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故事分享 列表

睡前故事

标准的故事22条

2024-10-28 07:33:03

标准的故事22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2条关于标准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标准的故事(1):

猪的标准

一次,一头猪钻进一座富丽堂皇的大宅院中,随心所欲地在厩和厨房周围游逛。后来,猪又来到花园,刚下过雨,园中到处都是污泥和水洼,猪高兴地在里面打了几个滚。大宅子也不过如此嘛,也有这种地方!
  可是它还觉得不过瘾,见自己浑身都是脏泥,看到厕所旁边有一条阴沟,于是它跳到臭水里又翻又滚,洗了个澡,接着就回家了。
  嗨,你去哪儿了?主人问它。
  去大宅院转了一圈。猪不以为然地说。
  啊!去那里了啊!主人惊叹起来,一副神往的样子,接着问,那里是不是特别豪华漂亮?我听别人说,那里的房舍高大壮丽,门上都镶嵌着金银珠宝,后面的花园里奇花异草,芳香四溢,还有那里的东西一件比一件精美
  我向你保证你听到的那些都是胡说八道。这头猪哼哼唧唧地说道,哪里有什么金银珠宝!后花园我倒去过,但是也没有你说得那么好,那些花花草草的我没什么印象,不过那里的泥巴和水洼很好,在里面玩耍很不错。你也可以想象到我不会吝惜鼻子,我把那整个后院的泥土都翻遍了,那条洗澡的河流似乎还不错,但是如果能再宽一点就好了
  【大道理】:评判的标准大都建立在个人的兴趣和偏好上。如果想要真正客观地了解事物本身,最好不要轻信别人的判断。

标准的故事(2):

生活的参照标准

当一个人去买一个碗时,他知道一些鉴别瓷器质量的方法,也就是说,一个发出清脆声音的碗必须是质量好的,只要轻轻敲击其他的碗。但是当他来到商店时,他发现每个碗的声音都不够清晰。最后,店员拿出了高价的工艺碗,但他对结果不满意。最后,店员迷惑不解地问道:"你为什么用碗轻轻地打它?"这个人说这是鉴定瓷器质量的一种方法。


听了这话,店员立刻拿起一碗质量很好的碗递给他:“尝尝这个碗。”他换了碗,然后轻轻地敲了敲其他的碗,他的声音变得洪亮。


原来他手里拿的是一碗质量低劣的碗。如果他轻轻地触摸每个碗,他会发出一种浑浊的声音。合伙人变了,参考标准变了,一切都变了。

[[[生活也是如此。如果你的参考标准是错误的,那么你眼中的整个世界都是错误的。



标准的故事(3):

世界标准日的由来

世界标准日由来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理事会发布了第/号决议,决定把每年月日定为世界标准日年月日第一次举行盛会,在世界范围内纪念世界标准日从此,每年月举行纪念活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前身是国际标准化协会(ISA),成立于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解体年月日中美英法等个国家的代表,在伦敦开会,决定成立国际标准化组织年月宣告正式成立,中国为创始国之一从年月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中国标准化协会名义


标准的故事(4):

幸福标准:17CM和4℃

  一位从事房产营销策划的年轻人,经过几年的奋斗,在业界已小有所成。他的生活每天像拧紧了的发条,被传真、资料、甲方以及各种方案充塞得满满的。
  一夜,他加班到很晚,走了好长一段路也没有叫到车。
  走得热了,他停下来,松开衬衣领子,仰头呼了口气这时,他吃惊地看见星星在丝绒般的夜幕上闪烁着,流溢着无言之美,一如他大学毕业离校前最后一晚,几个要好的同学躺在图书馆前的草地上看到的那样。那夜,他们深深地被血脉中的鼓张的青春激荡着,被广袤的星空与未知的前途吸引着。
  那以后,他几乎再也没有注视过夜晚的星空了他一直保持着弯腰奔跑的姿势。
  太忙了!欲望总在膨胀,目标总在前面
  夜晚的这个时刻,他多半在楼盘方案、计划书以及各种应酬中度过,他从没有想过哪怕透过一扇小小的窗,去望望宁静的夜空,倾听心灵的细小声音。
  欲望像越滚越大的雪球,蛊惑着他拼命向前,那个雪球通往幸福吗?幸福的标准又是什么呢?他不知道.心灵被欲望占据久了,有些麻木了。
  星空下,他突然想起以前在大学看过一位日*-本餐饮业巨头总结的成功之道:在其连锁店中提供给顾客的,永远是17CM的汉堡与4℃的可乐,据他的研究人员发现,这是令客人最好的口感,当然你可以选择把可乐加热到12℃,把汉堡做成20CM厚但它们并不意味着最佳口感。
  对于幸福,其实也只需要17CM和4℃就够了。
  幸福,是一路上持续发生的,就如某夜静极而美丽的星空带给人的震撼,而非那令人疲惫的终极雪球。


标准的故事(5):

选拔新标准

某县组织部选拔一名建设局局长。全县几十个乡镇够条件的人,有六十多人参加了选拔。结果难倒了组织部田部长,因为笔试面试下来的成绩,竟然有三个并列第一名。
田部长思考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向县委书记建议,再考一下三人的厨艺。
结果厨艺最好的陈镇长,最后当选为建设局长,另外两个落选了。
其中一人,某乡镇的齐书记不服,到市委组织部长告状,说他不是败在了能力上,而是败在了厨艺上,也就是败在了不公正上。试问一个全身心为乡镇经济事业发展的人,怎么可能会厨艺好?
市委组织部领导觉得说有理,就找来了田部长,问他为什么最后要考厨艺?厨艺是厨子的事,与发展经济有什么关系?
田部长说,是否精通厨艺,是这个人以后是否优秀的关键。
他问,奇怪?为什么?
田部长说,爱厨艺的人,就爱家。其实在外面吃几大千,未必如家里自己做的一碗杂酱面好吃。
他点点头,这个我有感受,我同意。
田部长说,爱厨艺的人容易清廉。
他问,这个我却不明白。
田部长说,会厨艺的人,没公宴就自己回家煮着吃。可是不会厨艺的人呢,他想的就是找饭吃,找这个老板那个老板请他。一吃就容易出问题。


标准的故事(6):

古代美女的标准是什么?

