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睡前故事 列表

睡前故事

人性中的势利倾向

2024-10-28 07:33:03

1
未成年时。没人在意我们的所作所为,我们可以无条件地受人宠爱。我们可以吃得打饱嗝而毋须顾忌,可以狂喊大叫而不顾他人感受,也可以不挣一分钱,不交一位有权有的朋友,但是,我们还是周围的人关注的中心。
一旦成年了,就意味着我们得在这满是鬼和冰冷面孔的世间争取一个位置,这些人的影响是我们产生身份焦虑的关键所在。尽管也有朋友和爱人承诺说永不抛弃我们即便在我们破产和名誉扫地之时,他们也会和我们共同度过(有时候我们会真的相信他们)现实却相当残酷:我们身边多的是势小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他们势利的眼神下生活。
2
在英国,势利一词最早出现在19世纪20年代。据说它的产生还同当时牛津、剑桥大学的一种习惯相关。那时,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通常会在考试名册上有意识地将普通学生同子弟区分开来,习惯在普通学生姓名旁注上sirlenobilitate(拉丁文,无高贵血统的意思),简略为S。nob(即现在英语中的snob,意即势利者)。
势利者一词的本意是指一个没有显耀身份的人。但这种词义在现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当初的意思几乎完全相反,指一个因为他人没有社会地位而瞧不起他人的人。显然,人们使用它时赋予了它很强的贬义色彩。用它来描述一种对他人的歧视,而这种歧视又极为错误,是应当受到讥讽的。威廉萨克雷的《势利人脸谱》是最早涉及这一话题的著述之一。他在文中指出,25年来,势利者已如铁路般延伸到英伦的每个角落。现在,在这个所谓日不落的大英帝国,你随时随地都能碰上这些势利鬼,并一眼就能认出他们。但实际上,势利并非是什么新生事物,平等精神才是;在平等精神的观照下,传统的带有等级歧视的做法开始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至少在像萨克雷这类的知识分子看来是不合时宜的。
3
与势利者相处,可以使我们恼怒,也可以使我们紧张和气馁,因为我们会感觉到内心深处的自我如此渺小,也就是说我们身份之外的自我如此渺小,我们根本无力改变势利者对我们的歧视。我们也许有所罗门的智慧,有奥德赛的足智多谋,然而,只要我们不具备一种社会认可的身份和地位,我们所有这些优点都形同虚有,势利者只会漠视我们的存在。
年幼时,人都是-裸地来到这个世上,一无所有。但他们仍受宠爱,而作为婴儿。他们是无法用世俗或物质的方式来回报那些爱他们的人。他们被宠爱、受呵护,而他们一无所有;他们可能不听话,大声嚎叫且使子,但他们仍被宠爱。本质上,cr阶段的爱同幼年时期从父母那里获得的那种绝对的无条件的爱并无差别,正因为如此,势利者以身份取人的做法会让我们难于接受。
我们长大cr了,我们获得的爱转而取决于我们的成就:我们得彬彬有礼,在学校必须成绩优异,而后又须在社会上获得一定的地位和声望。这些努力也许能吸引别人的注意,但其动机和渴望其实相当平实,无非就是试图找回那种我们儿时曾有过的充分的、无条件的宠爱。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努力争取的那些辉煌的成就,同儿时睁大无邪双眼,胖乎乎地坐在厨房地板上努力拼搭积木的行为并无二致。
由于我们对爱的渴望如此明显。所以只有那些最笨拙的势利者会承认他们交友是受到对方权力和声望的吸引。把对方的权力和声望作为邀请对方共进午餐的理由,不但显得不足信,而且会使对方觉得受了侮辱,因为一个人的权力和声望是我们最本质最难以去除的身外之物。虽然无须等到我们离世,我们就可能失去权力,变得寂寂无名,但我们如孩童般对爱的渴求却永不停歇。
然而尽管这些势利者挖空心思。曲意奉承,但那些被奉承者很可能看出这些堂皇颂词背后的变化无常。因此被奉承者会离开势利者,因为他们害怕有朝一日,自己那与身份完全无关的真正的自我会被他们摸透。
