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睡前故事 列表

睡前故事

英国故事13篇

2024-10-28 07:33:03

英国故事13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13篇关于英国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英国故事(1):

英国王子有多忙

英国剑桥公爵威廉王子刚刚结束了访问中日两国的亚洲之行引发广泛关注。环顾全球,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国家政治生活的王室大概有30个左右,分布在实行君主立宪制或君主制的国家中。与沙特等国的王子同时能担任政府要职不同,英国的王子们几乎没有太多实权,故有时被戏称为“花瓶”。不过,英国的王子们也并非闲人,依然有不少工作要做。他们要在军队服役,为女王“分忧”,还要从事公共服务与慈善事业,肩上的担子并不轻松。

替女王“分忧”是首要工作

英国的王子们是女王的至亲,替女王“分忧”自然是他们的首要工作。王室官方网站上这样介绍王室成员的职责:支持女王在英联邦和国内的工作,同时从事公共和慈善领域的工作,维护和强化国家的团结稳定。

作为王位第一继承人,查尔斯的职责最重,参与的活动也最多。他经常代表女王欢迎来宾并出席国宴。在2013年5月的英国议会开幕式上,伊丽莎白二世如常主持并宣读“女王讲话”。她身边坐着的,除丈夫菲利普亲王外,还有查尔斯和他的夫人卡米拉。这是查尔斯自从与戴安娜王妃离婚后第一次出席议会。观察人士都认为,这是女王让查尔斯替自己履行部分重大职责,为查尔斯的接班做好准备的开始。

服役是在“履行王室职责”

虽然“还在受教育或者军事训练的年轻王室成员不会全职从事官方事务”,但服役并未妨碍王子们为当好女王的“替补”提前“热身”。

根据王室官方网站的说法,王子在军队服役本身就是在“履行王室职责”。17世纪颁布的《权利法案》规定,英国国王或女王是英国海陆空三军的最高统帅。因此,在传统意义上,王子们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到战场上指挥军队。另外,只要王子不是第一顺位继承人,还可以上前线。哈里王子就曾身处阿富汗战场的前线。

即使从军队退役,军事责任也是王室成员的一项重要职责。他们需要与军队的很多分支保持官方联系,并经常探访在国内外服役的士兵、水手及飞行员——这被视为王子们在接任三军统帅前的最佳锻炼方式。

查尔斯王储曾在军中服役5年,退役后依旧是名义上的军人,每过一段时间,其军衔就会得到晋升,直到最终成为英国国王,统领三军。如今,他在英国陆军、皇家空军、皇家海军都拥有中将军衔,还是若干军团的名义领袖。

从事公共服务与慈善工作

公共服务和慈善工作是英国王子们的另一项重要工作。王室成员大概是3000家左右的慈善或者公共组织的赞助者或负责人。一些王室成员还建立了自己的慈善机构,如查尔斯王储的“王子信托基金会”。

做慈善需要巨资,王室成员如何承担这笔钱?王室的收入一部分来自政府的补贴,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王室成员各自领地上的收入。根据英国王室官网所述,查尔斯的收入主要来自他的康沃尔公爵领地,该领地占地面积约220平方公里。虽然查尔斯对康沃尔公爵领地名下的财产只有经营权并无买卖权,但领地所得都归其所有,而且他可以自愿缴纳所得税。凡经营所得,查尔斯必须像普通人那样缴纳个人所得税,税后所得的大部分用于慈善活动,剩下的部分用于一家人的日常生活。


英国故事(2):

两个英国人的中国梦

在北京设计周上,英国《卫报》的记者发现了江森海和他的朋友老尼克的作品美好的未来。

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这些未来生活 似乎还停留在1980年代以前,颇有点穿越感:鸟巢前面,穿着绿色装的民众们举着中国国旗欢呼着,后面是两个工业化烟囱正狂热地冒烟;同样是央视大楼,一幅画里,大裤衩高高耸立在金色的麦田里,苹果大丰收的农民和军人们无限崇敬地仰望着这高大的建筑。另外一幅则比较有现代感,央视大楼外的三环路上,挤满了穿绿色装的人群,友好地跟西方友人打招呼;绿色的水立方前,穿着泳装的男男女女们身材肉肉。

痴迷社会主义

这一系列作品曝光后,网友有了各种解读,甚至有人说这俩老外别有用心。

而这些都基于江森海和尼克都喜欢社会主义这个概念,他们把这种想法融入到了美好的未来这个系列作品中。 我们的下一步,可能会做美国和英国,想象它们的socialist future(社会主义未来)。

2013年9月份,江海森和52岁的尼克去了一趟乌兹别克斯坦,目的也是去那边找一些社会主义主题的灵感。江在一个多星期里拍了很多前苏联的建筑。社会主义的概念, its so beautiful(太美好了)。江森海说。

江森海的父亲和母亲都是英国保守党成员。小时候还经常要帮妈妈上街去发竞选的海报。社会主义在他家是禁忌,等于骂人的话。也许是出于叛逆的性格。他本人却对此发生了兴趣。

不过,他也认为社会主义理想和现实有落差。也许在现实中(有些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我才通过艺术的方式去展现这个梦想。