  中国自古以来便对美有着一套成型的审美理论。而选美,自然也是古已有之。中国古代的选美,可以说是从宫廷甄选后妃开始,那么在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对女人的审美标准究竟是什么?选美女又有哪些标准呢?
  在古代中国男人的眼中,一个女人身体上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既不是她的脸蛋,也不是今天我们所说的三围,而是一双莲足,也就是小脚。看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一个人气很高的女性角色,潘金莲。三寸金莲,就是古代一个女人最美的地方。大家应该记得西门庆俯身拾筷的时候,趁机摸了摸潘金莲的脚这件事吧?这一点,不就透漏出古代男子对女性的莲足情有独钟的审美特点吗?
  所以,古人的选美,首先就是比脚。而比脚选美又有很多的称谓,比如说赛足会、晒足会、莲足会等。这种选美比赛出现在明代正德年间,而又以山西和直隶两地最盛。当时每逢佳节庙会,集市之上士女云集。这些女性或围坐于空场,或坐于车中,盖着盖头,不能让人看到脸。但是她们在这时候会把自己的秀足露出来,当然,她们都穿着鞋袜。而由男性在一番品脚论足后,依次定出状元、榜眼、探花。那些名列前茅的女性,会因此远近闻名。而那些待字闺中者,也会因一个好名次而使自己身价倍增,非常容易物色个好人家。
  当然,一双莲足是选美中的重头戏不假,不过古人的审美标准却不是这么简单的。
  总体而言,除了要有一双莲足,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评测。
  乌发蝉鬓:乌就是说要有一头乌黑的长发,蝉鬓则是指面颊两旁近耳头的薄如蝉翼的头发。乌这个词早在《左氏春秋》中便已出现,至于蝉鬓一词,则出现在三国时代的魏国,是魏国王宫中一名叫莫琼树的宫女所梳的发型。显而易见,发质是古代男性对女性审美的一项标准。
  云髻雾鬟:鬟,就是环髻的意思,髻则是指束在头顶的那个结。云髻雾鬟,就是说女性梳出的发髻要状如云雾。可见,发式也是古代男子对女性审美很在意的一个方面。
  娥眉青黛:娥眉这个词被用来专指女性的眉毛。青黛娥眉便是说把眉毛剃掉,然后用青黑色的颜料来绘画眉毛。这种化妆手法,在西周时期就流行开来。这听上去有些毁容的味道,但是也说明了眉黛素来是女性的一项审美指标。
  明眸流盼:明眸就是又大又明亮的眼睛。流盼是流转目光观看之意。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大眼睛里秋波荡,这当然会被列为美女的一条标准。
  朱唇皓齿:顾名思义,朱唇便是红唇,皓齿便是雪白的牙齿。红唇彰显牙齿的洁白,雪白的牙齿又衬托樱口朱唇,正是相得益彰。
  玉指素臂:古人对女性的手指与手臂非常重视。作为美女,则手指必须纤细而柔软,手臂则必须白皙,而且还要圆润而充满弹性,此谓之素臂.其实就像现代人喜欢美腿美女一样,美臂美人是古代的一种审美倾向。
  细腰雪肤:细腰便是腰肢纤细,走起路来好似拂风的杨柳。雪肤则是肌肤雪白。细腰雪肤,这一点和现代人的审美倒是极为相似。
  红妆粉饰:红妆指女子盛妆,粉饰便是在脸上涂抹**,也就是说会化妆也是评定一个女性美不美的标准。
  肢体透香:如果一个女人天生不用喷香水就可以散发出迷人的香气,想必能令所有的男人发狂。这种自然香的美女向来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据说除了清代着名的香妃,西施也是浑身散发着香气的美女。这是男人的极致幻想,在一个男权社会中被列为对女性的审美要求,也是不足为奇的了。
  美女是男人永远不会离嘴的话题。时代的进步使我们不会像古人那样对三寸金莲再生出近乎变态与偏执的喜爱。而东西方文化的融会贯通也使我们的审美逐渐趋向于丰乳肥臀的西方标准。其实,不同的人审美标准自然不同,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不过,当我们知道古代的这些审美标准后,中国古代的四大美人如果穿越到现代,到底还是不是一个美女还难说呢。


标准的故事(7):

幸福的标准

幸福的标准

周海亮

男人对他的爱情是不太满意的,他固执地认为自己应该有一位更出色的恋人。女人不苗条,不艳丽,左颊有一颗巨大的黑痣。

女人在遥远的城市读书,终于要回来了。男人去车站接她。这一对尴尬的恋人,都已不再年轻。

一路上男人想,是否应该结束他们七年的恋情呢?如果是,该如何向她开口呢?男人打理着一家小公司,他的职业让他面临着太多的诱惑。

等了一天,车来了三班,却仍不见女人,男人打女人的电话,却拨不通;再拨,仍不通。男人急了,去车站办公室问,有人告诉他,由于暴雨,路上出了车祸,一辆公共汽车翻进路边的深沟,当场死三人,伤二十二人。

男人感觉到脑袋被重重击了一下,身子晃了晃。后来被继续告知,出事班车的起发站,正是女人读书的那座城市。这时他的身子晃得更厉害,几乎站立不稳。他似乎听到炸弹在脑子里爆开的声音。

男人搭车去几百公里外的医院寻他的女人。他跑遍了所有的急诊室、病房和走廊,叫着女人的名字。他仔细地观察着每一名头缠纱布的伤者,然而伤者中没有他的女人。他的女人已经不在了,男人这样想着,昏倒了。

男人恍恍惚惚地昏迷着,却真真切切地悲伤着。他突然想到了女人的千般好,突然意识到自己对女人深深的爱和依恋。他想,为什么自己的女人不是那个被座椅擦伤了皮的女人呢?为什么不是那个被轮胎轧断两条腿的女人呢?为什么不是那个被溢出的汽油烧毁了容貌的女人呢?甚至,为什么不是大夫所说的那个已被撞坏大脑、极有可能成为植物人的女人呢?他想,无论哪种情况,他都会娶她的。可是,尽管男人在一场灾难面前把标准降得很低,他的女人还是不在了。

突然,他接到女人的电话。听到女人的声音,他颤抖得不能自控。女人告诉他,她所乘坐的车子在一个极偏僻的地方抛锚,换乘的另一辆在绕行时让一条洪水冲垮的断桥截了路,于是不得不再换乘第三辆。总之发生了很多事,这很多事,让她耽误了一天多的时间。她说,现在她住在一家乡村的旅店里,运气好的话,明天就可以见到他了。

女人说了很多,男人默默地听着,泪流满面,如虚脱了一般。他问女人,你的电话怎么打不通呢?女人说,没电了。男人仿佛没有听见,继续问,我拨你的电话,却为什么打不通呢?女人说没电了啊。男人却仍是问,似在梦呓。

男人搭了出租车,亲自去那家乡村的旅店接他的女人回来。男人没有告诉女人车祸的事。男人看女人那颗巨大的痣,痣也是迷人的。男人有一种大难不死、劫后余生的感觉。

男人与女人结婚了。婚后,男人幸福得要死。他发现,面前的这个女人虽然并不出色,但毫无疑问是世上最适合做他妻子的女人,或许,也包括那颗痣。

几年后的一天,在一个黄昏,在餐桌上,男人喝了些酒,男人告诉女人说,我差一点就失去你呢。

女人就问为什么。

男人说有一场车祸。其实车祸还没有来时,我心里已有了车祸。后来真的车祸来了,我心里的车祸就没有了。

女人糊涂了,说什么呢,讨厌。

男人眯着眼。男人说,是真的。一场本与我们毫不相关的车祸,却让我降低了爱情和幸福的标准,结果,我收获了更多的幸福和爱情。

女人还是听不懂,男人说你别猜了。然后他轻搂着女人的肩,男人说,我爱你。

幸福,有没有标准?有,亦没有。有人将锦衣玉食、宝马香车、高官显位视为幸福,有人却将粗衣素食、平平淡淡、家庭和睦视为幸福。而幸福与欲望二者成反比关系:欲望越高,你就离幸福越远;知足常乐,你就越容易真切地感受到幸福。现实中,人们往往会步入一个怪圈:拥有了往往感觉不到幸福,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不知满足;而一旦失去了,才倍感昔日拥有之珍贵,用一个个“假如”想找回自己不曾珍惜的幸福。与其等到失去了再去悔恨,不如好好地珍惜现在的拥有。拥有,即便不够完美,也是幸福。(姚绍清)


