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个科学的睡前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2个关于科学的儿童睡前故事,供各位参考,同时还提供了古诗文、作文、组词、词语、故事、好词好句。点击查看更多儿童睡前故事科学的儿童睡前故事:(1):
论科学
我原是学理科的,最早学化学。我学得不坏,老师讲的东西我都懂。化学光懂了不成,还要做实验,做实验我就不行了。用移液管移液体,别人都用橡皮球吸液体,我老用嘴去吸我知道移液管不能用嘴吸,只是橡皮球经常找不着吸别的还好,有一回我竟去吸浓氨水,好像吸到了陈年的老尿罐里,此后有半个月嗓子哑掉了。做毕业论文时,我做个萃取实验,烧瓶里盛了一大瓶子氯仿,滚滚沸腾着,按说不该往外跑,但我的装置漏气,一会儿就漏个精光。漏掉了我就去领新的,新的一会儿又漏光。一个星期我漏掉了五大瓶氯仿,漏掉的起码有一小半被我吸了进去。这种东西是种麻醉药,我吸进去的氯仿足以醉死十条大蟒。说也奇怪,我居然站着不倒,只是有点迷糊,在这种情况下,我还把实验做了出来,证明我的化学课学得蛮好。但是老师和同学一致认为我不适合干化学。尤其是和我在一个实验室里做实验的同学更是这样认为,他们也吸进了一些氯仿,远没我吸得多,却都抱怨说头晕。他们还称我为实验室里的人民公敌。我自己也是这样想的:继续干化学,du死我自己还不要紧,du死同事就不好了。我对这门科学一直恋恋不舍:学化学的女孩很多,有不少长得很漂亮。
后来我去学数学,在这方面我很有天分。无论是数字运算,还是公式推导,我都像闪电一样快,只是结果不一定全对。人家都说,我做起数学题来像小日*-本一样疯狂:我们这一代人在银幕上见到的日*-本人很多,这些人总是头戴战斗帽,挺着刺刀不知死活地冲锋,别人说我做数学题时就是这么个模样。学数学的女孩少,长得也一般。但学这门科学我害不到别人,所以我也很喜欢。有一回考试,我看看试题,觉得很容易,就像刮风一样做完了走人。等分数出来,居然考了全班的最低分。找到老师一问,原来那天的试题分为两部分,一半在试题纸的正面,我看到了,也做了。还有一半在反面,我根本就没看见。我赶紧看看这些没做的题,然后说:这些题目我都会做。老师说,知道你会,但是没做也不能给分。他还说什么就是要整整你这屁股眼大掉了心的人。正如罗素先生所说,近代以来,科学建立了一种理性的权威这种权威和以往任何一种权威不同。科学的道理不同于夫子曰,也不同于红头文件。科学家发表的结果,不需要凭借自己的身份来要人相信。你可以拿一支笔,一张纸,或者备几件简单的实验器材,马上就可以验证别人的结论。当然,这是一百年前的事。验证最新的科学成果要麻烦得多,但是这种原则一点都没有改变。科学和人类其他事业完全不同,它是一种平等的事业。真正的科学没有在中国诞生,这是有原因的。对于科学的好处,我已经费尽心机阐述了一番,当然不可能说得全面。其实我最想说的是:科学是人创造的事业,但它比人类本身更为美好。我的老师说过,科学对中国人来说,是种外来的东西,所以我们对它的理解,有过种种偏差:始则惊为洪水猛兽,继而当巫术去理解,再后来把它看作一种宗教,拜倒在它的面前。他说这些理解都是不对的,科学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我老师说得很对。我能补充的只是:除了学习科学已有的内容,还要学习它所有、我们所无的素质。我现在不学科学了,但我始终在学习这些素质。这就是说,人要爱平等、爱自由,人类开创的一切事业中,科学最有成就,就是因为有这两样做根基。比这还重要的只有一样,就是要爱智慧。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做聪明人才有前途,当笨蛋肯定是要倒霉。科学的儿童睡前故事:(2):
能推动轮船的人(科学小故事)
国王造了艘很大的轮船,可是想了许多办法想把它推到水里去,结果都失败了。最后他们把全城的人都集合了起来起推,可还是没能把它推动。国王就对阿基米德说:请你帮忙把那艘大船推到水里面去吧!
阿基米德满口答应了。他通过精心准备设计了套用复杂的杠杆和滑轮组合成的机器,在机器的末端还留了条长长的拉绳。然后阿基米德就请国王来看表演了。
这天,海边站满了许多围观的人,真是人山人海啊。那艘大船有十几丈长,几层楼高。人们看了觉得它确实是个旁然大物,阿基米德怎么可能搬得动它啊?阿基米德真的是疯了。可阿基米德呢却将那条小绳交给了国王,非常自信的说:请你拉下吧,切都可以解决了。
国王半信半疑,首先看了看,但还是把绳子拿在了手里,然后就这么轻轻的拉。突然,奇迹出现了:大船移动起来了,慢慢地慢慢地向海里滑去,就象是位魔术师耍了魔术般。国王不相信的瞪大了眼睛,惊讶的张着嘴半天才说:这,这是怎么回事呀,莫非有上帝在帮助你?
你知道阿基米德运用了什么原理吗?写在下面的评论里吧!
转载请注明出自童话网:/
科学的儿童睡前故事:(3):
爱因斯坦:科学巨人曾是彻头彻尾的笨学生
面对那么多成就卓越的人,也许你会自惭形秽地说:“我这么笨,怎么可能成才呢?”,“我太平凡了,根本不是成为伟大伟人的料!”下面我就给你讲述一个老师、校长都认为他很笨的人的成才故事。
这个人就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这个当年被校长认为“干什么都不会有作为”的笨学生,经过艰苦的努力,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成了现代最杰出的物理学家。
1879年3月14日,一个小生命降生在德国的一个叫乌尔姆的小城。父母为他起了一个很有希望的名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看着他那可爱的模样,父母对他寄托了全部的期冀。然而,没过多久,父母就开始失望了:人家的孩子都开始学说话了,已经三岁的爱因斯坦才“咿呀”学语。后来,爱因斯坦的妹妹,比他小两岁的玛伽已经能和邻居交谈了,爱因斯坦说起话来却还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 看着举止迟钝的爱因斯坦,父母开始忧虑。他们担心他的智能是否会不及常人。直到10岁时,父母才把他送去上学。可是,在学校里,爱因斯坦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嘲笑,大家都称他为“笨家伙”。学校要求学生上下课都按军事口令进行,由于爱因斯坦的反应迟钝,经常被教师呵斥、罚站。有的老师甚至指着他的鼻子骂: “这鬼东西真笨,什么课程也跟不上!”
一次工艺课上,老师从学生的作品中挑出一张做得很不像样的木凳对大家说:“我想,世界上也许不会有比这更糟糕的凳子了!”在哄堂大笑中,爱因斯坦红着脸站起来说:“我想,这种凳子是有的!”说着,他从课桌里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凳子,说:“这是我前两次做的,交给您的是第三次做的,虽然还不行,却比这两个强得多!”一口气讲了这么多话,爱因斯坦自己也感到吃惊。老师更是目瞪口呆,坐在那里不知说什么好。
在讥讽和侮辱中,爱因斯坦慢慢地长大了,升入了慕尼黑的卢伊特波尔德中学。在中学里,他喜爱上了数学课,却对其余那些脱离实际和生活的课不感兴趣。孤独的他开始在书籍中寻找寄托,寻找精神力量。就这样,爱因斯坦在书中结识了阿基米德、牛顿、笛卡尔、歌德、莫扎特……书籍和知识为他开拓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视野开阔了,爱因斯坦头脑里思考的问题也就多了。
一天,他对经常辅导他数学的舅舅说:“如果我用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和光一道向前跑,能不能看到空间里振动着的电磁波呢?”舅舅用异样的目光盯着他看了许久,目光中既有赞许,又有担忧。因为他知道,爱因斯坦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同一般,将会引起出人意料的震动。此后,爱因斯坦一直被这个问题苦苦折磨着。1895年秋天,爱因斯坦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报考瑞士苏黎士大学。可是,他却失败了,他的外文不及格。落榜后的他没有气馁,参加了中学补习。一年以后,他获得了中学补习合格证书,并且考入了苏黎士综合工业大学。这时的他,已经在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了。他把精力全部用在课外阅读和实验室里。教授们看见他读和学习无关书、做和考分无关的试验,非常不满和生气,认为他“不务正业”。
爱因斯坦大学毕业时,正赶上经济危机爆发,由于他是犹太人血统,又没有关系,没有钱,所以只好失业在家。为了生活,他只好到处张贴广告,靠讲授物理获得每小时3法郎的生活费。这段失业的时间,给了爱在斯坦很大的帮助。在授课过程中,他对传统物理学进行了反思,促成了他对传统学术观点的猛烈冲击。经过高度紧张兴奋的五个星期的奋斗,爱因斯坦写出了9000字的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狭义相对论由此产生。可以说,这是物理学史上的一次决定性的、伟大的宣言,是物理学向前迈进的又一里程碑。
尽管还有许多人对此表示反对,甚至还有人在报上发表批评文章,但是,爱因斯坦毕竟还是得到了社会和学术界的重视。在短短的时间里,竟然有15所大学给他授予了博士证书,法国、德国、美国、波兰等许多国家的着名大学也想聘请他做教授。当年被人们称为“笨蛋”,“笨东西”,认为无法成才的爱因斯坦,终于成了全世界公认的、当代最杰出的聪明人物。由“丑小鹅”变为“白天鹅”,这说明了什么呢?我想,爱因斯坦的话是最好的答案。当许多年轻人缠住他,要他说出成功的秘诀时,他信笔写下了一个公式:A=x+y+z,并解释道:“A表示成功,x表示勤奋,y表示正确的方法,那么z呢,则表示务必少说空话。”许多年来,爱因斯坦的这个神奇的成功等式一直被人们传颂着。从爱因斯坦的奋斗历程中,我们不难看出,正是勤奋、正确的方法和少说空话使爱因斯坦由笨头笨脑变为巨人的。
可见,一个人不聪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先泄自己的气。只要你肯为你的目标付出艰辛的劳动,并配合正确的方法,就一定会得到成功女神的酬劳。许多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在童年时代、少年时代并不一定能显出锋芒毕露的优势,相反,他们却太平凡,甚至显出迟钝、愚笨的样子,常常要被周围的人嘲笑、讥讽。如果因为自己笨就灰心丧气,不再努力,那不是将自己潜在的才华、能力都扼sha在摇篮中了吗?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才能,每一个人在生命的长河中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星座。如果你觉得自己笨,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寻找到你自己的星座。正如爱因斯坦对别的事物迟钝,却对物理和数学特别喜爱一样,当你找到自己的星座时,你定会放射出与众不同的异彩。
科学的儿童睡前故事:(4):
科学童话:小伞兵和小刺猬
秋天,蒲公英妈妈的孩子们都长大了。他们每人头上长着一撮蓬蓬松松的白绒毛,活像一群小伞兵。许多小伞兵紧紧地挤在一起,就成了个圆圆的白绒球!
