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我带儿子去英国旅游,住在曼彻斯特朋友家。
没想到,一到英国,水土不服,身体不适,感冒了。
一开始,我以为能顶住,扛两天就过去了。在国内的时候,感冒了通常都是这样的。内心也是担心人生地不熟,怕就医麻烦。但没想到,这一次扛不过去了。两天之后,发烧了。
无奈之下,只得去医院。朋友知道我英语水平不行,问要不要陪我去。我说不用,自己打了辆出租车,就近到了曼彻斯特一家医院就诊。
一进医院大门,我有些惊讶。医院很安静,没多少人,边上甚至还有儿童玩耍的设施。这与国内医院有天壤之别。国内医院简直与火车站候车大厅没什么两样,嘈杂混乱。
我能帮你做什么?咨询台一位黑人女接待员迎了上来。
我看急诊。我操着不熟练的英语回答说。
黑人女接待员递过了一张记录表,让我登记一下。
我的英语水平大致能对付前面的身高体重年龄性别等,但下面的有关历史病历的记录,却难倒了我。
接待员给我解释,我也听不懂。
我拿出了随身携带的电子词典,吭哧吭哧地查找着。
你不是要看急诊么?这样填表什么时候才能填完啊?这样不就耽搁时间影响你的病情么?女接待员有些不解,但却也帮不上忙。
我一边用蹩脚的英语解释,一边着急地翻弄着,但解决不了。
无奈,我给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事馆打了电话,请求帮忙。领事馆的人问清情况,让我不要着急。不一会儿,一位小伙子蹬着轮滑就过来了,远远地就跟我招手,原来是领事馆的义工,是位台湾同胞。
在他的帮助下,我很快搞定了表格,开始就医。
一位胖胖的白人女护士过来,带我做常规检查。从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到肺部检查做心电图,就像国内的体检一样,全部做了一遍。
都正常。护士把记录我体检情况的病历给了大夫。
医生是一位白人男士。他迅速地看了遍我刚做完检查的表格,跟我说:放松,没事,小意思啦。
然后,开始询问我最近饮食是否正常,发烧多长时间了,大小便的颜色是什么样的。
我一一结结巴巴做了解释,到回答大便颜色时,我一下子卡壳了,英语不会说。
着急中,我猛然看到医生的头发,脱口而出:很正常,颜色就像你的头发
话一出口,我马上觉得失礼了,不好意思,赶紧道歉。
是么?医生扭头对着镜子照了照,用手胡撸了一下自己黄褐色的头发,嗯,我明白了。医生转过来对着我微微一笑。
我一下子松了口气。
医生问完我情况,又一次跟我说:你的病,小意思,放松些,不要紧张,我给你开点药,按医嘱服用就行了。
不要输液么?我将信将疑,脱口而出。
为什么要输液?为什么?医生吃惊地看着我,不解地反问。
我用磕磕巴巴的英语告诉他,在中国的医院,一般感冒发烧后,输液是医生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这对身体没有好处。医生直摇头,表示不可理解。
这位英国医生跟我说,我的病不需要输液,不需要抗生素,只要多喝水,观察就行。
就医过程中,医生一再跟我强调,服药的时间、方法,强调让我多喝水多休息。
看完病,我向医生表示了谢意。又问了一句:看完病去哪儿交钱?
医生再次露出了惊讶的神情:交什么钱?为什么要交钱?在英国,只要你是合法入境的,急诊不需要任何花费。
轮到我讶然了。虽然英国的制度和中国不同,但外国来的合法入境者,急诊不用花钱,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医生说完,撕了一张纸,在纸上写了几笔,递给我:回去多喝水,多观察。上面有我的电话,有什么情况,随时给我电话。他顿了顿,说,任何时候都可以给我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