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睡前故事 列表

睡前故事

宰相的故事大全25个

2024-10-28 07:33:03

宰相的故事大全_睡前小故事

25个宰相的故事大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5个关于宰相睡前小故事,供各位参考,同时还提供了古诗文、作文、组词、词语、故事、好词好句。点击查看更多睡前小故事


宰相的睡前小故事:(1):

李宰相献百口鸭

李宰相献百口鸭

毛难族有这样一个民间传说:

李海进身高不满三尺三,在朝廷做宰相,脑子比别人聪明。皇帝既依赖他处理政事,又妒忌他比自己能干,常常想方设法为难他。

一次皇帝请李海进赴宴,故意把桌子架得高高的,想使李海进丢脸。李海进入席之后,不慌不忙地拿了筷条,在桌子底下用小刀慢慢地修。皇帝假惺惺地说:“李卿!请尽量吃菜,不必客气。饿着肚子回家,夜里就睡不着啦!”

李海进答道:“万岁这样说,臣下就大胆放肆了。”说完站到椅子上,用削尖的筷条,向满盘肉菜一刺到底,一下子得了满满一串。

同桌的大臣嘲讽道:“相爷一下子要这么多肉,大概是饿坏了吧!”

“把桌子架得这么高,无非怕我看见你们的饿相罢了!”李海进反唇相讥。

皇帝吃了亏,很不甘心。当时朝中另有十个大臣,趁机向皇帝献策。于是,皇帝对李海进说:“我的厨师发明了一个新的菜谱,要用百口鸭来做。你马上给我找来。”

李海进出宫后,找了一只白嘴的鸭子,把那嘴巴砍下来,托起那块白色的鸭嘴呈给皇帝说“陛下,这就是百(白)口鸭了。”

皇帝哭笑不得,大臣哑口无言。


宰相的睡前小故事:(2):

宰相教子

宰相教子

有一个宰相妻子非常重视儿子的前途,她每天不辞劳苦地劝告儿子要努力读书,要有礼貌,要讲信用,要忠于国君等。而宰相却是早上离开家去上朝,晚上回来则看书。爱儿心切的夫人终于忍不住说:“你别只顾你的公事和看书本,你也该好好地管教管教你的儿子啊!”这宰相眼不离书地说:“我时时刻刻都在教育儿子啊!”

言教再多也不如身教有效。可惜的是社会上有数不清的父母,其身不正却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行羞踏错。自己是一条虫却希望孩子成龙成凤。这不是笑话吗?在一个组织里,领袖当然是众人的榜样,你的言行举止都看在众人的眼里,只要懂得以身作则来影响下属,管理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了。

感化在效果方面,自古以来都比严酷的打骂大不止一百倍。


宰相的睡前小故事:(3):

宰相肚里能撑船

  古时候,有个年近古稀的老宰相,又娶了个名叫彩玉的小媳妇。彩玉年方二九,长得如花似玉。自从嫁给这位老宰相,虽说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可她总是闷闷不乐,暗暗埋怨父母不该把她给一个老头子。
  一天, 彩玉独自到后花园赏花散步,碰上了年轻的小花匠。这位花工眉清目秀,一表人才,两人一见钟情。从那,彩玉常常偷偷地到花园里同花匠相会。有一回,彩玉对花匠说:你我花园相会,毕竟不是长法。我有一计,可使咱俩天天幸会,如同夫妻一般。花匠问什么妙计,彩玉就如此这般地说出了自己的主意。
  原来,老宰相恐怕误了早饭,专门养了一只朝鸟.这鸟天天五更头就叫,老宰相听到鸟叫,就起身上朝。彩玉让小花匠四更前就来用竹杆捅朝鸟,让它提前叫唤,等老头子一走,他俩就可团聚了。
  这天,老宰相听到朝鸟的叫声,连忙起身上。等来到朝房门外,刚好鼓打四更。他想,这鸟怎么叫得不准了!就转身回了家。当他走到自家的房门外,听到彩玉说:以后早点来捅一下朝鸟。停了一霎又说:你这个小花匠真象一枝花。小花匠说:你活象粉团,却配了一块干巴姜,多可惜呀。宰相听到这里,气得浑身发抖,但并没有声张,又上朝去了。
  第二天正是中秋佳节,老宰相有意把彩玉和花匠叫在一起,在后花园牡丹亭中吃酒赏月。酒过三巡,月到中天,老宰相捋了捋胡子说:今晚咱赏月作诗,我先作,你俩也要接我的诗意谄上几句。说罢就高声吟道:中秋之夜月当空,朝鸟不叫竹杆捅,花枝落到粉团上,干姜躲在门外听。
  花匠一听,自知露了馅,扑通跪在桌前,说:八月中秋月儿圆,花匠知罪跪桌前,大人不把小人怪,宰相肚里能撑船。
  彩玉见事情已经挑明,也连忙跪倒在地,说:中秋良霄月偏西,十八妙龄伴古稀,相爷若肯抬贵手,粉团刚好配花枝。
  老宰相听了哈哈大笑说:老少匹配本不宜,意马难拴我自知。花枝应偕粉团去,速离相府成夫妻。
  彩玉和小花匠听了,连忙叩头谢恩,携手离府而去。


宰相的睡前小故事:(4):

宰相教子

  有一个宰相妻子非常重视儿子的前途,她每天不辞劳苦地劝告儿子要努力读书,要有礼貌,要讲信用,要忠于国君等。而宰相却是早上离开家去上朝,晚上回来则看书。爱儿心切的夫人终于忍不住说:你别只顾你的公事和看书本,你也该好好地管教管教你的儿子啊!这宰相眼不离书地说:我时时刻刻都在教育儿子啊!

  启示:

  言教再多也不如身教有效。可惜的是社会上有数不清的父母,其身不正却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行羞踏错。自己是一条虫却希望孩子成龙成凤。这不是笑话吗?在一个组织里,领袖当然是众人的榜样,你的言行举止都看在众人的眼里,只要懂得以身作则来影响下属,管理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了。

  感化在效果方面,自古以来都比严酷的打骂大不止一百倍。


宰相的睡前小故事:(5):

山中宰相和陶公洞

不知是哪年哪月,王母蟠桃会以后,她派遣洞仙降落凡间,选择一个洞天福地的地方。洞仙在云端看见六螺山中的北螺山,千仞悬崖峭壁,滑溜溜、没斑纹,是造洞府的好地方。于是派手下的神鸟去开凿洞府。一个深秋的夜晚,满天星斗,月色皎洁,一只羽毛秀丽的大鸟,从彩云中飞出,慢慢地向大若岩的六螺山飞来。它停在峭壁间,用那乌黑黑的尖嘴,这里啄啄,那里敲敲。光滑平整的悬崖峭壁,即刻是一圈圈秀丽的斑纹,大小不一的小洞,高低不平、奇形怪状的各种图像。一夜工夫,已啄成一个很大的洞。凑巧,篁潭村一位樵夫,起五更去砍柴,路过北螺山的涧谷,听着啄岩石的声音,石壁隐约出现一个巨大的岩洞,觉得很奇怪,又很害怕。为了壮壮自己的胆量,高喊一声,只听见天崩地裂,万涧千山,一齐共鸣,一只大鸟从石洞中飞出,向天空翱翔而去。那樵夫吓得魂飞魄散,昏倒地上。半晌醒来,前面豁然出现一个十余丈高、二十余丈阔的石洞。
大鸟用铁嘴啄凿石洞以后,又不知过了多少年。某日有一位衣着纯黑、头梳发髻的道人,飘然来此,住在这石洞里。他不喜欢说话,常常独自静坐,疲倦了,仰卧在洞内的石板上闭目养神。一天傍晚,道人正在“三狮同眠”山下赏玩景色,看见一班人抬着一口棺材,后面人都穿着素服,哭哭啼啼的向他这边走来。那棺材抬过的路上,滴下斑斑点点的血迹。道人看见,感到奇怪,连忙叫住他们,经盘问,是一位中年妇人,因产后血崩突然死去。道人听后,认为这妇人可能是假死症,还有救活的希望,于是要求开棺检验。送丧的亲人听说还有救,连忙停下棺木,启开棺盖,请道人观看。道人看后,即回洞取来回阳汤药给产妇灌服。一会儿,产妇慢慢苏醒,得救了。从此以后,周围穷人常来求医,道人施其医术,精心护理,有求必应。道人神医治病,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人打听他的身世,才知这道人姓陶,名弘景,在京城中和皇帝老子有来往,因他不愿作官,隐迹深山,弃儒习医,为劳苦人民解除疾病痛苦。因此人们很尊敬他,叫他陶公。这石洞,后人就称陶公洞。
陶公深居洞中,静心修养,不问世事,专心研读医学。不日,传到梁武帝耳中,朝廷特派使臣来陶公洞慰问,并询问朝廷应行兴革利弊的事项。陶公对答如流,直言不讳。第二天,使臣要回京缴旨,询陶公有何礼物回敬天子,陶公笑而挥笔书写“山中无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可持赠君。”五言绝句一首,交使臣带去复旨,因此,后人称他是“山中宰相”,称陶公洞旁的岩岭为白云岭。

<


宰相的睡前小故事:(6):

宰相教子的典故

有一个宰相妻子非常重视儿子的前途,她每天不辞劳苦地劝告儿子要努力读书,要有礼貌,要讲信用,要忠于国君等而宰相却是早上离开家去上朝,晚上回来则看书爱儿心切的夫人终于忍不住说:你别只顾你的公事和看书本,你也该好好地管教管教你的儿子啊!这宰相眼不离书地说:我时时刻刻都在教育儿子啊!

