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宝宝睡前故事6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6条关于老子的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老子的宝宝睡前故事(1):
一个老子和十个儿子
王家有十个儿子。老两口忙这忙那,一个个惯得像头生子,疼得似断肠儿。一个萝卜一个坑,好容易才把十房媳妇娶了回来。
老妈妈在世,铜钱银子串着用,天长日久,还积了些私房。十个儿对老两口还算好,也孝顺。可她一死,私房用光,十个儿子都听老婆话了。人说:一个老子能养十个儿子,十个儿子不能养一个老子。说的也是。大儿子不养老头子,二儿子也不养老头子了,三儿子到最小的老巴子都不养老头子了。 王老头子气呀!又没得办法,只好拿了根绳子,跑到屋后面,树上打了个活扣,先把头伸进去,脚刚离地,恰恰来了个老和尚。那老和尚忙把他救下来,问道:老大爷为什么要上吊呀?他叹口气:唉,我家有十个儿子,一个也不养我,有什么过头?还不如死了算啦! 宁在世上挨,不往土里埋。老和尚有心渡王老头子,便问道:你会不会烧火? 会。王老头子说。 会扫地吗? 会。 老和尚说:这样子吧,你到我庙里去吧。 王老头子说:倒好呐。他跟老和尚来到庙里以后,挑水、烧茶、煮饭、扫地、看门,什么都干,也很勤快。就这样,今日三,明日四,一晃十年过去了,五十岁末,转眼是六十岁的老人啦。有天,老和尚把他叫去说:你再在这里混也不是事。叶落归根,人死了还要儿子头发扎钉报恩呢。王老头子点点头:对呀,我该回去了。想想又发起愁来,说:大师父,你看我回去能活得成吗?老和尚说:也罢,送客送到江边,送佛送到西天,做情做到底吧。 王老头子看着老和尚找木匠打了只大木箱子,里面不知装的什么宝贝,还用一把铜锁锁着,叫人抬了上船。后又把王老头子从头到脚换了一身新,新衣掌、新帽子、新鞋袜,让他乘船回家。 船停在老家屋东小河边。王老头子对岸上喊道:老大,我回来啦!没得人睬他。他又喊:老二、老三,我回来啦!还是没得人睬他。他再喊:老四、老五,你们出来看看嘛。还是没得人睬他。十个儿子都喊到了,个个当作耳边风。 这时候,王老头的大房孙子到河边玩,一看,伸了伸舌头,掉头跑回家,又跳又叫:爹爹回来了。大儿媳妇不信,大房孙子又说:妈妈,你不信拉倒。爹爹发财回来了,浑身新,新衣掌,新帽子、新鞋袜,还有大木箱子,大锁亮光光的呢。大媳妇二话不说,拖着大儿子就往河边溜。二儿媳妇听说了,也拖着二儿子上河边。十个儿子、十房媳妇都赶来了,比正月初五接财神还热火,你叫爹,他喊爷,这个说:我家房子大,到我家住。那个又拉:我家锅灶大,到我家过。王老头子直摇手:我哪家也不过。你们如有一点孝心,就在十家中间搭个草棚子,不要大,只要能搁张床。放只大箱子这是我十年的辛苦,死了还不都是你们的,有什么好争呀夺的? 十个儿子一听,立即动手,有拿竹子的,有拿芦席的,一下就把草棚子搭了起来。王老头子铺好床,摆好大木箱,刚坐下歇歇,大儿子就叫他过去吃中饭,二儿子、三儿子见势头不对,也在叫,其他七个儿子都开口了,有的干脆动起手来,生怕老子滑掉。王老头子却不慌不忙地说:都别客气,从老大家起头,一家一天,一家一个月也行。从此以后,他才尝到养儿子的好处,昨儿吃老大家的肉,今儿又吃老二家的蛋。听说明天老三家要给他喝鲜鲫鱼汤,十个儿子都好强,桌上一家比一家好,把他服侍得停停当当,不觉又过了十年。 王老头子七十时,得老病死了。怎样忙丧,十个儿子都不管,个个带着老婆孩子找钥匙。谁知被老巴儿子找到了。可大家都不让他开箱子,闹得草棚要长翅膀,还是大儿子拿主说:老头子十年前发财回来,是我家大房孙子报喜的,宝箱应由他开。十个儿子、十房媳妇都说:在谱。大房孙子把锁霍托一开,箱盖一掀,二三十双眼睛像锥子挖到箱底。嗬呀呀,哪里是宝,全是砖头、瓦砾、螺螺壳儿。十个儿子都呆了,也不知是哪个儿子先发现老子还挺在床上,怕僵尸鬼似地跑开了。这么一带头,旋风过去,草棚子里没有一个活人儿了。老子的宝宝睡前故事(2):
老子英雄儿混蛋
劳模隋文帝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多半嫔妃一大票。其中数量最多的可能是伪天王洪秀全,一百多个,没有名字只有编号,今天从零零一睡到零零七,明天从二百三睡到二百五。这些皇帝中,有两个皇帝没有嫔妃,隋文帝和明孝宗。
明孝宗没有嫔妃是因为他做皇子的时候就跟原配张皇后感情非常好,所以一登基就不愿意娶了。隋文帝没有嫔妃是因为太忙,顾不上了,那是真的工作努力。“勤劳思政,每一坐朝,或至日昃。”如果像电视剧里演的,皇上天天上朝,那就累死了,清朝皇帝是十日一朝。但皇帝每天都要处理政务,那是接见军机大臣,就相当于见班干部,老师不能天天开班会,一个礼拜开一回就完了。但是老师可能天天要找班干部,找个别同学谈谈心什么的。清朝的时候,上朝不是在宫殿里面,因为搁不下那么多人,而是在乾清门,御门听政。皇上在乾清门的洞里坐着,大臣是在广场上待着。零下三十度,皇上抱一个手炉什么的,穿个貂裘,跟熊猫似的,零上三十度,华盖罩着,有人扇扇子。电视里演的好玩,都在殿里面上朝。清朝皇帝处理朝政都在养心殿,那个小屋能搁下几个人,他见见军机还行,因为军机没几个人。所以乾隆、雍正、康熙这几代英主,天天坐朝,整宿整宿不睡觉地处理朝政;观书达旦,看书看一通宵,第二天不用休息接茬上朝,真来劲!皇朝上朝的时间特别早,天还没亮,四点多钟就得起床,因为晚上睡得也早,八点半或九点肯定就寝了,那会儿没电脑没酒吧,天黑了就睡。皇帝也是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四五点钟摸着黑就起来上朝,这一上朝直接上到日头偏西,上一整天。
