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暮春三月里个阳光明媚的清晨,秀才杨士杰手携书卷步出书斋缓步向不远处的瀛仙亭(后更名瀛洲亭)走去。路之上桃花盛开、灿若云霞,秀才赏心悦目之际已步到亭前,瀛仙亭六角三层重檐,亭顶铺琉璃瓦,亭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瀛仙亭始建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是蒙自民众感知县王来宾政绩故建此亭以志其德。)秀才登上台阶步入亭中举目四望:远方群山环绕、山脉连绵起伏、宛若游龙奔走,近旁南湖碧波千顷、水平如镜、酷似玉盘横陈,湖畔杨柳依依、随风摇曳,水面荷叶田田、顺水荡漾,亭外湖水清可见底、时见游鱼往来,面对如此湖光山色、良辰美景,杨秀才-襟大畅、诗兴勃发口咏诗直抒-臆:南湖三月风光好,碧波万顷柳枝摇。何时终遂凌云志,不再黄梁梦里笑。吟毕,秀才时百感交集,想自己十岁能诗文、十六岁即熟读诸子百家史集、十八岁进学,少年得志、真可谓:春风得意马蹄急!未曾想此后乡试屡次秋闱失意、科场蹭蹬,今已至而立之年,还在困路穷途。人生苦短,春秋能有几度?若不能早日青云直上,待双鬓斑白、垂垂老矣时,岂不辜负了这腔的热血、满腹的经纶、生的抱负!
秀才正在伤感之际,亭外湖中荡过叶孤舟,舟中老渔翁正在引吭高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老人家,晚生有礼了!秀才抱拳揖礼敬道。
秀才啊?老夫扰君读书了!
老人家说哪里去,请过来叙。
老渔翁把舟荡至岸边,步上亭来。
秀才迎上前去深深揖道:老人家为世外高人,晚生闻歌而知雅意,不胜钦佩之至!
哈哈,秀才过誉了!老夫不过江湖钓叟尔!
市井之中不乏义士,山野湖泽岂无俊杰?老人家语出高洁,岂是庸碌之辈耳?还望老丈有以教我!
老渔翁抚髯微笑道:老夫衰朽之人何以教人?然君子至诚,却之不恭!愿闻君子之志?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此即晚生之志尔!
秀才真志士也!然方今圣天子年事已高、倦于政事,朝政为权--所把持,恐君子之志难行矣!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若难遂此志,退隐而已!
好个秀才!老夫虽也暮年,喜君志气,愿与君做忘年交可乎?
能得老丈为知己!晚生欣喜若狂,岂敢相拒?请受吾拜!秀才说完跪了下去。
不敢当此大礼!快快请起。老渔翁连忙搀起杨秀才道,以后请以朋友之礼相见方好。
好,就依老丈之言。
哈哈哈快哉、快哉!
自此以后两人成为忘年知己。
秀才又向老渔翁讨教了番八股文,之后目送渔舟消逝在烟波浩渺之间,秀才再展开书卷继续默诵起来
日已中天,杨秀才奋志攻书,早已忘了腹中饥饿。远处石桥上,秀才娘子林文娟手提竹蓝匆匆行来。看到秀才在亭中苦读,秀才娘子走了进去。
相公,该吃饭了!
啊!娘子来了?杨秀才放下书卷点头微笑。
走吧,先吃饭去!
两人走出亭子回到书斋,秀才娘子放下竹篮、掀开布帕、取出碗碟,相公,饭菜又凉了,真是对不住夫君啊!
秀才笑笑接过道:没事的,从城北到城南路途这么远,不凉才怪呢!说完用起饭来。
秀才娘子心疼的看着相公日渐消瘦的容颜,眼中潸然泪下。
娘子因何落泪?秀才慌忙放下碗筷询问道。
看到相公如此憔悴,为妻的心里难受!这都怪妾没能照顾好相公啊!相公原有胃病,还吃不到热饭,如今秀才娘子语声呜咽、泪落如雨、泣不成声。
娘子,莫要如此自责,吾只是用攻过度而已,慢慢就会恢复的。来,快把眼泪拭去。秀才说完递过方手绢。
秀才娘子接过手绢拭去脸上泪痕缓缓说道:相公喜吃米线,明儿为妻的做了给你送来。
好的,多谢贤妻了!秀才笑着点点头又内疚的道:只怪我贪图这儿清静赁房读书,却害得娘子你来回奔波,为夫的心里真是过意不去啊!
