容。一个人能容忍别人的狂妄无知,却很难容忍对自己的恶意诽谤和致命的伤害,但唯有以德报怨,把伤害留给自己,让世界少一些不幸,回归仁慈友善,才是宽容的至高境界。
境界的儿童睡前故事:(15):
谎言的最高境界
是一位贪玩又好色的人,平时一明一暗两个爱好。明着的是特别嗜好打保龄球,暗着的一有机会便去酒吧发廊释放体内超强能量。他同时很怕妻子。
他的妻子娇小玲珑,有一个爱好:吃零食。 某一天晚上,零食吃完了,叫J去买。时间很晚,附近的小卖部都关了门,J想到酒吧应该有卖的,便去了。 到得酒吧,他那独具特异功能的眼球刷的一下便盯住了吧台上坐着的漂亮小*姐。他俩就开始聊天,然后去开房。 到了半夜,J突然想起什么事来,非常惧怕如果这事处理不好会被妻子痛打一顿。临走时他向小*姐要了滑石粉,并涂在手上。 回家刚进门,J见妻子不但没睡,凶神恶煞正等着他。 你死哪去了?!妻子劈头盖脸这句话,J吓的差点儿半死。 他开始老老实实的交待说:附近的小卖部都关门了,我只好去酒吧给你买零食,不想被一位漂亮小*姐缠住,我们就聊,然后去开房 妻子勃然大怒:把你的手伸出来! J听话地将双手伸给妻子看,妻子依然大怒道:想pian*老娘!没那么容易!你明明是打保龄球了! 下不为例,下不为例。J抹一把额头汗珠,信誓旦旦保证。境界的儿童睡前故事:(16):
改一字显境界
文/赵元波
苏轼被贬黄州,王安石罢相后退居金陵,昔日的冤家对头在政治上的分歧归零后,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个人友谊上越发亲近,俩人在诗文上经常切磋。一天,一位客人从黄州来。王安石问:近来苏东坡写有什么好文章?客人回答说:东坡先生在临皋亭住宿,醉梦里醒来,写了篇佛教方面的文章《宝相藏记》。有抄写的稿本,刚才留在船里了。王安石立即派人去取来一睹为快。当时月亮升了起来,树影映在地上,王安石就站在院子里读了起来,高兴得眉开眼笑,手舞足蹈地说:苏东坡真是人里的俊杰啊!不过,还有一个字用得不太恰当。客人问是哪一个字。王安石说:文中如人善博,日胜日负一句中的负字,不如改为贫字。王安石改一字,境界大出:佛家主张,出家人万事皆空,不蓄金银财宝为十戒之一,一个人善于du*博,赢了钱表面上看是富裕了,但精神世界更贫穷了。如人善博,日胜日负,讲的就是这个意思。但仅从字面看,也可以解释为一日胜,一日负,或有胜有负,不仅容易产生歧义,也不符合原意。后来,苏东坡听说王安石改了一个字的事,也觉得王安石改得好,称赞王安石,说他是真正懂得文章的行家。境界的儿童睡前故事:(17):
做事的境界
这天,一个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去探访一位赋闲在家的老领导,问:前辈,我怎么能像您一样功绩卓著、受人尊重、一生辉煌、老有所养呢?
老领导说:我给你讲讲我的经历吧。
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也就是二十岁左右,有精力,有知识,风风火火,什么事情都做得有声有色,自然成绩斐然,最终得到了领导的赏识。
后来走上领导岗位,三十出头儿,有活力,有智慧,风生水起,把分管的工作搞得有声无色,大家有口皆碑,上级领导颇为满意。
当了主要领导,正是年富力强,有魄力,有胆识,上上下下,单位各项事务打理得无声有色,各种荣誉接踵而至,领导、员工民心所向。
再后来做了企业集团的一把手,人逾半百,有能力,有经历,里里外外,一切事情都处理得无声无色,企业发展达到了一个空前水平,跃居国内500强大型企业。
现在退下了,你看,我天天养养花喂喂鸟,优哉游哉,此生无悔。
大学生听得一脸糊涂。
老领导继续说:年轻人,我用我大半辈子的经验告诉你,能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的人,说明他有精力;能做得有声无色的人,说明他有活力;能做得无声有色的人,说明他有魄力;能做得无声无色的人,那是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也是做事的最高境界。
做事至无声无色,方显一个人的心态,一个人的境界。
境界的儿童睡前故事:(18):
超然的境界
查字典故事会提供:超然的境界。
三藏法师自诩神通,因此,他来到慧忠禅师的面前,与他验证。
慧忠和蔼地问道:久闻您能够了人心迹,不知是否属实?
三藏法师答道:只是些小伎俩而已!
这时,慧忠心里想起了一件事,问道:请看老僧现在心在何处?
三藏运用神通,查看了一番,答道:高山仰止,小河流水。
慧忠微笑着点头,将心念一转,又问:请看老僧现在身在何处?
三藏又做了一番考察,笑着说:禅师怎么去和山中猴子玩耍了?
果然了得!慧忠面露赞许之色。称赞过后,他就将风行雨散的心念悉数收起,反观内照,进入禅定的境界,然后才笑吟吟地问:请看老僧如今在什么地方?
