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的故事大全6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6篇关于梁山伯的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梁山伯的故事大全(1):
梁山伯与祝英台
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一日,会稽郡上梁村的梁光汉,中年喜得贵子,格外器重,请来识字先生给儿子取名。先生对梁光汉说:为人处事要重仁义道德,孩子就取字处仁,你身居山村,难得第一子,名叫山伯吧。梁光汉夫妇对此十分满意。
山伯自小聪明超人。到四五岁时,听大人讲故事,非但一遍能记住,而且还能原原本本传给邻里小孩听。数数、算帐一清二楚。上山砍柴,放羊喂鸡,勤快能干。长到12岁时,一天,他看到几个富家子弟提着书箱去念书,小山伯很羡慕,他好奇地跟到读书处,在窗台上张望。只见一位老先生摇头晃脑在教书,他觉得很新鲜,不知不觉地竟把先生念的和解释的东西一一记住了。当先生抽查学生背诵时,有一位学生背不下去了,在窗外的梁山伯捂嘴一笑,忍不住接着背下去了。先生一听外面有人接背课文,感到惊奇,出来一看,原来是位机灵秀气的孩子,十分讨人欢喜。先生问:孩子,你为什么不上学?山伯有礼貌地回答:家里没有钱供我上学。先生有心栽培这个聪明的孩子,就叫山伯引路到家。先生对梁光汉说:我看这孩子聪明过人,将来必成大器。人家孩子读书要交三石五斗米,你家孩子我粒米不收,书本文具由我资助。梁光汉一听,很是高兴,心里想,我家世代不识字,能在儿子一代读书识字,再好不过了,于是就答应了先生。小山伯对先生感激不尽,向先生深深一鞠躬。
果然,山伯在学堂念书,四书五经,过目不忘;吟诗作文,出口成章。入学三年,才华出众,年年第一,先生心里自然十分高兴,但是转念一想,这孩子在我地方已无书可读了,应为他的前程着想,不如送他到鄮城四明学馆名师处去深造。出于爱才,先生说服山伯父母,倾囊相助一百二十两银子,作学费盘缠,并向名师修书一封,引荐梁山伯入学。
春上,梁山伯告别父母,辞谢恩师,肩挑竹书箱,随带干粮,朝东沿江日夜兼程向四明山下鄮 城赶路。日出而起,日落歇脚。一日来到渡口,搭船渡江去鄮 城。上船时,碰到一位书生模样男子,旁边还有一位挑书箱的书童。同行三分亲,梁山伯上前询问:请问公子尊姓大名,家居哪里,此行何处?只见对方彬彬有礼答道:鄙人姓祝,名英台,字信斋,祝家庄人。此去四明鄮城从师求学。山伯一听,志同道合,十分高兴。连忙通报自己姓名和住址。并说:你我两家只数山相隔,同属会稽郡,也算同乡,本人才疏学浅,请公子多多指教。英台忙说:不必客气,不必客气。两人在船上滔滔不绝,叙谈得很投机。又互通年龄,山伯16岁,长英台2岁,于是双方称兄道弟,好不亲热。英台的书童银心为英台巧遇这样和气有礼的兄长感到十分高兴。
来到鄮城,梁山伯、祝英台拜见名师,安顿住宿。被分到同桌学习,同室同床住宿。话说那祝英台,原是祝家庄员外祝公远的九千金,因祝家有八个儿子,最小的是女儿,在家被视作掌上明珠。自小聪慧过人,知书识礼。但娇生惯养,也很任性。到14岁时,竟缠住父母要上学。祝员外经不住英台撒娇,便答应了。但又一想,自家府第高贵,而女孩出门读书,有失礼仪,让人笑话。便对英台说:自古女子不上学,你还是在家习字读诗吧。英台灵机一动说:父亲,女儿早有妙计,我女扮男装远离家乡求学,这不会有损父亲名声,女儿主意早定,不可改变。父劝女顶,一来一去,最终还是祝员外让步。