“五品以上,引之论事。”五品以上的官,皇上就叫你来论事。清朝能见君的官是四品,四品以上的这个官才能面君。京官都是四品,地方官是三品才能面君,五品的知府不行,三品的布政司、按察司才行。隋文帝那会儿是五品以上就能引之论事,可能是因为官少,不像清朝这么多。
“宿卫之士,传餐而食。”吃饭的时候皇上跟大家一样吃盒饭,工作餐。一般皇帝吃饭永远是吃独食,不跟任何人一起进餐,避免下du。比如说今天皇上邀请皇后共进晚餐,两人不在一屋,皇上在乾清宫西暖阁,皇后在东暖阁,皇上吃酱肘子不错,去给皇后送一碗去,皇后一看这个都想吐,还得谢皇上龙恩,根本不吃肉的你也得感谢皇恩浩荡。隋文帝当时是跟大家一块儿蹲地上吃了,你想这个皇上多勤政。而且他的皇后独孤氏也是一代贤后,就更加促使他整天忙于朝政,励精图治。
陈朝和隋文帝一比就下去了,极其腐败。陈后主陈叔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亡国之君,“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唱的《玉树后庭花》就是陈叔宝爱唱的,成了亡国之音。当隋军打进陈皇宫的时候,陈叔宝投井,隋军找不着,看井里有声,隋朝将士说,再不出来扔石头了。里面喊,别扔别扔,把我们拽上来,一拽怎么这么沉?拽上来一看,仨,除了陈叔宝,还有皇后和贵妃,抱一块儿进去的。杨广看上那个贵妃了,想收为己有,结果这个隋军的主帅韩擒虎说,陈朝灭亡不就是因为这玩意儿,你还想要!咔!一刀给劈了。
事儿精杨广
隋灭陈之后,开始进行建设。
第一,兴建两都。
隋文帝营建大兴城,不是今天北京南边那个大兴,是长安。隋炀帝营建东京洛阳。隋唐都是两京,西京长安,东都洛阳。
第二,广设仓库。
这个仓库多到什么程度?有一个隋朝的粮仓叫含嘉仓,考古学家在含嘉仓进行了挖掘,据不完全统计,含嘉仓有259个粮窖,其中一个粮窖里面就发现了碳化的谷子50万斤,那259个可想而知。而且这还不全,不止一个含嘉仓,还有洛口仓、京洛仓等。他修了这么多的粮仓,可见当时隋朝的粮食储备很生猛。
粮食储备丰富到什么程度呢?能供天下五六十年。隋朝38年就灭亡了,所以到唐朝建国二十年,吃的粮食都是隋朝攒下来的。《文献通考》上说,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从古至今,要说哪个朝代官府最有钱,谁也比不上隋朝,隋朝是典型的藏富于国。
第三,开通运河。
隋炀帝开凿的,分成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这么四段。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大运河,是巴拿马运河的38倍,苏伊士运河的20倍,时间还比它们早1300年。
第四,修筑驰道。这个很像秦朝。
结果隋灭亡原因和秦朝也一样,隋炀帝的暴政导致了隋的灭亡,也是二世而亡。
隋炀帝是个暴君,不是昏君,他干的那些事儿并非都没有好处。像运河,这个和秦修的长城一样大气磅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但是相比秦始皇修长城,运河的作用要大得多,长城花这么多钱,搭进去这么多条人命,却挡不住少数民族。运河就不一样,在20世纪初津浦铁路通车以前,运河就是南北交通大动脉。因为中国的河都是从西向东流,往海里流,而南北的交通就不便了,这条大运河的出现正好解决了南北沟通问题,天堑变通途,这是挺好的事儿。但问题是你这些好事不能攒一块儿干,你受得了老百姓受不了。写两本一百万字的小说也得分几个月,你熬夜一个星期把两本都赶出来,脑细胞不够用,人也完了。
所以隋炀帝在位时,三征高丽,营建东都,严刑酷法,事儿实在太多了,没几件办的风光圆满的。
天气晴朗万里无云的时候我不跟你打,我撤、撤、撤,一到冬天我反攻,还没打你,你自己就冻死了。后来为了打高丽,光从路上兴兵不行,还得走水路,走水路就需造战船。工匠整天泡在水里折腾,腰部以下半个身子腐烂生蛆,就为了造这个战船。那时候整天在海里泡着,不下去的话就斩首。
隋炀帝的暴政就是使生产遭到破坏,老百姓忍不了了,才农民起义。
老子的宝宝睡前故事(3):
老子智慧与人生成功
以柔克刚
老子说:“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又说:“守柔曰强。”这些教诲也是老子让人们成功的法宝。
今天,我们做爸爸妈妈的怎么样给女儿、儿子教诲呢?我们常对子女说:“儿子女儿,你们要勇敢地前进!”对不对呀?对呀。老子一看就笑了:“你这个爸爸妈妈还不到位,就知道前进,如果碰到了南墙还前进?那只会头破血流。”如果我们对子女说:能够前进就前进,但也要学会后退再后退,如果向前走不通的话,就应该及时后退啊,就智慧得多。
