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经典故事_剃头的睡前故事6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6条关于剃头的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儿童经典故事_剃头的睡前故事(1):
天下第一剃头匠
唐朝初年,长安城里有一个剃头匠,叫杨三,祖传的剃头手艺,一把精钢打造的剃头刀拿在他手中既像书法家手中的毛笔,又像将军手中的兵器,刷刷刷刷,龙飞凤舞,几下子就剃光一个头,刮完一个脸,那感觉,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再加上收费低廉,长安城里的百姓都愿意找杨三理发。
这天,杨三的剃头铺刚开门,就来了两个人,其中一个身高七尺,相貌堂堂,但是满脸都是红红的青春痘,另外一个身高九尺,身体魁梧,一脸的络腮胡子,瞪着一双牛眼。
长青春痘的青年人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说:“听说,杨师傅的剃头手艺了得,我这个脸可以刮吗?”这要是一般的剃头匠,谁也不敢揽这样的活,因为这样的脸一上刀,就要刮破青春痘,流血。杨三却说:“这有何难!”说罢,他先将一块热毛巾搭在了青年人脸上,然后拿起自己的宝贝刀子,在一块水牛皮上蹭了起来。
片刻后,杨三的刀子被水牛皮蹭得光亮照人,吹毛即断,他将青年人脸上的那块毛巾取下,突然将刀子凑了上去。旁边的那个“络腮胡”一见,机警地上前抓住他的手,一瞪眼睛:“你要干什么?”杨三说:“你说我要干什么?自然是给客人刮胡子!”
青年人对“络腮胡”说:“不可无礼,且一边等候!”“络腮胡”应了一声,站到一边去了,但是那一双牛眼还是一眨不眨地瞪着杨三。
杨三深吸一口气,将剃刀凑近青年人脸部,突然开始发力。青年人只觉得脸上就像有一只温柔的小手在抚摩着,又像是春风拂过面颊,那感觉太舒服,太奇妙 了,他惬意地闭上了双眼。“客官,好了,请起身!”杨三的声音把青年人唤醒,他起身照了照铜镜,果然,自己脸上的胡须一根不剩,而青春痘竟然没有割破一个。“杨师傅的手艺真是太绝了!”青年人竖起了大拇指,旁边的“络腮胡”也敬佩得连连称奇。
青年人打了一个手势,“络腮胡”忙从身边掏出10两银子递给杨三,杨三却不接。“络腮胡”问:“你是嫌多还是嫌少?”杨三回答:“对于一般的老百姓剃头,一次五文钱也多了,可是对于天子之家,10两银子却少了!”
青年人来了兴趣,问:“你怎么断定我来自于天子之家?”
杨三说:“我看公子爷气宇轩昂,风度翩翩,眉宇之间透着一股英气,此不是一般百姓和官宦人家所能拥有,再说,我刚才给公子爷刮脸,发现公子爷的后脖颈处有一处深深的刀伤,我想,这应该是公子爷在冲锋陷阵时,披乱军所伤……”
青年人说:“分析的透彻,那你说我是谁?”
杨三说:“我虽粗鄙,但是每天在这里剃头,能接触到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听到很多的事情,我想,皇宫中如此英气勃发而且武艺超群者,唯有秦王方能如此!”杨三接着一指“络腮胡”:“如果我没猜错,这一位是勇猛无敌的秦琼秦大将军!”
青年人再一次竖起了大拇指:“杨师傅简直神人也!”
原来,气度不凡的青年人真的是当今皇上李渊的二儿子秦王李世民,他身边的“络腮胡”是大将军秦琼秦叔宝。李世民因为青春年少,精力过剩,所以脸上长出了一脸青春痘,宫廷里边的剃头匠稍一动刀,就血流如注,吓得都不敢给他刮脸。
后来,李世民打听到杨三的手艺超群,就抱着试试看的念头前来,不想,一下子就被杨三的手艺折服了,所以他就想请杨三前去皇宫,担任他个人的剃头师傅。杨三听完,那脑袋摇得像拨浪鼓,说自己习惯了市井的自在生活,要是把他招进皇宫,那就像一只鸟关进笼子,会憋屈死的,圣人说过: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他还是愿意给平头百姓理发。
李世民说:“我可以给你很高的俸禄,还可以给你封个五品的官职!”杨三却不为所动。
秦叔宝大喝一声:“你小小一个剃头匠,秦王给了你那么大的面子,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
李世民说:“既然杨师傅不愿意进宫,我也就不勉强你,不过我公事繁忙,不能经常出宫,我想能不能这样,今后我需要剃头刮须,我就召你进宫,之后你还回你的剃头铺,为老百姓剃头,你看怎么样?”杨三答应了,李世民回宫之前,再三叮嘱杨三千万不要将此事宣扬出去。
从那之后,每当李世民的头发胡子长了,就会秘密召杨三进宫为他服务,之后又秘密送出宫,因为事情做得严实,很少有人知道这件事。
这天,杨三正在剃头铺给一个百姓刮脸,忽然五六个人簇拥着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走进来,一进门,那个年轻人把手一挥,那些人就把铺里其他的人赶走了。
年轻人这才靠近杨三,说:“我也不跟你废话了,我是当今皇上的四儿子齐王李元吉,听说我二哥李世民常召你进宫给他剃头刮脸,有这回事吗!”杨三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只是怔怔地看着李元吉。李元吉接着说:“你也知道,当今太子乃是我大哥建成,但是我二哥李世民却一直对这个位子虎视眈眈,且他手握兵权,随时要取而代之,如此,势必要乱朝纲,伤手足……”杨三这才插上一句:“那公子爷要我做些什么?”