南锣鼓巷开发时,第一家创意店就是江森海开的。他还联合别的老板给街道写过商业开发的建议书,建议多开原创的店铺。年轻人可以到这里来兜售和购买创意产品,这也是我对南锣的梦想。其实有一段时间,他的南锣梦几近实现。2008年的时候,南锣还是以创意店为主,成了京城的文化地标之一。但后来房租上去了,大多数玩儿创意的人,玩儿生意方面就差了些,渐渐被挤跑了。

用江的话说,现在南锣已经变成了小吃一条街。市场经济嘛,人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家会去迎合客户的需求。江叹了一口气。

帮他看店基本都是退休的阿姨,以前住大杂院的邻居。江和她们经常聊起啥是社会主义,阿姨们会感慨,过去家里都不锁门,大家都是为国家考虑,不像现在的人那么自私。

江森海在居委会兼职,一喊就去,包括学雷锋活动等。我是一个好邻居。他最近还代表东城区参与了中国梦的讨论,去小汤山参加了两天的培训。

他17岁离开英国当背包客,最后选择了定居中国。作为一个英国人,客观上讲我实现了一个典型的美国梦:移民到一个陌生的国家,创业生活。

江说自己从小就是一个做梦者,那些画才是他的梦想。我受教育程度低,英文和中文都没那么好。很多社会问题,我根本回答不了。

中国梦

江森海没有读完高中。

这不是因为他家穷,相反,他出身于一个有贵族血统的家庭。他的祖辈曾是英王的御医,johnson-hill亦成了贵族名。但现在早就没落了。

江森海最看不惯父亲的是,本来没那么富裕了,还一定要保持贵族范儿。他家在伦敦南部的富人区有一个大庄园,有仆人,如果要从一头走到那头要几十分钟。我后来才知道,这根本不是我家的庄园,是父亲租的,太能装了。

他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除了他,全家都有体面的工作。从高中辍学后,他决心挣一笔旅行的费用出国。所有的漂泊,就是为了不回英国。

他1993年到中国的时候,第一站投奔的是在青岛做烟草生意的大哥。向大哥借了300美金后,他一个人跑到了北京。他用100元在大钟寺租了一个小房间,房东还管一天三顿饭。

那个时候的中国人,看到老外还很新鲜。他第一天起床时,看见房东夫妻俩站在他床边盯着他睡觉。还看着我吃饭,感叹原来老外也这么吃饭!那时他的中国朋友,叫他江同志。

刚来中国时,江海森一句中文都不会。买东西也得换外汇券,还有啊,去故宫,中国人50元,老外得150元。他一度萌生去意。

让他留下来的原因之一是北京太好找工作了。当时三里屯已经有了酒吧,几乎所有的外国人都会去那儿。随便碰到一个就能聊上份儿工作。比如一个大胖子,聊几句就知道他是一个大公司的ceo,然后就得到一个给他助理教英文的机会。

1996年,他开始创业,开了一家市场调研公司,在全国找了100多个兼职员工。那时候一个月能挣一两万美金。挣了钱之后,他关掉公司,开始在全国旅游,每个月就打三四天工,剩下的时间都给了旅行。


英国故事(3):

英国首相卡梅伦卖画

英国首相卡梅伦除了处理国家事务之外,他还有一个最大的爱好就是绘画,尤其喜欢现代派艺术。每当伦敦举办画展的时候,只要有时间,他都会欣然前往,甚至会像普通粉丝一样,用相机拍下大师的作品,然后回去临摹。

没想到这个并不怎么轰动的新闻,却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他就是伦敦一家慈善组织的负责人约翰。约翰突发奇想:我们为什么不能邀请首相先生为慈善组织画一幅作品留作纪念,以提高英国国民的慈善意识呢?于是,他大胆地给卡梅伦首相写了一封邀请信,信发出后他忐忑不安地等待着结果,因为他不确定首相先生是否给他这个面子。

可是,半个月过去了,约翰没有收到任何音讯,一晃又是半个月过去了,就在约翰已经心灰意冷的时候,邮递员给他送来了一个巨大的好消息。

卡梅伦首相来信了,他亲笔写道:“请原谅我迟到的问候,前几天我去南美出访,由此耽误了一些时间,现在我奉上我的小作,请笑纳。”约翰颤抖着双手打开了画:一只低头前进的黑色绵羊,落款是:戴维??卡梅伦。约翰小心翼翼地让助手进行装帧,郑重地挂在画室里。

就在约翰以为此事即将终结的时候,首相府的工作人员带着50张绵羊画的复印件来到慈善机构。他们对约翰说:“首相先生吩咐,原画可以保存在慈善机构留念,这些复印件可以进行拍卖,善款悉数捐给慈善组织。”

令约翰惊讶不已的是,每一幅画上都有首相先生的崭新签名,工作人员还给约翰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我愿做一只羊,把肥美献给国民,希望这幅画能使我尽到一点绵薄之力。

不久之后,约翰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拍卖会,第一件拍卖品就是首相先生的画作。经过几轮角逐,伦敦市一位企业家最终以300英镑的价格,拍下首幅带有首相签名的画作复印件。

这位企业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10岁的女儿特别喜欢这幅画,我拍下它也是想告诉女儿,慈善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当然也包括首相先生本人。”

卡梅伦首相的画作虽然没有拍得巨款,但他用行动向国民发出一个信号:只要人人参与,慈善就能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这难道不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吗?


