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的小故事9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9篇关于登山的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登山的小故事(1):
登山的大熊《布鲁姆的星期三》
每到星期三,布鲁姆博士都要去登山。
这个大背包怎么这么重啊,就跟装了石头似的。獾说。
只有装备齐全,才会万无一失。布鲁姆博士说,除此之外
嗨,你们来啦!老农哈肯皮皮突然冲他们大喊。
我的一只羊跑丢了,它叫小咩咩。你们要是看到它,就拍三下手,这是我集合羊群的信号,小咩咩听到后就知道要跟着羊群继续往前走,就会跑回家来的。
登山的大熊《布鲁姆的星期三》
登山的小故事(2):
登山的大熊《布鲁姆的星期三》
每到星期三,布鲁姆博士都要去——登山。
“这个大背包怎么这么重啊,就跟装了石头似的。”獾说。
“只有装备齐全,才会万无一失。”布鲁姆博士说,“除此之外……”
“嗨,你们来啦!”老农哈肯皮皮突然冲他们大喊。
“我的一只羊跑丢了,它叫小咩咩。你们要是看到它,就拍三下手,这是我集合羊群的信号,小咩咩听到后就知道要跟着羊群继续往前走,就会跑回家来的。
“根本看不见什么羊嘛。”鲸鱼咕噜咕噜地吐着泡泡说。
“连个路标都没有,”獾说,“但愿我们不会迷路。”
“还用得着路标吗?”布鲁姆博士说,“我带着地图呢。”
“我的脚好疼啊!背也又酸又疼,累死了!”獾说,“现在到底到哪儿了啊?”
“从地图上看,我们现在肯定差不多恰好在非洲和中国之间。”布鲁姆博士说。
“什、什、什么,让我看看!”
獾从布鲁姆博士手中拿过地图。
“唉,这是张世界地图!”
“我的老天!”布鲁姆博士感叹道,“现在我总算明白,为什么我们这么快就穿过俄罗斯了!”
“我们迷路了!”獾说。
“回头瞧瞧天多暗,暴雨马上就到!”鲸鱼咕噜咕噜地吐的泡泡说。
三个好朋友赶紧躲进一个山洞避雨。
“真倒霉!”獾说,“先是迷路,现在又困在这儿动不了,而且天马上就要黑了。”
“别担心。”布鲁姆博士说,“作为一个有经验的登山向导,我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如果雨不停,我们就先舒舒服服地在帐篷里过夜,明天再找回家的路。”
“咩——咩——”突然,一阵羊叫声从山洞深处传来。
“是小咩咩!”鲸鱼咕噜咕噜地吐着泡泡说,“它肯定是在山洞里迷路了。快,来我们去救它!”
“真是不可思议!獾说,“这个钟乳石山洞肯定有上万年的历史了!”
“能找到这儿,还真得感谢我呢。”布鲁姆博士说,“要是没有这张世界地图,我们可到不了这儿。”
“也不会发现小咩咩了!”鲸鱼咕噜咕噜地吐的泡泡说。
“千万别忘记我们进来时走的路。”獾叮嘱布卢姆博士,“这山洞真是个自然奇迹!”
在山洞深处,他们终于找到了……
“老农哈肯皮皮怎么对我们说的?”鲸鱼咕噜咕噜地吐的泡泡说,“拍三下手是羊群集合的信号!小咩咩会带着我们回家的。”
獾冲的山洞深处拍了三下手。
“咩——咩——咩——!”小咩咩马上叫着跑了出来。
“我们得救啦!”布鲁姆博士说,“跟着他走吧!”
可是不一会儿,他们突然被一团浓雾包围,小咩咩停住不肯往前走了。
“糟糕,小咩咩也不认识路了。”獾说。
登山的小故事(3):
登山识人
那是一座海内名山,山灵水秀,峰石奇美。在灿烂的阳光下,那满山的林木,犹如一片硕大的翠玉,熠熠闪着光辉。
老总带着三名中层管理人员来这里游玩。这三名下属都是人中俊杰,老总的得力干将。行到山脚,老总自己坐上缆车,笑呵呵地对三名下属说:你们就爬山吧,比比谁的脚力好。记着,谁拿到第一,我可是有奖励的哟!