李元吉从身边掏出一个小纸包:“此乃秘制du药,见血封喉,你只要将此药浸入水中,然后将剃刀泡于水中,到时给我二哥刮脸时,只需割一个小小的口子,那du药就会侵入他体内,不消一个时辰,他就会暴毙而亡!”
杨三一听,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这可是诛灭九族的大罪,小的万万不敢!”李元吉冷笑一声:“你要是不照我说的做,我现在就诛灭你的九族,但是如果你听我的话,我就赏赐你万亩良田,千两黄金,如何?”
在李元吉如狼似虎地逼迫下,杨三只得答应下来,为了他不至于泄漏口风,李元吉将杨三的妻子和孩子都抓走了。
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还有民间的评价,杨三知道李世民为人谦和,爱民如子,且有经天纬地之才,如果他做皇帝,肯定能成就一番伟业,而太子李建成为人小肚鸡肠,猜疑心重,杨三自然不愿意让这样的人当皇帝坑害百姓。经过深思熟虑,在下一次入宫给李世民剃头时,他将太子的计谋一五一十地都告诉了李世民。
李世民大惊,急忙与手下商议此事,大家一致认为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发制人,于是李世民就带着杨三面见父皇李渊,将太子的阴谋说与他听。李渊是个仁厚的君主,听后却不信,就传旨下去,第二天要太子李建成、四子李元吉进宫说清楚。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第二天,李建成与李元吉进宫,当走到玄武门时,被李世民等人射sha,此后,李渊退位,李世民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成就了一番帝业。
至于剃头匠杨三,帮助李世民成就了帝业,但是被李元吉扣留的妻儿却被sha害了,杨三心灰意冷,最后用那把剃头刀给自己刮了一个光头,入白马寺做了和尚,但是因为护国有功,被李世民赏赐了两块金字牌匾,一个是“护国禅师”,另一个是上书:天下第一剃头匠。
儿童经典故事_剃头的睡前故事(2):
剃头匠的故事
剃头,作为中国民间的古老职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剃头师傅们不仅手艺精湛,而且因长年累月与各色人等打交道,他们往往见多识广,因而在他们身上流传着不少动人的故事。本期为大家带来一组剃头匠的故事。
两个祖师爷
剃头的开山祖师爷是谁?在天津卫的老人们口中有两个不同的版本:一个是罗祖,另一个是吕洞宾。
第一个版本是这样的:有一位皇帝让文武大臣轮流给他梳头,一位大臣刚打开发髻,搭上梳子,皇帝便痛得大怒,一气之下命人sha了大臣。一连三天,有三位大臣被sha。
第四天就轮到罗祖梳头了,罗祖十分害怕。夜里,罗祖梦见一位道士告诉他,皇帝的头上长了个肉疙瘩,梳齿一挂就疼,应当将头发分开再梳。
转天,罗祖就按照道士教他的方法给皇帝梳头,这次皇帝没有感觉到疼,他龙颜大悦,从此剃头匠便拜罗祖为祖师爷。
另一个版本是这样的:有一回,吕洞宾座下的柳仙下凡,到剃头店里去胡闹,叫他们剃头。那头发随剃随长,足足剃了一整天,还剃不干净。
吕洞宾知道了,变了个凡人模样,把那斩黄龙的飞剑取出来,变了一把剃刀,把柳仙的头发剃干净了。柳仙知道是师傅,连忙现了原形。师徒俩化作一阵清风而去。一班剃头匠这才知道是神仙下凡,连忙焚香叩谢,从此就奉吕洞宾为祖师爷。
财主剃头
从前,有个吝啬的财主。一天,他摸着自己长长的头发,心想,这月月都要剃头,真够浪费的。突然他灵机一动,想到个好办法,于是他走进了一家剃头铺。
财主坐在剃头椅上,闭上眼睛享受着剃头匠的手艺。还别说,这位剃头匠的手艺真不错,刀子刮在头上一点不痛,还很舒服。他琢磨着剃头匠快剃完的时候,脑袋突然一动,刀子轻轻地划在了他的头上,血瞬间冒了出来。
财主捂着脑袋哇哇大叫着跑出去喊:了了
剃头匠吓得呆若木鸡,不一会儿来了几个官差,不由分说把剃头匠抓了去。
财主把剃头匠告上了衙门,县官一看财主有伤在身,剃头匠又承认是他的剃刀弄伤的,就判剃头匠赔给财主医药费十两银子。
剃头匠委屈地说:是他的头突然动了一下,我的刀子才会划破他的头,这事不能全赖我。
财主冷笑一声:你的意思是我自己想让自己受伤?大人您听听有这样的道理吗?