结果,三藏神通过处,只见青空无云、水潭无月、人间无踪、明镜无影。
三藏使尽了浑身解数,天上地下地彻照,也不见慧忠的心迹,一时间,茫然不知所措。
这时,慧忠缓缓出定,笑着对三藏说:阁下有通心之神力,能知晓他人的一切去处,可是却不能探察我的心迹,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三藏满脸迷惑。
禅理:只要心迹存在,就可以被人洞察。只有心外无物,超然处之,才能达到真正的豁达境界。心外无物,即是放弃一切世俗的欲望,心无杂念,用心来感受世界,达到真正的平静。
境界的儿童睡前故事:(19):
不知的境界
英国著名哲学家,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有一次在哥伦比亚大学发表演讲。演讲结束后,听众开始提问。一名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罗素表情木然地不作回答,有好几分钟,他手托下巴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他把那个学生的提问内容整理了一下,然后反问道:“你问的是这些内容吗?”那个学生郑重地回答:“是。”
罗素又陷入了沉思,这次的时间更长。然后,这位伟大的学者对那位学生说:“你提出的问题非常好,但是我没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顿时,学生的脸上流露出自豪的微笑,许多听众更是非常诧异。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先生也是一位“不知道”者。
央视《东方之子》栏目曾对丁肇中进行了一次专访。
记者问:“我感觉您对自己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很明确的选择。比方说小的时候对科学、对科学家感兴趣;大学的时候,就锁定了要研究物理:然后每做一个实验也是力排众议,自己坚持下来。一个人怎么能每一次选择都能够那么坚定和正确呢?”记者想要获得的答案可以预见,因为在太多的名人访谈中,这种问题显然都是为对方“作秀”进行铺垫。然而,丁肇中的回答却是:“不知道,可能比较侥幸吧。”
记者不罢休,接着追问:“在这里面没有必然么?”丁肇中依然回答:“那我就不知道了。”记者仍不遗余力:“怎么才能让自己今天的选择在日后想起来不会后悔?”丁肇中依然回答:“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记者最后说:“我发现在咱们谈话过程中,您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这次做了正面回答:“是不知道的,你是绝对不能说知道的,我们那里这是绝对不允许的。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的你不要猜。”
大师、名家也有他们的“不知道”,但与常人截然不同的是。他们能坦然地呈现那种“不知道”。就治学而言,这是一种一丝不苟的严谨;就处世而论,这更是一种纤尘不染的旷达。
高度或境界就在这里——在众目睽睽之下,不做作、不遮掩,能够说“我不知道”,恰恰是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的地方。
境界的儿童睡前故事:(20):
庄子:看不惯是境界太低,痛苦太多是智慧不
“看不慣”是境界太低
人生在世,难免有看不惯的人和事。庄子说:“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万物都有其存在价值和存在根据,没有什么不可以存在,没有什么没有价值。所以世间善恶美丑,从道的观点来看是可以相通为一而存在的。
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角度不同,立场不同,人生的境界也不同,不必随意就对别人的行为、言语看不惯。
庄子说:“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告诉我们,要遵从自己的内心,不为世俗所累。“看不惯”的东西、人和事越多,这个人的境界也就越低,格局也就越小。
从世俗的角度讲,“看不惯”不仅是境界小、情商低的表现,更会为自己树敌无数,招致怨恨。在这方面,曾国藩做得就非常到位。
曾国藩升为二品官员后,可以乘八人抬的绿呢轿,但他一向节俭低调,就决定依然乘坐四人抬的蓝呢轿。按照例制,蓝呢轿见到绿呢轿必须让路,否则,抬绿呢轿的人就可以揪住坐蓝呢轿的人一通暴打。
那次,曾国藩乘着蓝呢轿出门,轿子走到一条窄路上,后面来了个绿呢轿。这种情况下,蓝呢轿可以不让路。但曾国藩还是命人靠边走,即使如此,绿呢轿依然不能通过。
抬绿呢轿的人见状奔过来,不由分说,掀起蓝呢轿帘,一把揪出曾国藩,啪啪就是两耳光。
可笑的是,乘绿呢轿的只是个三品官员,曾国藩还比他大一级呢,此官员认出曾国藩后,赶紧跪下来赔礼道歉。
所有人都等着曾国藩打对方两耳光解气,没想到,曾国藩扶起对方,诚恳地说:“确实是我的轿子挡了大人的路,大人赶紧上轿,赶路要紧。”莫名其妙挨了打,居然没事人一样,而且,还再三叮嘱轿夫,凡是见了绿呢轿,不管对方是否官比自己大,都必须让路。
曾国藩说:“士有三不斗:勿与君子斗名,勿与小人斗利,勿与天地斗巧。”不计较,就不会将自己拉入争斗的旋涡,不被尔虞我诈所累;不计较,就不会树立太多的敌人,不会时时遭人陷害;不计较,就能节省大量的时间,精力充沛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因为事事不计较,所以事事看得开,看得顺。曾国藩一门心思做实事,创下了九年内连升十级的官场奇迹。
痛苦太多是智慧不够
老子认为,痛苦源于欲望的放纵。“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痛苦和烦恼来自不合理的欲望。欲望过盛,心头贪念越多,羁绊越重,痛苦和烦恼也就越多。
庄子的大智慧在于他能够将人内心最隐蔽的欲望消除一空。当世人为了内心的欲望拼命往上挤时,庄子却从容放下一个又一个欲望的包袱,开始往下走,名、利、权、势都抛下,越走越轻,将生命重新归零。
仓央嘉措曾说: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桩不是闲事。庄子,连生死大事也看淡了。庄子妻子死的时候,他不哭不叫,却“鼓盆而歌”,因为在庄子看来,生死都是假象,我们都在大道中。
庄子将死,他的弟子想要厚葬他,庄子则认为“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壁,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耶”。弟子怕庄子死后,尸身被鸟兽破坏,庄子却说:“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生不带来,死不带走,遑遑光阴数十载已是上苍给予我们最好的礼物,又何必要求更多呢?
做人欲望不要太多,要求不要太高,攀比心不要太重。
庄子在《至乐》中说:“天下有至乐无有哉?”天下有至乐吗?如果有至乐,人们将要做些什么,依靠什么?躲避什么,留念什么?喜欢什么,憎恶什么?
他说,在这个社会,“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贫贱、夭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其为形也亦愚哉!”
