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日,孔子的学生宰予问了孔子一个很古怪的问题:“老师,一个正人,如果我们诓骗他:‘有人掉到井里啦!’他会马上跳下井去救人吗?”孔子皱眉回答说:“怎么会呢?正人会马上赶去察看,但不会糊里糊涂就往下跳,正人可
以被诳骗,却不会被愚弄。”
正人可欺之
以方这段对话的代价不在于宰予的这个问题有没有技能含量,也不在于孔
子对正人是否入井救人的回答,而在于孔
子“正人可以被诳骗,却不会被愚弄”的看法。
有意思的是,孟子竟然也持这种看法。孟子有句名言:“正人可以欺以其方。”就是说,正人可以被人用正当的理由诳骗,用合情公道的骗局诳骗。
孟子举过一个例子。郑国国相子产,是个仁德之人、聪明之人,孔子曾经向他叨教,还夸奖他是“古之遗爱也”。一天,有人给子产送来一条活鱼,子产仁慈,让手下小吏把鱼拿到院子里的池子放生,这人却把鱼弄回家自己偷偷煮着吃了。第二天,子产见到他,问:“那鱼放生了吗?”他说:“已经放生到水池里了。”为了增加这个谣言的可信性,他接着编造说:“那鱼啊,挺逗。一开始放到水里,半死不活的;过了一会儿,它就规复了生气,摇头摆尾地游走了。”子产一听,很高兴:“得其所哉!得其所哉!”——这条鱼终于到它该去的地方去了。
这个把鱼吃掉还骗人的小吏真是个小人。他事后还洋洋得意地对别人讲:“谁说子产聪明呢?我明明把鱼吃到肚子里去了,他还连声称赞,真是可笑啊。”
究竟是子产可笑依然这个小吏可恶?子产让他把鱼放了,他答应后不仅没有照做,违背承诺,还把大话编得活龙活现,合情公道。一个人,把别人对他的信赖看成愚蠢,那么他希望别人把他看成什么样的人呢?
合情公道地相信别人,不仅是仁者,也不失为智者。他在被小人诳骗之前,已然站在小人无法企及的高处。
用合情公道的大话诳骗别人,不仅是佞者,更是愚者。他在损害别人之前,自己先已堕落。
正人不嫌疑正当的东西,不质疑合情公道的东西——因为,维护一个社会基本的信赖底线,比防范受骗还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