标准的故事(8):

上天堂的标准不能降

这天,上帝闲着也是闲着,便取过天堂的灵魂簿信手翻来。他翻了一页,又翻了一页,最后将整本天堂灵魂簿翻了个遍,啪地拍在办公桌上。随即,大使徒彼得应声而入,上帝指着天堂灵魂簿叫他自己看。彼得默默地从头翻到尾,没什么问题呀。

彼得也不敢多嘴,静静地等着上帝指示。尽管上帝喜欢在肚里做文章,凡事都爱让使徒们猜,但有谁能猜得中上帝的心思呀?上帝边用手揉着胀痛的额头,边叫彼得一个个念来听。

彼得翻回第一页,轻声念了起来。

灵魂一:雅那切克,男,65岁,郊农,妻亡,被强征强拆后失地失业,抑郁而亡;终生与土地为伍,平庸懦弱,无英华可以自见,无名誉可以震俗,虽无作为,但不害人。拟上天堂;

灵魂二:康斯坦丁,男,54岁,工人,上班途中被公交车撞死;老好人,凡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再多的麻烦和不公也照单全收,从不得罪人,终生窝囊无为,但本性善良。拟上天堂;

灵魂三:杜伦迪娜,女,72岁,公务员,病故;爱贪小便宜,但不**受贿;自私自利,却常给乞丐零钱;钻营取巧,反而碌碌无为。终生无可圈可点,但也无大错大恶。拟上天堂;

灵魂四:舒尔茨,男,43岁,职员,在火车站候车时被恐怖分子砍sha;酷爱小偷小摸、小du*小嫖,为人处世毫无原则,三教九流皆是朋友。终生浑浑噩噩,形同白活。拟上天堂。

上帝大皱眉头,朝彼得摆摆手道:你们就以这个标准,将这些一文不值的灵魂收入天堂?

彼得面露难色,支支吾吾道:上帝,我们也不想呀。但人间现在就这个样子,想收到万古流芳、明德惟馨、仗义疏财、负重致远、威武不屈、富贵不*yin*、海枯石烂、守身如玉的灵魂,其概率几乎为零;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想收到明哲保身、委曲求全、随遇而安、自食其力、心地善良、碌碌无为的灵魂,已经不错了。问题不是我们降低了标准,而是人间的底线崩溃了;龌龊的灵魂比比皆是,干净的灵魂又有几个?而伟大高尚的灵魂更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如果我们还是高标准严要求,谁还能上天堂?如果谁也上不了天堂,那又如何诫勉凡人呢?

上帝铁青了脸,说:我不信!照你这么说,人间就没有志士仁人?就没有壮志凌云、雄才大略、平步青云、功高盖世的庸中佼佼者?

彼得小声道:昨天貌似有一个,但被我打入地狱了。他取过地狱灵魂簿,翻到记录的最后一页,拿给上帝看。

他说:此人叫列斯,是个无赖,30岁前没于过一天活,由他老婆养着。他老婆听信邻居劝告,逼他出去干活,她说你先找个地方干点什么,慢慢就会升职,然后换个好工作他却嫌老婆烦,找了把洋锹,气鼓鼓地在屋后胡乱挖坑。

邻居从窗口探出头来,问他挖什么呀,他说挖金子。邻居问这儿有金子?他咧嘴点头露出一颗金牙。邻居问你需要人吗?我去把亲戚都喊来。院子里的人得知发现了金矿,就都听他指挥。

第二天警察来了,说想开采金矿要去警察局、市政府申请许可证;要登记注册矿区,签订私人开采金矿合同;还要到财政局备案。但他左等右等,私人采矿合同没批下来,市政府却专门成立了市属采矿企业,他任经理,还派给他100名采矿工、40名洗矿工。

首都方面对这种贵重金属的开采管控极其严格,随即又成立了独立的国有黄金开采企业,他任总经理,派给他1000名采矿工、400名洗矿工,另有女秘书、厨师、司机和专车,俸禄也极高。

随着开采工作的展开与深入,他们挖了院子、街道和公共设施,与市政部门起了争执,后来首都方面出面干预,他就成了城建与金矿开采联合企业的经理。接着挖了电影院和歌剧院,他兼文化艺术管理局局长。再接着挖了机场,他又兼机场经理

最后他身兼数十职,实在忙不过来,便辞去其他职务,只担任国家金融部门的要职。从此,他房产无数、国外存款无数、小三小四无数、黄金无数而开采活动还在浩浩荡荡的进行中,却始终没有挖到黄金。您说,他的灵魂能上天堂吗?

这是个案,不能以偏概全。上帝沉思道。

彼得说:那您往前翻翻看,几乎都是如此。当下,在人间的每个领域,都不乏像马列斯这样的能人与大有作为者,他们个性鲜明,极具创新性的破坏力。他们什么都挖,以摧毁数千年来人类文明所沉积的道德、信仰和人格尊严为手段,极大地满足个人全方位的欲望。人间貌似繁华如锦,实则无底线地堕落。一部分人过着骄横奢侈的生活,而极大部分人则跌入绝望的低谷。如果让这样的灵魂上天堂,那天堂还有什么庄严和神圣可言?人们还会相信有天堂的存在吗?

上帝突然直起身来,对彼得怒吼道:就算如你所说的那样,上天堂的标准也不能降!他吩咐彼得:去把其他人叫来,我们下趟人间。

彼得去叫其余十一个使徒时,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每天将天堂与地狱的灵魂簿放在上帝办公桌上,已经很久了,总算没有白忙。他自言自语道:是到了清除灵魂的沙尘暴与雾霾的时候了,让那些金子的和湛蓝的灵魂重现人间。


标准的故事(9):

美丑标准寓言

美丑从来都不是绝对的,阳朱来到宋国的一个客栈,看到店主的两位小妾美丑不一,在询问缘由后便深受启发。

阳朱到宋国,投宿在一家客栈里。店主人热情地接待阳朱,并向他介绍自己的家人。阳朱发现主人有两位小妾,一位长得亭亭玉立,楚楚动人,而另一位却相貌丑陋。偏偏令人不理解的是,店主宠爱丑陋而轻贱漂亮。

阳朱怀着好奇心,想打听个究竟,便询问缘由。

“那个漂亮的自恃美貌却轻视他人,傲气的不得了,我越看她,越觉得丑;这位看似丑陋的心地善良,待人谦和,知情达理,令我越看越觉漂亮,我一点也不认为她不漂亮。”说到这里,正好漂亮的那位小妾昂首挺胸地走过来。主人连看都不看她一眼,对阳朱说:“瞧这德性,这模样,实在叫人生厌,她哪里知道什么叫美,什么为丑!”