现在梁祝来到鄮城上学,同桌同床,由于梁山伯忠厚老实,行动拘谨,又因为祝英台防范严密,晚上睡觉杯水相隔,虽偶露真相,英台巧言掩盖,终究没有让梁山伯察觉英台女儿身。倒是同班马文才常常疑心。
三载同窗,弹指一挥间。英台思念父母,召她回家的书信也到了,就辞师回家。梁祝情深如海,十八里相送。此时祝英台爱慕之心越发强烈。一路上,清水井边作暗喻,独木桥上比鹊桥,碰到鸳鸯打比方,最后道出月下老人来牵线结姻缘,一直到长亭话别,忠厚老实的梁山伯始终没有领悟。这时祝英台只得拿出最后一着棋子了,对梁山伯说:梁兄,你我三载同窗,情深义重,英台我无以报答,想给梁兄提亲。山伯一听,非常害羞,脸也红到了耳跟。英台鼓足勇气,丝毫不放弃最后机会,顿了顿嗓子说:我家有个小九妹,才貌双全,知书达礼,同梁兄十分相配,梁兄意下如何?山伯忙说:多谢贤弟。我家无万贯钱财,又无高贵门第,怕不配贤妹吧。英台紧追不放:只要梁兄愿意,单凭你才华人品,我小妹哪论门第家产,望勿推辞。山伯听英台说的蛮有道理,仗英台信义,就把终身大事托付英台。英台临别回头再三叮嘱:梁兄及早遣媒来提亲,千万勿误。山伯连连应诺。
长亭一别,又过一载。一日,梁山伯突然想起英台临别重嘱,便去祝家庄拜访英台。山伯在村头逢人便问:我鄮城读书同学英台家在何处?庄里的人都说没有这样的人。走到一棵古樟树下,遇见一童颜鹤发老者,山伯就上前询问,老者神秘地一笑说:本庄祝员外千金祝九娘,写得一手好文章,想必你是找她了。山伯一听,出于害羞的本能,连忙摆摆手说:不是,不是,她是我同学英台的妹妹,我是找她哥哥。转念又一想,也好,反正是找她家,又忙说:请问老伯,她家怎么走?老者顺手一指说:庄东朱门粉墙就是祝家府第。山伯谢过老者,快步朝祝府而去。
山伯上祝府登门求见,祝员外曾几次去鄮城看望过英台,同山伯熟悉,故破例让山伯进深闺楼台相见,以叙同窗之情。山伯一见英台,方知是女儿身。此时回想三载同床,羞愧难言,连连摇头。还是英台大方,上前解释:我身为女子,如不女扮男装,怎能同男子一样去上学呢,实在是不得已啊,请梁兄见谅。停了一番,英台若有所失地说:小九妹就是英台,梁兄你为何不早托媒来提亲?现我们同窗马文才的父亲马太守前些日子遣媒说亲,送来聘礼,因我父亲来四明学馆看望我时,顺便拜访了家住鄮西的会稽府马太守,认为马家有权有势,门当户对,就应允了马家,愿结秦晋之好。你我同窗情深,但为时已晚。山伯听后十分后悔,当初十八里相送,英台句句表真情,自己却一点不领情。 只好痛苦地告辞英台。
山伯回家,其父母很是喜欢,但见山伯整日闷闷不乐,唉声叹气,反复询问,仍闭口不语,身体日见消瘦。
这年秋,朝廷简文帝举贤良,四明学馆把品行端正、学业卓著、独占头名的梁山伯推举上去。一日,江浙道台衙使策马前来报喜:奉诏,梁山伯出任鄞县令。梁山伯有志为民造福,顾不得私情折磨,带病上任,当年20岁。到任后,治理三江,使农田旱涝保丰收;帮助农民治灭虫害;整顿鄞城秩序,惩处一批横行不法地头蛇.不到一年,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梁山伯因病痛和劳累交加,次年八月十六,巡视姚江大潮水位时,累倒在鄞西清道源九龙墟,临终嘱衙吏就地安葬,以示死守姚江大堤;同时祝英台若嫁到鄮西马家,这里也是航船必经之处,祝英台可以看到他的灵墓。梁山伯勤政安民的事迹,在百姓中一传十,十传百,一时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名扬京城。于是晋安帝谥封梁山伯为义忠王.
