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睡前故事6个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6个关于民族的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民族的睡前故事(1):
英勇就义的焦作民族英雄
1900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从此,外国侵略军在中国各地横冲直闯,为所欲为,掠夺矿产,残害百姓,中国人民对这些衣冠禽兽恨之入骨,把他们称之为“洋人”或“洋鬼子”。英国侵略者为了掠夺焦作煤炭,镇压焦作人民的反抗,就在李封矿一带建立了很多碉堡和炮楼,老百姓统统称之为“洋楼”。洋鬼子不断在洋楼上射出冷枪,打死了许多无辜群众。英国的火轮船在黄河、沁河的水面上吐着黑烟,速度飞快,激起的浪头把渔民的小船经常掀翻、撞沉,很多渔民死于非命。
武陟县西陶镇北阳村有个武林好汉,名字就叫穆金碧。他自幼习武,经常到沁河对岸的小董村拜师学习董永拳和董家枪,艺成后一杆长枪使得神出鬼没,在江湖上很有名气,人送外号“穆神枪”。练武之余,他爱好唱戏,有一副高亢嘹亮的天生好嗓子。他性格豪爽,广结朋友,急公好义,替天行道,是当时武陟西半县自然形成的群众领袖。当他看到英国侵略者的滔天罪行时,怒火万丈,义愤填膺,就组织了一百多个反帝义士用土枪土炮在黄河、沁河岸边伏击洋人的火轮船,还在晚上潜伏到焦作李封矿附近的碉堡旁边,用弓箭射出带火种的箭头焚烧英国的“洋楼”。他们的反帝行动得到了焦作老百姓的热烈拥护。但是,反动的清朝官府为了讨好外国洋人,不但不支持中国老百姓反抗外国侵略的正义行为,反倒把穆金碧在半夜里秘密逮捕,三天后就被押上了刑场。在武陟县城莲花池边的刑场上,刀枪林立,戒备森严,手持利刃的刽子手站立两旁,一个个满脸横肉,一身sha气。正值英年、身材魁梧、浓眉大眼的穆金碧被五花大绑押入刑场,他神色怡然,满脸微笑,向围观人群频频点头致意。老百姓们奔走相告,涌至刑场,眼含泪花,纷纷赞叹,满腔悲愤地为英雄送行。穆金碧微笑着对大家说:“为了感谢乡亲们的深情厚意,我大行前为你们唱上一段老怀梆。”监斩官不许。围观群众顿时鼓噪不已,监斩官一见民怨沸腾,生怕激起民变,只好闭口默许。一位老艺人自报奋勇拉起板胡为英雄伴奏,穆金碧用足了毕生的精气神,慷慨激昂地唱起了家乡戏老怀梆:英雄怒气冲牛斗,两眼喷火恨不休,稳站刑场开了口,说与乡亲众朋友,俺不是响马与贼寇,也不是贪赃卖法把命丢,俺只为洋人祸害重,炮打洋船烧洋楼,当官不为民做主,反把良民罪名究,可恨洋人势力重,威逼官府sha俺头,罢罢罢来休休休,钢刀面前命难留,可叹我无罪绑法绳,天大冤屈一笔勾,一愿英雄站着死,二愿地上无头颅,二十年后又是一条顶天汉,到那时俺率人马大报冤仇。一曲唱罢,围观人群中响起了“好”,“好”,“好汉”,“好汉”,“英雄”,“英雄”的经久不息的欢呼声,群情振奋,如痴如狂。穆金碧将自己带镣的双脚用力踩入深深的黄土中,昂首挺胸,声如洪钟,对监斩官说道:“我为国为民,无罪受诛,决不下跪,一定要站着死。”监斩官无奈,只好妥协。穆金碧又大声喊道:“我是条堂堂正正的英雄好汉,可sha不可辱,好汉的头颅决不能落地。”当时人们坚信头不落地就是宁死不屈,就会死而复生。监斩官迫于形势,只好答应让一个刽子手提着穆金碧的头发,由另一个刽子手准备行刑。人群中发生了骚动,一些围观者把头低了下来,许多女人用手捂住了眼睛,小孩子已经吓得哭了起来。人群中一位教书先生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不顾生死挤上前来,高声喊道:“英雄为国家尊严和民族大义而死,比泰山还重。不准刽子手亵渎英雄头发,我愿用袍襟接住英雄头颅,决不让英雄头颅落在地上。”穆金碧望着教书先生,感激地连连点头,发出了惊天动地的笑声,高兴地把头颅伸到了教书先生双手张开的袍襟上面。三声炮响,一道寒光,刽子手明晃晃的鬼头大刀猛地砍下,英雄的一腔热血喷涌而出,高贵的头颅稳稳地落在了教书先生的袍襟当中,他欣慰地看了看先生,含笑闭上了双眼。 穆金碧的鲜血没有白流,他的死唤起了更多的反抗外国侵略的焦作人民。直到今天,焦作老百姓仍然没有忘记穆金碧这位英勇就义的民族英雄。民族的睡前故事(2):
中秋节习俗——少数民族祭月拜月