启示:

言教再多也不如身教有效可惜的是社会上有数不清的父母,其身不正却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行羞踏错自己是一条虫却希望孩子成龙成凤这不是笑话吗?在一个组织里,领袖当然是众人的榜样,你的言行举止都看在众人的眼里,只要懂得以身作则来影响下属,管理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了

感化在效果方面,自古以来都比严酷的打骂大不止一百倍


宰相的睡前小故事:(7):

宰相卖绢

  北宋真宗年间,大宋朝同辽国一场大战后签定了澶渊之盟。宋朝每年给辽国贡银10万俩,绢20万匹!可就在条约签定的第二年,由于连降暴雨黄海泛滥,两岸百姓流离失所,急需救济。这时三个月后交贡银的日子就到了,但国库里只有五万两库银和二十几万匹绢布。给不了辽国,人家又极可能借故发兵。真宗愁得牙床都肿了。
  朝堂上王钦若大人建议将多余的绢布售卖,以解燃眉之急!可他刚说完真宗就摇了头,这个办法他早想过了,绢布市面价格很底,即便老天爷保佑全卖完,也就能卖三万多两银子,哪里行得通。王钦若连忙解释:陛下,臣的意思是说,将这万匹绢布分摊到各地,给各地方官制定银两定额,限日上交。多者地方上可留用。少者一律罢其官职。如此一来不就解决了吗。
  不可!王钦若的话音刚落,宰相寇准闪身出列!陛下,如今大战初息国疲民困,如依王大人所说,地方官为完成银两定额,定会强行售卖。一来,百姓们要那么多绢布何用?二来,我担心地方官员假借天意,暗中盘剥。若真如此的话,必将使民生更难,极易激起民变。请陛下三思。
  真宗看了看王钦若,又望了望寇准。两人说的都有道理,正犹豫间,王钦若又说话了。
  那依寇大人之意呢?难道说寇大人已有了更好的办法?寇大人身为宰相,这次不会是再让陛下来个亲征吧。
  原来在和辽国大战之初,王钦若就极力主张同辽国议和,甚至还嚷嚷着迁都。最终寇准借故调离王钦若,说服真宗御驾亲征。现在王钦若如此言词分明是借机报复。
  果然,真宗有些不高兴地看着寇准说:既然寇爱卿否决了王爱卿的办法,那此事就完全交给寇爱卿。如果寇爱卿想要朕做什么,朕为了大宋江山和子民一定会做。连冒死被辽兵围困朕都做了,其他的更不再话下。但寇爱卿务必要妥善处理好此事,既不能激起民变,也不能视而不救,更不能耽误了给辽国的贡银。寇爱卿,听清楚了吗?
  寇准的汗下来了,连忙磕头道:臣领旨!下得朝后,寇准驾着云似的返回了府。他知道,真宗已经对自己起了sha心。没听那话吗?冒死被辽兵围困,你都让皇上冒死了,办不好这事,你还想活?能不被灭九族就算开天恩了。这可怎么办?
  一连两天过去了,寇准愁得都白了头。这天,小厮报王钦若大人求见。寇准想他一定是气自己来了。果然,王钦若一来就问有没想到什么好办法,把绢变成钱。寇准冷眼看着王钦若说:办法自然会有。但决不是王大人所说的办法。王钦若撇了撇嘴。突然笑道:寇大人,你看我这身新衣如何?寇准瞟了一眼王钦若,不耐烦地应和道:不错。
  不瞒寇大人,我这身衣服是仿效八王爷而做。王钦若一边说,一边满意地看着自己的衣服。寇准转回头,可不是,难怪今天看上去,王钦若多了些儒雅之气,原来是跟八王爷学得。话不投机半句多,王钦若见状起身告辞,寇准茫然地站在原地。突然皱起了眉,死死地盯着王钦若的背影
  三天后,朝堂上真宗询问寇准筹银的情况。寇准说自己正在筹集。真宗满脸怀疑地看了会寇准,这才对百官说道:几日后便是中秋佳节了,这是与辽国战后的第一个佳节,朕想办得隆重些。然后命寇准总督京城内的中秋庆典事宜,又指派一些重臣代表自己去其他几个地方与民同庆。说完后一个太监端着个盘子走了出来。真宗道:自与辽国议和以来,诸位爱卿尽心尽力辅佐朕,劳苦功高,特赐每位爱卿两身衣服,务必要穿在身上。然后盯住寇准道:寇爱卿为当朝宰相乃百官表率,现又重任在身,特多赐一件。百官慌忙谢恩。
  下朝后王钦若回到了家,把衣服拿出来一看,差一点没笑趴下。还以为是什么刺金纳银的衣服,这不就是用绢布做成的普通衣服,多了几个精巧的刺绣罢了。而在昨日,皇上已下旨将库银发放到灾区,就是说现在国库里一两银子都没了,两个月后还要给辽国贡银。寇准,这次我看你还怎么糊弄过去,等着被罢官吧!终于盼到这一天下一任宰相非我莫属!
  这个中秋过得格外热闹,王钦若高兴。没事就穿上御赐的衣服到处显摆。就这样,一晃又是一个多月过去了。
  这日早朝,寇准突然跪奏道已经将贡银筹集完毕。真宗还没说话呢,王钦若便惊得叫了起来:你说什么?不可能!寇准斜头看了他一眼。王钦若这才意识到自己失态,慌忙出班跪下道:臣死罪。只是方才听丞相所奏感到奇怪,故有失言。真宗点了点头。不怪王钦若,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寇准怎么说筹完就筹完了?寇准嘿嘿笑了起来说:陛下,臣不敢贪功,其实此事全仗王钦若大人赐教才得以解决。王钦若闻听惊得瞪起眼,泥胎般盯住寇准。真宗忍不住笑了,他知道寇准那心眼,十个王钦若也比不上,这是寇准又该耍弄王钦若了。
  原来,那天王钦若离开府后,寇准就转开脑子了。王钦若仿效八王爷穿衣服,那别人也一定会仿效王钦若。我何不请求陛下赏赐百官几身用绢布制成的衣服,让他们给我当回时装模特。人们看到他们的衣束后,定会仿效。而几天后又是中秋了,我再让几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去几个富庶之地亮亮相。如此一来,绢布的价格必会上涨,到那时我再趁机卖出。于是寇准当夜便求见真宗,以人头担保两个月内筹集十万两贡银,请求把赈灾款发放下去。然后又请真宗赐百官衣服等等。真宗虽不知寇准葫芦里卖什么药,但自己总不能说话不算数吧,只得全部应允!果然大臣们这一通亮相引得人们争相效仿。经过这个中秋后,穿绢布衣服竟然成了当时最时髦的酷装。绢布价格大涨,一个月后,就卖了6万多两银子。再加上他从其他渠道筹集来的,整整筹集了11万两。
  真宗听完寇准所奏后连声喊妙,下旨重赏寇准!寇准谢恩以后却不起来,奏道:万岁,还是那句,臣不敢贪功。恳请陛下赏赐给王大人两身绢布做成的新衣,以表彰王大人的功劳,请陛下恩准!
  真宗听完哈哈大笑道:好!准爱卿所奏。寇准这才起身,捅了一下呆若木鸡的王钦若小声说:我说王大人,别傻跪着了,赶紧磕头谢恩吧。


宰相的睡前小故事:(8):

两宰相争娶寡妇

这位寡妇,是左领军卫将军薛惟吉的遗孀柴氏。薛惟吉之父是宋太祖时期的宰相薛居正,薛居正还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二十四史中《旧五代史》的主编。

这位才子娶了个“妒悍”的妻子,没给他生儿子,也不准他接近婢妾,结果只得收养惟吉为假子。薛居正对惟吉十分溺爱,使得惟吉变成了一个整天跟问题少年们混在一起摔跤踢球、纵酒玩乐的不肖子弟。

薛居正死后,宋太宗亲自吊唁,特意问:“不肖子安在,颇改行否恐不能负荷先业,奈何!”薛惟吉在旁边“惧赧不敢起”,由此改过自新,“能折节下士,轻财好施,所至有能声”。但他跟父亲一样,驭家无法,结果死后家里便闹出沸沸扬扬的“寡妇门”事件来。

柴氏是薛惟吉的后妻,年纪轻轻做了寡妇,又没有儿子,而且平时就跟薛惟吉的两个儿子薛安上、薛安民不和,她就想改嫁。柴氏择定的人选是当时著名的大肚宰相张齐贤,这位相爷“体质丰大,饮食过人”,特别喜欢吃肥猪肉,每顿都要吃好几斤。

他跟柴氏暗中商定婚约,还派人派车来接她。这一来薛安上不干了,一状告到开封府,说后母要卷走祖父、父亲两代累积的大笔家产。开封府一听涉案的包括宰相,不敢自作主张,赶紧汇报宋真宗。宋真宗不愿把事情闹大,就派有关部门悄悄审问柴氏,哪知柴氏的说法与薛安上的状词大相径庭。不得已,真宗只好把这事下发御史台审理。

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柴氏抛头露面,击登闻鼓反告一状,告另一位宰相向敏中花低价买下薛家旧宅,又曾向自己求婚,自己没答应,向宰相恼羞成怒,遂指使薛安上诬告自己。此前因为薛安上兄弟素来不成器,真宗曾下诏不许他们卖掉父祖的产业。

既然向敏中卷了进来,真宗只得质问他。向敏中承认确实花了500万买薛氏宅第,最近确实也遭遇丧妻,但并没有再婚的想法,更没有向柴氏求婚。向敏中买薛氏旧宅,显然属于违诏,但真宗想息事宁人,不打算深究。哪知柴氏不肯罢休,又击鼓提出诉讼,于是此案再度由御史台审理。