小伞兵有许多好朋友,那就是隔壁苍耳妈妈的孩子小苍耳。
小苍耳长得真奇怪,身体小小的,像个枣核,全身长满了尖尖的刺。小伞兵亲热地把他们叫做小刺猬。
有一天,一个顶小的小伞兵,对一个顶小的小刺猬说:我妈妈说,我和哥哥们不会老在这儿住下去的。
为什么呢?小刺猬不明白。
妈妈说,我们必须分散到别处去,藏在泥土里,才会像妈妈那样,长成一棵真正的蒲公英。
小刺猬听了,想了一想说:可是,你们怎么到别处去呀?
小伞兵还没有来得及回答,突然一阵秋风吹来,把小伞兵头上的白绒毛吹得飘呀飘的。白绒球儿一下子散开了,一个个小伞兵就像真的伞兵那样,张着降落伞飞到天上去了。
顶小的小伞兵飞在空中,快乐地大声喊道:小刺猬,瞧,风伯伯带我们去旅行了!再见,再见!
好朋友走了,小刺猬真冷清啊!他们也想出去旅行,可是他们没有小伞,不能跟着风伯伯走。
有一天,来了一只小鹿。小鹿轻轻地从苍耳妈妈身边擦过,没想到许多小刺猬就挂在小鹿的毛上了因为小刺猬身上全是刺啊。
小刺猬好像骑着一匹大马,也快快乐乐地出门旅行去了。
小鹿不停地跑着,跑着。他忽然觉得身上有点儿痒,就靠在一棵树上,轻轻地擦起痒来,擦呀擦地,这个顶小的小刺猬被擦了下来,落在一片草地上。
小刺猬刚想看看这里是个什么好地方,却听见有谁在说:咦,小刺猬,你怎么也上这儿来啦?
小刺猬回头一看,哎呀,原来就是那个顶小的小伞兵啊!小伞兵躺在地上,已经有一半给土埋上了。
看到好朋友,小刺猬真是高兴极了。他连忙回答说:是小鹿把我带来的
小伞兵和小刺猬又在一起了。风伯伯吹起又松又软的土,轻轻地盖在小伞兵和小刺猬的身上。
明年春天,小伞兵和小刺猬就会从泥土里钻出来。
到那个时候,小伞兵就是一棵真正的蒲公英了,像他的妈妈那样,长着有刺的叶子,开着美丽的小黄花。
小刺猬也将是一棵真正的苍耳,像他的妈妈那样,长着带锯齿的心脏形的叶子,开着绿色的小花。
科学的儿童睡前故事:(5):
一只剥开科学坚果的松鼠
有人要他选择一个词来形容自己,姬十三选择了闷骚,因为松鼠会的很多人都这么形容我。他笑着说,看上去有些腼腆。
他口中的松鼠会,是一群爱好科学写作和传播的人自发聚集在一起的松散组织,创始人正是姬十三。他们从2008年4月开始,写着这个名为科学松鼠会的群体博客。在前不久德国举行的全球博客大赛上,这个诞生不久的博客,获得了最佳国际博客公众奖和最佳中文博客公众奖。在这些博客作者当中,既有国内一些主要科普期刊的编辑记者、科学写作者和译者,也有散布在国内外的一些对科学感兴趣的白领和学生。在一家科学网站做编辑的神经生物学博士姬十三,只是其中一个,不过也是最勤奋的一个。下班做的最后一件事是关掉松鼠会博客,回家做的第一件事是打开松鼠会博客。刚刚下班的姬十三,扒完饭盒里的最后一口饭说。盒饭是他从楼下不远的超市买的,顺带买了一些方便面和面包。所谓的家,是他每月花1600元租来的小房间。在朋友眼里,姬十三原本是个很注重生活品位的人。不过,最近姬十三顾不上这些了。我要上班,要跟人谈有关松鼠会的合作,要去上海举行看片会,还要给一批杂志写专栏。他掰着手指边数边说。接下来,他还要为参加周末在上海召开的首届全国科普网络研讨会做准备,需要在家里宅两天。由于常常在深夜码完字后,把衣服扔到地上,倒头就睡,所以房间里有些凌乱,而惟独书架上的六排书和地上的几摞杂志,摆得整整齐齐。这些与科学有关的书和杂志,绝大部分是2004年秋天以后才与姬十三结缘的。在此之前,姬十三这个名字,在科学传播圈并不存在。在复旦大学校园里,神经生物学一年级博士生嵇晓华,在同学们看来,只是个有点文艺气质的理工男。往前再数八年,校园文学日渐衰落,写诗的兄弟纷纷离去,刚刚进人大学生物系的浙江男生嵇晓华,则时常闷头不语写点儿新诗,无奈上不了台面,只是悄悄留给自己看。2004年秋天,已是博士生的嵇晓华,有了写点儿东西的冲动。他把一篇论文改写成一个小故事,署名姬十三,群发到很多杂志编辑的电子邮箱里。整整两个月,嵇晓华一边在实验室做实验,一边等待着与姬十三有关的消息,但一切杳无音讯。就在他觉得应当放弃幻想之时,一份科学杂志的主编,给姬十三回了一封信,重新燃起了嵇晓华的希望。这个被认为可以培养一下的博士生,很快又给这个主编寄去了一篇关于时间感知的文章,姬十三这个名字很快变成了铅字。他的科普写作之路,就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在复旦大学校园的最后三年里,他是一边做实验写论文,一边熬夜写科学文章的博士嵇晓华;而在科学写作和传播的圈子里,他是渐渐被人所知晓的姬十三。《新发现》、《三联生活周刊》等一些刊登科学文章的杂志盯上了他,写诗时的惨淡局面就此扭转。约稿的人越来越多,这个不擅言语的人,便闷头给十多家报纸杂志写文章。他很享受这种被人约稿的日子,同时,他还以幽默的语言,主持着一家杂志的科学问答栏目。这给姬十三带来了不少读者粉丝。在某大报科学版的一个编辑看来,姬十三是国内少有的把科学文章写得如此生动有趣的人。只是,当时在科学传播圈子里已经小有名气的姬十三,一旦回到校园里,还是那个生活低调而小心翼翼的嵇晓华。我一直瞒着导师,怕他说我不务正业,影响做实验。他回忆说。知道他在给报纸杂志写科学文章的博士同学,则表示了充分的理解。在他们的眼里,每年从一些科学杂志拿到两万多元稿费的嵇晓华,日子过得比其他人要舒服。博士毕业之际,当其他同学正忙于找工作或申请出国进行博士后研究时,已与生物学专业打了十年交道的嵇晓华,决定遵从自己的兴趣,不从事科研也不找工作,做一个睡到自然醒的自由撰稿人。这个决定,在班上和家里都引起了小小的骚动。他的导师直到毕业时才知道,自己这个少言寡语的弟子,在科学传播圈里已经有了一点点江湖地位。而姬十三放弃了在上海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机会,这也让在家乡舟山工作的父母有些不解。忙的时候要忙死,经常要给领导写讲话,还要陪喝酒,好没劲。他跟父母解释道。父母最终接受了儿子的决定,在他们看来,儿子没找工作,但过得也还不错。2007年11月,姬十三做了五个月自由撰稿人后,便开始搭建一个科学写作者相互交流的平台。姬十三先是在google上建了一个群,原本想命名为胡桃夹子,不料已被人抢注。后来他就想到了松鼠会。科学的儿童睡前故事:(6):
科学童话:小斑马找妈妈
一
无雨的日子,河流变成了小溪,小溪变成了泥沼,泥沼变成了焦土。无水的草原变得一片枯黄。
妈妈,我饿!一匹小斑马跟在妈妈身后一瘸一拐地走着。
孩子,再坚持一下!斑马妈妈说,你看,前面就是稀树草原,到了那里就有青草吃了。
向前望去,小斑马果然看到有树影隐约在天地间,顿时,小斑马精神倍增,他加快步伐超过妈妈,向稀树草原跑去。
连日的奔波,令小斑马又累又饿,从踏上稀树草原的那一刻起,小斑马便不顾一切地啃食起久违的青草。
狮子来了,快跑啊!随着一声惊恐的呼喊,正在觅食的斑马骚动起来。
妈妈,妈妈!小斑马大声呼喊着寻找妈妈,可眼前这杂乱的斑马群中,哪还看得见妈妈的影子。
小斑马被逃亡的斑马推搡着,身不由己地向远离稀树草原的荒原跑着。动物们都知道,在这干旱的季节,只有荒原才是安全的,因为那是狮子懒得光顾的地方。
或许是跑累了,或许是觉得已经远离了狮子,一段时间过后,逃亡的队伍停了下来。
妈妈妈妈小斑马在斑马群中来回穿梭,寻找妈妈,可结果却令他失望。
妈妈怎么没跟上来呢?不会被小斑马不敢想下去了,他回转身体,向着返回稀树草原的路跑去。
科学童话:小斑马找妈妈
科学的儿童睡前故事:(7):
科学史上伟大的会晤
纵观历史,那些伟大的贤人先哲们的会晤总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激荡起时代的波澜,从而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18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科学的光辉照耀着欧洲大陆,科学史上的伟大人物层出不穷。科学家之间的会晤也给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镜头。法拉第与麦克斯韦相扶相携的科学传承那是1860年的一个清和秋日,麦克斯韦在伦敦见到了当时的科学泰斗法拉第。他向这位慈眉善目的老人递上了他的论文《论法拉第的力线》。法拉第微笑地看着这个比他年轻40岁的青年,两个人很快便热烈地讨论了起来。法拉第说:我从不认为自己的学说就是真理,但你是真正能够理解它的人。他沉吟片刻后又说:这是一篇出色的文章,但你不应该停留于用数学来解释我的观点,而应该突破它!
