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睡前故事书 列表

睡前故事

春联的小故事6个

2024-10-28 07:33:03

联的小故事6个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6个关于的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王羲之妙书春联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书写了一付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付,让家人再贴出去。这付写的是:
莺啼北星,
燕语南郊。
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付,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上: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付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付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王羲之妙书春联

文学趣事春联惹祸成福

  清朝的乾隆皇帝特别喜欢赏阅春联,并借以了解民情。所以,每年除夕他都要去街上走走。
  有一年,他照例上街看春联。见到写得好的,他便点点头;见到写得不好的,他便摇摇头。走着走着,一户人家的春联引起了他的注意:
  数一数二门第
  惊天动地人家
  横额是:先斩后奏
  谁家这么大胆?乾隆打量了一下这家人的房子,年久失修,已经快要倒塌了。啊,难道是刁民造反?不对,造反能这么公开吗?本想进去问究竟,可又怕被人家认出来,便决定查明情况后再说。
  第二天,大年初一。大臣们都来给皇帝拜年。乾隆向群臣讲了自己见到的那副春联,并降旨查明那家的情况。
  跟班大臣到了这家,见到这户人家的当家人。大臣问:你家的春联是谁写的?当家人回答说:往年都是请人写,今年我那顽皮孙子说他念了几年书了,再请人就会叫人笑话。于是就自写自贴地弄上了。写了些什么呀?是不是闹笑话啦?
  跟班大臣见没什么事,胡乱搪塞了几句,就回宫复命了。不料,乾隆却不依不饶:为什么不把那写对子的小孩拿来?
  不一会儿,孩子被五花大绑地拿来了。乾隆一看,孩子只不过十一二岁,眉清目秀的,确有几分顽皮和天真。
  乾隆问:小孩子,你知道你犯了王法吗?
  小孩道:不知道,不知写副对联会犯哪条王法。
  乾隆问:你写的对联是什么意思?
  小孩从容回答:上联是指我爹说的,他是个打斗的(在粮食行里专门管过斗的),每过一斗,都要喊一声数,报给记帐人,一天到晚数着一、二。您看,我们家是不是数一数二门第呢?
  乾隆被这小孩的叙述吸引住了,不觉点了点头,有道理。接着又不解地问,那下联呢?你家谁能惊天动地呢?
  我二叔啊。小孩又进一步解释,那下联是指我二叔的。他在道台府里官放炮,道台老爷一出门,我二叔就放三声大炮。您说是不是惊天动地?
  乾隆赶忙回答:是。可又不解,那先斩后奏呢?你家谁有那么大的权力呢?是你爷爷吗?
  不是,是我三叔。小孩见乾隆对自己的对联这么感兴趣,以为遇到了知音,说得更是绘声绘色,我的三叔是给肉铺sha猪的。每次都要先把猪sha了,然后再用铁棍梃(梃:sha猪后,在猪腿上割一个口子,用铁棍贴着腿皮往里捅),桶完再吹气。吹到差不多时,还要用木棒揍一遍,以便能把猪吹得更胀一些
  哈哈,我明白了。乾隆十分高兴,猛然发现那孩子还被绑着,立即亲自松绑。
  后来,乾隆皇帝又赏给那孩子百两银子,钦点他上满学。满学是政府设的学馆,上满学的人,考科举时可以优先录取。

贴春联和门神的民间传说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王羲之妙书春联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书写了一副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副,让家人再贴出去。这副写的是:
  莺啼北星
  燕语南郊
  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唯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上: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了: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王羲之的书法太好了,所以写的春联老是被别人揭去。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巧妙地把对联裁成两截分段贴。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有解决的办法。有时候你不按正常的思路反而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就像王羲之,他以一种让人难以想到的方式贴对联,反而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是大家都喜欢喜庆的东西吗?我写不吉利的东西,肯定没人要,最后却意想不到地加上另一半,使对联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这是一种生命的智慧,值得我们学习。
  这也是写文章或者干其他事出新的方法,从另一种角度想可能出奇兵制胜.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真应该好好思考一些奇妙的方式方法呢!