这一问不要紧,案情变得越来越复杂。盐铁使王嗣宗一向跟向敏中不和,这时也跳出来揭发,说向敏中最近议娶已故驸马都尉王承衍的妹妹,“密约已定而未纳采”。真宗询问王氏,得知确有此事,就对向敏中很不满,把他找来当面批评,说他不诚实,明明私下里紧锣密鼓地安排再婚的事,居然pian*皇帝说没有这种想法。在真宗想来,向敏中说他并没有向柴氏求婚,这说法恐怕也靠不住。

但另一方面,张齐贤也并没有打成如意算盘,御史台调查发现,柴氏的状词原来是张齐贤之子、时任太子中舍的张宗诲教她写的,张齐贤显然脱不了干系。进一步审问柴氏的心腹仆人,还发现她埋藏了金贝财宝约两万缗(一缗即一贯)。

不久,经真宗亲自过问,审理结果出来了:向敏中罢为户部侍郎,出知永兴军;张齐贤责授太常卿,分司西京;张宗诲被贬为海州别驾;薛安上因为违诏卖房宅,被判笞刑,卖掉的房宅让他们赎了回去,还吩咐御史台、开封府以后随时监督。对宰相的处理意见须以真宗的名义出一份制书,偏巧起草制书的翰林院学士宋白跟向敏中也有点旧怨——他曾跟向敏中借十锭银子,而向敏中没借。

于是,宋白起草的制书下笔就很严厉,有“对朕食言,为臣自昧”之语,向敏中“读制泣下”。至于柴氏,自然也没办法如愿嫁给张齐贤。她还被罚款铜八斤,并且赎回薛氏旧宅的钱就是用她埋藏的那些金贝,可谓“赔了丈夫又折金”。不知道柴氏究竟还有别的什么优点打动了两位宰相,但很显然,他们争着娶她,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她有钱。理学家程颐就毫不客气地说,两位宰相争娶一妻,无非“为其有十万囊橐故也”。


宰相的睡前小故事:(9):

宰相肚里能撑船

宰相肚里能撑船

相传古时某宰相请一个理发师理发。理发师给宰相修到一半时,也许是过分紧张,不小心把宰相的眉毛给刮掉了。唉呀!不得了了,他暗暗叫苦。顿时惊恐万分,深知宰相必然会怪罪下来,那可吃不了兜着走呀!

理发师是个常在江湖上行走的人,深知人之一般心理:盛赞之下无怒气消。他情急智生,猛然醒悟!连忙停下剃刀,故意两眼直愣愣地看着宰相的肚皮,仿佛要把宰相的五脏六腑看个透似的。

宰相见他这模样,感到莫名其妙。迷惑不解地问道:“你不修面,却光看我的肚皮,这是为什么呢?”

理发师装出一副傻乎乎的样子解释说:“人们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看大人的肚皮并不大,怎么能撑船呢?”宰相一听理发师这么说,哈哈大笑:“那是宰相的气量最大,对一些小事情,都能容忍,从不计较的。”

理发师听到这话,“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地说:“小的该死,方才修面时不小心将相爷的眉毛刮掉了!相爷气量大,请千万恕罪。”

宰相一听啼笑皆非:眉毛给刮掉了,叫我今后怎么见人呢?不禁勃然大怒,正要发作,但又冷静一想:自己刚讲过宰相气量最大,怎能为这小事,给他治罪呢?

于是,宰相便豁达温和地说:“无妨,且去把笔拿来,把眉毛画上就是了。”

领导者有宽容之心,固然让人钦佩。但当你的下属犯了大错误,实在难辞其究时,你还需要纵容、庇护他吗?

管理人员绝不能在事情尚未完全确定之前,轻易做出任何承诺!一个不能实现的承诺对失望者来说是一大蹂躏,这是管理人员绝不能犯的过错。管理人员除非有完全的权力,否则绝不要做承诺。

领导者切不可轻易许诺,更不可沽名钓誉让人有机可乘。


宰相的睡前小故事:(10):

宰相的故事

  宰相是中国古代辅佐君主的最高官职的通称,有一句俗语叫宰相肚里能撑船,大家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历史上有哪些关于宰相的有趣故事呢?今天就带大家一睹为快。
醋坛子的由来
  唐朝时,醋是皇宫中很流行的调味品。当时,房玄龄是唐宫的宰相,家有一妻子,日日霸道横行似河东狮吼,房玄龄的妻管严在朝中是众人皆知的。一日,唐太宗突然兴致大涨,请开国老臣和心腹赴宴,酒足饭饱后,房玄龄在微醺之下说了几句自己不惧内的牛皮。知晓他家中情况的唐太宗在听了这些话后,有意下旨赏给房玄龄两位美人。
  面对圣上隆恩,房玄龄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想到家里有一只母老虎,他不由得要出一身冷汗。这个时候尉迟恭出面安慰房玄龄说,怎么说也是皇上恩赐的美人,房夫人不会拿她们怎么样的。结果,房玄龄的老婆又吵又骂地把两位美人赶出了房府。
  很快,这个事情在朝臣中就传开了,唐太宗也想借机惩治一下房夫人,灭一灭她的妒火,便召令夫妇二人来问罪。唐太宗指着大殿上一个坛子说:两个选择,第一,带着美人回家,平平和和过日子,不若,那就第二,喝下这一坛子du酒。房夫人自知年老色衰,看着二位美人,心一横,仰头便喝。房玄龄急得直跺脚,其他大臣却大笑起来,原来这坛子中装的并不是什么du酒,而是一坛子醋。
  太宗见此情形,也笑言罢了,夫人心性如此,也是因为太关爱自己的丈夫。自此,吃醋成了女子善妒心眼小的代名词。
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来历
  据说,宋朝宰相王安石中年丧妻,后续一妾名叫姣娘,年方十八,长得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婚后,王安石身为宰相,整日忙碌常不回家。姣娘正值妙龄,独居空房,便跟府里年轻仆人私下偷情。王安石有所耳闻,便使一计,谎称上朝,却悄然藏匿家中,入夜潜藏在卧室外,果然听见姣娘与仆人床上调情,气得他火冒三丈,欲砸门捉jian,但他转念一想,自己当朝堂堂宰相,为爱妾如此动怒实在犯不上,便转身即走。不料,没留神撞上院中的大树,抬头见树上有个老鸹窝,他灵机一动,随手抄起一根竹竿,捅窝几下,老鸹惊叫而飞,屋中仆人闻声跳后窗而逃。而后,王安石佯装无事。
  一晃到了中秋节,王安石邀姣娘花前赏月。酒过三巡,他即席吟诗一首:日出东来还转东,乌鸦不叫竹竿捅。鲜花搂着棉蚕睡,撇下干姜门外听。不用细说,才女姣娘已品出诗中寓意,知道自己与仆人偷情一事败露,顿感无地自容。她灵机一动,跪在王安石面前,也吟诗一首:日出东来转正南,你说这话够一年。大人莫见小人怪,宰相肚里能撑船。王安石细想,自己年已花甲,姣娘正值豆蔻年华,偷情之事可以理解,还是来个两全其美吧。时过中秋,王安石赠给姣娘白银千两,让她与那仆人成亲,远走他乡。
武则天说和两宰相
  狄仁杰与娄师德同为武则天时代的宰相,由于政见不同,狄仁杰对娄师德非常排斥。
  一次,狄仁杰与娄师德争执后,到武则天面前含沙射影地指责对方种种不是。武则天听后带他来到一间阁楼内,对他说:这些奏折,你能从中找到我立刻要看的吗?狄仁杰一听懵了。
  武则天走到柜子前,顺手抽出了几本,说:这就是我将要看的。狄仁杰莫名其妙,不知道武则天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武则天解释道:每天,侍从们会把皇上第二天要批阅的奏折用一条黄丝线做个小记号,所以,我能够很快就找到。
  武则天问狄仁杰:朕重用你,可知道原因?狄仁杰回答:我是因为文章出色和品行端正而受到重用,并不是无所作为而依靠别人。
  武则天淡淡一笑,说道:你还不知道吧,我曾经不了解你,你坐到这个位置,全仗娄师德提拔。娄相国发现你,就像我从这些浩瀚的纸堆里找刚才那几个奏折一般。如果没有人提前做上记号,我无论如何也不会立马找到的。说着,她将那些奏折递给狄仁杰,你看看这上面的内容吧!
  狄仁杰看后羞愧难当:我实在不该如此对待娄公,没想到我一直被他容忍着
  原来,这些全是娄师德举荐狄仁杰的奏折。
浓墨宰相刘墉
  清朝乾嘉年间,被戏称为刘罗锅的刘墉,书法也很有名,有浓墨宰相之美称。
  据说,翁方纲有一个女婿是刘墉的学生,有一次,这个学生去看望岳父,正碰上翁方纲在练字,写的还是他练了一辈子的字体,一笔一画都完全按古人的规范,不改动一笔。这个学生因为受到老师刘墉的影响,对老岳父墨守成规看不惯,就拐弯抹角地说:岳父,您和我的老师都是当代的大书法家,我从来没有听您评论我老师的书法。您今天给我谈谈吧!
  翁方纲放下笔,看了看他的女婿,说:你回去问你的老师,他写的字哪一笔是古人的?这个学生回去真的问了老师。刘墉笑笑说:你也去问问你的岳父,他写的字哪一笔是他自己的?
  这互相间的问话,反映了他们对待书法艺术的不同见解,一个守旧,一个创新。
  后来这个故事成了书法史上的佳话。


宰相的睡前小故事:(11):

仇人宰相

仇人宰相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襄公被sha。襄公有两个兄弟,一个叫公子纠,当时在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一个叫公子小白,当时在莒(jǔ)国(都城在今树东莒县)。两个人身边都有个师傅,公子纠的师傅叫管仲,公子小白的师傅叫鲍叔牙。两个公子听到齐襄公被sha的消息,都急着要回齐国争夺君位。

在公子小白回齐国的路上,管仲早就派好人马拦截他。管仲拈弓搭箭,对准小白射去。只见小白大叫一声,倒在车里。

管仲以为小白已经死了,就不慌不忙护送公子纠回到齐国去。怎知公子小白是诈死,等到公子纠和管仲进入齐国国境,小白和鲍叔牙早已抄小道抢先回到了国都临淄,小白当上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以后,即发令要sha公子纠,并把管仲送回齐国办罪。

管仲被关在囚车里送到齐国。鲍叔牙立即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齐桓公气愤地说:“管仲拿箭射我,要我的命,我还能用他吗?”