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这祭月拜月的风习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傣族传说,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过敌人,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后来,他不幸死后,变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继续发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每逢中秋节这天,小伙子一清早就带上火药枪上山打火雀野鸡,猎取节日野味姑娘媳妇们忙着到湖边,池塘里抓鱼他们都忙着准备节日的晚餐老阿妈则忙着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四只桌角上各放一个糯米圆饼,每个饼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月亮从山林上空一升起来,就点燃冷香,全家大小开始拜月然后,对空鸣放火药枪,以示对英雄岩尖的敬意最后,全家老小欢乐地围坐在小方桌旁,品尝食物,谈笑赏月,尽兴方散
鄂伦春人祭月时在露天空地放上一盆清水,摆上祭品,然后跪在盆前,向月叩拜;土族人用盆盛清水,将月亮的倒影受到清水盆中,然后,人们不停地用小石子打盆中的月亮,俗称打月亮
广西西部壮族的祭月请神活动更典型,每年夏历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们在村头村尾露天处,设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炉,桌子右边树一高约一尺的树枝或竹枝,象征社树,亦作月神下凡与上天的梯子,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话因素整个活动分为:请月神下凡,由一名或两名妇女作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对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个阶段
蒙古族追月中秋之夜,蒙古族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跨上骏马,在银白色月光下,奔驰在草原上他们朝西放马奔驰,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天西方执着的蒙古骑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藏族寻月西藏一些地区的藏族同胞欢度中秋的习俗是寻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们,沿着河流,跟着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后回家团圆吃月饼
赫哲族祭月在我国东北的赫哲族聚居地,每逢中秋佳节,人们要采葡萄祭月相传是为了纪念一个聪明勤劳的赫哲族媳妇她受不了婆婆的虐待,跑到江边向月亮求救最后终于奔到了月亮上
德昂族串月云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山头塞尾,不时传来一阵悠扬动听葫芦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宾榔送茶订下婚约
阿细族跳月阿细人过中秋的传统习惯是跳月中秋之夜,从各个村塞聚集到山村中的开阔地,披纱的姑娘跳起来了,肩负大三弦的小伙子跳起来了然而,尤为撩人的还是那种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对歌,仿佛月亮也听利为之动情动容
苗族闹月每逢中秋之夜,苗族群众沐浴着如丝缕的月光,吹奏悠扬的芦笙,跳起苗家歌舞,青年们在闹月活动中互相寻找意中人,互相表白要像月亮和清水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百年之好
高山族赏月居住在台湾省山区的高山族同胞,每逢中秋明月高悬清辉洒满大地的时候,穿着民族盛装,围坐在一起载歌载舞,饮酒赏月,共享天伦之乐
湖南侗乡的中秋之夜,流行着一种有趣的偷月亮菜风俗相传古时候,中秋晚上,月宫里的仙女要降临下界,她们把甘露洒遍人间仙女的甘露是无私的,因此,人们这一夜可以共同享受洒有甘露的瓜果蔬菜