富、贵、寿、善不是快乐的必要条件。反之,庄子认为,那些富贵的人不仅不快乐,而且还很苦恼,很忧愁。
庄子说:“至乐无乐,至誉无誉。”达到极致的快乐是在内心深处,是没有表现的。真正的快乐是与自然相融合、与天地相感应的乐,真正的荣誉是没有赞扬、没有名辉的荣誉。这种快乐,并非物质或地位等因素决定,而是取决于一个人的智慧和境界。
境界的儿童睡前故事:(21):
向下走的境界
经过十几年的打拼,他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航空母舰”:一个下辖十几家子公司的大型集团公司。为了进一步把事业做大、做强,后来公司又招聘了一批新员工,并打算把他们全部充实到各个子公司去。
消息传来,新员工们不满意了。他们都是本科及以上的学历,不理解公司为什么把自己发配到那些子公司去。 ()
信息反馈到他那里,他思索了一下,把新员工召集到了一起,问道:“我记得你们当中有一位是专修园林专业的,能不能出来回答我一个问题?”我就是那个学过园林专业的新员工,等我站起来后,他微笑着说:“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天牛幼虫在树木里取食时,它的行走方向有什么特征?”
这个自然难不倒我。我不假思索地说:“按照天牛幼虫行走的规律,它应当是自上而下在树木的身体里穿行的。也就是说,如果一根树枝上有好几个虫眼,我们完全可以断定,这个天牛幼虫一定隐藏在最下方的一个虫眼里。”
当我介绍到这里时,他把话接了过去:“说得非常好!大家想一想,天牛幼虫为什么要自上而下地行走?因为它要永远取食最新鲜的木质啊。这样羽化出来的天牛成虫,才是最棒的、最有活力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越是在高层就越容易破坏掉你们的创造力,而基层可以使你们不断地保持活力,成长为最棒、最有发展前途的员工……” ()
时间一年年地过去了。如今,我们那一批新员工,有很多人已经长硬了翅膀,逐渐从天牛幼虫转化为一个个展翅飞翔的成虫,占据了公司绝大部分的高层职位。
境界的儿童睡前故事:(22):
境界
那位先生就是一个懂行的玩家,他对一块石头的价值不是看表面,而是测其内。他的检测方法很简单,用手掂一掂石头重量、举起石头用眼对着阳光望一望和使劲摔一摔,综合考评石头价值的内在含量。
石头和人一样,识表易,识内难。识别其内难,石头如此,人亦如此。所以,这个世界上确实藏着数不清的金山和银山,只不过大多数的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极少数的人可以发现和拥有。
这是石头层次的价值,也是玩家境界层次。所以,有的人只是普通的石头,而有的成了幸运的奇石人,亦是如此。
境界的儿童睡前故事:(23):
搞笑吃货,吃出境界,吃出笑声
1、当初只是亲戚客套的一句多吃点,吃货们为此坚持了几十年!
2、吃货看武侠剧最虐心的镜头:一桌好菜还没吃,就被打翻了。。。3、对于吃货来说,这世间最伤怀的五个字,不是我们分手吧,也不是周末要加班,更不是本月扣工资,而是忌辛辣生冷。光是念几次,都能潸然落下泪来。4、英语作业大家都没写,外教忍不住训话:我们国家年轻人就不像你们这样,整天好吃懒做的。一吃货同学回了句:那是因为你们国家东西不好吃。5、和朋友去吃自助餐,我吃的太多,他们经理吓着了,过来问我说兄弟吃饱了没有?
我回饱是什么意思??
2B朋友来了一句:就是问你牙嚼累了没有???6、男:你说!究竟我做什么你才肯原谅我?
吃货女:做。。。剁椒鱼头,麻婆豆腐,粉蒸肉,夫妻肺片,糖醋鱼,东坡肘子,香煎鱼边,肉末海参,盐水鸭,葱爆羊肉,锅塌豆腐,红烧海螺,毛血旺,山城辣子鸡,淮扬狮子头。。。最后简单点,再做一个酱猪蹄就好。
境界的儿童睡前故事:(24):
活着的最高境界
其实和你一样他出身卑微,却身怀远大理想。多年前,他在1983年版的《射雕英雄传》中扮演那个宋兵乙,为增添一点点戏份,他请求导演安排梅超风用两掌打死他,结果被告之只能被一掌打死。这个年轻时被称作死跑龙套的卑微小人物,第一次当着导演的面谈到演技时,在场的人无一例外都哄堂大笑。但他依然不断思索、不断向导演进谏,直至2002年自己当上导演。那年,他获得了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其实和你一样上世纪90年代,在一趟开往西部的火车上,梳着分头、戴着近视眼镜的他看上去朝气蓬勃,内心却带有微微的彷徨。那时的他严肃乏味,常常独坐好几个小时不说话。后来转行做主持人,1998年他第一次主持的电视节目播出时,他发现自己说的话几乎全被导演剪掉了。他让身为制片人的妻子准备了一个笔记本,把自己在主持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哪怕是最细微的毛病都不肯放过,然后逐条探讨、改正。即使今天其身价已过4亿,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主持人,他仍未放弃面本思过。
其实和你一样10年前,他是大学里的小混混,由于经常逃课而被老师责备。毕业后被分到当地的电信局当小职员,面对冗杂的机关工作,他感到既劳累又苦恼,后来他勇敢而果断地辞了职,然后自创网站,从而走向中国互联网浪潮的浪尖,他在2003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中居第一位。
其实和你一样5年前的他是一个防盗系统安装工程师,依他的说法,就是跟水电工差不多的工作,有时候装监视系统要先挖洞,一旦想到歌词就赶快写一下!当年的他就是这么边干活边写词,半年积累了两百多首歌词,他选出一百多首装订成册,寄了100份到各大唱片公司。我当时估计,除掉柜台小妹、制作助理、宣传人员的莫名其妙、减半再减半地选择性传递,只有12.5份会被制作人看到吧,结果被联络的几率只有1%。其实那1%就是100%!1997年7月7日凌晨,他正准备去做安装防盗工作,有人打电话给他,那个人叫吴宗宪,同时走运的还有另一个无名小卒周杰伦。从他和周杰伦合作的歌从没人要,到要曲不要词,慢慢地曲词都要,之后单独邀词,但还会有三四个作者一起写,直到最后指定要他的词。
可能你已经猜到他们是谁了,一个是周星驰,一个是李咏,一个是丁磊,一个是方文山。他们是目前中国最具知名度的人中的一部分。
他们在成名前和你并无多大不同。不要抱怨贫富不均,生不逢时,社会不公,机会不等,制度僵化,条理繁复,伯乐难求。要知道,其实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出人头地的机会。明天,或者明年,同样会诞生像他们一样成功的人,就看是不是今天的你。
境界的儿童睡前故事:(25):
忘我境界禅理小故事
佛光禅师是一位修为卓著的高僧,修行参禅专心致志,四方僧人禅客纷纷前来拜访请教。可是,每当弟子前来通报有人向禅师学道时,他总是反问:谁是禅师?