县官当然相信财主的话,他见剃头匠不肯认罪,大骂他是刁民,命人拉下去,重打二十大板,医药费一分也不能少。
剃头匠不但被打,还被迫赔了十两银子,回去之后就病倒了。
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了,财主的头发又长了,他还想故伎重施,可奇怪的是,他走遍全城也没人愿意给他剃头。原来全城的剃头匠听说了这件事,都觉得赔钱的剃头匠很冤枉,更害怕这事会降临到自己头上,谁还敢给财主剃头呀?
财主只好又来到了之前被他坑pian*的剃头匠那里。剃头匠一看是他,装做不认识的样子说:剃头十两银子一位,先交钱。
财主一听,气呼呼地说:你这哪是剃头,你这不是讹人吗?
剃头匠一边拍打着椅子上的碎头发,一边说:不剃?下一位
财主急了,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说:我剃,这是十两银子。
剃头匠心里暗暗发笑,故意拿把没磨的刀子剃头,刀子刮在头上生疼生疼的,财主被刮得龇牙咧嘴。他想故伎重演,可刚想动一动头,剃头匠就把他狠狠按住说:你最好别动,我这刀子一偏说不定就刮到你下巴上了。
财主一听,只好乖乖地坐着。
正月理发
很久以前,有一个贫穷的理发匠很爱自己的舅舅。眼看快到正月了,理发匠为没有钱给舅舅买一件像样的礼品而发愁。
很快,串亲的日子到了,理发匠灵机一动,挑着剃头挑子来到舅舅家,精心为舅舅剃头刮脸。等到舅舅出现在酒席前时,亲朋好友们无不夸赞理发匠手艺高超,说舅舅看上去年轻精神了许多。舅舅很高兴,对理发匠说,这是他收到的最好的过年礼物,还约定每年正月来给他理发,看看手艺是否有长进。
多年后,舅舅去世了。每到正月,理发匠就对着剃头挑子泪如雨下,他为不能再对舅舅尽孝而伤心,于是就有了正月理发思舅舅的说法。由于思和死发音相近,慢慢地,正月理发思舅舅就讹传为正月理发死舅舅了。
祸从口出
从前有一对老朋友,一个是剃头匠,一个是sha猪匠。
一天傍晚,他俩在街上相遇,十分高兴,便一同进戏院看了出戏,出来时已夜深人静,sha猪匠提出进酒馆喝酒,由他请客。
剃头匠说:你小看我没酒钱?大不了明天我多削几个脑壳。
sha猪匠接着说:对头,今晚我半夜就起来,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多sha几个就是了。
这时,迎面过来一个打更匠,只听到他俩后半节的对话,顿时吓坏了,立即跑进县衙报官。说来也巧,三天前的深夜,城南一家小店被盗,全家四口被sha,惨不忍睹。那打更匠向县太爷禀报说:那二人边走边商量,一个说明天多削几个脑壳,另一个说今晚半夜起来,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多sha几个。
县令一惊,心想:三天前的盗窃灭门案有线索了,忙命衙役冲进酒馆,把正在喝酒吃肉的剃头匠和sha猪匠拿下,连夜升堂审案。
县令喝道:你们这两个十恶不赦之徒,长期以来sha过多少人?三天前城南入室盗窃的经过快如实招来!
两人被问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大喊冤枉。
县令问剃头匠:明天你在县城要削哪些人的脑壳?
剃头匠老老实实地回答:只要是前来请我削脑壳的,来多少,我削多少,越多越好。
县令将惊堂木一拍喝道:混账!天底下哪有自愿让别人把自己脑壳削掉的?
