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宝宝睡前故事3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3篇关于课堂的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课堂的宝宝睡前故事(1):
在经济课堂上教人生哲理
陈岱孙先生,原名陈总,福建闽侯人,中国著名的教育家,经济学家。陈岱孙先生上的课是以严谨认真出了名的,但有一节课却又因为巧妙处之也出了名。
抗日时期的西南联大教学设备,生活条件都非常简陋,联大的教室由铁皮屋顶和土墙构成,窗户是几个大窟窿。昆明夏天多暴雨,暴雨一来,屋顶“噼里啪啦”如炒豆一般,老师的讲课声立刻被淹没在雨声中。这雨声不仅打断了老师上课的节奏,还影响到了同学们听课,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气氛有多么尴尬。有些老师想不出应对的好方法,只好提高声音继续上课,然而同学们却已经左顾右盼,心不在焉,他们就像变成了看热闹的旁观者一样。
陈岱孙先生在课堂上恰恰是这样一位非常严肃、灵活性不够、又不苟言笑的老师。他上课的认真程度甚至可以精确到用秒来计算时间:比如平常上课,先生刚讲完一个章节内容,下课铃声就会准时响起。
有一次,陈岱孙先生的课程正进行到关键环节时,突然一场急雨,严重影响到先生课程进度计划。此时,教室里开始有学生故意说:“不知今天先生和大雨抢频道谁会赢?”只见先生装作没听见,他想了想,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停课赏雨”四个字,然而,陈岱孙先生说:“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品一品雨。”
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锅,所有人都喜滋滋地涌到门口,窗前,欣赏着外面的滂沱大雨。有同学说:“雨,轻轻的、柔柔的、细细的、温柔又舒服。”有同学说:“夏雨清凉而热烈,带来凉爽。”还有位同学说:“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先生臉上露出满意的微笑,同学们此时十分活跃,就有同学问:“先生您品出了什么?”陈岱孙先生回答:“面对生活,我们要懂得随遇而安!”
下课铃声响起,活跃的气氛一直延续着。
是啊!在人生中,我们会遇到困难,会失落,有时很难达到满足。但人生就是这样,有苦,也有甜,需要我们懂得随遇而安,这真是一堂不一样的课!
课堂的宝宝睡前故事(2):
要不要把胡适赶出北大课堂
1917年秋季的一天,北京大学西斋丙字12号宿舍里,后来成了著名历史学家的顾颉刚,与后来当过北京大学代理校长的傅斯年,正在商谈,是不是要将一个叫胡适的新教授从北大哲学系的课堂上赶走。
两人虽住在同一宿舍,却不是一个系的,顾是哲学系。傅是中文系。这一年顾24岁,傅21岁,同是二年级学生。他们不知道他们后来的事业,更不会知道他们商谈的事情,将决定北京大学学术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顾颉刚说,他们系这一学期来了一位新教授,叫胡适,是美国留学生。原先的教授从三皇五帝讲起,讲了两年才讲到商朝,这位新教授却抛开唐虞夏商,直接从周宣王讲起。同学们都说这是割断中国哲学史,这是思想造反,这样的人怎么配来北京大学讲哲学史呢。同学们想将这位教授赶走,他自己倒是觉得胡先生讲课还有新意,但也拿不定主意,希望对方去听听课,做个评价,以决定是不是将这位新教授赶走。同是二年级学生,仅是学科不同,且顾还要长傅三岁,为什么顾要如此郑重地向傅请教以做定夺呢?这就要说到傅的本事了。