英国故事(4):

英国化妆女王——“丑胖妞”

在英国,她成了一种现象,人们频繁地将她和苏珊大妈进行对比,她们都如此平凡,故事却如此励志。在一个以美为真理法则的行业中,劳伦代表了一种可能性,每个女孩儿都可能像她一样改变自己,不光是妆容,还有命运。

只有跟化妆品在一起才有活力

如果长相平庸,也许你会一笑而过,这没什么大不了,茫茫人海,“平庸”脸比比皆是;如果这张“平庸脸”再配上“走样”的身材、一穷二白的家境、伴随左右的坏运气,那真是世界末日了!

家住英格兰北部城区南希尔兹市的27岁女孩劳伦·卢克,就是一个“倒霉蛋”。读书时,同学们就讥讽她为永不沉没的“泰恩河水桶”。毕业后,进入一家物流公司做后勤,在公司工作了两年,劳伦没有收到过一次party邀请,连公司惯例的圣诞聚餐,也被安排去加班守夜。倒是在一次公司内的足球友谊赛中,她成为了大家的焦点:作为赛场边的球童,她竟然连着几次被足球砸中脑袋,也许是她的运气太糟,也许有人故意想让她出丑。这一次,劳伦“爆发”了,她默默走出球场,径直回到公司,向老板的邮箱递交了辞职信,在信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比公司内任何人都努力,我比公司内任何人都有价值!”

没错,就算被无数人瞧不起,劳伦仍然坚信,自己充满价值,且与众不同!之所以如此自信,全都因为她的一个爱好——喜欢化妆!劳伦令自己开心的惟一方式,就是一遍遍地试验各种不同的妆容在自己脸上的效果。她喜欢看到金色在眼皮上绽放,粉彩出现在微笑的脸颊,卷翘的假睫毛让眼睛灵动有致……这让她觉得,自己终于不一样了!

当劳伦离开让人讨厌的出租公司以后,决定在eBay上售卖化妆品,她觉得只有和喜爱的化妆品呆在一起,整个人才会充满活力。

网上卖化妆品可不简单,顾客往往要求劳伦示范化妆品效果。于是,这个胖胖的女孩儿坐在了地板上,抱着眼线笔和眼影,就着台灯,一次又一次默默地对着摄像头开始化妆。劳伦妆化得如此细致、如此专注,有时候,摄像头另一端的顾客等得早已不耐烦。数月下来,生意没做成几笔,劳伦的化妆技巧倒更上一层楼,甚至还琢磨出几套化妆秘诀。

“与其守着几大箱卖不出去的化妆品发呆,还不如将它们用在自己身上,教大家如何化妆!”于是乎,信心满满的劳伦决定将自己一边化妆一边讲解的视频传到YouTube上。

从“丑小鸭”到“白天鹅”

劳伦将这些化妆视频以Panacea的昵称发布在Youtube上,Panacea来自希腊神话,是一位拥有灵丹妙药的“治疗女神”。劳伦真心相信,化妆就是一种灵丹妙药!

可惜,网络江湖上从来就不缺乏什么美容大王、彩妆达人,要想吸引眼球,引人关注谈何容易。劳伦上传的化妆视频鲜有人光顾,不过,她并不气馁。对于化妆,她有足够的耐心与巧思!劳伦买来杂志向明星们学习化妆技巧,还常常走上街头,欣赏那些普通女孩们漂亮的妆容,大着胆子向对方请教。

当劳伦得知,网友们给她起的绰号“丑妞”时,她振臂一呼:我就是要让“丑样”惹人爱!这真是一个对化妆痴狂的女孩,她在网络中告诉大家,眼睛太小、鼻子太扁、唇太厚、面太宽……每个人总有对自己长相不满的地方,但我能改变它!

劳伦开始在街上四处寻找,不断游说,以支付报酬的方式找来7名有“局部缺陷”的“丑样典范”,把她们请进自己的“化妆间”,进行针对性的“丑样改造”教学。在网友们抱有怀疑的关注下,那些宽下巴、水泡眼、大头鼻、小眼睛、肥唇圆脸、杂眉粗毛的“丑小鸭”们,一一变成了姿态万千的“白天鹅”!由于从寻找、劝说,到化妆、嬗变,整个过程都被忠实地摄像,没有一丝剪接,以至于无数网友连连惊呼,百分之一千被雷击,震撼,太震撼了!

再看看劳伦的化妆工具,假睫毛就有20多盒,更难能可贵的是,劳伦非常耐心地介绍了各种品牌假睫毛的使用经验,哪种性价比高,哪种自然浓密,哪种适用于下垂眼妆,怎样清洗护理假睫毛……一段化妆视频看下来,仅假睫毛一项,就能让人眼花缭乱,受益匪浅。

在劳伦的执着面前,任何言语都显苍白,网友们的追捧就是最好的证明,看看劳伦Youtube的化妆视频教学点击量吧,早已超越了国界,超过了54亿次!