佛光禅师专注禅理,就连吃饭时,也不停地在思考。弟子见他手拿碗筷不动,就提醒他:师父,吃饱了吗?
他竟然忘了自己是在吃饭,反问弟子:谁在吃饭?由此可见他聚精会神的程度!
参禅是当时修炼的重要方法,佛光禅师身体力行,从不分心。
有一次,弟子担心他太累,提醒他:师父,您真是太辛苦了!
佛光禅师却反问道:谁太辛苦了?
一天,佛光禅师的弟子大智赴外地参学回来,向师父汇报了自己的见问体会。接着问道:师父,我在外二十年,您生活的怎样?
佛光禅师轻松地答道:好,好,天天诵经修道,说法著述,犹如在广阔的海洋里遨游,心旷神怡。
两人谈到半夜,佛光禅师让大智休息,天亮后再谈。可是到了天亮,大智醒来,却听见师父的阵阵诵读声,看来师父又是通宵达旦。到了白天,佛光禅师更忙,没有一丝空闲。不是接待前来拜佛参禅的禅客,就是在禅房里执笔阅改弟子的习卷和撰述讲稿。
大智问道:师父,您二十年来都这么紧张地生活吗?怎么不见您衰老呢?
佛光禅师笑了笑说:大智,我可没有时间想到老啊!
禅理小故事、佛理小故事感悟:能够在学习的领域中达到忘我的境界,便能够使自己闪烁永恒的光芒。
境界的儿童睡前故事:(26):
向下走的境界
经过十几年的打拼,他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航空母舰”:一个下辖十几家子公司的大型集团公司。为了进一步把事业做大、做强,后来公司又招聘了一批新员工,并打算把他们全部充实到各个子公司去。
消息传来,新员工们不满意了。他们都是本科及以上的学历,不理解公司为什么把自己发配到那些子公司去。 ()
信息反馈到他那里,他思索了一下,把新员工召集到了一起,问道:“我记得你们当中有一位是专修园林专业的,能不能出来回答我一个问题?”我就是那个学过园林专业的新员工,等我站起来后,他微笑着说:“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天牛幼虫在树木里取食时,它的行走方向有什么特征?”
这个自然难不倒我。我不假思索地说:“按照天牛幼虫行走的规律,它应当是自上而下在树木的身体里穿行的。也就是说,如果一根树枝上有好几个虫眼,我们完全可以断定,这个天牛幼虫一定隐藏在最下方的一个虫眼里。”
当我介绍到这里时,他把话接了过去:“说得非常好!大家想一想,天牛幼虫为什么要自上而下地行走?因为它要永远取食最新鲜的木质啊。这样羽化出来的天牛成虫,才是最棒的、最有活力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越是在高层就越容易破坏掉你们的创造力,而基层可以使你们不断地保持活力,成长为最棒、最有发展前途的员工……” ()
时间一年年地过去了。如今,我们那一批新员工,有很多人已经长硬了翅膀,逐渐从天牛幼虫转化为一个个展翅飞翔的成虫,占据了公司绝大部分的高层职位。
境界的儿童睡前故事:(27):
境界与底线
有时候,一个平实的故事能让人心生感动,因为里面有一种境界。
诺贝尔经济学奖被两个美国人拿到。其中一个叫托马斯?萨金特,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纽约大学的教授。萨金特有一个古怪习惯,给学生授课或准备讲义的时候,绝对不允许有外界干扰。
一天,正在家里准备讲义的他,不得不接已经震动了三次的电话。他不客气地喊了一句:你一次次打来烦不烦?电话那头一个温柔的女声说:不好意思,请问您是托马斯?萨金特先生吗?这里是瑞典皇家科学院。感谢您为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所做的努力,您在宏观经济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上取得的成果令人注目,所以我们把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您。
好的,谢谢。我还要准备讲义呢。萨金特轻轻地说,然后挂断了电话。
半个小时后,讲义弄好,萨金特匆匆乘地铁赶往学校讲课。临出门,他平静地告诉妻子:亲爱的,我好像得了诺贝尔奖了。
萨金特显示出来的是一种淡定,这种淡定造就了一种境界。
有时候,很平常的一句话也会让你感动。因为里面同样包含一种境界。
面对一个虔诚的拜佛者,大师说:什么叫佛法?佛法其实就是一种活法,它不在寺庙里,而在人心中。还一并解释了关于在相同的生存环境下为什么有些人幸福,有些人烦恼的话题你幸福,因为你的欲望比能力小;他烦恼,因为他的欲望比能力大。
这是佛家的人生观。
一位年轻的中国妈妈望子成龙心切,想把自己的儿子送到科技先进的日*-本去深造,并且要从幼儿园开始。咨询中,她问日*-本幼儿园的老师都给孩子教些什么。对方的回答让中国妈妈备感失望。这句话是
教孩子们学会笑眯眯,叫他们学会说谢谢。
我们眼盯着如何学到更多知识的时候,而人家盯着如何让孩子更好做人。萨金特的淡定,大师的人生观,日*-本教育的着眼点,都蕴含着一种境界。
人有境界,也有底线。
境界给人以光明的前景和希望,底线则是人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易中天认为底线比境界更重要。一个人没有境界,顶多差劲一点,但没有底线就会出大问题。他这样表白自己:我确实没什么境界,但我有底线,我是个底线主义者。
更多的时候,底线比境界重要。没有底线,境界便没有了落脚之处。光喊一些类似彩虹的美丽口号,而不注重脚踏实地做人做事,社会不仅不会进步,反而会陷入一个空洞无物不着边际的虚幻世界。所以,人和社会的底线都必须得以明确并坚守。有这些底线在,我们的社会就有了保险绳。即便往前走不快,也不至于有倒退的危险。假如我们的底线都得以坚守,那么,纯洁高尚的美好境界就会和我们如影随形。
境界的儿童睡前故事:(28):
工作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满意
这句话是我导师说的,按照你们满意的标准去完成工作。这句话说过已经很久了,但是一直烙印在我的脑海里面,依然是我现在工作的准则。
说起来意思很简单,但是在实现的过程中内涵却很丰富。
首先是何谓满意?满意的标准既然是主观的,自然要从个体说起。
职场新人常会有错觉,认为自己名校毕业,学历高,学习能力强,工作中这么一些事情还做不好?实际上这种自信常常被挫败,看起来简单的事情往往潜伏着意想不到的问题。因为工作往往是高经验要求的,而职场经验的积累需要过程,新人做不好工作存在客观原因。
这个阶段,新人的常见问题是错误理解完成满意水平工作的能力要求,往往更多看到完成这项工作的基本流程、知识和方法,而忽视或者不了解其中的隐性要求:即跟工作关联各方的充分沟通、对于工作内容的外围内容的理解、过去的经验等。因此,这个前提下,完成工作的满意仅靠个体判断往往不够,需要和上级、老同事的沟通交流,靠他们来树立满意的标准。
随着个人专业经验的积累,对于工作满意的标准思考应当深化。回答三个问题:
1、这项工作如果要充分达成其在组织中的作用,应当完成成什么样?
