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上大一那年,我看了《硅谷之火》这本书后,激动不已。我就想我可以做点什么?远在中国的大学生,有没有机会像硅谷英雄一样,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就这样,18岁那年,我有了坚持至今的梦想。
1991年,我去了金山公司,那时候WPS刚起步。1996年时,我们陷入困境,拳头产品WPS遭遇到和微软极其惨烈的竞争。那时第一波的民族软件公司基本都死了。我们也快要关门了,收入几乎跌到了零,很多人离开。
我们面临一个重大选择:革命何去何从?后来我们想清楚了怎么生存,方法就是游击战,什么微软不做,我们就做什么。我们做了金山词霸、金山du霸等。其实做这些选择很容易,真正难的是,十来个人、七八条枪,能跟跨国公司竞争吗?我们还要继续做WPS吗?
在只有十几个人的时候,我们居然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把WPS进行到底,把办公软件做到底。这是个极为艰难的决定,做了这个决定后,就是长达十多年暗无天日的金山创业史。
在20世纪90年代末,金山比现在这些IT公司大很多,但我们错过了整个互联网。我们把最优秀的人大部分派往WPS,做的所有产品都是为了以战养战,挣钱来养WPS。我们背着一个巨大的包袱在长征,那几年的仗打得非常苦。在这十几年里,金山不是一个很成功的公司。
后来那几年我反复在盘算,假如我们不坚持做WPS呢?假如我们顺势转战互联网呢?但我们选择了做WPS,失去了巨大的商业机会。
40岁时,我新办了小米科技。可能很多人认为40岁已经很老了,我不这样看,因为40岁时我觉得人生目标还没有实现,我愿意再去试一把。我那时压力很大,最担心的是失败了没面子。因为我曾冒充创业导师,参与创办了20多家公司。
支撑我跨过这些的,最重要的还是18岁那年,我曾经有过的梦想。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我可以很骄傲地对自己说:我此生无憾。
现在的数据是,在PC上,每个月使用WPS的是5800万人,手机上是1800万人,这还不包括政府采购的不联网的WPS。15年的坚守,WPS又获得了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过去3年里,我也一直在想,如果历史重新回到1996年,有了今天的商业经验,我还会不会坚持做WPS?
现在我想出了答案:假如生命能重来一回,我还是会坚持原来的选择。这就是人的宿命。因为在我的骨子里,在18岁那年,我选择了做一个不平凡的人,所以太平凡的事对我没有吸引力。所以才会选择像堂吉诃德一样,凭十来个人的小公司去做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情。这个决定不是今天40来岁的我能做的。
40岁之后,我一再讲顺势而为。我觉得20来岁的雷军,干了一件什么蠢事呢?叫逆天而为。顺势就该转向互联网,可是当时我不服气,要扳回来。
志存高远与顺势而为冲突时,我选择了前者。不是傻,不是看不到,是年轻人一腔热血,就是想干一番伟大的事情。所以我们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