化妆界“地震”啦

劳伦在网络的化妆世界里自由翱翔,声名鹊起,她的丑脸胖身材,她的贫穷坏运气都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对象。在一个以美为真理法则的行业中,劳伦代表了一种可能性,不光是妆容,还有命运。她压根不漂亮,还挺胖,也不怎么会表现自己。她的视频从来不剪辑,因为她不会,她的家庭还那么穷困潦倒,但这些都成了她魅力的一部分。无数女孩儿都崇拜她,在劳伦的身上,所有人都感到了自信,既然劳伦可以,那么我也能像她一样改变自己!

在巨大的人气面前,英国最大、也最老派的报社集团《卫报》也不得不放低身段,邀请劳伦为报纸撰写周六的化妆专栏,而大洋彼岸的美国化妆大佬丝芙兰决定请劳伦去时报广场演讲时,那场面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我们以为劳伦虽然有名气,但毕竟太草根,所以,没有为此聘请保安维护现场秩序,但我们错了!”当网友们一听说劳伦要来美国,纷纷走下网络,走上街头,劳伦坐的那辆鲜亮粉红色巴士一露面,人潮涌动,无数手臂挥舞,大叫“劳伦、劳伦!”劳伦战栗着,这真像一场梦,一切真的改变了!

现在,整个地球都知道,化妆界已经没有人能阻挡得了劳伦·卢克,这个为化妆痴狂,为改变痴狂的“丑胖妞”。


英国故事(5):

我在英国考驾照

  留学英国不久,暑假打工攒了些钱,我决心到英国各处看看。可大多数同学都是驾车出游,路上轮换休息,而我没有驾照不能开车,便有些不方便。

  不久,房东的邻居搬家,要卖掉那辆八成新的雪铁龙,居然只要八百英镑,恰好是我一个月工资。我马上动了心,在房东的帮助下,将车买了下来。但令我怎么都想不到的是,买车花了八百镑,为考到英国驾照,我却花去了全部的积蓄,三千英镑。

  打工之余,我开始了艰难的考车之旅。理论考试倒是顺利过关,但路考却令我吃尽苦头,信心几乎丧失殆尽。英国没有驾校,想考到驾照,必须自己去找教练。我查了报纸上的小广告,很快便联系了一个收费相对便宜的教练,每小时三十英镑。

  教练教得很尽心,起步,停步,倒车,走人行道。练够15小时后,我信心十足地进了考场。

  可是,我刚刚上车,还没开出十几米,名为理查德的考官便叫了停。我诧异,这就结束了?理查德面无表情,对我说:你的错误太多,不必考了。

  一句话板上钉钉,我就这样被轰下了车。沮丧地回到住处,左思右想不知道自己哪儿出了错。于是,我决心换个教练。

  这次换了个女教练,一上车,她果真纠正了我。原来,起步开车时,只要左右无人,我便不再看三镜。而在英国路考,即使前后左右都没有人,也必须看一下三镜。主观臆断,永远都是不允许的。教练说得也有道理,随时都会有小宠物或者调皮的孩子冲到车跟前,不看三镜,十分危险。

  跟着这个教练,我又练了12个小时,在驾车细节上有不少改进。教练也鼓励我,只要规范驾驶,应该没问题了。但是,第二次路考并不比第一次好多少。还是理查德当考官,上高速时,因为我过于小心谨慎,有几分钟比最低限速还要低,考试又没通过。

  去中餐馆找朋友诉苦,想不到,一说起这个话题,大家都义愤填膺。一个清华毕业的理工博士考了八次才通过,一个化学硕士考了六次,一个开餐馆的仁兄最幸运,四次通过。听着众人议论,我的苦闷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更加没有信心。如此说来,我考驾照的历程岂不是还有很长很长?而且,大家都说,理查德严格得就像魔鬼。他喜欢挑选看上去马虎大意的考生,他选到了谁,谁算是倒了八辈子霉。任何一个细小的错误都可能被他判定为大错,从而与驾照无缘。

  看着门前的那辆雪铁龙,我的心情越来越糟糕,真想一du*气把车卖了,再不去考什么英国驾照。但是,转念一想,花了这么多钱来学车,最后考不到驾照岂不白白打了水漂?越想越不甘心,我只有硬起头皮,又练起了车。

  三个月后,我第三次进入考场。看到考官朝着我的车走了过来,我差点儿晕过去。还是理查德!难道我的脸上写着马大哈?为什么每次都遇到他?

  我如游魂般上了车,神经因为高度紧张,绷得紧紧的。因为前后练了四十多个小时,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在什么地方出纰漏。好在,开始很顺利。

  从车流中穿梭,车行驶到了一个红绿灯口。前面是红灯,我放缓车速,车慢慢停了下来。灯,变成了绿色。斑马线上已经没有行人,一个斜背着挎包的女孩走到了便道边。我起步,开车,却突然听到理查德十分冰冷的声音:往回开。

  把车开回泊车位,理查德冷冷地说:抱歉,你没有通过。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都要发疯了。我一脸愤怒,追问他:为什么?