我们现在的爹妈还这样教育孩子:“要刚强、要坚强。”如果老子来了会说:“孩子是要刚强、坚强,但是还必须学会柔弱再柔弱。”为什么大学生、中学生会有很多的人跳楼、出走啊?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柔弱胜过刚强的道理,受不了挫折。因此我们应该学会以柔弱胜刚强,以坚韧面对人生的困惑。
我们还这样教育子女:“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也有问题,你往高处走,走走走,走到高处不胜寒啊!聪明的父母应该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女:“人是要往高处走,但还必须学会往低处行。”那么你教育出来的孩子能前进就前进,能后退就后退,能刚强就刚强,能柔弱就柔弱,能往低处走就往低处走,能往高处行就往高处行。
控制欲望
老子告诉我们,人生要找到成功的道,想要坚定不移地走向成功,还必须控制自己的欲望。
比如,人人都想富,那么怎么算富有呢?老子讲财富不是用数字来衡量的,他说:“知足者富。”
百万、千万、亿万富翁,有漂亮的妻子、可爱的孩子、华丽的别墅、高档的小车,这真的很富有吗?相反,有些下岗的家庭,一个月就只有几百块钱,还要供孩子读书,就真的不富有吗?
不一定!因为富有是不能一律用金钱来计算的,健康能用金钱计算吗?爱情能用金钱计算吗?儿女之间的感情能用金钱计算吗?而且就算有很多的钱财,若是不知足的人,永远觉得自己比不上更富有的人,老是觉得还不够富。当然“知足者富”,也并不是说越穷越好,而是你有多大本领致富就到什么档次,能在这一点上知足也就是富。
老子还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多藏必厚亡(藏得多,丢失得也多)”。清东陵慈禧太后的墓里陪葬物特别多,但正是她“多藏”,所以盗墓的人也马上盯住不放过,就盗挖,结果死了也不得安息啊!如果慈禧太后能看到后来这样盗挖她的墓穴,还会多藏吗?
无为而无不为
这就又应和了老子说的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一个大国和煎一条小鱼是一样的,不能胡乱折腾。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里根总统看到这句话被感动了,把这句话写进了他的国情咨文中。老子的智慧,没有国界,没有时限,只要能正确地理解与运用它,就会产生效益。
老子的宝宝睡前故事(4):
老子英雄儿汉jian
都说虎父无犬子,可就是有那么一个英雄爹,生了个汉jian儿子。英雄爹想不明白,决心把儿子带回家再说,但他发现这事并不简单
1。父子冲突
老关是个土生土长的山里人,别看他没上过学堂,大字不识一个,却一向深明大义。想当年,儿子关山稚气未脱,老关便塞给他一袋干粮,把他撵出家门,让他去报效国家,当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把小鬼子赶出中国。
老关最恨的就是鬼子,不过更让他鄙视的,则是为鬼子卖命的汉jian走狗,提起汉jian这两个字,他都会恨得直咬牙。可让老关做梦也没想到的是,他最爱的儿子竟然投靠了他最恨的鬼子,成了一个他最鄙视的汉jian走狗!
邻村有一个叫麻三的汉jian,长年在外面给鬼子跑腿办事儿,老关见他一次骂一次。怀恨在心的麻三早就想报复,他去了一趟南京回来后,乐得大嘴咧到后脑勺,把一张报纸贴到村口的大槐树上,敲着锣把四里八乡的人都召集来。
那张报纸上的头条新闻,是一位日*-本高官在带队慰问难民,站在那位日*-本高官身边的中国人,赫然是老关的儿子关山。在大家复杂的目光中,老关死死盯着报纸上的儿子,整张脸渐渐变成死灰色。
痛心疾首之下,老关决定去找回儿子,却遭到了亲友们的一致反对。在这些人看来,老关纯粹是气糊涂了,一个从未出过门的山里老人,要跋涉几千里,去找回儿子,无异于天方夜谭。但老关一旦下定了决心,九头牛也拉不回,他变卖了家产,历尽千辛万苦,硬是靠一双山里人的脚板,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南京城。
但这么大一座城市,想找到儿子,无异于大海捞针。老关并不气馁,凭着那股拗劲,一边靠出卖苦力勉强维持生计,一边四处寻找。
这天,老关在经过一处城墻时,发现墙面上张贴着很多标语,经过的路人们匆匆一瞥,很快便加快了脚步,老关拦住一位路人问:大兄弟,那上面写着什么?
路人压低声音说:都是些反日标语: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小鬼子滚出中国
老关一下子兴奋起来,盯着那些标语,声音高了八度:说得好,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小鬼子滚出中国!路人吓了一跳,说了句你不要命了,赶紧走了。
老关站在城墙下,大声念着那些口号,沉浸在一种慷慨激昂的情绪中,完全无视路人异样的目光。就在这时,有两个伪军正好经过,两人如获至宝,一左一右过去,按住老关的臂膀。
两个伪军押着老关正往前走,对面走过来一帮人,其中一个伪军对同伴说道:那不是咱们长官吗?这下可以邀功请赏了!