中秋之夜,侗家姑娘打着花伞,选取自己心爱后生的园圃,去采摘瓜菜,而不会被人看成是偷盗她们还要有意地高声叫喊:喂!你的瓜菜被我扯走了,你到我家去吃油茶吧!原来,她们这是借助月宫仙女传递红线呢如果能摘到一个并蒂的瓜果,这表示她们能有幸福的爱情因此,成双生长的豆角便成了她们采摘的对象嫂子们这夜也同样到别家园圃里去偷月亮菜,不过,她们希望能采到一个最肥的瓜或一把活鲜青翠的毛豆,因为,这象征着小孩的肥壮,毛头的健康(毛豆的谐音,指小孩)小伙子们也有偷月亮菜的习俗,因为他们也希望月宫仙女赐给他们幸福不过,他们只能在野地里煮了吃,不能带回家去偷月亮菜,使侗寨的中秋之夜,增添了无限欢乐和神奇异彩
民族的睡前故事(3):
民族团结话社亲
武陟县的小董乡岗头村和宁郭乡小麻村相距6公里,都是三、四千人口的大村庄。岗头村是汉族村,小麻村是回族村,两个村不属于同一个民族,但是却团结得像亲兄弟一样,已有了360年的悠久历史,在民间称之为社亲,就是说一个村庄和另一个村庄全都是响当当的硬亲戚。这是什么缘故呢?说来话长。
大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的春天,风和日丽,草长莺飞。岗头村的王老汉唱着怀梆,甩着响鞭,赶着一群绵羊在远离村庄的草滩上放牧。突然,一个戴着回族白帽的恶霸骑着黑马,领着几个打手来到了他的面前,只出很低的价钱,就要强买走他的这一群成羊。王老汉说什么也不答应。这个恶霸恼羞成怒,诬陷王老汉“出尔反尔,破坏行规”,喝令手下几个人对王老汉进行殴打。王老汉头破血流,高声呼救。正在这时,一位骑白马的年轻人闻讯赶到,下得马来,听罢了王老汉的诉说,就拱手对恶霸相劝:“虽然汤锅急需,别忘买卖公平。买卖不成仁义在,值不得如此动怒。看我薄面,各自走开为好。”恶霸不听劝告,反而咒骂年轻人狗逮老鼠多管闲事。二人言语不和,动起手来。年轻人武艺高强,一番格斗,打得恶霸和几个打手落花流水,狼狈逃窜。 年轻人把王老汉搀了起来,王老汉直骂回族人坏。年轻人说:“老伯,您看我是啥族人?”王老汉说:“你是咱汉族人,要不然你咋会救我哩?”年轻人说:“我也是回族人,家住小麻村,名叫马小义,长年在外经商。回族人里有坏人也有好人,这您看到了。汉族人里有好人也有坏人,刚才那些打手们不都是汉人吗?这族那族一个样,都是中国人,理应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王老汉细细一想,品品都在理。俩人越说越对劲儿,越说越亲热。王老汉为了感谢马小义,就把马小义请到家中设宴款待。酒宴之后,王老汉又叫三个儿子和马小义结拜为异姓兄弟。从此后,两家人礼尚往来,频繁走动,遂成了情深意厚的异族亲戚。 转眼到了第二年(公元1650年)的冬天,北风呼啸,雪花飘飘。王老汉得了重病,卧床不起。他那在县衙里任职的三儿子急忙请假回家探望,吃晚饭的时候,无意中泄露出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小麻村有些回民在周围汉族村庄偷盗耕牛暗地屠宰,激起了众多汉民的强烈愤恨,纷纷进县衙告状。县太爷吴天植(辽阳人,贡生)暴怒,不分青红皂白,秘密传令准备在当夜黎明前对小麻村全部回民进行四面包围、血洗灭村。王老汉得知了这个秘密,就叫大儿子和二儿子尽快套上马车火速赶到小麻村去抢救马小义一家人。 当夜四更时分,马小义一家人被抢救到了马车上。马小义一见马车上还有空位,就又叫醒了邻居买家、卢家、丁家一同逃命。马车上的人坐得挤满塞满,堆打堆,摞打摞,失急慌忙地赶出了小麻村。马车刚刚离开村子西口二三里,大队官兵就把小麻村包围得水泄不通,开始了血腥屠sha。王家两兄弟把马车赶得飞快,将一车人运到岗头村自己家藏了起来。 后来,“屠回事件”闹得太大了,县太爷吴天植被判为“滥sha无辜”的罪名丢了官职,下了大狱。一直等到太平无事了,岗头村的王家兄弟才将藏在自己家里的回族亲戚送回了小麻村。王家兄弟经常给他们送米送面,帮助他们度过了饥荒,又给他们资助钱物,帮助他们逐渐恢复了生意经营。 从此,两个村子的汉回兄弟经过生与死的考验结成了牢不可破的民族友谊。这个友谊一代一代传了下来,三百多年来久盛不衰,两个村子的人一见面,不笑骂不说话,不拉扯不让走,一遇到事情,口径一致,共同对外,一方有难,双方共担,亲热得让外人感到惊奇。这个友谊发展到现在,两个村子的群众已改掉了历来已久的低俗笑骂,亲密无间的情感表达得更加文明礼貌,你帮我,我帮你,共同走上了致富大道,成了远近闻名的民族团结的光辉典范。民族的睡前故事(4):
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侗族