  过街口时,虽然已经是绿灯,但有个女孩一只脚还在斑马线上,你却已经启动了车。如果那个女孩再转身走回来怎么办?如果临时有意外,她回来了,你的车往哪儿躲?理查德的口气极为严厉。

  我木呆呆地,半晌才说出一句:一只脚已经上了便道,为什么还会回来?她不可能回来!理查德直视着我的眼睛:世事无绝对。


英国故事(6):

钱币上的英国女王

我们每个人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地为自己照相,纪录自己或亲友的成长与经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更特别,她的照片不仅纪录了从8岁到85岁的容貌与神态,更厉害的是,她的肖像还被屡屡印在钞票上,流通于全球。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到今年已经89岁高龄,是历史上最长寿,在位时间第2久的英国女王。从8岁开始,当时还只是英王室的一位公主的伊丽莎白,肖像就已经出现在了加拿大的钞票上,从此,伊丽莎白二世的肖像多次被印制在多国的钞票上,而且一路印到了85岁。

前前后后,女王的肖像一共15次出现在了各国的钞票上(很奇怪为什么有些国家会把别国的国王印在自己国家的钞票上,不过这是题外话),如果将所有印有女王肖像的15张钞票集合在一起,就是一部女王个人的成长纪录,是一部女王的“个人相册”!

那个总是拿着手提包,从不发表任何争议性言论的祖母级人物,何以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这让人不禁想起林语堂说过的一句话:“优雅地老去,是一种完美的美丽!”是的,优雅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比矜持难,比无赖也难,矜持能装,无赖能逞,可是优雅不行,优雅要气质,要资历,要岁月沉淀,要那份从容和风淡云轻的心境!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集威严、高贵、优雅和坚强于一身,她经历过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经历过各种战争、死亡、背叛,经历过病痛的考验和失去亲人的哀痛,但人生的灾难没有将她打倒,在岁月的冲洗下,她反而愈来愈坚强、愈来愈雍容华贵。真没有想到,林语堂能把“老去”和“优雅”这两个看似完全不搭边的词,给揉合得如此自然与和谐,或许这正是时光洗礼的魅力,时光能让一个人的内心变得明净,灵魂更加富有内涵,举手投足间都蕴含一份特有的从容和安详。青春的印迹会消退,但内心的平静与坦荡只能与日俱增,正所谓“老小孩”,这三个字包含着一种怎样的心境呀!

钱币上的英国女王,让人记住的是一份优雅,但她所真正展现出来的,却是一种行走人生旅程的单纯与坦荡,这是心灵里的一种信念,更是人格上的一种魅力。


英国故事(7):

英国狐狸

  哈尔威夫人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她通情达理,善解人意,至于其他种种优点,真是说也说不完。

  她有着十分高尚的心灵,具有诚恳待人的素质;她的性格豪放而爽朗,注重友情,不顾政治上的风云变幻及当权者的阻挠,这一切都令人大加赞赏。而这些,她觉得根本算不了什么,赞扬和夸奖使她厌烦。所以,以上的赞美既朴实又简短。

  哈尔威夫人出生在英国。英国人以思想深邃著称,这一点完全可从他们的精神和气质上看出来。他们经验丰富,深入研究各学科领域,对科学王国的各门类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考察。毋庸再对夫人说什么奉承话,英国学者研究出的科学成果卓有成效,已远远地超过了同时代的其它各国。即使是英国的狗,似乎也比法国狗的鼻子灵敏。他们的狐狸也更为狡猾。下面就举个例子试作证明吧。

  为了逃命,一只英国狐狸耍了一个花招。它被几只嗅觉灵敏的猎狗追得无路可逃,就在穷途末路之时,它跑到一个绞刑架下,这里有许多被捕获的动物,都是些专干坏事的家伙,如猫、狐狸和猫头鹰,都被吊在架子上向过往的路人示众。这个深感大难临头的家伙已无处藏身,就混在了这些被吊死的动物里面。这只狐狸就像被罗马军队穷追不舍的西班牙迦太基统帅阿尼巴一样,使了个金蝉脱壳计,使敌手失去了追踪的目标。一群训练有素的猎犬来到这里,来到了狐狸装死假装吊起来的绞刑架旁,猎犬感觉有些蹊跷,四处搜寻狂吠起来。它们的主人喝住了此起彼伏的叫声,他对狐狸装死的可笑伎俩还未觉察,自言自语道:这坏东西是不是钻进了洞里?但我的狗又总是冲着绞刑架狂叫,架子上还挂着那么多的社会名流呢!

