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故事分享 列表

睡前故事

我和家有时差

2024-10-28 07:33:03

  从地图上看,北京是东经116度,我那个小镇是东经120度,如果算地方时,差16分钟,如果算北京时间,那就是一样的。不过身在北京,每次和里打电话,总感觉两地有明显的时差。
  
  这在晚上尤为明显。我这里6点下班,7点到家,如果再做个饭,8点能吃上晚饭已属不易。而每次8点多给妈妈打电话汇报一天的生活,她已经坐在床上看了一个多小时电视。所以,我们对话的精简版通常是这样的妈妈:晚饭吃了吗?我:刚刚吃好。妈妈:哦,那早些睡。
  
  过年回家,我发现类似的对话发生在爸爸与奶奶之间。奶奶住在老家,在那个小村庄,日落而息的规则仍然被恪守,夜生活来得格外早一些。晚上6点,奶奶会来电话:你们在干什么?爸爸:吃饭。奶奶:我5点就吃完了,你们早些睡。
  
  早些睡,大概是母亲对在外的孩子所有关心的最凝练的表达。可惜收到这句话的人往往并不当回事,于是早些睡也就成了再见的代名词。尽管如此,每天晚上10点,妈妈依然锲而不舍地给我发短信道晚安,而我如果忘了回复,她可能睡得就不踏实。
  
  大三那年,去韩国做交换生,这下真的家里有了一个小时的时差,韩国比家里早一个小时。起初我以为,这能让妈妈放心一些如果我在外面玩到晚上10点,家里还只有9点,挺早。没想到,她竟然无师自通学会了算时差这回事儿,每次我打电话都认真地换算一遍,然后诉说天下母亲亘古不变的忠告:早点回家,早点睡。
  
  毕业后,虽然也是在北京,但发现这个城市的不同人群会有自己不同的时区。睡得早起得早的,是遛鸟的老北京大爷;睡得晚起得早的,是朝九晚五的公司白领;睡得晚起得晚的,可能是我这样不用坐班的人。
  
  今年回家,赶上10年一遇的初中同学聚会,言笑晏晏间,转眼已逼近午夜12点。虽然之前和家里打过招呼会晚回家,但心中一直惦记妈妈会不会来催促。回到家,灯照例为我留着,妈妈终究还是又从床上起来。
  
  我说:妈妈别看了,门我锁好了。她仿佛被看穿心事般不好意思地笑笑,转身缓缓地走回卧室。此时已近次日凌晨2点,我的一天刚刚结束,而家人为了等我,也迁就了我的时区。


上一篇:爆破手
下一篇:手机丢了之后

小故事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