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男子装束,近城镇者与汉族无异,唯边远山区略有差别,穿右衽无领短衣,着管裤,围大头帕有的头留顶发妇女装束各地互有差别,有着管裤衣镶托肩钉银珠大扣结辫盘头者;有衣长齐膝襟边袖口裤脚有滚边或花边挽盘发者;有着大襟衣大裤管柬腰带包头帕挽头髻者;有着对襟衣衬胸布围褶裙系围腰着脚套或裹绑腿髻插银椎者;有宽袖大襟衣滚绣有龙凤花卉长裙过膝,梳盘发者;也有着汉装者一般都喜欢戴银饰
侗族人民的饮食以大米为主要食物,平坝地区以粳米为主,山区则多食糯米普遍喜食辣椒和酸味自行加工的醅鱼醅肉,贮藏十数年不坏用油茶待客,是侗族人民的一种好客习惯侗族的村落依山傍水,以南部地区最富有特色村头寨尾多蓄有古树,溪流上横跨风雨桥,寨中鱼塘四布按族姓聚居,鼓楼耸立其间住干栏房,楼上住人,楼下关养牲畜和堆置杂物
月也,是这一村群众到另一村作客,并以吹芦笙或唱歌唱戏为乐的社交活动农闲斗牛,是集体娱乐之一届时老少咸集,人山人海,欢声四起,锣鼓喧天,铁炮震动山谷有外寨客人途经本寨,则阻之于寨边,以歌对答,谓之塞寨门行歌坐月又称行歌坐夜,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谈情说爱的通称北部侗族地区称为玩山,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三五成群,相约在山坡上对唱情歌南部侗族地区称走寨,或称走姑娘,晚上姑娘们结伴在屋里作针线活,客寨男青年携带乐器前来伴奏对唱,互相倾诉爱情,深情时男女互相换记(送礼物)定情,约为夫妻三江县富禄等地侗族群众常于夏历月日或月日汇集于广坪上,用一特制火包冲一铁环腾空而起,降落时,让大家抢夺,获得者受重奖,叫做抢花炮
侗族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姑舅表婚较为流行,姨表兄妹和辈分不同的不能通婚女子婚后有坐家(即不落夫家)的习俗解放前,侗族的社会基本单位是封建家长制的父系小家庭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低于男子,妇女禁触铜鼓;男人或长辈在楼下,不准上楼侗族姑娘在婚后才能享受父母和自己积累的私房以及分得少量的姑娘田姑娘地男子继承家业,无继承人的可招赘养子
丧葬一般同汉族,行土葬个别地区还有停葬习俗,人死入殡后将棺材停放在郊外,等本族与死者同年同辈的都死亡以后,才一同择日安葬
藏族【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其余在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藏族人多信喇嘛教】
敬献哈达是藏族对客人最普遍最隆重的礼节,献的哈达越长越宽,表示的礼节也越隆重对尊者长辈,献哈达的时候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把哈达捧到座前对平辈,只要把哈达送到对方手里或手腕上就行;对晚辈或下属,就系在他们脖子上如果不鞠躬或用单手送,都是不礼貌的接受哈达的人最好做和献哈达的人一样的姿势,并表示谢意
藏民在见面打招呼时,点头吐舌表示亲切问候,受礼者应微笑点头为礼有客人来拜访,藏民们等候在帐外目迎贵客光临藏民们见到长者或尊敬的客人,要脱帽躬身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地面;见到平辈,头稍低就行,帽子拿在胸前,以示礼貌男女分坐,并习惯男坐左女坐右
藏民对客人有敬献奶茶,酥油茶和青稞酒的礼俗客人到藏族家里作客,主人要敬三杯青稞酒,不管客人会不会喝酒,都要用无名指蘸酒弹一下如果客人不喝不弹,主人会立即端起酒边唱边跳,前来劝酒如果客人酒量小,可以喝一口,就让添酒连喝两口酒后,由主人添满杯,客人一饮而尽这样,客人喝得不多,主人也很满意按照藏族习俗,主人敬献酥油茶,客人不能拒绝,至少要喝碗,喝得越多越受欢迎
敬酥油茶的礼仪是:客人坐在藏式方桌边,女主人拿一只镶着银边的小木碗放在客人面前,接着提壶或热水瓶给客人倒上满碗酥油茶,主客开始聊天;等女主人再提壶,客人就可以端起碗来,轻轻地往碗里吹一圈,然后呷上一口,并说些称赞茶打得好的话;等女主人第三次提壶时,客人呷上第二口酒;客人准备告辞,可以多喝几口,但不能喝干,碗底一定要留点漂着油酥花的茶底
藏胞最忌讳别人用手抚摸佛像经书佛珠和护身符等圣物,认为是触犯禁规,对人畜不利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人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信奉伊斯兰教】
维吾尔人非常重视礼貌,接待见面,习惯把手按在胸部中央,把身体前倾度或握手,并连声说:您好客人席地而坐,不要双腿直伸,脚底朝人;院落的大门禁忌朝西开,忌讳睡觉时头朝东脚朝西,所以在给他们分配房间安放卧具和枕头时,特别要注意忌随便走近灶台水缸等