当老关看清了那位军官的模样时,身体猛地一震,眼睛瞪得滚圆,那不是他苦苦寻找的儿子关山吗?与此同时,关山也看到了父亲,他整个人都呆住了,一脸的不可思议。父子两人久久地对视着,连空气都仿佛凝滞了,四周一片死寂,只有呼呼的风声。
一个伪军看不出眉眼高低,一巴掌扇到老关头上:你个反日分子,敢这么瞪着长官,是不是活得不耐烦了?一直沉默着的关山突然爆发,飞起一脚把那个伪军踹了老远,然后重新把目光转向父亲,缓缓吐出一个字:爸!
这两人竟然是父子,在场者无不目瞪口呆。
老关怒到极点,发出一声嘶吼:别叫我爸!我没有你这种辱没先人的儿子!
关山无奈地说:爸,您先消消气,老家离这儿那么远,您一个人,是怎么过来的?
老关这才叹了口气,讲了自己这一路的艰辛,最后要求儿子跟他回去。关山沉默许久道:爸,我不能跟您回去,这条路是我自己选的,我会一直走下去。
老关狠狠呸了一声:当汉jian走狗,给小鬼子卖命,这也叫路?我再问你一遍,到底回不回去?关山坚定地摇了摇头。
老关气得浑身发抖,猛地撕开衣襟,露出干瘦的胸膛:好,既然你铁了心要为小鬼子效忠,那就给老子这儿来上一枪,回去后也好去主子那儿邀功请赏!说完,他扑过去要解关山腰间的手枪,关山对手下使了个眼色,几个伪军过来,将老关拉开。
关山转身离开,老关又叫又跳,可怎能挣脱得了几名壮汉?急火攻心之下,他竟一头栽倒在地,昏了过去。
待老关苏醒过来的时候,发现天已快黑了,关山一行人早已不知去向。老关呆呆地坐在地上,像一个失去了魂魄的人。不知什么时候,他身边多了一个人,用低低的声音说道:大叔,对不起。
老关抬眼一看,那是个敦实的小伙子,看上去一脸忠厚,他对老关解释道:我叫阿虎,城墙上那些标语都是我贴的,没想到让您替我背了黑锅
老关顿时生出亲切感,握住阿虎的手说道:原来那些标语是你写的,小伙子,好样的!
阿虎咬牙切齿地说:写几行标语,不痛不痒的,能有多大用处?迟早有一天,我会亲手宰几个鬼子,为我的亲人报仇!我的父母和老婆,还有老婆肚里的孩子,都是死在小鬼子手里的!
这一老一小都痛恨鬼子,不知不觉间亲近了很多。了解了情况后,阿虎说道:关叔,您既然居无定所,不如住到我那儿去,我家也没什么人,咱们一老一小做个伴,早晚也有个说话的人。
就这样,老关白天仍去外面干活,晚上便会去阿虎家睡觉。
这天晚上,阿虎见老关唉声叹气,忍不住问道:关叔,还在为关山的事忧心呢?老关叹了口气说:是啊,不把他拉回头,我死了也难闭眼,可我还能去哪找这浑小子啊?
阿虎迟疑了一下,说:找到他应该不算难事,但我怕会给您带来危险。 共4页: 上一页1234下一页
老子的宝宝睡前故事(5):
老子的出世
公元前年,农历月日,楚国苦县曲仁里村(今河南鹿邑)被团团紫气笼罩着紫绛色的场院,紫黑色的房脊,紫绿色的烟柳,紫灰色的树叶,连初升的太阳也变成了片紫红好一派祥瑞之气啊!人们都感到惊奇!这时,几声啊哇-!啊哇-!鲜嫩悦耳的婴儿啼哭声从这紫气弥漫的村子里传了出来
月日那天,曲仁里村的李氏女早早起床,她一边梳理着满头秀发,一边小声唱着她平日最爱哼唱的村歌:天水清,河水浑,俺上对岸去撑人,撑来一船男和女,个个都是好心人她一边唱一边在床边上坐下,可没想到身子还没有坐稳,突然觉得肚子有点不对劲,感到隐隐疼痛,后来越疼得厉害当村上人做饭的青烟和紫气徐徐上升的时候,她肚子已疼得难以忍受了,脸上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流她忍不住倒在床上呻吟邻家妇女闻声赶来,知道她要临产了,急忙给她请来了有名的接生婆金妈
这人称金妈的接生婆,来到李氏床前,细心察看,凭她平日积累的经验,确认是少有的难产,就是胎儿在娘肚子里过月时间太长,胎儿长得又大,再加上李氏女又是头胎,象这样的情况,大人小孩都有危险连金妈这有经验的接生婆也感到为难金妈只好请来一位大夫,大夫仔细看过,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走了金妈无奈地让李氏斜靠在自己怀里,用手托着她的脖子
李氏更加疼痛难忍,金妈只好用双手在她的肚子上慢慢揉着,一阵剧烈的疼痛使李氏昏死过去了脸上没有一点血色这叫人该昨办?这叫人该昨办?金妈一抬头瞅见了案板上的一把菜刀给她剖腹取胎这念头在心头一闪不中,这样不光李氏生命难以保全,自己还将落下埋怨就在金妈瞅着菜刀迟疑的时候,李氏突然说:快把我的肚子割开!金妈犹豫地抓着刀举起又放下,没想到李氏女以惊人的力量抽身坐起,从金妈手中夺过菜刀,照着自己的肚子哧地一下拉开了一条血口子,血水从被划破的肚子和包衣之中泉涌一样的流出来李氏微弱的断断续续地说;我死后,告诉孩子,做个对苍生有益的好好人话没说完,这位英勇的母亲永远闭上了双眼