2、在工作正常完成的基础上,有没有可能做的更好?
3、如果上一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个人有没有理由去提高工作质量?
第一个问题是工作完成的标准化问题,即一般层面上的满意。也就是说,根据企业的正常经验,个体应当将工作完成到什么情况,足以保证其在组织中发挥作用。这种一般层面上的满意,往往可以由企业的过往经验、正式规章、上级或同事的指导获得标准。简单的例子,便是财务、人事等部门的日常工作标准。
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是解决下一个层次的问题,即个体层面的满意。也就是说,在达成一般层面满意的基础上,个体对于工作完成提出更高的自我要求和标准。这时候的标准就有相当的主观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对于工作的认识。个体要加深对所从事工作的认识,深刻理解工作的内容和作用,参考外部的先进经验,为自己的工作树立标杆。研究认识的过程往往便是学习和思考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涉猎专业书籍、讨论或者其他资料。通过这个过程,开拓自己的工作视野。
另外一个好处便在于培养了个体工作的主动性。个体如果不愿意主动去思考工作,又怎么能指望他在按部就班之外,能够很好去应对各种情况,甚至提出创造性的解决办法或者主动承担工作。在单位中,很多时候总有这样的人,在工作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解决的很好。这就是平时大量学习和思考而积累的结果,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由此而引申,个体以自我满意为工作准则,其实就是建立了这么一个良性循环过程:即学习、研究和思考发现工作的改进余地和好的经验及更深层次的专业知识个体学习,工作中尝试提高完成质量学习、研究和思考通过这样的过程,个体能够在工作中快速成长。
工作的第三个境界是完美主义。这里涉及到第三个问题,为了追求完美不惜代价值得不值得?
在日*-本有很多匠人,他们的标准就是按照最高标准来完成每一件作品,很大程度上已经脱离了收入成本的考虑,如果一个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始终考虑收入成本的话,他会变成一个具有经济理性的人,停留在第二个问题的境界一个效率的产出者。
效率的产出者对于工业社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如果只关注于效率,不愿意作出一些跨越成本约束的事情,自然也不会获得可能更大的收获。这个收获来源于对工作境界和专业能力的极致追求。
境界的儿童睡前故事:(29):
忘我境界禅理小故事
佛光禅师是一位修为卓著的高僧,修行参禅专心致志,四方僧人禅客纷纷前来拜访请教。可是,每当弟子前来通报有人向禅师学道时,他总是反问:谁是禅师?
佛光禅师专注禅理,就连吃饭时,也不停地在思考。弟子见他手拿碗筷不动,就提醒他:师父,吃饱了吗?
他竟然忘了自己是在吃饭,反问弟子:谁在吃饭?由此可见他聚精会神的程度!
参禅是当时修炼的重要方法,佛光禅师身体力行,从不分心。
有一次,弟子担心他太累,提醒他:师父,您真是太辛苦了!
佛光禅师却反问道:谁太辛苦了?
一天,佛光禅师的弟子大智赴外地参学回来,向师父汇报了自己的见问体会。接着问道:师父,我在外二十年,您生活的怎样?
佛光禅师轻松地答道:好,好,天天诵经修道,说法著述,犹如在广阔的海洋里遨游,心旷神怡。
两人谈到半夜,佛光禅师让大智休息,天亮后再谈。可是到了天亮,大智醒来,却听见师父的阵阵诵读声,看来师父又是通宵达旦。到了白天,佛光禅师更忙,没有一丝空闲。不是接待前来拜佛参禅的禅客,就是在禅房里执笔阅改弟子的习卷和撰述讲稿。
大智问道:师父,您二十年来都这么紧张地生活吗?怎么不见您衰老呢?
佛光禅师笑了笑说:大智,我可没有时间想到老啊!
禅理小故事、佛理小故事感悟:能够在学习的领域中达到忘我的境界,便能够使自己闪烁永恒的光芒。
境界的儿童睡前故事:(30):
登山境界
弟子问师父:我欲云游参学,并向众生宣讲佛法,不知可否?
师父说,你现在的修行还不够,先去爬一爬那座山吧。
师父,我自小就在这跟您修行,那座山我不知爬了多少遍,为什么现在还要再去爬呢?
师父一笑,说,当你看到与儿时看到的不一样的风景的时候,便是圆满之时了。
他决定一试。
第二天,他回来了。弟子说,师父,我从来没有爬到过那么高的地方。儿时,我只在山脚徘徊,看到一些花花草草便满足了。然而,这一次,我爬到那么高的地方,才明白,原来山上有如此奇妙之景。师父,我现在可以远行了吗?