英国故事(8):

谁动了英国王子的戒指

2010年11月17日,打开电脑,会发现网上铺天盖地,全是英国王子威廉订婚的消息。新闻中配发了几张照片,除了威廉王子和女友凯蒂的合影之外,还有一枚订婚戒指的特写,闪着幽幽蓝色的婚戒,高贵美丽。许多人浏览到这一条新闻,无非是一笑而过,但浙江义乌一位私企老板周明旺,却从这里看到了巨大商机。

中国没有王室,普通百姓对此可能也不太感兴趣,但国外不同,他们对王室有着一种近乎崇拜的感情,周明旺由此想到,如果能仿造出王子的订婚戒指,销路一定很不错。

于是,他立刻要求业务员,将这枚戒指的图片,放到自己公司的销售网站上。仅仅过了两天,好消息真的来了。一位英国人打电话来,订购了一万枚仿造的戒指,并要求马上出货。随后,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周明旺带着他手下的工人,开始日日夜夜忙碌,打磨着一枚又一枚戒指。戒指的底坯是铜的,表面电镀0.5毫米的真白金,再镶上人造钻石,这样一枚戒指的成本是两欧元,折合人民币18.9元。在英国却可以卖到10倍以上的价钱。当然,为了避免仿冒王室成员的钻戒吃官司,聪明的周明旺,在制作过程中,已经将戒指的样式,做了一些小小的修改。

原来商机无处不在,只要你肯做有心人,就像周明旺,动一动英国王子的戒指,就可以成功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英国故事(9):

七岁的英国财政顾问

  2010年8月,在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中取得第一名的7岁男孩奥斯卡塞尔,受聘成为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的财政顾问,正与家人在海滨度假的奥斯卡得知任命后立刻开展了工作。他从繁忙的建筑沙堡工作中抽出时间,针对英国财政政策向奥斯本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首先,他认为不应该用纳税人的钱资助银行,而应该让银行拿出钱来做些有用的事,此外还应该在养老和抗击自然灾害等方面增加投入。

  当被问起怎样解决英国最大的数学难题1708亿英镑的财政赤字时,奥斯卡建议增加税收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此外。奥斯卡还认为国家在某些方面是一定不能省钱的,例如解决全球变暖问题以及能够振奋人心的音乐和艺术。奥斯卡十分同情那些饱受贫困和饥饿折磨的国家,建议给那里的人们提供更多的帮助。

  得到建议的财政大臣奥斯本说,奥斯卡的表现令人吃惊。他指的是奥斯卡作为财政顾问的表现,事实上,之所以决定聘用奥斯卡,是因为一个孩子没有任何功利与顾忌,或许可以提供一些最实在的建议,很显然,奥斯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在一个电视访谈节目里,奥斯卡的母亲芮根讲述了奥斯卡的成长历程。

  奥斯卡两岁时就对数字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发现这一点的芮根夫妇将其送到以培养早慧孩子著称的莱德教学中心,很快,奥斯卡在学校的各种考试中得到超龄成绩,老师也对他超乎常人的数学才能感到欣喜,经常拿一些十分难的问题去考奥斯卡。在老师的要求之下,仅仅7岁的奥斯卡就去参加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

  在备考中,奥斯卡并没有夜以继日地加强训练,只是在每周六的时候花大概4个小时去接受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的培训,其余时间。奥斯卡和其他孩子一样,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玩具、游戏是奥斯卡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

  获得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数学最高分让奥斯卡获得了3500英镑的赞助,他决定将这笔钱捐给患有严重先天性疾病的同班同学,这个举动得到了全家的一致赞同。

  芮根说。这位小顾问并不想从政,他的理想是当一名发明家,设计出不需要燃料的汽车。芮根表示孩子的兴趣是最重要的,只要他喜欢做什么事情,能专心做什么事情,他们都积极鼓励,并加以引导,下一步他们正准备和孩子一起参加一项烹饪课程。

  芮根说。奥斯卡的确具有天赋。但她希望奥斯卡还是应当平静地面对一切,毕竟他还只是个孩子。


英国故事(10):

送女儿去英国扶贫

  张先生本是上海人,上世纪70年代到江苏大屯煤矿工作,与我成了同事。到了90年代中期,我们两家又先后搬来北京,面对陌生的茫茫人海,两家的交往自然就多了起来。张先生夫妇合力打拼,短短几年时间就在北京买了房买了车。他们有个独生女,女儿在北京上到初三时,数理化成绩总上不去,看来要想上个好一点的高中就很难了。当初女儿来北京上学时,张先生夫妇已经花了一笔不少的赞助费,再花钱上高中,也不一定有好的效果。夫妇俩权衡利弊,决定不惜代价将她送去英国留学,当时女儿年仅15岁。
  不久前,张先生邀我们一家相聚,原来他们的女儿回国探亲来了。从外表上看,他们的女儿与以前并没有太大的变化,然而三年独立生活的磨练自然使她成熟了许多。他们都赞他女儿懂事多了。
  张先生的女儿在距曼彻斯特一百多公里的小城读高中,校方说为了有利于她尽快过语言关,特地将她安排在一个孤独的老太太家里寄住。为此,她每月需向房东支付400英镑,折合人民币5000多元,房东只为她提供一顿晚餐。她向我们抱怨说,那个房东很抠门,晚餐特简单。要知道,学生都指望晚上能吃到一顿好饭呢。
  她还告诉我们,为了节省开支,她每天都是步行去上学,单程4公里。尽管如此,父母这三年还是为她花去了五六十万元人民币,如果再接着上四年大学,父母为她求学所花的钱肯定要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了。她说,在英国呆的时间长了,才知道英国政府为了减少社会保障方面的开支,巧妙地利用外国留学生实施扶贫计划,校方让她寄住在那个孤独的老太太家里,就是这项扶贫计划的一部分。她还知道,将来在英国上大学时,支付的学费比当地人要高许多倍。
  我们的同胞之所以肯花血本送孩子出国留学,大都抱着很高的回报预期。全社会持续多年的外语热使他们相信:只有外语才是知识,才是能力,掌握了一门外语,就等于捧上了金饭碗。于是,自费留学越来越低龄化。有统计显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已达80多万人,其中绝大部分为自费留学。
  一百多年前,英国人曾以**为媒介,从我们这儿弄走了大量真金白银;今天,我们应该防止他们利用新的媒介,诱使国人用宝贵的外汇去为英国扶贫。张先生女儿的亲身经历,就是我扶贫一说的根据。


