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毛泽东的小故事6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6篇关于毛泽东的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精选】毛泽东的小故事(1):
毛泽东是优秀的守门员?
关于足球,中国人对它有一种复杂的感情。尽管巴西世界杯预选赛中国已基本无望,但人们还期待奇迹发生这就是足球。
说到足球,我们不能不想到几位领袖对足球的特别关爱。对于毛泽东,我们领略的路径太多了,但毛泽东的体育特长除了知道他酷爱游泳外,其他就所知较少了。据2010年8月16日文章《毛泽东与足球的一些往事》记载,毛泽东当时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就读的时候,很钟情体育运动,除了特别喜欢游泳外,还打的一手好乒乓球,同时还是全长沙最优秀的足球守门员。关于毛泽东的这些故事,让人们很惊奇:毛泽东是长沙最优秀的守门员?有关故事并没有更多展开,但我们知道毛泽东对足球十分关注。1955年的一个秋日,在先农坛体育场要进行中华体总体训班(实际上的国家队)与苏联泽尼特足球队的比赛。比赛开始前,场内突然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原来,毛泽东主席来看比赛了。比赛结束后,毛泽东穿着灰色的风衣,身躯魁梧,稳步走向双方的队员。在与客队泽尼特球员握手后,毛泽东向中国队走来,中国国家队教练李凤楼和队长史万春首先迎了上去,毛泽东握住他们的手,用浓重的湖南口音连说几句:打得好!打得好!随即又和中国足球队的队员们一一握手。球员们事后回忆,本来当时他们想高喊毛主席万岁,但当时他们激动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作为年轻时长沙最优秀的足球守门员,毛泽东此时的感受很具有历史震撼感。记得当年奥运会冠军南斯拉夫队访华并赢得很轻松时,毛主席就自信地对他们说:我们今天输给你们,明天输给你们,但13年之后要赢你们!毛泽东的激励,使中国足球界倍受鼓舞,球员们刻苦训练,成绩提高很快。当时的中国足球队,后来被誉为中国足球史上最强盛的队伍,队员有戚务生、徐根宝等。在毛泽东发出预言的仅仅4年后,中国队就取得了以6比0大胜日*-本队的骄人成绩。毛泽东关心下的体育,一片生机勃勃,新体育所取得的辉煌成绩也是举世瞩目。进入八十年代后,中国体育更是飞速发展,如雨后春笋不可阻挡。无论是排球、篮球、还是游泳、举重,几乎每一个项目都在新的发展阶段取得辉煌成绩,这是谁都引为自豪的。但与此相对比的是,中国足球却走进了困难时期,在人们最需要足球振兴的时候,足球却离人们的希望越走越远!其实,这种情况与足球自身的发展并没有本质关系。越是重视足球发展者,越能更好地把握足球发展的规律和方向。邓小平十分喜爱足球,他可以在高龄还能一场不拉地看完世界杯比赛。就在八十年代足球发展需要智慧支撑时,邓小平曾经发出过明确的指示: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这个非常明确而且没有多样含义的指示,给人们的意识是非常清楚的:唯有从娃娃抓起,足球才真有出路!回想毛泽东与邓小平当年对足球的关爱,我们怎么都应该想起革命前辈的一腔真情。时至2009年,中国足球的发展又面临着重大关注。胡锦涛同志在济南会见足球前辈人士容志行等时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他说:中国足球还要继续发扬志行风格。总书记的这句话,针对中国足球当前的种种不良现象,可谓一针见血,发人深思。越是在此时,中国足球就应当越深刻地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谆谆教诲:现在的中国足球究竟应当怎么办才是正路?回想2009年习近平在外访过程中对足球发展所作的一定要下决心(把足球)搞上去的讲话,我们应当更有深刻的思路。如果我们此时将足球发展的路子缩得更短,我们将会非常自豪地向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献礼!【精选】毛泽东的小故事(2):
王明的“秘密”惹怒毛泽东
1941年9月10日至10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延安召开扩大会议,检讨中共在10年内战后期的领导路线问题。
会议开了两天了,大家纷纷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进行了深刻的检讨。而作为lo年内战后期错误路线的代表人物王明,竟然无动于衷。王明甚至自信地宣称,江西时期博古中央的错误不仅与他不沾边儿,而且他还有批评纠正的功劳。王明的秘密王明这位延安天才的演说家,不知道出于什么动机还一本正经地提出,他还要揭穿一个秘密。这到底是一个什么秘密呢?