不久,祝英台青春十八,马家催着成亲,祝英台难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被逼上轿,在渡口换乘大船,朝姚江撑来。船到九龙墟,突然风浪大起,船无法行驶。英台侍女银心眼尖,发现岸旁有座新坟,觉得事出有因,借问船老大:请问,这是谁家墓冢?船老大熟门熟路,并且早已熟知梁山伯事迹,就回答说:梁县令山伯英灵在上。银心悄悄告知英台。英台一听,不管一身红装,就对媒人说:我要上岸祭梁兄。媒人不敢作主,转告新郎马文才。马文才感到十分恼火,但又不便发作,就哄着祝英台说:娘子,今天是咱们大喜日子,祭坟会红白相冲,不吉不利,待到冬至或清明再祭吧。英台一腔激情,无法控制,对梁山伯一往情深,早图报答,打定主意,生不成双,死也要同坟。于是厉声对马文才说:如不答应,我即投江自尽。马文才一时被吓慌了,再加风浪越来越大,也想避避风,就连忙答应,命船老大将船靠岸。英台脱下嫁装,露出一身白衣,由侍女银心搀扶,直奔梁山伯坟前。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一道闪电劈头而来,轰隆一声震天响,梁山伯墓顶裂成两半,英台纵身一跳,跃进坟内。银心连忙去拉,只扯下一片裙角,坟墓又合拢如初,只是墓碑中间留下一道裂缝。银心扯下的裙角一放手,立即化为两只大蝴蝶,迎风飞上天去。
马文才见状,立即从船上跳下来,带着家丁轿夫赶来,见英台入墓无影,急得满脸通红,命家丁动手掘墓。不料,墓旁窜出两条大蛇,碧眼白颈,张开大口吐着du舌,丝丝作响。马文才和家丁大惊失色,掉头就逃,争先恐后跳进船舱,叫船老大快快摇回鄮西廊头马家。
即刻,云开日出,一道彩虹飞架在九龙墟上空,一对大彩蝶在梁山伯墓顶自由自在地飞舞,当地人们传说这是梁山伯祝英台的精灵化身。
事情传到朝廷,晋朝宰相谢安有感于祝英台忠贞不渝的情义,向朝廷奏本,赐碑文义妇冢.千百年来鄞县高桥的梁祝墓受到无数恩爱夫妻的虔诚祭拜。
从此,宁波一带世世代代传颂着这一奇妙动人的故事。
梁山伯的故事大全(2):
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相信已经家传户晓了。祝英台女扮男装进学堂读书认识了梁山伯,但是奈何最后鸳鸯被拆散,两人变成蝴蝶翩翩起舞。
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而且非常的聪明好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难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就不能上学呢?
想到这儿,祝英台赶紧回到房间,鼓起勇气向父母要求:“爹,娘,我要到杭州去读书。我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样子,一定不让别人认出来,你们就答应我吧!”祝员外夫妇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第二天一清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就和丫鬟扮成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 到了学堂的第一天,祝英台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学问出众,人品也十分优秀。她想:这么好的人,要是能天天在一起,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也一定会很开心的。而梁山伯也觉得与她很投缘,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于是,他们常常一起诗呀文呀谈得情投意合,冷呀热呀相互关心体贴,促膝并肩,两小无猜。后来,两人结拜为兄弟,更是时时刻刻,形影不离。春去秋来,一晃三年过去了,学年期满,该是打点行装、拜别老师、返回家乡的时候了。同窗共烛整三载,祝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了她的梁兄,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生,但也对她十分倾慕。