阳朱在店主人的一番启发下,很受教育。他认为,外形固然很重要,品行却是更重要的标准。一个人若貌美再加上品格高尚,那就一定会受到人们的爱戴。若相貌不理想而心灵美,也会获得尊重。

对美与丑从来有两条标准:追求外在美,是表面的肤浅的;崇尚内在美,是本质的富有内涵的。

炫耀表面美,踞美自傲是浅薄的丑陋;自尊自爱谦逊待人是美的境界。表面美是暂时的,内在美是永恒的。

上一本:传奇大百科全书下一本:传奇大百科全书

标准的故事(10):

俸禄的标准

杜瓦尔是弗朗索一世皇帝的图书管理人。
  一天,有人出了一道题,让他回答,他答道:我不会。
  可是皇上是根据您的学识,才给您俸禄的呀。那个人不怀好意地问。
  说得没错,皇上给我的俸禄的标准是按我所懂的东西的多少来判定的,如果按我不懂的东西给我俸禄,皇帝的全部财宝也不够支付我的。杜瓦尔答道。
  【大道理】:世界上没有无所不知的人,因为知识是永远也学不完的。唯有学习,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

标准的故事(11):

择偶标准

  齐婶是个单亲妈妈,对儿子小齐的事情向来大包大揽。小齐谈过几个女友,齐婶却都没看上,她说:做我儿媳妇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必须姓齐,二是要捧铁饭碗,三是必须属猪。否则,一概免谈!孝顺的小齐拗不过母亲,千寻万觅,总算找到了符合要求的姑娘。齐婶很高兴,忙让小齐带她来家里吃饭,还叫来了弟媳,讓她帮忙把关。
  见了姑娘,齐婶却有些犯嘀咕:长得挺秀气,就是有点显老。她拉着姑娘的手问: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姑娘尴尬地笑道:阿姨好,我叫祁小雅,属猪,在市检察院工作。齐婶满意得直点头,席间大家相谈甚欢,弟媳却总是欲言又止。
  散席后,小齐去送姑娘回家,弟媳忙拉着齐婶问:姐,你为啥要定那三条标准呀?齐婶笑道:还不是为你外甥好?让他找同姓的,将来孩子跟谁姓都一样;要捧铁饭碗的,是为了没有后顾之忧;并且我找人算过,属猪的跟你外甥最合,跟我也不犯冲,多好!弟媳听得直摇头:好啥呀姐,那姑娘我认识,我跟你说实话吧!
  齐婶顿时紧张起来,只听弟媳说道:她是姓祁,但不是咱家这个齐,是祁连山那个祁!齐婶愣了一下,说:没事,反正读着也一样。
  弟媳又道:她也确实在检察院工作,不过做的是法医。啊?齐婶又是一惊,算了,好歹也是吃公家饭的
  弟媳再道:我还没说完呢!她属猪也的确不假,可她属的是上一轮的,足足比小齐大了11岁呢!
  听了这话,齐婶彻底傻了眼。


标准的故事(12):

用最简单的标准活好自己

被问到想吃面包还是油条时,可以回答不饿,暂时都不想吃。

被问到喜欢伴侣比自己高还是矮时,可以回答高矮没关系,谈得来比较重要。

这些回答就表示我们有选择,不只二选一,而且可以选择要或不要,我们的意志得以实现,我们可以感受到拥有选择所带来的幸福。

你可能听过一个嘲笑商人的小故事:一个商人去了一个小岛出差,他在小岛的海边遇到一个渔夫,这渔夫的船很小,捕到的鱼也很少,但渔夫不在意,懒洋洋地躺在船头享受阳光海风。商人发现鱼这么多,渔夫却这么懒,忍不住职业病的发作开始为渔夫规划:如何向银行借钱来添购设备、成立捕鱼船队,然后就可以整合上下游、多元化发展,等等。

“然后呢?成立了大公司、赚了大钱之后呢?”渔夫问。

“然后?然后你就可以退休,找个漂亮的小岛,整天悠哉地享受阳光与海风啦。”商人说。“我现在就已经在过这样的生活了啊!”渔夫笑着说。

这个小故事摆明了要讲商人是笨蛋,渔夫是智者。商人辛苦奔忙那么多年,最后得到的无非是渔夫早已在享受的生活。这个故事当然能打动不少为工作所苦的人。但这个故事没提到一件很重要的事。如果渔夫依照商人的建议,奔忙多年,也幸运地赚到了钱再退休,所换到的生活真的只是跟渔夫本来的生活一样吗?

当然很不一样。

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渔夫人生的选择,会比原来多得多。

渔夫目前虽然悠哉,但谁也不知道他心中是否偷偷在忐忑:他其实已经提早把他的选项用掉了,他选择不要忙于赚钱,他要悠哉度日。这个选择不劳我们来评价好坏,渔夫自己高兴就好。

但是每个选择,都会使我们之后的选择变更多或变更少。你会翻开这本书,也是一个选择:好奇是否人生有更多的可能,而我作为作者,当然也是为了令看书的人,能一步一步累积更多的选择,才有动力写这么多字啊!如果每读一页就关上一扇人生的门,这种书写来干吗呢?

为什么要那么辛苦,只为了多一些选择?

因为有得选择,是感觉幸福的基础。没得选择的时刻,永远是我们最郁闷的时刻。

拿笔想画一个圆,在圆形画成的那一瞬,就势必会同时出现圆形的里面跟外面。没有外面,就没办法有里面,也就没办法形成那个圆。

这个世上,没有所谓的别人,就没办法形成所谓的自己。没有别人,可不只是没了水电交通医疗美甲店以及麻辣锅,而是这一生就注定永远没了可说话的对象,没了被认识的可能,沒了被需要的机会,没了爱人与被爱。

既然没有别人就无法有自己,那就无可回避地剩下一件事:如果真心想要“做自己”,我们一定是在别人环绕之下做自己,而不是搭火箭到空无一人的火星上去做自己。

自己以外的人,就是别人。我们需要别人,但我们更需要在别人环绕之下,依然保有自己。

所有与别人的相处,都是为了让我们这个仅有的、独一无二的自己,能够活得更自在,而不是更委屈。

想象、感受,并且迈出步伐、付诸行动去安排我们与别人的关系,我们才有机会住进内心那个柔和又坚固的居所:做自己。

一个情商高的人,能令别人感到“如沐春风”。你要活得自在,这不用跟任何人解释任何理由,因为啊,这是你的人生。


标准的故事(13):

参照标准

  一个人去买碗,他懂得一些识别瓷器质量的方法,即用一只碗轻撞其它碗,发出清脆声音的碗肯定是质地好的。但来到店里,他却发现每一只碗发出的声音都不够清脆。最后店员拿出价格高昂的工艺碗,结果还是让他不甚满意。店员最后不解地问:你为什么拿着碗轻撞它呢?那人说这是一种辨别瓷器质量的方法。