剃头匠这才反应过来说:削脑壳,是我们剃头匠开玩笑的一句行话。
sha猪匠也急忙申明,自己是个sha猪匠,常常半夜起来,白刀子进,红刀子出,sha猪无数,但从来没sha过人。
县令恍然大悟,将此二人暂且收监,第二天派人去查证,结果这二人实属良民,便无罪释放。二人因说话戏言,令人生疑,招来一场无妄之灾,只好自认倒霉。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儿童经典故事_剃头的睡前故事(3):
剃头匠
我的祖父是京城有名的剃头匠,人送外号金板寸,他常跟我说剃头是毫厘间的功夫,我小时候常玩耍于门庭若市的理发店,见祖父用一双只有四指的巧手撑起金板寸这块金字招牌!
民国末年,闹了场大饥荒,民不聊生,好多人为了糊口都来到京城混口饭吃,祖父也是那时候来的京城。 等到了京城,祖父身上就只剩几个发霉的面饼和几个铜板,他急着寻个工作,就想到去车行拉黄包车,来到一个叫黄记的车行,胖老板看他瘦不拉几的就不想招他,祖父赶紧吹嘘说:老板,您别看俺瘦,俺力气可大嘞,俺在老家一个人可以挑的起四桶水嘞! 胖老板听他这么说,就想:那行,试试看吧。胖老板坐到黄包车上说:小子,拉上我跑个几圈,跑的好就招你。 好嘞,您坐好了。祖父手在衣服上蹭了蹭,把手上的汗吸干,手握在车把上,大力吸口气,脚蹬地,像头耕地的牛!可那胖老板少说也有两百斤,再来祖父这几日就吃了几个面饼,手上没气力,车刚动就往后翻,哐的一声,胖老板砸到后面的地面,祖父倒给翘的老高。这可把老板气坏了,一个大脚把祖父踹出门,还把他最后几个铜板收了,说是医药费。 事儿没找到,钱还丢了,这偌大的京城举目无亲的,天色也暗了下来,祖父只好找个有屋檐的店铺躺下来过个夜。 诶诶,醒醒醒醒,哪来的叫花子,睡人家店门口。祖父迷迷糊糊睁眼,瞧见一个和他一般大的小伙在轰他,他赶紧爬起来。 店门口是你睡觉的地儿吗?一大早遇个叫花子真晦气。那小伙倒也蛮横。 什么事啊?一大早吵吵。店里头走来一个中年人。 哦,师傅!门口来了个叫花子。小伙见了师傅姿态放低了些。 中年人看起来面善,他看祖父落魄的样儿,知道他是遇到难事了,就邀他进店来吃点东西,进了门祖父看到里头都是些剃刀,火钳,脸盆,面巾,晓得这是个剃头店! 祖父也饿了好几天了,就不管不顾的狼吞虎咽,吃饱了祖父又想到了自己还没工作,到了晚上就又不知去哪了,脸上满是愁容,中年人大概看出了他的困境,就问:小伙子,有没兴趣学学剃头的手艺?赚不了几个钱,但好歹饿不死。 世上还有这样的好事?求之不得啊,祖父赶紧叩头拜师。入了门,祖父才晓得,原来师傅在剃头界那也是响当当的大人物,师傅名叫刘池清,一把剃刀可以把一个拳头大的苹果削出近两米长的皮,那时候有个南李北刘的说法,南李是说南方的李江,北刘就是师傅刘池清!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加上勤奋好学,没几年祖父的手艺越来越精进,早就赶超师兄,也快追上师傅的手艺了,徒儿厉害师傅有光,刘池清常和来往的客人说:我的手艺只能是二徒弟来继承了,我这店也都是他的。每每这个时候大师兄难免心生嫉妒,脸上阴暗气色可见。 一日,师徒三人在店里忙活,见街道上行人来往都行色匆匆,就拉住个路人问,人家告诉他:日*-本人打来啦,大家都准备逃出城呢! 两个徒弟也跟师傅说先逃出城去,可师傅说这店是祖上传下来的,说什么也不能弃了,再说我一个剃头的,日*-本人能把我怎么了?两徒弟见师傅都不走,也就都留下来了。 可这麻烦是你不去找它,它却来找你。没过多久,日*-本人就找上门来了,守城的日*-本军官叫藤田,是个神枪手,父辈也是剃头的手艺人,所以他也喜欢洗头修面这些休闲事儿,进城不久他就听闻刘池清的名号,就寻了个时间上门。 那天藤田带着两对人马还有一个翻译官过来,这伙人跟强盗似的,吓得店里的人都逃光了,一进门大师兄赶紧媚脸向迎。 太君,您里边请。 藤田也不看他,径直走进店里坐椅子上。 诶诶诶,谁是刘池清?快点来给太君服务啊!翻译官朝他们问道。儿童经典故事_剃头的睡前故事(4):
给大帅剃头
民国初期,军阀混战,百姓饱受战火之苦。