他俩恋恋不舍地分了手,回到家后,都日夜思念着对方。几个月后,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访,结果令他又惊又喜。原来这时,他见到的祝英台,已不再是那个清秀的小书生,而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大姑娘。再见的那一刻,他们都明白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早已是心心相印。 此后,梁山伯请人到祝家去求亲。可祝员外哪会看得上这穷书生呢,他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有钱人家的少爷马公子。梁山伯顿觉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笑着纵身跳了进去。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墓合上了。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上一本:传奇大百科全书下一本:传奇大百科全书梁山伯的故事大全(3):
梁山伯与祝英台(一)
古时候有个祝家庄,祝家庄有个祝员外,祝员外有个小女儿,名叫祝英台。
祝英台从小在家识字读书,年复一年,长到了十六岁。 见到同龄的男子纷纷带着书僮,出门到杭州城的书院读书,祝英台心里很羡慕,于是她去央求祝员外:爹爹,我也想去杭州城求学。 祝员外一听这话,十分生气:人家男子读书求功名,你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你好好听着:你在家里做针线,学习三从四德的道理出门读书这件事,以后提也不要提! 爹爹的话不能违抗,祝英台只好走上阁楼,站在窗前观望,花园里花红柳绿,一对蝴蝶在花丛中翩跹飞舞,飞着飞着,飞到围墙外面去了。 唉,要是像蝴蝶一样,有一双翅膀就好了。 当天夜晚,祝英台给父亲留下一封信,穿上男装,把自己扮成书生模样,把丫环银心扮作书僮。趁花匠睡熟,祝英台打开后花园的小门,带着银心,偷偷出了祝家庄,走上大路,朝杭州城走去。 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离开家出远门,祝英台心情快活,她看花花好,看鸟鸟好,看人人好。 走啊走,走到草桥亭,天下起大雨,祝英台招呼银心说:咱俩到这草桥亭歇一会儿,等雨停了再赶路。 亭子里有位书生,他端坐在石凳子上,正在看雨景。书生身旁有个书僮,他见到银心,热情地上前拉她的手:这位小哥,我挑担子,你也挑担子,一路辛苦了,过来我身边坐! 银心见陌生男子拉自己,连忙后退,转头唤祝英台:小*姐 眼见就要露馅,祝英台急中生智:小*姐好端端在家里,你唤她做什么? 没等银心回答,祝英台转过头对那位书生说:这位兄台见笑了,我家中有个九妹,见我出门读书,也要到杭州城求学,无耐爹爹顽固,死活不让她出来,九妹只好留在家中。 书生说:世间不许女子读书,这实在不公平。其实男子女子都是父母生养,让女儿读书明理,也是天经地义。 祝英台听了这话,心想,我本以为天下男子一个样,难得他为女子抱不平,他真是我的知己。她朝书生深深作了一揖:贤兄的见解正与我相同。我叫祝英台,要去杭州城万松书院读书,不知贤兄尊姓大名,要去哪里? 在下梁山伯,正巧也要去万松书院。 祝英台拍手笑起来:哈哈,梁公子,我俩走在同一条路上,遇上同一场雨,来到这同一个草桥亭,又要去同一座万松书院求学,这不正是有缘千里来相会么? 正是,正是!我母亲常说,有缘修得同船渡,我梁山伯无兄无弟,无姐无妹,今日与祝公子有缘,不如插柳为香,结拜为兄弟。 两个人折下亭边的柳枝,插在地上当作香烛。梁山伯十七岁,祝英台叫他梁兄,祝英台十六岁,梁山伯唤他祝弟。两人相对拜了八拜,又一起拜了天,拜了地,约定从此同生同死,要像亲兄弟一样互助互爱。 雨停了,主仆四人结伴同行,有说有笑,又在路上走了几天,来到万松书院。 万松书院建在山脚下,山上有万棵松树,山下有十里荷花。梁山伯和祝英台同窗共读,万松书院夏日荷花飘香,冬天松树常青,两人在一起读书写字,谈诗论文,感情渐渐深厚。