英国故事(11):

英国人的荣誉

   十几年前,笔者有幸采访了二战期间中国惟一的驻欧战地记者萧乾。谈起战时的伦敦,萧老赞不绝口:英国人了不起呀!天上德国的飞机在扔炸弹,街上的伦敦人井然有序地排队进入地铁,不慌不乱,没有人插队,没有人推搡拥挤。只有一次因有一个人恐慌,导致了混乱。结果炸弹没有炸死人,反而在进入地铁时踩死一个人。事后报纸上纷纷讨论此事,将这一事件视为伦敦人的耻辱。以后大家就更加临危不乱了。这样的国民,你怎么能够跟人家比呀。 ]
   这次伦敦遭受恐怖袭击,死亡数字每天在上涨,有关人士还在警告:第二次袭击随时可能发生!但是,伦敦马上恢复正常。伦敦市长利文思通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今天有人死了,明天又会有人来到这个城市,在这里安家。他表示,星期一他将如常乘地铁上班,这也是我对每一个伦敦人的建议:继续享受这个城市,在这里如常地生活和工作。在堆满了鲜花和纪念卡的爆炸现场,一个写给恐怖主义者的条子格外引人注目:你们自以为可以这样击败我们吗?
   《纽约时报》7月8日发表一篇文章,在谈到爆炸的恐怖时说:当清理工作完毕后,谁还会再乘伦敦的地铁?但第二天一位伦敦妇女投书该报,响亮地回答:我们都会!因为没有人能够阻止我们做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这种对野蛮的藐视,正体现了伦敦人英雄般的高贵。
   伦敦人的这种精神体现了英国国民在悲剧中的荣耀。


英国故事(12):

美国小*姐一次在英国旅游遭遇

  美国小*姐很喜欢吃香口牌小甜饼,并带了一盒;她对英国的绅士情有独钟;在飞往英国的飞机上,一位绅士风度十足的成年人座在小*姐对面,该小*姐产生了与这位绅士相识的愿望,但苦于不知如何开口;蒙胧中,两人间的小桌上出现了一盒小甜饼;小*姐以为是自己带的那盒,很自然地就打开并吃了一块;那位绅士也拿了一块吃;小*姐先是惊讶,后是想这是英国绅士的作风吧,又觉得很有意思;就这样,你一块我一块地吃了起来;随着绅士吃的增多,小*姐暗自开始不悦、气愤;剩最后一块时,小*姐、绅士你看看我、我看看您,在犹豫:谁该吃这最后一块;最后绅士手快了一步,把最后这块饼拿到了手里,并分成两半,分给了小*姐一半;小*姐彻底失望了:相信这次英国之游一定会坏透了,要知道英国的所谓绅士都这样,说什么也不会来英国;

  到了英国入住酒店后,小*姐整理衣服时发现自己的包里有一盒甜饼

  该小*姐真的相信了:英国男士是很有绅士风度


英国故事(13):

一个英国贵族的首相之路

5月11日,戴维卡梅伦成为伦敦唐宁街10号的新主人。虽然很多英国选民并不满意又选了一个伊顿人当首相,但与顶着金融危机和官员腐败双重压力的前任首相布朗相比,43岁的卡梅伦这个年轻的老政治家以及他身后被工党挤下执政宝座13年的保守党,多多少少代表着一种改变。对现在的英国来说,这一点很重要。他像托尼布莱尔

卡梅伦出生在伦敦,成长于伦敦西郊伯克郡的传统白人社区。父亲是一位股票经纪人,母亲来自一个被册封男爵的名流显贵家庭。卡梅伦习惯别人叫他戴维,但如果细数他的全名戴维-威廉姆唐纳德卡梅伦,就会发现,原来他还是英国昔日国王威廉四世的直系后裔。从伊顿公学毕业,就读牛津大学的哲学、政治和经济学专业,卡梅伦1988年完成了一个典型英国政治家的受教育历程。