有一位剃头匠,姓丁,手艺那个好啊,一把剃刀在他手里,就像是活了!丁师傅曾给众多街坊表演过一个绝活:蒙着眼睛,一手按着一块猪肉,另一只手用剃刀轻轻一拉,一片方方正正、薄如蝉翼的肉就下来了。您说,就这手艺,能不出名吗?每天,他的店一开张,来剃头的人络绎不绝。
丁师傅收了一个徒弟,叫小石头。小石头聪明伶俐,师傅传个眼神,他就知道该干什么。
几年过去,小石头不但继承了丁师傅的剃头手艺,还学会了按摩,估计再练几年,就能超过师傅了。
按说,以师徒俩的本领,衣食无忧,也没什么烦恼事,这日子也够舒坦的了,可是小石头却总想不通一件事,那就是每当店里来了普通百姓,丁师傅总让他过去给人家剃头;要是来了富贵点的客人,丁师傅就亲自动手,即使小石头闲着,他也不喊。
有一次,丁师傅说:小石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师傅对你的期望很高。要知道咱们这一行,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给达官显贵剃头呢,讲究颇多,是非更多,现在的世道不太平,稍不留神就会惹麻烦,等你以后经验足了,再和他们打交道也不迟呀!
刚开始,小石头还能听师傅的话,可随着手艺的提高,阅历的增长,他觉得自己的本领很不错了,师傅还是不让他挑大梁,渐渐地,小石头就有点不满了。
有一天,丁师傅的妻子病了,小城里的郎中治不好,丁师傅只好带着妻子去几十里外的县城医治,临走前,他吩咐徒弟看好店铺,有什么事等他回来再说。
傍晚,几个当兵的进了铺子,为首的一个大个子军官问道:丁师傅在吗?我们大帅请他剃头。
原来,几个月前,从南方开过来一支部队,暂时驻扎在小城,军队的大帅姓闫,最近,都是找丁师傅给他剃头的。今儿个,这些人就是闫大帅派过来请丁师傅的。
小石头说:军爷,对不住了,我师傅有事外出啦,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赶回来。
大个子有点失望地搓搓手:哎呀,城里就数老丁师傅手艺好,他人又不在,大帅明天还要见客人,看来要请别人过去剃头了。说罢,他就往外走。
这时,小石头暗想:能给大帅剃头,岂不是美差?我学了这么久手艺,有什么好担心的?
想到这里,他追上大个子军官,说:军爷,我是丁师傅的徒弟,要不我过去给大帅剃头吧?
军官打量了一下小石头,点点头:好,走吧。于是,小石头背上家伙,跟他们走了。
到了大帅府,大个子军官陪着小石头进了门,对着太师椅上一个精瘦的老头啪地敬个礼:大帅,丁师傅外出,这小伙儿是他徒弟,叫小石头,您看可成?
老头眯着眼睛,点点头。
小石头赶紧上前,伺候大帅洗头,洗好后,给大帅围上围布。只见他左手按在大帅头上,拇指将头皮微微绷紧,右手拿刀轻轻往下刮,随着嗤嗤的声响,湿漉漉的头发刷刷直往下掉。旁边站着保卫大帅的副官和亲兵,他们握着枪,紧紧盯着小石头拿剃刀的手,尤其是一位姓李的副官,那眼神似乎要吃了小石头。小石头却不紧张,锋利的剃刀在他手上运用自如,无丝毫差错。
剃好之后,小石头又给大帅剃须、掏耳,还拿出自己的按摩绝活,揉肩、展臂、捶背,把大帅上半身骨骼放松个遍。为了讨大帅喜欢,小石头还多按了几遍。再瞧那大帅,居然闭上眼睛,舒舒服服地睡着了。
小石头继续按摩着,最后一招是敲顶,只见他左手掌覆在大帅天灵盖上,右手握空心拳,在掌背上轻轻一敲,只听嗒的一声轻响,这才完工。
大帅醒来,照照镜子,真是容光焕发,他哈哈一笑,差李副官拿出几块银元赏给小石头,还让大个子军官客客气气地把小石头送出门。
小石头回到店铺,把挣来的银元放在桌子上,疲惫地睡着了。到了半夜,他突然被一阵敲门声惊醒,是丁师傅回来了。
原来,丁师傅在县城安顿好妻子后,就急匆匆赶回来拿东西,准备交代一番后再走。他看见桌子上的银元,忙问是怎么回事,小石头就把给大帅剃头的来龙去脉告诉了师傅。
丁师傅听了事情的经过,仔细地询问了小石头伺候大帅的细节,不禁惊出一身冷汗,指着小石头说:臭小子,师傅临走时让你好好看店,有什么事等我回来,你可没把我的话听进去呀,这次果然惹麻烦了,你快随我到县城躲一阵子吧,咱马上就走!