祝英台伤寒感冒,梁山伯端茶送水,亲自煲药,照顾她直到她完全康复。梁山伯衣裳破了,祝英台一针一线为他缝补。 不知不觉,过去了三年光阴。 有一日,祝英台收到一封家书,信中说:英台,你离家求学已有三年,父母在家日日思念,鸟语花香也不欢喜。如今父母亲忧思成疾,病倒在床,盼望英台速归,回家来安慰父母心怀。 祝英台离家三年,也很想念家中父母,但她舍不得离开梁山伯。她找到师母,告诉师母说:师母,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我其实不是男子,而是扮作男子的女儿身。 没想到,师母笑起来:这个,我早就看出来了。 我爹爹写信催我归去,我不能再留在这里了。这三年来,我与梁山伯同窗共读,感情深厚,希望师母成全,为我们做媒。 说完,她解下身上的玉佩作为信物,拜托师母转交给梁山伯。 祝英台收拾好行李,梁山伯送她出门,两人依依难舍,走呀走,走过一座山又一座山,前面有座凤凰山,祝英台说:凤凰山上凤求凰,梁兄你是凤来我的凰。 贤弟,夫妻才能配凤凰,我们俩是好兄弟,你这个比喻不恰当。 走呀走,走过一片垂杨柳,前面有个清水塘,祝英台说:水里鸳鸯成双对,梁兄你是鸳来我是鸯。 贤弟,夫妻才能配鸳鸯,我们俩是好兄弟,贤弟你的比喻不恰当。 走呀走,走过一座独木桥,祝英台说:我俩走到木桥上,好比牛郎织女渡鹊桥。 贤弟,牛郎织女是夫妻,我是兄来你是弟,贤弟你的比喻不恰当。 唉,梁兄啊,你真是一只呆头鹅!走到分别的长亭,祝英台停下脚步,叹息说,不知梁兄可曾婚配,有没有钟情的女子? 因为家境贫寒,山伯至今不曾求得好配偶。梁山伯低头说道,我母亲一直为这件事操心。 这样正好。梁兄,我来给你作个媒,我要把我家九妹许配给你。九妹是英台的同胞妹妹,人品相貌都和我一模一样,不知梁兄意下如何? 梁山伯一听很高兴:如果人品相貌与贤弟一样,九妹定然是聪慧秀美的女子,梁山伯求之不得只是,梁家穷,祝家富,我怕贫富悬殊,难成婚配。 梁兄不要担心,我家九妹不是嫌贫爱富的人。 梁山伯跟祝英台约好,七夕到祝家庄求亲。约了相见的日期,两个人依依惜别,祝英台回家去,梁山伯回到万松书院。 一回到书院,师母就把他叫了去,把玉佩交给他:祝英台临走前把这块玉佩交给我,央求我为你们俩做媒。 梁山伯满心欢喜:多谢师母,刚才与英台贤弟离别前,他把祝家九妹许配于我,让我七夕节到祝家庄求亲。 师母笑了:山伯,你真是个书呆子,难道你没有看出来,英台是扮成男妆的女子呀! 梁山伯想起刚才在长亭送别,祝英台又说凤凰,又说鸳鸯,又说牛郎织女,恍然大悟:哦,来如此!原来如此,原来祝英台就是祝九妹,祝九妹就是祝英台! 师母说:既然你俩人订了婚姻,就应该尽早去求亲。山伯,你下山寻英台去吧! 梁山伯谢过师母,拜别师友,回到家中,禀明母亲,便去祝家庄求亲。 再说祝英台,她回到家中,父亲从病榻坐起身:英台,父亲催你回家,一来因为你爹娘身体有病;二来你已到了出嫁的年纪我为你订了一门好亲事,只等你回来就成亲。这三年,你读书明理,出嫁后再不得任性胡为。 听了这话,祝英台顿时感觉晴天霹雳:爹爹,你,你把女儿许配何人? 我为你选择的好夫君,是马太守的好儿郎马文才。 爹爹,你把这门亲事退了吧! 什么?马太守家有钱有势,难道还配不上你? 爹爹,这三年来,英台与同窗梁山伯情深似海,已经请师母做媒,定了终身。我不能再与别的男子结为夫妇。 祝员外一听,啪一声拍烂了书桌:我容你出外读书,你竟与外头男子私定终身,你与马家的婚事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绝不能退婚。从今日起,你乖乖在闺中待嫁,再不得出门半步。 祝员外十分愤怒,他把祝英台关在家里,让人日夜看守,再不许她出门了。 到了七夕节,梁山伯来到祝家庄,可是祝员外对他说:英台其实是我家女儿,不是男子。男女授授不亲,你们两人不便相见! 梁山伯急了:我与英台同窗共读,三年来亲如兄弟,分别后我才得知英台是女儿身,师母为我俩做媒,嘱咐我早日来祝家庄,向祝伯父提亲。 祝员外告诉他:我已将女儿许配马家了,英台马上就要出嫁。你回家去,另寻佳偶吧! 梁山伯走到祝家门外,又抬头去看祝家的楼台,却看见英台身穿女子的衣裙,正站在阁楼上,流着泪望着他。 两个人一个在阁楼上,一个在墙跟下,只是相对望着流眼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梁山伯回到客栈,辗转反侧睡不着觉,他的心碎了,当晚感染了风寒,没过几天,病死了。 