鲍叔牙说:“那回他是公子纠的师傅,他用箭射您,正是他对公子纠的忠心。论本领,他比我强得多。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管仲可是个用得着的人。”

齐桓公也是个豁达大度的人,听了鲍叔牙的话,不但不办管仲的罪,还立刻任命他为相,让他管理国政。

管仲帮着齐桓公整顿内政,开发富源,大开铁矿,多制农具,后来齐国就越来越富强了。

领导用人需要雅量,因为你用人的时候,不是看谁跟你有过节,谁跟你关系最好,而是看谁最有能力,谁才是你最需要的人才。古有齐桓公用管仲,李世民用魏征,这些优秀的领导者大胆起用“仇人”,结果“仇人”帮他们缔造了盛世江山。

人与人相处,都难免有冲撞、过节、恩怨,最重要的是忘记过去,不计前嫌。如果老板与下属闹了点别扭,就寻机报仇,给他小鞋穿,要好好收拾他。其实,你不是在给你下属难堪,而是在自己给自己制造麻烦。你打击了你的下属,最终受伤害的还不是公司?

一个企业领导,能做到像齐桓公这般不计个人恩怨,是企业发展的又一个契机。

你打我一拳,我必定想方设法踩你两脚,但是,踩过之后呢?对你有什么好处?


宰相的睡前小故事:(12):

【宰相肚里能撑船

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故事简介

宰相肚里能撑船这话我们已经听过许多次,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宽宏大量,大人有大量。

宰相肚里能撑船的这个“宰相”有许多说法,不过一般认为说的是王安石。

不过关于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故事有好几个版本呢,现在就让我们一一来阅读下列故事吧!

2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故事篇一

宋朝宰相王安石中年丧妻,后来续娶了一个妾叫姣娘。

姣娘年方十八,出身名门,长得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婚后,王安石身为宰相,整天忙于朝中之事,经常不回家。姣娘正值妙龄,独居空房,便跟府里的年轻仆人私下偷情。这事传到了王安石那儿,王安石使了一计,谎称上朝,却悄然藏在家中。入夜,他潜入卧室外窃听,果然听见姣娘与仆人床上调情。他气得火冒三丈,举拳就要砸门捉jian,但是就在这节骨眼上,“忍”字给他当头一棒,让他冷静下来。他转念一想,自己是堂堂当朝宰相,为自己的爱妾如此动怒实在犯不上。他把这口气咽了回去,转身走了。不料,没留神撞上了院中的大树,一抬头,见树上有个老鸹(guā)窝。他灵机一动,随手抄起一根竹竿,捅了老鸹窝几下,老鸹惊叫而飞,屋里的仆人闻声慌忙跳后窗而逃。事后,王安石装作若无其事。

一晃儿到了中秋节,王安石邀姣娘花前赏月。酒过三巡,王安石即席吟诗一首:“日出东来还转东,乌鸦不叫竹竿捅。鲜花搂着棉蚕睡,撇下干姜门外听。”姣娘是个才女,不用细讲,已品出这首诗的寓意,知道自己跟仆人偷情的事被老爷知道了。想到这儿她顿感无地自容。可她灵机一动,跪在王安石面前,也吟了一首诗:“日出东来转正南,你说这话够一年,大人莫见小人怪,宰相肚里能撑船。”王安石细细一想,自己年已花甲,姣娘正值弱冠年华,偷情之事不能全怪她,还是来个两全其美吧。过了中秋节,王安石赠给姣娘白银千两,让她跟那个仆人成亲,一起生活,远离他乡。这事很快传出去,人们对王安石的“忍”字当头,宽宏大量,深感敬佩。“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也就成了宽宏大量的代名词。

这是个民间段子。据正史记载,王安石一生娶过两妻,彭氏一生未育,吴氏生一子二女。野史载彭氏曾给王安石买过一个妾,被拒,资遣之。吴氏名门之后,是王安石的远房亲戚,二人青梅竹马,很早就定亲了。而且吴氏寿命很长,在王安石之后去世,王安石退休之后,二人一直在海宁养老!

3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故事篇二

古时候,有个年近古稀的老宰相,又娶了个名叫彩玉的小媳妇。彩玉年方二九,长得如花似玉。自从嫁给这位老宰相,虽说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可她总是闷闷不乐,暗暗埋怨父母不该把她给一个老头子。 一天, 彩玉独自到后花园赏花散步,碰上了住在花园旁边的年轻帅气的家厨助理。这位赵姓家厨做得一手好吃的祖传圣旨骨酥鱼。彩玉和年轻的家厨相谈甚欢并由此一见钟情。从那,彩玉常常偷偷地到花园里同赵姓家厨相会。

有一回,彩玉对赵厨说你我花园相会,好时光总让人觉得缠绵难分。我有一计,可使咱俩天天多在一起相处,赵厨问什么妙计,彩玉就如此这般地说出了自己的主意。 原来,老宰相恐怕误了早朝,专门养了一只朝鸟”。这鸟天天五更头就叫,老宰相听到鸟叫,就起身上朝。彩玉让赵厨四更前就来用竹杆捅朝鸟,让它提前叫唤,等老头子一走,他俩就可团聚了。 这天,老宰相听到朝鸟的叫声,连忙起身。等来到朝房门外,刚好鼓打四更。他想,这鸟怎么叫得不准了!就转身回了家发现了真相,但他并没有声张,又上朝去了。老宰相在中秋时把彩玉和赵厨叫在一起,作诗道:“中秋之夜月当空,朝鸟不叫竹杆捅,花枝落到粉团上,老姜躲在门外听。” 赵厨一听,自知露了馅,赶忙跪在桌前,说:“八月中秋月儿圆,小厨知罪跪桌前,大人不把小人怪,宰相肚里能撑船。” 彩玉见事情已经挑明,也连忙跪倒在地,说:“中秋良霄月偏西,十八妙龄伴古稀,相爷若肯抬贵手,粉团刚好配花枝。” 老宰相听了哈哈大笑说:"花枝粉团既相宜,远离相府成夫妻,两情若是久长时,莫忘圣旨骨酥鱼” 彩玉和赵厨听了,连忙叩头谢恩。从此, 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个典故和圣旨骨酥鱼漫漫在民间开始流传。

4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故事篇三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5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故事篇四

历史还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典故,也是来源于对吕端气量的一种赞誉。据传吕端在相位的时候,曾遭jian臣陷害,被削官还乡为民。吕端得旨后二话没说,便和书童背上行囊,挑上书籍,离开京城上路向家乡走去了。

吕端在路上行走数日,回到自家门口时,见家中正在设宴摆席大办喜事,原来是为老弟结婚设宴,有不少当地官吏和豪绅参加赴宴。这些人见吕相爷回来了,又是大礼参拜,又是重上厚礼,只弄得吕端哭笑不得。他见此情景只好当众言明真相:“我吕端现在已被革职还乡为民了!”谁曾想到,吕端的实言出口,竟使得那些势力眼的官吏和豪绅们个个百色突变,有的目瞪口呆,有的斜眼相视,有的甚至拿起所送礼品离坐而走了。

真是无巧不成书。正在这个时候,村外传来了马蹄声声,鞭声脆震长空。原来是皇上派御史来给吕端下旨的。那御史骑马直到吕端家门口,下马便大声喊道:“吕端接旨!”只见吕端急率全家老小,跪在地上静听“旨意”。大家的心蹦蹦地跳着,有各种各样的猜想。唯有吕端本人心中有数,猜出十之八九。只听那御史宣旨道:“吕端回朝复任宰相,钦此!”全家人听后三呼万岁。

方才散去的那些和豪绅,闻听吕端又官复原职了,个个面红耳赤,张目结舌,心中着实难堪。只好重新相聚,拉下脸皮,回到吕府重新送礼贺喜,支吾其词,听不清说了何等言语。吕端对于这些势力眼们的行为表面上无动于衷,可心中暗笑。

6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故事点评

这些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故事主人公都具有高度的处世智慧,他们都懂得宽容他人。其实小朋友们也可以好好观察身边的人和事,通常受欢迎的人是懂得宽容别人的,他们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宽容他人的过错,可以赢得朋友和他人的尊重。小肚鸡肠的人,是没有人愿意和他做朋友的。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故事也告诉我们,有远大抱负的人,是不会计较眼前得失和个人荣辱的,我们都要胸怀大志,这样才能胸襟开阔噢!