卡梅伦在大学时代并不热衷于政治,甚至以狂饮和行为放荡不羁著称,但由于出身保守党家庭,大学刚毕业,他还是自然而然成为一名保守党人,先在保守党的政策研究部门任职。究竟要不要每天西装革履,生活枯燥但又要有板有眼地做一个英国政客?卡梅伦的内心曾有过挣扎。即便给当时的英国首相梅杰做文字秘书,也不能满足卡梅伦对个人事业的追求。不久,他改行去了一家商业电台当媒体人,一千就是7年。与布朗等人一样,年过而立的卡梅伦意识到,自己渴求的还是在政坛施展抱负。1997年,卡梅伦重归政坛,并在2001年成功当选国会议员。这一年,他35岁。

很多人把卡梅伦与当年的托尼布莱尔相提并论,认为他才是布莱尔时代的真正继承人。卡梅伦不仅有着和布莱尔同样年轻就当选首相的经历,两个人也都性格外向,善于面对公众侃侃而谈。这次大选期间,布朗领导的工党多次攻击卡梅伦就是一个典型的公关经理,说得头头是道,但流于形式,但是英国人用选票告诉布朗,他们的确更喜欢卡梅伦,这个年轻政治家将自己对政治改革的想法,用一种鼓舞人心的语调展现在了大家面前。相比之下布朗那沉重的语调则更像在发号施令。《泰晤士报》这样点评卡梅伦:他和托尼布莱尔非常相似,都试图通过党内一个主张改革的小集团来强行推动自己政党的改变。卡梅伦不是那种贵族式的老派保守党人,他一直主张保守党要比政治对手工党更接近现代英国。走街串巷掩盖贵族形象

为了让老百姓相信自己言行一致,卡梅伦从2005年当选保守党党魁以来,就一直坚持骑自行车到国会上下班,借机宣传自己的环保理念和亲民态度。但这并不代表在所有英国人眼中,他都是完美的年轻政治家。人们的第一个疑问,就是他能否诚实地履行自己的政治理念。除了外交、经济等重大问题,在环保问题上卡梅伦遭到了不少非议。在伦敦想见卡梅伦并不难,如果有耐心,就能在诺丁山的卡梅伦居所外等候他每天早上出门跑步、买报纸和牛奶。但细心的英国记者发现,这种环保形象其实是有水分的。

当上党魁第一天,投蓝党一票、走绿色之路就成了卡梅伦的口头禅。但2007年,记者拍到这样的照片:朝气蓬勃的卡梅伦骑自行车上下班,司机开着汽车跟在后面驮着公文箱、皮鞋和干净衬衣。2006年,卡梅伦坐火车前往乡镇宣传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环境优势,但他是乘直升机去的火车站。这次大选期间,卡梅伦常脱去西服外套、卷起白衬衣的袖子与人谈天,但他永远油光整齐的发型和典型的伦敦西区口音,让老百姓感到这不是一个从自己身边长大的年轻人。英国《经济学家》评论说,在卡梅伦身上再次看到了一个被伊顿式贵族教育文化培养出的上层阶级代表,这和眼下英国的低迷经济显得那么不和谐。

卡梅伦一直努力用走街串巷、访问少数民族社区等方式来打消人们对他贵族形象的看法,但媒体还是暗带嘲讽地点评说,贵族气息不是那么好掩饰的。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说,卡梅伦一直倡导绿色生活理念,甚至把自己的私宅当成样板房,可是,斥资1万英镑、聘请生态建筑师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循环滤水系统、风力涡轮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打温情牌赢民心

当生活理念实在很难和寻常百姓靠近时,卡梅伦开始用家庭温情牌拉近与民众的心理距离。在英国独立电视台4月2日播放的个人专访中,卡梅伦眼含热泪、言语颤抖地谈起去年2月,他那身患残疾、久病难愈的6岁儿子伊万过世的悲伤经历。他说丧子之痛持续了很久,一度让他决定不再从政。但后来一想,我还是要回到自己的工作中来,为社会公众服务,这是一个议员的责任,也是我想要做的。慈父形象显然给卡梅伦加分不少,因为过后不久他的竞选团队就欣喜地看到,保守党的支持率稳步上升。

此外,夫人牌也是卡梅伦近5年用得最多的助选策略。妻子萨曼莎卡梅伦是一个准男爵家庭的女儿,目前是英国一家奢侈品公司的创作主管。作为一名职业女性,萨曼莎早已表明即使丈夫当选首相,自己也不会辞职。2005年卡梅伦当选保守党党魁以来,她就一直扮演着帮助丈夫四处拉票的重要角色。她有孕在身,却坚持陪伴在卡梅伦身边,两人的伉俪情深也给选民留下了深刻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萨曼莎将怀着身孕进入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9月就会诞下她和卡梅伦的第四个孩子。这让很多英国老百姓兴奋不已,在他们看来,首相官邸有新婴儿诞生是国家兴盛的象征。聪明的卡梅伦早已注意到这一点,在4岁儿子出生时,他休了产假;女儿6岁上学,他送她去公立学校,而不是自己当年的贵族公学。这位新英国首相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告诉人们:忘记旧式的保守党,他会领导英国再次走向改变。



上一篇:苦难故事18篇
下一篇:草原的睡前故事6篇

小故事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