那店家可怜他,把他埋在路边的荒郊,为他造了一座土坟。 祝英台出嫁那天,她穿上红嫁衣,打扮得很漂亮,她坐在花轿上,心里想:如果像蝴蝶一样,有一双翅膀就好了。如果能跟梁山伯一起,变成两只蝴蝶就好了。 当花轿行到梁山伯的墓前,英台推开轿门,跳出轿子,她甩掉绣花鞋,赤脚朝墓前奔去。一时间,四下里风起云涌,大雨刷啦啦落下。等到祝英台跑到坟墓前,只听见轰隆一声巨响,坟墓裂开一道缝,祝英台从裂缝跳入墓中,坟墓马上合拢了。 过了一会儿,雨过天青,天上出现一道彩虹,坟墓里飞出来一对蝴蝶。 两只蝴蝶自由地飞,快活地飞,它们一会儿飞到花间,一会儿飞到湖上,无论飞到哪里,它们总是在一起,形影不离。 这两只蝴蝶,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的故事大全(4):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回顾: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过了多少年,这些流传于中国民间的经典传说故事却一直在流传着没有读过这些故事的,你必须要读一读;已经读过的,再次回味这些经典,依然留恋。我爱故事网小编特整理发布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如下: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回顾: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姑娘叫祝英台,她生得聪明又美丽,不但会绣花剪凤,还喜欢写字读书。她长到十五六岁了,就一心想到外地的学馆里去读书。 可是,那时候是不让女孩子外出读书的,怎么办呢?英台和丫环商量出一个好主意:假扮成男孩子的模样去求学。于是祝英台打扮成一个公子模样,丫环打扮成书童,俩人互相看了看,还挺像的,不禁高兴地笑起来。 祝英台的父亲正在厅堂里喝茶,忽然看见一个书童领着一位公子进来向他行礼,他慌忙起身答礼让坐,还请问公子尊姓大名。祝英台一看连父亲也瞒过了,别提多高兴了。她于是卸装露出真相,使父亲大为惊讶,嗔怪女儿调皮没有规矩。祝英台趁机向父亲说了要外出求学的想法。父亲说:自古以来哪有女子外出求学的?即使是假扮成男的,在外生活也有许多不方便。可是祝英台坚决要去,父亲拗不过她,只好同意了。 祝英台假扮成男子,样子十分英俊潇洒,丫环扮作书童挑着书箱,离开家求学去了。她们走了一程,觉着热了,就来到路旁小亭子里休息。这时,路上走来一个书生和一个书童,也到亭子来歇脚。他们互相问候,祝英台才知道这位书生叫梁山伯,也是到学馆求学的。祝英台和梁山伯谈得十分投机,两人在亭子里就结拜成兄弟,梁山伯比祝英台大两岁,于是祝英台称梁山伯为兄,梁山伯称祝英台为弟,随后高高兴兴一同上路了。 祝英台和梁山伯来到学馆,拜见了老师。老师见到这两位聪明英俊的少年来求学,很是高兴。 老师把他俩安排在同一张课桌上学习。梁山伯对祝英台像对自己的亲弟弟一样,十分关心爱护。两个人从早到晚在一起,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祝英台和梁山伯同住一个房间,祝英台为了不让梁山伯发现她是女的,就把两个书箱隔在俩人的床位中间,书箱上还放上满满一盆水,她告诉梁山伯睡觉时要老实,要是乱滚乱动,把盆里的水弄洒了,她可要告诉老师重重地罚他。所以梁山伯总是规规矩矩,从不乱动,一直没有发现祝英台是个女孩子。 可是祝英台女扮男装的事,早被细心的师娘看出来了。师娘把祝英台叫到跟前,说破了真相,祝英台要求师娘保守秘密,师娘答应了,并对这个聪明的女孩子更加细心关照了。祝英台有什么难处和心事,也都来对师娘讲。 时间一晃三年。一天,祝英台接到家信,说她的父亲病了,要她赶紧回去。祝英台梁山伯的故事大全(5):
梁山伯与祝英台
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而且非常的聪明好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难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就不能上学呢?