从二人的个性和工作方式来看,这确实是一个奇妙的会面。法拉第快活、和蔼,而麦克斯韦严谨、机智;法拉第侃侃而谈,而麦克斯韦却不善言辞;法拉第不擅长数学,而麦克斯韦则是数学物理大师;法拉第善于动手实验,而麦克斯韦却擅长理论归纳,这两位科学巨匠在许多方面的优缺点正好是可以互相弥补的。正如爱因斯坦的比喻,他们就像伽利略和牛顿一样。而麦克斯韦也谈到了这一点:因为人的心灵各有不同的类型,科学真理也就应该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不管以具有生动的物理色彩的形式表现,还是以一种朴实无华的符号形式来表现,它都应该被当作是同样科学的。法拉第是麦克斯韦在电磁学领域的领路人,而麦克斯韦也从内心由衷地尊敬这位前辈。但是,不同的科学方法所发掘科学的深度也不同,法拉第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述的真理,麦克斯韦用惊人的数学才能把它概括出来,并最后提高到理论的高度,所以他的认识就更深刻,更深入事物的本质,因而也更带有普遍性。爱因斯坦与玻尔最著名的科学论战爱因斯坦与玻尔的量子理论之争,是物理学史上持续时间最长、争论最激烈和最富有哲学意义的争论之一。在1927年的第五次索尔维会议上,爱因斯坦和玻尔又相遇了。这次会议辩论的焦点是量子力学的统计解释,一方是玻尔、波恩、海森堡等,另一方是爱因斯坦、德布罗意、薛定谔等,所以这是一次势均力敌的重量级交锋。但是两派之间的讨论很快就变成了两方盟主,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决斗。他们一般在旅馆用过早餐就见面,然后爱因斯坦就描绘一个思想实验,以指出哥本哈根学说的内部矛盾。而一般玻尔到傍晚的时候就对这些思想实验做出了反驳,他会在晚餐时把他的分析讲给爱因斯坦听。
在这次论战中,不相信上帝掷骰子的爱因斯坦输得很狼狈。他的对手玻尔看上去沉默驽钝,可是在他一生中几乎没有输过任何一场认真的辩论。哥本哈根学派最终大获全胜,海森堡在写给家里的信中说:我对结果感到非常满意,玻尔和我的观点被广泛接受了,至少没人提得出严格的反驳,即使爱因斯坦和薛定谔也不行。多年后他又总结道:刚开始(持有这种观点的)主要是玻尔,泡利和我,大概也只有我们三个,不过它很快就扩散开去了。但是爱因斯坦决不是那种可以轻易打败的人,他并没有真正服输。第二次、第三次更大规模的论战又持续拉开。实际上,也正因为这两位大师的不断论战,量子力学才在辩论中发展成熟起来。庞加莱与西尔维斯特与天才相遇的震撼庞加菜被公认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领袖数学家,是对于数学及其应用具有全面知识的最后一个人。他一生发表的科学论文约500篇,科学着作约30部,几乎涉及到数学的所有领域以及理论物理、天体物理等许多重要领域。他在天体力学方面的研究是继牛顿、拉普拉斯以来的又一个伟大的里程碑,他也被公认为是相对论的先驱者。
据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一些军官向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和诺贝尔奖得主罗素询问:谁是当代最伟大的人?罗素不假思索地回答:庞加莱。噢,是那个人!这些对科学一窍不通的军官以为罗素指的是法国总统雷蒙庞加莱,一个个兴奋地呼叫起来。当罗素得知他们呼叫的缘由时,便解释道:我指的不是雷蒙庞加莱,而是他的堂兄昂利庞加莱。另外一位创办了《美国数学杂志》的大数学家西尔维斯特回忆过他和庞加莱初次会晤的情景:当我最近在盖吕萨街庞加莱的休息处拜访他时,在那个被抑制的智慧的伟大积蓄者面前,我的舌头一下子失去了功能,直到我用了一些时间(可能有两三分钟)仔细端详和承受了可谓他思想的外部形式的年轻面貌时,我才发现自己能够开始说话了。当西尔维斯特辛辛苦苦地爬上通往庞加莱那通风的休息处的三层狭窄的楼梯以后,停下来,擦着他那硕大的秃头时,看到的不过是一个孩子。当时他惊奇得不知所措,这个如此美貌,如此年轻的孩子,竟然是那些洪水般涌来的论文的作者。普朗特与冯卡门、钱学森师徒三代相聚首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钱学森随他的老师冯卡门率领的科学考察团赴德国去考察航空与火箭研究的发展情况,同时拜访和审问已成为美军战俘的普朗特。普朗特被公认为近代应用力学之父,是哥廷根大学教授,流体力学中边界层理论的创始人。正是他和着名的数学家克莱因开创了哥廷根的应用力学学派。
普朗特是冯卡门的老师,而冯卡门又是钱学森的老师,这次战后的会面是师生三代应用力学家的一个尴尬的时刻,也标志着世界力学的研究中心由哥廷根转移到了加利福尼亚。冯卡门回忆道我发现,是钱(学森)和我在哥廷根共同审问我昔日的老师路德维希普朗特。这是一次多么不可思议的会见啊!现在把自己的命运和红色中国连接在一起的我的杰出的学生,与为纳粹德国工作的我的亲密的老师会合在一起。现在我们经历的是一个多么奇特的境遇,它把对生活毫无追求,只希望和谐地共同工作的三代空气动力学家分割了开来。虽然此次会面时间短暂,而且无实质性学术探讨,但力学史上的三个巨人站在一起的照片至今令世人为之动容。科学的儿童睡前故事:(8):
科学史上最重要的病人
大脑被认为是今天科学研究领域最大的谜题之一。在脑科学的发展历史中,有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一提起来,恐怕神经生物学家们无人不知,因为我们迄今关于学习、记忆的很大一部分知识都来自他。但是请别误会,他不是什么科学家,而只是一位病人当然,这是一位非常特殊的病人。为了保护他的隐私,过去在科学文献里,他总是以h.m.的名字出现。直到他辞世后,为了缅怀他,让人们记住他对科学的贡献,他的全名亨利古斯塔莫莱森才被公之于众。
亨利古斯塔莫莱森可称得上是科学史上迄今最重要的一位病人。改变对记忆的认识毫无疑问,h.m.是一位大脑有缺陷的病人,他的缺陷就是彻底的健忘,不能形成新的记忆。对他来说,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新的:他每一次去街角商店买东西,每一次走过家旁边的小路,每一次和邻居打招呼,他都认为是生平头一次他一生没结过婚,倘若他有个妻子,哪怕他跟妻子相处了几十年,想必每一天起来也会认为他们是初次相识。但他又并非痴呆,他的智力完全正常,也没有什么怪癖。所以像他这种病例,在医学史上是非常特殊、非常罕见的。
h.m.并非生来就是一位病人,他也有过健康幸福的童年。他生于1926年,命运的转折发生在他7岁那年。一天他在路上行走,被一辆横冲过来的自行车重重撞了一下,头部被严重撞伤。自此以后,他患上了癫痫。到他27岁时,癫痫已经严重到让他什么都做不了的地步,每周要昏厥好几次,所以他不得不去治疗。一位神经外科医生为他做了全面的检查之后,认为只要切除部分致病脑组织,就可以减轻他的症状。1953年9月1日,h.m.躺在了手术台上。医生在他的额头两侧钻了两个小洞,用一根金属吸管吸出了大部分海马组织及其周围的部分内侧颞叶组织。单从预期目标来说,手术非常成功,h.m.的癫痫发作频率迅速降低。但是很快,人们发现了一个未曾想到的副作用:他再也无法形成新的记忆了。这当然是一个严重的医疗事故,但并非医生不称职所致,责任在于那个时代人们对大脑的一些错误认识。那时的科学界普遍认为,记忆广泛分布在大脑中,不可能只取决于某一个组织或区域。所以,即便h.m.的大脑被小部分切除,他也只会损失小部分记忆,整体上不会有什么影响。而手术后的h.m.却表现出如此奇怪的症状,这让科学家一时困惑莫解。1957年,加拿大心理学家米尔纳在对h.m.进行了一系列测试之后,发表了一篇在记忆研究史上堪称划时代的论文。在论文中,米尔纳将h.m.的健忘症与他大脑中失去的海马组织联系了起来。换句话说,论文否定了那种认为记忆广泛分布在大脑中的说法,提出记忆跟大脑的其他许多功能一样,只取决于某一个脑组织或脑区。这样,人们对记忆的认识才算上到了一个新台阶。终身以病人为职业h.m.在手术前是一名摩托车修理工,术后,因为严重的健忘症,他已经丧失了从事任何正常职业的能力。而鉴于这类病例极为罕见,各地的科学家和研究者经常不断地赶来拜访他,邀请他参加各种实验。所以,他不知不觉成了职业被试者。此后,病人成了他一生的职业。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与科学家密切合作,参加过几百次科学研究,无以计数的论文里提到他的名字。
从此,除了参加实验,他的生活变得很简单:和家人一起去买东西,偶尔为草坪除草、清理落叶,看看电视,有时候做一顿午饭,整理一下床铺这些都是他27岁以前就已经学会的事情。他能记得一些小时候的事情,记得父母带他去旅行,但是他总也想不起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叔叔其实已经去世,尽管那是在他做手术前3年的事了(严格地说,手术后他不单是不能形成新的记忆,也丧失了对术前两三年内所发生事情的记忆)。我们现在知道,从时效上来说,记忆可分为长程记忆和暂时记忆。暂时记忆一般只能持续数十秒钟,而长程记忆有时可以保存终生。暂时记忆需要通过桥梁就是大脑中的海马体才能变为长程记忆,这好比电脑内存里的东西需要保存到硬盘里,下次开机时才不会丢失一样。其实,h.m.的长程记忆和暂时记忆的功能都完好无损,只是它们之间的桥梁断了,所以,暂时记忆里的东西永远无法刻录到长程记忆中去。他是真正活在进行时中的人。对他来讲,时间并不是连贯的。他没有意识流,只有稍纵即逝的意识点滴。如果你问他吃过午饭了没有,他一般会说不知道或者吃了吧,却说不上吃了什么。在十几分钟的谈话里,他可能会把一个笑话重复讲三遍,每一遍都是一模一样的句子和语气,而他一点也意识不到自己已经讲过了。他形容自己的生活:像是大梦初醒每一天都和其他日子没有关联科学的儿童睡前故事:(9):
科学童话:走上河岸的鸭嘴兽
一
树林边有条河,河边有个泥洞,泥洞有两个出口,一个通往水中,一个通往岸上的草丛,鸭嘴兽一家就居住在这里
鸭嘴兽妈妈有两个孩子,其中的一个在刚满四个月时,自己外出觅食再也没有回来,鸭嘴兽妈妈担心另一个孩子再出意外,便不再让他独自出门。
有一天,鸭嘴兽妈妈要外出觅食,临行前,他嘱咐小鸭嘴兽说:妈妈去水中给你找蠕虫吃,你在家等着,不要外出,妈妈很快就回来。
小鸭嘴兽说:妈妈,我想吃蚯蚓!
鸭嘴兽妈妈说:好,我去找蚯蚓!
妈妈离开后,小鸭嘴兽走到门口不停地向外张望,可是,直到他饿得饥肠辘辘,妈妈也没有回来。
妈妈怎么还不回来呢?小鸭嘴兽心想,会不会也像哥哥那样再也不回来了呢,不行,我得去找妈妈!