三名下属彼此对望一眼,都笑了,比就比吧,正当壮年,谁怕谁啊,就当是锻炼身体吧。山鸟啾啾,溪水潺潺,三个人朝着青石山道奋力攀登起来。
一个小时后,第一个人登上了山顶,老总正对着云山苍苍,一脸沉静地吸着烟。老总抬起手腕看看表,欣慰地笑了:一小时十五分,你的效率就是高啊!我真没看错你!老总递给他一根烟:把你的数码相机给我看看。
老总打开他的数码相机,里面空空如也,满山秀美的风景居然一幅都没有留下。老总语调深沉透着遗憾:可惜,你太执着了,这样容易急功近利啊!
半个小时后,第二个人上来了。老总打开他的数码相机,只见里面静静地躺着二十几张风景照,全是这座山上的名胜,那拍摄的角度,光与影的配合还真不错。老总一展眉头,哈哈大笑:你懂得欣赏!
又过了半个小时,第三个人才姗姗来迟。老总打开他的相机一看,好家伙,一百多张照片,清晰华美,张张美轮美奂。老总拍拍他的肩膀,一声轻叹:你还是这么贪玩。
一年后,老总退休了。第二个人被任命为总经理,第一个人被任命为集团里唯一的副总。第三个人原地不动。
若干年后,集团在他们俩人的领导下,稳步推进,逐渐发展壮大。老总登山识人的故事也传为美谈。
但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只有第三个人成了老总的知己。闲来泛溪垂钓,醉赏春花秋红,在美丽的夕阳下,两人常常对望一眼,就发出睿智动人的微笑
登山的小故事(4):
走向山下的登山者
有两个登山者,让人温暖而心动。
一个叫野口健,是个日*-本小伙子,他在16岁时,就登上了勃朗峰,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创下了征服七大洲最高峰最年轻登山者的世界纪录。
作为登山者,攀登与征服每一座山峰是最大的荣耀,但野口健却是个例外。从2000年起,野口健开始了在珠穆朗玛峰捡垃圾的工作,他一边登山,一边清理其他登山者留下的垃圾。6年多时间里,他从珠峰上总共捡回了9吨垃圾。
当其他登山者为梦想与荣誉向珠峰顶端攀登时,他却选择背着别人丢弃的垃圾走向山下。野口健的想法很简单,登山者扔掉的垃圾正破坏着珠峰的环境,自己多背些垃圾下山就能让它变得干净些。
另一个人叫梅根,是加拿大某航空公司的女职员。梅根酷爱登山,她最大的梦想是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2007年5月21日,梅根的梦想即将成为现实,因为她已经成功攀登到8500米的高度,望着不远处的顶点,梅根激动而兴奋。但就在这时,她发现了躺在山坡上、已经奄奄一息的尼泊尔女登山者比斯塔。
此刻,比斯塔随身携带的氧气即将用尽,人也渐渐昏迷,只剩下微弱的呼救声。而她所处的位置是珠峰最著名的死亡地带,这里空气稀薄、风力强劲,坡面布满了危险的冰层。关键时刻,梅根望了望近在咫尺的顶峰,毅然做出抉择:下山!她冒着生命危险,救起比斯塔,走向山下。
用了整整12个小时,直到当天晚上9点,她才把比斯塔送到了7500米处的3号营地。由于治疗及时,比斯塔只是两根手指和几根脚趾被冻伤而已。
我不关注登山活动,也从没有听说过野口健与梅根这两个人。让我温暖心动的,不是这两个登山者的辉煌与荣誉,而是他们从高处走向山下的故事:一个背下了9吨垃圾,另一个背下了一条奄奄一息的生命。
登山的小故事(5):
登山者的发现
登山者的发现
刘燕敏
有位叫蒙克夫·基德的登山家,在不带氧气瓶的情况下,多次跨过6500米的登山死亡线,并且最终登上了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他的这一壮举于1993年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过去,不带氧气瓶登上乔戈里峰是许多登山家的愿望。然而,自1881年有人携带氧气袋登上这座山峰以来,一百多年过去了,还没有一个人扔掉过它。因为一旦超过6500米,空气就稀薄到正常人无法生存的程度,攀登者在这个高度每前进一步都必须停下来大口大口地喘上十几分钟才行,想不靠氧气瓶登上近8000米的峰顶,确实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可是,蒙克夫做到了,这位美籍印度人为了实现这一夙愿不断摸索,最终他发现了无氧登山运动的奥秘。在颁发吉尼斯证书的记者招待会上,他是这样描述的:我认为无氧登山运动的最大障碍是欲望,因为在山顶上,任何一个小小的杂念都会使你感觉到需要更多的氧,作为无氧登山运动员,要想登上峰顶,就必须学会清除杂念。脑子里杂念愈少,你的需氧量就愈少;欲念愈多,你的需氧量就愈多。在空气极度稀薄的情况下,为了登上峰巅,为了使四肢获得更多的氧,必须学会排除一切欲望和杂念。