傅斯年天分极高,11岁时读完十三经,许多篇章都能背诵。在北大预科三年,已显出不凡的才学。和他同年级,后来成了著名文史学家的毛子水曾说过:在北大读预科时,傅曾对他说过:张皋文在清代学者中,文章和学问都是第一等的,而都不是第一。毛对傅所说的第一的含义虽不甚明确,但颇惊骇他诵读的广博,见解的卓异。其时北大预科尚是桐城派经学大师的天下,如此深厚的旧学功底,自然受到老学究们的青睐,新学生们的钦羡。此后不久,太炎弟子入主北大,所器重者仍是旧学,只是治学方法有所不同。这样一来,入本科后傅斯年又交了好运,很快便成为刘师培、黄侃、刘汉章这些太炎弟子的得意门生,尤其黄侃。更是视其为高足。傅斯年在学生中的声望,较预科时更其彰显。再则,傅斯年在学生时期,就表现了极强的组织能力,是闹学潮、赶教授的一把好手。且不说在后几年的五四运动中,此人是集会游行的主要组织者,就在跟顾颉刚谈话前不久,便做了件漂亮的赶教授的壮举。据北大同学罗家伦回忆是这样的:朱蓬仙是章太炎的门生,学问不能说没有,只是所教的《文心雕龙》非其所长,在教室里不免出了好些错误,可要举出这些错误,学生们的笔记终究难以为凭。恰好有位同学借到朱教授的讲义全稿,交给傅斯年审核。傅用了一夜的时间看完,摘出三十几条错误,由全班签名上书蔡校长。蔡先生是内行,看了自然明白,可他不信这是学生们自己发觉的,为预防教授们互相攻讦之风,于是突然召见签名的全班学生。同学们慌了,害怕蔡先生要考,又怕傅斯年一人承担这责任未免太重,于是大家在见蔡先生之前,一人分担了几条。预备好了方才进去。果然蔡先生当面口试,分担的同学回答得头头是道。考完之后,蔡先生一声不响,同学们也一声不响,一一鞠躬鱼贯退出。过后不久,遇到一个适当的时候,朱蓬仙果然不再教这门课了。傅斯年也很自负,听了顾颉刚的话,同意去听听胡适的课,以决定是不是将这个新来的留学生从北大哲学系课堂赶走。认真地旁听了几次课之后,傅斯年对那些要赶走胡适的同学们说:这个人书虽然读得不多,但他走的这一条路是对的。你们不能闹。于是胡适留在了北大哲学系。当然了,胡适继续留在北大教书,不能说全是此事起了作用,但是对于一个刚刚回国的留学生来说,若是一出马便失了前蹄,从马上栽了下来,对日后事业的发展,不能说不是一个莫大的障碍。可贵处还在于,傅斯年从未以此自傲,多少年都没向胡适说过。傅斯年去世后,胡适在怀念文章中提及此事。不无动情地说:我这个二十几岁的留学生。在北京大学教书,面对着一般思想成熟的学生,没有引起风波;过了十几年之后才晓得是孟真暗地里做了我的保护人。课堂的宝宝睡前故事(3):
课堂教学
上课了,我把照片粘到黑板上,问:同学们,这是什么?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
小芳举手了,小芳,请你说说。小芳站起来说:这是水仙花,火红的颜色,像我们火红的生活。 你打的比方真好,请坐。 小花举手了,小花,请你说说。小花站起来说:这是水仙花,样子像喇叭,唱着歌儿嘀嘀嗒嗒。 打的比喻真好,请坐。 小扬举手了,小扬,请说说。小扬站起来说:这是水仙花,一心想开花,一条茎高高长,长到最高结几朵。 你说得真有寓意!请坐。
又一节课,我捧了一株水仙花进教室,问:同学们,这是什么?教室里顿时肃静了下来,听到几个同学压低声音问,这是什么呢?
没有同学认识吗?我问。 同学们仍是一脸的茫然。 同学们,请跟我出来。我决定破一次例,就一次,带他们到水仙花那里看看。 到了校园的一角,我指着一簇水仙花,问:同学们,这是什么? 同学上下文下瞧瞧那水仙花,之后仍是一脸的茫然,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我。 大家先回到教室吧。我说。 我又在黑板上粘上那张水仙花的照片,问:同学们,这是什么? 同学们齐声说:水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