小鸭嘴兽走出家门,向岸上的草丛走去。
科学童话:走上河岸的鸭嘴兽
科学的儿童睡前故事:(10):
科学家张衡
东汉时期,也就是距今约一千八百多年前(公元117年),一台利用水力推动自动运转的大型天文仪器――“水运浑象”(连接到科学里程碑漏水转浑天仪)在东汉的京都洛阳制造成功了。仅仅相隔了二十年(公元138年),安置在京都洛阳的又一台仪器――“候风地动仪”准确地报告了西方千里之外发生的地震。这标志着人类开始了用仪器记录研究地震的新纪元。这两台着名仪器的发明者就是张衡--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对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地震学和机械力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传说他还制造过指南车、记里鼓车等,因其机械制造水平很高,被尊称为“木圣”。
张衡小传
张衡,字平子,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8年),诞生于南阳郡西鄂县石桥镇(今河南省南阳市城北五十里)一个破落的官僚家庭。祖父张堪是地方官吏,曾任蜀郡太守和渔阳(今河北省蓟县一带)太守。张衡幼年时候,家境已经衰落,有时还要靠亲友的接济。“自古英才多贫贱,从来纨绔少伟男” ,正是这种贫困的生活对他的成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当时的南阳是经济和文化都很发达的地区,有“南都”之称。张衡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加上他自幼刻苦好学,在青少年时代就已经为后来从事文学和科学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家中的经卷典籍慢慢地不能满足张衡的求知欲望了,于是从十六岁开始,他便离乡游学,广结学者名流。他曾到汉朝故都长安一带,游览了当地的名胜古迹,考察了周围的山川形势、物产风俗、世态人情。后来他又到了当时的首都洛阳,就读于最高学府―大学。并成为学识比较渊博的学者。当时,地方上曾经推举他做“孝廉”,公府也多次招聘他去做官,但都被他拒绝了。
张衡自幼就对文学有特殊的爱好和研究。他的文学作品很多,风格也各不相同。有的形式短小,重在抒情,如《归田赋》。有的气势磅礴,广写景物,如《二京赋》;有的特色突出,独树一格,如《四愁诗》、《同声歌》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二十三岁的张衡应邀回乡出任南阳太守鲍德的主簿,掌管文书工作。并在办理政务之余,潜心于文学创作。他以游学长安和洛阳的见闻作为素材,先后花了十年功夫,于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写成着名的文学着作《东京赋》和《西京赋》,总称为《二京赋》。文中,张衡以很大的篇幅无情揭露讽刺了当时京师中帝王贵族“取乐今日,遑恤我后,既定且宁,焉知倾”的腐败寄生生活,受到人民的欢迎而传诵于世。
后来,鲍德调任,张衡便辞职回家。掌握朝政的皇亲邓骘为了笼络士人,几次派人邀请张衡作他的幕僚,以增强自己这一派的势力。但张衡一方面厌恶外戚专权,一方面想专心钻研学问,都坚决地拒绝了。
在张衡三十四岁的时候,他的研究兴趣逐渐转到哲学和自然科学方面。他很喜爱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年)的哲学着作《太玄经》。《太玄经》的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引起了他很大的兴趣。《太玄经》里的一些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也给了张衡以很大的启发。
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11年),张衡应征进京,先后任郎中、太史令、公车司马令等低、中级官职。其中担任太史令时间最长,前后达十四年之久。太史令是主持观测天象、编订历法、候望气象、调理钟律(计量和音律)等事务的官员。在他任职期间,对天文历算进行了精湛的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汉朝时,关于天体运动和宇宙结构的学说已经出现了三种: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盖天说创立最早,它认为天在上,地在下,天象一个半圆形的罩子,大地是平的,或者象一个倒扣着的盘子。浑天说主张天是浑圆的,日月星辰会转入地下。至于大地,早期的浑天说认为大地是平的,东汉三国时期的陆绩(公元187-219年)等进一步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概念,使浑天学说臻于完备。宣夜说却认为天没有一定的形状,而是无边无际的充满气体的空间,日、月、五星(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等都飘浮在气体中。
张衡根据自己对天体运行规律的认识和实际观察,认真研究了这三种学说,认为浑天说比较符合观测的实际。他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浑天理论,在西汉耿寿昌发明的浑天仪的基础上创制了一个能够精确在表演浑天思想的“浑天仪”。他精通天文、历算,具有很强的革新思想,先后写出了《灵宪》、《灵宪图》、《浑天仪图注》等天文学着作,成为东汉中期浑天学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张衡之所以能够在科学上做出杰出成就,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和他坚持唯物观点、反对唯心主义和迷信思想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张衡一生为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谦虚谨慎、勤学不倦,在所从事的事业中表现出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不畏强权、勇于进取的研究风格。而他不慕名利的高尚品德更值得我们学习。
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张衡请求告老还乡不准,又被调到朝中做尚书,但只任职一年就与世长辞了,终年六十一岁。
《灵宪》
张衡一生所着的天文学着作,以《灵宪》最为着名。这是一部阐述天地日月星辰生成和它们的运动的天文理论着作,代表了张衡研究天文的成果。它总结了当时的天文知识,虽然其中也有一些错误,但还是提出了不少先进的科学思想和独到见解。例如,在阐述浑天理论的时候,虽然仍旧保留着旧的地平概念,并且提出了“天球”的直径问题,但是张衡进一步明确提出在“天球”之外还是有空间的。他说:“过此而往者,未之或知也。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谓也。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就是说,我们能够观测到的空间是有限的,观测不到的地方是无穷无尽,无始无终的宇宙。这段话明确地提出了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穷无尽的思想,是十分可贵的。
张衡在《灵宪》中指出月亮本身并不发光,月光是反射的太阳光。他说:“夫日譬犹水,火则外光,水则含景。故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也。”(景就是影,魄指月亮亏缺的部分。)他生动形象地把太阳和月亮比做火和水,火能发光,水能反光,指出月光的产生是由于日光照射的缘故,有时看不到月光,是因为太阳光被遮住了。他这种见解在当时是十分新鲜的,也是正确的。同时,张衡还进一步解释了月食发生的原因。他说:“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谓暗虚。在星则星微,遇月则食。”这段话的意思是:“望月”时,应该能看到满月,但是有时看不到,这是因为日光被地球遮住的缘故。他将地影的暗处叫做“暗虚”,月亮经过“暗虚”时就发生月食,精辟地阐述了月食的原理。至于“在星则星微”一句,说的是星星碰上“暗虚”就隐而不见了。现在看来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由于星星距地球极为遥远,又大都是发光的恒星,不象月球一样属于行星,因此没有任何一个星星会进入地球的影子之中而失去了光芒。这是张衡的不足之处。这也可以看出在当时的水平下,古人的研究不可能作到尽善尽美。今人也一样,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不可能将事情作的绝对正确,但一定要最大程度的正确反映客观现实。
此外,张衡在《灵宪》中还算出了日、月的角直径,记录了在中原洛阳观察到的恒星二千五百颗,和近代天文学家观察的结果是相接近的。在他的另一部天文着作《浑天仪图注》里还测定出地球绕太阳一年所需的时间是“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和近代天文学家所测量的时间三百六十五天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的数字十分接近,说明张衡对天文学的研究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
和迷信作战
东汉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他们的统治地位,把谶纬神学作为正统思想,强迫人们信奉。“谶纬”是以封建迷信来解释经书典籍,穿凿附会、用来预卜吉凶的一种学说。它的基本思想是宣扬“王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唯心思想,因此很受统治者推崇,被尊为朝章国典。这些腐朽的唯心主义思想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当时一些进步的思想家如扬雄、桓谭、王充等人的坚决反对。之后,张衡也积极投入到了反谶纬神学的斗争。安帝延光二年(公元123年),一场关于历法的大辩论掀起了:梁丰等人借口当时实行的四分历不合图谶,提出废除四分历,恢复太初历。四分历源于太初历,是对旧历在根据天体运行的实测资料修改后得来的,自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开始使用,是当时比较精密的历法。张衡和另一天文学家周兴坚决反对恢复古历。他们根据自己多年对天象的观测,对各种历法作了深入的研究、比较,认为四分历比较精密。在辩论中,他们所就观测到的现象以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讲解,驳得梁丰等人张口结舌,“或不对,或言失误”,终于使四分历得以继续沿用。这是我国历法史上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斗争的一个胜利。
上一本:传奇大百科全书下一本:传奇大百科全书科学的儿童睡前故事:(11):
科学童话:大眼睛的小绒猴
绒猴是种生活在南美亚马逊河流域的小动物,又名指猴。他们栖息在热带雨林的大树枝或树干上,在树洞或树杈上筑球形巢为家。
三月中旬的天,绒猴妈妈生下了只小绒猴,刚出生的小绒猴只有蚕豆般大小,十几克重。
绒猴爸爸看着这个小不点儿,皱着眉头说:这么小,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呀!?
绒猴妈妈说:愁什么,只要好好养活,很快就会长大的。
从此以后,绒猴爸爸和绒猴妈妈精心养育着小绒猴,不知不觉中,小绒猴便到了学习生存本领的年龄。绒猴爸爸教小绒猴借助繁茂的枝叶掩护自己,躲避天敌的侵袭,绒猴妈妈教小绒猴在遇到天敌时发出如同哭般的凄厉的叫声,用以吓跑天敌;绒猴爸爸教小绒猴用牙齿咬开坚果的硬壳吃里面的果实,绒猴妈妈则教小绒猴把爪子特长的中趾伸到洞里,戳住幼虫,然后放进嘴里吃掉
很快,小绒猴长成了大绒猴,能够独立生活了。
二
有天,条小虫正在棵苹果树的树洞里睡觉,忽然,阵笃笃、笃笃的声音从洞口传来。小虫以为是啄木鸟来了,吓得他赶忙爬到了树洞的最深处。
段时间过后,笃笃声没有了,小虫想找点嫩叶吃,便悄悄地向洞口爬去。
为了安全起见,小虫先从洞口探出头来想看看周围的动静,这时,个陌生的面孔出现在小虫眼前。
他的体型与大老鼠有些相似,面貌如猫般,体长在40毫米左右,长着双瞪视的大眼睛,如同安在头上的两个灯泡般。绒猴大头小嘴巴,体形如鼠,耳如蝙蝠,牙齿爪子像松鼠,手如同人手般。他的体毛粗长,由深褐色和黑色组成,脸部和腹部的毛基为白色,颈部的毛特别长且有白尖。他的尾巴比身体还要长,尾毛蓬松,形似扫帚,毛长在10毫米左右。
他是谁呢?小虫好奇地看着陌生的来者,不觉爬出了洞口。
三
小黑猫,你不去捉老鼠,跑到树上来干什么?
这时,只啄木鸟飞过来了。
小虫赶忙藏到了片树叶下。静静地注视着眼前的切。
你认错人了,我不是小黑猫,我是小绒猴。陌生的面孔对啄木鸟说。
哦,绒猴。怪不得你在树上活动呢,原来是猴家族的成员呀,我还以为你是只猫呢。啄木鸟说,看你东瞅西看的,你在干什么呢?
小绒猴说:我看到这棵树的叶子泛黄,估计树心里有虫子,刚才敲了敲树干,想确定下虫子在哪里。
你是说你也喜欢吃树洞里的虫子吗
是的。小绒猴说,我不仅吃树洞里的虫子,也吃树皮下的虫子。
可是?啄木鸟好奇地看着小绒猴说,你怎么吃到树洞中的虫子呢?
当然是用我的手了!小绒猴扬起他长长的爪子说,我的手指不仅能抠出树干中的虫卵,掏椰壳中的果肉,还能钻取蛋壳喝蛋清呢。
啊,你还喝蛋清啊!