佛家讲“灭欲”,中国古语云:人心不足蛇吞象。又说: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面对登山者的成功,我们是否对生活对人生有新的发现呢?(陈涛)
登山的小故事(6):
谈判的本事是登山练出来的
目的
假如硬要说有什么目的的话,是我可以借由登山远离我的公司。如果我不远离它,就会折腾它,折腾我的员工。折腾员工是不对的。效应1999年登珠峰之前,只要我一进山,股价就微跌;只要我一出山,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换言之,市场对我的登山行为是不认可的。收获正因为我有登山的经历,谈判时我往那儿一坐就有优越感,我在山上一待就是一个月,你能吗?无论从意志上还是体力上你都磨不过我。心态人生来就是怕死的,生来就是希望永存的,但是那是不可能的。所以,登山虽然有危险,但关键看你喜欢不喜欢,只要你喜欢,其他都是次要的。2009年1月7日,我在北京中金公司(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演讲。现场有人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王总,绝大多数人的人生都是为了工作,尤其像您,一个大公司的董事长,在这个市场千变万化、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公司做得再大都要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决策者要随时随地待命做出应对。那么,是什么让您放得下心去登山呢?更何况,登山那么危险。您有没有想过万一出意外怎么办?我想了想,用很简单的一句话回答了他:因为我不喜欢做生意,不喜欢当生意人;我赚钱,是为了让我的生活更美好。我一登山股票就跌是的,我喜欢做冒险的事情,不能因为我的地位高了、钱赚多了,反而成为我的束缚。当我觉得在事业上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偶然发现原来登山挺具挑战性的,于是,便开始登山。我登山的目的是什么呢?没有特殊的目的,就是喜欢挑战。假如硬要说有什么目的的话,是我可以借由登山远离我的公司。公司的任何决定,或对或错都是相对而言的,我的决定未必对,别人的决定未必错。所以我要出走,远离公司,远离员工。
可是,当我宣布我要去登山的时候,出于安全方面的担忧,公司管理层有人反对。他们的理由是:你不应该去登山,你去登山是对我们股东不负责任,因为你可能会摔死。你回不来了,我们的股价就会跌。我说:第一,我不能为了你而委屈我自己,我首先是我自己,而不是董事长,这是从个人角度来考虑;第二,从道德上讲,我登山前已经告诉过你,我不是偷偷摸摸去登山的,那就没问题了。然而,不容否认,我的行为对股价确实是有影响的。1999年登珠峰之前,只要我一进山,股价就微跌;只要我一出山,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换言之,市场对我的登山行为是不认可的。直到2003年出现一个例外那年闹非典。我们登珠峰期间,全国很多地方都不上班、不上学了,人们没事做就在家里看电视,看登珠峰的现场直播,队员中有万科的董事长王石。在非典期间,大家认为登珠峰很勇敢,能鼓舞士气,我登珠峰的行为对万科投资者产生了正面影响。所以在那时,整个市场都不好,万科的股票却在升,一直到我下山,还在升。诚然,登山可能会遭遇很多危险,甚至可能会丧命。比如我登珠峰快到山顶的时候,正准备一鼓作气冲上去,突然发现我的氧气瓶快没氧气了,连下山补给都不够用。怎么办?我仍然坚持要先登顶再下山,给自己留了后路相当于是劝自己不要全力以赴!真到了下山的时候,我只好捡先前登山者丢弃的废旧氧气瓶,像接力棒一样,一个挨着一个换,勉强撑到山下,才算捡回一条性命。下山之后就有记者问我:万一你捡不到氧气瓶呢?