小石头不乐意了,委屈地说:这些年,师傅总让我给穷老百姓剃头,就是干到老,又有什么出息?徒儿已经长大,也要干出一番事业来呀,靠手艺吃饭,咱能有什么麻烦?怎么也不至于躲起来、让乡亲笑话吧?我看是师傅想多了,徒儿不连累您,这就搬回自己家住,这辈子我还是您徒弟,以后还给您养老送终!
说完,小石头扑通一声跪下,给丁师傅磕了三个响头,然后收拾好东西,头也不回地搬出了铺子。丁师傅老泪纵横,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小石头的家响起一阵砰砰的敲门声,开门一看,还是那个大个子军官,带着几个当兵的。
一见小石头,大个子笑着点点头:小兄弟,大帅相中了你的手艺,今天能不能再过去一趟?
小石头点点头:好,好,这是大帅看得起我呀!他收拾好东西,跟着大个子走了。
月亮已经挂上了树梢,周围几乎没了行人,冷冷清清的,小石头越走越疑惑,他在想,咦,这不是原来的路,好像是在往郊外走呀,他越想越不对劲,便问:军爷,这是往哪儿走啊?
谁知刚才还很和蔼的大个子军官突然变得凶神恶煞,喝道:少废话,走!
小石头哭哭啼啼,跟他们走到郊外一处荒地,几个当兵的已经在拉枪栓了,小石头不禁腿一软,哀号道:军爷,冤枉呀,我到底犯了什么罪?
大个子军官狞笑道:不冤枉,小兄弟。
小石头哭着说:上次、上次我就是剃头呀,没干什么出格的事,连按摩都按了两遍,大帅还舒舒服服地睡了一觉,还赏了我
所以你该死,大个子军官冷笑着说,实话告诉你,不是大帅要sha你,而是李副官想要你死,他说我们这支部队,南征北战,无数,不知结了多少仇家。为防暗算,大帅本人连吃喝拉撒都提防着,才平安活到现在。你倒好,手里握着雪亮的剃刀,好好剃头就是,偏要用按摩把大帅整得睡着了,要是以后你被贼人买通,趁大帅睡着,一剃刀下去怎么办?
小石头哭着说:军爷饶命呀,我哪知道这规矩呀?我、我远走他乡还不行吗?
大个子军官摇摇头,说:晚了,李副官还说,日子久了,大帅被你那通手法伺候得上瘾了,心里必然惦记,怎么舍得你走?思来想去,最好的方法就是sha了你,这样大帅才没念想,最多埋怨几句,好啦,送你上路!
几声枪响过后,小石头睁着眼,倒在了血泊中
儿童经典故事_剃头的睡前故事(5):
剃头总动员
PART.1 含混过关
清朝顺治年间,朝廷强颁剃头令,凡成年男子,必须剃掉额前三寸头发,脑后挽辫,谁不听命,谁就得头断法场。
可有个远离京城的偏远小县,那里的百姓却对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朝廷高压漠然视之,全城只有县令范勇一个人,为了给百姓做样子,按朝廷要求剃发挽辫,走在街上甚是扎眼,可百姓们光是朝他这副怪模样指指点点地笑,就是不跟上,他们说:天高皇帝远,朝廷还管得着咱这旮旯里?
百姓们按兵不动,范勇还怎么向朝廷交差?眼看令期一天天逼近,他急得团团转。这天,他看到白发银须的老族长从县衙门口走过,心里不由一动:何不让德高望重的老族长给大家带个头?范勇当即把此意对老族长道来,谁知老族长一口回绝。老族长说:头发受之父母,哪能随意剃去?老祖宗留下的规矩,子孙怎可任意更改?