听到这里,啄木鸟展翅向自己家里飞去。
你叫什么名字,你怎么跑了呢?小绒猴向着啄木鸟飞去的方向大声喊着。
小绒猴哪里知道,这只啄木鸟是只啄木鸟妈妈,她要赶快回家去看她那尚未出壳的小啄木鸟呢。
啄木鸟走后,小绒猴又仔细寻找起虫子来。
知识链接:虽说指猴是种非常有益于森林生态平衡的动物,但在马达加斯加岛,它却被当地人认为是种不祥之物,如同猫头鹰在中国样,指猴叫声凄厉,在夜晚令人毛骨悚然,还有,指猴体黑面灰,黄色的眼珠在夜色中发生神秘的幽光,行动时跳跳的如同鬼怪般。当地人认为如果指猴跳到自己的身上,便预兆死亡。
科学的儿童睡前故事:(12):
2010年高考高三寄语——科学用脑
我们的大脑潜力虽说很大,但很多同学感到有时上课注意力集中不起来、头疼、头晕、脑胀、精力不支、疲倦等现象,这说明在用脑时还不够科学。如何才能做到科学用脑?下面谈谈科学用脑的方法。
1、集中注意,专心用脑,多种感官参与,协同用脑。
通向大脑的通道主要有六个:看、听、尝、触、嗅、做。学习是通过我们的眼所看、耳所听、口舌所尝、鼻子所嗅、身体所触、动手所做而获取信息。据有关专家表明,耳听获得信息周记忆15%,视觉获得信息周记忆25%,视听结合获得信息周记忆65%。
所以在复习中要五到,即眼到、耳到、手到、口到、心到。如在英语复习中,不能只是单一得听或看,一定要边看、边读(出声)且与手写同步,这样多种感官刺激,记忆效果好。
2、把握最佳时间,高效率用脑。
每个人的生物节律(生物钟)不同,大脑兴奋时间、周期不一样,如有人夜晚学习效率高(猫头鹰式),有人早晨起来头脑清醒(百灵鸟式),有人不分时候,只要兴奋起来就活沃(麻雀式)。每个人都要清楚自己属于哪种类型,在最佳时间里,抓紧时间,强化记忆,提高效率;在生理低潮期,注意休息、体育活动等。
另外,要清楚学科难度值,高考科目中,难度值最高的是数学,其次是语文、外语,再次为物理、化学。所谓难度值高的学科,是指这些学科在学习中易疲劳。大家在复习时,对难度值高的学科,要在最佳用脑时间里学习,不要在学习疲劳期学习这些科目。如夜晚效率高的人,应在晚上复习数学(在最兴奋期)、语文等。
在复习中还要注意更换内容,文、理学科交叉学习,以免造成大脑疲劳。
运用最佳时段效应(如早晨和晚上的两个小时),定时、轮流从事学习,提高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3、学会用脑,适度用脑。
就是提学习、休息、运动要有机结合,不要造成大脑的过度疲劳。每个人的学习习惯不同,持续学习时间长短各异,但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当你学习感到疲倦、学习效率下降时,不要强迫自己继续学下去。这时应休息或起身运动。有的同学认为休息、体育活动浪费时间,特别是看到别人在学,自己在玩感到很是不安。其实不然,适当的休息、运动会补充脑氧量(使你的血液含有更多的氧气),促使大脑更快恢复正常,以更清醒、更兴奋的状态投入学习中,使学习效率更高。学习中的休息、运动就像俗话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功。这里还要强调一下,同学们每天一定要有午休,那怕是20分钟,这对消除大脑疲劳,对后续用脑极有好处。
4、增加营养,健全大脑。
像任何其他复杂机械一样,你的大脑需要能量。大脑基本上从你吃的食物中得到所需要的能量。供给大脑低能量的食物,它就会运行不力。供给它高能量的食物,你的大脑就能流畅、高效地工作。就能量而言,大脑需要大量的葡萄糖。这就是为什么新鲜水果和蔬菜是你必不可少的食物,它们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大脑需要适当类型的能量,以产生那些化学流科学家们称之为神经信息传递因子。这些神经信息传递因子也依赖于平衡的饮食,包括含有大量蛋白质的食物和含卵磷脂的饮食,可以帮助人增强记忆,大脑还需要油酸、铁、钠和钾。
建议大家每日三餐要吃好。多吃蔬菜(比如卷心菜中富含维生素B,能有效地预防大脑疲劳,从而起到增强记忆力的作用)、水果(半只香蕉可以吸收一定量的钾),将鱼(富含蛋白质和钙质,特别是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可分解胆固醇)、果仁(花生、核桃仁、杏仁。杏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C,可有效地改善血液循环,保证脑供血充足,有利于大脑增强记忆。)和植物油作为饮食的主要部分。鱼和植物对于营养数以百万的脑神经胶质细胞起决定的作用。果仁和植物油是亚油酸的主要来源,大脑需要亚油酸修复大脑信息轨道周围的髓脂质绝缘体。吃大豆,含有蛋黄素和丰富的蛋白质,每天食用适量的大豆或豆制品,可增强记忆力。吃鸡蛋,蛋黄中含有蛋黄素、蛋钙等脑细胞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可增强大脑活力。吃木耳,木耳含有蛋白质、脂肪、多糖类、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为补脑佳品。
5、除注意饮食外,还要定期运动,以使血液充氧。
大脑只有充足的能量和氧,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潜力,才能为你科学用脑提供物质保障。
6、还要有稳定的情绪以保养大脑,动手活动刺激大脑。
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时,要有警觉,不要放在心上,可以听听音乐,静想大海。当学习时间久了,可以动手做些其他事,只要动手,增加手的运动,可以调节、刺激大脑。
7、在良好的环境中使用大脑。
教室要经常通风,在教室里由于学生较多,空气质量受到影响,所以应该把教室门窗打开,即使在冬天也要在课间把窗户打开通风透气,让充足的氧气随着新鲜空气跑进来,改善室内用脑环境,避免缺氧。
要保持教室的安静,大脑适宜在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中学习,噪音较小,低于20分贝,用脑较好,如果达到70分贝以上,那么就没有办法思考。
8、可以参加一些室外活动。
适度的阳光对身体和大脑是有益处的,紫外线可以消除疲劳、sha菌以及有利于钙的吸收,不妨利用学习空隙时间到户外去休息和做运动,保持大脑的清醒和活跃。
9、科学思维,提高脑力。
如在反思中问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办,扩大问题的时空范围,具体问题抽象化,对立事物综合考虑,站到相反立场考虑问题,多个问题归纳为一个问题,对问题分析到最小的部分,对问题本身提出质疑,考虑是否可以运用缺点,回到原来位置再思考,把由问题联想到的事物列举出来,考虑能否转变为其他问题,强行将无关的事物连起来考虑,考虑到完全不同性质的可利用因素,打破常规去分析和思考问题,要考虑运用过去的价值。
科学的儿童睡前故事:(13):
【世界上著名的科学家
世界上著名的科学家的故事之牛顿牛顿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很喜欢动物。有一次,他的朋友送给他一只狗和一只猫,牛顿收到礼物非常高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的新朋友,为了便于狗和猫出入房间,牛顿在门边挖了两个洞,一个大一个小,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挖一大一小两个洞呢,牛顿回答说:“狗从猫洞里能过去吗?”
牛顿的童年是不幸的,出世前三个月爸爸就去世了。两岁时,妈妈又改嫁到邻村。牛顿只好与外婆相依为命。他从不乱花钱,唯一的爱好就是搞一些小工艺,把零用钱聚起来,买了锯子、钉锤等一类工具,一放学就躲在房子里敲敲打打。
牛顿学习时精神很专注。有一次煮鸡蛋,心里想着数学公式,竟误把手表当作鸡蛋丢进了锅里。还有一次,从早晨起就计算一个问题,中饭都忘了吃。当他感到肚子饿时,已暮色苍茫。他步出书房,一阵清风,感到异常的清新。突然想到:我不是去吃饭吗?怎么走到庭院中来了!于是他立即回头,又走进了书房。当他看到桌上摊开的算稿时,又把吃饭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立即又伏案紧张地计算起来。
2世界上著名的科学家的故事之爱迪生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穷, 只上了3 个月学, 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他热爱科学, 常常把钱节省下来, 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他做实验的器具, 是从垃圾堆里拣来的一些瓶瓶罐罐.
爱迪生12 岁的时候, 在火车上卖报.火车上有一节给乘客吸烟的专用车厢, 车长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里, 卖完了报, 就做各种有趣的实验.
有一次, 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 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气马上燃烧起来.许多人赶来, 和爱迪生一起把火扑灭了.车长气极了, 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 还狠狠打了他一个耳光, 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他省吃俭用, 重新做起化学实验来。有一次, 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 还有一次, 硝酸差一点儿弄瞎了他的眼晴。他没有被危险吓倒, 还是顽强地做实验.
爱迪生试制电灯, 为了找到一种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 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 实在太累了, 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他这样不懈地努力, 终於找到了合适的灯丝, 发明了电灯.后来, 爱迪生又发明了电影、留声机......他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1000多种。
3世界上著名的科学家的故事之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是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地熏陶着小玛丽。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但是当时的家境不允许她去读大学。19岁那年,她开始做长期的家庭教师,同时还自修了各门功课,为将来的学业作准备。这样,直到24岁时,她终于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她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贯注地听每一堂课,艰苦的学习使她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好,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这不仅使同学们羡慕,也使教授们惊异,入学两年后,她充满信心地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在30名应试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数学学士学位。
4世界上著名的科学家的故事之达尔文达尔文小的时候, 一次跟妈妈到花园里为小树培土.妈妈说: “泥土是个宝, 小树有了泥土才能生长.别小看这泥土, 是它长出了青草, 喂肥了牛羊, 我们才有奶喝, 才有肉吃; 是它长出了小麦和棉花, 我们才有饭吃, 才有衣穿.泥土太宝贵了.”
达尔文问: “妈妈, 那泥土能不能长出小狗来?”
“不能呀! ”妈妈笑着说, “小狗是狗妈妈生的, 不是泥土里长出来的.”
达尔文又问: “我是妈妈生的, 妈妈是姥姥生的, 对吗?”
“对呀! 所有的人都是他妈妈生的.”
“那最早的妈妈又是谁生的?”
“是上帝! ”
“那上帝是谁生的呢?”