原来,1931年秋,当王明与周恩来离开上海时,虽然推荐博古、张闻天等组织上海临时中央政治局,但当时已经向他们说明,由于博古既不是中央委员,更不是政治局委员,将来到了政治局委员多的地方要将权力交出来。可是没想到的是,博古、张闻天到了中央苏区后对此只字不提,不仅不交权,而且竟然领导起那些真正的政治局委员来了。也就是说博古中央是不合法的。这个秘密顿时在不明真相的政治局委员们中间引起了巨大震动,也极大地刺激了毛泽东本人。毛泽东不能不想起在江西苏区时,因为坚决抵制王明的左倾错误,他成为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者经常打击的对象,并在1931年的赣南会议和1932年10月的于都会议上被排挤出中央苏区党和红军的领导岗位。如今毛泽东得知博古这些年轻学生们当年竟然是靠假传圣旨篡位夺权而凌驾于自己之上,革命也遭受巨大损失,不难想象此时此刻他的心情该是如何的激愤。一石激起千层浪。会议的氛围骤然紧张起来。9月29日,博古、张闻天、李维汉、邓发等人在会上先后发言,对自己在江西中央苏区所犯的错误情况进行了具体说明。最后,就只有引火烧身的王明一个人死不认错了。毛泽东见王明一时转不过弯来,就决定采取谈心交流的方式,来帮助他转变态度,认识错误。莫斯科电报休会期间,毛泽东先后两次找王明谈话。过去在莫斯科就习惯拉帮结派整人的王明,对毛泽东的批评高度紧张起来。但他依然负隅顽抗,因为他觉得自己背后还有一座靠山共产国际。恰好就在这个时候,莫斯科真的来了电报。王明获悉后,好像抓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
共产国际的电报确实正中了王明的下怀。这封电报是季米特洛夫亲自发过来的,措辞十分严厉,一连质询了中共中央15个问题。在随后讨论苏联电报时,毛泽东批评王明太右,王明则指责毛泽东太左。两个人为此还吵着要到共产国际去打官司。毛泽东觉得,跟王明摊牌的时候到了。10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杨家岭召开工作会议。毛泽东批评了王明的错误。针对毛泽东的批评,王明逐条进行了解释和辩驳,并想把责任推给当时不在延安的周恩来。背靠共产国际这座大山,王明的姿态颇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意味。既然王明总是自恃有共产国际撑腰,那就干脆把老底揭一揭。于是,王稼祥和任弼时在会议上当场转述了共产国际领导人尖锐批评王明的谈话。据王稼祥和任弼时介绍,王明关于斯大林、季米特洛夫的谈话的说法,有许多地方不准确,有些关键部分没有谈到,而是避重就轻。这出乎意料的一击,一下命中了王明的痛处。聪明反被聪明误。他知道,他又错估了形势,这回无论是共产国际还是斯大林,也帮不上他的忙了。王明的精神防线一下子被彻底击溃。他发现,向毛泽东发起挑战的结果,已经完全得不到共产国际和莫斯科的支持了,当年曾经追随他的所谓国际派已经解体,他真正成了孤家寡人,既不能取悦莫斯科,又得罪了毛泽东。12日开会前,王明的心脏终于承受不了这样的政治负荷,心脏病突然发作,休克了。【精选】毛泽东的小故事(3):
毛泽东幽默故事:李三吉