我觉得这种假设性的问题没必要回答,实际上我就是捡到了,于是跟他开玩笑说:好在登顶的队员不全是上海人,因为上海人很仔细,是不会遗留氧气瓶在半路上的。既然登山这么危险,为什么我还要坚持去登山呢?我的回答是这样的:人总是要死的,你不去登山就可以避免一死吗?根据数字统计,死亡人数最多的是交通事故。那么,我们是不是因为怕被车撞死,就不去上班、上学了呢?我们不是照样去吗?有人会说概率不一样,毕竟出车祸而死比登山而死的概率小。况且,有人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去乘车,乘车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登山是可以避免的。我想强调:我喜欢登山。只要你喜欢,其他都是次要的。正因为我有登山的经历,谈判时我往那儿一坐就有优越感,我在山上一待就是一个月,你能吗?无论从意志上还是体力上你都磨不过我。登山的对手是虚荣很多人都好奇登顶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我的感觉是,在快要登顶的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方面告诉自己一定要上去,要加快脚步;一方面就是上不去,每迈一步就得喘七八口气,不想走,觉得时间像凝固了一样,你看着顶峰就在那儿,而且是很缓的坡,队友都在那儿,可是你就是上不去。上去之后呢,我环顾四周,发现能见度极低。你看珠峰的照片,都是雾,在雾里面什么都看不到。所以什么一览众山小啊、只缘身在最高层啊,都是瞎扯。这时候你有两件事一定要做。第一是取证,不是照一张相,而是要拍360度的照片,证明你上去了。因为你照一张很容易造假,360度环拍作不了假。第二是展旗,把国旗哗地展开,拍个照,拍完赶紧走人。下来之后,记者问我:你珠峰都上去了,有什么感想?我说:我现在没有感想,但以后一定会有的。你想,那时候在山顶,缺氧,下山之后人还是糊里糊涂的,能有什么感想?没有。一年之后感想才出来,真的。感想有两点。第一,我们七个队员,上去没上去的都有伤,只有我没有伤。为什么呢?显然是和我登山以外的经历、年龄有关系的。登珠峰要面对什么呢?要面对荣誉。人都有虚荣心,这一点我看得很通透。我都登上珠峰了,我希望不希望自己出现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五套、十套、十二套呢?我希望不希望公司的员工看到董事长在珠峰登顶了呢?当然希望了!但当这种荣誉和生命安危相冲突的时候,就要另外考虑了。但人往往不会意识到,面对镜头,人一定会摆出英勇姿态。我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我跟中央电视台的人讲:不允许你们拍我,因为我知道我有虚荣心,你们一拍我,我就要撑起来,这样会把自己撑垮的。其实这和登山经验是没有关系的,反而和人生经验有关,没有这个经历的年轻人常常控制不了。第二,人要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大家都知道我是喜欢照相的,还专门出了一本登山的影集。可是在登山途中,我专门躺在帐篷里休息,队员都纳闷为什么老王不出来拍照。为什么?要保持自己的体力。我最大的目标是登顶,其他多余动作都不做。所以我保存了大量的体力。下来之后第二天,我就跟总指挥请假,说我要去飞滑翔伞。我不是显摆自己,而是想说明我懂得储备。我准备60岁的时候再登一次珠峰。为什么?因为当时我52岁登顶珠峰,是中国年纪最大的,可是这个成绩我很不以为然。我们中国人不能只和中国人比。在我登顶之前,有一个叫三浦雄一郎的日*-本人登上去了,他当时是71岁,他30多岁的儿子陪他一块儿登到顶峰。登顶之后他们打电话给三浦雄一郎99岁的父亲,告诉他:你的儿子、孙子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了。他父亲虽然99岁,但还是个滑雪教练,打电话的时候正在上班呢!你看,人家71岁都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我这个52岁又算什么呢?登山的小故事(7):
登山境界
弟子问师父:我欲云游参学,并向众生宣讲佛法,不知可否?