妈妈答不上来了.她对达尔文说: “孩子, 世界上有好多事情对我们来说都是个谜, 你像小树一样快快长大吧, 这些谜等待你们去解开呢! ”
达尔文自幼喜欢花草树木、鸟雀虫鱼.上学以后, 他仍然保持着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他骑马、打猎、钓鱼、采集矿石、捕捉昆虫、钻进树林观察鸟类的习性.对达尔文来说,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大问号, 要探索、思考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他常常边观察边沉思, 甚至忘记了危险.有一次, 达尔文在一个古代城堡上散步, 像往常一样陷入了沉思.他心不在焉地迈动着缓慢的脚步, 突然一脚踩空, 从城垛上跌了下来.这时候, 达尔文的神智非常清醒, 头脑还在思考。
5世界上著名的科学家的故事之焦耳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哥哥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想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12上一本:传奇大百科全书下一本:传奇大百科全书
科学的儿童睡前故事:(14):
科学地让老婆少生气
我结婚7年,是两个孩子的爸爸。
两年前,我认为我的爱情是一个错误,娶了一个错误的人,我们经常吵架,时常冷战,每次都是我主动示好才能结束。吵架的原因莫名其妙,有时候一点点小事都能冷战一个月。我也常常反思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也常常思想中批判对方的各种错误。不止一次地想,我们的婚姻是一個错误,如果没有结婚该多好,退一步,如果没有孩子该多好。
慢慢地,吵架的次数多了,我也总结了其中的一些规律:长时间不吵架,不知道什么原因她就会发火,然后吵一架。凡事涉及她家都要小心谨慎,一切听她的,否则又会吵一架。不要和她讲道理,服从就好了,即使服从也会偶尔吵一架。饭从来不做,即使我在外面干活,让她用电饭锅做饭她也不会用。不要答应别人请吃饭,反正答应了她也不会同意,偷偷去也会吵一架。
因为我在她面前的各种退缩行为,我妈和她的关系很微妙,经常背后跟我说你看她怎么怎么样。我听了之后自然一肚子火,回去又免不了吵一架。基本上,我认为我娶了一个集合女性所有缺点的人回家。
我认真想过,假如我离婚会发生什么。其他我都可以逃避,比如我只要远离家乡,一切闲言碎语都屏蔽了。但是孩子不能很好地处理,两个孩子真的非常可爱,你能从他们身上体会到被信任和被爱的感觉。最主要的是,她不嫌我穷啊。一想到这些,我便无话可说了。其实,这占9成的原因。所以我决定坚守下去,改变这场婚姻、改变她。
我把我们家当成一个小环境,里面有7个量:我、我老婆、我妈、我爸、两孩子、岳父母家、外环境。既然改变不了我老婆,我就改变其余的量,那么当一个量存在的环境变化的时候,这个量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来适应这个新环境,并且永远以追求其利益最大化为标准。
这7个量里面,对我老婆影响最大的是我,因为我和她最亲近,日常也接触最多,所以我占她的精神利益最多。当她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时候,精神利益的最大化必然能在我身上找到。其次是我妈,我经常受我妈的影响,然后找借口跟她生气。再次是孩子、我爸、岳父母,这3个量看似重要,其实他们都是各自运行的,“从不主动找事”这一规律明显,波动较小,影响较小,所以把他们归一类。最后是外环境,那些朋友亲戚的影响更加小。只要凡事跟她商量就行了。她让做就做,不让做就不做。然后分析每种量的特点和重要性。每个人都有其独特性,都有其看重的和轻视的,都有其敏感点。
第一个量,最最主要的我老婆。
首先,她很敏感,她在意外界的环境变化,她很害怕被轻视、被伤害。如果她意识到了这一点,她会通过吵架来表达她的不安全感。吵架这回事,与其说是她的一种手段,不如说是她的一种情感发泄,意思就是在吵架之前,她受到了刺激,感觉到了不安全,然后必须依靠伤害别人来使自己隔绝外界环境,就像鸵鸟把头埋在土里,生气的时候很可怕很可恨,但本质是很可怜。
其次她很容易满足,小小的满足都会让她高兴很久。假如能让她相信我是爱她的,那么就会在以后一段时间内,规避误会产生的不爱她的假象。最后她也会为没钱而焦虑,但她焦虑的主要是没有属于自己的钱,因为一直在家看孩子,所以钱都是我赚的,她觉得花这种钱没有安全感。
第二个量是我妈,老年人,话多,总希望过上美满的生活——儿子赚钱多,儿媳能干活,孙子乖巧学习好,老伴啥都听我的。
第三四五个量:两娃、我爸、岳父母。只要满足基本需求,就不会对她产生负面影响,并且还是加分项。
第六个量,亲戚朋友,影响为零,直接屏蔽,弃车保帅。原因是本来我的社交范围很少,我对此需求也很少。很必须的活动我跟她商量,她都会让我去的。
还有一个量是我自己。爱一个人要讲究方法。在你爱她的过程中,让她感觉到成就感和安全感,但这种成就感不是廉价的夸奖,而是实实在在地从你眼神里表现出来,表现出来你遇到她是多么开心,她是多么重要。
说说我的方法。
首先,清除她对钱的焦虑,并建立这上面的安全感,来屏蔽日常小的冲突带来的不安全感。方法就是,每次有大笔收入,比如2万元以上,都会给她一部分,告诉她这是她自己的钱,随便花,怎么花都行。我们家的钱都是她管,怎么花我也不会管,但是理论上要给岳父母、给小舅子钱时都要跟我商量一下,但是她可以自由支配不用通过我的钱,她的感觉就会好很多。
其次,明确告诉我妈,我和我老婆的事是我们自己的事,过好过坏都是我们的事情,你不要插手,这样说了几次,她就不再管了。最后,时不时给岳父家主动干点活,看看缺什么主动买点,平常好吃的都买两份,一份给我家,另一份给岳父家,让她知道我心里有他们。爱一个人最捷径的方式是对她在意的人好。
最后,一切涉外事件,做之前都会跟她商量,一般她都会答应的。商量会让她感觉到她具有知情权和因此带来的安全感。从心底爱她,时不时地凝视她,冲她笑。一旦发现有生气的苗头,立刻掐灭。如果有什么你认为她应该改的地方,说出来,大声吵一架,然后第二天买些什么说些软话,也就好了,床头吵架床尾和。你以为你批评完之后又道歉会加重她的嚣张气焰,其实不然。因为伤害是客观存在的,当再次遇到这种事情时,她就会考虑一下你的感受。
以上,做了这么多,目的是让她充满喜悦和安全感,这样有些小摩擦或小冲突都被大堤挡住了,因此不会陷入无休止的争吵和互相责怪中。现在,我感觉我娶了世界上最好的老婆,会做各种饭,什么都照顾好了。比方说前两个月,我父母去旅游,她没跟我商量就给他们几千块钱,把我爸妈感动得不行。现在我妈对这个儿媳妇非常满意,然后有啥不满意,就把矛头对准了我。
女人是折翼的天使,这种折翼的痛苦让她变成魔鬼,你找到她折翼的伤口,细心修好,那么她就会让你活在天堂中。相反,假如你一直把这个伤口扩大,她便会让你一直活在地狱里。救人救己,舍己为己,爱她才是爱自己。
科学的儿童睡前故事:(15):
如何科学选择胎教故事的故事
给胎宝宝讲故事,是多数孕妈妈必做的一件事.当然这也是合理胎教的内容之一。该给宝宝将什么故事才是最合理的呢?今天小编就来告诉大家准妈妈有哪些故事可以讲给胎宝宝听。
最普遍的胎教故事就是选择适合的故事书。这类故事书最好以幼儿画册为主。书中的内容要丰富多彩、语言简单,最好是儿语。要富于想象的空间,让准妈妈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给准妈妈一种幸福和满足感。所以内容一定要积极向上、语句美好、含义积极、充满爱意。那些恐怖、暴力、色黄内容或故事情节不适合准妈妈来看。给胎宝宝选择胎教故事时,也可以是准妈妈自己经历的故事或自己熟知的故事。准妈妈由于亲身经理,再讲起来时就更赋予情感。而熟知的故事将起来会更加轻松愉快,带有感情色彩。例如再给宝宝将动物故事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来讲。故事是各种各样的,并没有一定的界限。其实除了童话故事或准妈妈的亲身经历外,给胎宝宝讲的故事是没有定义的。例如故事可以是生活中准妈妈看到的美好的事物,春天柳树发芽,秋天叶子变黄,在吃水果时,讲述牛顿著名的万有引力等等。当然将这些故事时,准妈妈都要充满感情,内容要具体在大脑中呈现出来。只有这样,你的胎宝宝才能更好的感受,理解。科学的儿童睡前故事:(16):
科学灰姑娘
一2009年5月15日,美国内华达州雷诺市展览中心,被誉为世界青少年科学世界杯大赛的intel isef(英特尔世界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举行盛大的颁奖典礼。
本届比赛的口号是gathering genius,意思是天才的聚会。此言不虚,在这里五天,我看到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学生,带来的18个学科1000多个创新项目。从蚊子表面的仿生学研究,到能在水上开的汽车很多项目让人大开眼界,很难相信这是出自中学生之手。要从各国选拔的1500多名天才少年中选出最终获奖者,无疑是高难度的活。幸好有15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包括多位诺贝尔奖得主。他们是比赛的评委,数量和选手一样多,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平。如此多的专家们忙活了四天,终于到了揭晓答案的时刻。并不出人所料,绝大多数奖项被来自美国各州的选手获得,来自中国的17名选手最终获得了13个奖项。其中,并不被看好的潘莹成为最大的黑马,获得了份量很重的工程学材料科学二等奖和美国知识产权法律协会专项一等奖。这也是今年中国代表团在学科单项奖中惟一的二等奖。根据比赛规则,不久之后,太空中将有一颗小行星以潘莹的名字命名。而今年8月,潘莹也将踏进一所美国著名的女子大学的校园,开始留学生涯,这所大学给她提供全额奖学金,并且为她够继续从事残疾人假肢方面的研究提供支持。那些天在比赛现场,接触到很多天才青少年,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潘莹,她的天赋不是最好的,她的成功是一个科学灰姑娘的故事。她的项目不是最前沿的,也不是最高深的科学,但是项目充满了人文主义情怀,并且能够巧妙地解决截肢患者长期面临的重要困境。二初中的时候,潘莹的成绩很优秀,但是进入华南师范大学附中之后,面对全省各地来的尖子学生,她在考试中的落差很大。特别是数学,对于潘莹来说似乎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全校600名多学生中,她的数学成绩总是排在400多名,严重影响了她的总成绩。那一段时间,潘莹很不开朗。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个很好的老师。生物学科的夏老师负责学校的科技兴趣小组,他经常鼓励潘莹:虽然你数学不算好,但并不意味着做不好科学研究。夏老师教她观察生活,增加自信心,去做科技方面的尝试,并在实践中改进自己,和别人交流。在一个偶然的观察中,她的灵感被激发了,她决定开始做这个研究。潘莹家有一个邻居,是一个截肢者,每天要带假肢。假肢是木制的,接受腔和腿连接固定起来才可以使用,采用真空吸着式,假肢接受腔坚硬不可调,没有专用内衬,使用者感觉非常闷热,非常不舒服,皮肤接触部分经常会出现过敏症状,长期使用还会滋生细菌,出现肌肉萎缩的症状。而且假肢穿戴十分不便,每穿一次、脱一次都要费很大的功夫。此外,假肢使用一段时间后很难保持真空状态,要重新更换,而且更换假肢的费用比较昂贵,最便宜的也在1000元左右。虽然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截肢者,但是对于截肢者来说,不用假肢又不行。潘莹的中学在一个医院区,经常能看到截肢的患者。有一次她上网一查,吓了一跳,全国竟然有80万截肢者。80万人啊,他们每天都要忍受假肢带来的痛苦。潘莹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否设计一种方法或者产品,能够让假肢使用者摆脱这些痛苦?三潘莹的开始很不顺利。她上网去查,国内的资料很少,做假肢的厂子不少,但这方面的科研很少有人做,能