1947年,蒋介石派胡宗南进剿延安,在沙家店我军给胡部以狠狠的打击,取得战役的胜利。这时的毛泽东首先不是大笑和欢呼,而是替胡宗南遗憾,十分同情地为之叹息:唉,有什么办法呢?我们哪样想,他就哪样办。
接着毛泽东扳着手指数道:青化砭、羊马河、潘龙镇、沙家店整个凑起来我们吃掉它六七个旅。胡宗南说他有四大金刚,我看他的金刚不如老百姓的腌菜缸。他们四口缸被我们搬来三口:何奇、刘子奇、李民岗。只剩下一口缸叫什么对了,叫李三吉,这次没有抓住他,算他一吉,下次也许还抓不住,再算一吉,第三次就跑不了啦!【精选】毛泽东的小故事(4):
毛泽东过春节
1945年:请枣园人吃饭
毛主席在延安时,每年春节都要在枣园的小礼堂请村里人吃饭。礼堂门口放着一张方桌,毛主席就在桌旁和每个人握手。每家的家长都穿着新衣服来给毛主席拜年,他们给毛主席带来软糕、油馍、黄酒、麻糖等礼物,满满堆了一桌。吃饭时礼堂里摆十几桌,每桌都有一位领导人作陪。毛主席给大家敬酒,说你们都是我的老邻居,不要讲客气,过几天我还要到你们家里做客。自从毛主席说了这句话以后,每天清晨妇女们把地扫得干干净净,把桌椅板凳都收拾好了,就怕毛主席忽然来了,窑里不干净,慢待了他老人家。
八路军的通讯广播归三局管,三局的干部战士许多是大后方或敌占区来的知识青年。在整风审干时,他们中有不少人被打成了混进来的特务。后来虽然作了甄别平反,但有些人仍然背着思想包袱。这年春节毛主席请三局的干部战士到枣园,对大家说:“三局同志今天到这里来给我拜年,现在我给你们拜年,你们辛苦了。”说到不少人在运动中受委屈的事,毛主席摘下帽子,恭恭敬敬地给大家鞠躬,然后风趣地说:“现在我把帽子拿下来了,赔一个不是,敬一个礼,那么受委屈的同志你们怎么办,你应该还一个礼吧?你不还礼,我这个帽子就只好老拿在手里……”
1947年:撤离延安
1947年春节后,胡宗南调动23万人马,分五路进攻延安。彭德怀获悉情报之后,忙派兵守卫延安机场,并且亲自劝说毛泽东尽早撤离延安。毛泽东回答了两句话:“我是要最后撤离延安的。”“我还要看看胡宗南的兵是什么样子呢!”
一天黄昏,毛泽东同王震谈话,东南方向枪声大作,敌人先头部队已经进犯到吴家枣园。王震忙说:“主席,今天就谈到这里吧,你必须尽快撤离。”周恩来也劝:“主席,时候到了,该走了。”毛泽东稳稳坐在椅子上,问:“机关和群众都撤完了吗?”“早撤光了。”好几个喉咙抢着回答。“嗯。”毛泽东满意地哼了一声,“好吧,吃饭!让我看看胡宗南的兵。”
彭老总回答:“走走走,部队代你看了。”
1953年:畅游武汉
这年的春节毛泽东是在武汉度过的,权延赤的《走下神坛的毛泽东》回忆了其中的一段情形:1953年毛泽东去武汉,游龟山、蛇山,参观黄鹤楼。他这时已经不能随心所欲地到群众中去了,安全部门一再坚持,他不得不妥协,带着口罩,到人民群众中。那时群众见到毛泽东的机会越来越少,但天天处处都可见到毛泽东肖像。
正是春节,春游的人不少,一个小孩竟然认出了戴着口罩的毛泽东,孩子惊喜地叫喊:“毛主席!毛主席!”人群立刻像潮水般涌来,刹那间,人挤人,挤成一团。
罗瑞卿、李先念、王任重、杨奇清在外面保护,卫士们在里面围绕着毛泽东,随着人潮动荡。到处都是人,拥来拥去,出透几身汗,终于拥挤下山,拥挤到江边,大家保护毛泽东登船。毛泽东摘下口罩,回头向大家招手,掌声雷动,万岁的欢呼声震天动地。罗瑞卿和杨奇清后来向政治局做了检查,说安全保卫没搞好。毛泽东毫无责怪的意思,稍稍带了一丝陶醉的语气说:“真是下不了的黄鹤楼!”