李氏去世了,她的儿子却活下来了
李氏女生下的这一男婴,脑门儿圆圆的,鼻梁高高的,头发是白的,小嘴下面还有一道白白的胡须两只耳朵大的出奇,因为这孩子的耳朵非常大,人们就给他起名叫李聃,聃,就是耳幔的意思,也就是说耳垂大又因为李聃出生那年是虎年,当地人把虎称狸儿和李耳接近,这样就被人叫做李耳了
这就是后来的老子
由于李氏生李耳时是剖腹产,怀胎时间又长,后来被传说为李氏是吃了李子怀了孕又说李耳是在娘肚里怀了九九八十一年,才从母亲的右肋下出生的
老子的宝宝睡前故事(6):
老子知县儿知府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当一对父子同朝为官,故事便来了
1。老子出错
王如清五十来岁,在清水县当了二十几年的县令。清而不能这是吏部对他的考评。老百姓对王如清的评价也大致相同,论操守,他不刮地皮不收贿赂;论能力,他水平不高,大案办不利索,屡遭上峰申斥。
尽管王如清资质平平,儿子王冰却是天资聪颖,出类拔萃。王冰十四岁中了秀才,十六岁中举,十八岁进京赶考,一举中了探花,当了三年翰林之后,又官拜五品,当了海宁知府。让他哭笑不得的是,他父亲的清水县,恰恰就在海宁府下!这可愁死了王冰,他母亲早逝,一直唯父命是从。如今朝堂之上,却官高一级,这该如何是好?
王冰到任的第一件事,自然接受下属县令们的集体拜见。王如清混在其间,也向王冰行礼。王冰只能硬着头皮接受。
等散了堂,县令们各回各县,王冰赶紧准备家宴,向父亲赔罪。
王如清边喝酒边说:朝堂之上,这是规矩,你不用不安。但朝堂之下,你是我儿子,这也是规矩,好好做官,别给我丢脸。
王冰本想请吏部给调个地方,但吏部说了:国家职守,岂能儿戏,须说明情由。王冰不好意思说自己管不了爹,不敢再提。反正县令平时也不到府里,自己和父亲见面机会不多,只要父亲不做让自己为难的事,也就没事了。
没想到,怕什么,就来什么。这天,王冰还没起床,就听咚咚咚,有人在外击鼓鸣冤。
王冰当了三个月知府,这鼓还从未响过。一般案子都是县里处理,然后上报到府里,知府进行批示,或同意,或驳回,需要判重刑的上报刑部。有人敲鼓,也就是意味着有人对某县县令判决不服,要越级上告!
王冰立刻起床,他一边准备,一边安慰自己:慌什么,本府管着五个县呢,不会那么巧的。
很快,王冰端坐堂上。
敲鼓人见状,立刻扔下鼓槌,跪在地上。这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汉,穿着粗布衣服,连连磕头道:请青天大老爷给小民做主啊!
王冰说:你有何冤情,为何不在本县告状,要越级告到知府衙门?两边衙役早已齐声威吓:威武
老汉态度坚决地说:县令审理不明,小民无奈才来上告的,请大老爷恕罪。
王冰又问:你是哪个县的?
老汉说:小民是清水县刘家庄刘子枫的佃户,状告刘子枫的大公子刘俊仗势欺人,逼jian小人女儿,且伤人致死。请大老爷做主!
王冰脑袋嗡的一声,心说:到底还是来了。从他懂事时,就常常看见父亲被知府行文申斥,只是他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成为这个知府。
王冰定了定神,仔细看了一遍状纸,将情况了解了大概:刘子枫是刘家庄最大的士绅,刘家庄人几乎都是他的佃户。老汉的老生女儿叫云儿,年方十六。上月刘子枫纳妾,佃户们都要送礼,没钱送礼的就要上门帮工。刘老汉没钱送礼,便带女儿去帮工。当晚,云儿没回家,老汉找到刘府,却看到女儿已经冰凉的尸体。刘府说云儿是帮厨时不小心摔倒,头碰灶台而死。刘老爷吩咐给一百两银子丧葬费,并派人帮他挖坑埋人。老汉觉得这事离奇,好好的闺女,哪会就跌倒碰死了?果然,一个伙计偷偷告诉老汉,其实是刘家大公子刘俊看上云儿,见厨房四下无人,欲行不轨,却遭云儿拼死反抗,还被咬伤了胳膊,刘俊恼羞成怒之下,用砚台砸死了云儿。刘老爷严令不得传扬,但这种事哪能瞒得住?
老汉听了,如遭五雷轰顶,抚着女儿痛哭一阵后,担心刘府派人来强埋尸体,便用木车拉着尸体连夜到了县衙,击鼓鸣冤。县令王如清深夜升堂,听完老汉叙述后,吩咐衙役去传刘俊。刘俊到堂后,矢口否认,他说自己是书香门第,岂能干这种禽兽勾当?分明是刘云儿自己失足摔死,老汉想借机讹人钱财。至于刘老汉所说自己臂上有伤,是因为自己在家逗狗,意外被咬,这事众人皆知。王如清让人查验云儿尸首,又让人检验刘俊臂上伤痕,认为刘俊逼jian证据不足,暂且取保释放。他还把刘云儿尸体扣下,不准刘老汉带走。刘老汉急得呼天抢地,在漆黑一片的夜里走投无路,只想一头撞死,幸亏被县衙对面茶馆里的算命先生王铁嘴及时救下。王铁嘴同情老汉的遭遇,免费替他写了状纸,又给了他十两银子做盘缠,告诉他:在清水县里,这个案子难破,你得告到府里!
