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竭泽而渔的故事大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个关于竭泽而渔的儿童睡前故事,供各位参考,同时还提供了古诗文、作文、组词、词语、故事、好词好句。点击查看更多儿童睡前故事竭泽而渔的儿童睡前故事:(1):
寓言故事的成语:竭泽而渔
竭泽而渔解释:竭,指干涸,这里是使动用法,句意为使池水干涸而捕鱼。又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得与失永远是一对矛盾。世上没有绝对的得和失。所以明智的人得中考虑到了失,失时看到了得,在得失之间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竭泽而渔成语故事:
公元前632年,晋国为了援助宋国,和楚国在城淄(今山东淄县南)打了一仗。当时,论实力楚国占着明显的优势。晋文公见楚军来势汹汹,就求计于他的舅舅大臣狐堰说:楚兵多,我兵少,这一仗该怎样打才能取胜呢?狐堰回答说:我听说善于打仗的人,不厌欺诈。你就用欺诈的办法对付楚军好了。
晋文公又去征求另一个大臣雍季;并把狐堰的话也告诉了他。雍季不大赞成这样做,就打了个比喻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蔽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意思是说:把池塘里的水弄干了才捉鱼,那还有捉不到的?但到明年就没鱼可捉了;把山上的树林烧光了再去打猎,那还有打不到的?但到明年就将会没有野兽可打了。欺诈的办法虽然可以偶尔用一下,但以后就不能再用,这不是长远之计啊!
当时也想不出更好的制胜楚军的办法的情况下,晋文公还是采用了狐堰的计谋,假借遵守自己流亡时向楚庄王许下的退避三舍的诺言之名,连续三次后撤,以避其锋芒,为自己选择了有利的时机和歼敌的地形;而楚军呢?见晋军一退再退,误以为晋文公胆怯,不敢与之交战,就紧逼不舍,结果被晋军打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这场历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战,终以楚国的失败,其领兵大将成得臣被迫自sha而告结束。
根据这个故事,后来人们引出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比喻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打算,不顾长远利益。
竭泽而渔的儿童睡前故事:(2):
切勿竭泽而渔
唐太宗李世民堪称是我国封建社会少有的开明君主。他即皇位以后,吸取历史的教训,广开言路,鼓励大臣们多提意见,并提高谏官的地位。
他曾问魏征,皇帝如何才能保持头脑清醒而不昏庸。
魏征的回答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魏征是一位敢于说话而且善于说话的大臣。
有一年,宰相向太宗建议:不满十八岁的青年男子,只要身形高大、体格强壮,都可以应征入伍。
唐太宗批准了这个建议,但奏章却多次被魏征驳回。
唐太宗非常生气,于是召集众臣,准备当面训斥魏征。
谁知魏征毫无惧色,并说道:如果把湖水淘干,可以把鱼逮得一干二净,可是明年就没有鱼了;如果把森林烧光,林中的野兽就无处藏身,但明年就没有野兽了。现在把不够十八岁的强壮男子都收入军队,不留任何余地,那么以后的租调杂徭将从哪里去征取呢?说得唐太宗恍然大悟,于是接受魏征的意见并重奖了他。
魏征先后500余次向唐太宗提出意见或建议,均得到采纳。
大道理:
魏征巧用比喻,一针见血,让唐太宗也心悦诚服,而且对这样的贤臣愈加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