范勇被老族长这么一说,一时无语,只得喃喃应声:那倒是,那倒是两只眼睛茫然地望着前方。
老族长不知范勇在望什么,他回头顺着范勇的视线望去,看到不远处有一个道士,正在替别人算卦。老族长顿悟:范县令刚才一迭声的那倒是不是在敷衍自己,那倒是是那道士的谐音,他是在用道士头上的髻暗示自己。对啊,既然大家都不愿剃发,那么若是把头发挽成髻,装成个道士,这剃头令不就管不着了吗?再往深一层想,范县令自然不能直接把话说出口,这事儿当然是找我族长出面了!其实老族长刚才说归说,但他心里很清楚,真要和朝廷作对,终究是以卵击石,而现在这个权宜之计,能让全城百姓免去血光之灾,这不是天大的好事吗?
老族长感动得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老爷,您放心,我懂您的意思。我照办就是了!说着,立刻起身甩开大步疾行而去。
望着老族长的背影,范勇糊涂了:什么照办?什么懂您的意思?我都不懂什么意思,你还懂我什么意思?不过范勇有自知之明。他原本是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靠着家里小有钱财才捐得个县令芝麻官,走马上任以来也是靠着当地淳朴的民风,这官才当得安安稳稳。他知道自己没有什么真本事,脑子转不过弯来也是常事,所以现在闹不明白老族长的话,也属正常。
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自老族长照办的话出口,不消几天,他突然就发现,街上那些来来往往的成年男子,竟全把头发挽成了道士髻。他又惊又喜,老族长说的照办原来就是这个意思啊!他连连感慨:姜到底是老的辣啊!兴奋得立刻上书顶头上司刘知府,报告剃头令在本县推行成功。
PART.2 巧妙剃头
原以为事情就可以这么含糊过去了,可谁知刘知府得到报告怎么也不相信:你范勇会有这么大能耐?大笔一挥:十日后本府亲临贵县,如确属实,则上报朝廷,以立典范。这一来范勇吓坏了,赶紧找老族长求救。老族长听罢,沉思片刻,安慰说:老爷,其实这也不是什么难事,好在还有十天时间,我可以教大家一些道家学问,到时候应付过去就是。
十天后,刘知府果然来了,虽然觉得满街道士有点奇怪,但随便问几个人,都能讲上几句道学。刘知府一心恋功,于是也不深究,回去便上书朝廷,还添油加醋地说该县大行道教,百姓安分守己,全城一片祥和,云云。皇上于是龙颜大悦,遂下令刘知府和范县令各官升三级,半月后进京即任。
如果换成平时,官升一级都是美事,何况三级。可圣旨下到县里,范勇却吓得浑身发抖:只要新任县令一到,pian*局立刻拆穿。怎么办?不过范勇虽笨,却也知道如今刘知府和他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于是鼓起勇气连夜上书,把真相向刘知府和盘托出。刘知府得知气急败坏,可事已至此,只有一起想办法应对。最后,两个人总算想出一条缓兵之计。
很快,范勇上书皇上:臣受皇恩,感激涕零。却闻太妃生病,全国征集良药,本县虽小,但人人崇尚道教,道家最讲究炼丹延年,臣愿在本县留任,组织有德道长为太妃祈福炼丹。
皇上看罢折子,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大大地把范勇夸了一番,还拨了一大笔银子,给他用以炼丹。这回祸越闯越大了,范勇想想反正早晚也是个死,不如索性利用炼丹做文章,让百姓自己把额前发剃了,以绝后患,自己也不枉真正做一回父母官。
于是,范勇下令建起一座炼丹房,并贴出告示:今奉旨为太妃炼丹,特征药引一味,即成年男子额前三寸宽发。献发者,每人可得银子二十两。哇,二十两啊,我一家老小几年也挣不到这么多银子!是呀,医病救人本来就是行善积德的事,还有钱拿,这不是两全其美吗?百姓们一看告示,交头接耳都活了心思,一开始还你看我、我看你地不好意思进炼丹房,终于有人跨出了第一步,出来时剃顶留辫,手里捧着白花花的银子。于是大家纷纷仿效,范勇终于松了一口气。
最后,城里就剩老族长一个人没剃发了。范勇苦口婆心地劝他:难道全城就你有骨气?命都没了,还要什么祖传的规矩?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个道理您总该明白吧?范勇向来笨嘴拙舌,此刻说出这番话来,连他自己都觉得吃惊。老族长摸着自己头上那几根稀疏的头发,一面听一面长叹,最后说了声也罢,一咬牙终于也跨进了炼丹房。
PART.3 智退知府
剃了头的百姓很快就适应了彼此的打扮,而且因为那二十两银子,他们过的日子比以前滋润多了。但范勇的心却如油煎般难熬:眼看皇上下达的炼丹限期快到了,拿不出丹来要砍头,若是随便拿个什么东西去糊弄,又于心不忍。万一以后太妃真要吃出病来,到时候全城百姓也会丢了性命。思来想去,范勇觉得还是自行了断最干净,死了自己一个,不连累任何人。于是他拿出纸笔,详细写下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对后人有个交代。第二天,他把此件封了口,郑重其事地交给老族长,推说自己要出趟远门,一些地契之类请代为保管,然后告辞了。
老族长总觉得范勇今天的神色不对头,他前脚走,老族长后脚就将封口拆了,一看,目瞪口呆,急忙把大家召集来,讲了这件事,发动大家立刻分头四处追寻范勇。
终于,人们在西山脚下发现了范勇,只见他脖子上套着三尺白绫,正吊在一棵歪脖树上。大家哭着叫着冲过去:范大人,你不能死啊!一时间,悲风愁云布满山谷。可没想到哭声一起,吊在树上的范勇居然扑通一声摔在了地上。
原来范勇毕竟胆小,白绫都套上半天了,还迟迟不敢蹬脚下的石头,正踮着脚在给自己鼓劲呢。刚才大家光顾着看套在他头上的白绫,没注意到他脚下的石头其实还没有蹬掉。
老族长赶紧指挥大家把范勇扶起来。正在这时,忽见远处有人策马而来,原来是范勇的一个贴身侍从,大老远地就朝范勇狂喊:老爷,知府大人来啦!太太妃晏驾啦!