2。父子反目
王冰小时候就见过王铁嘴在茶馆算命,不过王铁嘴经常在外云游,行踪神秘。如今王冰看了他写的状纸,写得有理有据、条理清晰,不逊于讼师。
师爷不知底细,轻声说:大人,依我之见,这事恐怕确有冤情。不过这清水县令如此处置,或许另有深意。
王冰一愣:什么深意?
师爷说:这种地方上的士绅手眼通天,在官场有很深的人脉。也许这县令
王冰听了,不禁摇头说:如果属实,那便是贪赃枉法。备轿,随本府前往清水县,着快马通知该县县令准备向本府汇报断案经过。
王如清接到牌票,吩咐衙役们准备材料,洒扫公堂,恭迎知府大人。
衙役们只知道县令的公子中了探花,并不知道新任知府就是他。因此人人提心吊胆,担心知府挑出差错来。
王冰到了清水县,径直住进驿站。深夜,他孤身一人,悄悄离开驿站,来到县衙。他没有敲县衙后门,而是来到对面茶馆,轻轻叩了叩门。门开了一条缝,一个留着山羊胡子的人从门缝里往外看,一边看一边问:谁呀?深更半夜的!
王冰轻声道:我是刘老汉请来的讼师,拜读了先生的状纸,特来请教。
里面的人正是王铁嘴,他一脸不快地说:我告诉他别把我扯进去,咋不听呢?
王冰说:先生仗义疏财,帮人申冤,为何不愿别人知道呢?
王铁嘴怕再僵持下去,惹出麻烦,才不情愿地把王冰让进了屋里。
进屋后,王冰闻到了一股腥臭味,他四下看看,角落里有个箩筐,里面有团黑乎乎的东西,似乎是个活物。
王铁嘴顺着他的视线看去,笑了笑说:修道之人研究药物,这是我用来制药的。我本不愿惹麻烦,但看那刘老汉实在可怜,才有此举。
王冰说:你在状纸中说此案必有冤情,是据何而断?
王铁嘴笑笑,回道:刘俊说刘云儿是头磕灶台而死,刘家大户人家,灶台必然油烟熏蒸,布满油垢。可据刘老汉所说,云儿头上并无油污,这是其一;刘老汉说刘云儿是被刘俊用砚台重击而死,砚台形状方正,而灶台并不平整,对比伤痕即可,这是其二;刘俊说臂上伤痕为狗所咬,狗牙尖利,人牙平整,据刘老汉所说,刘云儿并无虎牙,那就更容易比对了,这是其三。这三点王县令都没有查验,就以证据不足为由,将刘俊释放了。这事如果拖上一个月,虽是寒冬,尸体也将腐坏,刘俊的伤也该好了,到时就死无对证了。
王冰佩服地连连点头,他辞别王铁嘴出来,就转到县衙后院,轻敲房门。
老管家王安来开了门,欣喜地说:是少爷啊,快进来,老爷还没睡呢。原来是知道少爷要回来啊。
王冰走进父亲的卧室,赶紧向他请安。
王如清让儿子坐下,两人闷头喝了会儿茶。
最后,王冰忍不住开口问了:父亲知道儿子这次来所为何事吧?王冰见父亲点点头,又小心翼翼地说,此案父亲处理得似乎有点草率,是否继续调查?
王如清放下茶碗,淡淡地说:我先问问你,这是儿子在问父亲,还是知府在问县令?
王冰赶紧说:是儿子请教您,此非公堂,儿子岂敢狂妄。
王如清闻听此言,便正色道:你以为地方官那么好当?你知不知道,我公堂里的衙役们每月饷银是三两银子,但每月能从刘家的商铺里领十两银子。刘家人说话,比我下令都好使。我就算想当庭拘押,衙役们照样有办法把他放走。
王冰一听,回答说:父亲如此说,儿子不敢苟同。父亲为朝廷命官,衙役不好,遣走了另招就是了,难道还要受他们的气?
王如清冷笑道:这是换汤不换药啊!难道你不知道有句话叫有钱能使鬼推磨吗?
王冰很不赞同,但仍不失恭敬地说:父亲教诲的是,不过儿子以为,即使不能当场拘押,可刘老汉一案确有冤情,父亲应该继续审理才是。如果儿子接手此案,按规矩如果审出不同的结果,是要申斥的,弄不好
王如清哼了一声:那刘子枫是当朝宰相的小舅子,别说你了,就是刑部也得给他几分面子。这案子稍有疏漏,就算你定了罪,上报到刑部依旧驳回来,反而让你落个糊涂无能的名声,搞不好连官都做不成。这案子一无人证,二无物证,单凭一具尸体,和刘老汉一面之辞,你就能结案?毛头小子,哼!
王冰心里一阵翻腾,他没想到父亲虽然顶着清官名声,却如此圆滑。他口气已不那么畏缩:父亲,为官者,不能为求避祸而没有担当,县令是一方百姓之父母,怎能惧怕权贵而让百姓含冤呢?我知道父亲不收人钱财,但不贪未必就是好官!说完,他还把王铁嘴所说的三大疑点复述给父亲听。
王如清听完,气得手也抖了,他指着王冰骂道:你现在出息了,当了知府就敢教训自己老子了,你给我滚!