  店员一听,立即取过一只质量上好的碗交给他:你用这只碗去试试。他换了碗,再去轻撞其它的碗,声音变得铿锵起来。

  原来他手中拿着的是一只质地很差的碗,它去轻碰每一只碗,都会发出混浊之音。合作者变了,参照标准变了,一切都变了。

  生活也是如此,你的参照标准如果错了,那么你眼中的整个世界也就错了。


标准的故事(14):

选拔新标准

某县组织部选拔一名建设局局长。全县几十个乡镇够条件的人,有六十多人参加了选拔。结果难倒了组织部田部长,因为笔试面试下来的成绩,竟然有三个并列第一名。
田部长思考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向县委书记建议,再考一下三人的厨艺。
结果厨艺最好的陈镇长,最后当选为建设局长,另外两个落选了。
其中一人,某乡镇的齐书记不服,到市委组织部长告状,说他不是败在了能力上,而是败在了厨艺上,也就是败在了不公正上。试问一个全身心为乡镇经济事业发展的人,怎么可能会厨艺好?
市委组织部领导觉得说有理,就找来了田部长,问他为什么最后要考厨艺?厨艺是厨子的事,与发展经济有什么关系?
田部长说,是否精通厨艺,是这个人以后是否优秀的关键。
他问,奇怪?为什么?
田部长说,爱厨艺的人,就爱家。其实在外面吃几大千,未必如家里自己做的一碗杂酱面好吃。
他点点头,这个我有感受,我同意。
田部长说,爱厨艺的人容易清廉。
他问,这个我却不明白。
田部长说,会厨艺的人,没公宴就自己回家煮着吃。可是不会厨艺的人呢,他想的就是找饭吃,找这个老板那个老板请他。一吃就容易出问题。


标准的故事(15):

美丑标准

美丑标准的故事

阳朱到宋国,投宿在一家客栈里。店主人热情地接待阳朱,并向他介绍自己的家人。阳朱发现主人有两位小妾,一位长得亭亭玉立,楚楚动人,而另一位却相貌丑陋。偏偏令人不理解的是,店主宠爱丑陋而轻贱漂亮。

阳朱怀着好奇心,想打听个究竟,便询问缘由。

“那个漂亮的自恃美貌却轻视他人,傲气的不得了,我越看她,越觉得丑;这位看似丑陋的心地善良,待人谦和,知情达理,令我越看越觉漂亮,我一点也不认为她不漂亮。”说到这里,正好漂亮的那位小妾昂首挺胸地走过来。主人连看都不看她一眼,对阳朱说:“瞧这德性,这模样,实在叫人生厌,她哪里知道什么叫美,什么为丑!”

阳朱在店主人的一番启发下,很受教育。他认为,外形固然很重要,品行却是更重要的标准。一个人若貌美再加上品格高尚,那就一定会受到人们的爱戴。若相貌不理想而心灵美,也会获得尊重。

对美与丑从来有两条标准:追求外在美,是表面的肤浅的;崇尚内在美,是本质的富有内涵的。

炫耀表面美,踞美自傲是浅薄的丑陋;自尊自爱谦逊待人是美的境界。表面美是暂时的,内在美是永恒的。


标准的故事(16):

广西考霸的“人生标准”

被清华大学录取的结果,让32岁的吴善柳终于可以结束长期边缘的生活状态。过去的八年里,他基本只做了两件事,复读,高考。

从2007年起,吴善柳转战于钦州四大高中,参加了八次高考,被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甚至北京大学医学部等名校录取过,但一次次放弃,一次次重新复读。

就像一辆已经长期偏离轨道的列车,终于回到了正轨。他说,这只是一种个人选择,很难复制,也不(符合)主流价值观,最好不宣传、不评论、不报道。

一错再错

2006年秋天,当吴善柳回到母校广西浦北中学复读时,谁也没有想到,他会连考八年。

那时的吴善柳,已经念完了人生的第一次大学。1982年出生的吴善柳,初次高考还是2000年。因成绩不理想复读一年后,考入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他不愿意回忆自己的首次大学生涯,只简单地说自己是一错再错。他的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都没考过,最终连学位证也没能拿到。紧接着,他在北京的求职充满挫败,不得已回到南方。他尝试去打工,但换了几次都没有好的工作。都不是什么好工作,跟民工差不多。他说,当时的生活实在让我无法忍受了,复读完全是迫不得已。

他的父亲吴津贤支持儿子的这一决定,为考取理想的大学而奋斗。现年57岁的吴津贤在钦州市浦北县北通镇小学任报账员,之前做过语文教师、副校长等。吴善柳的小学语文,就是他教的。

他说自己的大学非常平凡,没什么人注意。一个细节除外:在毕业求职时,清华、北大名校文凭的巨大优势给他带来了强烈的刺激。

特殊学生

2006年吴善柳回到浦北中学复读时,他高中时同级的同学梁德涛早已从广西师范学院毕业,回到浦北中学任教。校领导也一度略为担心,会不会加剧他的压力。

浦北中学是钦州地区四所省级示范性高中之一,出过三名自治区高考状元。

有着三十多年教龄的语文老师尹胜担任吴善柳所在复读班的班主任,他从1994年开始一直奋战在毕业班火线。尹胜告诉记者,这是受吴善柳表姐的托付,她是浦北中学校长的爱人,也曾是他的学生。

据尹胜回忆,校领导当时找他谈话时说,吴善柳回来复读就是为了考取清华北大。

后来和吴善柳聊天时,他也听到了类似的答案。吴告诉他,大学毕业时看到清华、北大的学生一亮牌子就很容易找到好的工作,对比之下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也想挑战一下,挖掘一下自己的潜力。

对于这位特殊学生,浦北中学提供了一些额外照顾:在教师宿舍留了个带卫生间的房间,不必住学生集体宿舍。

尹胜告诉记者,吴善柳当年很快就找到了复习的状态,考试成绩基本都是年级前三。但大约半个学期之后,就开始有任课老师反映,吴善柳上课经常不认真听讲,看自己的书,作业也不全部完成,做其他的题目。

吴善柳最终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这在尹胜的意料之中。他认为这个学生虽然聪明,但不是那么扎实,虽然最差也有630多分,但这种情况基本可以锁定一所重点大学,但要冲击清华北大,要运气好、题路顺才可以。

那年夏天,尹胜有次校内偶遇吴善柳,劝他:不行就去读吧,不是非得清华北大。吴善柳的回答是,我考虑一下。

老师只能建议他明年换个环境,说你考了这么多年了,如果每天面对的还是同一批老师,双方都有压力,不利于复习。

秋季入学,吴善柳果然换到了另一个班复读。复习方法还是以我为主,但再次收获了北京师范大学。

事后回忆此事,吴善柳并非全不后悔。他说复读的前两年,还是有股劲儿别不过来,也没有料到要考那么多年才中,后来就有些骑虎难下。如果2007年时知道要考八年才能进清华,肯定就去北师大了。其实当初上了北师大,当个老师,也挺好的。不累,假期也多。