师父微微一笑,说:不行,还远着呢。你再去试试。
这一次,他沿着昨日足迹往上攀登。到了昨日登过的最高处,已无可登之路。他想,今日所见,与昨日并无不同。难道要往上,才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可是,向上便是悬崖峭壁,如何能上?
思忖过后,他决定,冒死攀爬而上。
两日过后,他疲惫且伤痕累累地回来了。但是,他脸上却很高兴,说:师父,上面的植物并不繁多,也不奇妙。可是,云雾在山间缭绕,恍如天境。这就是师父所说的“不一样的风景”吗?
师父微微一笑,说,不,还差得远呢。你再去试试。
他顾不得疲惫与伤痛,再次前往。
三日过后,他回来见师父。弟子一脸平静,说,师父,我决定留在这继续跟您修行,直至圆满。
师父拈须一笑。
许多年之后,师父圆寂,他下了山,云游讲学,最终成为了一代高僧。
有一天,他跟他的弟子说起那时登山的经历:
每一次登山,我都只注意脚下的风景,却从未想过上面还有更妙的景致。在山脚,我以为见到的奇花异草已是稀奇之物,却从未想过,山间的云雾更为神奇;登至山腰,见云雾缭绕,恍如天境,却不知自己已为云雾所迷;而当你登至山顶,遍览天下,才明白,何谓真正的“境界”。于是,你才真正明白自己的渺小,才不会满足于曾经所见之景,才会向着更高之境勇猛迈进。
境界的儿童睡前故事:(31):
撒谎的最高境界
天赋就是在不同的地方使用相同的智力。有一对夫妇,他们的丈夫喜欢打保龄球,但害怕他的妻子。我妻子喜欢吸烟。一天晚上,妻子发现她已经抽完烟了,就要求丈夫买下它。丈夫不得不买下它。很晚了,附近的杂货店都关门了,这让我丈夫很担心。丈夫突然想到酒吧里应该有香烟,于是他来到了酒吧。酒吧里坐着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士。丈夫一眼就看出来了,所以他忍不住和她聊天。半夜,丈夫突然想起他忘了给妻子买烟。如果妻子知道真相,她就不会被sha了!所以他问这位年轻女士是否有爽身粉。这位年轻女士很奇怪,但她还是为他找到了爽身粉。丈夫在手上涂了爽身粉,然后回家了。他一进屋就看见他的妻子生气地站在那里。妻子厉声说道,“你去哪儿了?”丈夫诚实地回答,“附近没有卖香烟的地方,所以我去了酒吧。当我到达酒吧时,我看到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士,我走过去和她说话。”听完这话,妻子平静地说:“伸出你的手!”丈夫顺从地伸出手。当他的妻子看到这个,她勃然大怒:“当她说你没有和你的朋友去打保龄球时,你的手怎么了?”
境界的儿童睡前故事:(32):
向下走的境界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他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帆船空航空公司”:一家拥有十几家子公司的大型集团公司。为了使业务做大做强,该公司后来招募了一批新员工,并计划将其充实到子公司。新员工不满意的消息传来了。他们都有学士学位或以上,不明白为什么公司把自己送到这些子公司。()信息反馈给他了。他想了一会儿,把新员工召集到一起,问道:“我记得你们中有一个人专门研究风景园林。你能出来回答我一个问题吗?”我是研究风景园林的新员工。当我站起来时,他微笑着说:“请向大家介绍,当天牛幼虫在树上取食时,它的行走方向是什么?”这自然不会打败我。我不假思索地说:“根据天牛幼虫行走的规律,它应该从上到下穿过树林。换句话说,如果一根树枝上有几只昆虫的眼睛,我们可以肯定地得出结论,这只天牛幼虫一定藏在最低级昆虫的眼睛里。”当我被介绍到这里时,他接过话说道,“很好!想想看,为什么天牛幼虫从上到下走?因为它总是吃最新鲜的木头。这样出现的成年天牛是最好的,也是最有活力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你级别越高,就越容易破坏你的创造力,草根阶层可以让你保持活力,成长为最优秀、最有前途的员工...时间年复一年地流逝。现在,我们的许多新员工已经长出了坚硬的翅膀,并逐渐从天牛幼虫转变为展开翅膀并一个接一个飞翔的成虫,占据了公司的大部分高层职位。
境界的儿童睡前故事:(33):
赢的最高境界
2007年1月22日凌晨5点40分,斯诺克温布利大师赛决赛上,中国台球神童丁俊晖和火箭人罗尼奥沙利文再一次狭路相逢。去年8月的北爱尔兰杯台球赛的较量中,丁俊晖首胜火箭人,如愿捧到了职业生涯中第三个世界冠军杯。奥沙利文呢,也憋足了一口气报一箭之仇。这回交锋,可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比赛开始后,丁俊晖很快以2∶0取得领先。这时候,不和谐的一幕出现了:很近的看台上,一名奥沙利文的粉丝在丁俊晖每一次起杆时都要大声咒骂,让这位台球少年很不自在。也许是骂声的影响,丁俊晖的心理开始出现波动,在关键的几局中失误频频,很快以大比分落后。
因为没有保安管理,那位粉丝骂得更起劲了。方寸已乱的丁俊晖已经无法全身心投入比赛,甚至球也不知道该怎么打了。第12局,奥沙利文胜出,丁俊晖伸过手去,准备向奥沙利文祝贺。火箭人先是一愣,知道是对手弄错了赛制,随即他又感觉到了场内的变故,马上连说几声NO,NO,NO,然后搂住丁俊晖说:比赛还没结束呢,和我接着打完后面的比赛好不好?