事情发展至此,王冰只觉无比酸楚,他跪倒在地说:今夜我是您的儿子,认打认罚。明天我在堂上,就是五品知府,您如此昏聩不明,我不能不闻不问!说完,他磕了三个响头,头也不回地走了。
3。儿子问案
第二天,知府大人亲自在县衙升堂问案的消息传遍了全府,其余各县的县令都跑到清水县,来看知府大人如何审案。
公堂上设了一大一小两个公案,刘老汉敲响了堂鼓,知府大人和县令同时上堂,知府坐了大公案,知县坐了小公案。
王冰让刘老汉当堂复述了案情后,便让衙役将刘俊带上堂,喝问道:刘俊,你身为秀才,为何做出如此丧心病狂的事,从实招来!
刘俊不慌不忙,把那天的说辞又说了一遍,并说:本县王大人已经审过此案,认为证据不足,可见学生是无辜之人。
王冰冷笑一声:今日是本府问案,定要让你心服口服。来人,带证人!
于是,告诉刘老汉实情的刘家伙计被带上公堂。伙计看看刘俊,结结巴巴地说:小人是听那天在厨房烧火的二丫说的,小人并未亲眼所见。
王冰点点头,继续传唤二丫。
刘俊听了,高声抗议:大人,二丫是本人偏房,怎可轻易抛头露面!
堂下顿时哗然,尤其是刘家庄的人。大家都知道:这个二丫年过二十,长相一般,粗手大脚,又爱喝酒偷懒,连正经庄户人家都不愿意娶,怎么摇身一变,竟成了刘俊的妾室呢?
王冰心里一惊,心知刘家已经说服了唯一的目击证人,给了她好处,此时再传她,她也不会实话实说了。王冰看了看父亲,王如清面色平静地坐在小公案后,一言不发。
王冰咬牙说道:好,就算没有人证,可你说刘云儿是失足头碰灶台而死,为何她头上身上并无半点油污,反而头发上有墨迹?
刘俊听了,从容地说:如大人不怕麻烦,请到现场勘查便知。王冰一愣,又看看王如清,王如清仍然面不改色。
王冰想事已至此,只有破釜沉舟了。他一挥手,带着衙役们直奔刘家庄。百姓们自然也都跟了去,凑个热闹。
到了刘家庄,刘子枫早已恭候多时,他拱手道:知府大人,刘某治理无方,出了刁民恶棍,给大人添麻烦了。说完,他又用只有自己和王冰能听到的音量说,听说,知府大人和知县大人是父子,一门双进士,父子同荣,可喜可贺啊。
王冰心里一颤,这件事他并没有告诉过别人,这刘子枫却能摸个一清二楚,看来的确很有门路。王冰定了定神说:此刻,我们只谈公事,不谈其他。
刘子枫会意一笑,将王冰等人引到了厨房。
王冰走进去一看,一下子就呆住了。只见这间厨房被擦洗得一尘不染,灶台居然用黄铜整个包了一层,光亮如新,哪有半点油烟?在灶台旁边有个铜盆,里面是漆黑的墨汁,刘子枫笑道:小儿读书刻苦,这铜盆是用来洗笔的。刘云儿一定是摔倒时头发沾上了盆中之水,才会有墨迹的。
王冰回头又看了王如清一眼,王如清偏过脸,对刘子枫说:你树上拴着的这只狗不错啊,看来并非凡品啊。
刘子枫叹口气说:就是这只畜生,我每天好吃好喝伺候它,它不知恩图报也罢了,竟把我儿子给咬了,我正要收拾它呢!说完,刘子枫命人拿起棍棒,将偌大一只黑狗活活打死。
王冰目睹一切,听他话里有话,不禁气上心头。但他仍压住怒意,说:是否可以验看一下令公子的伤痕和齿印呢?
刘俊一听,立刻爽快地撩起衣袖,露出右臂,上面果然有一处血肉模糊的伤口。此时黑狗已死,衙役们掰出狗牙来上下一对,居然和伤口严丝合缝!
王冰再也忍不住了,他狠狠瞪了王如清一眼,拂袖而去。
刘子枫对众人说:大家看清楚了吗?我儿子是清白的,我刘家书香门第,怎会做那等伤害父老乡亲的事呢?
一旁的王如清赶紧轻声说:刘老爷,此事不宜过分张扬。你还是要抚慰刘老汉,这事才能善了。否则他继续上告,恐怕你也不好收场啊。
刘子枫感激地点点头,大声说:刘老汉是我家老佃户了,这次女儿给我家帮工,意外身亡,我也很痛心啊。虽然他听信谣言,辱我名声,但我不怪他。我决定,给刘老汉纹银三百两,外加十亩田地,以慰他丧女之痛。
在人们的啧啧惊叹声中,王如清微笑着上轿回县衙了。刚进县衙,王安就说:老爷,少爷在后堂等您呢。
王如清走进后堂,看着气得浑身发抖的王冰,劝慰道:儿子,坐下喝点茶。
王冰大喊:为什么我昨晚和你说的疑点都被掩盖住了?为什么你要向他们通风报信?
王如清沉下脸来,说:你这是和父亲说话的态度吗?
王冰哽咽地说道:父亲,我再给您最后一次机会,一旦我着官服顶戴在堂上问您,您就要说到这里,他再也说不下去了。
王如清冷冷地看着他:你要大义灭亲?你不怕当朝宰相将你罢官免职,或者找个理由把你关进大牢?