想到这儿,祝英台赶紧回到房间,鼓起勇气向父母要求:爹,娘,我要到杭州去读书。我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样子,一定不让别人认出来,你们就答应我吧!祝员外夫妇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
第二天一清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就和丫鬟扮成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
到了学堂的第一天,祝英台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学问出众,人品也十分优秀。她想:这么好的人,要是能天天在一起,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也一定会很开心的。而梁山伯也觉得与她很投缘,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于是,他们常常一起诗呀文呀谈得情投意合,冷呀热呀相互关心体贴,促膝并肩,两小无猜。后来,两人结拜为兄弟,更是时时刻刻,形影不离。
春去秋来,一晃三年过去了,学年期满,该是打点行装、拜别老师、返回家乡的时候了。同窗共烛整三载,祝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了她的梁兄,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生,但也对她十分倾慕。他俩恋恋不舍地分了手,回到家后,都日夜思念着对方。几个月后,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访,结果令他又惊又喜。原来这时,他见到的祝英台,已不再是那个清秀的小书生,而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大姑娘。再见的那一刻,他们都明白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早已是心心相印。
此后,梁山伯请人到祝家去求亲。可祝员外哪会看得上这穷书生呢,他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有钱人家的少爷马公子。梁山伯顿觉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
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笑着纵身跳了进去。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墓合上了。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梁山伯的故事大全(6):
梁山伯的廉政故事
梁山伯接到圣旨,带着家丁,前去鄮县上任要说这个鄮县呀,就是现在的鄞州,以前的鄞县。
这个鄮县自古就是个重要的通商口岸,可惜前任县令是个大蛀虫,每天花天酒地,不务正业,把政事搞得乱七八糟,弄得百姓民不聊生。 梁山伯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整顿县衙,查出前任县令的几件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大案。将有关的人员撤职的撤职,查办的查办,提拔了几个正直守法的官员,扫除了歪风邪气,扶正了衙风。 新任县令的良誉美名不久就在县城里传开了,人们把这件事作酒后茶余谈笑的话题。 此地有些有财有势的大地主原本以为新上任的县官年轻气盛,新官上任三把火,烧过也就算了,成不了什么大气候。可现在,见他如此认真,并且治县有方,使鄮县蒸蒸日上,就一个个趋炎附势,派人送上大量金银财宝,锦绸锻,想与官家沾上那么一点关系,甚至连进出鄮县的船商也急着巴结梁县令,想在此处获得一些特殊的通商权。 一次,梁县令正与师爷商议在高桥西部的河道上造桥的事,以方便两岸居民和商人进行通商、交流,发展当地经济。但由于前任县令的挥霍无度,衙库已经空虚。梁县令只得苦苦摇头,想办法。这时,外面有人传报,说有一自称姓王的员外抬着一大箱礼盒前来拜见。梁县令听罢,笑颜逐开,对师爷说:此桥成矣!并吩咐报信人把王员外请到他书房。 梁县令抖了抖身上的布衣,进了书房,只见一个体态庸肿,穿着不凡的人正焦急地等在那儿。他见梁县令来了,躬了个腰,打了个招呼,一挥手,两个下人就找开那个箱子,满满的黄金堆在那儿。闪闪发光。王员外小声说道:这是我和几个船商给您的礼物,不成敬意,你看王员外心里忐忑不安怕梁县令当面拒绝。 只见梁山伯一语不发,坐在椅子上深思了许久,最后把手在桌子上啪地一拍,这一下可把王员外吓了一身冷汗,可却听梁县令说:好,我收!。王员外大喜,心想:人人都说这个姓梁的廉洁,我看也不过如此。 第二天,王员外正要出船,梁县令过来了。说他聚集了一些百姓,请王员外前去。这个梁山伯又弄什么花样?王员外暗想。 只听梁山伯说:乡亲们,这位王员外昨天给了我一箱黄金,说要给捐当地百姓造一座桥,以便于两岸的通商。我在此代表百姓谢谢王员外!这下王员外傻了,但在这么多人面前,只好硬着头皮撑下去了,当地百姓更是感激万分。这一举动,也使当地的一些大财主们送礼的手不敢伸向梁山伯了。 梁县令开始着手建桥了。正在筹划之际,师爷对梁山伯说:老爷,建桥用不了那么多黄金,一半足够了,不如。这样既没人知道,又办了好事,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 梁山伯盯着师爷,正言厉色说:怎么没人知道?不是还有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吗?师爷此后再也不敢说什么了。经过半年多的努力,这座桥终于完工了。 梁山伯见该桥高耸挺立,就取名为高桥,也寄寓了步步高升之意。这就是现今的高桥。 桥建成后,周围地区的商人往来高桥的更加多了。为促进地方经济,梁山伯又请各地的商贩到高桥设摊。 庙会会期四天,人流如潮,盛况空前,光摊位的税费收入就占了鄮县衙库库存的四成。人们都说梁县令是守着金山不眼馋,真是难能可贵。 梁山伯死后,高桥人为了纪念梁山伯,把他葬在了高桥,还把高桥庙会改为梁山伯庙会,并且把会期定在每年的八月初七梁山伯生日那天。 这个风俗代代相传,沿袭到如今,庙会形成更加繁荣的景象,如果你不信?每年农历八月初七,请你来高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