上一本:传奇大百科全书下一本:传奇大百科全书


宰相的睡前小故事:(13):

宰相卖绢

朝堂上王钦若大人建议将多余的绢布售卖,以解燃眉之急!可他刚说完真宗就摇了头,这个办法他早想过了,绢布市面价格很底,即便老天爷保佑全卖完,也就能卖三万多两银子,哪里行得通。王钦若连忙解释:“陛下,臣的意思是说,将这万匹绢布分摊到各地,给各地方官制定银两定额,限日上交。多者地方上可留用。少者一律罢其官职。如此一来不就解决了吗。”?

“不可!”王钦若的话音刚落,宰相寇准闪身出列!“陛下,如今大战初息国疲民困,如依王大人所说,地方官为完成银两定额,定会强行售卖。一来,百姓们要那么多绢布何用?二来,我担心地方官员假借天意,暗中盘剥。若真如此的话,必将使民生更难,极易激起民变。请陛下三思。”?

真宗看了看王钦若,又望了望寇准。两人说的都有道理,正犹豫间,王钦若又说话了。?

“那依寇大人之意呢?难道说寇大人已有了更好的办法?寇大人身为宰相,这次不会是再让陛下来个亲征吧。”

原来在和辽国大战之初,王钦若就极力主张同辽国议和,甚至还嚷嚷着迁都。最终寇准借故调离王钦若,说服真宗御驾亲征。现在王钦若如此言词分明是借机报复。?

果然,真宗有些不高兴地看着寇准说:“既然寇爱卿否决了王爱卿的办法,那此事就完全交给寇爱卿。如果寇爱卿想要朕做什么,朕为了大宋江山和子民一定会做。连冒死被辽兵围困朕都做了,其他的更不再话下。但寇爱卿务必要妥善处理好此事,既不能激起民变,也不能视而不救,更不能耽误了给辽国的贡银。寇爱卿,听清楚了吗?”?

寇准的汗下来了,连忙磕头道:“臣领旨!”下得朝后,寇准驾着云似的返回了府。他知道,真宗已经对自己起了sha心。没听那话吗?“冒死被辽兵围困”,你都让皇上冒死了,办不好这事,你还想活?能不被灭九族就算开天恩了。这可怎么办??

一连两天过去了,寇准愁得都白了头。这天,小厮报王钦若大人求见。寇准想他一定是气自己来了。果然,王钦若一来就问有没想到什么好办法,把绢变成钱。寇准冷眼看着王钦若说:“办法自然会有。但决不是王大人所说的办法。”王钦若撇了撇嘴。突然笑道:“寇大人,你看我这身新衣如何?”寇准瞟了一眼王钦若,不耐烦地应和道:“不错。”?

“不瞒寇大人,我这身衣服是仿效八王爷而做。”王钦若一边说,一边满意地看着自己的衣服。寇准转回头,可不是,难怪今天看上去,王钦若多了些儒雅之气,原来是跟八王爷学得。话不投机半句多,王钦若见状起身告辞,寇准茫然地站在原地。突然皱起了眉,死死地盯着王钦若的背影……?

三天后,朝堂上真宗询问寇准筹银的情况。寇准说自己正在筹集。真宗满脸怀疑地看了会寇准,这才对百官说道:“几日后便是中秋佳节了,这是与辽国战后的第一个佳节,朕想办得隆重些。”然后命寇准总督京城内的中秋庆典事宜,又指派一些重臣代表自己去其他几个地方“与民同庆”。说完后一个太监端着个盘子走了出来。真宗道:“自与辽国议和以来,诸位爱卿尽心尽力辅佐朕,劳苦功高,特赐每位爱卿两身衣服,务必要穿在身上。”然后盯住寇准道:“寇爱卿为当朝宰相乃百官表率,现又重任在身,特多赐一件。”百官慌忙谢恩。?

下朝后王钦若回到了家,把衣服拿出来一看,差一点没笑趴下。还以为是什么刺金纳银的衣服,这不就是用绢布做成的普通衣服,多了几个精巧的刺绣罢了。而在昨日,皇上已下旨将库银发放到灾区,就是说现在国库里一两银子都没了,两个月后还要给辽国贡银。寇准,这次我看你还怎么糊弄过去,等着被罢官吧!终于盼到这一天——下一任宰相非我莫属!?

这个中秋过得格外热闹,王钦若高兴。没事就穿上御赐的衣服到处显摆。就这样,一晃又是一个多月过去了。?

这日早朝,寇准突然跪奏道已经将贡银筹集完毕。真宗还没说话呢,王钦若便惊得叫了起来:“你说什么?不可能!”寇准斜头看了他一眼。王钦若这才意识到自己失态,慌忙出班跪下道:“臣死罪。只是方才听丞相所奏感到奇怪,故有失言。”真宗点了点头。不怪王钦若,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寇准怎么说筹完就筹完了?寇准嘿嘿笑了起来说:“陛下,臣不敢贪功,其实此事全仗王钦若大人赐教才得以解决。”王钦若闻听惊得瞪起眼,泥胎般盯住寇准。真宗忍不住笑了,他知道寇准那心眼,十个王钦若也比不上,这是寇准又该耍弄王钦若了。?

原来,那天王钦若离开府后,寇准就转开脑子了。王钦若仿效八王爷穿衣服,那别人也一定会仿效王钦若。我何不请求陛下赏赐百官几身用绢布制成的衣服,让他们给我当回时装模特。人们看到他们的衣束后,定会仿效。而几天后又是中秋了,我再让几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去几个富庶之地亮亮相。如此一来,绢布的价格必会上涨,到那时我再趁机卖出。于是寇准当夜便求见真宗,以人头担保两个月内筹集十万两贡银,请求把赈灾款发放下去。然后又请真宗赐百官衣服等等。真宗虽不知寇准葫芦里卖什么药,但自己总不能说话不算数吧,只得全部应允!果然大臣们这一通亮相引得人们争相效仿。经过这个中秋后,穿绢布衣服竟然成了当时最时髦的“酷装”。绢布价格大涨,一个月后,就卖了6万多两银子。再加上他从其他渠道筹集来的,整整筹集了11万两。?

真宗听完寇准所奏后连声喊妙,下旨重赏寇准!寇准谢恩以后却不起来,奏道:“万岁,还是那句,臣不敢贪功。恳请陛下赏赐给王大人两身绢布做成的新衣,以表彰王大人的功劳,请陛下恩准!”?

真宗听完哈哈大笑道:“好!准爱卿所奏。”寇准这才起身,捅了一下呆若木鸡的王钦若小声说:“我说王大人,别傻跪着了,赶紧磕头谢恩吧。”


宰相的睡前小故事:(14):

宰相相亲

  清朝年间,李村有个穷书生,寒窗苦读多年,为的是有朝一日考取了功名,衣锦还乡。可偏偏天不遂人愿,穷书生一次又一次地名落孙山。于是穷书生在门前镌写对联以明志,盼着有朝一日会出人头地。

  这天有个自称风先生的路过李村,走了许久,腹中已经是饥渴难耐,便进村去讨口水喝。风先生寻到一户人家,只见门前上书:

  草庐虽小敢学卧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功名即大当问君禽畜柴米油盐酱醋茶

  风先生敲开门,开门的是个穷书生,虽衣着如布衣,也有几分俊秀。先生,小生有礼了。穷书生恭恭敬敬地作了个揖,问先生此来所为何事。风先生说是来讨口水喝。穷书生忙去舀了一碗水给风先生端去,请先生坐下,说自己家徒四壁万望风先生见谅。有劳,有劳。风先生问他当今之势,穷书生说大清版图,北有沙俄,南有英法,东有倭寇,西有缺口。不击沙俄无以定北疆,不驱赶英法无以保南防,不抗倭寇无以平海洋,不补西域无以安圣上,此乃强国之道也。风先生稍作休息,就起身离开。穷书生送他出了门口,风先生见他谈吐自如,颇有见地,一表人才,就给他指条明路,让穷书生去找一个贵人。穷书生心想,难道先生知道小生心中所愁?便请先生赐教。穷书生欣喜若狂,态度也十分诚恳。风先生留下四句诗便离开了。诗曰:

  天有神明地有灵,单骑书生大道行。

  不到西山不下马,西山自有一高人。

  夜里,穷书生想着这四句诗,翻来覆去睡不着,自言自语道:先生意思是,天地之间有神灵,书生骑着马沿着大路走。到了西山才能下马,西山就会有高人指点。可这西山在何处啊?穷书生从来没听过这座山。

  第二天一早,穷书生借了邻居的马,带着身上仅有的盘缠便上路了。穷书生骑上马,嘴里念念有词:良驹啊,我今天骑上你是为了去西山寻高人。要是到了西山呢,你就跺跺脚,嘶三声。穷书生按着风先生说的,顺着大路走,也不下马,沿途见人就问是否知道西山,走了半天,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已不知走到了何处。时值三伏天,路上行人也越来越少,路也仿佛是越走越长,没了个尽头。穷书生心想:这马怎么还没停下跺脚嘶鸣啊?但是,穷书生心中又不敢生懈怠,只得继续赶路。走了一天,太阳就快要落山,早已是人困马乏。眼看着天色是越来越暗,穷书生心里是越发着急。

  我们只能继续赶路了。穷书生刚说完话,只见马儿高高的扬起了前蹄往地上跺,连嘶三声。这时,远处隐隐约约亮起了火光。穷书生心中欢喜,赶紧下马,牵着马儿往光亮处走去,走了好一段弯弯曲曲的路,近了,才看清这火光是在山上,还有袅袅炊烟。拴好马儿,穷书生顺着小路往山上去,到了路的尽头发现还真有户人家,柴门也开着。穷书生走了进去,见一姑娘低头洗着洗菜,便拱手作揖向姑娘施礼姑娘抬头一看,见是一书生,也不还礼就喊她爹,说是他的贵客到了。穷书生一脸茫然,内心思忖着:难道她爹知道我会来?