师父说,你现在的修行还不够,先去爬一爬那座山吧。
师父,我自小就在这跟您修行,那座山我不知爬了多少遍,为什么现在还要再去爬呢?
师父一笑,说,当你看到与儿时看到的不一样的风景的时候,便是圆满之时了。
他决定一试。
第二天,他回来了。弟子说,师父,我从来没有爬到过那么高的地方。儿时,我只在山脚徘徊,看到一些花花草草便满足了。然而,这一次,我爬到那么高的地方,才明白,原来山上有如此奇妙之景。师父,我现在可以远行了吗?
师父微微一笑,说:不行,还远着呢。你再去试试。
这一次,他沿着昨日足迹往上攀登。到了昨日登过的最高处,已无可登之路。他想,今日所见,与昨日并无不同。难道要往上,才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可是,向上便是悬崖峭壁,如何能上?
思忖过后,他决定,冒死攀爬而上。
两日过后,他疲惫且伤痕累累地回来了。但是,他脸上却很高兴,说:师父,上面的植物并不繁多,也不奇妙。可是,云雾在山间缭绕,恍如天境。这就是师父所说的“不一样的风景”吗?
师父微微一笑,说,不,还差得远呢。你再去试试。
他顾不得疲惫与伤痛,再次前往。
三日过后,他回来见师父。弟子一脸平静,说,师父,我决定留在这继续跟您修行,直至圆满。
师父拈须一笑。
许多年之后,师父圆寂,他下了山,云游讲学,最终成为了一代高僧。
有一天,他跟他的弟子说起那时登山的经历:
每一次登山,我都只注意脚下的风景,却从未想过上面还有更妙的景致。在山脚,我以为见到的奇花异草已是稀奇之物,却从未想过,山间的云雾更为神奇;登至山腰,见云雾缭绕,恍如天境,却不知自己已为云雾所迷;而当你登至山顶,遍览天下,才明白,何谓真正的“境界”。于是,你才真正明白自己的渺小,才不会满足于曾经所见之景,才会向着更高之境勇猛迈进。
登山的小故事(8):
登山前我浑身是病
2008年5月,我在上海万科演讲的时候跟观众说:从1994年到1997年间,我的心肌功能是什么状况呢?按照5分制,2分不及格,3分及格,4分良好,5分优秀,连续三年体检的结果,我的心肌功能是0分。
于是我开始登山,心肌功能慢慢从0分到3分,再到4分。从2001年到现在,我的心肌功能都是5分。在去西藏登山之前,我的腰椎有个血管瘤,压迫到左腿神经,晚上痛得吃止痛片都睡不着觉。医生的诊断结果几乎宣告我必须坐轮椅了,因为我随时可能瘫痪。这件事促使我立即去了西藏。我几乎浑身是病我当兵打枪是用左眼,因为右眼视网膜严重脱落,差不多只有0.2;我长期患鼻窦炎、中耳炎、偏头痛、慢性气管炎很多人说我的身体真好,可以去登山。我就跟他们讲,其实是因为登山,我的身体才变好的。我登台湾玉山的时候,上到2800米,看到冷杉长得茂盛,在逆光中呈现出难以言表的美感。昆明登山协会的老总在登山时一路放着音乐,老歌新歌都有,有20世纪80年代的歌曲,还有一些轻音乐。队员们兴高采烈,感到这样的旅途太美了,简直是一种享受,一路走一路拍照。到高山上,我尽量自己背一些力所能及的东西,不麻烦别人。我的主要行囊是专业相机,加起来有10千克重;还有一台电脑,差不多得4千克;再加上其他的换洗衣服、食品、水,大概有6千克的样子。这种负重练习是要经常做的。我必须定期做有氧运动,如果不做,心脏血液循环速度跟不上,突然去登山的话,就有可能出问题,甚至可能有生命危险。多久做一次呢?至少20天要做一次,最好每半个月就负重走8~12小时,这样才能保持较好的身体状况,适合登山。每隔两个月,我就要登一座5000~6000米的山;每隔三四个月,我就要登一座7000米以上的山;每年,我至少要登一座8000米以上的山。