放弃北大的理由

之后的两年,吴善柳转学到了钦州一中,2010年秋天,他回到浦北中学,次年辗转灵山中学又复读了两年,2013年转入钦州二中。至此,钦州地区的四所省级示范性高中,都留下过他复读的印记。

这6年时间里,吴善柳基本上就在家复习,不怎么去学校。他的历次高考成绩依旧保持稳定,每次都考上重点大学,如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但始终和北大清华差一点儿。

最遗憾的是2011年,他以650多分的成绩首次进入广西前一百名。当时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在内的几所名校的招生组都曾跟他电话沟通,说如果他报该校经济、金融类专业,录取应该问题不大这是他除清华北大外的另一理想。

吴善柳说自己不是非清华不上。除了医学,北大的任何一个专业包括历史、哲学等,都可以;复旦也不错。而对于其他名校,他更看重专业。他对经济、金融很感兴趣,理想中的职业是当股票交易员,因为赚得多,刺激和有成就感。

简而言之,要么北大清华,要么名校经济专业。吴善柳说,这样的目标,完全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做出的一个理性选择。

他的另一理想,其实没有降低多少难度。他高中时成绩排在年级几十名,并不突出,复读时平时考试很少超过650分。而他眼中那些名牌大学经济、金融类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常常会超过清华、北大的提档线。

当年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录我的都不是经济类。同济大学吧,我感觉这个学校又差了一点儿。吴善柳说。

那一年,他最终拒掉了上海交大,还是选择冲击北大。

不幸的是,当年北大本部的提档线还是高了几分,录取他的是北大医学部。这一结果,让吴善柳失去了复读期间惯有的淡定,感到撕心裂肺的痛。但过了几个小时,就调整过来,准备来年再考。

这一决定令不少人感到惊讶。

吴善柳解释,放弃学医的主要原因是,自己从小害怕见血。但他也提到,听说医学部学生只在本校待一年,缺乏北大的氛围。

那年,他已经近30岁。幸运的是,两年后,他又考入了广西五十多名,680分的成绩也终于到达了北大清华的门槛。

论及最后冲击成功的关键,吴善柳认为,后面几年他调整了学习方法,开始做一些奥赛题来开阔思路和拔高。

尹胜虽然不认同吴善柳的学习方法,但心底赞赏学生屡败屡战,永不言败的勇气。在他看来,这种把某所大学几乎当成人生唯一目标的行为其实非常普遍,并非吴善柳一个人。学校和家长也有责任。

至于为高额奖金而反复复读的猜测,尹胜等当地教育界人士都认为不可能。我们这里是不发达地区,状元都没有太多奖励,何况只是普通重点。一般也就是学校不收学杂费,每个月给几百块钱生活补助罢了。

完美人生

虽然吴善柳反复强调自己从小没什么特别强烈的清华北大情结,也从来不是非清华北大不上,只说要考取理想的大学。但他2010-2011年复读时的一名同学告诉记者,有次听吴善柳说,不上清华,人生不完美。

对此,吴善柳的解释是,那只是酒后和自己哥们儿说的话罢了。

事实上,即便在短暂的采访过程中,这也不是吴善柳唯一一次使用完美一词,但他始终坚持,自己没有完美主义情结,连续复读是一个理性选择。

例如他曾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被录清华的结局也不完美。因为录得还是比较悬的。当时跟清华招生组打电话,我问金融,说肯定不行。土木工程?只有百分之十的可能。最后选的这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告诉我的可能性大概也就百分之四五十。

他还表示,入学后还是想辅修经济。

当吴善柳再次大学毕业,至少已经36岁。

吴善柳说,自己对于未来的发展并没有想得太多。不指望能有多大成就,只想着能有份轻松的工作,做一个好人。之所以选择了和在北交大时相同的专业,也不是出于什么特别的兴趣,只因为大家都说这个专业好。至于以后的发展,随大流就好了。

问及这种态度和坚持复读行为间的矛盾,吴善柳一时语塞,这很难解释,大概此一时彼一时吧。

吴善柳反复强调,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和每一个人一样卑微,就像一粒尘埃。这个世界上,其实没多少人彼此关注。

这一观念来自一本关于阎锡山的书。他说五六年前就看过,印象很深,最近考完试没事,又拿出读。他的书架上摆放着各种杂书,包括尼采、郎咸平、计算机和日*-本的漫画等,大部分是盗版。吴善柳说,当年少年心性时喜欢看一下,这几年已不读书。

过去的朋友同学因为生活轨迹不同大多已经很少联系,平时接触的都是学生,这让他觉得有些边缘。和同学们在一起时,聊天的内容也主要和高考有关。

至于以后,吴善柳希望能够尽快告别复读时的边缘生活,努力进入主流,首先就是能有一个苹果手机。

我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比如大街上见到一个美女你肯定也会喜欢看的。我觉得和其他手机相比,苹果就像一件艺术品一样精致。也是成功人士的标配。如果能有一个苹果,我想就跟考上清华一样,对我来说也是个新的突破吧。吴善柳说。


标准的故事(17):

生活的参照标准

  一个人去买碗,他懂得一些识别瓷器质量的方法,即用一只碗轻撞其它碗,发出清脆声音的碗肯定是质地好的。但来到店里,他却发现每一只碗发出的声音都不够清脆。最后店员拿出价格高昂的工艺碗,结果还是让他不甚满意。店员最后不解地问:你为什么拿着碗轻撞它呢?那人说这是一种辨别瓷器质量的方法。


  店员一听,立即取过一只质量上好的碗交给他:你用这只碗去试试。他换了碗,再去轻撞其它的碗,声音变得铿锵起来。


  原来他手中拿着的是一只质地很差的碗,它去轻碰每一只碗,都会发出混浊之音。合作者变了,参照标准变了,一切都变了。


  生活也是如此,你的参照标准如果错了,那么你眼中的整个世界也就错了。


标准的故事(18):

标准答案

  这两天,庆丰商场的经理陈其彬正在为一个人选的事犯愁。

  这个人是绿园公司要的。前不久,这家公司租下了庆丰商场的地下一层,要办个农贸市场。签合同的时候,绿园的祝总提出了一个要求:为了以后合作方便,能不能调个人过来搞管理?

  陈其彬嘴上答应了,但心里却打起了鼓,到底派谁去呢?庆丰虽然效益不太好,但毕竟是国营商场,上班既干净又体面。而去绿园是搞农贸市场的,比较脏乱,有谁会愿意呢?他把所有员工都在脑子里过了一遍,最后想到了施梅影。

  施梅影的丈夫前几年去世了,儿子正准备考大学,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农贸市场的工作虽然有点脏乱,但收入会更高一些。另外,陈其彬也知道,施梅影性情温和,很好说话,应该能做通工作。

  于是,陈其彬把施梅影叫到办公室,把自己的想法一说。施梅影果然很干脆就答应了,其他人虽然觉得施梅影有些吃亏,但既然她自己愿意,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可是不久后,大家的看法就改变了,因为绿园方面传出消息,说调过去的人是担任副经理的,收入也将是现在的三倍。这下有的人心里就不平衡了。有两个大组长找到陈其彬说,施梅影既不是班组长,也不是骨干,凭什么派她去?