  你终于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原来她爹是那位风先生。三人用过饭后,风先生引他至客房歇息。你明早早些启程,进京赶考去,风先生拍拍他的肩膀,你放心,盘缠我帮你垫着。穷书生连忙回话:万万不可,小生何德何能。这就是我指给你的那条明路啊。风先生说考取功名后要立即迎娶他的闺女,让他切记。五更时分,穷书生便按风先生的话启程进京赶考去。

  几个月之后,穷书生果然金榜题名,高中了状元,人人都称他为李郎。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连宰相府都派人来给他说媒,招他为驸马。只不过,李郎心里只想报答那位风先生,迎娶他的女儿。因为拒绝了宰相府,李郎不得不到府上谢罪。进了宰相府,李郎只觉脑后一阵痛,便昏倒在地,醒来时,发现自己被绑着动弹不了,往四周看才清醒过来,原来是入了地牢。还未定神,只见一道接一道的鞭影挥了过来,痛得李郎又昏了过去。那人吼他,说他不识抬举,放着驸马不当偏要回去娶风先生的闺女!让他切莫跟宰相爷作对,现在后悔还来得及!

  李郎忍着痛,说有道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那人笑了,叫他留着这些话跟阎王爷说,还说只要喝了这瓶鹤顶红,穷书生两个时辰内就会一命呜呼。说完扒开李郎的嘴,就给他灌du药。李郎拼命挣扎,说就算死,自己也不会向这些人屈服未说完只觉眼前模模糊糊,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了。李郎模模糊糊地晕了过去。

  李郎醒来,发现自己已经躺在了床上,旁边还有一水灵灵的姑娘出神地看着他。姑娘问李郎还认识她了吗?仔细一看,李郎才想起她就是山上那位姑娘。姑娘这穿着打扮是彻底地变了样,浑身显露出尊贵的气质。这时,门外传来声音:李郎,老夫果然没看错你。推门声响,进来的正是那位风先生。

  最终,李郎当上了驸马,不久就升了官,心系百姓,廉洁奉公,不畏权贵,因此深受百姓爱戴。他的强国之道还被当权者有所采纳。原来那风水先生就是当朝宰相,因为微服回乡探亲而碰到了李郎,他见李郎待人接物有规矩,对局势了然于胸,便给他设下了这么一个局,而那鹤顶红也只是蒙汗药罢了。从此,宰相相亲便在当地传为佳话,更有歌传唱:

  宰相回家乡,路经李村旁,书生虽落榜,内心图国强。

  走马阳关道,终有高人帮,一诺值千金,高中状元郎。

  李郎思报恩,不屈虎豺狼,栋梁具慧眼,平步青云上。


宰相的睡前小故事:(15):

宰相肚里能撑船的传说

  古时某宰相请—个剪头师剪头。剪头师给宰相修到—半时,也许是过分紧张,不小心把宰相的眉毛给刮掉了,他暗暗叫苦,惊恐万分,深知宰相必然会怪罪下来,那可吃不了兜着走呀!

  剪头师是个常在江湖上混的人,深知人的心理:盛赞之下无怒气消。他情急智生,猛然醒悟!连忙停下剃刀,故意两眼直愣愣地看着宰相的肚皮,仿佛要把宰相的五脏六腑看个透似的。

  宰相见他这模样,感到莫名其妙。迷惑不解地问道:“你不修面,却光看我的肚皮,这是为何?”

  剪头师装出—副傻乎乎的样子解释说:“人们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看大人的肚皮并不大,怎么能撑船呢?”宰相—听剪头师这么说,哈哈大笑:“那是宰相的气量大,对—些小事情能容忍,从不计较的。”剪头师听到这话,“扑通”—声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地说:“小的该死,方才修面时不小心将相爷的眉毛刮掉了!相爷气量大,请千万恕罪。”

  宰相—听啼笑皆非,眉毛给刮掉了,叫我今后怎么见人呢?不禁勃然大怒,正要发作,但又冷静—想,自己刚讲过宰相气量最大,怎能为这小事,给他治罪呢? 于是,宰相便豁达温和地说:“无妨,且去把笔拿来,把眉毛画上就是了。”


宰相的睡前小故事:(16):

山中宰相和陶公洞

不知是哪年哪月,王母蟠桃会以后,她派遣洞仙降落凡间,选择一个洞天福地的地方洞仙在云端看见六螺山中的北螺山,千仞悬崖峭壁,滑溜溜没斑纹,是造洞府的好地方于是派手下的神鸟去开凿洞府一个深秋的夜晚,满天星斗,月色皎洁,一只羽毛秀丽的大鸟,从彩云中飞出,慢慢地向大若岩的六螺山飞来它停在峭壁间,用那乌黑黑的尖嘴,这里啄啄,那里敲敲光滑平整的悬崖峭壁,即刻是一圈圈秀丽的斑纹,大小不一的小洞,高低不平奇形怪状的各种图像一夜工夫,已啄成一个很大的洞凑巧,篁潭村一位樵夫,起五更去砍柴,路过北螺山的涧谷,听着啄岩石的声音,石壁隐约出现一个巨大的岩洞,觉得很奇怪,又很害怕为了壮壮自己的胆量,高喊一声,只听见天崩地裂,万涧千山,一齐共鸣,一只大鸟从石洞中飞出,向天空翱翔而去那樵夫吓得魂飞魄散,昏倒地上半晌醒来,前面豁然出现一个十余丈高二十余丈阔的石洞

大鸟用铁嘴啄凿石洞以后,又不知过了多少年某日有一位衣着纯黑头梳发髻的道人,飘然来此,住在这石洞里他不喜欢说话,常常独自静坐,疲倦了,仰卧在洞内的石板上闭目养神一天傍晚,道人正在三狮同眠山下赏玩景色,看见一班人抬着一口棺材,后面人都穿着素服,哭哭啼啼的向他这边走来那棺材抬过的路上,滴下斑斑点点的血迹道人看见,感到奇怪,连忙叫住他们,经盘问,是一位中年妇人,因产后血崩突然死去道人听后,认为这妇人可能是假死症,还有救活的希望,于是要求开棺检验送丧的亲人听说还有救,连忙停下棺木,启开棺盖,请道人观看道人看后,即回洞取来回阳汤药给产妇灌服一会儿,产妇慢慢苏醒,得救了从此以后,周围穷人常来求医,道人施其医术,精心护理,有求必应道人神医治病,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人打听他的身世,才知这道人姓陶,名弘景,在京城中和皇帝老子有来往,因他不愿作官,隐迹深山,弃儒习医,为劳苦人民解除疾病痛苦因此人们很尊敬他,叫他陶公这石洞,后人就称陶公洞

陶公深居洞中,静心修养,不问世事,专心研读医学不日,传到梁武帝耳中,朝廷特派使臣来陶公洞慰问,并询问朝廷应行兴革利弊的事项陶公对答如流,直言不讳第二天,使臣要回京缴旨,询陶公有何礼物回敬天子,陶公笑而挥笔书写山中无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可持赠君五言绝句一首,交使臣带去复旨,因此,后人称他是山中宰相,称陶公洞旁的岩岭为白云岭


宰相的睡前小故事:(17):

宰相办案

张齐贤是宋真宗亲自选拔的进士,咸平年间担任宰相他不仅有经世治国的胸襟,处事更具有四两拨千斤的智慧曾有位外戚死了,遗嘱交代:家产由两兄弟平分刚分完家产,两兄弟就争执不休,彼此认为对方占了便宜,闹得鸡飞狗跳屡次借着入宫的机会,请求真宗评断,但对于真宗的调停,却又不服气,惹得真宗心烦气躁,决定将这件事交给台府处理

张齐贤听说了,对真宗说:这两兄弟连皇帝的调节都不听,恐怕台府也办不了可否由我来审理?真宗同意张齐贤的毛遂自荐

张齐贤将两兄弟找来,问:你们两人告的状属不属实?属实!属实!两兄弟一齐回答张齐贤就让他们各自在告状上画押具结,然后作判决:既然你们各自的说词都属实,那就满足你们各自的愿吧!哥哥说弟弟分多了,那就把弟弟的家产给哥哥;弟弟说哥哥分多了,那就把哥哥的给弟弟兄弟俩目瞪口呆,想不到张齐贤会作这样的判决,但又是依着自己的申诉断案,两人也无话可说

张齐贤派人督促他们即日互换房舍,财物全部不动,有关契约互相交换,以两兄弟的意思平息了他们的争议对于不能得罪的外戚,张齐贤此招,可说十分高明

故事中外戚两兄弟这种别人手里的那一块,永远比自己多的心理,是许多人曾有的经验分饼,别人盘子里的饼大;分田,兄弟拥有的田产多;分家,兄弟的房子风水好;嫁娶,兄弟的婚礼较风光无一不计较说穿了,只是贪字作祟

俗话说贪字,贫字壳贪与贫不但字形相像,而且贪念强的人,不懂布施,不懂退让,一心想占便宜想积聚,往往一念之差下,全盘皆输,落得一无所有,离贫也就不远了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说:

诸苦所因贪欲生,若断追求尽诸苦若能了解这层意思,相信就不难体会知足常乐的道理了


宰相的睡前小故事:(18):