春节风俗_腊月三十_除夕/贴门神/贴春联/守岁

腊月三十除夕/贴门神/贴春联/守岁/吃年夜饭/压岁钱/祭祖/送财神[春节习俗]

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贴门神

朱仙镇木板年画对脸门神马上鞭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唐代以后,又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像,两个傅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幅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

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挂千民户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最早的挂千当是以制钱(铜钱)串挂的,与压岁钱一样,有压胜的作用

朱元璋审理春联案

话说朱元璋定都南京那一年的春节之前,他下旨让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迎新年。可正当大家忙着过节的时候,不想却因春联出了一桩官司。消息传到朱元璋耳朵里,朱元璋勃然大怒,说:写春联、迎新年是朕的旨意,今天居然闹起官司来了,这还了得?快快传旨,朕要移驾知府衙门亲自审理,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当时的南京城设有应天府,朱元璋没有惊动百姓,暗中到了知府衙门,换上知府的官服,端坐公堂,将惊堂木拍得震天响,说:呔!速带原告、被告!

  不一会儿,衙役带上来两个人。

  朱元璋发问:你们谁是原告,谁是被告?

  禀老爷,我是原告,他是被告。跪着的两个人同时指着对方回答。

  朱元璋一听,心里翻腾开了:看样子,这案子还挺棘手。不过既然是春联案,不妨先以春联开场。想到这里,他一指堂下其中一个秀才模样的人说:你听着,我这里有一上联,若是对不出来,休怪本官大刑伺候。且听这上联云锁高山,哪个尖峰突出。

  秀才头脑也活,一眼瞧见一缕阳光从大堂旁边的漏光处射进来,便立刻说:日穿漏壁,这条光棍难拿。

  朱元璋心里想:话中有话,事出有因。他又把惊堂木一拍,说:你们都自称原告,公堂之上岂容混淆?今日众目睽睽之下,谁说得有理,谁就是原告。秀才,你所告何事,一一道来。

  秀才说:青天大老爷,小的遵照当今皇上圣旨,在街坊设摊写对。小的写对有个讲究,不求之乎者也,事主想啥、说啥、要啥,小人就写啥,一文钱一副对子。

  秀才的话让朱元璋觉得有点意思,忙问:快说,都写了些什么?

  秀才指着大堂外旁听的人群说:口说无凭,证人都在外头,大人可以传唤他们。

  只见陆陆续续走进来几个证人,第一个说:大人,小的开茶馆又开酒店,想让秀才给写一副招呼人家喝茶、喝酒的对子。秀才一挥笔就写好了,写的是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酒来。

  第二个说:大人啊,我儿子娶了媳妇以后,婆媳间总是吵呀闹的,儿子呢,夫妻一口气,常常与老母翻脸我想让秀才写一副对子劝一劝,讨个吉庆。秀才善解人意,马上写了一副,说的是女无不爱,媳无不憎,劝天下家婆,减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妻何以顺,母何以逆,愿尔辈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母。

  第三位看穿着打扮有点像农民,说:老爷,小的姓李,妻子姓龚,所生一子,听了算命的话,自幼姓宋;娶了一个儿媳妇,姓庞。我想要写两副对联,一副体现皇帝对百姓的好处,一副要说明我家四姓。秀才写的第一副是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子居右,女居左,世间配定好人。第二副是李宋二先生,木头木脚;龚庞两女眷,龙首龙身。才花了我两文钱,好着呐!

  眼见每一副对联都在称赞皇恩浩荡,朱元璋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对秀才说:这都写得好好的,还告什么状呀?

  秀才从怀里取出一副对联,指着商人说:大人,我要告他平白无故讹诈人。

  朱元璋对商人说:大胆被告,何故讹诈他人?

  商人吓得跪地磕头,说:大人明察,小人冤枉!