借鉴的东西不算多。她去国外的假肢研究机构网站查询,下载了一些免费的论文,受到了一些启发。她开始针对性地自学一些物理、化学、材料等方面的知识,想到用加硅橡胶做假肢内衬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然而学校的老师也不太懂这个领域的知识,就建议她自己去联系大学或者科研院所的专家,来指导她做研究。但是让潘莹没想到的是,她先后联系了七个大学或者科研院所的专家,都被各种委婉的理由拒绝了。有些是工作忙不想多事,有些觉得她一个高中生能做什么东西,有些怕承担责任,反正都有很好的理由。虽然不停碰壁,但是潘莹不想放弃。因为为了做这个研究,她去找很多残疾人做过访问,了解他们的感受和建议,所有截肢者的现实生活表明,这是一个很困扰他们的问题。他们对潘莹非常热情,纷纷鼓励她去做,很多人还热切盼望有一天,能够用上潘莹的研究成果。潘莹说:每次去采访残疾人回来,我的心都不能平静,我想帮助他们,我知道这件事是有意义的。后来功课有些紧张,而且还要考托福和sat,好几次成绩不理想,托福考了三次,sat考了五次。考试和做研究冲突,但是想到那些见到过的残疾人每天的痛苦和热切的眼光,自己就决定不能放弃。时间一天天过去,潘莹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她开始设计产品,制作样品。她设想通过内置于大腿接受腔中的可调型双囊腔假肢内衬垫去解决这个难题。要做样品,当然要花钱了,没有别的更好的渠道,也没有经费的支持,潘莹只能求助于父母。潘莹的家庭很普通,父母都是普通的劳动者。但是父母相信潘莹,特别是父亲,和潘莹一起去做过几次对残疾人的家访,感同身受。科学的儿童睡前故事:(17):
网上写作,网下考古,走粉红科学路
一个女孩子拿着gps定位仪,她正走向某个工地考古发掘现场。这个女孩叫钱成,笔名蓝泽,一个90后的漂亮女孩。在考古现场,有白骨,有山洞,也有价值连城的古董而蓝泽最感兴趣的则是附着在现场的历史故事。
青春里的那点自觉蓝泽出生于西子湖畔,父母都是教师。在幼儿园的时候,她就开始自己编故事,她口述,让她妈妈写下来,虽然都是很稚嫩的故事,但至今依然被她保留在抽屉里。
到大一点儿,她终于能看懂不带拼音的书了,于是很兴奋地跑去图书馆办了一张借书卡,她最初的兴趣都在自然科学上。让她把兴趣转向人文科学的,是小学语文老师。她很严厉,五六年级的时候就让蓝泽阅读各种名著。看着看着,她就渐渐地被那些恩怨情仇给吸引了,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结局。在学校里,蓝泽的成绩一直是中等偏上,不过该努力的时候她都很努力,因此,每次重大考试,中考、高考、考研她的成绩都称不上理想,但却总能以高出分数线一两分的惊心动魄的情况被高一级学府录取。不经过选择,怎么知道哪一种最适合自己蓝泽觉得自己是比较随性的,好玩的东西都愿意去尝试一下。
蓝泽说,不经过尝试,不经过选择,怎么知道自己最适合哪一种呢?课外兼职,她做过推销总代理、广告短片后期制作、家教等。事后总结,虽然赚了不少钱,但蓝泽发现自己还是对写作更有激情。第一部出版的长篇小说叫《塔罗牌诡话》。塔罗牌是西方古老的占卜工具,相当于中国的《易经》,蓝泽就幻想着有一个人利用塔罗牌的力量制造一场惊天阴谋。故事开了头,她就钻在自己打造的情节里不能自拔,跑图书馆,查阅资料,往往一待就是一整天。就这样洋洋洒洒,一直写了12万字,被图书公司看中出版。写第四部长篇小说《西安悬案》的时候,女主角叶娜是考古及博物馆学专业研三学生。为了写这部小说,蓝泽爱上了攀岩、逛博物馆。毕业后,她破天荒地报考了广西大学的考古类专业,导师是广西博物馆的馆长吴伟峰。在考古探秘的路上幻想招考的时候,导师曾经问蓝泽:考古学有很多在野外调研的活动很辛苦的,你准备好了吗?蓝泽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早已经有心理准备了。然而真正到考古现场,蓝泽才发现野外的生活除了新鲜,也有不期而至的磨砺。
有一次,蓝泽想独自一人进去山洞看看那些陶罐里装了多少尸骨,带队的老师提醒说,进山洞千万要当心氧气不够而窒息,不久前还有几个考古队员在山洞里窒息了,还好抢救及时。探险中其实也有乐趣,晚上围着篝火,考古队员们分享着历年来探险的经历,这种感觉很温暖。有了一些知识的积淀,蓝泽晚上躺在郊区宾馆的床上构思下一部《吴越咒》小说。蓝泽说,在野外考古,同行的女孩子偶尔会做噩梦,但她睡得很安稳,因为梦都化作小说里的悬疑情节了。在考古探秘的路上幻想、构思和写作,而不是坐在书斋里苦思冥想,这是蓝泽当前推崇和享受的生活态度。科学的儿童睡前故事:(18):
科学童话:爱打扮的鸵鸟爸爸
沙漠里住着一对非常大非常大的鸟儿。他们是鸵鸟爸爸和鸵鸟妈妈。
鸵鸟爸爸很爱漂亮。他披着一件深黑色的羽毛大衣,肩膀和尾巴上插着一簇雪白的羽毛,模样儿英俊极了。鸵鸟妈妈恰恰相反,她一点也不爱打扮。她的羽毛大衣是灰褐色的,偏偏住在这样一片褐色的大沙漠里,真是一点也不起眼呀!
鸵鸟妈妈快要生产了。鸵鸟爸爸忙着在沙地里掘了一个圆圆的坑,又搬来一些石块,堆在周围,做成了一个舒舒服服的窝。鸵鸟妈妈在里面下了十二个又圆又大的蛋。鸵鸟爸爸欢欢喜喜地伏在沙地上孵蛋,巴望小鸵鸟快点出世。
太阳晒得沙砾闪闪发光,一眼望去能看出好远。
这天,鸵鸟爸爸又在窝里高高兴兴地孵着蛋,想着他们即将出世的孩子。突然,砰的一声,一样什么东西从自己头上飞过去了。鸵鸟爸爸吓得连忙把头闪开。啊呀!猎人来了,还拿着枪哩!他连忙跳出窝,拚命绕着圈子狂奔。幸亏他长着两条跑得飞快的长腿,总算逃出了性命。鸵鸟妈妈回来的时候,鸵鸟爸爸把这件可怕的事告诉了她。
鸵鸟妈妈也吓得心惊肉跳,她说:多么危险!照我看呀,你是不能在白天孵蛋的,还是让我来孵吧!
鸵鸟爸爸不服气,说道:啊哟,你又不是什么神仙,就不怕猎人来捉你吗?
鸵鸟妈妈微笑着说:你不信,试试看吧!
第二天白天,就换了鸵鸟妈妈孵蛋,鸵鸟爸爸出去找食物吃。
说也凑巧,猎人拿着枪又来了。鸵鸟爸爸又急又怕,飞快地跑回窝来对鸵鸟妈妈说:快逃,快逃,那边有打猎的来了。
鸵鸟妈妈却说:你快点跑吧,别叫他又看见你了!
那你怎么办呢?
我怎么能离开咱们的孩子呢?不要紧,他们找不到我的。鸵鸟妈妈低下头,伏在窝的深处。
鸵鸟爸爸只得一个儿赶快逃走了。他跑得不远,躲在一丛仙人掌后面偷偷地看,他怎么放心得下呢!
猎人悄悄地走近了。他东张西望地在找寻着什么。哎呀!快要走到鸵鸟妈妈的旁边啦!怎么办呢?猎人却好像什么也没有看出来,找了一会儿,又转身走了。鸵鸟爸爸这才放下心来。
看看猎人走远了,他三步并作两步,跑到鸵鸟妈妈那里,轻轻地说:你吓着了吧!多险哪!
鸵鸟妈妈回答说:是呀,我也很担心。不过我想,他们一定不会看出来的。要是换了你,怕就靠不住了。
鸵鸟爸爸听了,很不高兴地说:为什么呢?
鸵鸟妈妈笑了出来:你看看你身上呀!
鸵鸟爸爸看看自己,一身浓黑的羽毛,配上雪白的翅膀和尾巴,觉得挺神气的,就问他的妻子说:我这身衣服又怎样呢?
鸵鸟妈妈说:你伏在褐色的沙子上,太显眼了,老远就会叫人认出来。
鸵鸟爸爸暗自想:那为什么猎人就会认不出你呢?他仔细看看妻子,只见她披着灰褐色的大衣,跟沙漠的颜色一模一样,就立刻明白了,高兴地说道: 鸵鸟妈妈,我一向只以为你不爱打扮,哪知道你这身衣服还有这么个好处哩。
科学童话:爱打扮的鸵鸟爸爸
科学的儿童睡前故事:(19):
理科女的科学相亲法
一个高智商的理科女,在全球最著名的咨询公司上班,从小到大,优秀但是晚熟,一直到30岁才想起终身大事需要办,于是开始了自己的相亲路。
一切都和别人与众不同,这个在外企熏陶多年、养成高效率做事原则的姑娘把自己早期的体验叫做“市场调研”:即主要接受亲戚长辈的热心介绍,不看条件,先来一轮试水。
一个月,没有收获,她抽了个周末写了一份“小结”,列出张Eel表单,把所有相亲对象的特征一一列上,对比筛选后,勾出自己最不能接受的特点,比如,明确不见富二代。
二阶段起步就是大手笔,用的招数是“海选”:一张大网撒出,网上相识,熟人介绍,婚介相托,一周见10个,加快进程。此阶段历时三个月,仍旧挫折连连。女孩立即刹车,她又做了一张Eel表单,这回自己成了被研究对象,优势劣势一并列上,分析失败原因,对自己绝不手软。
三轮开始,她阅读了很多和相亲有关的文章,对自己进行了不少“小改动”,比如遇见满意的对象,她不再使用工作语“我们以后多联系”,而是换成了更富暗示性的“你让我对相亲有了信心”。她会选择一些适合相亲的话题,还修改了造型,比如,把头发放了下来。
大半年后,这个女孩电我,和某相亲对象一见钟情,火速结婚。
这就是我认识的高智商理科女孩,并且我现在终于知道,她为何能胜任那样一份年薪100万元的工作了。
科学的儿童睡前故事:(20):
科学之外的牛顿
迷恋“炼金”的大学教授
牛顿是一名炼金术的狂热爱好者,一直相信点石成金的可能。
1936年,一批未公开的牛顿手稿被送上了拍卖台,最终以高价拍得手稿的,竟然是时任剑桥大学教授的经济学家凯恩斯。这部分手稿是牛顿自20岁至45岁期间在剑桥时留下的“普茨茅斯手稿”,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一些关于神秘世界的记载。牛顿试着推想宇宙的隐秘真理,比如所罗门圣殿的规模、大卫书、启示录与炼金术——特别是嬗变、哲人石和长生药。
1650年前后的牛顿,埋首于剑桥图书馆内的早期英格兰炼金术藏书中,不能自拔。据说,每年的“春季6周和秋季6周”,他完全沉浸在炼金术的研究之中,“实验室的炉火几乎未曾熄灭过”。
牛顿投入了近30年的时间,从事长生不老药和贵金属提炼的研究和实验,而他留下的有关炼金术的手稿竟超过100万字。不过,用凯恩斯的话说,“这些手稿完全是魔法性的,没有任何科学价值。……他是那些魔法师中的最后一位。”
迷恋炒股的大土豪
在另一种“点石成金”的游戏中,牛顿也栽了跟头。
据说,当年建造格林威治天文台,也只花了500多英镑,可以想象这笔款项的巨大,大约相当于今天的300万英磅。至于牛顿当时的工资水平,他任英格兰皇家铸币局局长的年收入仅为2000英磅(这已是他原来在三一学院担任教授薪金的10倍)。
不过,在炒股这方面,凯恩斯还是给了牛顿挺高的评价:“他是一个极其成功的投资者,克服了南海泡沫危机,离世时相当富有。”
怒打假币的铸币局长
牛顿笃信点石成金之术,他认为冶炼金属是神圣的,是一种接近上帝的途径;铸造伪币则是假冒的、邪恶的炼金术,亵渎神灵,无法宽恕。他在皇家铸币局这个岗位上展示出了绝对的投入和敬业,身兼铸币局局长、总工程师、总经理、伪币打击总指挥、侦探以及检察官等诸多职务。作为狂热炼金爱好者的他,算不算是物尽其用了?