休息室内,奥沙利文一直陪着自己这位小弟弟对手,还叫来了自己练球房的老板,一个四五十岁的香港人,一起来安慰他。奥沙利文说:那个骂你的声音,我也听到了。我刚来伦敦时,也领教过这样的骂声,但我坚持过来了。你要记住,那不是比赛。比赛是属于我们两人的。
最后一局开始之前,奥沙利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向裁判,要求将那个骂人的粉丝清退。然后在喝彩声中,双方进入第13局。当机会球再一次倒向丁俊晖的时候,奥沙利文主动走向球迷。要他们帮助加油助威。
获胜后的奥沙利文,将与对手的礼节性握手改成了拥抱:没关系,以后还有机会,随时欢迎来伦敦找我,我很喜欢和你一起打球。此刻的丁俊晖,早已热泪盈眶:我流泪不是因为输了比赛,而是遇到了一位绅士对手。
看到这里,观众的感觉已不像是面对一场令人窒息的高水平角逐,更像欣赏一门艺术,一种闪耀人性光环的美。比赛有很多种赢法。尤其实力在伯仲之间的较量,在赢得比赛的同时,赢得尊重和友谊,赢得对手的心,赢得观众的感动,才是赢的最高境界。
境界的儿童睡前故事:(34):
爱的最高境界是经得起平淡的流年
他爱上她的时候,她才19岁,正在远离现实世界的象牙塔里做着纯真的梦。
而他已经工作了好几年,差不多忘记了怎样浪漫,因此,他尽可能小心地呵护着她和她的精神世界。
有一天,他借来梅丽尔斯特里普演的《索菲的选择》和她一起看。
片子看完了,她并没有真正明白片子最深刻的意义,
可是有一个镜头从此嵌入了她的脑海,令她永生难忘:当人们弄开房门,冲进屋子时,发现那两个相爱的人已相拥着告别了这个世界。
她流泪了,她问他这是不是爱的最高境界。他笑了笑,没有回答。让她觉得,他一定知道还有一种更高的境界。
他等了她很多年,然后她成了他的妻子。渐渐地,不知有意无意,他们养成了相拥而眠的习惯。
无论睡梦中变化了怎样的姿势,无论他们为了什么事互不理睬,第二天清晨醒来,她总是在他怀里。
她觉得很幸福。再后来,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些事,开始互相怀疑他们之间的感情。
他不再对她说我爱你,当然她也不再对他说我也是。
一天晚上,他们谈到了分手的事,背对背睡下了。
半夜,天上打雷了。第一声雷响时,他惊醒了,下意识地猛地用双手去捂她的耳朵,才发现不知何时他又拥着她。
第二声雷紧接着炸开了,她或许是被雷声或许是被他的手弄醒了,睁开眼,耳里还有闷闷的雷声,他的手正从她耳朵上拿开。
她的眼顿时湿润了。他们重新闭上眼,假装什么也没发生,可谁都没有睡着。
她想,也许他还爱我,生怕我受一点点惊吓。
他想,也许她还爱我,不然她不会流泪的。
爱的最高境界是经得起平淡的流年。
境界的儿童睡前故事:(35):
人生三境界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是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
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这个世界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进入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人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山自然不再是單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單纯的水。一个人倘停留在人生的这一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人就会这山望着那山高,不停攀登,争强好胜,与人比较,怎么做人,如何处世,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满足的一天。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哪里能够去与永恒和无限计较呢?
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
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
但是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炼,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
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
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
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境界的儿童睡前故事:(36):
一毫米的境界
电视里直播着一场国际比赛。对手分别是中国乒乓球骁将刘国正和德国选手波尔。两强相遇,胜负难分,经过六局的艰苦打拼,仍然不分高低,这让观众的心都提到嗓门上,到了第七局也就是决定胜输的关键一局,刘国正以12:13落后,如果再输一分就将被淘汰。观众心里都为他默默捏一把汗。
在这关键的时刻,刘国正的一个回球出界。波尔的教练见状后立即起身狂欢,并准备冲进场内拥抱自己的弟子。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在这一瞬间,波尔立即举手示意,指向台边这是一个擦边球,应该是刘国正的分!
教练很惊讶,观众也很惊讶,怎么可能呢?就这样,刘国正被自己的对手从即将被淘汰的深渊救了回来,最终转败为胜。
让我们来听听波尔的解释。这个球是否擦边只有一毫米之间,观众看不见,对面的刘国正更看不清楚,即便裁判也不可能精确到毫米,但是,波尔看见了,毫不犹豫地主动示意,将到手的胜利相让对手。记者采访他时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波尔的回答是:公正让我别无选择!
你能不感动吗?作为观众的我为一个素不相识的外国球员肃然起敬。依我们世俗狭隘自私的心理,在决定胜负的时候举手向对方投降呢,还是昧着良心为一毫米的胜利而沾沾自喜?这是一个十分现实而又沉重的话题。
尽管波尔输了比赛,但是我觉得他赢了,赢得光明磊落,赢得无私坦荡,赢得无愧良心。很不起眼的一毫米,在我眼里却成为一个至高的海拔,需要仰视才能看到光芒。
有时候在竞争的道路上,我们不是输在比分上,更多的是输在境界和风度上。一个能够在一毫米中直面良心和公正的人是战无不胜的人,未来不可限量的人。
细节彰显境界,境界成就未来。为人处世,最好处处有这样的一毫米;发展进步,最好人人都尊重这一毫米。
当这肉眼看不清楚的一毫米在人生道路上矗立成一种海拔时,我们就离成功不远了。
境界的儿童睡前故事:(37):
至高境界的宽容
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发生激战,最后,两名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他们之所以在激战中还能互相照顾、彼此不分,是因为他们是来自同一个小镇的战友。两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互相鼓励、安慰。
十多天过去了,他们仍未与部队联系上,幸运的是他们打死了一只鹿,依靠鹿肉又可以艰难度过几日了。可也许因战争的缘故,动物四散奔逃或被sha光,这以后他们再也没看到任何动物,仅剩下的一些鹿肉,背在年轻战士的身上。