  朱元璋说:你有冤情?快快说来。

  商人说:老爷,小人姓陆名金山,原本想皇恩浩荡,借着逢年过节的机会沾一沾春联的光。小人家里开酒坊,又开醋坊,还养着许多猪,怎奈家里老鼠特大,就邀秀才上门写一副对联。当场言明,写得称心如意,我双手奉上一两纹银;若写得不称我心,他赔我一两纹银。如今,他对联写得不好,按理赔偿,怎么能说我讹诈他呢?小人要告他诅咒小人。老爷手中的对联就是证据,望老爷明察。

  朱元璋拿着对联左瞧右看好一会儿,对商人说:你念来听听,他怎么诅咒你的?

  商人念道: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瘟;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横批:人多病,少财富。这不是诅咒是什么?望大人为小人做主。

  朱元璋问秀才:你是这个意思吗?

  秀才说:是他自己断句念错了,怎么能说我诅咒他呢。

  朱元璋说:那你再念一遍听听。

  秀才念道: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瘟;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横批:人多,病少,财富。

  一副春联两种解读,听审的、看审的都等着朱元璋判案。这时候,朱元璋的心里又翻腾开了:嘿!都是原告,又都是被告,这种案子,连宋朝的包公都没有审过哩!朕要胜过清官包拯了。他看一眼陆金山,问道:现在你还有什么话可说?

  陆金山回答说:正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现在已经到了这般地步,全望大人公断。

  这是稀罕事,又是公审,看的人很多。有人在门外大声说道:这秀才挺对人心思的,想我做鞋、卖鞋都快三年了,还没赚过大钱,本想也写一副对联讨个吉利,不想他却被陆老板拉去了,如今他缠上了官司,我找谁写去呀?

  朱元璋本来就喜欢对联,也写过对联,听鞋匠议论,心里早就痒痒得难受了,马上接过鞋店老板的话茬儿说:好吧,你的对联由我写,写完再判案。

  说着,磨得墨浓,醮得笔饱,朱元璋当庭写道:大楦头,小楦头,乒乒乓乓打出穷鬼去,莫要纠缠小弟;粗麻绳,细麻绳,吱吱嘎嘎拉出财神来,不妨照看晚生。写毕,将笔一搁,重新拍起惊堂木,喝道:被告陆金山,你可知罪?

  陆金山也在看着写对呢,闻声立即又俯伏在地:大人开恩,小的不知有罪。

  朱元璋说:古人云,上谓风,下谓俗,当今皇上开一代新风,天下百姓闻风响应。这写一副春联,讨一份吉利;讨得吉利,心生喜悦;人有喜悦,家庭和睦;家庭和睦,百姓安康;百姓安康,百业兴旺;百业兴旺,天下太平。可你陆金山,竟然无事生非,打起春联的坏主意。

  陆金山磕头都没劲了,瘫在那里像一堆泥。

  朱元璋继续说:本案黑白分明、是非清楚,原告摆摊写春联,一为歌颂皇恩,二为百姓吉利,三为养家糊口,按照常理,不存在诅咒心思。倒是陆金山,先有邀请上门写对的举动,继有高价付酬的承诺,还有违约索赔的约定,尽管也在口口声声说着赞皇恩的话,话里始终难掩讹诈的不轨用心,更有索讨不成,告状打官司的恶行,真相面前又不肯自省,末了又不知罪在何处,这种人,不惩不治难以安民心。如今春节将临,特判决如下:被告陆金山,免打二十大板,罚银五两,以儆效尤!

  判词条分缕析、有理有据,堂上堂下一个劲地喝彩:好,知府大人判得好!

  说话间,朱元璋一甩手,脱下了官服。这一脱,黄色的龙袍在众人的眼前闪闪发光,众人这才知道审案的原来就是当今皇上,连忙高呼皇上英明。

  这样,新年写春联的风俗一代一代传了下来,朱元璋亲自审理春联案的故事也同时传了下来。


上一篇:春秋的儿童睡前故事4条
下一篇:春风的睡前故事8篇

小故事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