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7日,佩尼·布德罗(Penny Boudreau) 12岁的女儿—— 卡里萨(Karissa)在位于加拿大桥水市(Bridgewater)的家乡失踪。当天下午,母女俩在一家杂货店停车场发生过争吵,布德罗 说,“她们那时是在‘推心置腹’地探讨‘青春期的叛逆’问题”。晚上19:30,还没见女儿回家的 布德罗 开始担心,她打电话询问一些朋友和老师,但是没人知道女儿的消息,最后只好报警。到了第二天,女儿卡里萨仍然下落不明,桥水市警方开始通知其他片区警方,甚至联合媒体进行全方位搜寻。
1月29号,警方举行了新闻发布会。这位母亲在这场广为报道的发布会上悲痛欲绝,恳求女儿快点回家。2月1日,她再次表达了自己的恳求。她祈求,如果有谁知道她女儿行踪,请尽快联系她。参与搜寻的人群不断扩大,当地居民也自愿加入警方的搜索之中,他们把卡里萨叫做“桥水市的女儿”。但是,卡里萨仍然没有音讯。
2月9日,在失踪2周后,卡里萨终于被找到了。一位女士将车停在加拿大331号公路边,她让水喝多了的9岁儿子到无人的地方方便。331号公路沿着拉夏维河(LaHave River)而行,从桥水市城中穿过。听到儿子突然惊恐地大叫,那位女士立即冲了过去看到这样一幕:在河边的雪堆里露出几根人的脚趾。桥水市警方很快就认定这是 卡里萨(Karissa Boudreau)的尸体。她下身赤裸,身体僵硬,白色的小熊维尼内裤被退到膝盖以下。五天之后,警方宣布失踪案已经升级为故意谋sha案。
测谎
人们一直都在撒谎。心理学家 罗伯特·费尔德曼 (Robert Feldman) 花了40多年时间来研究这样一个现象,我们在和陌生人或不太熟的人交流时,平均每10分钟就说3次谎。几乎没人能避免撒谎,据报道有些人甚至能在10分钟内撒谎多达12次。我也许会在寒暄时说“很高兴见到你”,其实我并不高兴。我也许会说我在波士顿长大,其实我生长在一个小城镇,那里离波士顿还有40分钟的路程。我也许会说某人的工作听起来很有趣,其实我觉得很无聊。或许我会恭维一个人的(土气)领带或(丑陋)衬衫很好看,其实我觉得它们很糟糕。那么如果一个人提到一家餐馆味道很好但我却觉得很差,我会怎样做呢?我也许只是笑一笑,点点头说,是的,那是一家不错的餐厅。相信我,我们常常会不假思索地撒谎。
我们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撒谎。费尔德曼的研究表明,无论是在最亲密的关系(婚姻)中,还是在完全偶然的场合,我们都会常常说谎。一些谎言微不足道,像“你看起来好像瘦了”,有些谎言则影响较大,如“我没有和那个女人上床”。谎言有时候无关痛痒,有时候会产生严重后果。
我们许多人都认为自己能够辨别出他人是否撒谎,多年以来,有一种民间说法,认为面部和肢体语言会出卖一个人的内心。比如说谎者不敢正视你的眼睛;他会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说谎者也会言辞闪烁,有点紧张;有时候,他会抓耳挠腮;他也会犹豫不决,似乎无法确定要告诉你什么。这些判断依据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学家 琳恩·布林克 (Leanne ten Brinke)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测谎。她说:“实证根本证明不了这一点。”
我们对于pian*子的认知和事实是有出入的,世界上没有“匹诺曹之鼻”这种测谎神器。布林克指出,虽然我们非常相信自己能够辨别谎言,但这很大程度上是靠运气。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Paul Ekman)是加州大学的名誉教授,他花了五十多年时间来研究情绪和谎言的非语言表达方式。在过去这些年,他让一万五千多名被试观看视频剪辑,里面的人们有在撒谎也有在说真话,内容包括目睹截肢、偷窃等情绪反应,到政治家对未来规划的演讲。被试者能够辨别出真话的几率大约有55%,至于是哪一类谎言(真话),就不那么重要了。
后来,艾克曼发现一个很有用的特征——微表情,即极快的面部运动——基本上只持续 1/20 到 1/15 秒,而且很难有意识地控制。但是微表情转瞬即逝,对于未受过任何训练的专家来说也过于复杂:在艾克曼一万五千个被试中,只有50个人能一直辨别出来。
布林克认为,现有的关于测谎的描述中有着不太合理的东西。我们并不擅长辨别谎言,但是这能力为什么如此重要?如果我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学习辨别谎言的方法(特征),那么就算学会了也用处不大。 “从人类发展的进化论角度来看这并不合理”,布林克说,“如果我们能够发现谎言和欺诈,这对人类难道不是很有用吗?”