相公切莫如此想,为妻的如此乃份内之事。何况相公待妾情深意长,妾所为报君之万尔!
娘子,你真是我的贤内助啊!得妻如此,夫复何求?秀才握住娘子的手深情的说道。
相公,能做你的妻子是我这生最大的幸福!
两人深情相拥,情意缠绵。(故事大全:/转载请保留!)
第二天大早,秀才娘子宰了自家养的只肥母鸡给秀才煲了锅香浓的鸡汤,又找了个砂锅把汤连带鸡肉块盛入,再配了些豆腐皮、葱花、香菜、韭菜、油辣椒做为佐料,并把米线用热水烫过装入瓷碗,再用竹蓝把这些装上。时间已不早,秀才娘子提上竹蓝步出家门。从北城门到南湖之间有五里路程,秀才娘子紧赶快行还是用了个多时辰,到了书斋时,秀才正在作文。
相公,快用膳吧!不知道鸡汤是否又凉了没有?秀才娘子放下竹篮说道。
秀才放下毛笔、移开书卷、端出砂锅,哎呀!好烫啊秀才放下砂锅用嘴哈着手指。
没烫着吧?我看看秀才娘子心疼的拉过秀才的手掌检视。
没事的,今天这汤怎么还那么热?秀才笑着问道,不知娘子用了什么妙法?
没有啊!让我试试秀才娘子伸手触砂锅,啊!是还烫烫的。再打开锅盖,哎,没什么热气啊!奇怪?
砂锅里浮着厚厚层黄澄澄的鸡油,秀才娘子用勺拨开鸡油,股热气袅袅升起、缓缓弥漫开来。
原来如此!秀才笑道,是这鸡油护住了汤里的热气起了保温作用,今天终于可以吃顿热饭了!
秀才把豆腐皮、葱花、香菜、韭菜、油辣椒扒入砂祸里,再倒入米线,搅动了下吃起来,哇,味道真不错!太可口了!秀才边吃边赞不绝口。
秀才娘子含笑望着相公狼吞虎咽的吃相,脸上露出欣慰、满足的笑容。
自此以后,秀才娘子每天都
过桥给秀才送来香、甜、柔、滑的砂锅米线,汤料里又增添了猪筒子骨、宣威火腿骨,配料里又不断加入猪里脊肉、鱼片、火腿片等等,佐料里又添了玉兰片、草芽尖、碗豆尖等等。在秀才娘子的悉心照顾下,杨秀才的身子日益康健,寒来暑往、学业日进。
其间于湖中结识的老渔翁给予了杨秀才极大的匡助,杨秀才在以后的来往中才知道这个老丈就是退归林下的乾隆朝内阁学士兼礼部待郎尹壮图尹老大人。尹学士因直谏犯上、惹怒龙颜,被贬归故里云南蒙自。学士生清廉正直、两袖清风,回到故乡后啸傲烟霞,常泛舟南湖之中。自那日湖上相识两人结为莫逆后,尹学士就极为赏识杨士杰秀才的才华。在尹学士的多方辅导、举荐下,杨士杰学业大成,不久赴省城应秋闱,中了举人,次年再赴京师参加会试又连捷高中进士。
自此后杨士杰携娘子宦游在外,为国为民做了许多有益之事。远离故乡的这对恩爱夫妻虽四海漂泊,却至始至终都爱吃故乡蒙自的砂锅米线。蒙自人民为了记念他们,并把这种米线唤为
过桥米线,取其过桥相送的情意。
过桥
米线历经两百余年,其间不断改进、提高、升华最终以其香、甜、软、滑制作醇正、风味独具而享誉海内外,成为中-国的经典名特小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