讲究卫生,经常在自来水龙头下直接冲洗手脸到维尔吾族家里做客,进门前和用餐前女主人要用水壶给客人冲洗双手,一般洗次习惯一人专用茶杯,住宿期间也不换当第一次给茶杯的时候,要当着本人的面,把茶杯消du后再用在屋里就坐的时候,要跪坐,忌双腿直伸脚朝人吃完饭有长者领着做都瓦的时候,忌东张西望或站起
在饮食方面,喜欢喝奶茶吃馕,喜欢吃拉面和包子以及炖整羊涮羊肉烤羊肉串羊牛肉的锅贴烤羊肉串是这个民族最出名的风味小吃每餐必喝葡萄酒,酒量大忌讳吃猪肉狗肉骡肉鸽子
衣忌短小,上衣一般过膝,裤脚到脚面,最忌户外穿着短裤
肉孜节古尔帮节是传统的盛大节日,不管男女老幼都喜欢戴着四楞小花帽他们最喜欢的体育技艺是高空走大绳
蒙古族【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信仰喇嘛教,牧民爱穿滚边长袍,头上戴帽或缠布,腰带上挂着鼻烟壶,脚穿皮靴,多住蒙古包】
蒙古族传统礼节,主要有献哈达递鼻烟壶装烟和请安等,当然现在还有鞠躬礼和握手礼献哈达的礼节和藏族一样蒙古族牧民十分热情好客讲究礼仪请客人进入蒙古包时,总是立在门外西侧,右手放在胸部微微躬身,左手指门,请客人先走客人跪坐后,主人按浅茶满酒的礼俗热情敬献上奶茶和美酒,并把哈达托着献给客人当接过主人的奶酒,最得体的是按照蒙古人敬酒的方式,左手捧杯,用右手的无名指蘸一滴酒弹向头上方,表示先祭天,第二滴弹向地,表示祭地,第三滴酒弹向前方,表示祭祖先,随后把酒一饮而尽如果客人不会喝酒,只要把酒杯恭敬的放在桌上就可以了
招待来客的佳宴有手抓羊肉和全羊席如果你是贵客,主人会设全羊席来款待你,表示主人对你的尊敬蒙古人忌讳吃狗肉,不吃鱼虾等海味以及鸡鸭的内脏和肥肉送客的时候,主人送客人到蒙包外面或本地边界
路过蒙古包的时候,要轻骑慢行,以免惊动畜群进蒙古包前,要把马鞭子放在门外,否则,会被视为对主人的不敬进门要从左边进,入包后在主人陪同下坐在右边;离包的时候要走原来的路线出蒙古包后,不要立即上马
阿昌族
阿昌族男子穿蓝白色或黑色对襟上衣,下穿黑色裤子,也有穿左大襟上衣的妇女服饰因地而稍有不同,每逢节日盛会都喜欢佩戴各种银饰已婚妇女一般穿裙子,上穿窄长袖对襟衣,用青布包头;未婚妇女穿长裤,上身为浅色对襟衣盘辫食物以大米为主,还有薯类蔬菜肉类等,嗜酸性食品过去青年男女有嚼槟榔的习惯,牙齿往往被染成黑色住房多为砖瓦木石结构的四合院建筑,正屋住人,两边厢房楼上堆粮食等生活资料,楼下是猪圈牛栏村寨内房屋较整齐寨间交通要道一般都是石板或碎石路,往来方便男子出门随身携带褙袋和长刀男女都习惯肩挑货物,长途运输多用骡马阿昌族一般是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婚前恋爱自由,盛行串姑娘,但婚姻缔结由父母包办过去一般是同姓不婚,但长期以来与汉傣等族通婚的却较普遍盛行夫兄弟婚的转房制度寡妇可以改嫁,但不能带走夫家财产,其子女亦归夫家扶养人死后一般行土葬,非正常死亡的必须火葬
阿昌族人民性格开朗,又十分讲礼好客他们待客礼仪中盛行使用茶坛,这是一种煮茶的土陶用具到阿昌族家中去做客,主人会先拿出酒壶倒上一小盅酒为来客洗尘,随后又拿出茶坛,放上茶叶,倒上开水,放到炭火上煮一会,煮好之后倒进茶杯里,主客一道喝茶交谈
白族
白族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儿子成婚后即行分居,父母一般从幼子居住在地主阶级中,有少数是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同宗同姓不通婚,但例行姑舅表婚婚姻一般由父母包办,要门当户对有女无儿的可以招赘,无儿无女的也可以抱养同族弟兄的子女(过继)或养子赘婿和养子要改名换姓,才能取得财产继承权
白族在元代以前盛行火葬元代以后,因受汉族的影响而改为土葬丧葬仪式一般比较隆重
平坝地区白族人民主食稻米小麦,山区的则以玉米养子为主白族人民喜吃酸冷辣等口味,善于腌制火腿弓鱼油鸡棕猪肝酢等菜肴,又喜吃一种别具风味的生肉或生皮,即将猪肉烤成半生半熟,切成肉丝,佐以姜蒜醋等拌而食之白族人民还喜喝烤茶
白族服饰,各地略有不同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大理一带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褂,下着蓝色宽裤,腰系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腰,足穿绣花的百节鞋,臂环扭丝银镯,指带珐琅银戒指,耳坠银饰上衣右衽佩着银质的三须五须;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辫于后或盘辫于头,都缠以绣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头