也许未经训练的“我们”在测谎这件事上并非那么无能。也许可能仅仅是因为研究者们一直关注于错误的方向。关键并不在于有意识的测谎,这是一个被迫的是或否的判断。也许正相反,我们的能力在于我们的潜意识知觉:这种知觉我们 “踏破铁鞋无觅处”,可是当我们不去寻找它的时候,却 “得来全不费工夫”。“因为测谎是一种适应性技能,它帮助我们远离pian*子、结交诚实的人,它并不一定非要是有意识的警钟。它可能更加微妙”, 布林克说,“更像是你真的觉得不想借给这个人二十块钱,或者你要和那个家伙第二次约会的确感觉没那么兴奋。” 布林克和她的同事们决定把精力集中在论证潜意识测谎。
本月发表在心理科学杂志的一系列研究中,伯克利团队让学生们观看一个视频,视频中是一个嫌犯被审讯是否偷了100美元。和实际的审讯一样,嫌疑人要回答两类问题:基本问题——比如“你今天穿什么衣服”和“外面的天气如何”;还有目标问题——比如“你偷钱了吗”和“你现在在说谎吗”。有一半的嫌疑人会说谎,一半说真话。每个被试都要看一个说真话的视频和一个说假话的视频。
接下来,学生们完成了一个简单的评估:视频中被审讯人是否说了真话?和以前的研究结果一样,布林克的研究对象在被问到直接的问题时,他们辨认谁说了真话、谁说了谎话的几率依然无非是碰运气。
随后,学生们参加了两个潜意识测谎任务之一。在每个任务中,他们看到两个被审讯人的静态照片,以及与真话有关联的词,如“诚实”和“真实”,或者与谎言有关联的词,如“欺诈”和“不诚实”。他们的目标是要尽可能快速准确地将这些词进行分类,归为真话类还是谎言类,而无论他们看到的照片上的面孔是怎样的。如果屏幕上出现“真实”,他们要尽快按下按钮,将其作为一个真话词归类。
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参与者的潜意识本能显著提高。在这两项研究中,当这些与真话或谎话有关的词与视频中曾出现的相应的欺pian*或真诚的面孔同时出现,参与者都明显能更加快速地将这些词正确归类。看到说谎者的脸让人们能更快地归类与说谎有关的词,而看到诚实人的脸则让人们能更快归类与真话有关的词。
“当你看到说谎者的脸,欺pian*的概念在你的脑海中被激活了,你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布林克推测说,“目前还不清楚我们的潜意识能够准确感知百分之多少的谎言,但这种辨别能力肯定是存在的。”
潜意识辨别能力似乎在更加生活化的情形下也能发挥作用。曼海姆大学的另外一个小组此前也曾进行过一系列独立研究,其中心理学家马克·安德烈·莱因哈德(Marc-André Reinhard)和他的同事们发现,学生法官在有更多时间思考的情况下,其测谎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但条件是,在那段思考的时间内,他们思考的是除了他们需要评判的案件之外的事项。如果他们需要做出即时判断,那么其判断的正确性无异于碰运气。如果让他们有意识地深思熟虑,结果也是一样。但是,如果他们无法有意识地深思熟虑,例如,让他们完成一个费时费力的找单词游戏,那么他们判断的准确性就得到了显著提高。莱因哈德得出的结论是,在潜意识思考的情形下,大脑能够捕捉到我们的头脑有意识时无法感知到的微妙线索,将它们整合而得出更完整的判断。
失踪案的后续
2008年,布林克还在达尔豪西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这所大学位于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离桥水市约一个小时的路程。过去一年,她一直在研究通过电视寻找失踪亲人的人们身上欺pian*的迹象。她收录了几十盘磁带,还有这些案件的最终结果——这些案件中有一半,最后都证明了呼吁寻找失踪者的人事实上就是罪犯。她和她的导师史蒂芬·波特(Steven Porter)一直在分析收集真正痛苦忧虑的人和那些伪装的人之间的不同特征。到现在,他们已经能够建立起一套行为标志来区别两类人。
2008年1月29日下午,布林克独自待在办公室,那是在心理学系背后角落里一个没有窗户的房间。她把电视调到当地新闻,屏幕中间是文章开头的母亲佩尼·布德罗,正含泪祈求女儿平安归来。布林克皱起了眉头。有些不对劲。“看着她的表情时,我觉得有些事情不大对”,布林克回想起自己当时这样想道,“佩尼引起了我的怀疑。”
布林克在担忧之下,把她所观察到的事告诉了导师。导师同意她的看法,但是他们的资料并不完整,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未经证实。布林克只是基于其微妙预感做出了判断,而没有其他根据;她对自己的直觉也没什么信心。所以他们只能等着看案情会如何进展。
2008年6月14日,在经过四个月的深入调查后,桥水市警察局长 布伦特·科洛赫斯特(Brent Crowhurst)宣布,该案终于有了进展:佩尼·布德罗已被逮捕,并被控以一级谋sha罪。
如今,布德罗正在服无期徒刑。她承认谋sha了卡里萨——她在法庭上说,她想要挽救自己与男友摇摇欲坠的关系,因为男友告诉她,她必须要在他和孩子之间做出选择。她还平静地详述了女儿的最后时刻——当她跨坐在女儿胸部,用麻绳勒死她的时候,卡里萨最后说道:“妈妈,不要。”
如果是今天,布林克会带着她的预感去警局吗? “我现在有更多数据能够支持我的判断”,她说,“是的,如果是今天,我会把想法告诉警方,可能有助于帮助他们调整调查方向。但并非百分百成功。” 因为说谎的蛛丝马迹都只是线索而已,它们可能是错的,可能有误导性。不管你有多少信息,不管你受过多少小时的培训,你都永远不可能像匹诺曹一样有一个准确无误的鼻子来指导你。
在最坏的情况下人们会怎么做?他会对自己说谎的能力如此自信,却不知道意识会影响自己的潜意识知觉——在表情和行为中下意识地表现出来。
我们可以辨别谁在说谎,只要不要画蛇添足,思考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