范勇一听太妃晏驾,惊得一个鲤鱼打挺站直了身子:此话当真?在众人的簇拥下,他兴冲冲赶回县衙,果然,刘知府已在衙里等得不耐烦了。
刘知府见了范勇就说:太妃晏驾,皇上派我来清点炼丹所拨之银,悉数运回。
范勇心一横,反正总得一死,就实话实说地把给老百姓分银之事说了个透。刘知府其实是心存鬼胎,接了这趟皇差,是想借机从中大捞一把,眼看美梦落空,他气得脸色铁青。转而一想:这小子会不会又在我面前耍花招?他执意要去库房亲自查验,返京后状告皇上。
这时候,老族长已吓得借故溜没了影,而范勇死意已决,只想做个饱死鬼。他拍着胸脯对刘知府说:刘大人急什么,反正我早晚也是个死,吃饱喝足了,我跟您走就是了。他传人摆饭上酒,也不招呼刘知府,只管一个人猛吃猛喝。吃饱喝足了,才把刘知府带到库房。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到库房之后把那些银箱打开一看,里面居然装满了白花花的银子。范勇傻眼了!
刘知府乐得哈哈狂笑:你小子想诈我?哼,也不看看我是谁?他令手下人立刻将银箱装车,起程上路。
可就在这时候,突然吆喝声四起:刘大人抢银子啦!不能让他们走啊!只见全城百姓手里拿着棍棒家什,突然从各个方向涌来。刘知府吓得脸都白了,慌慌张张地赶紧指挥人马上路,匆匆奔京城方向而去。
望着他们的背影,老族长不知从哪里突然钻了出来,朗声笑着对范勇说:恭喜老爷,这笔银子账咱们终于借刘大人的手洗清了!原来老族长佯作溜走,其实是回来组织乡亲们到库房去做手脚。大家有银出银,有力出力,将银箱都装满石头,只在最上面几只箱子的石头上面铺了一层薄银;为防被识破,又演了刚才那场棒打刘知府的好戏。范勇闻知,顿时泪流满面(故事会在线阅读)
儿童经典故事_剃头的睡前故事(6):
谢能舍一漳浦剃头
谢能舍是个浪荡子,花钱似流水,经常让他老爸气得一直吹胡须。没办法,谢琏叫他去训示说:儿啊,你的岁数不小了,虽是官家囝儿,也要学会料理家事,该花的即使一百两银子也该花,该省的一文钱也要省下来啊。小谢听了连连说是。
这天,小谢看见自己的头发长了,就想出对付老爸的办法:他雇了一顶轿,将他扛到漳浦去剃头。回来时,他洋洋得意地禀告父亲说:老爸,我可听你的教训啦,今日我坐轿去漳浦剃头,省了四文钱。谢琏听了,气得蹦蹦跳:啥米?坐轿去漳浦剃头,你这孽子啊!气死吾也!
小谢笑笑说:我是照你的教示来做的呀,你不是说过,该省的一文钱要省,该花的一百两也要花吗,漳州剃头十二问,漳浦剃头只要八文钱,这四文钱就是该省。探花的公子出远门,不坐轿子会被人耻笑,你也没面子啊,这四两银子是应该花的呀!
谢琏踢椅拍桌,大声吼喝:你这个讨债囝,是故意给我败家业啊 !小谢拍手说:老爸,你讲对拉,好戏还在后头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