1696年初的一天,他收到学生查尔斯·蒙塔古的一封信,信中写道:“皇家铸币局前任总监奥弗顿先生调任海关,国王希望您接任此职……”当时,蒙塔古正主持英格兰银行。由于军费激增引发的通货膨胀,是英格兰货币体系面临的重大挑战。皇家铸币局需要配合英格兰银行,收回全部货币并发行新币,牛顿于是亲自出山履新。
炼金术士牛顿拥有了真正的“炼金炉”——他在财政部的花园后面建起了10个大熔炉,将回收的旧币熔化。分离出的贵金属送往伦敦塔,崭新的货币被铸造出来。他详细研究了铸币的流程和成本:“通过实验,我发现在镀锡过程中,每产生一金衡半克朗的硬币,就要损失三克半。”牛顿偏执地追求货币铸造的精确度,说自己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精确,为政府省下了数千英磅”。不久,牛顿从技术总监的职位被提拔为铸币局局长,新币的产量在短时间内提高了8倍。
然而伪造货币的行为也十分严重。最为嚣张的伪造货币者是威廉·查隆纳。查隆纳不同于其他“地下”伪造者,而是公然挑战皇家铸币局,印制传单,向议会举证,声称皇家铸币局技术不精,不能造出能够防伪的标准货币,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请真正的铸币专家——比如他自己——来改进铸币工艺。
牛顿被彻底激怒了,他动用刑法和警察作出了反击,不仅亲自参与侦查,检验假币的特征,还指挥警察和侦探,顺藤摸瓜逮捕了一大批造假者。根据当时的法律,伪造货币数额到达一定面值的,要处死刑。最终结果,当然是“正义战胜邪恶”,查隆纳被捕入狱,在牛顿提供的八大罪证下,于1699年被判处绞刑。
老辣的权力斗争者
牛顿虽然是一个孤傲的人,但却不是一个木讷的宅男。法庭上的牛顿,就曾经公然对抗过国王詹姆斯二世的敕令,阻止詹姆斯二世在剑桥大学安插亲信、操控高校的企图。
1687年2月,国王以敕令“建议”剑桥授予弗兰西斯神父文学硕士学位,并“邀请”这位神父参与学校决策的表决。剑桥大学九人学术委员会——其中一位委员便是三一学院教授牛顿——明确表态,拒不接受此项“建议”。弗兰西斯神父便手执敕令,将委员会告上了法庭。
在法庭上,牛顿高声斥责对方:“按照剑桥大学的惯例,凡是没有宣誓忠于大学的人,大学只能授予他们名誉学位。而只有名誉学位的人,在我们剑桥大学的领导机构里是没有发言权和表决权的。”
不过,牛顿把这股轴劲用到倾轧学术对手上,也可谓是毫不留情。
当年牛顿提出引力的大小不随距离而改变,但胡克写了好几封信来反驳,简洁明了地认为引力的大小和距离成反比,并提出了很多支持观点的论据。结果,胡克是对的,牛顿也采用了这个观点,但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他把涉及胡克的引用统统删掉了。
毕竟牛顿是学术泰斗,胡克被压得到死也没能翻身。牛顿当上英国皇家科学院院长时,胡克已经死了,这还不够,牛顿下令将胡克的实验室和胡克图书馆全部解散,所有的成果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被分散销毁,画像也不留——所以现在也没人知道胡克究竟长什么样。
牛顿跟莱布尼茨关于微积分创始人的争执,则贯穿了他的整个学术生涯。他们俩近乎同时发明了微积分(虽然研究的起点不同),但牛顿还没来得及发文章,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方法和符号系统已经传遍欧洲大陆。
起初,两人通信还算融洽,互相欣赏,但随着莱布尼茨的扬名,牛顿越发不甘心,麾下皇家学会的成员借此挑起争端,指控莱布尼茨剽窃牛顿的成果。整个英国学界被牛顿挑起的“爱国情操”所鼓动,拒绝使用莱布尼茨简洁优雅的符号。结果,英国的数学在牛顿死后,和欧洲大陆基本隔绝,因此停滞了100年……
牛顿作为科学家的智慧是伟大的,作为“炼金术师”的时光是荒诞的,打压异己的手段是恶du的,作为铸币局长和金融大亨的历程,则更有几分传奇色彩。这就是一个真实的牛顿。
科学的儿童睡前故事:(21):
万若萌:科学萌妹子封“神”记
我们知道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人格强健,仿佛干什么都能成功。万若萌就是这样的人。所以,当这一“萌”主与“小诺贝尔奖”(第65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一等奖)相连的时候,一点都不令人感到突兀。
“万神”的怪问题
“万神”的绰号,来源于同学们,得益于万若萌永远排在年级前列的成绩。但这只是她“神”的一部分。另一个层面的“神”,是在于她似乎从不关心与自己年龄相符的事。她在关心一些在我们普通人眼里“关你屁事”的领域。
从小看宫崎骏的电影,万若萌没有成为动漫的“脑残粉”,而是意识到地球正在遭到令人心痛的破坏,从那时开始,她下决心要改变这一切。
“长大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仿生学,我感到这可能是让人类不再与地球处于对立关系而是融为和谐一体的一个可能。如果人类能像生命体与自然界一样捕获能量,转化物质,那我们便不会在地球上继续踩出一个个破坏的脚印了。”
而当前的环境问题更加坚定了万若萌的决心:人们为污染严重的石油资源争抢,但若是能仿造植物色素捕获光能的方式,人们不是能更多地依靠太阳能了吗?若能将闪电、龙卷风的能量转化,能相当于多少煤炭发的电?她相信自然科学的力量可以使地球走出目前的环境危机,她更渴望为此尽自己的一份努力。
她的高中班主任黄彩英对此深感“头痛”。“别看她外表很文静,可问的问题常常是重量级的,以至于我从不敢轻易张口回答,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她是个爱读书的孩子,虽然内容偏向于自然科学,却总是提出富于哲理而且深邃的问题,绝不是一两句话便能打发的,经常把我们给问住。”
如果仅仅是发问,她只能局限在“女神经病”的领域。在发问得不到解答之后,她开始自己去探究真相。
“植物为什么是绿的?”
“为什么不是黑色,黑色吸收的能量更多,更符合自然选择的规律……”
就是这样一个让大多数人都“嗤之以鼻”的问题,唤起了万若萌浓厚的兴趣。要知道,植物为什么进化成绿色,至今在科学界没有完整的解释。
“改变大自然未来的钥匙就藏在大自然中,但只有深入挖掘才能寻找得到。”
于是她爱上了厚厚的英文文献,爱上了翻阅大学生物书,因为这些能让她找到关于这个问题研究的前沿,并逐渐产生了自己不同的角度与实验设计。
通过老师的帮助,万若萌很幸运地认识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林忠平教授,当与他交流设计的实验方案时,他的回答令人感动,“虽然这与我的研究领域并不相关,但我支持你探索这个问题,将设计的实验变成行动。”
从此,万若萌开始四处寻找实验需要的仪器。当她走到一条街上,到每一个店询问是否有材料的时候;当她跑到北京郊区的厂家挑选最合适的部件的时候,她感到了累与希望。
但更多时候,万若萌感到的却是希望破灭。
在一次又一次走进死胡同的时候,她还是不断地更改实验设计,反复思考所缺少仪器的替代品。这样的坚持意味着万若萌会继续面临花上一个月的时间却没有什么进展的可能性,“但是要想探索未知的地方,就需要正视并接受风险”。
有了这样的觉悟,万若萌的成功应运而生。她终于把实验模型完成了。她用厚纸板把卧室窗户挡住,隔绝了外界光源,用磁力棒一点点地调整每个灯的LED高度角度,这样的实验就能够用来判断在隔绝阳光的情况下,植物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光,而这就决定了植物为什么会是绿色。
实验模型成功之后,她开始了彻夜的记录和数据分析。她很爱这个过程,因为充满了未知。
水到渠成的奖杯们
5月11日至16日,第65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在美国洛杉矶举行,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余名青年科学家参与其中。万若萌携带她的研究项目——《为什么陆生植物不含高效吸收绿光的光合色素——从自然选择的角度探究含藻红蛋白的藻类未能进化为陆生植物的原因》,参加了比赛。
在此之前,她已经凭借该项目斩获了第十三届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荣誉称号、第十二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北京市第34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项目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不负众望,万若萌的研究项目获得了第65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植物学科一等奖,成为北京代表队获得青少年“诺贝尔”奖的第二人。
获奖之后,高三的万若萌希望出国深造。她共申请了10所国外大学,目前已有5所大学决定录取她,分别是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杜克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和韦尔斯利学院。最终,“万神”决定去读加州理工学院。
科学的儿童睡前故事:(22):
理科女的科学相亲法
一个高智商的理科女,在全球最著名的咨询公司上班,从小到大,优秀但是晚熟,一直到30岁才想起终身大事需要办,于是开始了自己的相亲路。
一切都和别人与众不同,这个在外企熏陶多年、养成高效率做事原则的姑娘把自己早期的体验叫做“市场调研”:即主要接受亲戚长辈的热心介绍,不看条件,先来一轮试水。
一个月,没有收获,她抽了个周末写了一份“小结”,列出张Eel表单,把所有相亲对象的特征一一列上,对比筛选后,勾出自己最不能接受的特点,比如,明确不见富二代。
二阶段起步就是大手笔,用的招数是“海选”:一张大网撒出,网上相识,熟人介绍,婚介相托,一周见10个,加快进程。此阶段历时三个月,仍旧挫折连连。女孩立即刹车,她又做了一张Eel表单,这回自己成了被研究对象,优势劣势一并列上,分析失败原因,对自己绝不手软。
三轮开始,她阅读了很多和相亲有关的文章,对自己进行了不少“小改动”,比如遇见满意的对象,她不再使用工作语“我们以后多联系”,而是换成了更富暗示性的“你让我对相亲有了信心”。她会选择一些适合相亲的话题,还修改了造型,比如,把头发放了下来。
大半年后,这个女孩电我,和某相亲对象一见钟情,火速结婚。
这就是我认识的高智商理科女孩,并且我现在终于知道,她为何能胜任那样一份年薪100万元的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