1972年:主席春节还债
1920年,毛泽东为筹备党的成立、湖南的革命运动以及一部分同志去欧洲勤工俭学,急需一笔数量较大的银款,他去上海找到章士钊,章随后发动了社会各界名流捐款,一共筹集了两万银元,全部交给了毛泽东。
1973年春节过后不久,毛主席又提出:“……从今年开始还利息。五十年的利息我也算不清应该多少。就这样还下去,行老只要健在,这个利息是要还下去的。”
1976年:最后的除夕夜
1976年的春节,无论是气温还是现实都让人感到不寒而栗。那个寒冷的冬夜,天空星光暗淡,中南海游泳池毛主席住处外面一片昏暗,只有那一排整齐的路灯闪着微弱的亮光。
毛主席这里没有客人,也没有自己家的亲人,只有身边几个工作人员陪伴着他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一个春节。
年夜饭是一勺一勺喂的。此时的主席不仅失去了“饭来伸手”之力,就是“饭来张口”,吞咽也十分困难了。他在这天,依然像往常一样在病榻上侧卧着吃了几口他历来喜欢吃的武昌鱼和一点米饭。这就是伟大领袖的最后一次年夜饭。
饭后,我们把他搀扶下床,送到客厅。他坐下后,头靠在沙发上休息,静静地坐在那里。入夜时隐隐约约听见远处的鞭炮声,他看着眼前日夜陪伴他的几个工作人员。远处的鞭炮声,使他想起了往年燃放鞭炮的情景。他用低哑的声音说:“放点爆竹吧。”“你们这些年轻人也该过过节。”通知了正在值班室的其他几名工作人员后,他们准备好了几挂鞭炮在房外燃放了一会儿。此刻的毛主席听着这爆竹声,在他那瘦弱、松弛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大家心里都明白,主席的这一丝笑容,是在宽慰这些陪伴他的工作人员。这是毛主席他老人家经历了几十年的战火硝烟,带领苦难的中国人民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听到的最后一次“炮声”。这个爆竹是他为工作人员放的。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鼓励我们去除旧迎新。
【精选】毛泽东的小故事(5):
毛泽东幽默故事:只要和了就行了
1949年国共和谈时,在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之后,毛泽东分别接见了南京g*-党政府参加和谈的代表。4月中旬的一天,刘斐先生受到接见,一想到要见我*-党的领袖,刘斐心中不无忐忑之感。见面后,毛泽东问刘先生:你是湖南人吧?