锻炼贵在坚持,要不断保持这种状态。实际上,从苍山山脚走到山顶,我身上穿的衣服已经湿透了。所以,上到山顶后,我需要更换一件干净的排汗衣。这是登雪山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保护自己的环节:到了营地就换一件贴身的、干燥的排汗衣。另外,登山杖是非常重要的,在登山的过程中,我可以借助登山杖减缓双腿的压力。晚上有点冷,戴上围脖,保护脖子也很重要。另外,我会戴一个头灯,两节七号电池可以用五六十个小时。手表不要戴得太紧,因为身体负压就会膨胀,如果表链很紧,就会勒着手腕。登山时人的因素很重要,一定要有一位好的高山协作。高山协作起的作用,一是向导,二是给你做后勤保障。所谓后勤保障,就是给你扎营地、做饭。高山协作还有助手,负责搭建向前路线中的路线绳,以保证你的安全。营地的风很大,离开帐篷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关门。否则,东西就会被风吹走。登山的小故事(9):
登山失败者葛瑞格。摩顿森的人生高度
当我捧给你第一杯茶,你是一个陌生人;
当我捧给你第二杯茶,你是我的朋友;
当我捧给你第三杯茶,你是我的家人,我将用生命保护你。
这就是巴基斯坦的巴尔蒂人眼中茶的意义。
在喝下三杯茶之前,葛瑞格·摩顿森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美国登山者。
而喝下巴尔蒂人捧上的三杯茶后,葛瑞格做出了一个伟大的承诺。为了这句承诺,他历尽艰险,却无怨无悔,至今仍奔走在兑现诺言的路上。
“我要给你们盖一所学校”
葛瑞格的妹妹克莉丝塔3岁时感染了急性脑膜炎,23岁便离开了人世。为了纪念被病魔夺走生命的妹妹,葛瑞格决心攀上“世界最难攀登的山峰”—乔戈里峰。他用藏族的经幡把妹妹的念珠项链包好,随身带到了巴基斯坦,准备在登顶后,把妹妹的遗物留在海拔8611米的峰顶。
然而,为了救助受伤的同伴,葛瑞格的攀登计划失败了。掉了队的葛瑞格孤身一人流落到了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边境的偏远地区。他精疲力竭、饥渴交加,而且还迷了路。在离开乔戈里峰的第7天,葛瑞格步履蹒跚地走到了位于布劳渡河谷的一个叫科尔飞的小村庄。在那里,他幸运地得到了当地巴尔蒂人的热心救助。他的故事也从此开始。
在休养身体的日子里,葛瑞格发现:村里每户人家至少有一个成员患有甲状腺肿大或白内障,孩子们严重的营养不良而头发枯黄,而离村子最近的医院在斯卡都,至少得走上一个星期才能到达。而且他还得知,村里有1/3的新生儿活不过一周岁。
葛瑞格开始用登山药箱里的药品为村民们治疗化脓的伤口和一些轻微的疾病。每到一户人家,都有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望着他。葛瑞格的名声慢慢地传开了,科尔飞附近的村落也有人来请他治病。后来,整个巴基斯坦北部的人们都亲切地称呼他“葛瑞格医生”。
在到处为人们治病的过程中,葛瑞格发现当地竟然没有一所像样的学校。因为过于贫穷,村民们根本请不起老师为孩子上课。孩子们没有课本、没有学习用具,就跪在冰冷的土地上,用小木棍在泥土里写字。“我觉得心都碎了。他们热切地渴望学习,不管条件有多艰难。我必须为他们做些什么。”葛瑞格后来在自己的书《三杯茶》里这样写道。
登上乔戈里峰,对于葛瑞格来说已经不再重要了。他要用一种更有意义的方式来纪念妹妹。他对村长哈吉·阿里说:“我要给你们盖一所学校。我保证!”