叫花子宰相传奇

清朝康熙年间,安徽桐城出了一位才子叫方苞。方苞从小天资聪颖,四岁能作对联,五岁能诵章句,七岁能读《史记》,十岁开始,经书古文都能背诵如流。一天,方苞在野外玩耍,当时正是乡村五月农忙时节,男女老少在田野拔秧、插秧。田头一个拔秧的老农一边用稻草捆秧,一边随口念道:

稻草扎秧父抱子。

方苞听了老农的话,皱着眉头站站在老汉面前不走了。老农见是一小孩站在这里,又把刚才的话念了一遍,笑着问方苞:这位后生,你能对出下联吗?方苞认真寻思,自言自语地说:稻草,父也;秧苗,子也。他举目四望,见不远处的竹林里,几个村姑正把竹笋投入竹篮里,他眉毛一扬,高声对道:

竹篮装笋母怀儿。

老农惊喜不已,直夸方苞真是个神童。从此,方苞的江南才子名声慢慢地传开了。

方苞16岁时,随父亲到安庆参加科举考试,在岁试中名列第一。24岁来到京城,入国子监,以文会友,名声大振,被称为江南第一才子。大学士李光地称赞方苞文章是韩欧复出,北宋后无此作也。方苞32岁考取江南乡试第一名。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考取进士第四名。

方苞虽然年少得志,但后来的命运就不怎么样了。考中进士后,他因为母病回乡而没有参加殿试,以后就一直走下坡路,连续考了五次都名落孙山、铩羽而归。

方家祖祖辈辈在明朝为官,是江南的名门世家。如今方苞混得一文不名,他早就对大清朝窝着一肚皮的火。便与当时的反清名士李恕、戴明世等常相往来,诗酒相酬。他的同乡与老朋友戴名世写了《南山集》,收集了大量南明逸闻,方苞看后非常欣赏,还亲自为《南山集》写了序言,从此留下了祸根。

这天,康熙皇帝招几个大臣议事,御史赵申乔拿出江南才子方苞的一篇文章给皇帝看,康熙直夸方苞文思泉涌,疏朗飘逸。赵申乔jian笑着说:圣上当斜目而视!由于古时的文章都是竖着读的,康熙又歪着头横着看了半天,还是没有看出有什么蹊跷。赵申乔上前指点,他横七竖八地在字里行间挑出了十个字:

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

康熙不知诗句来由,赵申乔又进一步挑拨说,这句诗出自戴明世《南山集》里的一首咏黑牡丹诗,朱色是红色,指的是朱明王朝。诗中把满清夺了大明的江山,说是夺朱非正色,又把满族人统一中国称做是异种也称王。

康熙闻言大怒,当即下令把戴明世、方苞一干人押解进京,戴明世被判腰斩,方苞也被判死罪打入死牢。

方苞被打入刑部死牢一关就是两年,等死却死不了。原来,清朝重臣李光地极力保护方苞,在皇帝面前说尽量方苞的好话。康熙也感到方苞学问天下莫不闻,他法外开恩,赦免方苞无罪,还封他为上书房行走。能到上书房里办差,在老百姓眼里可是相当于宰相的官哪!

皇帝对方苞的格外恩宠,方苞一概不知。咋啦?原来,陷害戴明世、方苞的赵申乔也遭了报应,他的儿子也犯了事。这小子收受贿赂,徇私枉法,公然为死刑犯开脱。他找人冒名顶罪去替死,真凶却逍遥法外。这在当时被称为宰白鸭。案发后赵申乔的儿子被处死,许多无辜的白鸭都被放了出来。刑部的官员糊里糊涂,把已经免罪升官的方苞也作为白鸭给放走了。

方苞还以为自己侥幸拣了一条命,潜出京城,落荒而逃。这时,他已经无家可归,无处安身,只好隐名埋姓,流落天涯。他一路乞讨,餐风露宿,受尽了千辛万苦,偷偷回到了江南。方苞走后,康熙夜梦贤臣,想起了方苞,他微服私访,也来到江南寻找方苞。

话说方苞流落到运河边的骆马湖镇上,天降大雨,无处存身,就在一家大户人家的门洞里安身躲雨。雨下个不停,他两天没有吃东西,肚子饿得咕咕叫,家院看他可怜,就端来一碗米粥让他喝。

方苞喝完米粥后,央求这家主人收留他当个家庭私塾先生什么的,不要工钱,只图混一口饭吃。这家人恰好正需要一个家庭教师,女主人就唤方苞入内,但她看见方苞头发胡须老长,穿的破破烂烂、拉里邋遢,就皱起了眉头。说自己家是什么样人家?亲家翁是当朝御史,自己家是江南望族,找个叫花子来当先生,岂不让别人笑掉大牙!

这家的太太存心取笑方苞说,敢问先生高姓大名?方苞随口答道,在下名叫万一。他是把方字拆开来胡乱给自己起了个新名字。

太太随手拔下身上的缝衣针在方苞面前晃晃,故意奚落方苞说,万先生就用我这根针为题,作一首诗让我听听。

方苞知道这女人是在嘲弄自己,他窝着一肚皮的火,不假思索,随口就是一首诗:

小小钢针赛如银,

一天到晚手中存;

眼睛长到屁股上,

只认衣服不认人!

女主人一听大吃一惊,她没有听出先生是在骂自己,只感到这个叫花子虽然貌不惊人,但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学问好生了得!自己当即做主,留下方苞当了小儿子的教书先生。

原来这家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陷害方苞的御史赵申乔的亲家翁、告老还乡的京官林大人。林大人看到自己的顽皮小儿在万先生的教育下,日有长进,也对方苞另眼看待。方苞后来虽然知道林大人是仇人赵申乔的亲戚,但他想到林大人与自己无怨无仇,所以也不计较什么,教育学生尽心尽力。慢慢的,方苞脸色红润了,衣服光鲜了,完全没有了往日叫花子的形象。由于他学识渊博,温文儒雅,渐渐地成了骆马湖镇上的名人。前来请教的、索求字画墨宝的人络绎不绝。


宰相的睡前小故事:(19):

山中宰相和陶公洞

不知是哪年哪月,王母蟠桃会以后,她派遣洞仙降落凡间,选择个洞天福地的地方。洞仙在云端看见六螺山中的北螺山,千仞悬崖峭壁,滑溜溜、没斑纹,是造洞府的好地方。于是派手下的神鸟去开凿洞府。个深秋的夜晚,满天星斗,月色皎洁,只羽毛秀丽的大鸟,从彩云中飞出,慢慢地向大若岩的六螺山飞来。它停在峭壁间,用那乌黑黑的尖嘴,这里啄啄,那里敲敲。光滑平整的悬崖峭壁,即刻是圈圈秀丽的斑纹,大小不的小洞,高低不平、奇形怪状的各种图像。夜工夫,已啄成个很大的洞。凑巧,篁潭村位樵夫,起五更去砍柴,路过北螺山的涧谷,听着啄岩石的声音,石壁隐约出现个巨大的岩洞,觉得很奇怪,又很害怕。为了壮壮自己的胆量,高喊声,只听见天崩地裂,万涧千山,齐共鸣,只大鸟从石洞中飞出,向天空翱翔而去。那樵夫吓得魂飞魄散,昏倒地上。半晌醒来,前面豁然出现个十余丈高、二十余丈阔的石洞。
大鸟用铁嘴啄凿石洞以后,又不知过了多少年。某日有位衣着纯黑、头梳发髻的道人,飘然来此,住在这石洞里。他不喜欢说话,常常独自静坐,疲倦了,仰卧在洞内的石板上闭目养神。天傍晚,道人正在“三狮同眠”山下赏玩景色,看见班人抬着口棺材,后面人都穿着素服,哭哭啼啼的向他这边走来。那棺材抬过的路上,滴下斑斑点点的血迹。道人看见,感到奇怪,连忙叫住他们,经盘问,是位中年妇人,因产后血崩突然死去。道人听后,认为这妇人可能是假死症,还有救活的希望,于是要求开棺检验。送丧的亲人听说还有救,连忙停下棺木,启开棺盖,请道人观看。道人看后,即回洞取来回阳汤药给产妇灌服。会儿,产妇慢慢苏醒,得救了。从此以后,周围穷人常来求医,道人施其医术,精心护理,有求必应。道人神医治病,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人打听他的身世,才知这道人姓陶,名弘景,在京城中和皇帝老子有来往,因他不愿作官,隐迹深山,弃儒习医,为劳苦人民解除疾病痛苦。因此人们很尊敬他,叫他陶公。这石洞,后人就称陶公洞。
陶公深居洞中,静心修养,不问世事,专心研读医学。不日,传到梁武帝耳中,朝廷特派使臣来陶公洞慰问,并询问朝廷应行兴革利弊的事项。陶公对答如流,直言不讳。第二天,使臣要回京缴旨,询陶公有何礼物回敬天子,陶公笑而挥笔书写“山中无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可持赠君。”五言绝句首,交使臣带去复旨,因此,后人称他是“山中宰相”,称陶公洞旁的岩岭为白云岭。


宰相的睡前小故事:(20):

宰相疏“水道”