白族住屋形式,坝区多为长三间,衬以厨房畜厩和有场院的茅草房,或一正两耳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瓦房,卧室厨房畜厩俱各分开山区多为上楼下厩的草房闪片房篾笆房或木垛房,炊爨和睡觉的地方常连在一起
保安族
保安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明显地受到伊斯兰教教规的约束同时,由于历史上与邻近民族长期杂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外族文化,特别是回汉民族的影响
保安族的家庭,过去多为为家长制的大家庭现在,已完全被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所取代家庭中父母为绝对权威,对子女婚姻实行父母包办解放前,保安族不与非伊斯兰民族通婚,而且不同教派之间通婚情况也罕见习惯早婚还要取得教主的许可不过,这种情况现在已有所改变男方从说婚到结婚,至少要送两次彩礼,礼金很重第一次说亲时,称定茶;第二次在举行婚礼前,称为干礼结婚选在主麻日新娘过门后,三天不吃夫家饭菜,而是由娘家送来
保安族的的饮食多以小麦青稞和玉米为主,一般做成馒头面条油香馓子等;肉食只吃羊牛肉,忌食血和猪马驴等非反刍动物的肉和血以及凶禽猛兽
保安族服饰有特殊的地方男子喜戴号帽(白布圆小帽),穿白衫,套青布坎肩在节日时戴小礼帽,穿翻领大襟藏式长袍,束腰带,系腰刀,足登长筒马靴妇女多喜穿紫红绿色等色彩鲜艳的灯芯绒衣裤现在,也有许多妇女仿效汉族妇女,头上系各色纱巾
保安族人民以村落聚居,住房多为土木结构的低矮平房,房院相互连结,坐落有序,颇具特色
布朗族
布朗族的服饰,各地大同小异男子穿对襟无领短衣和黑色宽大长裤,用黑布或白布包头妇女的服饰与傣族相似,上着紧身无领短衣,下穿红绿纹或黑色筒裙,头挽发髻并缠大包头景东布朗族妇女的着装已与当地汉族基本相同过去布朗族男子有纹身的习俗,四肢胸腹皆刺染各种花纹布朗族人民主食大米,辅以玉米和豆类饮食喜酸辣,并嗜好烟酒妇女有嚼槟榔的习惯,并以牙齿被染成黑色为美布朗族的住房建筑为干栏式竹楼,分上下两层,楼下关牲畜,楼上住人
布朗族的婚姻实行氏族外婚和一夫一妻制,纯情的少男少女恋爱和婚姻都比较自由,但也有受到父母干涉的现象布朗族的丧葬习俗各地基本相同人死后,请佛爷或巫师念经驱鬼,三日内出殡一般村寨都有公共墓地,并以家族或姓氏划分开来通行土葬,但凶死者,有的地方行火葬
布依族
布依族的服饰特色是洁净淡雅和庄重大方男子穿对襟短衣或长衫,包蓝色或白底蓝方格头巾妇女大多穿右大襟上衣和长裤,或套镶花边短褂,或系花围腰,也有着大襟大领短袄,并配蜡染百褶长裙的节日里还佩戴各种银质首饰布依族村寨多依山傍水或建于河谷平坝上富有地区特点的干栏楼房,上层住人,下层圈牲畜和存放柴草
布依族的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近亲不婚,但流行姑舅表婚建国前,布依族地区还盛行赶表习俗未婚男女可以利用节日赶场或外出劳动的机会,聚集在一起对歌,女的看中男的就把自己事先精心绣好的绣球,抛给对方,如男的同意,即相约到会场不远的地方,对唱山歌,倾吐爱情但在封建制度下,情人们很难结成终身伴侣,建国前缔结婚姻须门当户对,重彩礼父母包办的早婚称背带亲布依族有些地区还盛行转房的婚姻制度流行不落夫家或称座家的习俗布依族的葬礼在近代实行棺葬,须请巫师开路,有砍牛办斋超度死者的,谓之打嘎
朝鲜族
朝鲜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按照传统习惯,近亲同宗同姓不婚男主外,女主内是一种普遍习俗父子关系是一切人伦关系的基础讲求父慈子孝,长子赡养父母社会上老人受到尊重,人们非常鄙弃不孝不敬的人和行为多数地区居民实行土葬,散居在城镇的则实行火葬
朝鲜族比较喜爱素白服装妇女服装为短衣长裙,叫则高利和契玛男子服装为短上衣,外加坎肩,裤腿宽大外出时多穿斜襟以布带打结的长袍,现在改穿制服或西服
朝鲜族的主要食粮一般是大米小米,京渍(即辣泡菜)是不可缺少的菜喜爱吃打糕冷面大酱汤辣椒和狗肉现在不少人学习汉族烹饪技术