走完自己选择的路,直到兑现承诺
6个月后,葛瑞格收到了第一封回信。他的校友、美国NBC新闻主播汤姆·布洛考寄来了一张100美元的支票。
葛瑞格的母亲是一位小学校长,她邀请儿子到学校为600个孩子做一些幻灯片介绍。不久后,学生们自动发起了“捐一美分给巴基斯坦”的活动,一共募集了62345枚硬币,盛满了两个垃圾桶。
葛瑞格的好友汤姆·佛汉医生在美国喜马拉雅基金会工作,他写了一篇文章讲述了葛瑞格的故事,刊登在基金会的新闻通讯刊物上。登山家、美籍瑞士物理学家吉恩·霍尼尔看到文章就给佛汉医生打电话说,他愿意帮助葛瑞格和巴基斯坦的孩子们。一周之后,葛瑞格收到一张12000美元的支票以及一张短笺:“别搞砸,祝好。吉恩·霍尔尼。”
拿到捐款,葛瑞格马上回到了巴基斯坦。他购买了建造学校所需的建筑材料,租了一辆卡车连夜赶往科尔飞村,却发现布劳渡河上的桥梁不够坚固,根本无法承受卡车的重量。要想建学校,必须先修桥。葛瑞格有些失望却没有退缩,他用了两个半月的时间,终于在布劳渡河上建起一座89。6米长的钢索桥。三年之后,科尔飞村的学校也终于建成了。
村民们激动地说,很多被救助过的登山者都对巴尔蒂人做过承诺,但是等他们回到家乡,就都把承诺忘了。但是,葛瑞格没有,他把“三杯茶”的恩情和自己的承诺记在了心里。
从一个承诺,到一种理想
科尔飞村的学校建成之后,葛瑞格并没有急着返回美国,而是留在巴基斯坦为筹建下一所学校继续奔波忙碌。
为了让这里的孩子都能走进教室,葛瑞格遭遇了各种难以想像的阻碍:他曾在巴基斯坦荒凉的瓦济里斯坦地区被极端军事组织绑架了8天;他曾身陷贩du团伙的激烈枪战;他遭到过部分穆斯林村庄毛拉(地区的宗教长官)的驱逐……而这些都没能使他退缩。
在美国打击塔利班的行动刚刚结束时,葛瑞格就深入战后混乱的喀布尔,寻找需要帮助的学校。他了解到,美国政府承诺的战后拨款有3/4没有到位,致使很多学校重建无期,老师们领不到工资,就跑到美国财政部质问拨款问题。他还到各地发表演说,希望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一枚激光制导导弹的造价是84万美元,同样这笔钱可以建造60多所学校,你们难道相信,向阿富汗扔一枚导弹比在那里建60所学校更能使美国安全吗?”
葛瑞格的演讲打动了许多美国人,他的行动在美国引起很大轰动。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成立了“中亚基金会”,由葛瑞格担任负责人,专门负责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远穷困地区建设学校和维护学校的运行。
直到今天,葛瑞格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区已经建立了60多所学校,而且这个数量还在增加。他曾经说,要让中亚偏远地区数以万计的孩子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现在,葛瑞格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