刘说:我是醴陵县人,醴陵与毛泽东家乡是邻县,是老乡。毛泽东高兴地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哩!这样一来,刘先生的紧张心情便减去了大半,接着毛泽东谈起了我*-党和谈的诚意,很快打消了他们的拘束感。但刘斐心中还有一点疑虑,在吃饭的时候,当谈到各人的爱好时,就乘机提出来试探毛泽东。他问:您会打麻将吗?毛泽东回答:晓得些,晓得些。您爱打清一色呢还是喜欢打平和?毛泽东听了,立刻明白了提这问题的用意,笑得差点把饭喷出来,立即说:平和,平和,只要和了就行了。毛泽东这寓意弥深的回答使刘斐先生疑虑顿释,坚定了他选择新道路的决心。【精选】毛泽东的小故事(6):
毛泽东的中学作文能得多少分
今看罢一文,不禁拍案叫绝。此文是毛泽东在湖南省立一中就读时的一篇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论》(原文见后)。国文教员柳潜的评语如下:
实切社会立论,目光如炬,落墨大方,恰似报笔,而义法亦入古。逆折而入,笔力挺拔。历观生作,练成一色文字,自是伟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力能扛鼎,积理宏富。有法律知识,具哲理思想,借题发挥,纯以唱叹之笔出之,是为压题(点题)法,至推论商君之法为从来未有之大政策,言之凿凿,绝无浮烟涨墨绕其笔端,是有功于社会文字。柳的同事看了此文,也一致认为毛泽东才气过人,前途不可限量。然而,如果这是一篇今天的高考作文,能得多少分呢?我问了一位多年任高三课程的语文老师,他说,假如满分是70分,这篇作文只能得30分,理由是通常高考作文要求满800字,而这篇作文只有500字。他还说,现在看作文,首先要用电脑扫描。发现字数严重不足,那文章写得再好,也不可能及格。也许这位老师所说的话太绝对了,说不定有阅卷老师能突破一般规定,破例给这样的作文打高分,但多数阅卷老师会判这篇作文不及格,这大约是无疑的。北京大学语言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近日接受媒体采访的话,可以证明这一点。温先生说,判(高考)作文很辛苦,工作量相当于数学的两倍,又必须在7天之内判完。阅卷人看一篇800-1000字的作文,时间只有一到两分钟,甚至只有几十秒。可以想像,几十秒钟看一篇作文,只能浮光掠影。字数不足,这是一眼可以看出来的,文章的妙处未必能看出来。即使看出来了,是不是打高分也难说。因为要给字数严重不足的作文打高分,就要花时间说服别人;打了高分,就可能引起争议。为了保险,为了节约时间,多数阅卷老师不仅不敢像柳潜那样给文章打满分,恐怕连及格以上的分数也不敢打。谈到高考作文评分时,温先生指出,现在的作文评分方法,一是在相当程度上让高考失去了选拔功能,二是对考生不公平。确实如此。假如一个人能写出《商鞅徙木立信论》这样的文章,既有独到的见解,又有一流的文笔,却因为字数不足,获得不及格的分数,并因此名落孙山,那对考生而言,是不公平;对高校而言,则失去了一名好学生。既然现有的评分方法,可能导致好作文被判为不及格,对考生不公平,又不利于高校(特别是文科)选拔人才,那就非改革不可了。比如,对作文字数的要求,是不是可以更灵活一些?古今中外,精妙的短文章很多呀。为什么好文章一定要达到800字呢?如果削足适履,一定要考虑文章写多少字,这文章能写好吗?原文商鞅徙木立信论毛泽东吾读史至商鞅徙木立信一事,而叹吾国国民之愚也,而叹执政者之煞费苦心也,而叹数千年来民智之不开、国几蹈于沦亡之惨也。谓予不信,请罄其说。法令者,代谋幸福之具也。法令而善,其幸福吾民也必多,吾民方恐其不布此法令,或布而恐其不生效力,必竭全力以保障之,维持之,务使达到完善之目的而止。政府国民互相倚系,安有不信之理?法令而不善,则不惟无幸福之可言,且有危害之足惧,吾民又必竭全力以阻止此法令。虽欲吾信,又安有信之之理?乃若商鞅之与秦民,适成此比例之反对,抑又何哉?商鞅之法良法也。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纪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鞅当孝公之世,中原最鼎沸,战事正殷。举国疲劳,不堪言状。于是而欲战胜诸国,统一中原,不綦难哉?于是而变法之令出,其法惩jian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吾于是知吾国国民之愚也,吾于是知数千年来民智黑闇、国几蹈于沦亡之惨境有由来也。虽然,非常之原,黎民惧焉。民是此民矣,法是彼法矣,吾又何怪焉?吾特恐此徙木立信一事,若令彼东西各国文明国民闻之,当必捧腹而笑,噭舌而讥矣。乌乎!吾欲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