这一天,他们在森林中遇到了敌人,经过再一次激战,两人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就在他们自以为安全时,只听到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幸亏在肩膀上。后面的战友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起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赶忙把自己的衬衣撕下,包扎战友的伤口。
晚上,未受伤的战士一直叨念着母亲,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以为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身边的鹿肉谁也没动。天知道他们怎么过的那一夜。第二天,部队救出了他们。
事隔30年后,那位受伤的战士回忆时说:
我知道那一枪是我的战友开的,他去年去世了。那天,在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他那发热的枪管,但当晚我就宽恕了他。我知道他想独吞我身上带的鹿肉活下来,但我也知道他活下来是为了他的母亲。此后30年,我装着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后来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二十几年的朋友,我没有理由不宽恕他。
放下即宽容。一个人能容忍别人的狂妄无知,却很难容忍对自己的致命伤害,但唯有以德报怨,回归仁慈友善,才是至高境界的宽容,才能让世界少一些不幸。
境界的儿童睡前故事:(38):
赢的最高境界
2007年1月22日凌晨5点40分,中国台球“神童”丁俊晖和“火箭人”罗尼·奥沙利文再次在斯诺克温布利大师赛决赛中相遇。在去年8月的北爱尔兰杯台球比赛中,丁俊晖第一次赢得了“火箭人”,如愿以偿地赢得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三个世界冠军。奥沙利文也松了一口气,报了仇。这一次,可以说是“敌人”相遇了,尤其是嫉妒。比赛开始后,丁俊晖很快以2比0领先。当时,一个不和谐的场景出现了:每当丁俊晖开始拍摄时,奥沙利文的“粉丝”就大声咒骂,这让这个台球少年很不舒服。也许是由于责骂的影响,丁俊晖的心理开始波动。他在关键局经常出错,很快就落后了一大截。因为没有安全管理,“粉丝”骂得更起劲了。完全糊涂的丁俊晖一直无法专心比赛,甚至不知道如何打球。第12局,奥沙利文赢了,丁俊晖伸手向奥沙利文祝贺。“火箭人”起初很震惊。他知道他的对手在比赛系统中犯了一个错误。然后他感觉到了法庭上的变化,立即说了几次“不,不,不”。然后他拥抱丁俊晖说:“比赛还没有结束。跟我玩下面的比赛怎么样?”在休息室里,奥沙利文一直陪着他的弟弟对手,并打电话给他训练室的主人,一个四五十岁的香港男人,安慰他。奥沙利文说,“我也听到了责备你的声音。当我第一次来到伦敦,我也学会了这样的责骂,但我坚持。你必须记住这不是一场比赛。竞争属于我们俩。”在最后一轮比赛之前,奥沙利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裁判,要求那个辱骂性的“粉丝”离开。然后在欢呼声中,双方进入第13局。当机会球再次落到丁俊晖身上时,奥沙利文主动接近了球迷。请他们帮忙和欢呼。获胜后,奥沙利文把与对手的礼貌握手变成了拥抱:“没关系,未来还有机会。请随时来伦敦找我。我非常喜欢和你一起玩。”此刻,丁俊晖已经泪流满面:“我落泪不是因为我输掉了比赛,而是因为我遇到了一个绅士对手。”看到这里,观众的感受不再是面对令人窒息的高水平竞争,而是更像欣赏一种艺术,一种闪耀着人类光环的美。赢得比赛有许多方法。尤其是实力相当的比赛,在赢得比赛的同时,赢得尊重和友谊,赢得对手的心和赢得观众的心是获胜的最高境界。
境界的儿童睡前故事:(39):
知足的境界
香港美食家蔡澜先生说,有一次,他到西班牙旅游,在一个风景旖旎的小岛上,他看到一个老人在垂钓。那个地方实在美极了,就连海水也一眼见底。然而,让他感觉蹊跷的是,老人钓上来的,都是很小的鱼儿。
“老人家,远处不是有更大的鱼吗,为什么偏偏只钓小的上来呢?”老人微笑着,说了一句让他久久不能忘怀的话:“够一顿早餐就好了,多余的东西再好,我也不需要。”
还有一次,蔡澜先生在印度一个荒凉偏远的地方拍戏。他在那个地方待了三个月,连着吃了三个月没有荤腥的菜。他十分怀念肉的滋味,于是画了一条鱼。他把这条鱼给当地一位老婆婆看,问:“您吃过鱼肉吗?”老婆婆摇摇头。蔡澜遗憾地说:“您一辈子连鱼肉都没有吃过,真是可惜了。”哪知,老婆婆回答说:“这东西,我连见都没见过,有什么可惜的?”
你想要这辈子过得平和知足,只需要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即可。
境界的儿童睡前故事:(40):
不知的境界
英国著名哲学家,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有一次在哥伦比亚大学发表演讲。演讲结束后,听众开始提问。一名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罗素表情木然地不作回答,有好几分钟,他手托下巴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他把那个学生的提问内容整理了一下,然后反问道:“你问的是这些内容吗?”那个学生郑重地回答:“是。”
罗素又陷入了沉思,这次的时间更长。然后,这位伟大的学者对那位学生说:“你提出的问题非常好,但是我没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顿时,学生的脸上流露出自豪的微笑,许多听众更是非常诧异。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先生也是一位“不知道”者。
央视《东方之子》栏目曾对丁肇中进行了一次专访。
记者问:“我感觉您对自己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很明确的选择。比方说小的时候对科学、对科学家感兴趣;大学的时候,就锁定了要研究物理:然后每做一个实验也是力排众议,自己坚持下来。一个人怎么能每一次选择都能够那么坚定和正确呢?”记者想要获得的答案可以预见,因为在太多的名人访谈中,这种问题显然都是为对方“作秀”进行铺垫。然而,丁肇中的回答却是:“不知道,可能比较侥幸吧。”
记者不罢休,接着追问:“在这里面没有必然么?”丁肇中依然回答:“那我就不知道了。”记者仍不遗余力:“怎么才能让自己今天的选择在日后想起来不会后悔?”丁肇中依然回答:“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记者最后说:“我发现在咱们谈话过程中,您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这次做了正面回答:“是不知道的,你是绝对不能说知道的,我们那里这是绝对不允许的。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的你不要猜。”
大师、名家也有他们的“不知道”,但与常人截然不同的是。他们能坦然地呈现那种“不知道”。就治学而言,这是一种一丝不苟的严谨;就处世而论,这更是一种纤尘不染的旷达。
高度或境界就在这里——在众目睽睽之下,不做作、不遮掩,能够说“我不知道”,恰恰是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