朝鲜族的村落,多位于山坡下的平地上村内房屋的建筑面向东南南和西南有瓦房与草房,房墙外多刷白色房内一般分寝室客室厨房和仓库等室内有平炕,进屋脱鞋,席炕而坐近年来家庭中的陈设日渐讲究朝鲜族人民非常讲究礼节,注重卫生,尤忌随地吐痰房子餐具衣被等都很整洁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实行一夫一妻婚制,恪守氏族外婚制原则结婚分订婚送彩礼迎亲等步骤死者土葬于氏族或家族墓地,长者葬礼隆重,族众和娘亲参加吊唁和祭奠
达斡尔族的村庄具有独特风格,多依山傍水,院落整齐高大的介字形草房都朝南内壁和天棚多有装饰,房外围着用红柳条编织的各种花样的篱笆
达斡尔族主食为加牛奶的稷子米饭和荞麦面饼等,肉食的制作以晒肉f和煮烤肉为主男子夏穿布衣,外加长袍,用白布包头,戴草帽,足踏奇卡米(皮靴);妇女穿长袍,以蓝色为主,夏日喜穿白袜花鞋他们最大的节日是春节,节日里都着盛装,逐户拜年,妇女们互赠礼物
傣族
傣族的家庭和婚姻过去带有明显的封建色彩,其特点是等级内婚土司之间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盛行一夫多妻广大农民实行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员为父母与未婚子女青年男女婚前社交活动相当自由,可以自由恋爱未婚青年在节日里或盛会场合串布少(找未婚女子谈情说爱)很盛行流行召赘上门的习俗通行土葬,贵族与贫民的葬地是严格分开的和尚佛爷死后,先行火葬,再用瓦罐盛骨灰埋于寺后
傣族服装,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纹身的习俗很普遍,男孩到十一二岁时,即请人在胸背腹腰及四肢刺卜各种动物花卉几何纹图案或傣文等花纹以为装饰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西双版纳傣族妇女,着白色或绯色内衣,腰身细小,下摆宽,下着各色筒裙芒市等地妇女,婚前着浅色大襟短衫,长裤,束小围腰,婚后改着对襟短衫,黑色筒裙内地傣族妇女服装与边疆大体相同,但有地区性特点,往往因此被其他民族呼为花腰傣大袖傣等
傣族的饮食以大米为主,德宏地区的吃粳米,西双版纳等地的爱吃糯米喜饮酒和食酸辣,好吃鱼虾等水产普遍有嚼槟榔的习惯村寨大多建于平坝近水的地方,翠竹掩映,溪流环绕干栏式建筑是傣族住房的特点,分上下两层德宏多数地区傣族住平房,土墙茅顶,呈四合院
德昂族
德昂族的服饰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表明了本民族特有的审美观及其对美的追求德昂族妇女服饰的别致在于以藤篾缠腰为饰传说古时候德昂女子是满天飞的,男子为了将女子拴住,便用藤篾做圈,套在女子腰上,久之而成俗德昂族妇女成年后,在裙子的腰部佩戴上五六圈或十余圈,甚至二三十圈藤篾制的腰箍腰箍宽窄粗细不一,多漆成红黑黄绿等色,有的上边还雕刻着花纹图案,有的还包上银或铝皮德昂族妇女的裙子多为彩色横纹长裙,上可遮胸,下及踝骨,并织有鲜艳的彩色横线线条,不同支系在色彩条纹上有显著的区别德昂族妇女的头饰很特殊,妇女不留头发,剃光头,绕包头,包头两端如发辫垂在背后有的德昂妇女婚后留发,戴黑布包头德昂族的装饰品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五色绒球在缝制衣服时,要在下半部用红黄绿等色水绒球镶上一周长方形的空格,中间再绣上花男女包头巾两端也都钉上一些绒球,耳坠挂包皆以绒球装饰更为独特的是青年小伙子在胸前挂一串五色绒球,姑娘则在衣领之外装饰绒球男子头裹黑布或白布包头,带大耳坠,银项圈,多穿蓝黑色大襟上衣,裤短而宽大现在青年发式与汉族相同,已不戴沉重的首饰男子有纹身的习俗,一般在脚部臂部或胸部,刺以虎鹿鸟花草等动植物图案,作为装饰德昂族大部分地区以大米为主食,辅以玉米养子豆类个别地区以玉米养子为主食普遍喜欢饮浓茶,茶是待客必不可少的佳品德昂族有嗜好草烟和嚼槟榔的习惯竹楼是各地德昂族共同的住宅形式在德宏等地是一家一院,主房楼上住人煮食贮藏粮食等,楼下关牲口,附房用作堆放柴草和安装舂米用的脚碓镇康地区若干小家庭同住一幢房子,房内中间有宽敞的走道,两旁为各小家庭住宅,间壁而居,各有火塘,所以竹楼较大,有的占地近四百平方米现在部分德昂族的住宅与附近汉族的平房一样,多家同住的大竹楼也已为各家各户的小竹楼所代替德昂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很少与外族联姻男女婚前享有恋爱自由,姑娘选择对象有一定自主权,但最后要征得父母同意结婚时,男家要给女方一定聘礼若夫妻不睦,男方提出离婚,只要出几斤米几元钱,请村寨头人祭神权后,即可通知女方回娘家女方提出离婚,要赔偿男方聘礼新中国成立后,这种情况已发生变化德昂族行土葬,村寨有公共墓地但久病或孕妇难产而死的则用火葬
