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周年,应邀讲一讲我和心理学的故事。
我应该讲什么故事呢?
好像有很多故事,又好像没有什么值得讲的故事,就好像一个习惯四五点钟起床的人,身上总有一种清晨的气息,他会和橙色的清洁工交谈,他了解城市苏醒的节奏,他见到过很多故事,可是那都不是他的故事,但都有他的影子。
每一个习惯早起的人看到的故事也不会完全一样。
同一个人,诗人会从他脸上的皱纹、衣服上的风霜看出生活的沉重;而功利的人则会看到竞争能力和利用价值。
我收到过一些故事,有的是因为我的文章引起了一些人的共鸣,有的是参与我发起的“收集故事”的活动,他们写自己的故事给我,每一个故事都令我感动,这些故事里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困境。情感的困境,生活带来的困境。因为无法逃脱的困境,人好像自然而言的走到了心理学的门口。
原谅我,来信我没有一一回复,我无法解决所有故事里的困境,因为我很平凡也会软弱,和所有人一样,在自己的生活里重复着每一个人都经历的困境,有时候我也救不了自己。
也有人直接问我,我想听听你的故事。
可是,我能有什么故事呢?
我是个平均数附近波动的人生活在这个时代,没有金光闪闪的经历,背负过一些痛苦一些困境,然后从一个困境走出来,又进入下一个困境。最开始的时候,世界处处令我困惑,彻夜的失眠,无法控制的哭泣,觉得自己孤独至极,最严重时甚至觉得看不到天明了。可是这种程度的痛苦放大到全人类,实在是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现在讲出来都觉得矫情,只是那时候,这种痛苦是淹没了全世界的,就像小时候被针扎一下要哭上半天,后来就连眉也不皱了。我在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的书中找到了这种痛苦的定义:存在性不安。
“在一般情况下……生理的诞生以及生物学上的活着只是第一步,紧接着,婴儿就会获得生存意义上的诞生……个体可以将自己经验为真实的、活生生的、完整的;……他的身份和意志自由都毫无问题;它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它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实在性、真实性,以及内在的价值;……要是这样,个体就获得了存在性安全感坚固的核心。”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美好童年的回忆,……那时母亲爱他,否则他会感到没有生存的权利,他会感到自己从未降生。一旦有了这样的爱,那么无论一生中发生了什么事情,无论受到怎样的伤害,人始终能回顾过去,……他能够爱自己,并且无法被摧毁……只有当你本已破碎,你才有可能被摧毁。由于儿时的自我从未被爱过,因而我本已破碎。要是你在儿时给我爱,你就给力我完整的人生。”(莱恩分裂的自我)
我们这个时代里,有太多的人带着幼年的伤成长的。
越是清醒越是平和。心理学帮助我了解人性。每一次对人性多一点认识时,就感觉心里的石头轻了一些。往事不可追,今日犹可为。
好多人让我推荐心理学的书,我想来想去只有推荐教科书和专著,比如彭聃龄的普通心理学,津巴多的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马斯洛的科学心理学、霍尼的神经症和人的成长、罗洛梅的心理学与人类困境。这些书的确枯燥,可是却能一针见血又博采众长的告诉你,人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情感,为什么有些人聪明有些人笨,都说性格决定命运,那么性格到底是什么,是怎样形成的,可以改变吗?什么样的性格能造就幸福的生活,为什么有些人制订了计划就能坚持下去,而有些人经常中途放弃呢?童年的经历对长大后的个性又怎样的影响?人可以在多大限度上把握自己的命运。如何察觉自己的潜意识。
心理学是我四五点钟的清晨,在清晨可以看到光。
但是,它只是一门学科而已,提供不了走出困境的万能钥匙。钥匙是在自己手上的。哲学、文学、神经科学甚至统计学都可以是一个清晨。每一个新的视角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眼中的世界越宽广自我就越是渺小,那困境也变得微不足道了。
在未来,我必然还要遭遇我的困境,不过心中有一盏火,可渡茫茫此生。
有一句话叫烦恼即菩提,知识是加速这种转化的催化剂,光只有在照亮自身的的时候才有意义。
最后,祝越办越好,点燃更多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