  陈其彬说:当时我是怕没人肯去,才让她去的。

  两个大组长不服气地说:当时你也没来问过我们,怎么知道我们不肯去?陈其彬不禁语塞。虽然他也清楚,在知道调过去是当副经理这件事之前,这两个人是肯定不会去的,但现在她们不承认,自己反倒被动了,于是只好硬着头皮说:那你们说该怎么办?

  两个大组长回答很干脆:这很简单啊,公平竞争,择优录用。陈其彬知道这样竞争,施梅影肯定比不过这两个人,但现在也只能答应。

  陈其彬一肚子烦恼地回到家里,却发现冰锅冷灶的,妻子廖静坐在沙发上,并没有像往常那样端出热腾腾的饭菜来。陈其彬一愣,正要问发生了什么事。廖静却抢先开口了:你把这么好的机会让给施梅影。是不是想占她的便宜?

  陈其彬气恼地说:你这是什么话?这么多年了,难道你还不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吗?

  廖静哼了一声,说:人是会变的。除非你把我调去农贸市场,我才相信你。这一下陈其彬头都大了,白天有人闹不算,现在老婆又来逼宫,简直是里外难做人。

  其实,陈其彬已经拿定主意,绝对不会把施梅影换下来,不然就太对不住这个老实人了,可现在这情况实在有点摆不平,尤其是廖静,她要是较起真来,那可是自己后院失火啊。无奈之下,他只得去找绿园公司祝总,指望他能答应多调几个人过去。

  祝总一听他的来意,把手一摊,抱歉地说:我们是私营企业,不能多养闲人啊。再说即使都调过来了,也不可能每个人都当副经理啊!不过,祝总也很理解陈其彬的难处,给他出了个主意:把四个人都送过来,再由绿园公司对她们进行考试,然后将成绩最好的一个留下,这样其他人也就无话可说了。陈其彬一想,这也确实算个比较公平的办法,于是点头答应了。

  可是陈其彬却怎么也没有想到,明明公平的事有时候也会变得不公平。这天晚上,妻子廖静神秘兮兮地对他说:这次那个农贸市场的副经理我是当定了。

  陈其彬一惊,说:都还没考过试呢,你就这么有把握?

  廖静说:那当然了,告诉你也没关系,我已经拿到了试卷的标准答案。原来廖静为了能在考试中胜出,偷偷去找了祝总。祝总或许因为看她是陈其彬的老婆,就把试卷的标准答案给了她。

  陈其彬想不到事情会变成这样,便又去找了祝总。但祝总一口咬定透露答案的事和陈其彬无关,还说自己知道该怎么做。这下,陈其彬也就不好再多说什么了。

  可是,没过多久,陈其彬又得到消息,那两个大组长竟然也拿到了标准答案。这下陈其彬又坐不住了。祝总把标准答案给了廖静,或许自有他的道理,可是从现在的情况看,不会走门路的老实人施梅影注定要吃亏。陈其彬有些看不下去了,于是再一次找到祝总,向他要一份标准答案。祝总觉得很奇怪,问:你以前不是不赞成这么做吗,怎么现在也来要了?

  陈其彬说: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现在情况有了变化。事事都要讲公平啊。祝总听了这话,似乎猜到这份答案是给施梅影的,很爽快地给了陈其彬一份,说:这样也好,人手一份,谁也不吃亏。

  回去后,陈其彬把标准答案拿给施梅影。没想到施梅影脸涨得通红,怯怯地说:陈经理,这样不太好吧,那考试不就不公平了吗?

  陈其彬宽慰她说:放心吧,你如果没有标准答案,那才是真正的不公平呢。施梅影这才知道,原来另外三个人早已拿到了标准答案,她现在只不过是和她们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于是,她又忧虑地说:如果大家的答案都一样,又怎么能分出优劣呢?陈其彬笑了笑:那就只能进行第二轮竞争了。其实他也不知道祝总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如果竞争始终那么透明,那要何时才有结果啊?

  考试是在绿园公司的会议室里进行的,廖静拿到试卷一看,果然是标准答案中的那些试题,心中暗喜,便胸有成竹地填好答案交了上去。没多久,其他三人也陆续交了卷。

  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廖静和同事聊天时,已经有了点依依惜别的味道,仿佛自己马上就要调走了。而那两位大组长也都踌躇满志,还私下里响人承诺,以后去农贸市场买菜就找她们,肯定优惠。只有施梅影还是默默地做着原来的工作,即使有人问起这件事,她也说自己肯定选不上,仿佛已经知趣地退出了竞争。

  很快,绿园公司的通知就过来了,选中的居然是施梅影!这个结果不仅廖静和两个大组长想不通,就连陈其彬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既然四个人都有标准答案,为什么偏偏就选中施梅影?他带着这一疑问去见祝总。祝总笑着说:陈经理,你先别问为什么,你把施梅影找来,不就都明白了?

  陈其彬忙叫来了施梅影,然后祝总拿出那四份试卷,摊开在桌上。陈其彬仔细一看,其他三份试卷上填的都是标准答案,唯独施梅影的这份填的和她们不一样。

  尤其是一道关于如何当好副经理的问题,其他三人都按照标准答案,讲如何拓展商家、调整资源、完成指标,而施梅影答的却是如何相信和依靠员工,协助经理搞好工作。

  陈其彬正在奇怪施梅影为什么要这么做,祝总已开始向施梅影提问了:我知道你手中也有一份标准答案,但你却自己答了题,是不是认为你答的题比标准答案更有水平?

  施梅影慌忙说:这怎么可能?我知道自己的水平,绝对不可能答得比标准答案更好。

  祝总好奇地追问道: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施梅影犹豫了一下,低下头说:如果大家都填了标准答案,竞争就还会继续,我们几个人之间的关系也会越来越紧张。我不想造成这种结果,所以决定退出。陈其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施梅影不填标准答案,甘愿放弃这次机会,就是为了和同事之间保持和谐的关系。

  这时,祝总上前握住施梅影的手说:祝贺你,你已经是我们绿园公司农贸市场的副经理了。

  施梅影愣住了,似乎没想到结果会是这样,结结巴巴地说:可、可是我填的不、不是标准答案啊。

  祝总笑着说:标准答案不一定是正确答案。要搞好一个单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领导和员工,以及员工和员工之间的和谐相处,你的答案恰恰体现了这一点,而你的谦让又正好为和谐做出了榜样,这才是我们需要的正确答案。

  陈其彬听了这话,不由替施梅影感到高兴,但同时又不禁有些后悔,这么好的一个员工,他怎么就轻易放走了呢?