东乡族
东乡族在传统婚姻关系上,还保留尊从阿哈交观念的婚俗,所谓阿哈交,是一种宗族或家族的残余形式一个阿哈交包括有血缘关系的上百户不等,辈份最高的年长者,称为当家同属于一个阿哈交的男女不能婚配,违者将受到谴责寡妇再嫁,同辈亲属有优先权包办婚姻为主男女十六七岁就可举行婚礼,但现在按我国《婚姻法》法定年龄结婚的男女越来越多婚礼仪式带有宗教气氛
在服饰方面,最近几十年来,变化较大,并开始与汉族和回族的服饰相近,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头饰上男子一般戴白色或黑色的无檐小帽,称号帽;妇女一般戴丝绸制成的盖头,少女及新婚少妇戴绿色的,中年妇女戴青色的,年老妇女戴白色的盖头一般要长到腰际,头发全部被盖住现在一些参加工作的年轻妇女,为了劳动和工作方便已不再戴盖头,而喜戴一顶白色小帽东乡族男子不喜留长发,但习惯留胡须,这与回保安和撤拉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不一样据说,穆斯林男子,到适当年龄留有胡须,同教者见到都要以礼相待
东乡人的基本饮食,以小麦青稞玉米和豆类洋芋(马铃薯)为主食通常人们的面食种类有:馒头面条油香等最负盛名的拉拾哈(拉面或刀削面)炸油香尕鸡娃和手抓羊肉等饮食为招待客人的重要食品其中吃尕鸡娃很有讲究,把整鸡各部位分为个等级,鸡尾最珍贵,一般给席上的长者或尊贵客人吃
东乡族人民也很讲礼节,热情好客,尊老爱幼,讲究卫生老人居上方在就餐中,老不食,晚辈不得动手除老年妇女外,妇女一般不与男子同桌吃饭客人上炕需脱鞋,女客可不脱东乡人待客一般不与客人一道同餐,只站在炕沿招待,以示对客的敬重男宾由男主人招待,女客由女主人招待
东乡人因为宗教关系,保持着良好的沐浴习惯有大净和小净之分小净每天洗,保持手脚口腔面部鼻孔的干净大净,一周一次,保持全身洁净每逢节日前,人们普遍要沐浴在禁忌方面,东乡人因宗教原因,禁食猪狗马骡驴肉,忌说猪;不食动物的血;禁带污浊之物进入墓地和清真寺;忌用食物开玩笑;忌在人面前坦胸露背;禁忌递烟敬酒
人死后,一般行土葬,提倡速葬,少放
民族的睡前故事(5):
凤:中华民族崇拜的图腾
传说中的鸟王(雄的称“凤”;雌的称“凰”):~凰。~雏(幼小的凤;喻英俊少年)。龙肝~髓(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龙驹~雏(喻有才华的英俊青少年)。桐花万里丹山路,雏~清于老~声。(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
凤凰与龙、麒麟、龟一起并称“四瑞兽”。(也有许多典籍和史书著作中提到“四瑞兽”分别为:猰貐、居、貔、狻猊。)青龙与白虎、朱雀、玄武是中 国天文的四象。,除了龟以外,其它三种谁也没有见过。然而,从古至今,凤凰那美好吉祥的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民间大众的心目中,世世代代被人们赞美着,歌颂 着。因自然界中无凤凰这种鸟,我们只能从古代的有关典籍中领略凤凰的形象美姿,如《尔雅》郭璞注:“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 许。”《山海经·图赞》上说凤凰有五种像字纹路:“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说:凤凰“出于东方君子 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暮)宿风(丹)穴,见则天下大安宁。”书中引黄帝的臣子天老的话说:“凤之象也,鸿前麟后,蛇颈鱼 尾,颧颡鸳思(腮),龙文虎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对于集众动物大成之美的凤凰,有关学者认为,凤凰是古代先民的一种鸟图腾崇拜。从对凤凰的形象来 看,是融合了古时各个不同氏族所崇拜自然物的特征,结果出现了“凤凰” 这一美的图腾。民族的睡前故事(6):
倔强的民族
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非但不唱,还不爱听,但我们不愿意逃跑,只是不愿意去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字和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