4
势利者通常并无独立的判断能力,他们无非是捡拾那些所谓的社会名流的牙慧。因此,势利者的观点和立场极大程度上受报纸导向的影响。
萨克雷曾指出,英国人对显耀身份和贵族特权如此看重,从英国的报纸中可见一端。英国的报纸每天谈论的不外乎是贵族及名流的地位和声望,同时暗示普通百姓生活的琐屑和无聊。他觉得最荒谬的莫过于这些报纸中的宫廷活动版,总是虔诚地刊载关于舞会、假日的消息。或者是上流社会何人喜得贵子,又有哪家成员去世之类的报道。
如果你天天阅读的就是这样一些梦呓一般的东西,你又如何能不成为一个势利者?萨克雷批评说,扔了吧,扔掉这些报纸!这些势利的发动机和鼓吹者!如果我们把萨克雷的观点更推进一步,如果这些报纸少刊登一些诸如阿格尼丝达夫夫人和她即将出世的婴儿的无聊话题。代之以发掘日常生活中的不平常意义,我们所有人对自己身份的焦虑将在多大程度上得以缓解啊!
5
深藏在我们内心的害怕其实才是势利产生的唯一根源,看清了这一点。我们也就能对势利有清楚的认识。对那些对自己的地位非常有把握的人来说,他们没有心思去把成心矮化他人当作某种消遣。傲慢的背后藏着的无非就是恐惧。由于总是感觉自己不如别人,因此才要想方设法让别人觉得他不如自己。
这种害怕还能世代相传。同人类所有的陋习一样,势利者也是代代相承。上一辈的人定会向下一代灌输低下的社会地位就是一种悲剧的观念,使下一辈不可能在感情上轻易摆脱低下的身份就意味着平庸,高尚的身份就意味着卓越的思维定势。
1892年的《笨拙》周刊上刊登了一幅幽默漫画,时间是一个春天的上午,地点是海德公园,有两家人正在公园漫步。漫画上有这样的对话:
妈妈,看,斯派塞威尔科克斯一家走过来了!一个女儿对着妈妈喊道,有人告诉我。他们很想和我们攀上关系。我们是不是可以和他们打声招呼?
傻丫头,那怎么成?妈妈回答说,他们这么想结识我们,这就表明他们根本不值得我们结交。只有那些不想结识我们的人,才值得我们去结交!
显然,这位妈妈的回答显示了她内心根深蒂固的势利。除非这位妈妈能彻底根除这个痼疾,否则她断无可能对斯派塞威尔科克斯一家产生好感一同样,她的后代也不太可能摆脱这种因袭的势利(其实是一种源于害怕的心态)的循环。
6
单凭个体的力量很难挣脱势利的桎梏,因为势利的病征是群体的。年轻一代开始也许会对势利反感,但这还不足以将人类从势利的桎梏中解救出来。因为这很可能使他们渴望--BO得那些轻看他们的上层阶级的好感,因而也变得势利起来(我们可以不喜欢某些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想讨得他们的欢心)。由此可见,杰出阶层的势利观念足以影响整个社会,使所有的人为了赢取别人的爱和认可而开始热衷于那些他们原本毫无兴趣的所谓追求。
对于人类这种由于渴求尊严而受挫并深感恐惧的情绪所导致的势利倾向,我们应该多一些理解和悲情,而不是一味去苛责。
但有时候,我们还真的很难不去嘲笑某些势利者,他们热衷于显示自己同名流显要的交往,急切想让人知道他家有纯金做的水龙头,他们以为这样就可以抬高他们的身价。长期以来,维多利亚风格的家具就可以说是一堆毫无品位的东西。我们也许会对买下这样一件家具的人极尽揶揄之能事,然而在我们嘲笑他们之前,我们其实应该设身处地,以更宽广的视野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有厂商要生产这样的家具?又为什么有人要买这样的家具?
这样,我们也许不再拿这些买主打趣,因为该责备的正是我们置身其中的社会是我们的社会预设了这样一种规范,让我们每个人都从心理上相信买下这样的橱柜是必要且值得的,因为这种过分雕琢、近乎怪诞的摆设能赢来别人的敬意。人们追求奢华,与其说是出于贪欲,倒不如说是源于一种情感上挥之不去的心结。往往是那些担心被人看不起的人,为了使自己不会显得太过寒碜,才会添置这样一件特别的家具,借此传出一种信息:我也应该得到尊重!


上一篇:破牛仔裤与晚礼服怎能共舞
下一篇:七月桑桑

小故事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