标准的故事(19):

清朝皇帝属相以何为标准

  清朝皇帝的属相以何为标准?清史和民俗专家介绍说“是从大年初一开始算起”。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道成介绍,清朝皇帝的属相,在清朝皇家档案中都有记载,这些档案现在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普通百姓可以从史书中查到清朝历代皇帝的属相。比如说,康熙和雍正都属马、乾隆属兔等。

  王道成说:“清朝皇帝的属相,都是从大年初一开始算,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立春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重要节气。”

  北京民协民俗委员会副主任、民俗专家王作楫介绍,属相在中华各民族中都有,清朝皇帝虽然是满族人,但也都有属相。他说:“这一点上皇帝和老百姓是平等的。比如说,老百姓不能穿带有龙图案的衣服,但如果他属龙,那皇帝拿这个也没办法。”

标准的故事(20):

两大标准

  这天,小军、阿乐和大强,三个老同学到饭店小聚,酒足饭饱后,结账时问题来了:小军要给钱,阿乐也非要付钱不可。
  两人争了一会儿后,还是阿乐付了款。临出门时,服务员热情地招呼道:帅哥、老板、领导,欢迎再次光临!
  这一声招呼,引得三个人全都停下了脚步,因为服务员的这三个称呼分别是朝着小军、阿乐和大强说的。
  這太有意思啦!
  小军忍不住问道:服务员,你对我们仨为什么会有各不相同的叫法?
  服务员听了光抿嘴乐,后来实在架不住三人的追问,只好说:我们称呼客人是有标准的,主要就是看腰围,腰围小的喊帅哥,腰围大的就喊老板。
  小军、阿乐一听笑了,还真是这样,小军较瘦,而阿乐肚大腰圆;并且,小军是个上班族,而阿乐的确是个老板。
  这服务员称呼得实在太准了!
  最精准的是,大强也果真是个领导。
  大强好奇地问服务员:我腰围不比阿乐的小,你为什么不叫我老板,而叫我领导呢?
  服务员含笑说道:这就牵涉到称呼客人的第二个标准了,就是看结账时的表现。
  三人听了,异口同声地问道:什么意思?
  服务员说:从不抢着结账的客人,我们就叫他领导。


标准的故事(21):

成功的标准

  上帝听说世间鼎盛,人人都前所未有地崇尚成功,心下窃喜,决定去探听虚实。他召集来若干凡人,问:你们认为什么是成功?
  张三说:成功就是像大款那样有闲有钱。
  李四答:成功就是像明星那样有型有款。
  王五喊:成功就是像名人那样有头有脸。
  上帝摇头,禁止他们用像某某一样句型,众人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上帝索性问:成功的标准是谁给的?
  大家小声嘀咕:管他是谁,反正不是我!
  上帝不甘心,决心继续考察。
  他先是变成了一个有钱人。在花园里,他远远地望见一个年轻女人正微笑地注视着在不远处玩耍的孩子和老人,他走上前去,说:我是有钱人,你认为我和你谁更成功?
  女人笑了,回答:我是孩子的好母亲,父母的好女儿,丈夫的好妻子,单位的好员工,社会的好公民,而你只是有钱人,你说谁更成功?
  有钱人继续问:成功的标准难道不是我们这些有钱人给的吗?
  女人说:那上帝造我们这些人出来是干什么的呢?
  上帝满意地走了。
  他接着变成了一个明星。在路边,他远远地望见一个中年男子正在悠闲地蹬着自行车,他迎上去,说:我是明星,你认为我和你谁更成功?
  男人乐了,回答:我活得坦荡而自由,而你只是个连结没结婚都不敢承认的明星,你说谁更成功?
  明星继续问:成功的标准不是我们这些明星给的吗?
  男人说:那这世界岂不是像娱乐圈一样无聊?
  上帝满意地走了。
  他最后变成了一个名人。在稻田里,他远远地望见一个老农在种地,他走上前去,说:我是名人,你认为我和你谁更成功?
  老农擦了把汗,想了想,回答:俺不知道什么是成功,俺只知道供俺4个娃都念书成人。
  名人不屑地说:我能供40个娃。
  老农说:可是,你有俺这样的自豪感吗?
  名人继续问:成功的标准不是我们这些名人给的吗?
  老农说:俺供俺娃读书的快活可不是你给的。
  上帝有点儿糊涂了,他反复想着老农的话,心说:难道成功只是享受成功那一刻的快乐?难道成功只是一种快活的情绪?如此说来他继而形而上地想:成功只是一种审美情趣?他带着疑问去找马克思,马克思说:上帝先生,美,就是人自身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什么意思?通俗点儿。
  一个人通过自己的行为和努力,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看到了自己的内心,就会获得美的愉悦。
  上帝明白了成功也是一样。


标准的故事(22):

成功的标准

上帝听说世间鼎盛,人人都前所未有地崇尚成功,心下窃喜,决定去探听虚实。他召集来若干凡人,问:“你们认为什么是成功?”

张三说:“成功就是像大款那样有闲有钱。”

李四答:“成功就是像明星那样有型有款。”

王五喊:“成功就是像名人那样有头有脸。”

上帝摇头,禁止他们用“像某某一样”句型,众人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上帝索性问:“成功的标准是谁给的?”

大家小声嘀咕:管他是谁,反正不是我!

上帝不甘心,决心继续考察。

他先是变成了一个有钱人。在花园里,他远远地望见一个年轻女人正微笑地注视着在不远处玩耍的孩子和老人,他走上前去,说:“我是有钱人,你认为我和你谁更成功?”

女人笑了,回答:“我是孩子的好母亲,父母的好女儿,丈夫的好妻子,单位的好员工,社会的好公民,而你只是有钱人,你说谁更成功?”

“有钱人”继续问:“成功的标准难道不是我们这些有钱人给的吗?”

女人说:“那上帝造我们这些人出来是干什么的呢?”

上帝满意地走了。

他接着变成了一个明星。在路边,他远远地望见一个中年男子正在悠闲地蹬着自行车,他迎上去,说:“我是明星,你认为我和你谁更成功?”

男人乐了,回答:“我活得坦荡而自由,而你只是个连结没结婚都不敢承认的明星,你说谁更成功?”

“明星”继续问:“成功的标准不是我们这些明星给的吗?”

男人说:“那这世界岂不是像娱乐圈一样无聊?”

上帝满意地走了。

他最后变成了一个名人。在稻田里,他远远地望见一个老农在种地,他走上前去,说:“我是名人,你认为我和你谁更成功?”

老农擦了把汗,想了想,回答:“俺不知道什么是成功,俺只知道供俺4个娃都念书成人。”

“名人”不屑地说:“我能供40个娃。”

老农说:“可是,你有俺这样的自豪感吗?”

“名人”继续问:“成功的标准不是我们这些名人给的吗?”

老农说:“俺供俺娃读书的快活可不是你给的。”

上帝有点儿糊涂了,他反复想着老农的话,心说:“难道成功只是享受成功那一刻的快乐?难道成功只是一种快活的情绪?”如此说来——他继而形而上地想:“成功只是一种审美情趣?”他带着疑问去找马克思,马克思说:“上帝先生,美,就是人自身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什么意思?通俗点儿。”

“一个人通过自己的行为和努力,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看到了自己的内心,就会获得美的愉悦。”

上帝明白了——成功也是一样。



上一篇:柿子树的故事大全7篇
下一篇:树林的故事大全6篇

小故事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