  北宋初年,民间流通的货币有两种,一种是官银,另一种是陕西制造的铁钱。
  宋仁宗当政的时候,国家财政最为紧张,两种钱币同时流通,国家难以控制市场。于是,便有大臣上书仁宗,请求统一钱币,罢掉陕西铁钱,由国家统一铸币。仁宗接到奏折,交大臣们议论。大多数人觉得罢掉铁钱会造成市场混乱,所以没有实行。但消息传了出去,一时间,京都汴梁开始盛传:朝廷要罢掉陕西铁钱了,要赶快脱手,晚了就一文不值了。几乎一夜之间,京城到处传说着铁钱要作废的消息。
  那时,陕西铁钱在全国十分通行,存这种钱的大有人在。大家听说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快要作废了,都纷纷拿铁钱到店铺抢购货物,不管需不需要,先抢到手再说。而店铺老板比他们得到消息还早,纷纷挂出牌子不收陕西铁钱。这下大家更急了,一些脾气火暴的人竟跑到店铺强行买货。一时间,市场大乱,不时有械斗发生。
  官府一时没了办法,只好派遣衙役强制各个店铺收陕西铁钱。可商家不敢冒风险,干脆歇业了事。
  得知消息的宋仁宗大为恼火,一边追查是谁传出的消息,一边责令宰相文彦博迅速处理此事,平定市场,安定民心。出人意料的是,文彦博并没有像人们想的那样用行政手段强制商家收购陕西铁钱,而是将家中的布匹珍玩送到京城几家大的商户代卖,并且只用陕西铁钱进行交易。
  消息一传出来,所有的人都傻了眼。大家看到当朝宰相将这么大笔家产代卖,而且只收陕西铁钱,心中立刻有了底:原来铁钱不会作废,家里的铁钱不会变成一堆破铁。想到这些,他们纷纷乐滋滋地回家,张罗买卖去了。谣言很快不攻自破,陕西铁钱又畅通无阻地流通起来。
  后来,仁宗问文彦博是怎样想到如此妙计,他回答道:谣言如风,恐慌如水,风借水势,水助风行。当谣言四起的时候,就像是奔腾咆哮着的洪流扑面而来。这时候,官员们大都主张采用行政干涉,这就好比用巨石堵住洪水,只能暂时缓解,却不能在根本上起到作用。
  洪水是无法堵截的,只有靠疏通的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宰相的睡前小故事:(21):

国王和他的宰相


  位王问他的宰相:
  讲出来吧,你是不是很爱我?
  那人答:
  主子,我是您的恭顺的奴才!怎谈得上爱您呢?
  我问的话非回答不可,王坚持道,你老实说了吧!
  宰相于是说了:
  您多么爱您的奴才,您的奴才也多么爱您!
  两个人相爱不可能是恰巧般无二的呀,王反驳,总不免这个爱得多些,那个爱得少些。
  于是宰相建议道:
  哪天夜里我陪您秘密出去,找几个本城的穷人,同他们谈谈,问问他们吧。也许您的问题可以得到正确的回答。
  再好没有了,王同意说,咱们今天夜里就去。
  就在当天刚刚入夜,王和宰相到了个穷老太婆所住的陋室。他们站在门槛外面往屋里瞧,瞧见老太婆在织布机子后头坐着呢。
  王的眼睛盯着她,用了响亮的发怒的声音说道:
  这无用的老太婆呀!成天坐在织布机子后头织,到了夜里还不安静点么!


宰相的睡前小故事:(22):

宰相办案

  有位大臣死了,按照遗嘱,他的两个儿子平分财产。

  刚刚分罢,两兄弟就争吵起来,哥哥说弟弟那份多,弟弟说哥哥那份多。两人闹得鸡飞狗跳,又扭成一团上衙门告状。

  台府大人判决不下,只好由皇帝批准,请宰相来办案。

  宰相张齐贤升堂,问道,你们两人告的状属不属实?属实!属实!兄弟俩一齐叫道。好吧!宰相命他俩画押具结,然后判决说:哥哥说弟弟分多了,即命将弟弟那份财产换给哥哥;弟弟说哥哥分多了,即命将哥哥那份财产换给弟弟,即日割交!

  两兄弟大眼瞪小眼,无话可说了。

【哲理启示】:

  有些喜欢贪权夺利、争多论少的人时时刻刻都怀疑别人多占,以为自己吃亏,对付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甲家入乙舍,乙家入甲舍。


宰相的睡前小故事:(23):

阿凡提故事:宰相与毛驴

  阿凡提在大街上逢人就讲我的毛驴比国王的宰相还聪明,听了此话的宰相到国王那里告了阿凡提的状。国王听后勃然大怒,召来阿凡提质问道:阿凡提,你为何散布胡言污辱我的宰相?
  尊敬的国王陛下,我并非胡言,这是事实。阿凡提向国王施礼后说道。
  那么你拿出证据来,不然我让你下大狱!国王恐吓说。
  国王陛下,我有证据。有一次,我的毛驴从一座木桥上走过,不慎一只蹄子陷进了桥窟窿里,我好不容易把驴蹄拔出来,从那以后,我的毛驴过桥时,再也不往窟窿里踩了。而您的宰相呢?他多次将他的黑手伸向国库,已经丢丑多次了,可他还不吸取教训,把黑手一次又一次伸进了国库。如果您的宰相有我的毛驴聪明的话,他早不这样了。阿凡提说道。
  国王听后,无言以对,便放走了阿凡提。


宰相的睡前小故事:(24):

宰相疏“水道”

北宋初年,民间流通的货币有两种,一种是官银,另一种是陕西制造的铁钱。

宋仁宗当政的时候,国家财政最为紧张,两种钱币同时流通,国家难以控制市场。于是,便有大臣上书仁宗,请求统一钱币,罢掉陕西铁钱,由国家统一铸币。仁宗接到奏折,交大臣们议论。大多数人觉得罢掉铁钱会造成市场混乱,所以没有实行。但消息传了出去,一时间,京都汴梁开始盛传:朝廷要罢掉陕西铁钱了,要赶快脱手,晚了就一文不值了。几乎一夜之间,京城到处传说着铁钱要作废的消息。

那时,陕西铁钱在全国十分通行,存这种钱的大有人在。大家听说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快要作废了,都纷纷拿铁钱到店铺抢购货物,不管需不需要,先抢到手再说。而店铺老板比他们得到消息还早,纷纷挂出牌子不收陕西铁钱。这下大家更急了,一些脾气火暴的人竟跑到店铺强行买货。一时间,市场大乱,不时有械斗发生。

官府一时没了办法,只好派遣衙役强制各个店铺收陕西铁钱。可商家不敢冒风险,干脆歇业了事。

得知消息的宋仁宗大为恼火,一边追查是谁传出的消息,一边责令宰相文彦博迅速处理此事,平定市场,安定民心。出人意料的是,文彦博并没有像人们想的那样用行政手段强制商家收购陕西铁钱,而是将家中的布匹珍玩送到京城几家大的商户代卖,并且只用陕西铁钱进行交易。

消息一传出来,所有的人都傻了眼。大家看到当朝宰相将这么大笔家产代卖,而且只收陕西铁钱,心中立刻有了底:原来铁钱不会作废,家里的铁钱不会变成一堆破铁。想到这些,他们纷纷乐滋滋地回家,张罗买卖去了。谣言很快不攻自破,陕西铁钱又畅通无阻地流通起来。

后来,仁宗问文彦博是怎样想到如此妙计,他回答道:谣言如风,恐慌如水,风借水势,水助风行。当谣言四起的时候,就像是奔腾咆哮着的洪流扑面而来。这时候,官员们大都主张采用行政干涉,这就好比用巨石堵住洪水,只能暂时缓解,却不能在根本上起到作用。

洪水是无法堵截的,只有靠疏通的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宰相的睡前小故事:(25):

动物世界的宰相

  一天,大象找到统管动物世界的山神,要求在动物世界中找点事情干。

  山神说:“现在动物世界中最好的空缺职位是宰相,其地位和权利仅次于大王一职。我很信任你,就去担任宰相一职吧。”

  不料大象却说:“我不想当宰相。”山神很生气,心想,给个宰相都不要,太牛气了。

  于是说:“那去担任开荒大臣一职吧,爱干不干。”

  “太好了。”大象高兴极了,“我一定会干好的,请你放心吧。”于是它痛快地接受了这一职位。山神想,真是怪事,大家都觉得开荒大臣是最苦最脏的差事,谁都不愿意干。大象是中了哪门子邪了,放着高高在上的宰相不当,却自讨苦吃。

  大象当上了开荒大臣之后,就紧锣密鼓地组织动物们去开荒。它力气非常大,又长着又长又好用的大鼻子,正好派上了用场。在开荒过程中,它总是身先士卒,处处冲在前面,为大家做出了榜样。大家团结一心,很快就将一片荒坡变成了良田,做种上了各种庄稼。秋后,庄稼丰收了,动物世界的粮仓满满的。

  大象的出色表现,让动物们心服口服,它们对大象肃然起敬。大家都说大象为动物世界做出了突出贡献,大象声望和影响越来越大,大象成了动物世界最为优秀的大臣。大象感到十分高兴。它觉得,以自己的真本领为动物世界做点有益的事情,那是一种快乐和享受。它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自豪感。

  山神被大象的精神所感染,于是找大象谈话。

  大象道出了心中的想法:“在我看来,找职业,最好是适合自己的。宰相一职虽然是很好的职位,但我并不胜任,自己会感到很累而且很痛苦,还不会得到其它动物的认可。那才是费力不得好呢。而开荒是我的特长,我干正合适。

  所以,我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明智的。”

  山神听了这番话,心悦诚服。

  多年以后,大象当上了动物世界的宰相。此时,大象已练就了高超的组织管理能力并具备了相当高的威信和资历。它把动物世界治理得井井有条,一片繁荣。

  一谈起大象,山神总是赞不绝口。

  它说:“大象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


上一篇:实验的睡前故事31篇
下一篇:害怕的故事大全40篇

小故事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