王冰一下跪在了父亲面前,恳切地说:儿子是朝廷命官,为民伸冤,就是粉身碎骨,儿子也不怕。可是您、您让儿子失望透顶啊。
4。父子青天
王如清见儿子痛苦万分,忽然哈哈大笑,他把儿子扶起来:好儿子,王家后继有人了!你爷爷如果地下有知,也会含笑九泉的。王冰大惑不解,听他提到爷爷,更是摸不着头脑。
王如清缓缓地说:想当年,你的爷爷也是做县令的,他为人耿直,不惧权贵,被百姓称为王青天。可惜,他这青天只当了一个月。当时,县里来了马贼,在城外sha了一户人家。朝廷以治理无方为由,把他撤职查办了。后来他才知道,那马贼是假的,那户人家也是破庙里找来的死尸,是有人做圈套故意整他。他一气之下一病不起,他把我叫到床边,告诉我,读书为做官,做官要做清官,还要做聪明官。保不住自己,也就保不住百姓。能智取就不要硬攻。保住有用之身,才能为百姓做更多的事。
王冰若有所悟:可父亲为何之前要那样对待儿子?
王如清解释说:京城是个大染缸,在京做官的人,大多依附权贵,没有骨气。我怕你进京当了三年翰林,已经变了,所以故意试试你。
王冰明白了父亲的苦心,便继续追问:这些儿子都懂了,可您为什么要向刘家通风报信呢?这样一来,他们毁灭了证据,我们又如何伸张正义呢?
王如清继续解释道:就算今天你以这三个疑点作为证据,将刘俊下到大牢里,刑部随便找一个理由,比如让你找伤人的物证,让你重审,时间就耽搁了。重审至少要一个月,你哪能找到那方砚台啊,一个月时间,人证也串通好了,尸体也下葬了,胳膊上的伤也好了,到时再将刘俊释放便是。这一个月里,你肯定会被朝廷调任。给你升官总行吧,调你个粮道道台,或是河道巡察,你就管不了这案子。以后再寻你个差错,把你革职,陷害下狱也不难。你自身难保,如何为民申冤?
王冰觉得有道理,他无奈地问父亲:光保全了自己有何用?我还是没能帮刘老汉父女申冤啊!
王如清淡淡地说:这次你帮了刘子枫,你的地位已经稳固了。你只要咬紧牙关,继续忍耐就好。
王冰惊讶地问:可我没帮他啊!
王如清哈哈一笑。原来是他告诉刘子枫,自己和王冰的关系,还说其实王冰也是一心要袒护刘家父子的,但是必须到现场来查验,一来做做表面功夫,二来顺理成章帮刘俊洗脱罪责。
王冰听完,不由目瞪口呆。
王如清笑了笑,喃喃自语道:正好我也要告老还乡了。我走了,刘子枫也能消点气,不会连累到你。之前,我告诉他,别的证据都好办,唯独伤口是最难掩饰的。只有找条狗真的咬一下,盖住原来的伤痕才行。仓促间狗也不好找。于是,我又告诉他,县衙对面的茶馆里有条黑狗,是外地流浪来的。他马上就派家丁去抓了。
王冰脑中灵光一闪,和父亲交换了一下眼神,这才露出了释怀的笑容。这天晚上,父子俩推杯换盏,把酒言欢,好不尽兴!
再说那刘老汉,他一直无法忘怀丧女之痛,很快便卖了田地,带着银子和老婆远走他乡了。
三个月后,刘俊得了急病,不治而亡。据他的妾室二丫说,临死前他像狗一样,蜷缩到角落里不肯出来,只是哀嚎。请来京城名医,说不是普通的病,治不了。
一个月后,王如清接到知府大人王冰的申斥,说他办案不明,有失官体。此时官场中知道二人关系的已经不少,王如清权衡利弊,便告老还乡了。
王冰接到了宰相的一封信,称赞他先公后私,敢于申斥父亲,接着表示:刘家一事为意外,令尊也是好心,贵府一片赤诚老夫已经知晓,无需自责。此后几年里,王冰连连升迁,一直升到右都御使。
隔了一年,宰相因为朋党案,被人举报。王冰趁机将搜集的宰相罪状一一罗列,奏到皇帝跟前。
皇帝一看,累累罪状条条惊心,大为震怒,彻查之下,权倾朝野三十多年的宰相终于倒下了。他的朋党门生,连刘子枫也一起被抄家下狱。
扳倒宰相后,王冰想起了父亲临走时的话,他说:多年来,凡是牵涉权贵的案子,我都故意弄得漏洞百出,上报给知府。因为如果我据实办理,上头的人肯定挑毛病驳斥我,让我反复重审,反而贻误案情。而我故意歪曲案由,又写得荒唐无比,知府没法上交朝廷,怕被人一眼看出毛病,只得申斥我办得糊涂,我就趁机把案子翻过来。知府驳过我一次荒唐,就没法再反着驳斥我。这样我背个无能的名声,却能自保,也能为百姓申冤做主,但这终究是小气的做法。你要做就做大事,要比我强。我走你不要送,王铁嘴会跟我回老家的。他父亲是行医的,被权贵所害。你爷爷帮他报了仇,他长大后考过秀才,后来我当上知县,他便跟着来了。这些年我先假意判错案子,再暗中资助原告进府鸣冤,都是借他之手。无法申冤的案子,也是借助他的祖传医术给百姓报仇的。你有机会,便回来找我们喝茶下棋
后来,王冰深受皇帝器重,成了一代名臣,历任各地巡抚,处处人称王青天。
据说,这位王青天的后堂与众不同。里面挂着一副对联,颇有意味。上联是留住一把生灵骨,下联是能看黄河几丈深,横批是戒急用忍。在那个时代,这也许是当青天最好的方式。